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设计教案-亲子类

时间:2022-07-12 20:24:26 教案 我要投稿

活动设计教案-亲子类

  作为一名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活动设计教案-亲子类,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活动设计教案-亲子类

  活动目标:

  1、感受团体活动中与人游戏的乐趣。

  2、愿意动手操作,提高幼儿生活常识的认知水平。

  3、练习双足同时跳离地面,提高身体协调性,增进亲子间的感情。

  活动由来及设计思路:

  随着季节的到来,各种豆类越来越多,我发现,该年龄段幼儿对于用勺舀豆豆这种动手操作活动很喜欢,于是,我抓住这个教育契机,创设游戏操作环境,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指导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提高孩子的各种感官能力。活动设计遵循以往的几大模块。在“捡豆豆”环节,让幼儿从以自我为中心的认知中过渡到参与集体活动,在“剥豆豆”环节中,指导家长如何引导幼儿尝试“剥”这个动作,在集体游戏——“碰碰车”游戏中,鼓励孩子敢于与他人相互碰撞,发展幼儿的社会自我认知。活动始终以“花生”为主线贯穿整个活动,因为,该年龄段孩子喜欢重复性的事物,这种重复有利于发展幼儿动手能力,便于指导家长“一物多玩”。结尾部分,教师和幼儿、家长一起玩“碰碰车“的游戏,使幼儿在高兴的情绪体验中结束,这样幼儿会在下节活动时主动再来。整个活动虽然只有几大模块,但我考虑到2—3岁幼儿注意力时间短,所以在设计活动时,注意动静交替,保证幼儿参与活动时间的有效性。

  活动准备:(包含经验与物质两方面)

  已有经验:

  1、孩子喜欢这种小肌肉动手操作活动,曾经尝试过用勺舀豆豆,用镊子夹豆豆。但对于小肌肉动手剥花生的经验很少,所以鼓励孩子尝试知识迁移。

  2、家长在孩子操作过程中,对于孩子的指导容易包办代替,不知如何指导才是有效的。

  3、在集体游戏中,孩子有了初步的社会交往能力,愿意与同伴游戏,但还不完善,很自我。

  物质:带壳的花生,大托盘,塑料碗,床单,镊子,游泳圈。

  重点、难点:

  1、在活动中,家长要尝试教师介绍的指导方法。

  2、活动中,引导家长注意观察幼儿动手操作的表现,指导孩子对材料有序的放置。

  3、鼓励孩子自己学会剥豆豆的`方法。花生壳有些硬,不利于孩子操作,所以家长要注意引导。

  4、引导家长鼓励孩子大胆与同伴相互碰撞,发展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活动过程:

  一、亲子律动:能干的小手

  1、点名游戏:与每一位宝宝问好。

  2、手部模仿游戏:《跟着我做》活动手部的各个关节,为下一环节做准备。

  3、模拟游戏:《洗洗小手》

  二、动手游戏:捡豆豆:

  1、孩子与老师一起打开床单。

  2、小律动:《袋鼠妈妈》

  3、孩子们坐在床单中间,家长边说儿歌《炒豆豆》边合力转动床单。当说到儿歌“嘭”的时候教师将花生撒进床单里家长同时将床单打开,幼儿到指定地点取容器将花生捡起来放进容器里。

  三、我的小巧手:

  1、教师示范剥花生的方法并提出活动的要求。

  2、孩子剥花生豆,并将花生和花生皮分类摆放并按要求储存起来。

  3、教师指导家长引导孩子讲用具和材料分类放回指定地点。

  四、亲子游戏:

  1、亲子游戏:炒豆豆。

  2、双足同时抬起跳离地面的基本动作练习。

  3、炒豆豆游戏。指导家长扶孩子的部位要准确,避免孩子外力抻拉受伤。

  五、生活感官操作:夹豆豆

  1、孩子到指定地点取器皿,练习夹豆豆。

  2、示范讲解该年龄段幼儿使用夹子的方法和出现的可能性。

  3、孩子操作,家长鼓励。

  4、收拾用具。

  六、集体游戏:碰碰车

  请孩子套上游泳圈,和老师、小朋友一起玩游戏。“碰碰车碰碰车,左开又开碰碰车,碰”说到“碰”时,孩子再与同伴互相碰撞。

  个人反思:

  1、孩子的有效学习来源于生活。教师能很好的抓住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对孩子进行小肌肉的锻炼。活动中,我始终注意贯穿以“花生”为主线,将游戏动静结合。尊重该年龄段幼儿学习的特点,用游戏的方式吸引孩子参与到活动中来,发展他们的动手能力,淡化他们以“自我为中心”,鼓励孩子与同伴共同游戏,感受集体游戏带给他们的乐趣。

  2、亲子教育是富有个性的指导,要接纳每个孩子的个性。所以,教师在活动中关注每个孩子的个别需要,努力使每个幼儿获得成功的体验。例如,片段一出现的问题,教师当发现孩子出现问题时,要给予时间上的等待。不能为了达到目的而剥夺孩子学习发展的机会,家长这时容易包办代替,所以对于家长的指导也是很重要的。

  3、许多家长认为,参加亲子班活动时,一定要让宝宝从始至终的参与,忽略了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并且,对于宝宝出现这种现象,家长总是生拉硬拽,不问问孩子为什么?在出现僵局的时候,教师引导家长采取“冷处理”的方法,处理这种问题。因为,该年龄段孩子容易受外界环境所影响,注意力和坚持的时间又较短。所以,对于开展亲子活动备课前,备家长也是很重要的。

  4、在活动后“亲子加油站”的时间里,我对这些现象的出现和家长进行了探讨。让家长认识到学会等待孩子的成长,一个技能的掌握要在反复不断练习中得到发展的,要相信孩子,不要急于把答案告诉孩子,要让他自己去找,我们可以换位思考问题。对于采取“冷处理”的方法,也不是不理他,而是换另外一种方法来让孩子意识自己的问题,用游戏的方法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并给予孩子选择游戏的权利。

  通过这次观摩亲子活动和案例分析研讨,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开展亲子教育一定要中把对家长的指导放在首位。把握婴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方式,采取动静交替的教育手段调动幼儿的主体性,促进幼儿的发展。并对幼儿采取有针对性的个性指导,接纳每个幼儿,使他们在活动中获得新的体验。

【活动设计教案-亲子类】相关文章:

爷爷亲奶奶亲活动教案11-12

母 亲 教案教学设计12-06

中班下学期语言活动《团结友爱亲又亲》教案设计12-25

《亲一亲》教案09-08

小班教案 | 小班游戏教案:《亲一亲》08-24

亲一亲创编大班教案10-18

亲一亲玩一玩教案09-28

《亲一亲》小班语言游戏教案11-19

小班语言教案:亲一亲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