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湖上初晴后雨》写作原因

时间:2022-12-09 14:50:42 饮湖上初晴后雨 我要投稿

《饮湖上初晴后雨》写作原因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写作原因,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写作原因

  《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是苏轼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所作,当时苏轼36岁,是他第一次在杭州任官的时候。

  当时王安石为挽救软弱挨打的局面,开始变法图强。苏轼虽赞成改革,但其改革思想与王安石的变法主张不同。因此,熙宁四年时,苏轼连续上书反对王安石变法。由于见意见未被采纳,而又不容于朝廷,于是苏轼请求外调。

  苏轼离京来到杭州,任杭州通判。通判是一个闲官职,并无多少职权和事情,所以苏轼在杭州任通判的三年(1071年—1074年),游遍杭州一带景色,常常陶醉于江南山水之间,也因此在杭州一带留下了大量的优秀写了山水诗词。深爱杭州的苏轼甚至自命为“杭人”。

  有一年夏天的一天,苏轼和朋友们在西湖上乘船游宴,边赏景边饮酒。刚开始西湖天气晴朗,阳光明丽,湖面波光闪烁,展示着西湖美丽的风貌。天有不测风云,后来天气阴了下来,又下起了蒙蒙细雨。西湖雨天,烟雨缭绕,山色如蒙着一层薄纱,风姿绰约,更有令人意想不到的奇景。苏轼等人在船上边饮酒边欣赏这难得的晴雨交错中的西湖景色。

  酒兴未尽,便饱览了西湖上晴和雨两种截然不同的风光,生性喜好山水美景的苏轼被这奇丽情景所深深打动,不由为西湖美丽赞叹,挥笔写下了两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这首诗是其中的第二首。

  此诗后来是苏轼在杭州风景诗中传诵最广的绝唱,也被后人认为是描写西湖最好的诗之一。

  苏轼等人在船上边饮酒边欣赏这难得的晴雨交错中的西湖景色。

  酒兴未尽,便饱览了西湖上晴和雨两种截然不同的风光,生性喜好山水美景的苏轼被这奇丽情景所深深打动,不由为西湖美丽赞叹,挥笔写下了两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这首诗是其中的第二首。

  原文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浓妆淡抹总相宜。

  注释

  饮湖上初晴后雨:即诗人与朋友在西湖饮酒游览,适逢天气由晴转雨的意思。

  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方好:正好。方,刚刚,副词。

  空蒙:形容云雾迷茫,似有若无。

  亦:也。

  奇:奇妙。

  欲:想要。

  西湖:这里指杭州西湖,又叫西子湖,因为它在杭州西面;叫西子湖,则是从这首小诗而来。

  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著名的美女,姓施,家住浣纱溪村(在今浙江诸暨县)西,所以称为西施。

  淡妆浓抹:或淡雅地妆束,或浓艳地打扮。

  译诗、诗意

  水波闪动晴天时景色迷人,

  山峦迷茫烟雨中也显得神奇。

  如果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

  无论淡妆浓妆她总是美丽。

  水波荡漾的晴天,景色真好,烟雨迷茫的雨天景色更加奇特。如果把西湖比作西施,不论她是淡雅的装束,还是浓艳的打扮,都是一样光彩照人。

  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原作有两首,这是第二首。

  首句“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次句“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从题目可以得知,这一天诗人在西湖游宴,起初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在善于领略自然美景的诗人眼中,西湖的晴姿雨态都是美好奇妙的。“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两句,诗人用一个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诗人之所以拿西施来比西湖,不仅是因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个“西”字,同样具有婀娜多姿的阴柔之美,更主要的是她们都具有天然美的姿质,不用借助外物,不必依靠人为的修饰,随时都能展现美的风致。西施无论浓施粉黛还是淡描娥眉,总是风姿绰约的;西湖不管晴姿雨态还是花朝月夕,都美妙无比,令人神往。这个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认,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

  这首诗概括性很强,它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评价。这首诗的流传,使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

  诗句赏析

  这首诗概括性很强,它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评价。这首诗的流传,使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也表达了作者喜爱西湖。

  从诗题可知,诗人在西湖饮酒游赏,开始时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两种不同的景致,让他都很欣赏。他说:天晴之时,西湖碧水荡漾,波光粼粼,风景正好;下雨时,西湖周围的青山,迷蒙苍茫,若有若无,又显出另一番奇妙景致。“潋滟”,波光闪动。“空蒙”,烟雨迷茫。这两个词都是叠韵词,增强了诗歌语言的音乐性。

  这里,诗人既写了湖光,又写了山色;既有晴和之景,又有雨天之韵,可以说内容是很多的。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又很笼统,因为这两句并非只适用于西湖。其实,这正是诗人笔法高妙之处。西湖很美,但究竟美在哪里,怎样美法,恐怕没人说得清。如果具体地描绘景物,可能会有个别精彩之句,但总失之太实、太具体,不能传达出西湖给人的整体印象。苏轼这两句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同时又很形象、很传神,想象空间很大,将“西湖即是美”这一人们共有的感受用诗的语言表述出来。同时,这两句也反映出诗人开阔的胸襟与达观自适的性情。

  “西子”即西施,春秋时越国有名的美女。无论是淡雅妆饰,还是盛装打扮,西施都一样美丽动人;如果把西湖比做西施的话,那么不管是晴是雨,是冬是春,它都同样美不胜收。

  以绝色美人喻西湖,不仅赋予西湖之美以生命,而且新奇别致,情味隽永。人人皆知西施是个美女,但究竟是怎样的美丽,却只存在于个人心中。而西湖的美景不也是如此吗?采用这样的手法,比起直接去描写,不知要节约多少笔墨,而它的寓意却丰富深刻得多。它对读者不只诉之于感受,同时也诉之于思考,让读者通过自己的想象去发挥诗的内涵。这一出色的比喻,被宋人称为“道尽西湖好处”的佳句,以致“西子湖”成了西湖的别名。也难怪后来的诗人为之搁笔:“除却淡妆浓抹句,更将何语比西湖?”

【《饮湖上初晴后雨》写作原因】相关文章:

饮湖上初晴后雨写作背景10-21

饮湖上初晴后雨作文写作09-16

《饮湖上初晴后雨》09-12

饮湖上初晴后雨08-25

饮湖上初晴后雨写作背景 苏轼08-02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赏析及写作原因11-17

饮湖上初晴后雨的拼音11-08

饮湖上初晴后雨的翻译11-09

饮湖上初晴后雨的内容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