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示的作文

时间:2024-01-14 13:39:42 启示 我要投稿

启示的作文4篇(荐)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启示的作文4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启示的作文4篇(荐)

启示的作文 篇1

  当龟兔赛跑告一段落,龟蝶之赛又开始了。双方规定赛程为六十米:二十米钻圈,二十米过河,二十米过花丛,结果蝴蝶自然而然的轻松地钻过了圈,飞过了河,却在花丛中流连忘赛;而乌龟以他独有的持之以恒的精神,一步一步踏踏实实的爬向终点,最终又一次赢得胜利的花环。一场龟蝶之赛让我受益良多。

  首先,乌龟的智慧启发了我。当蝴蝶提出了要和自己比赛时,乌龟稍加思索后才答应。我想这稍加思索中就体现出乌龟的谨慎。而它提出的赛程中‘二十米过花丛’表现了它的‘知彼’,乌龟料想蝴蝶会迷恋花丛而延误时间,并且前两程的顺利过关会让蝴蝶自己得意忘形,这种心理战术非常人所能及。因此,在我们学习的过程中也一样,要时刻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谨慎抉择,用智慧解决问题。

  其次,乌龟坚持不懈的精神、不浮不躁的品质也值得我们学习。可以想象,在比赛中,乌龟的`困难无处不在。一方面,它四肢短小,背上还有重重的壳,使它行走非常之慢;另一方面,正因为它走得慢,蝴蝶比他快几十倍,心里又如何不着急?但乌龟忍住了焦急,不气恼、不慌张、不放弃,一直前行,在路上印满了他奋斗的足迹。现实中,我们常会遇到这样那样的烦恼之事,而我们往往会心浮气躁,造成许多不良后果。如今明白这一点后,就要做到稳重成熟,遇到问题时,不要因为难以解决就放弃。“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我们应该坚定不移的干下去,别让自己成为逃兵。

  另外从蝴蝶身上我们也能学到东西。蝴蝶主动找乌龟比赛,说明他有追求胜利的愿望,有战胜乌龟的勇气和信心。虽然最后蝴蝶因迷恋花丛而失败,但它之前的努力不能因此而磨灭。我认为一个人在任何时候都应该有梦想,有实现梦想的自信心,这样才不会迷失自己的灵魂,才能开始一段有价值的生命。然而生命里的‘花丛’很多,我们不能一一浏览,有所采撷有所收获就好。不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去沉醉,因为前方还有许多事要去做。

  最后,整个比赛也让我明白:进步是通过竞争而取得的。不论是乌龟,还是蝴蝶,在这次比赛中都应该有很多领悟和心得。作为乌龟,再次的胜利,更坚定了它“踏踏实实办事”的信念。作为蝴蝶,失败的教训会让他懂得‘专心致志,心无旁骛’的道理,它将用它下一段生命的时间去做好他该做事情。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也应该为自己找一个相当的竞争对手,相争共进,不论输赢,只要正确地认识和对待,科学地去处理,我们也还将会是最终的获益者。

启示的作文 篇2

  树,春天是你快乐的时候,你贪婪地沐浴在灿烂的阳光里,进行光和作用,释放出大量的氧气提供给所有的'生物,使他们能够好好地活下去。这样,你好快乐,因为你能使所有生物存活。

  叶子,就是你的“孩子”,你很爱它们,总是努力吸收养份,使它们能茁壮成长,也好给人们遮阴。你想让自己的“孩子”有个美好的童年,这样,你好快乐,尽管它们某一天总会离开你,你快乐,还是因为你的孩子能给人们带来好处。你总是处处为他人着想,不顾自己。当你被人类砍下身体的时候,你不会生气,也不会后悔,你心甘情愿地被人们砍下来做成纸等东西,给人类带来方便,只要是做有利于他人的事情,你都会感到快乐。秋天来了,你的“孩子”长大了,该是离开你的时候了。

  风一吹来,它们就翩翩起舞,在空中转了几圈,又落在你脚边,舍不得走,可它们必须要走。人们把它们从地上捡起来,加工成肥料,帮助其它植物生长。另一部分的叶子则堆积起来,成了一些小动物的栖息之地。这时你发现,你的孩子真的长大了,它们懂得去帮助别人了,你感到无比的快乐。你的品格和精神一直印在我心里:做人,要多去想一想他人,帮助他人,不要总是想着自己,要拥有树的品质。

启示的作文 篇3

  我习惯性地一本又一本地翻阅着学生的作文,分享他们在平常没有表露出来的喜怒哀乐。这次作文题目是:老师,我想对你说.每一个学生在文中都放开手脚,写出了平常不敢对老师说的话,几乎都有对老师说不完的话,而且都有着迥然不同的见解和感情。

  又改到一个学习较差的学生的作文,他语文好一点,其它的都不行,但这几次复习检测语文也糟糕透了,一看字迹就知道是王力写的。几个科任老师对他都有同感,接受能力弱、记忆力差、动作缓慢,刚从村小上来的基础也不好,快到一年了成绩老是那样,没进步。但看上去他还是很努力的,都暗地里叫他“小笨”。

  呵,这次作文他还写得真不少,足足有五六百字。我认真地看起来,他写了这样几段话:“老师,对不起。我这次测验又没考好。我没好好复习,很多题目都是做过了的,但我却忘了,我看书看不进去,又很粗心,所以考得糟糕透了,希望你别生气”。后面又写了一段,这段引起了我的注意。“老师,你是我们的班主任,所以你很关心我们的学习,老师,你记得吗?我们这两个周,每天都要考几份卷子,上课不是这任务,就是那任务,白天的休息时间加起来还不到三个小时,这三个小时除了吃饭,我们还要想着你的教诲:“要抓紧时间,你看谭蕾(班上

  我继续往下看,我倍感意外。“面对老师的期望,我这次考试又砸了,我好怕,我好难过,好苦闷,好孤独,好寂寞,仿佛天都快塌了一样,爸妈肯定也不会给我好脸色,我已经没有一点依靠了”。读到文章结尾时,我更震惊了:“这种无形的压力,无形的期望,压得我气都喘不过来了,我有时考试都不敢相信自己了,我想重新树立,可我又失败了。老师,我该怎么办?”

  我沉思着,平常看上去还算开朗的他,内心却是如此的无奈,这恐怕都是我过高的期望造成的吧!

  我百思不得其解,难道我希望他们成绩比别的班好,要求他们利用课余时间来复习,对他们高标准、严要求是错误的吗?

  后来,我通过上网、看杂志才知道,对于孩子、对于学生一味给他们过高的期望,他因无法达到而一次又一次体验失败和挫折,从而伤害了他们的自信而变得情绪低落,感到无助,以至于产生失望、孤独、痛苦的无助心态。

  我回想自己常对他们说的那几句话:“你们看别班的同学考得多好,哪像你们??”。其实就像在告诉他们,你们就是不如别人,他们努力了,却依然要一次一次地体验挫败与挫折的痛苦。王力的这种孤独、失望、痛苦的无助感不就是因为我常常过高的期望下、频繁的`批评下形成的吗?

  这件事之后,我想了很多。自古以来,每个父母往往对自己的孩子都有比较高的期望,我也一样,希望孩子将来做一个成功的人,都对学生也常有过高的期望,希望自己教的学生比别班的学生好。所以我们就不自觉地在生活和教学中用过高的期望作尺码去衡量孩子是否达到了自己的要求。期望过高失望也就难免,在失望的心情下,学生或孩子一个小小的、极其正常的错误,往往被我们放大成一个大问题而喋喋不休地去批评。如果我们老是这样,结果老是失望,他们做得好的被忽视了,听不到表扬。他们稍有差错,就要挨骂,处处失败、时时挨训,他们怎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呢?怎么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呢?

  认真地去想一想,在对待后进生上面,我们是把他们的缺点无限放大,而没有去发现和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推动学生内心那种积极向上的内在力量。那些经常受到都批评和数落的学生,很可能只看到自己的缺点,找不到自己的优点,并会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思想,一直处于一种消极的状态,从而失掉自信,这就无可避免了。

  王力,谢谢你对老师的真心话,我会好好地记着的,老师一定改,老师相信你也一定能考出满意的成绩,努力吧,你能行

启示的作文 篇4

  上赛季,姚明正式退役。本赛季,赛程因为劳资纠纷而“缩水”。或许你仍坚持看NBA,但不知是否会少了几分期待。于是,上帝适时地把林书豪“赐予”了我们,在这个春天迟迟不来的二月,重新唤起了我们看球的热情。

  或许还有人会纠结于他的国籍,因为我们很清楚,即使他和我们流着相同的血,也无法改变他已是一个美国人的事实。然而,林书豪带给我们的惊喜和思考,岂是囿于国籍的?至少他已经向一直迷信于人种特质和运动天赋的我们证明了:黄皮肤、黑头发的华人也能在长人如林的篮球世界里,打好控球后卫。虽然我们早已拥有姚明、王治郅,虽然他们早已向世界宣布,我们拥有最优秀的四号位、五号位选手,但每次中国队出征世界大赛,常常因后卫位置的实力不济而铩羽而归。因此,林书豪的横空出世,无疑带给我们太多信心——只要训练得法,培养得当,所谓人种劣势便只是浮云——其标杆意义绝不亚于刘翔之于田径直道项目。

  就像詹姆斯总爱在赛前抛洒镁粉一样,林书豪也会在赛前和队友费尔德斯做一套眼花缭乱的庆祝动作,著名的《时代》杂志称之为“书呆子击掌式”。显然,两人别出心裁的庆祝方式,意在证明“书呆子学校”的经济系毕业生不仅会读书,懂经济,也能打好球。林书豪是1953年之后,首位进入NBA的哈佛大学学生,如今,他已在一个“全新”的领域成为了哈佛的骄傲。或许,这更值得我们深思。

  一直以来,中国以“体院模式”培养运动员,重视体育训练,却忽视文化教育,致使许多运动员除了比赛,其它什么都不会。或者是运动天赋出众,却因为思维判断上的不足而导致比赛失利。然而“一将功成万骨枯”,最终能够成为冠军,获得丰厚经济回报的终究只是极少数人,那些青少年时就被淘汰或直到退役也颗粒无收的运动员们,便往往陷入生活的困境,甚至出现“前世界冠军街头乞讨”的'奇闻。反观国外,我们却常常惊奇地发现,不少优秀运动员的本职工作其实是律师、牙医等,运动只是他们的副业。所以即使他们运动成绩不理想,也能拥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

  “体院模式”的另一面,便是普通学校往往只重视孩子的考试成绩,却忽略了身体素质的锻炼。“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一辈子”也常常只局限于口号。所以,林书豪之于我们的最大启示,便是重新审视学习与运动之间的关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