习题课教学设计

时间:2022-11-29 09:29:35 习题 我要投稿

习题课教学设计(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习题课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习题课教学设计(5篇)

习题课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会用勾股定理及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2.经历勾股定理的应用过程,熟练掌握其应用方法,明确应用的条件。

  二、教学重点:勾股定理及逆定理的综合应用

  三、教学难点:利用方程解决翻折问题

  四、教学方法:例题讲解法

  五、典型例题

  (一)勾股定理及逆定理的综合应用

  1.(1)如图,分别以Rt △ABC三边为直径向外作三个半圆,其面积分别用S1,S2,S3表示,则S1,S2,S3之间的关系为。.

  (2)以△ABC三边为直径向外作三个半圆,其面积分别用S1,S2,S3表示,如果S1 +S3=S2则此三角形是三角形。

  S2.教材29页13题

  (二)利用方程解决翻折问题

  3.如图,Rt⊿ABC中,∠C=90°,AC=6,AB=10,D为BC上一点,将AC沿AD折叠,使点C落在AB上,求CD的长。

  (三)勾股定理的应用

  4.一根70cm的木棒,要放在长、宽、高分别是50cm、40cm、30cm的长方体木箱中,能放进去吗?(长方体的高垂直于底面的任何一条直线)5.教材29页14题

  (四)最短路程-展开图

  六、家庭作业

  1.教材39页9题

  2.设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及斜边上的高分别为a,b及h.求证:

  111a2b2h23.如图是一个三级台阶,它的每一级的长宽和高分别为20dm、3dm、2dm,A和B是这个台阶两个相对的端点,A点有一只蚂蚁,想到B点去吃可口的食物,则蚂蚁沿着台阶面爬到B点最短路程是。

  七、教学反思

习题课教学设计2

  设计思路

  由于每个学生的基础知识、智力水平和学习方法等都存在一定差别,所以本节课采用分层教学。既创设舞台让优秀生表演,又要重视给后进生提供参与的机会,使其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具体题目安排从易到难,形成梯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教学目标

  1.掌握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了解一元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的关系,能依据已知条件确定二次函数的关系式。

  2.通过研究生活中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建立数学建模的思想.通过学习和探究xxxx考点问题,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及分类讨论思想。

  3.查漏补缺,采用小组学习使复习更有效,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全方位“参与”问题的解决,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重点

  探究利用二次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难点

  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二次函数的问题。

  教学过程

  [活动1]学生分组处理前置性作业

  教师出示习题答案。组织学生合作交流,深入到每个小组,针对不同情况加强指导。

  教师重点关注学困生。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习题进行分层处理,树立学困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活动2]师生共同解决作业中存在的问题

  学生自主研究,分组讨论后,然后提出问题,教师对学生回答的问题进行评价

  教师重点归纳数学思想。

  通过对习题的处理,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二次函数有关概念及性质的理解,能用函数观点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小组学习也使学生全方位参与问题的解决。

  [活动3]习题现中考

  例1(xxxx,南宁)

  教师结合教材对比、分析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例题

  教师归纳: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与梯形的面积等知识。

  对于二次函数与其他知识的综合应用,关键要让学生掌握解题思路,把握题型,能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进行分析,从而把握解题的突破口。

  [活动4]例题现中考

  例2(xxxx,济宁)

  例3(xxxx,黔东南州)

  学生自学,教师指导,让学生讨论回答这两道题的共同特点。

  让学生根据讨论的结果概括、归纳出“每每型”二次函数模型的题型特点和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

  [活动5]知识提高阶段

  教师给出一组习题,学生讨论完成。

  知识再运用有助于知识的巩固。

  [活动6]小结、布置作业

  问题

  本节学了哪些内容?你认为最重要的内容是什么?

  布置作业

  把错题整理到作业本上。

  师生共同小结,加深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

  让学生参与小结并有不同的答案,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回顾思考的习惯。

习题课教学设计3

  一、教材分析:

  欧姆定律独立成章,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物理实验教材中电学知识的基础和重点,处于电学的核心位置,是进一步学习电学知识和分析电路的基础,在知识体系的形成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对将来的生产、生活有着指导意义,是本章的重点。本节课的内容直接关系到将来电学知识理解、掌握和应用;在今后的电工技术、电子专业学习中是必不可少的基础,此部分知识的逻辑性、理论性很强,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分析能力、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推理能力以及实际应用能力。同时要求学生对于串联、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及电阻之间的关系有较好的理解和比较熟练地应用能力。

  二、设计理念:

  根据欧姆定律的内容的重要性,我的设计理念是:首先让学生熟悉一下自己的知识储备,然后通过小专题的形式逐步加强学生对欧姆定律理解和应用;逐步加强学生的分析能力、推理能力和归纳能力;从多个角度认识欧姆定律的意义,通过一些实例,进一步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掌握一定的评价技巧和方法。在实例应用上,力求方法多样、全面,更贴近生活实际,提高趣味性;在实例的选择上,争取能较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熟练掌握欧姆定律的表达及意义,通过针对性地复习欧姆定律实验专题,让学生了解欧姆定律实验题在中考实验大题中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欧姆定律实验复习,加强掌握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及读数,电学实验的操作步骤,实验故障分析,滑动变阻器的使用表格的设计等实验解题技巧。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待周围的事物和问题,并能设计一些解决的方法。培养学生大胆猜想,小心求证,形成严谨的科学精神,从多个角度感知物理的魅力。

  四、教学重、难点:

  1、欧姆定律的理解。

  2、运用欧姆定律变形公式测电阻。

  五、教学方法:总结归纳法、讲练结合法、小组合作学习等

  六、教学过程: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入两个问题:导体两端电压越大,通过它的电流就越大?导体的电阻越大,通过它的电流就越小?根据导学案提供的问题1进一步巩固欧姆定律。

  1、在“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关系”时,同学们设计如图电路,其中R为定值电阻,Rˊ为滑动变阻器,实验后,数据记录在表一和表二中:

  (1)请根据上面的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右边的实物图连接完整。

  (2)连接电路时,开关S应处于状态;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滑到最端(填“左”或“右”)。

  (3)进行实验,并将实验数据填入下表。

  ①分析表一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②分析表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4)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①

  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①

  (5)利用此电路图还能完成哪些实验?(填一个即可)(教师在此处进一步拓展,把初中阶段所有用到此电路图进行补充)

  【知识点归纳】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跟导体的电阻成。欧姆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I=。

  2、学习完《欧姆定律》后,小明利用欧姆定律知识来测定电阻阻值.

  (1)小明根据图甲所示的电路图,将图乙中的实验器材连接成实验电路.同小组的小亮在检查时认为,从实验目的来看,实验电路上有一根导线连接错了,建议小明改接.①请你在接错的那根线上打“×”;②另画一根导线,使电路连接正确;③如果不改接这根导线,对实验的影响是:(具体说明是什么影响)。

  (2)小明将电路改接正确后,合上开关,调节变阻器的滑片到某位置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指示如图丙所示,则电压表的读数是V,电流表的读数是A,被测电阻Rx的阻值是Ω。

  (3)小明和小亮为他俩在全班首先获得测量结果而高兴,准备整理实验器材结束实验.,②你提出这个建议的目的是:你认为他们的实验真的结束了吗?你会给他们提出什么建议呢?①写出你的建议:。

  (4)若在实验时仅把定值电阻Rx换成小灯泡,通过灯泡的电流与灯泡两端的电压还成正比吗?,理由是:。

  3、实验器材:电压恒定的电源、一个阻值为R0的定值电阻、待测电阻Rx、滑动变阻器、两个量程合适的电压表、开关一个,导线若干。请你选择适当的器材测量待测电阻Rx的阻值。

  (1)在虚线框内画出实验电路图。(2)写出实验的主要步骤。

  ①按照右图所示的电路图连接电路。

  (3)写出待测电阻Rx的表达式RX =

  4、整体构建、总结归纳

  板书

习题课教学设计4

  1、通过二次根式混合运算的学习,进一步了解二次根式运算法则,知道二次根式混合运算顺序,会进行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

  2、在进行二次根式混合运算的过程中,体会类比思想,逐步养成认真仔细的学习品质,进一步提高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二次根式混合运算算理的理解。

  教学难点:类比整式运算准确快速的进行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

  教学过程:

  一、情境诱导

  《二次根式混合运算习题课》教学设计-杨桂花

  二、练习指导

(学生完成练习提纲,可以讨论,老师做必要的板书准备,然后巡回指导,了解情况、)

  练习提纲:《二次根式混合运算习题课》教学设计-杨桂花

  三、展示归纳

  1、学生汇报解题过程,生说师写;

  2、发动其他学生评价补充完善;

  3、师画龙点睛强调:

(1)二次根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跟有理数运算顺序一样,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

  (2)二次根式混合运算与整式的运算有很多相似之处,因此可类比整式的运算进行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

  四、变式练习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做必要的板书准备后巡回指导,了解情况; 然后让有一定问题的学生汇报展示,发动学生评价完善,老师强调关键地方,总结思想方法。)

  《二次根式混合运算习题课》教学设计-杨桂花

  五、小结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学生总结,百花齐放,老师不做限定,没说到的,老师补充。)

  六、布置作业

  《二次根式混合运算习题课》教学设计-杨桂花

习题课教学设计5

  一、设计思想

  数与计算在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中应用最为广泛,它是人们认识事物的重要工具。《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初步建立数感,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应减少单纯的技能性训练,避免繁杂计算和程式化地叙述"算理"。

  本节课教学的主要思路是继续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提出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并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形式,通过观察、比较、类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本节课的教学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设计: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属于计算教学范畴,以学生比较熟悉的口算乘法引入。教材呈现的内容是和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生的学习素材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从而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蕴藏着许多数学知识,进一步激发学生良好的学习愿望。

  2、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所以解决同一问题的策略也各不相同。因此,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给他们充分的时间空间思考、交流,肯定鼓励学生的独特想法,保护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3、迁移类推,发现规律。

  在让学生知道"整十数乘一位数"这样一种思想基础上,运用本课知识迁移类推出"整百数乘一位数"。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类推出相似问题的解法。

  4、作业设计,针对性强。

  作业是检验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我以本课习题为雏形,出了几个相似的问题。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所学内容,使得绝大部分学生能当堂完成本堂课目标。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对口算乘法的小结和深化,利用学生常见的事物,如买东西算价钱,估计动物的重量,进一步巩固学生口算能力。并且要求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能解释估算的过程。同时也是为以后多位数乘一位数和多位数乘法打下更扎实的基础。

  三、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能够正确地口算100以内加减法,能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相应的估算;但学生对自己计算方法的表述有些困难,教师要在方法的总结上要加以适当的引导。

  四、教学目标

  要求学生通过训练,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如买东西,估重量,抽象为数学过程,这是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体会到乘法在生活中的应用,能初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学生掌握掌握口算的方法,通过综合练习,提高学生口算的能力,能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估算的方法,并能合理解释估算的过程。

  五、重点难点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它是多位数乘法的基础。在本课中,要求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

  学生在估算的过程中,如何估计数字,是大估还是小估,这是本课教学难点。

  六、教学策略及手段

  本课我们提出"问题——探索——交流"的教学模式,旨在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一个优良环境,将学生置于广阔的社会时空中去体验数学、理解数学、认识数学、学习数学、运用数学,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和数学问题能力、数学探索意识和数学探索能力、数学交流意识和数学交流能力。树立多元化的教学目标,建立互动型的师生关系,结合多媒体,引入生活化的学习情境。

  七、课前准备

  学生能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相应的估算,对前面新课进行复习,对习题要求预习。

  教师准备幻灯片

  八、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巩固(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1)计算,口答:(出示幻灯片)

  10×4=10×6=300×4=500×6=20xx×7=3000×5=38×4≈32×9≈78×3≈93×6≈468×4≈906×8≈

  (让学生讲解估算过程,点出大估、小估)

  2)计算:(出示幻灯片)

  28+6=56+5=35+7=87+6=78+9=45+8=(为课本上的第8题口算作铺垫)

  2、合作学习,巩固算法

  1)出示幻灯片,让学生以竞赛的形式完成第8题。(以竞赛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可培养学生竞争的意识和克服困难的的意志)

  2)指导学生完成第9题。

  指导学生理解题意。每辆车的价钱是90元,买4辆车表示什么?即是几个几?

  请学生列式口答(教师版书)。

  教师总结:总价=单价×数量,注意单位是"元"。

  (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知道如何计算一定数量相同单价的物体总价。)

  练习:长城小学一共有6个年级,每个年级刚好有80人,请问学校里一共有多少学生?

  改:儿童三轮车每量的价格是92元。幼儿园要买4辆,准备了360元够不够呢?

  这个题目中,要求学生去用估算解决问题。在估算的过程中,又要注意,这里只能把单价适当地估小(变成90)。使学生体会到,在具体的估算过程中,还必须考虑到实际情况。

  3)指导学生完成第10题。

  指导学生理解题意。

  你想野牛的体重应该如何求解?解答后进行交流(教师版书)。

  请学生回答你是如何估算的?(点出小估)

  如果把东北虎体重改成265千克,那应该如何估算这野牛的体重呢?

  (强调"四舍五入"的思想,把265估成整百数应该看成300来估算,这里利用了大估。)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估算要注意哪些问题(教师总结):在估算过程中把二位数看成最接近的整十数,把三位数看成最接近的整百数,而另一个因数不变;还应使用"≈"。

  (使学生体会到估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并且回忆和巩固了估算需要注意的地方)

  3、提高练习

  1)指导学生完成第11题

  理解题意,让学生独立思考。(这是先告诉我们积,再让我们去求两个因数,并且一个因数是一位数,另一个因数是整十数,问我们满足这种条件的因数有几种?)

  让学生尝试列出满足要求的算式,比一比,谁写得多又正确。

  交流结果。(教师版书)

  你有什么办法把所有算式写出来,尽量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呢?

  学生交流。

  教师小结:可以从小到大地想,如3×80=240,6×40=240,40×6=240,80×3=240;也可以找对子,如先找到3×80=240,就能找出30×8=240同样6×40=240,60×4=240。

  (渗透数学思考方法:逆向思考,让学生知道解决问题的策略)

  3)指导学生完成第12题

  请学生看表,能看懂这张表吗?(每个空格代表经过几个月后,张宏节省了多少钱。)

  请学生口答表中数据。

  张宏半年节省了多少钱应该是指什么?(到了第6个月,已经是半年所节省的总数了,每个月节省20元,半年即6×20=120(元))

  (本题渗透了统计的思想,同时也可教育学生养成勤俭节约和日积月累的好习惯)

  4、课堂小结

  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方法;

  估算要注意的地方。

  九、板书设计

  口算乘法习题课

  9、40×9=360(元)

  答:一共需要360元。

  总价=单价×数量

  改:92×4=?

  90×4=360(元)(小估)

  10、213×3≈600(千克)

  200×3=600

  答:这头野牛大约重600千克。

  改:265×3≈

  300×3=900(大估)

  自由版书

  四舍五入

  十、作业设计

  1、计算

  40×9=30×6=700×4=500×2=3000×8=8000×7=

  2、曹冲称象:大家都知道这个故事,如果我告诉大家曹冲用了8块大石头,每块石头大约有490千克左右,请问大家,这大象大约有多重呢?

  3、整百数乘一位数,积是1800的乘法算式,你能写出几个?

【习题课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习题课教学设计11-29

英语习题课教学设计06-11

习题课教学设计5篇11-29

《二次函数习题课》教学设计07-01

数学习题课教学反思03-30

物理习题课教学反思范文01-30

《勾股定理》习题课教学反思06-20

关于《电流习题课》的教学反思07-05

数学习题课教学心得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