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08-18 07:40:12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优秀)语文教案3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优秀)语文教案3篇

语文教案 篇1

  课题:《学会看病》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联系上下文或理解打蔫儿、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图索骥、艰涩、忐忑不安等词语。

  2.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

  教学重、难点

  理解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感受母亲浓浓的爱子深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最近学过的几篇课文里所包含着的浓浓的父母之爱深深地打动着我们。我想用一首小诗来表达内心的感受,会背的同学可以轻轻跟老师一起背:《妈妈的爱》。

  (背完后)是啊,妈妈的爱是无私的,是无微不至的`。可是有这样一位母亲,当儿子生病发烧的时候,做过多年医生的妈妈不但不在家里给儿子找药治病,反而逼儿子独自去医院看病。这位母亲到底是怎么想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学会看病》这篇文章。(板书:学会看病,齐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把课文读准,读通。

  2.勾画词语。查阅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生词。交流对词语的理解,师重点指导理解以下词语:

  喋喋不休:说话没完没了。

  按图索骥:照图上画的样子去寻找好马。本文是说照样子去做。

  忐忑不安:心神不定,心中不安。

  3.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

  4.理解内容,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

  同桌合作读课文,并勾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多读几遍,体会母亲情感的变化。

  后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师点拨,并指导朗读。

  1)既然我是母亲,就应该及早教会他看病、生怕自己回改变了主意、立刻心软了、孩子毕竟是孩子,而且是病中的孩子,这些语言和心理的描写,反映出母亲内心的矛盾;爱和真情包含其间。儿子到医院后母亲很担心,后悔与自责。

  2)从他出门的那一分钟起,我就后悔,我想、时间是艰涩的流动,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心疼痛地收缩成一团

  体会母亲看似冷漠的言行,是为了尽到做母亲的责任,对孩子的未来负责,通过让儿子学习找医生看病,锻炼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

  三、说一说

  文中的母亲棉队生病的孩子并没有及时给孩子看病或送进医院,此时你对这位母亲一定有看法,请你说说吧。(全班交流)

  四、写一写

  请把文中的母亲与自己的父母比较一下,在自己生病的时候有什么不同。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话想对你的父母说呢?请写下来吧,回家拿给父母看看,看后请父母也写上几句。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内容:《月光曲》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研读,让学生体会到《月光曲》的旋律,体会贝多芬《月光曲》的创作激情、灵感,语文教案-月光曲<第二课时>。

  2、能理清楚《月光》的内容旋律与皮鞋匠兄妹的联

  教学过程:想之间的联系。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月光曲》录音。

  教学重点:体会《月光曲》的旋律、内容,以及体会贝多芬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激情、灵感。

  教学难点:理清《月光曲》的内容、旋律与兄妹联想之间的'联系。

  小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

  导课

  今天我们要讲哪一课?

  师:《月光曲》的“曲”是什么?

  学生谈话,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4、朗读

  通过皮鞋匠兄妹的联想感受《月光曲》的旋律。

  我读了很多遍课文,可怎么也找不到有关《月光曲》的内容。

  课文第九自然段描写月亮和大海的哪些景色?

  板书:月亮升起 波光粼粼

  月亮升高 风卷巨浪

  月亮照耀 波涛汹涌

  这些描写月亮和大海的景色与《月光曲》有什么关系?

  板书:柔和 徐缓

  有力 快速

  高昂 激情

  学生朗读课文第九自然段,用简单的的语言描绘当时的景色。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查阅有关资料,结合影视作品,理解剧本内容。

  2.能借助提示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进行创造性的表演。

  教学过程

  这个剧本所讲的故事同学们都已较熟悉,因此教学本课可以按“内容→形式→内容→形式”的思路进行。

  1.先布置学生课前查阅有关资料。

  (1)时代背景、导演、作者以及剧情结构。

  (2)舞美设计、全剧的布景设计。

  (3)全剧人物造型设计和制作风格要与现代儿童的审美情趣相应。

  (4)讲解剧情梗概,再进行本课的教学。

  2.学生自主阅读剧本,感知剧本内容。

  3.指导学生认识剧本形式的特点。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反复诵读。

  5.学生表演剧本。

  6.学生围绕马兰花故事,交流其他情节,展开想象续编一段剧本。

  以上设计的目的主要有四点:一是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二是使学生认识剧本的特点,三是使学生一步步加深对课文内涵的'理解,四是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演能力。

  拓展资料

  《马兰花》作者简介

  任德耀(1918—1998),中国儿童剧作家、导演。江苏扬州人。1940年毕业于四川江安国立戏剧专科学校舞台美术系。1949年,在上海应宋庆龄之邀参加中国福利基金会儿童剧团的创建,并担任《表》《小马戏班》等剧的美术设计。1950赴前苏联考察后,潜心研究儿童剧编导艺术,积极培养儿童剧艺术人才。

  任德耀创作了20多部儿童剧,代表作《马兰花》获全国第二次儿童文艺创作一等奖,曾在十几个国家上演;《宋庆龄及孩子们》及《好伙伴之歌》,在1982年全国儿童剧观摩演出中也均获优秀创作奖。他的剧目具有鲜明的儿童特点,强烈的时代感,富有激情,受到广大儿童的喜爱。他的导演艺术讲究形式美,善于组织创新的戏剧场面揭示矛盾冲突、塑造人物性格。他执导的《童心》获1979年文化部建国30周年献礼文艺演出一等奖,《甘罗十二为使臣》获1983年上海戏剧节演出一等奖,《木兰替父从军》获演出二等奖。任德耀1984年任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名誉院长兼艺术指导,中国戏剧家协会第二、三届常务理事,中国戏剧家协会上海分会第三届副主席,中国儿童戏剧研究会理事长。

  《马兰花》故事梗概

  很久以前,传说在马兰山的山顶,住着仙人马郎。他在山顶上培植了一朵非常美丽的马兰花,这是一朵能给勤劳勇敢的人带来幸福的花。但谁也没有见过马兰花。马兰山下,住着一户人家:王老爹、王妈妈和他们的两个女儿。两个女儿长得一模一样。姐姐叫大兰,好吃懒做;妹妹叫小兰,是个勤劳的好姑娘。小兰很想看到马兰花。老爹疼爱女儿,决定在去马兰山打柴时给女儿采一朵好看的花回来。老爹不畏艰难,翻山越岭,来到马兰山。山顶上的马兰花闪烁着光芒,老爹兴奋不已,忽然脚下一滑坠下万丈悬崖,幸亏被马郎看见救起。马郎得知老爹上山来想替女儿小兰要一朵马兰花,并知道小兰就是随着朝霞起身、跟小鸟一块歌唱的那位姑娘,他愉快地把马兰花交给老爹。这时,松树公公说破马兰花(即马郎)送花是向老爹的女儿小兰求婚,老爹满心欢喜。老爹到家后,问两个女儿谁愿意嫁给马郎。大兰嫌深山野岭苦,不愿意嫁,小兰却愿意嫁给勤劳的马郎。马郎和小兰结婚后,他们和山上的朋友共同劳动,日子过得很幸福。不久,小兰回家看望父母,随身带来许多礼物,引起大兰的妒忌。老猫乘机煽动大兰去骗小兰的马兰花。大兰就在送小兰回马兰山的路上,向小兰骗去耳环和衣服,老猫则夺下马兰花,并把小兰推下湖去。大兰看见妹妹被推下水,吓得昏厥过去。老猫得到马兰花,因不知口诀,又威胁和利诱大兰扮成小兰上山去骗口诀。大兰无奈,只得跟着老猫上了马兰山。大兰看到马郎的善良勤劳,深悔自己受骗,终于不顾恐吓,向马郎吐出真情。马郎得知真相,布下天罗地网,经过一场搏斗,夺回马兰花,把老猫打得现出原形,丢下万丈悬崖。马郎借助马兰花的神力救回小兰,小兰与马郎和大伙又欢聚在一起。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2-22

语文的教案06-12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精品语文教案范文语文优秀教案04-11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精品语文教案 高中语文精品教案10-10

有关语文教案语文教案简单05-18

语文园地教案03-16

语文《荷花》教案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