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水稻之父教学设计

时间:2023-11-11 19:05:09 炜亮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杂交水稻之父教学设计(精选10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杂交水稻之父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杂交水稻之父教学设计(精选10篇)

  杂交水稻之父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了解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的经过,学习他敢于实践,敢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准备:

  了解袁隆平的事迹。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

  板书 16 杂交水稻之父

  质疑 “杂交水稻之父”指谁?为什么称他“杂交说稻之父”?

  读课文第一小节回答第一个问题。

  交流自己了解的袁隆平。

  二:自学课文。

  1、读通课文,标好小节,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2、交流。

  (1)读书,纠音。

  (2)质疑解疑。

  3、默读,文章主要写上什么?

  三:学习重点段。

  1、袁隆平为什么决心攻克“人工杂交水稻”这一世界难题?

  读课文二、三自然段。首先明确袁隆平是为了解决人民的吃饭问题;其次明确这是一个世界难题,国内外从无人试验过,而且外国专家武断地肯定“此路不通”。但袁隆平坚信有天然杂交水稻就一定能培育出人工杂交水稻。再次袁隆平作出这个决定要有极大的`勇气,要有创新精神,更要付出艰辛和心血。

  2、袁隆平为了研究付出了怎样的艰辛和努力?

  读三、四、五、六自然段,找出有关的语句,并通过想象去体验和感悟。

  学生边说边指导朗读。

  3、袁隆平的研究作出了怎样的巨大贡献?

  读七、八小节,对文中的几个数字算算账,具体感受一下这是怎样的巨大的贡献。

  4、指导朗读。

  四:总结。

  1、为什么称袁隆平为“杂交水稻之父”?

  2、为什么本文以“杂交水稻之父”为题?

  4、 袁隆平为什么能取得成功?

  杂交水稻之父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认读11个生字和新词。

  2、了解课文内容,理解世人称颂袁隆平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原因。

  3、能给课文各部分拟定小标题。

  【教学重、难点】

  1、理解世人称袁隆平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原因。

  2、能给课文各部分拟定(角度基本一致的)小标题。

  【教学准备】

  1、查找“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相关资料。

  2、文字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情况

  1、今天我们学习第3课《世界杂交水稻之父》。通过预习,课文的几个生字你们都认识了吧。出示生字词课件:

  (指读生字词)

  2﹑解题,了解袁隆平。

  (1)同学们对字词地掌握都比较好,在预习的基础上,谁来谈谈你对课题的理解。

  学生自由发言,老师根据同学的发言板书:袁隆平

  老师总结:这是我们对课题的理解所知道的内容。

  (2)谁能用简单的话介绍一下袁隆平的情况?同学发言后,老师进入资料。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你默读课文,说说你都知道了什么?从课文的结构上你还发现了什么?(5分钟)

  2、学生汇报。预设学生的汇报:

  知道:袁获得的荣誉(如果学生说到了就出示课件第二自然段,不说就不出示)课文主要内容(可以就全文说,也可以一部分一部分的说。)等。

  发现:全文先写袁研究杂交水稻的结果,后写研究过程;虽是写人文章,但不像以往学的写人文那样——详写人物言行、神态、心理;文章篇幅长,课文自己标出四个部分等。

  三、拟定小标题,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一)了解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的过程,概括课文各部分主要内容。

  1、学法提示:这么长的课文,你打算用什么办法把握课文内容哪?(引导学生说出先了解每部分的内容)

  2、那我们先来看课文的第一段,请你认真默读,划出能概括这部分的主要内容的'语句并概括段意。(找同学读中心句,教师随即出示课件,审视同学概括的段意。)这里时间不宜过长,因为这是学生已具备的能力。

  3﹑请你按照以上的学法,自学第二﹑三﹑四部分。

  4﹑展示两组同学的段意,然后学生审视、修改自己写出的段意。

  (二)引导学生给课文各部分拟定小标题。

  修改后的段意简单多了。但要把刚才我们写的段意连接起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还是显得长,你能不能用简练的几个字概括各段的主要内容?

  1﹑拟定小标题和写段意即有一致性又是有区别的,你觉得应该怎样列小标题?

  (抓住各部分的主要内容,用简明的词语或短句概括。)

  2﹑我们怎样根据刚才的段意来概括小标题呢?(出示课件:指导第一段小标题的两种列法)

  3、请大家按照我们刚才所说的方法根据段意列出各段小标题。

  4、展示一、二组较好的小标题。结合你们刚才的学习,你现在觉得应该怎样列小标题?(学生归纳,教师相机点拨)

  出示课件:列小标题的要求:

  A、抓住各部分的主要内容概括。

  B、用简明的词语或短句概括。

  列小标题的方法:

  A、摘法

  B、拟法

  5、指导列小标题尽量做到角度一致。

  报告文学不同于一般写人的文章——抓住人物的外貌、言行、神态、心理进行细致刻画来突出人物特点。而是围绕一个中心事件,选取事件中不同阶段的典型事例来介绍人物。因此,给报告文学列小标题,要抓报告文学的主干,标题角度要尽量一致。

  展示标题角度一致的师生写的作文提纲。

  培育原因——培育关键——培育艰难——培育成功(因课题中有“杂交水稻”字样,标题中可以简练不写)

  6、小结归纳学法:通过今天的学习,能说说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的方法是什么?引导学生归纳出:列小标题、解题、抓各部分段意等。

  四、抒发情感,赞颂袁隆平

  1、同学们,我们通过学习这篇报告文学,认识并了解了这位出自中国的世界之父——袁隆平,我相信你们和老师一样,深深地为他的爱国热情,超人的智慧等所感动。在阅读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的过程中,哪一点深深地触动了你?如果你能结合课文内容来说一说就更好了。(也可以出示课件:我最敬佩袁隆平。)

  引导学生认识袁试验的目的是伟大的;实验设想的创新——智慧超人;实验中的艰苦付出——拼搏钻研劲儿超人;丰富的知识等。

  2、刚才同学都是从培育杂交水稻的过程来说的,你还有不同的见解吗?

  引导学生抓住巨大贡献和所获得的荣誉来说。

  3、为什么称袁隆平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你现在明白了吧。你能用这个句式回答吗?

  出示课件:因为袁隆平,所以被称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五、总结归纳,课外延伸

  1、今天,我们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学习,掌握了长文的学法——通过浏览快速准确提取需要的信息解决问题。

  2﹑现在,你理解作者为什么用《世界杂交水稻之父》命题吗?

  (含有赞叹的意思。)

  六、作业

  本课成语比较多,课下希望大家归类摘抄,积累成语。

  杂交水稻之父教学设计 3

  教学目的

  1、了解袁隆平为科学事业的执著追求和奉献的精神,感受他的可亲可敬。

  2、阅读课文,学会加小标题。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学习以抓主要内容加小标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

  师生:搜集袁隆平的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中国的万里长城是世界闻名的奇迹,可是,另外一个奇迹却少有人知。你们知道是什么吗?那就是我们仅用了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而且惠及了全世界。

  这伟大的奇迹是怎样实现的呢?这完全依靠袁隆平为科学事业的认真奉献、执著追求。为此,国家重奖了他。他是怎么获得如此殊荣的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一学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爷爷的故事。引出课题,板书、齐读课题。

  二、交流资料,初步了解袁隆平

  你们课前搜集了袁隆平爷爷的相关资料,现在分小组交流。说说通过这些资料,你对袁隆平有哪些初步的了解。(给时间让学生充分交流)

  三、自由读文,运用抓住中心句阅读课文的读书方法读懂课文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什么?文中哪一句最能概括课文的内容,体现文章的思想?请用笔勾画出来,多读几遍,并写出自己的体会。

  2、交流读文后的收获。

  教师出示主要问题:袁隆平为什么学农?杂交水稻是如何培育成功的?为什么说袁隆平还是一位可亲可敬的长者?文章分为三部分,每部分的中心句是哪一句?请找出来做上记号。(让学生围绕主要问题和中心句进行交流,感受围绕中心句展开描述,使文章条理清晰的写作特点)

  3、结合阅读感受和搜集的资料,说说你心目中的袁隆平爷爷是怎样的一个人?

  只要学生言之有理,言之成理,教师就给以鼓励。对于说得特别好的要及时给予表扬。

  4、你们能不能自己概括一下,试着给每个部分加上一个小标题。

  (1)教师提示学生,小标题要能反映这个部分的主要内容,并且尽量简洁明了。

  (2)学生自己练习。

  在学生练习加小标题的时候,他们可能不那么尽如人意,教师要多引导,让学生一次一次比较,在反复的练习和比较中逐渐懂得加小标题的方法和技巧。或者让有困难的学生以缩句的.方式进行,以达到减缓坡度、降低难度的目的。

  (3)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5、创设情境,结合搜集的资料和录像,再次深入感受袁爷爷的伟大和可亲可敬。

  播放袁爷爷领奖的现场录像,展示当时新闻和媒体对袁爷爷的高度评价和赞誉,让学生受到教育,受到鼓舞,激发他们为科学献身的激情和自豪感。随后话锋一转:“有人说袁隆平不过是种出了几株水稻,不配受到这么高的赞誉,对此你怎么看?”在学生畅所欲言之后,教师有意让学生联系我国60年代自然灾害的资料,以及袁隆平培植杂交水稻的艰辛过程,引导学生感受袁隆平的伟大。

  6、回顾全文,指导朗读。

  袁隆平爷爷多么伟大,相信大家的心里一定充盈着对他深深的敬仰与钦佩,请大家把这种感情融入朗读中吧,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文中描述的情景)

  四、拓展练习

  学了本文,联系生活学习实际,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学习和生活?

  五、回顾全文,让学生用一句话概括全文

  附:板书设计

  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

  大科学家

  追求农业高产

  改良水稻品种

  可亲可敬的长者

  爱好广泛

  杂交水稻之父教学设计 4

  活动目标

  1、了解大米的来之不易,萌发爱惜粮食的情感。

  2、初步认识袁隆平爷爷,知道要珍惜粮食,不浪费食物。

  活动准备

  课件准备:“米饭”图片;“旧中国饥荒”组图;“袁爷爷”组图;《我不浪费粮食》动画视频;“我不浪费粮食”组图;“种水稻”组图;“珍惜粮食”组图。

  活动过程

  出示图片“米饭”,引导幼儿讨论米饭的由来。

  ——看看这是什么?

  ——你们知道香喷喷的大米是怎么来的吗?

  出示组图“旧中国饥荒”、“袁爷爷”,引导幼儿初步认识袁隆平爷爷。

  1、出示组图“旧中国饥荒”,引导幼儿感知当下生活的幸福。

  ——看看图片上的人们有大米吃吗?

  小结:以前,因为水稻产量很低,很多人没有米饭吃,常常挨饿。

  2、出示组图“袁爷爷”,引导幼儿初步认识袁隆平爷爷。

  ——后来,有位厉害的老爷爷让水稻结出了很多籽粒,让人们天天都能吃上香喷喷的米饭。他是谁呢?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吧。

  ——这就是袁隆平爷爷。为了让人们都能够吃上米饭、吃饱米饭,他都做了哪些事情呢?

  小结:袁隆平爷爷常常顶着太阳在稻田里观察水稻、研究水稻,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都奉献给了水稻。在一次次的失败和改进后,袁隆平爷爷终于研究出了“杂交水稻”,让水稻结出了很多籽粒,让人们都能够吃上米饭、吃饱米饭。

  播放动画视频及组图《我不浪费粮食》、组图“种水稻”,引导幼儿了解大米的来之不易,萌发爱惜粮食的情感。

  1、播放动画视频,引导幼儿感知大米的来之不易。

  ——不仅研究水稻很不容易,种植水稻、收获大米也非常辛苦。我们一起来看看视频了解一下吧。

  2、出示组图“我不浪费粮食”,引导幼儿了解大米的由来。

  ——种植水稻要做哪些事情呢?

  ——水稻成熟后是怎么变成大米的呢?

  小结:农民要经过翻地、插秧、除虫、除草、施肥等过程,等待水稻成熟;水稻成熟后,还要进行收割、干燥、去壳才会变成白花花的大米。

  3、出示组图“种水稻”,引导幼儿进一步感受农民的`辛苦,萌发爱惜粮食的情感。

  ——看看图片上农民们正在做什么?

  ——他们是怎么插秧/打农药/收麦子的呢?(双脚泡在冷水中,弯着腰;背着重重的农药箱;顶着太阳弯腰割麦子)

  小结:水稻从种植到收割再到变成白花花的大米,要花上农民们一百多天的辛苦劳动。大米来之不易,每一粒都是农民们用辛勤的汗水换来的,我们要爱惜粮食。

  出示组图“珍惜粮食”,引导幼儿了解珍惜粮食的方法。

  1、鼓励幼儿讨论纪念袁爷爷的方法。

  ——2021年5月22日,袁隆平爷爷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我们要怎样珍惜他带给我们的幸福生活呢?

  2、出示组图“珍惜粮食”,讨论图中的现象。

  ——这些行为对不对?应该怎么做?

  小结:我们要懂得珍惜粮食,吃饭的时候双手扶好碗,不掉米粒,吃多少盛多少,不随意丢弃;去饭店用餐时点菜要适量,吃不完的菜可以打包,不能浪费粮食。

  活动延伸

  日常活动

  1、教师在用餐环节提醒幼儿不随意倒饭菜,珍惜食物。

  2、在过渡环节可适当播放“宝宝巴士APP”中的“古诗国学”第一集《悯农》供幼儿欣赏,引导幼儿进一步萌发爱惜粮食的情感。

  家园共育

  请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给幼儿树立榜样,倡导“光盘行动”,帮助幼儿养成珍惜粮食的好习惯。

  杂交水稻之父教学设计 5

  【教材分析】:

  课文以“访谈录”的形式介绍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作者主要从袁隆平决定研究杂交水稻的原因,研究过程的艰辛以及他乐观开朗的个性和不断创新的精神这几个方面进行采访的。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阅读教学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本课时,可以读为突破口,引导学生在读中品,读中悟。

  【教学目标】:

  1.学会7个生字,自己正确读写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搜集和运用有关资料。

  3.感受袁隆平的科学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访谈录”的体裁,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搜集和运用资料补充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搜集资料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 一 课 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20世纪初期,我国人民还过着饥肠辘辘的贫困生活。到了20世纪60年代,我国出现了一个著名的农业科学家,他解决了人民的饥饿问题,为了感谢他为人类做出重大的成就,中国还以他的名字发射了一颗卫星,你们知道他是谁吗?(袁隆平)。对了,他就是中国“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

  (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悟

  1.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认生字,纠正读音

  域(yù) 峻(jùn) 僻(pì) 挫(cuò)

  穗(suì) 杆(gǎn) 摄(shè)

  (2)理解课文中的词语

  严峻:严厉,严肃。

  童心不泯:泯,消灭,丧失。本课形容袁隆平平时乐观开朗的个性。

  老骥伏枥:骥,良马,千里马;枥,马槽,养马的地方。比喻有志向的人虽然年老,仍有雄心壮志。

  (3)指明轮读课文,师生评议

  三、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资料

  ①指名读学生搜集的资料

  ②师补充

  袁隆平,1930年9月出生于北京。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农学系。毕业后,一直从事农业教育及杂交水稻研究。

  袁隆平院士是世界著名的杂交水稻专家。是我国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为我国粮食生产和农业科学的发展做出杰出的贡献。他主要成就表现在杂家水稻的研究、应用和推广方面。

  袁隆平院士热爱祖国,品德高尚,他的成就和贡献在国内外产生强烈影响。他虽然年满80岁,仍让一如既往地活跃在科研与生产实践的第一线,从不间断地进行着研究、实验和应用。

  三、课堂小结

  这堂课,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了解袁隆平院士的科研成果。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袁隆平院士的事迹。

  板书设计:

  17 袁隆平访谈录

  1.认识生字词

  . 2.交流资料

  课时作业:

  1.选择正确的读音

  挫(cuò zuò) 穗(huì suì) 摄(shè niè)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反义词

  近义词:艰辛-----(艰苦) 偏僻-----(偏远)

  反义词:失败-----( ) 创新-----( )

  第 二 课 时

  一、谈话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

  2.过渡: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袁隆平院士取得的科研成果,这节课,我们进一步了解袁隆平院士。

  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1.自由读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边度边思考:

  ①从体裁上看,本文友什么特点?

  ②袁隆平有什么特点?分别从哪些可以看出?

  2.分组交流

  3.合作交流,师引导

  ①文章是访谈录,记录了访谈的过程,是主持人提问,被采访者回答的形式来组织内容的。

  ②指名回答课文中袁隆平回答主持人的`语句。

  学生交流,师小结袁隆平先生的特点。

  a. 热爱祖国,关心人民:我国人口众多,而且还不断增加,而土地使用面积不多,而且不断地减少,中国人能不能养活自己,粮食问题就成为一个关键的问题。

  b. 不怕困难,不败失败。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花去了几十年的时间,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但他不怕困难与失败,从失败中寻找出路,印证了“失败是成功之母”的名言。

  c. 开朗乐观,虽然一辈子进行科学研究,可个性却像小孩子一样,童心未泯。

  d. 敢于创新,袁隆平谈到创新的时候用了“不断’,说明他对“创新”非常重视。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

  ①同桌互读

  ②指名互读,读袁隆平的话也不要过分强调激情,应以朴实,充满智慧的语调为主。

  四、拓展延伸

  小组合作,另选采访对象,小组商量采访内容。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事访谈录,也知道了袁隆平科学探索的艰辛。希望同学在学习到路上要有创新精神和一往如前得壮志。

  杂交水稻之父教学设计 6

  一、教学目标。

  自学课文,了解袁隆平敢于创新,经过细致、艰苦的科学研究,历经失败和磨难,终于取得大面积栽种水稻的成功的历程,学习其身上不畏艰难、执着追求的可贵精神。

  二、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

  查阅有关资料,了解最高科学技术奖及袁隆平的生平事迹。

  三、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了解概况。

  1、自读课文,读通课文,并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讨论交流。

  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二)抓住全文,指导读懂。

  1、分清课文层次。

  学习第二段。

  1、袁隆平为什么决心攻克“人工杂交水稻”这一世界难题?

  阅读第二三自然段解决问题。

  2、袁隆平为此付出了怎样的`艰辛和努力?

  阅读三、四、五、六自然段,找出有关语句。想像当时的情景,如何艰苦,如何细致等,指导朗读。

  3、默读第六自然段。

  找出这部分内容里的几个有关数字,从中体会到什么?感受袁隆平经受的无数次失败

  4、自读七、八自然段。

  袁隆平的研究作出了怎样的巨大贡献?

  (三)总结全文。

  1、为什么称袁隆平为“杂交水稻之父”?

  2、为什么本文以“杂交水稻之父”为题?

  3、袁隆平为什么能取得成功?

  四、教后感:

  这篇文章浅显易懂,在阅读中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组块要大,让学生谈课文中最深的感受,不必逐字逐句去理解,学生愿意谈哪一方成就谈哪一方面。可以结合朗读、想象说话、算算帐等各种学习活动,让学生去体验、感悟。

  杂交水稻之父教学设计 7

  教学要求:

  1、能自己读懂课文,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理解课文中某些词语的意思。

  3、能从课文中感受到袁隆平搞科学研究的奉献精神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袁隆平的研究作出的巨大贡献。

  教学难点:能从袁隆平的具体事迹谈自己的感受。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概括介绍袁隆平的生平事迹)

  二、进行新课

  1、初读课文

  2、小组讨论

  3、讨论回答:

  a、袁隆平为什么决心攻克“人工杂交水稻”这一世界难题?

  b、袁隆平为了研究付出了怎样的'艰辛和努力?

  c、袁隆平的研究作出了怎样的巨大贡献?

  4、回答问题。

  5、给课文分段,并写段意。

  三、.总结

  四、作业

  谈学后的体会

  五、教学后记

  杂交水稻之父教学设计 8

  教学目标:

  1.认读11个字。

  2.能给每部分拟小标题。

  3. 了解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成功的艰难经历,理解他被称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原因。学习袁隆平敢于挑战,科技创新,拼搏钻研,为国争光,为世界人民造福的精神,增强民族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

  了解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成功的艰难经历,理解他被称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原因。

  教学难点:

  能给每部分拟小标题。

  教学过程:

  1.自学通读全文,思考全文围绕什么事情展开,每部分写了什么内容,为拟小标题做准备。

  2.分小组交流,说说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全文是围绕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成功的艰难经历展开。

  3.默读课文,思考并交流:为什么称袁隆平是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4.拟小标题

  (1)启发学生理清全文的线索,搞清几部分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2)试着在文中画出能概括每部分内容的句子或词语

  (3)摘取或自拟小标题

  (4)交流点评,取长补短

  5.了解一个多样化的袁隆平

  一丝不苟地工作

  生活中的袁隆平

  板书设计:

  3﹡ 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萌发----设想----发现-----成功

  教学反思:

  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 以前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交流”。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杂交水稻之父教学设计 9

  [教学目标]

  1. 体会文中袁隆平的“梦”和“寻梦园”的含义。

  2. 搜集袁隆平农业研究事业的有关信息。

  3. 学习袁隆平献身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具体材料感受人物的思想境界和精神风貌。

  难点:理解袁隆平的“梦”和“寻梦园”的含义,体会作者写作意图。

  [学法指导]

  1. 搜索整合文中资料,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

  2. 圈点批注文中关键语句,加深对人物精神的理解。

  3. 查阅背景资料,明确袁隆平研究工作的重要意义。

  [学习内容]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大家都很熟悉,现在国际上称中国出现了第五大发明,大家知道是指什么吗?它就是由我国杰出的科学家袁隆平研究的.“杂交水稻”。西方世界称,杂交稻是“东方魔稻”,它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也被认为是解决下个世纪世界性饥饿问题的法宝,国际上把它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袁隆平的世界,亲身感受一下他和他的成就。

  整体感知:

  ⑴快速阅读文章,勾画关键语句,搜集文中信息。

  ⑵思考:读了文章以后,你认为袁隆平是个怎样的人?你的依据是什么?

  袁隆平是个杰出的科学家,他研究的杂交水稻每年增产谷物3500公斤,相当于每年解决3500万人口的吃饭问题,40年来他在此领域始终保持世界领先地位。

  袁隆平是个坚持不懈,不怕困难的人,他为了寻找一株必需的水稻——天然雄性不育株,他和新婚妻子一起顶着烈日,检查了14000个稻穗。

  袁隆平是个执着追求梦想的人,他出生在北京,却放弃了优越的生活,在风华正茂之时违背母命,选择了艰苦陌生的农学。

  研读与赏析:

  梦想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美好的梦想往往能使人们为之付出终身的努力,并且给人们带来无限的光荣。一个中学生要以什么为光荣,该如何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它直接影响着新一代人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本文是一次梦想与荣誉的美好展示,作为一篇人物通讯,文章一开始就借笔者的口提出了一个读者们关注的问题:“像袁隆平这样一个出生在北京,生长在武汉、重庆等大城市,拥有优越生活条件的人,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他义无反顾地走上艰苦而陌生的农学研究之路?”对于这个问题的思考一直贯穿了课文的始终,带着它去研读课文,才能够把握住作者的写作意图。

  作者以袁隆平的“寻梦”作为线索,运用倒叙的手法,层次清晰的展示了袁隆平梦想的几个阶段,为我们揭示了问题的答案。明确梦想的几个阶段对于研读课文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在袁隆平生命中,他的梦想是在不断推进扩展的:幼年时,他见到美丽的园艺场,郁郁葱葱。

  杂交水稻之父教学设计 10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预习,了解人物通讯的特点。

  2、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梳理出文中的典型事例。

  3、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找出文中的细节描写,并进行赏析。

  4、学生通过文中的典型事例和细节描写,体会并学习袁隆平尊重科学、锐意创新、实事求是、敢于向权威挑战,以艰苦劳动为人类作出巨大贡献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学生体会并学习袁隆平尊重科学、锐意创新、实事求是、敢于向权威挑战,以艰苦劳动为人类作出巨大贡献的精神。

  2、学生通过了解人物通讯中让人物“立”起来的基本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1、学生完成单元预习方案上的练习。

  2、教师课前在黑板上板书课题。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1、师出示标题:

  《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

  问:通过这个标题,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生:这个标题采用了正副标题的形式。其中“喜看稻菽千重浪”是正标题,“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是副标题。

  2、师:通过这个标题,你们还了解到哪些信息?

  生:这是一篇人物通讯,主要写的是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

  生:“喜看稻菽千重浪”出自毛泽东的一首词,叫《七律到韶山》。

  3、师出示《七律到韶山》,并简单介绍:

  七律到韶山

  毛泽东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七律到韶山》是现代诗人毛泽东所做的一首七律。它通过对韶山人民革命历史的回顾,以及对人民公社社员通过热情劳动而喜获丰收的描绘,赞扬了革命人民艰苦卓绝的战斗精神,歌颂了中国人民战天斗地的风貌,鲜明地体现了毛泽东高远的思想境界。

  其中,“喜看稻菽千重浪”的意思是:喜看大片庄稼如浪涛滚滚。

  作者为什么要用这句诗作为文章的正标题呢?

  生各抒己见。

  4、师: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

  二、知人论世

  1、师:出示袁隆平的图片和名字

  问:关于袁隆平,你们对他的了解有哪些?

  生结合预习所知,各抒己见。

  2、师明确:

  袁隆平,1930年生于北京,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毕业后来到湖南安江农校任教。当时,作为青年教师的袁隆平下定决心,要拼尽毕生精力,用科学来战胜饥饿。经过多年实践,他终于推翻了国际上关于水稻没有杂交优势的普遍观念,推出了一代又一代杂交水稻。

  袁隆平的研究成果不仅在中国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惠及世界一些国家和地区,得到了世界的认可,他相继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世界粮食奖基金会“2004年世界粮食奖”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安全保障荣誉奖”等多项国际奖项,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国际上甚至把杂交水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

  1981年,我国将第一个特等发明奖授予袁隆平研究小组。

  1995年,袁隆平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1年2月19日,袁隆平被授予2000年度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01年2月22日,《科技日报》记者沈英甲发表人物通讯《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

  3、师:了解了这么多,谁能起来用一句话说说:袁隆平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生:袁隆平的主要成就是成功培育杂交水稻。

  三、整体感知,梳理思路

  1、师: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文中主要写了袁隆平的哪些事例?这些事例突出了袁隆平什么样的精神品质?完成下列表格。

  人物事例精神品质

  明确:

  人物事例精神品质

  2001年春节刚过,袁隆平领奖前仍在稻田里工作。热爱并献身于农科研事业

  1960年袁隆平敏锐地发现了“天然杂交稻”的杂交第一代。勇于实践,敢于探索

  1992年袁隆平发表文章批判贬斥杂交稻的文章。坚持真理,实事求是

  1993年袁隆平要求对推广“玉米稻”持慎重态度。坚持真理,实事求是

  1986年以来,袁隆平提出并实现了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思想,为我国粮食大幅度增产做出了突出贡献。矢志为中国和世界人民作贡献

  袁隆平的两个心愿,要引导一场新的“绿色革命”。矢志为中国和世界人民作贡献

  2、师:请大家仔细研究这些事例,说一说,这些事例之间呈现出一种怎样的关系?

  生:这些事例完整地呈现了杂交水稻的研究过程。

  师:由此可见,这篇人物通讯的线索是什么?

  生:这篇文章以事写人,以追述杂交水稻的研究过程作为贯穿全篇的线索。

  3、师:那么,作者为什么要拟四个小标题呢?

  生各抒己见。

  明确: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突出表现他敏于发现,勇于探索的科学素养。

  “创新是科学家的灵魂和本质”——突出他作为科学家勇于创新的品格。

  “事实是科学家的空气”——突出他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捍卫真理的精神。

  “饥饿的威胁在退却”——突出他在杂交稻研究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并给予高度评价。

  也就是说,作者是根据所要突出的人物精神品质来对事例进行分类,并以小标题的形式进行区分的。

  列小标题有什么好处呢?学生各抒己见。

  明确:

  1、便于分门别类组织材料,使文章的条理更清晰。

  2、便于突出重点,读来印象更加深刻。

  3、能吸引读者,并便于读者更好地把握和理解文章的内容。

  三、具体分析,研读细节

  1、师:一篇好的人物通讯,通过对人物一言一行的描写,会产生令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效果。

  要做到这一点,除了要精心选取具体、典型的事例,还可以借助典型细节来表现人物。

  那么,这篇人物通讯中,有哪些精彩的细节描写?突出了人物怎样的精神品质?

  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文,找出文中的细节描写,下划线,并在语文书的空白处写上批注进行赏析。

  2、师生共同明确:

  “袁隆平眯起双眼,出神地打量着这片几百亩大的试验田,然后跨过水渠,迈步走进田间。他蹲下身子翻看着土壤。”

  ——“眯起”“打量”“跨过”“蹲下”“翻看”,几个动词突出了人物工作之认真细心,对科学的严谨,一丝不苟。这段文字描写了一位平凡的“农民”形象,正是这平凡的外貌与伟大的贡献形成了极大的反差,更突出了袁隆平的不平凡——深入实践。

  “突然,他那敏锐的.目光停留在一蔸形态特异、鹤立鸡群的水稻植株上。他屏气静神地伸出双手,欣喜地抚摸着那可爱的稻穗,激动得几乎要喊出声来!”

  ——“屏气凝神”“伸出”“欣喜”“抚摸”“几乎要喊出声来”写出了他发现特殊稻株时的惊喜。

  ……

  3、师总结:

  细节描写是丰富通讯信息、把人物写得栩栩如生、把来龙去脉交代清楚的重要手段。

  四、课堂小结

  1、师:现在,我们再回过来来看文章的标题:《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作者为什么要把“喜看稻菽千重浪”作为文章的正标题呢?

  生各抒己见。

  师生共同明确:

  “喜看稻菽千重浪”,意思是喜看大片庄稼如浪涛滚滚。契合了袁隆平数十年追求的梦,

  最能展示人物的精神风貌,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袁隆平的研究成果以及突出贡献的赞叹。

  2、学完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从两个方面来谈,一是人物的精神,二是人物通讯的写法。

  五、布置作业

  2019年9月16日,袁隆平在湖南农业大学新生开学典礼上告诉大家他成功的秘诀就是“知识、汗水、灵感、机遇”这八个字。有人根据文中所述美国、日本、国际水稻研究所的科学家从事过杂交水稻研究但都没有成功等内容,认为袁隆平的成功实在是一种幸运。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这种观点的态度,并阐明你的理由。

  要求:观点明确,理由充足。字数不限。

【杂交水稻之父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杂交水稻之父》教案05-12

杂交水稻之父教学反思范文12-23

《杂交水稻之父》教案范文05-12

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故事10-25

杂交水稻后期的田间管理措施06-27

《米老鼠之父》教学设计06-12

水稻之父袁隆平爷爷作文(通用25篇)04-24

《科学幻想之父》教学设计06-02

课文《炸药工业之父--诺贝尔》教学设计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