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瑞文网!

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调研报告

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不同于调查报告,调查报告是因为发生了某件事(如案件、事故、灾情)才去作调查,然后写出报告。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调研报告(精选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调研报告1

  市政协副主席李雪莲、熊波带领市政协法制群团外事联谊委、部分市政协委员,就“进一步加强我市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现状

  我市现有常住人口5209023人,其中13—25岁的青少年人群为760356人(据公安部门统计标准,青少年年龄界限定在13周岁至25周岁),占全市人口的14.6%。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积极落实中省关于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部署,把它作为推进法治郴州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法治宣传教育机制逐步健全。从“一五”普法到“六五”普法,我市始终将青少年作为全民普法的重点对象,将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纳入法治郴州建设工作总体规划之中,作为依法治市的基础工程,构建了党委领导、政府实施、人大和政协监督的领导体制,建立了青少年法律维权岗,落实了经费。嘉禾县还建立了青少年法治教育联席会议制度,桂阳县财政投入10万余元免费给全县在校学生,发放《“六五”普法青少年法制教育读本(漫画案例版)》,深受广大学生欢迎。

  (二)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渐成常态化。充分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建立宣传栏、实行公检法司干警兼职法治副校长制度,目前,全市2289所中小学校实现了法治副校长全覆盖,永兴县还试行全县500余名干警担任班级法治辅导员,基本实现了法律知识进校园、进课堂;同时,以法庭、看守所、戒毒所、监狱等为依托,建立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开展法治实践活动;各职能部门多措并举,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宣传活动,如“法律进校园”、“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周”、“关爱明天、普法先行”、“6·26”禁毒日、“12·1”艾滋病宣传日等活动,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已成常态化。

  (三)法治宣传教育综合效应不断增强。积极调动各职能部门的积极性,明确职责,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深入推进“青少年维权岗”,建立12355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依法保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桂阳县、桂东县已建立网吧远程监控管理系统,力求彻底解决网吧监管难问题;北湖区、临武县、嘉禾县等地部分学校开办了家长法治学校,定期对学生家长进行法治培训,开展“小手牵大手”、“我与父母同学法”等活动,使学生和家长法律意识共同增强。

  (四)青少年违法犯罪逐年下减。对留守青少年、社会闲散青少年、问题青少年、罪错青少年等重点青少年群体,积极开展 “法律进社区”、“阳光进高墙”等活动,进行结对帮教、生活扶助、维权救助、教育感化促其改正不良习惯,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嘉禾县以“法律进乡村”、“法律进社区”为抓手,组织闲散青少年参加职业技术培训,对刑释解教青少年建档安置帮教,实现了全县122名刑释解教青少年目前无一人再犯罪;北湖、资兴、桂阳、永兴等区县成立了少年法庭,积极维护其合法权益,取得了良好效果;调研了解到,近三年来,我市青少年违法犯罪在逐年下降。

  二、我市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我市在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重智育轻法育,思想认识有偏差。一是应试教育导向弱化了法治教育。在升学率指挥棒影响下,学校和家庭不同程度地存在重智育、轻德育、忽视法治教育。调查问卷显示,73%的老师和家长认为,普法会占用学习时间,担心影响升学率。91%的小学生、94%的初中生和96%的高中生表示法治教育“非常重要”或“比较重要” ,但青少年学生对法律的认知率却不到20%。二是家长、部门职责意识不强。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往往被认为只是学校的事情。通过对50名家长的调查问卷分析,46名家长表示法治教育是学校的事。在召开的调研座谈会中,部分职能部门也认为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是教育部门及学校的责任,对自己部门应尽的职责认识不到位。三是法治教育定位不清晰。在调研走访中,学校和老师将法治教育等同于思想品德教育、安全教育,还没有定位为对青少年法治规则、法治意识和法治信仰的养成教育;青少年对法律知识也缺少清晰的认识,法治意识、法治观念不强。调研数据显示,近三年,我市法院审理青少年刑事案件615件858人,审理青少年民事案件2653件2574人,多数罪错青少年属于不知法而违法,从违法年龄和类型分析,青少年违法犯罪呈低龄化趋势,侵财、涉毒已成为青少年违法犯罪主要类型。调研中发现,我市最小涉毒者还不到14岁,青少年吸毒呈低龄化、数量在逐年上升。

  (二)重活动轻规划,教学安排未落实。目前,我市学校法治宣传教育还是以活动形式、“零敲碎打”为主,教学无规划、无系统。一是师资不专业。我市中小学校法治教师,基本是由思想品德或政治课教师及班主任兼任,这些教师未受过专门法学理论、法律知识培训,更无实践经验;聘请的法治副校长和法治辅导员,受课程安排和聘请人员时间、精力制约,不能满足实际需要,而且城乡发展失衡,在调研走访的10名法治副校长中,有7名一个学期到学校上一至两次公开课,有3名只是名义上挂职。二是教材无针对性。目前,我市青少年法治教育教材主要是《中小学生法制安全教育读本》,缺乏分年龄分年级的内容,没有形成系统、统一、专业的法治教材。三是课时安排无规划。在走访的3所中小学校中,国防、生态、环保、廉政等都要求进课堂,但课时安排无整体规划,学校只是依托“思想品德”或“思想政治”课,各类知识只能哪项来考核就把哪项列到课表中应对,而没有实际教学。四是教学方式较单一。教学方式还停留在 “灌入式”、“说教式”,学生反映太过单调生硬,效果欠佳。在调研中,安仁县一中一名高二学生渴望在他的高中生活中开展一次模拟法庭活动。

  (三)重形式轻实效,社会资源欠整合。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中社区、家庭、媒体及互联网络的参与不够,社会资源整合力不强。一是学校、社区、家庭严重脱节。学校与家长交流沟通时,只涉及学生的学习内容,很少与家长沟通法治教育问题,学生在校学法懂法守法,校外不学法不守法现象较为普遍,有学者用5+2=0反映校外教育的冲击。二是家庭、社区法治教育缺失。家庭教育缺失,造成青少年心理畸形,已成为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主要诱引,社区对失学、社会闲散、罪错青少年等群体的法治宣传教育缺乏。在走访的10名监管青少年中,8名属于问题家庭,7名属于失学闲散青少年。三是部门协作不够。部门之间缺少协调机制,没有形成整体合力。在调研中,法治宣传部门报怨学校不予配合,学校则报怨职能部门没有系统、整体安排。

  (四)重处罚轻整治,青少年领域治理待加强。一是对青少年主要活动场所监管不力。学校周边的“三厅一吧” (游戏厅、录像厅、歌舞厅、网吧)随时可见穿校服的学生和未成年人出入其中,调查问卷显示,98%的老师、家长认为“三厅一吧”是毒害青少年,影响其走向违法犯罪的主要场所,大家普遍认为相关职能部门对“三厅一吧”监管不到位,重处罚轻整治现象依然存在。调研中还发现,有部分地区还存在将文化监管执法支队执法处罚收入与其经费挂钩,执法中存在“放水养鱼”现象。二是法治文化氛围不浓。在调研走访中,部分学校还没有法治宣传栏,有的学校还存在少数老师侵害学生权益的情形,青少年活动阵地在不断的流失,大多已作商业用途,如我市80年代的青少年宫,现已被开发成商品房,文化市场没有好的法治宣传教育文化产品,一些低俗、暴力的文化产品却充斥着青少年文化市场,特别是学校周边尤为严重。

  三、进一步加强我市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的建议

  少年强则中国强,青少年关乎中国的未来。从全国开展普法活动以来,我国就致力于贯彻“提高全民法制观念和法律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精神。

  (一)提高认识,进一步加强我市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知法守法、不违法是公民素养的底线。青少年是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加强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事关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事关现代合格公民的有效培育,事关全面推进法治郴州建设、推进依法治国战略的有效实施。建议市委、市政府将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七五”普法作为法治郴州建设重要内容,列入全局工作中系统规划推进。成立由政法、宣传、教育、团委等部门组成的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领导小组,尽快制定出台《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实施意见》,明确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目标、总体要求、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实施路径、职责分工等。从法治郴州建设根本要求和育人的根本任务出发,突出青少年法治理念、法治规则、法治信仰的培育,由现行的“法制教育”向“法治教育”转变。

  (二)切实践行,落实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把青少年法治教育列入基础教育范畴,切实做到学校法治教育“计划、教材、课时、师资”四落实。一是系统规划教学计划。积极推行法治课入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把智育、德育、法育进行合理规划,形成系统整体,科学统一安排课时,同时将法治知识纳入升学考试内容。二是合理编制法治教材。根据青少年不同年龄、年级特征,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合理规划、编写系统的、专业的法治教材。如小学主要以德育及安全法律知识为主,中学以法律规则意识教育为主,高中以培育法律意识、公民意识、法律信仰的养成教育为主。三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把法律知识学习纳入教师继续教育范畴,试行公开招聘一批专业的法治教师充实到教师队伍中,进一步健全兼职法治副校长和法治辅导员制度,完善考评体系,提高法治师资的法律素质和授课技能。四是创新教学方法。积极发挥“五老”、协会及志愿者作用,针对不同年龄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点和认知能力,组织开展法治演讲、法治辩论、庭审观摩、模拟法庭、“现身说法”等形式多样的法治实践活动,让青少年在实践活动中学法、信法、守法。

  (三)加强协作,建立健全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网络机制。一是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子不教,父之过”,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青少年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开办家长法治学校,规范家长行为,提高家长法治素养,促进家庭履行其社会责任,以潜移默化形式影响青少年行为;积极利用“家校通”平台加强学校与家长的互动,为家庭教育提供服务和保障;结合社区矫正建设,建立社区活动中心、留守学生家园,实行“学校放假,社区开学”,拓展志愿者服务活动,特别是单亲、离异家庭、问题家庭青少年,重点引导青少年合理安排空闲时间,丰富健康生活方式,使学校、家庭、社会管理合理衔接,不留空档。二是完善部门协调配合机制。按照“谁主管、谁普法、谁执法、谁普法”的要求,落实相关普法责任,推广“用身边人说身边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等以案释法工作经验;建立健全教育与公检法、团委、妇联等相关部门的沟通协作机制,形成综合合力。三是建立完善考核评估机制。将法治宣传教育纳入学校、社区、部门综合治理考评体系,纳入精神文明、五好家庭等创建活动内容,扩大法治宣传教育考核评估深度和广度,促进法治宣传教育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四是构建互联网网络体系。加强普法网站和普法网络集群建设,运用QQ群、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开展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加强和鼓励创作法治类优秀文学、影视作品,包括法治动漫、游戏等文化产品,利用多媒体、网络传媒的独特优势,以优秀的法治文化作品促进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开展。

  (四)严抓共管,营造良好的青少年法治氛围。一是加大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力度。加大“三厅一吧”等娱乐场所和文化市场的监管,实行文化监察执法大队执法收入与其经费脱钩,杜绝“放水养鱼”,从源头创造良好的执法环境;加强执法协作,建议借鉴数字城管监管经验,推广桂阳县、桂东县网吧监管经验,对“三厅一吧”等娱乐场所建立远程监控系统,进行数字监管,对违反规定,接纳未成年人上网的网吧、游戏厅予以重罚或坚决取缔,对在KTV推销、销售毒品的,从重从严量刑,形成严管态势,彻底解决“三厅一吧”特别是网吧监管难问题,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二是加强法治教育阵地建设。通过市场化运作,建设集科普、法治于一体的综合青少年活动中心。建议推广永兴县做法,在我市学校、公园等场所建立免费书吧、健康网吧,成立志愿者书法、篮球、音乐、舞蹈等协会,免费向青少年开放,丰富青少年生活,解决青少年活动无处去问题,引导青少年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建议在我市公共游园、主要街区、公交站台等地合理规划设立法治宣传栏,播放法治节目,推动公益法治宣传教育延伸覆盖。三是加大重点青少年人群管理力度。加大执法力度,坚持“打防并举、以防为主、违法必究”的方针,有效抑制青少年违法犯罪心理,使其不敢为、不能为;扩大社会就业渠道,加强辍学青少年再教育,从源头上解决社会闲散青少年犯罪的根本问题;根据“谁用工,谁负责”原则,加强用人单位和社区对社会青少年的教育管理,消除青少年法治教育死角和盲区;借鉴衡阳市经验,建立公读学校,加强对问题青少年的矫正教育;推广少年法庭制,实行“圆桌审判”,保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完善罪后帮教机制,做好刑释解教青少年的安置、帮教工作,努力减少再犯罪。

  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调研报告2

  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的要求。为全面掌握万州区青少年普法工作总体情况,深入推进全区青少年普法工作有效开展,万州区关工委进行了调研,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万州区青少年普法教育基本情况及主要做法

  万州区现有人口175.7万人,其中,6周岁以下10.4万人,6周岁至14周岁14.4万人,14周岁至18周岁9.4万人,18周岁至30周岁29.6万人,30周岁以上119.8万人。30周岁以下人口(关工委工作对象)53.3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31.9%,数量庞大。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国民素质的提高,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民主与法制的推进,都寄希望于青少年。青少年法律素质的提高是全民族素质提高的关键,需要把对青少年法律素质的教育与培养,放在事关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基础性地位,摆上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使之成为当前一项紧迫任务。

  自“关爱明天、普法先行”活动开展以来,万州区始终将青少年普法作为全区重要工作来抓。区委政法委,区司法局、公安局、检察院、法院等相关部门组建起专门的普法队伍;区关工委法制教育团作为重要补充,发挥法律界老领导、老专家优势,成为青少年普法教育的重要力量;区教委、团区委、区妇联等部门积极协调配合,全区初步形成了“统一领导、协调配合、各司其职、注重实效”的青少年普法工作格局。

  20xx以来,以普及法律知识、提升法律素质、构建法治文化为重点,区关工委先后深入学校、社区、企业,举办法制讲座105场次,累计受教育青少年达到30余万人,做到了青少年普法受教全覆盖,初步形成青少年法治教育的课程体系,开辟了学科教学、专题教育、课外活动、矫正帮教、模拟法庭、以案说法、情景表演、家校结合、社会协同等多种形式的法制教育途径,全区青少年普法工作态势强劲,收效明显。

  (一)突出重点,实现青少年普法教育全覆盖

  遵循普法工作规律,结合青少年特点,为扎实抓好青少年普法工作,出台了《万州区委关于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坚持建立了法制副校长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全区各级各类学校聘请专兼职法制副校长317名,覆盖面100%,各学校每学期举办法治教育讲座不少于2次,定期开展“开学第一堂法制课”、适时开展“宪法进课堂”、“青少年法治文化大讲堂”等学法、普法教育活动,学生受教育面100%。注重法治教育和安全教育相结合,推行“早安三分钟”校园普法新模式,各中小学定时于每天上午课前3分钟,由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安全、法治专题教育。建立了法律服务志愿者、青少年维权岗、关工委法制教育团等队伍,有效强化对青少年的法治宣传教育和维权。编印并向全区学校发放《青少年法治教育读本》,丰富了青少年学法教材。坚持青少年法治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充分利用模拟法庭、“莎姐”检察官、法官进社区等形式开展互动式法治教育。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建设取得突破,重庆市首个中小学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落户万州大周镇凤凰村。开展“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目前已有9所学校被命名为市级“依法治校示范校”。

  (二)发挥“五老”优势,促进青少年普法均衡发展

  加强青少年普法教育是事关千家万户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也是万州区关工委“五老”发挥作用为党的事业增添正能量的重要举措。20xx年来,区关工委充分发挥法律工作老领导、老专家的优势,通过调查研究、摸清情况、认真研判、创新路径、健全机制,针对全区青少年特点开展了大量工作。

  关口前移,预防为主。万州区关工委将关口前移,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作为普法工作的重点。20xx年,区关工委组织人员,对我区未成年人犯罪情况进行调研,掌握基本情况、综合分析、并有针对性提出建议,为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提供参考。关工委与政法委、人大、政协、公、检、法、司、教育、团委、妇联、文化执法支队等12个单位共同建立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一年一次联席会制度。整合资源、畅通渠道、各司其职、协调配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丰富普法教育形式。区关工委联合区司法局、区教委、区综治办开展了两届“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关工委组织经费,购买统一普法教材、挂图、电影,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普及法律知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在全区小学三年级至初中三年级统一配发法治教育教材;聘任法治副校长、法治辅导员317人,每学期深入学校举办法治教育讲座2次以上;开展“法律进校园”活动,对全区中小学和驻万高校学生专题讲授法治课105场次,受教育青少年30余万人次;举办“模拟法庭”、情景剧活动3次,现场说法、教育引导青少年12000余人;向青少年编送《万州区青少年法制教育读本》40000册;构建起三位一体法治教育体系,教育引导家长支持和配合学校做好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推进“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法治教育网络体系建设。

  以创建促提升。关工委在全区75所学校开展“零犯罪学校”创建活动,合格率达到96%;其中有13所中学被通报表彰为“零犯罪”学校,9所学校被评为市级依法治校示范校;积极开展创建“零犯罪社区”试点,有效提升了学生和社区青年法律素养。

  创新帮教模式。参与渉嫌犯罪未成年人案件讯问、审理帮教210余人次,维护涉案青少年合法权益。建立未成年人社区矫正“五帮教”(核心价值观、法律知识、文化、劳动技能、就业)工作机制,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关爱帮教小组37个,参与帮教的“五老”117人,159名失足青少年得到帮教,152名青少年实现了转化。

  在三峡水电校建立“万州区未成年人法治教育暨技能培训基地”。选送未成年人在校学习,由关工委组织人员随时掌握情况,及时帮教。关工委与区妇联在万州戒毒所成立“万州区青少年禁毒教育基地”,组织未成年人到戒毒所参观,由戒毒人员现身说法。对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起到一定作用。

  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建立189名“五老”人员参加的网吧义务巡查监督队伍,制度化、常态化开展网吧义务巡查监督6510人次,劝导未成年人216名。

  (三)注重实效,提升青少年法治素养

  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相关部门齐抓共管,各司其职,勤创新、添举措、抓落实、重实效,万州区青少年普法教育取得了初步成效。

  普法教育形式更加多元化。形成了法制副校长、法治课、法治讲座、法治展板、法治挂图、法治电影、模拟法庭等多元化的普法教育格局,内容涵盖宪法、刑法、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法、劳动法等与青少年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

  构建起三位一体普法教育格局。通过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法制教育体系,构建青少年“在校有人教、在家有人管、在社会有人带”的法制教育网络。

  形成浓厚法治文化氛围。建成了万州区法治文化广场和法治文化公园,以法治家园·和谐万州为主题举办了首个国家宪法日法治文艺专场演出。创作了一批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青少年的法治文艺作品,汇编成《万州区法治文艺作品选》一书,创作了一批法治歌曲;组建了法治文艺表演队,适时开展法治文艺演出,着力营造法治文化氛围。

  凸显媒体法治宣传优势。完善法治公益广告投放机制,在三峡都市报、万州时报、万州广播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开辟《依法治区》专版和与法同行等栏目,在三峡传媒网开辟法律讲堂,利用新媒体扩大日常普法教育的覆盖面。

  二、青少年普法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

  近年来,经过全区上下共同努力,青少年普法教育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青少年普法教育任重而道远。还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仍然突出,青少年普法教育有效机制还需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法治教育内容、方式还需进一步改进。同时,普法教育的定位不清晰,普法教育的主体、责任、方法、要求不清晰。法治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安全教育之间的关系没有理清。青少年普法教育意义不仅在于使青少年了解、遵守、敬畏法律,更重要的是帮助青少年通过对法律规则的理解和领悟来改造自己的价值观,使之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一)青少年违法犯罪形势不容乐观

  由近3年万州区未成年人犯罪和未成年在校生犯罪的人数可见,虽然青少年普法教育广泛开展,但未成年人犯罪形势不容乐观。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其一,家庭普法教育缺位。家庭教育不到位是未成年人犯罪的根本原因。家长不管、管不了或不会管。近年来,留守儿童、离异家庭子女犯罪率较高。在讯问和审判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时候,应当通知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到场。但在办案过程中,发现许多未成年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在外地务工。有的无法通知,有的回家以后才知道孩子已经犯了罪。

  随着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成为打工族,其子女则留守在老家疏于管教。在缺少亲情慰藉和缺少良好家庭教育的情况下,有的未成年人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其二,校园普法教育内容缺陷。由于受应试教育影响,学校过于重视考分,对学生思想道德、法律意识等方面的教育重视不够,有的青少年没有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目标追求。分数、金钱至上,是非观扭曲、唯我独尊。有的学校、老师对一些所谓学习成绩差、行为表现差的学生不重视。不愿管、不会管、不去管,听之任之。对滋生不良习惯,放任自流,有的结成小团体,最后走向犯罪有一定的影响。

  其三,社会普法教育机制缺力。在调研中我们发现,社会普法教育存在主体、对象、内容、责任不明,普法教育落实不够,力度不大。一般性号召的多,要求的多,具体布置狠抓落实、落细、落小的少。长期坚持不够。分析、调研不够。近年来,未成年容留他人吸毒的现象有所上升;抢劫、聚众斗殴等暴力性犯罪数量有所增长,尤其是随着通讯和交通的发展,跨区域暴力犯罪的形势更加严峻。这对青少年普法教育工作提出更高要求,根据社会发展和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必须科学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趋势,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避免和减少青少年新型犯罪。

  (二)普法教育机制不全、工作力度不够

  当前,就全国而言,虽然开展了“六.五”普法教育,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与当前严峻的青少年犯罪形势分析、比较,还需要认真思考总结。现实暴露出法治教育机制不健全、工作力度不够的缺陷。

  学校法治教育机制不够完善。学校没有将青少年的法治教育纳入教学大纲和教学考核,没有专门的法治教育课程,青少年普法教育现在是与德育等教育混合设立的综合课,法治教育容易流于形式;学校法律师资有限,专门的法治教师缺乏;法治课内容不规范,缺乏科学性、统一性、针对性。致使法制课吸引力不够,效果不好。青少年法治意识的树立、培养,学校教育是重点,是关键。学生若能从课堂上受到规范、系统的法治教育。比其他任何方式效果都好。

  家庭法治教育机制薄弱。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的家长对小孩法治教育不尽责、形成管不了或不会管的现象。大家都认为家庭教育是基础,很重要。如何加强和改善家庭教育,是一个社会问题。从小孩的行为习惯,思想观念形成,父母的教育很重要。对不管、不愿管的应该怎么办;对不会管的怎么办?要分门别类处理。建立与青少年家庭法治教育相适应的机制。不管、不愿管的家长要教育,要处理。对不会管的家长要进行专门的法律和有关知识培训,教育的内容要规范统一、方法要灵活、多样,讲求实效。

  社会普法机制不协调,规范性、统一性不够。存在有的普法内容重复,有的普法空白的情况,没有系统性、规范性,缺乏针对性和时效性。普法对象、内容,时间随意性较强。没有统一规范的青少年普法机制。社会普法教育,特别是对青少年的法治教育,是一个重要的教育补充。普法的主体、对象、内容、时间、形式、要求应该规范,统一,科学。总的原则应该是缺什么,补什么。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青少年人违法犯罪,既有家庭原因、学校原因,也有社会原因。需要宣传、教育、政法等部门联动起来,统筹规划,建立机制,形成合力,落实责任。

  (三)普法方式单一,普法实效不佳

  目前,青少年普法方式较为传统,多以讲课、发放资料、挂图、书籍等单向、冷传播为主,青少年多是被动接受法律知识,缺乏参与性、互动性和带有法治思维的思考,法治意识树立和法治文化积淀不够。

  三、青少年普法教育的对策及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对青少年普法重要性认识、加大工作力度

  全民普法和守法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是实施十三五规划、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实践表明,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是一项顺应时势、符合国情、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亦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法治宣传教育就其性质来说,是由党委政府主导的,适应国家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公益性社会事业,是国家法治建设的基础性工作,重视法治建设就是重视党的执政地位,重视法治建设就是重视国家未来,重视法治建设就是重视人民利益。

  (二)建立青少年普法教育运行、保障、考核、监督机制,使普法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法治教育实际上是对一个人的思想教育,一个人的思想观念的形成需要长时间的教育和培养。普法教育必须坚持从娃娃抓起,18周岁以下青少年是重点。

  1、建立教育运行机制。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制定和实施法治教育大纲,编写科学、系统、适用的普法教材。在中、小学设立法律知识专门课程,同时,结合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各有侧重的进行普法教育。小学、幼儿班学习简单的法律知识,如宪法基本知识,认识国旗、国徽,唱国歌。哪些行为、事情是每一个公民必须要做的,哪些行为和事情是绝对不能做的。以培养行为规范和法律意识为主。对初、高中学生以培养法律意识和学习法律基本知识相结合,重点是学习法律基本知识。如什么是法律,我们应该怎么对待法律。什么是违法,什么是犯罪,如何加强自我保护等知识。还可以在考试中增设法律知识内容,加大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对法律知识的重视程度。大学应该设立必修课,学习宪法和基本法知识,特别是要学习涉及到人与人之间,人与事之间的基本法律关系,为即将走向社会做好准备,为建设法治社会奠定基础,让青少年养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自觉守法习惯。要真正使青少年受到良好的法治教育,是让学生在学校接受全面、系统、规范的法治教育。

  2、建立保障机制。建立领导责任制,落实普法教育需要的人、财、物,确保普法教育落到实处。从根本保障入手,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搞形式主义、面子工程。将法治教育纳入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计划,加强法治课教师、分管法治副校长、法治辅导员培训。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活动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活动。

  3、建立考核机制。各单位、各部门落实青少年普法教育责任,将其纳入年度工作考核内容,作为评选先进的必要条件。将普法教育纳入单位和相关领导、负责人年度工作考核,并将普法教育成果作为晋职晋级的重要依据。建立全社会用工用人凡进必考法律的制度。使所有人都必须学习法律,将法律基本知识作为人生必修课。凡是法律基本知识考试不合格的一律不得录用。

  4、建立监督机制。成立专门的监督队伍,加强对各部门、单位普法教育情况监督检查,切实抓好普法工作。

  (三)建立形式多样、灵活有效的,多方配合的教育方式

  1、建立三结合青少年普法教育模式。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重点,社会教育是保障。

  建立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普法教育格局。学校教育是青少年法治教育的主渠道,加强青少年法制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学校学习到法律基本知识,为走向社会奠定理论基础。家庭教育是青少年法治教育的重要前提和支撑。建立社区家长学校、对青少年家长进行培训;充分利用学校召开家长会契机,加强对学生家长的培训,提升他们加强青少年法律意识教育的能力。社会是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必要补充和重要保障。青少年从学校走向社会,还要继续学习新的、相关的法律知识。相关职能部门要结合青少年的特点,有针对性、有重点的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律知识的教育,帮助他们进一步树立法治意识、形成法治思维、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

  坚持普法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普法教育最好的方式就是用身边的典型案例教育人,用法律的威严震慑人,用法律的公正性保护人。学校要与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建立青少年联合普法教育机制,加强联系,以旁听案件审理或开展模拟法庭等形式加强法治教育,形成遵守法律光荣,违法犯罪可耻,人人都学习法律,处处都体现法治精神的良好氛围。

  坚持普法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要充分认识道德和法律的内在联系。道德是基础,法律是底线。道德是法律的评价标准和推动力量,是法律的有益补充;法律是弘扬道德的有效手段;道德和法律在某些情况下会相互转化,道德的发展可以促进法律的进步,而法律的进步规范又引发人们道德水平的提高。要用法律维护权益,用道德陶冶情操,实现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道德相得益彰。

  2、创新普法教育形式。建设繁荣法治文化,根据社会发展和青少年成长的规律,需要与时俱进,创新探索普法教育形式,提高普法实效。利用法治讲座、法治沙龙、法治专栏、法治影视、法治文艺演出、情景剧、法治辩论、模拟法庭、法庭旁听案件等热传播形式加强青少年基本法律知识教育。以创建促创新,利用创建零犯罪学校、零犯罪社区、法治校园等契机,加强符合自身实际的青少年普法教育形式创新。

  3.升级普法教育方法。充分利用大数据、互联网带来的技术革命,运用“互联网+”进行普法教育,构建统一的普法教育平台,实现普法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协调配合,提高普法工作信息化、数字化水平,科学分析、创新举措、精准实施,确保实效。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万州区关工委继续把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放在突出位置,以创建普法示范区为统领,着力构建“大普法”格局,扩队伍、建机制、抓重点、出新招、重成效,为党的事业增添正能量。

  (一)扩大队伍,加强力量。以党建带关键,发挥离退休党支部作用,利用镇乡、街道换届的契机,扩大“五老”队伍,将法律界的老领导、老专家充实到普法教育的队伍中来。

  (二)多方联动,建立机制。建立以区委、区政府主导,以政法委牵头、司法局、教委主办,区关工委协调,区人大法工委、政协社法委、公、检、法、团、妇等部门参与的青少年普法联动机制,发挥好协同配合作用,建立完备的领导、组织、实施、信息、教育、帮助机制。

  (三)狠抓重点、谋求实效。青少年普法教育,重点对象是未成年人和在校学生,重点内容为培养法治意识、构建法治文化,重点方式为思想教育、情感感召、物质帮助相结合。区关工委将帮助我区青少年树立我为建设法治社会做贡献理念,建立帮教机制。

  (四)开展活动、发挥作用。开展好第三届“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积极建设“青少年普法教育示范区”,深化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工作,引导青少年学法、知法、尊法、守法、用法,提高预防违法犯罪及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推动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

  (五)创新方法、提升效率。区关工委将采取面上教育、点上帮教的方式,充分运用“互联网+”,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统筹安排、差异化服务的方式开展普法教育活动,提升工作效率,提高普法教育效果。

  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调研报告3

  8月份以来,我们对静海区关工委开展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和法治教育基地建设情况进行了书面调研。我们感到,全面落实中国关工委和市关工委工作部署,强化普法工作组织领导、落实普法宣传教育机制,开展普法宣传教育主题活动,深化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建设,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迈上了新台阶。今年区检察院第二检察部副主任刘淑妹、区第七中学德育主任张起波,分别被中国关工委等五部门联合表彰为第四届“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教育先进工作者、优秀辅导员,他们的做法值得肯定和推广。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着力加强对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活动的组织领导

  静海区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和法治教育基地建设,得到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每逢开展大型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参加,认真听取汇报,提出工作要求。区关工委借势借力,主动作为,发挥优势,积极组织推动。通过加强对青少年普法工作的领导,全区形成了政府部门、司法机关、学校、社会、家庭共同参与的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新格局。

  二、着力推动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

  静海区认真贯彻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和《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要求,将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纳入静海区“八五”普法规划和年度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意见,组织有关普法责任单位充分利用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国际禁毒日等重要宣传节点,发挥普法讲师团、“五老”普法志愿者作用,在全区范围内广泛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通过法治讲座、以案释法、模拟法庭等多种形式,向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普及防家暴、防拐骗、防性侵、防校园暴力等方面的法律知识,提升青少年自我保护能力与依法维权能力。

  三、全面落实“法治副校长”工作机制

  静海区将青少年法治教育全面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在全区中小学校严格落实“法治副校长”工作机制,各学校选聘续聘公安、检察院、法院等部门干警以及专业律师充实兼职法治副校长队伍,定期邀请法治副校长进学校开展活动,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结合相关案例,宣传《宪法》《刑法》《禁毒法》《治安管理处罚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提高在校学生依法处理问题的能力,有效巩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治教育网络。

  四、广泛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实践活动

  静海区关工委联合消防救援部门利用开学、全国防灾减灾日、全国消防日等节点,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分类开展消防安全教育,普及消防安全法律法规。联合公安交管部门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通过邀请交警讲授交通安全课等活动,组织宣传《道路交通安全法》和《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增强学生道路交通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意识,引导学生遵守交通规则,安全出行。联合检察院干警进校园开展预防性侵、预防欺凌专题教育,提高学生自我防范能力。联合区教育局连续举办了十届“12·4国家宪法日”教职工法律法规学习竞赛和九届中小学生法律法规知识学习竞赛活动,实现了教职工和中小学生法律知识学习全覆盖。今年以来,全区中小学开展主题法治班会422次、法治讲座29次、国旗下讲话25次、“法律进校园”活动30余场次,不断强化青少年法治观念和参与法治实践的能力。

  五、全力打造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阵地

  静海区关工委联合区教育局建立了中小学劳动教育基地,充分利用基地内静海法治教育馆,面向全区中小学生开展法治教育活动,组织专业讲解员通过以案释法、模拟法庭等多种形式为中小学生集中讲解法律知识。

  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调研报告4

  高区关工委于近期走访了区内部分中小学校,组织关工委各成员单位以及教师、学生等人员召开座谈会,通过查看相关资料、听取工作汇报、多方交流等形式,对全区青少年普法教育工作进行了认真调研,相关情况如下:

  一、全区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开展情况

  高区现有中小学校 15所,在校青少年学生17300人。多年以来,高区党工委、管委及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并积极开展青少年普法教育工作,努力做到领导有机构、管理有制度、组织有网络、活动有载体、阵地有保障、工作有成效,为进一步增强青少年法制意识、提高其明辨事非和依法维权能力,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奠定了坚实基础。

  1、加强领导,健全制度,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良好氛围。近年来,高区关工委努力工作,积极协调,取得了区党工委、管委领导对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大力支持。区党工委专门成立了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区青少年普法教育工作进行统一指导。教育系统分别成立了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建立了 50 多人的五老志愿者队伍,把青少年普法教育和依法治教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各学校也建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以教务处、团委、少先大队为主体,以班主任、主课教师为骨干,以党、团、队组织为依托的青少年普法教育实施机构。一些学校还专门成立了青少年德育教育处,聘请法律专家、名师学者担任成员,负责指导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全区形成了党工委统一领导、关工委综合协调、教体处主管、学校主抓、社会各界配合的工作机制。同时,区关工委及时协调建立了包括团委、妇联、政法、公安、教育、文化等部门单位的联合行动机制,把青少年普法教育与综合治理工作相挂钩,努力形成齐抓共管、共同推进的局面。关工委组织相关部门、单位经常视察指导督促青少年普法教育工作并提出建议要求。教体处、普法办等也定期到中小学、社区、农村督促指导,帮助提高青少年普法教育质量,不断强化督导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学校安全工作的长效机制,联合开展学校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火灾隐患大检查、学校及周边治安秩序专项整治行动,对校园及其周边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综合治理,结合治理工作重点宣传治安、消防、道路交通、饮食卫生等法律法规等,均取得了良好的法制宣传效果。

  2、充实队伍,完善措施,不断为活动开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一是建立了法制副校长队伍。协调政法部门、公安派出所、法律服务所等单位抽调精兵强将担任全区中小学校法制副校长或辅导员,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充实。目前全区15所中小学都聘有法制副校长。二是建立法制辅导员队伍。积极行动,整合普法资源,发动社会各界力量,不断壮大法制辅导员队伍,为学校提供法律咨询、开办法制讲座,协助解决青少年学生碰到的法律问题。三是建立法律志愿者队伍。区关工委、政法委积极协调筹建法律志愿者队伍,广泛吸收法律工作者包括离退休的老教师、老公安和社会法律人士,组织法律志愿者面向青少年开展法律实践活动。在此基础上,各中小学坚持把在校学生的法制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学校教育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估体系,同时广泛搭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平台,发挥好家长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青少年维权岗等基地的作用,把法制教育穿插到基地的学习教育当中,通过基地示范带动,营造浓厚的学法氛围。学校充分发挥第一课堂作用,安排固定课时开展法制教育活动,深入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同时不断扩大教育覆盖面,延伸教育范围,探索加强对农民工子女、外出务工留守子女的法制教育,印发宣传资料,发放法律小册子,宣传简单实用的法律知识,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宣传和帮教工作,最大限度减少不安定因素。区内相关职能部门也纷纷把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作为己任,积极提供人力、物力支持,推动全区青少年普法教育工作的不断深入。

  3、丰富形式,创新载体,着力打造青少年普法教育的精品工程。一是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组织法律专家、法律工作者定期到学校、入村上法制课,举办专题讲座,讲解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教育法等法律知识,根据不同学龄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通过召开主题班会、举办法制演讲比赛、编辑法制小故事讲解法制案例、组织紧急疏散演练等活动,增强法制教育的互动性和实效性,增强青少年学法的主动性,加深其对法律知识的理解,提高普法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二是坚持灵活性与趣味性相结合。20xx年组织开展了“宪法进校园”、“宪法在心中、圆我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以师生需求为导向,积极回应大家普遍关切的法律问题,把宪法精神、法治元素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科学设置法制课程,组织创作法治文化产品,广泛开设法治讲座、论坛,开展法治文艺演出、书画展览、演讲比赛等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法治文化活动,参与人数达16500人次。充分发动师生参与法治宣传、法治实践,并积极参加威海市 “六五”普法产品资料征集活动,通过动画、形象标识、微故事、公益广告、警言等内容征集展播活动,推动校园宪法教育制度化、系统化、常规化,激励广大青少年从小做起,从自身做起,争做遵守宪法、践行宪法、维护宪法的合格公民。三是坚持传统性与创新性相结合。在利用黑板报、橱窗、广播、法制宣传栏、赠送书籍资料等传统普法手段基础上,不断创新教育形式。高区检察院在辖区内职业学院、高区一中、威海九中、恒山实验学校四所院校建立了维权岗教育基地,与校方召开了检校联席会议,签订了未成年人检察岗协议。该院每两个月派出法制副校长到校做法制教育报告,举办法律知识讲座,指导学生开展讲案学法、观摩庭审、模拟法庭等活动,及时掌握未成年学生的生活、思想情况,提高未成年人维权教育工作的预见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努力营造领导放心、家长安心、学生顺心的校园环境。

  近年来,高区各相关部门开展了大量的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活动,青少年学生受教育面达100%,取得了较好成效,主要表现在:一是提高了青少年的法律意识。经过青少年普法教育,青少年的法制意识明显增强,学法、知法、用法、守法、护法意识逐步形成,法律素养和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得到较大提高,呈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明显减少,得到了上级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好评。二是促进了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通过深入开展青少年法制教育,组织实施部门联合执法行动,广泛开展校园内外矛盾纠纷排查及综合整治工作,对扰乱学校正常秩序和侵害师生安全行为加大打击力度,净化了校园及周边治安环境,维护了校园内外的秩序稳定,营造了适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外部环境。三是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和谐发展。通过普法教育帮助广大青少年增强了法制意识,养成了文明守法的行为习惯,促进了青少年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也帮助学校增强了管理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水平,依法治校、依法执教的能力大幅度提高,有力地推动了全区教育事业的稳定协调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

  尽管高区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工作进展不够平衡,个别学校的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进展缓慢; 二是重视程度相对不够,个别单位、部门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青少年普法教育的重要性和严肃性;三是机制尚不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法制教育网络未能根本形成,家长学校运转不顺畅,警校共建对接的协调力度不够等。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是建立青少年普法教育长效机制。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青少年学生普法教育网络,建立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普法教育格局,切实维护在校学生的合法权益,努力使青少年学生普法教育在工作理念上与时俱进,在工作方式手段上实现创新,在规范化、制度化方面有新的突破。二是加强部门配合联动。关工委协调教育部门加强与综治、公安、司法、共青团、妇联等部门的联系沟通,充分利用和发挥各方面的资源和优势,共同做好学校青少年普法教育工作。三是创建平安和谐校园。坚持将青少年普法教育与平安和谐校园创建相结合,联合有关部门开展校园及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工作,加大对特殊青少年群体的教育、管理和服务,预防和减少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创建特色法制教育,不断夯实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基础。四是提升社会法制理念水平。坚持将青少年普法教育与机关推行依法行政工作、教师继续教育相结合,加强依法行政,健全科学决策机制,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和法制观念,确保青少年普法教育的质量。 五是继续创新载体,有针对性地开展青少年法制教育。发挥部门工作的主观能动性,结合司法机关办案,搜集整理直观、生动的案例,采用法制讲座、模拟庭审、小交警等形式,探索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新经验新做法,提高普法教育成效。

  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调研报告5

  近年来,东港镇党委政府关于做好青少年的关爱帮扶工作做了专门的部署,建立了由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关工委和司法所具体操作,各方协同,人人参与的新格局,结合东港实际、创新工作方法、狠抓落实,在关爱、帮扶青少年工作方面展开了一些具体实践,现调研情况如下:

  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开展情况及成效

  东港镇现有12所中小学,在校青少年学生14478人。近年来,我镇积极开展青少年普法教育工作,努力做到领导有机构、管理有制度、组织有网络、活动有载体、阵地有保障、工作有成效,为进一步增强青少年法治意识,提高其明辨是非和依法维权能力,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精心组织,周密部署

  召开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专项组成员单位工作会议,结合实际,制定了《青少年结对帮扶行动实施方案》,对成员单位工作任务进行了细化分解、落实到人,明确了目标任务、方法步骤和工作措施。同时,在“七五”普法规划中,将青少年列为普法重点对象,把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和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作为普法工作的关键点,有针对性地面向在校青少年及社会闲散青少年开展各种普法教育活动。加强对全镇青少年普法工作的指导,明晰各部门普法职责,全力指导与配合相关部门按照“谁执法、谁普法”的职责要求,大力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强化多部门配合,促进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成员单位发挥作用,多层面开展普法教育工作。加强对校园法治文化建设指导,精心组织各种青少年法治教育活动,增强青少年普法教育成效。

  夯实基础,健全队伍

  一是强化阵地拓展。加大法治文化设施建设力度,推进我镇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广泛搭建青少年法治教育宣传平台,依托法治文化公园、图书馆、农家书屋、法治宣传栏等阵地,把法治教育穿插到文化阵地的学习教育中,经过阵地示范带动,营造浓厚的学法氛围。目前,全镇共建成法治文化公园7个、法治文化长廊1个,法治宣传栏、法治图书角各21个,初步形成了法治文化阵地全覆盖。

  二是保障普法教育经费。将青少年普法教育经费列入当年经费预算,在开展活动、印发资料等方面切实保障经费的足额按时到位,为活动开展提供物质保障。

  三是健全普法工作队伍。建立三支普法骨干队伍。1.法治副校长队伍。会同司法所协调派出所、法庭、交警中队抽调精兵担任我镇中小学的法治副校长,当前我镇12所学校均有法治副校长,每年组织法治副校长为各自对应的学校至少开展“法律进学校、“法律进课堂”、“平安校园”、“交通安全”、“禁毒专题”等活动,为学校提供法律咨询,协助解决青少年学生碰到的法律问题。2.法治辅导员队伍。东港司法所积极行动,整合资源,组织法律顾问定期到村(社区)给青少年上法治课。近两年来,法治辅导员为青少年上法治课达40多场次,参与人员1.2万余人。3.法律志愿者队伍。东港司法所协调筹建法律志愿者队伍。广泛吸收退休的老教师、老司法助理员、老公安等,利用各种纪念日、宣传月、第二课堂等,组织法律志愿者面向青少年开展法律实践活动。

  丰富形式,创新载体

  一是开展专项打击、网络治理,对中小学周边20家书店,6家网吧进行执法检查,重点查看是否存在非法出版物、进货源头是否正规,要求经营业主切实履行主体责任、杜绝违法违规经营行为,严格依法依规经营。目前,已在学校周边缴获少儿类非法有害出版物10余件、侵权盗版教材教辅60余件。

  二是加强纠纷排查,提供法律援助。联合开展学校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火灾隐患大检查。关注日常矛盾纠纷排调工作中流动务工青年、行为不端的“双差生”和“流失生”,及时帮助解决困难,防范于未然;关注在矫人员中的失足未成年对象,时刻掌握苗头动向,积极给予心理辅导,对减少和预防未成年人重新犯罪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目前,东港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率为0。

  三是开展法律扶贫工作。为贯彻落实省厅“法律扶贫”关爱未成年子女工作相关要求,利用“六一”儿童节等节日,组织司法工作人员、爱心妈妈、民企关工委、村(社区)治调主任等对服刑人员、后续照管和安置帮教对象特困家庭及未成年子女进行帮扶,通过赠送书包、书籍、文具和生活用品,送温暖、传递正能力,以实实在在的行动促进和激励特殊人群回归融入社会、奉献回报社会。

  四是组织法治文艺专演。联合文教科、宣传科、妇联,派遣司法人员主持一镇一品“文化四季”品牌——法治文艺专场演出,演出过程中以有奖知识问答、发放法治礼品等方式,广泛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反家庭暴力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提升全镇群众尊重保障青少年合法权益意识,营造关爱青少年、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良好社会氛围。

  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镇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取得初步成效,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工作进展不平衡。个别中小学的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进度缓慢,一些基础性工作尚未完成。

  二是重视程度相对不够。个别单位、部门甚至学校在形式上完成了要求,但是还未从根本上认识到青少年普法教育的重要性和严肃性。

  三是机制尚不完善。表现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法制教育网络未能根本形成,家长学校运转不到位,年龄分段的针对性教育体系未能充分构建。

  下一步建议

  今年是“七五”普法的收官之年,我们将进一步强化统筹,狠抓落实,推动全镇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落到实处。

  一是建立青少年普法教育长效机制。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青少年学生普法教育网络,建立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普法教育格局,切实维护在校学生的合法权益,努力使青少年学生普法教育在工作理念上与时俱进,在工作方式手段上实现创新,在规范化、制度化方面有新的突破。

  二是加强部门配合联动。加强与综治、派出所、共青团、妇联等部门的联系沟通,充分利用和发挥各方面的资源和优势,共同做好学校青少年普法教育工作。

  三是继续创新载体,有针对性地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发挥部门工作的主观能动性,搜集整理直观、生动的案例,并采用法制讲座、模拟庭审、小交警等形式,探索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新经验新做法,提高普法教育成效。

【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总结12-06

对青少年犯罪情况的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04-12

五失青少年调研报告08-30

五失青少年调研报告07-10

对我县青少年诚信道德建设的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04-13

法制教育调研报告07-22

预防青少年犯罪的调研报告06-10

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总结(精选10篇)12-05

教育工作调研报告10-20

统计法制建设工作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