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

时间:2022-10-20 11:03:06 饮湖上初晴后雨 我要投稿

精选《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通用13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精选《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通用13篇)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21课的内容。该诗是宋代大诗人苏轼写的同题《绝句》中的第二首。作者以生动传神的笔墨描绘了西湖在不同气候下呈现的不同风姿。教学中应从抓住诗中的重点词句,引导学生理解感悟。同时应发挥韵文形式利于朗读的优势,以读促思,以读悟情。

  学生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于韵文的学习有一定难度,但他们有了一定的学诗经验,会对本诗的学习、理解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儿童特有的表现欲望、探究需要、被认可的需要,利于教者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

  设计理念

  以学生学习和活动方式结构课堂教学是本设计突出的理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积极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实践。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自主的潜能。抓住儿童心理,发展学生个性,注重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体验、积累。渗透学习方法,促进学习实践,激发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目标

  1、认识“亦、妆”两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句情感,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4、在小组交流中,体验合作的方法、乐趣,增强竞争意识。

  5、巩固学习方法,丰富学习经验,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谈话切入,尝试背诗,创设情境,欣赏画面,引出新诗。

  [从与学生初次见面实际出发,挖掘学生的已有经验,既巩固了学生的知识,又为新课学习作好铺垫。根据学生爱玩的心理特征,创设情境,由欣赏画面引出教学内容,营造学习氛围,调动学习热情,实现自然过渡。]

  二、师生商讨,激发动机,渗透学法,组织合作,自主探究。

  [深入挖掘学生学诗经验,帮助学生归纳梳理学诗方法,科学组织划分小组角色,营造组际竞赛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极大限度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方法自己定,小组自己组,任务自己分,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时间和空间的保障。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语文学习实践当中。实现了方法的巩固,促进学生合作技能的提高。教师深入学习组中,及时了解学生学习过程的反馈信息,以便及时调整学习活动的进程或走向。]

  三、小组汇报,组际竞争,相互评价,理解内容,突出重点。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组织学生汇报,尊重学生个性,培养学生表达和评价的能力,促进合作能力的提高。通过汇报、补充、评价、点拨等活动,达成教学目标。]

  四、创设情境,引导读背,加深感悟,增强体验,提高能力。

  [通过多形式的读书实践,激发学生的想像,丰富学生的体验,加深对诗句内容的感悟,以读促思,升华理解,促进语言积累,受到美的熏陶。]

  五、拓展学习,开发资源,引导创新,促进实践,综合发展。

  [通过背诵其它描写风景的诗句,唤起学生的认知,激励学生阅读背诵更多的诗歌作品,引导学生接触更多的祖国传统文化,促进认识积累,提高语文素养。同时引导学生把对西湖的了解和理解,结合自己搜集的风光图片或文字资料等汇编成册---《我来带你游西湖》,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布置完成研究性作业,指向课外,促进学生发展。]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体会古诗的意境美。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用巧妙的构思描绘出西湖的风采神韵。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领导入1、同学们,大家以前一定有过旅游的经历。那么,大家都去过哪些地方旅游?看见过哪些令你难忘的自然景观?

  2、杭州的西湖相信大家一定听说过。它的景色异常秀美,吸引着国内外许多人来此参观旅游。其时,不仅是现在,有一位古人也早已经听闻西湖的美名,留下了一首著名的描写西湖的诗篇,诗的名字就叫——(生齐读本诗题目:饮湖上初晴后雨)作者是——(苏轼)

  二、读解诗意,感受诗的语言美

  1、学生自由朗读,指名读。(指导学生读准,读出节奏。)

  2、读懂诗意。请默读诗,借助注释,读懂诗的意思。

  三 、理解诗人,感悟诗情之美

  1、读到这里你觉得诗人对西湖有着怎样的思想感情?

  介绍诗人与西湖的故事,加深学生对诗的感情的理解。

  2、让我们带着这种深情来朗诵《饮湖上初晴后雨》。

  四 、展开想象,体会诗的意境美 1、配乐朗诵,学生听后讨论。

  2、南方的天总会下雨,下怎样的雨?微雨,轻雨,蒙蒙雨,牛毛细雨;也许是大雨,骤雨;大雨也好,小雨也罢都没有浇灭诗人的游兴,在他眼里,雨中的西湖如此美妙,你听他说:“山色空蒙雨亦奇”。带着你的想象再一次朗诵这首诗。

  五、拓展学习,感受诗的魅力

  1、让我们在苏轼的诗的魅力中感受西湖之美。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上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一)

  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

  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

  2、总结:苏轼与西湖是密不可分的,西湖诗情画意只有苏轼的才思豪情才能写出她的美妙,而苏轼的才情只有遇到西湖的诗情画意才能尽展出来。让我们在音乐中再次朗诵《饮湖上初晴后雨》。

  六、作业:(任选一题)

  1、做一张苏轼的诗词手抄报。或有关西湖的诗词手抄报。

  2、写一篇学习本课的感想。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六单元的第二课。教材根据单元主题“水”选编了《浪淘沙》和《饮湖上初晴后雨》两首古诗。第一首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作为实际主义诗人,他既用恢宏的笔触形象再现了海面的壮美广博,又用寥寥数语描写了海上的变化,耐人寻味,发人深省。第二首的作者是宋代诗人苏轼,他用细腻的笔调,描写了宁静素雅、美仑美奂的西湖景致。此诗写于公元1073年,描写了西湖刚晴又雨时富于魅力的美景。晴天里的西湖波光闪闪,旖旎可爱,蒙蒙雨天的山色,同样妩媚动人。她宛如那美丽的西施,不论怎么打扮都是那么动人。诗人的想象新奇,写出了西湖的神采和韵味。

  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是一所普通的市区小学,学生经过四年的语文学习,接触过不少古诗,加之上学期我们开展的“古诗文诵读竞赛”,提高了学生学习古诗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很多学生能够通过诵读、借助工具书对古诗有初步的感悟,但也存在极大的差别。作为在海边长大的小朋友,对大海十分熟悉,但对西湖却缺少形象的感受,教学本课时需要教师有针对性的制作课件。

  教学目标

  1.识记本课四个生字并能做到正确书写、运用。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两首古诗。

  3.感受两首诗的不同风格,积累与水有关的古诗。

  4.情感目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

  教具准备

  自制课件(西湖美丽的风景图片并为朗诵配音)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了解唐朝诗人白居易和宋朝诗人苏轼的生平,收集、背诵学过的他们写的诗。

  一、导游介绍,激趣导入

  1.谈话:假期中,我们班的×××同学在家人的带领下到杭州的西湖游玩,那里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就请他来当导游带我们一起去游览一番。(学生边介绍边出示课件,带领学生领略西湖的美丽风光)

  西湖美吗?从你们专注的眼神,惊异的表情,老师已经感受到了。面对西湖的山光水色,我们只感到语言的贫乏,可古时候的诗人们,却能用寥寥数语勾勒出西湖的美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最有名的一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这首诗的作者是谁?你了解他吗?(交流苏轼的资料)

  (出示多媒体课件)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大文学家、大艺术家,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方面都有杰出的成绩,对后世影响很深。他的诗词,挥洒自如,明快豪放,善于运用新鲜的比喻描写山水景物。

  3.理解题目:一天,苏轼和朋友在西湖边上饮酒。开始天气晴朗,不大功夫竟阴了天,下起雨来。这样,饮酒未尽,诗人便饱览了西湖上晴和雨两种截然不同的风光。于是诗人挥笔写下了这首《饮湖上初晴后雨》。

  你现在能明白题目的意思了吗?(指名解题,注意调整词序:“饮湖上”应为“湖上饮”,题目可调整为“雨后初晴湖上饮”,把省略的局部补充完整,意思是雨后初晴(在)西湖上饮(酒)时(看到的景象))

  4.过渡:900多年来,此诗妇孺皆能成诵,成为咏西湖诗中的名篇,为什么人们最喜欢这首诗呢?让我们先来读一读吧。

  二、质疑解疑,理解诗意

  1.学生自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2.指名读,纠正字音和不恰当的停顿。

  3.学生自读、质疑,将不懂的词、句标出。

  4.学生自读感悟。鼓励学生借助工具书、结合西湖美景图片了解诗文大意。

  5.小组交流学习体会:学会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

  6.集体交流不理解之处。(注意“潋滟”、“空濛”、“西子”、“总相宜”的意思)

  三、吟诵品读,深入感悟

  1.(课件出示古诗的前两句)指名读,谈感受。

  2.从这两句诗文中,你感受到西湖在晴天和雨天的景色各是怎样的?用自身的语言描述。(领略西湖的晴姿雨态都是美好奇特的,理解“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美。)

  3.体会作者看到这般美景的心情。指导学生朗读,建议放慢语速去读。

  4.学生练习,指名读,范读,齐读。

  5.西湖晴天、雨天都如此美丽,不由使作者想起古代的一个美女西施,发出如此感慨。

  6.(课件出示古诗后两句)指名读。为什么作者拿西施来比西湖呢?(学生首先会想到两者都有个“西”字,更要引导学生理解两者都具有的自然之美:西施无论是化淡妆穿素衣,还是涂浓妆穿锦衣,总是美丽迷人。西湖无论是晴天的波光荡漾,还是雨天的迷蒙山色,都让人流连忘返。还有西施是古代春秋时期的越国人。那时越国的地域与后来和现在所称的“浙江”的地域大致相当。杭州和西湖正处在西施的故乡一带。苏轼在杭州就很自然地想到著名的古代美女西施,并拿她来与西湖相比。)

  7.因为这巧妙的比喻,使这两句诗成为传世名句;也因为这传神的比喻,使“西子湖”成了西湖的别称。让我们再来有感情地读一读,感受这美妙的诗句。

  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两句。

  8.小结:寥寥数语却能勾画出西湖多姿多彩的魅力,怪不得近千年来,人们每每来到西湖都要吟诵这优美的诗句。让我们也来回味一下,配乐(如《平湖秋月》)朗诵古诗,并配以西湖优美画面。

  四、总结学法

  (课件出示:质疑解疑,理解诗意;吟诵品读,深入感悟)

  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学习第二首描写大海景象的古诗《浪淘沙》,

  五、学习《浪淘沙》

  1.了解作者:白居易是唐朝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他是一位伟大的实际主义诗人,诗经常状物抒情,表达深刻含义,让我们看看作者借这首诗来告诉我们什么。

  2.自主、合作学习古诗。

  学生借助工具书,自读理解,遇到困难在学习小组中一起交流、启发,对于“淘不住”“遂令”等词语,教师要给予讲解。

  教师巡视,关注后进学生,参与小组交流之中,查找问题,适时点拨。

  3.集体交流学习情况:指名读一读诗,学生用自身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品味“遂令东海变桑田”蕴含的深刻道理。

  4.有感情的朗诵古诗。

  六、比较两首诗的不同风格

  说说自身喜欢的原因,并有感情地读一读,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七、作业:(第二课时完成)

  搜集与“水”有关的古诗。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这首古诗。

  3、读懂诗句,体会感情,感受意境。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诗所描绘的意境。

  2、读懂诗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课文插图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通过学习这首古诗你懂得了什么?

  2、师小结。

  二、学习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一)、初读课文,读准读通诗句。

  1、师范读,学生评一评。

  2、学生练读,互评。

  3、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二)精读课文理解古诗

  1、复习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读诗句,悟诗意)

  2、分组合作学习古诗,学生可以运用已有的方法,把你的理解、感受、问题与小组交流。解决不了的可动笔记一记,方便在班上交流解决。

  3、学生汇报所得所感所疑。

  4、师边小结边板书。

  5、指导朗读。

  三、回读全诗,感受意境。

  四、扩展思维

  我们被诗人带到如此迷人的西湖中,你会想此什么呢?

  五、指导背诵

  六、作业

  根据你对诗意的理解把西湖的美景画下来。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这首古诗。

  3、读懂诗句,体会感情,感受意境。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诗所描绘的意境。

  2、读懂诗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课文插图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通过学习这首古诗你懂得了什么?

  2、师小结.

  二、学习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一)、初读课文,读准读通诗句。

  1、师范读,学生评一评。

  2、学生练读,互评。

  3、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二)、精读课文理解古诗

  1、复习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谳诗句,悟诗意。

  2、分级合作学习古诗,学生可以运用已有的方法,把你的理解、感受、问题材与小组交流。解决不了的可以动笔记一记,方便在班上交流解决。

  3、学生汇报所得所感所疑。

  4、师边小结边板书。指导朗读。

  三、回读全诗,感受意境。

  四、扩展思维

  我们被诗人带到如此迷人的西湖中,你会想到些什么呢?

  五、指导背诵

  六、作业

  练习题

  1、你还知道那些关于西湖的诗篇?

  引出《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2、填写诗句

  欲把西湖比西子。

  课后反思

  《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是写西湖的景色,作者通过大胆的想象,用西施来比喻西湖,增添了西湖的美丽和奇妙。学习这首诗,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读来体验作者的感情,通过对诗中“美”的理解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美”用读的形式表达出来。

  在理解古诗的字、词时,我几乎把诗中所有的字、词都拿来和学生分析了,在学生理解字词的基础上,很快就领会诗句的意思了。学生懂得诗句的意思后,就让他们讨论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然后一起分析,最后通过对作者感情的理解,有感情朗读这首诗,体验这首诗中的“美”。在理解题目时,我用提出质疑的办法,来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加深了学生的印象。

  我通过让学生自己在读中体验诗句的“美”和领悟作者的感情,然后再有感情朗读全诗,效果较更好。

  由于学生读的机会较多,有较多的表现机会,课堂气氛较活跃,整个效果比较好。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 篇6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训练学生自我感悟诗句意思的能力。

  3、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

  4、通过理解诗句,感受自然之美,语言文字之美,陶冶学生爱美的情趣,提高鉴赏美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播放古曲《春江花月夜》

  2、激发想象:请同学们仔细聆听这首著名的曲子,想象一下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这使你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受。

  3、迁移导入:诗歌和音乐一样,它们的美需要我们用心去想象、感受、体会。提起这首诗的作者苏轼,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你愿意读读他的诗歌吗?(学生可以朗读、背诵、或用歌唱等多种形式来汇报,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吟唱《水调歌头》,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加深了对苏轼的了解。)

  4、揭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欣赏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师范读。

  二、引导自学,学有所得。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自学古诗的方法,再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来进行学习。学生交流自己设计的学习方法。

  2、教师推荐学法,

  (1)熟读中理解题意、诗意。

  (2)借助字典、资料来理解题意、词意,讲出重点词的意思。

  (3)由词到句串讲诗意。

  (4)熟读成诵。

  (5)提出疑问,合作解决。

  3、学生自学、教师参加入学习小组中,适时引导。

  4、学生进行自学汇报:教师在汇报环节中主要起到引领作用,使学生汇报有序进行。可以先朗诵古诗,然后汇报题意,再讲词意诗意。

  教师提出认真听取他人汇报的要求:

  (1)学会聆听,找出优点。

  (2)不足之处,加以补充。

  (3)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三、欣赏古诗,体会意境。

  1、过渡:刚才我们初步通过学习这首古诗,了解这首诗的大意,但如果我们想领略其中的美,还远远不够,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2、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对好的方法要予以肯定。

  3、教师提出诗歌审美三法:

  第一法:读中感受诗歌韵律美。

  第二法:想象中感受诗歌画面美。

  第三法:用心体会诗歌意境美。

  4、学生分组合作学习。

  5、进行审美收获的汇报交流。

  (1)学生汇报通过划停顿,标重读,来朗读诗歌感受到韵律美。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各种形式,来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2)学生汇报通过想象看到的美丽画面。教师引导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喜欢表达的同学说说这里的山、水、雨是怎么样的美丽。喜欢画画的同学来画画西湖晴雨时不同的景象,从而感受画面美。

  (3)感受西湖的人性美。(课件出示:美女西施)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形容一下她的美,注意体会浓妆与淡妆两种不同风格的美,同时教师要渗透正确的审美思想,使学生从小树立起正确的审美价值观。

  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诗人把西湖比做西子呢?(课件展示:西湖晴天、雨天时两种不同的风光)

  引发学生进行积极的联想,体会作者用西子的两种美丽来比喻西湖的晴雨不同之美,妙不可言。

  (4)感悟意境,体会情感。

  空蒙的山,闪动光影的水,迷蒙细雨构成了西湖的美,如果你置身其中,你能体会到什么样的意境呢,你想说些什么。

  再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到诗人的感受——饱含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这时可以适时补充:杭州是苏轼的第二故乡,他深受百姓爱戴,所以对西湖有着特殊的爱恋之情。

  (5)有感情的配乐朗读。

  四、课外延伸:朗读描写西湖的诗词。

  五、师生互相交流学习的收获。

  板书设计:

  饮湖上初晴后雨

  西湖晴:水——潋滟

  雨:山——空蒙比西子(娇艳、迷人)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 篇7

  学习目标:

  1、认识“亦、妆”2个字。了解诗句的大概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体验、受西湖的自然之美,感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课件

  学生准备:

  课前搜集有关古诗内容及诗人的资料,搜集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古诗。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古诗是我国文学的一朵奇葩,学会古诗对我们有很大的用处。人们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同学们也学过不少古诗了,谁来给大家展示一下?

  一、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板书诗题,学生齐读课题。

  2、(课件出示整首古诗)齐读古诗,整体感知。

  师问:你们知道古诗是描写什么地方的吗?(西湖)

  3、学生介绍杭州西湖。

  4、观看西湖的美景,老师补充介绍西湖。

  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而西湖就像镶嵌在杭州城西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自唐代以来就远近闻名,许多文人墨客在这里饮酒赏景,吟诗作赋,而“苏堤春晓”、“曲苑风荷”、“雷峰夕照”等等本身就是一首首优美的诗,一幅幅多彩的画!

  下面,我们就乘坐小船和苏轼一起去欣赏西湖的美景吧!

  二、初读诗句。

  1、诗的题目是(《饮湖上初晴后雨》),透过诗题,你读懂了什么?(a、天气变化——初晴后雨;b、地点——湖上舟中;c、干什么——饮酒聊天)谁能连起来说一说。

  2、根据提示用自己的话完整地说说诗题的意思。

  3、教师小结:了解了诗题是我们学习古诗的第一步,苏轼写诗信手拈来,跟大家写日记似的,常常在题目中介绍一些写诗时的背景,理解了诗题,我们再来读一读。

  4、现在,请大家边读古诗边看注释,想一想文中哪句古诗写的是初晴,哪句写的是后雨。

  初晴——水光潋滟晴方好(晴天的西湖水面波光粼粼)

  后雨——山色空蒙雨亦奇(雨天的西湖朦朦胧胧)

  三、品读诗句。

  1、短短两句诗,两幅神奇的画卷就在我们眼前出现了。先让我们来看一看晴天的西湖。

  晴天的西湖——水光潋滟晴方好

  (1)在这句诗中哪个词用得很美?(潋滟)潋滟是甚么意思?

  (2)潋滟让你想到了哪些词语?(波光粼粼,波光闪闪,波光闪动,湖水荡漾,浮光跃金,湖水耀金……)我们一起来积累这些词语。

  (3)是什么让西湖水面波光闪动?(太阳)想像一下,假如你现在就在西湖的游船上,明媚的阳光照耀着整个西湖,就在放眼望去,晴天下的西湖,景物有什么特点?(西湖的水在阳光下更加透彻,波光粼粼;西湖的山更青了;西湖的柳在阳光下仿佛披上了一层碎金;西湖的鱼儿欢快地舞蹈,一跃而起,仿佛穿了一身金缕衣;西湖的荷花和荷叶更加鲜艳了……)这样的画面很美!我们试着把这种美的感觉读进去看,请大家自由地读读古诗。

  (4)学生试读。

  2、是啊!西湖的景物在晴日里这样鲜艳明媚,如果你就是苏轼,你会怎样吟诵这句诗?(评价:你的心情是愉快的!你的心情就如同这明媚的阳光!我听出来了,你的吟诵是发自内心的!)面对这波光粼粼的西湖水面,我们一起来陶醉地赞美——水光潋滟晴方好!

  (1)面对这样美丽的湖光山色,请你用一个字来赞叹。(好!美!妙!奇!……)诗人怎么表达?(方好)

  (2)老师用了查字典的方法来理解这个“方”字。我们一起来看看字典上关于“方”的解释。①正直;②正当,恰好;③一种形状。请大家选择一下。

  (3)是怎样的景致让西湖的晴天美得恰到好处?晴天的西湖能不能少这一抹阳光?能不能少西湖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就是这晴日里的西湖让世人从心底说出了——水光潋滟晴方好!(齐)

  3、正当诗人和友人陶醉在这明媚鲜艳的西湖山水之中时,突然下起了蒙蒙细雨,几条细线般的雨丝斜斜地飘进湖中,飘在脸上。

  (1)你想用什么词语来表达你的感受?(朦朦胧胧)

  (2)这朦胧迷茫的景象用诗句中的一个词语就是(山色空蒙)。

  雨天的西湖——山色空蒙雨亦奇

  (3)同学们请闭上眼睛,一阵蒙蒙细雨,洒落在湖面上滴落在山林之中,这时的山,这时的水,这时的一切都是那么的——(),真可以用一个字表达?(奇)是啊,这是一种奇妙,也是一种奇特,更是一种神奇,你能把这种感觉读进诗中吗?

  (4)学生练读,互评。

  (5)因为有雨,西湖的柳枝更加柔美;

  因为有雨,西湖的小桥更加秀美;

  因为有雨,西湖的小草更加娇嫩;

  (6)师引读:

  当苏轼看见柳枝在细雨的滋润下更加柔美,不禁赞叹道:山色空蒙雨亦奇;

  当苏轼看见小桥在细雨的沐浴下更加柔美,不禁赞叹道:山色空蒙雨亦奇;

  当苏轼看见小草在细雨的浇灌下更加柔美,不禁赞叹道:山色空蒙雨亦奇;

  在晴朗的日子里,你来到西湖边,不禁会吟诵起:水光潋滟晴方好。

  在下雨的日子里,你来到西湖边,不禁会吟诵起:山色空蒙雨亦奇

  4、领略西施之美。

  (1)一天之中,诗人享受了晴天和雨天两种美,真是高兴。难怪苏轼会赞叹: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2)这时他由西湖想到了什么(谁)?(西子)西子是谁?(西施)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春秋时期越国美女)

  (3)插入图片和资料,请大家自己读一读老师补充的有关西施的小材料。(材料补充:西施与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并称为中国古代四位美女,其中西施居首,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词。传说西施在河边洗衣,鱼儿看到西施的美貌以后都忘记了游动,沉了下去。)

  (4)通过材料,西施你读到了西施是怎样的美丽?(生答)所以我们夸赞一位美丽的女子常常说她有沉鱼落雁之美。

  5、淡妆浓抹总相宜。

  (1)从古诗当中找一找诗人是怎样赞美西施的,哪一句?(淡妆浓抹总相宜)

  (2)淡妆浓抹是几种装扮,有什么特点?(淡妆素雅,浓抹鲜明艳丽)舞台上那些漂亮的演员们鲜艳的妆扮是(浓抹)生活中女孩子淡雅的妆扮叫做(淡妆)。(看图说一说)

  (3)西施化浓妆美不美?化淡妆呢?不化妆呢?为什么?(大自然所赋予她天生的美)诗中那些字最能表现她无论什么时候都美的特质?(总相宜)

  (4)淡妆适合西施,浓抹也适合西施,西施天生就美,所以不论淡妆还是浓抹都适合。男生,我们来夸一夸西施的美——淡妆浓抹总相宜。

  (5)这句话仅仅在赞美西子么?(还在赞美西湖)谁读懂了这句话,说一说这句话什么意思?(西湖的晴天就如同西施浓抹,雨天就如西施淡妆,不管晴天雨天都适合西湖)

  (6)引读:女生,我们一起来赞一赞这美丽的西湖,看似说西子,实际上比喻的是西湖,晴天的西湖——水光潋滟晴方好,恰似西子的(浓抹);雨天的西湖——山色空蒙雨亦奇,恰似西子的(淡妆)一天之中,诗人看到了西湖浓抹的美,领略到西湖淡妆的奇妙,想到这里,诗人不禁赞叹——(齐)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7)这个比喻得到后世公认,从此“西子湖”成了西湖的别称。所以当他想到将西湖比作西子这一奇妙而贴切的比喻时,他是那么欣喜得意,我们要这样读: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西湖如西子,美景若美人,诗人深深地陶醉了,我们也醉了,读: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8)同学们,你们想亲自去领略西湖的美吗?虽然我们现在不能去那美丽的西子湖畔,但是诗的美还在于奇妙的想象,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超越时空,随着苏轼再次畅游西湖吧!

  四、朗读拓展。

  1、这首诗是诗人第一次到杭州时所作的,当他第一次见到这人间天堂的奇景的时候,你们猜猜,诗人的心情是怎样的?(激动、兴奋……)带着这样的心情,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2、苏轼喜欢西湖,更喜欢用诗来写西湖,这里流下了他许多的诗、墨宝。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望湖楼醉书》。

  (1)出示诗歌,生自由读

  (2)这是什么样的天气,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风大雨急的西湖骤雨图)

  3、小结:

  大自然真是一位神奇的魔术师,让美丽的西湖在不同的天气中尽显风姿,在诗人心中留下了永恒的画卷,也让我们跟随者这位最爱西湖的诗人度过了一段难忘的西湖之行,现在我们要和它说再见了,让我们把这幅画映在脑海中,悄悄地带走吧!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 篇8

  教学理念:

  以重点词句“总相宜”为突破口,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展开教学。引导质疑,先引出对“总相宜”的理解,再围绕作者为什么会发出“总相宜”的赞叹为基点展开讨论学习,最后回归提升对“总相宜”的感悟,进而理解全诗。发挥韵文形式利于朗读的优势,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反复品读,以读促思,以读悟情。,

  教材分析: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义务教育(人教版)第五册第21课的内容。该诗是宋代大诗人苏轼写的同题《绝句》中的第二首,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著名诗篇。短短四句诗,包含了西湖的种种美景。在诗人笔下,西湖胜景千姿百态,任何情况下都是那么可爱,具有永久的魅力。

  学生分析:

  打从一年级开始,班里的学生就很喜欢朗读背诵简短的古诗文,在朗读中或多或少也能感悟古诗描绘的画面。可是在吟读上,学生很难进入作者的意境,因此感悟比较肤浅,所谓的感情朗读只是浮于表面。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有感情地背诵古诗,会写“亦、妆”两字。

  2、理解古诗,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重点:进入意境朗诵古诗。

  教学难点:理解古诗,体会作者的心情。

  教学准备:西湖景色的课件图、写有句式小挂板、音乐磁带

  教学流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联系生活引入

  师:我们壶镇区的生活用水一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周边的大水库起了很大的作用,谁来说说你看到的水库是什么样子?

  生:大、美

  2、谈话揭示课题

  师:今天老师就带领你们去游览另一个水的世界

  (出示挂图介绍:这是我们浙江省的杭州西湖)

  师:西湖美吗?面对西湖的美丽景色,我们的小朋友往往无法用语言拿来表达,可古代有一位诗人却只用了寥寥数语就把西湖的美丽表达得淋漓尽致,今天我们来学习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的大作(出示课题)

  3、组织读课题(个别读、集体读)

  二、读通古诗,理解诗句

  1、组织读古诗

  自由读——个别读(随机纠正)

  读诗中指导书写“亦、妆”。(亦:师示范写,组织书空写,再再在田字格边写一个。妆:组词,说说后半个为什么是个“女”字并指导书写)

  个别评价语:

  吐字清晰,发音正确。有谁还愿意读读。

  读得很流利!

  读得很有节奏!谁再来读读!

  2、引导朗读感悟

  听得出,大家刚才都在读上下了一番工夫,很好!对于诗中,你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引出对“总相宜”的理解)

  预设内容:

  生:“总相宜”是什么意思?

  师:哪位小朋友愿意帮助她理解?

  生:总是那么美好,恰到好处。

  师:诗人看见了什么美景,发出了这样的赞叹,让我们一起来再读读他的诗吧!

  生:诗人看见了晴天的美丽景色。

  师:还看见了什么?

  生:山的景色?

  师:什么天气山的景色?

  生:雨天

  师:你哪里看出晴天和雨天是美丽的?请读出来给大家听听好吗?

  评议:很美 我还想听,请你再来一次

  还感觉不到美 再来一次

  师:再读读这个句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水波闪动)水波怎么会闪动?(由于阳光的照耀)从哪个词看出来?(水光潋滟)请你来读读这个词

  谁来说说平时在哪里看到过“水光潋滟”的样子?请你把你看到的感受读出来。(请几名学生个别读)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 篇9

  一、课前谈话

  1、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都去过那些地方?你们知道“人间天堂”指的是哪里吗?“人间天堂”是说什么意思呢?

  2、你们想欣赏一下西湖的风光吗?那就让我们开始今天的西湖之旅吧!(出示课件)

  二、创设情境,引出新诗,介绍作者

  1、师:西湖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是的,西湖的确很美,在宋代诗人苏轼的笔下更是美得独特。板书“苏轼”)

  2、师:苏轼曾在杭州做官,他写了一首描写西湖景色的诗,这首诗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饮湖上初晴后雨。

  3、谁能简单地介绍一下作者苏轼?

  4、再读、解题:

  5、过渡:晴天的西湖和雨天的西湖各是什么样的景象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古诗,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认识生字,读通读顺,读出节奏

  1、学生自由读诗。强调注意课文中注音的生字的读音及写法。

  2、师:讲解生字

  3、师:诗之美,美在语言优美,美在音律动听,这首诗在哪里停顿是合适的?请同学们先自己读一读,用小斜杠画一画。

  4、学生汇报,师课件演示。

  5、齐读。

  四、渗透方法,理解诗句,加深感悟

  1、过渡:同学们真了不起!已经能将古诗读得流利而富于节奏,可是要读出古诗的韵味,我们还必须理解诗句的意思,去体会作者的情感。接下来我们一齐学习理解诗句,看看苏轼如何用这短短28个字展示出西湖的美。

  2、学习前两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课件出示。

  ①先齐读。

  ②提出疑问。(你有什么读不懂的地方?)

  ③解疑。讲解单个字的解释。“潋滟:水波荡漾、波光闪闪的样子

  可结合注释、图画,发挥想象理解:你还在什么地方看到过水光潋滟的画面?你有什么感受?方:正,恰恰。空蒙:形容山峦迷蒙的样子。想象:下雨天云雾迷茫的样子你见过吗?这个时候去看山是什么样的?

  ④结合单个字的解释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3、这两句诗分别描写了什么气候下的景色?用一个字来形容诗人所看到的景色{美}

  4、齐读,读出烟雨迷茫的朦胧美感,和阳光明媚、波光闪动的美。

  5、当诗人看见这丰富而美好的画面,会是什么心情呢?带着愉悦的心情读。

  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你更喜欢晴西湖还是雨西湖?为什么?带着你的感受读,读出你的喜爱。(喜欢晴西湖的读第一句,喜欢雨西湖的读第二句)

  那么,诗人喜爱的是晴天的西湖还是那雨天的西湖?从哪里可以看出诗人都喜欢。(晴方好、雨亦奇)

  过渡:对,不管晴天还是雨天,西湖都是那么美!这不禁让诗人联想到了古代的'大美人西施。

  6、学习“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①总结学习前两句的方法。(先解释单个字,再根据单个字的解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②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师:西施美不美?诗人把什么比作西施?诗人怎样评价西施的美?西施化浓妆美不美?化淡妆呢?不化妆还美吗?为什么?(大自然所赋予的天生的美)

  诗句中哪个字最能表现出她不论什么时候都美的特质?怎样读出这种美?(重读:总)

  ③诗人为什么要将西湖比作西子?她们有什么相通之处?

  (引导理解诗人将西湖比作西子,不仅因为都有一个“西”字,都具有婀娜多姿的美,最主要是因为她们都具有不需外物衬托,不需人为修饰的独特的天然的美!)

  哪个字最能体现西湖的这种美?还是一个总字,看起来是在写西施的美,实际上作者是借西施的美来为西湖增色!

  无论晴天还是雨天总是那么美,一个“总”字将西湖的美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个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认,从此“西子湖”成了西湖的别称。所以当他想到将西湖比作西子这一奇妙而贴切的比喻时,他是那么得惊喜、得意,西湖如西子,美景若美人,诗人深深地陶醉了,我们也醉了

  五、整体感知

  师:同学们,你们想亲自去领略西湖的美吗?虽然今天我们不能去到那美丽的西子湖畔,但是诗的美还在于奇妙的想象,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超越时空,随着苏轼再次畅游西湖吧!

  师配乐朗读,生闭目想象:(如时间不允许,则教师配乐读古诗)

  这一天,阳光明媚,苏轼与几位好友相约畅游西湖,他们泛舟湖上,饮酒赏景,西湖水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水波荡漾,闪烁耀眼,向人们展示着它美丽的风貌。诗人不禁深深地陶醉了,正当诗人正沉醉于这山水美景,忽见几条细线般的雨丝斜斜地飘进湖中,飘在脸上,原来下雨了,你再看这雨天的西湖吧,云雾迷茫,缥缥渺渺,又显出另一番奇妙的景致。最好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空蒙山色是她淡雅的妆饰,潋滟水光是她浓艳的粉脂,不管她怎样打扮,总是那么美,那么令人神往!诗人不禁咏出这样的诗句,读——师生齐读。

  就让这美景留在我们的脑海里吧,再读一读!

  能背一背吗?

  7、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诗人苏轼带我们领略了西湖的晴姿雨态,同时又用一个奇妙的比喻,让我们感受到了西湖那天然美的神韵。

  六、拓展学习,活化文本,综合发展

  1、过渡:我们的祖国江山如画,历代诗人留下了许多经典之作,像这样描写西湖风光的古诗还有很多,下面老师就给大家介绍一首。

  2、课后作业:朗诵全诗,鼓励背诵。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 篇10

  【学习目标】

  1、学习生字,理解诗句。

  2、体会情感,有感情朗读诗句,背诵诗句。

  3、感受诗中美景。

  【学习过程】

  一、导入

  学生背诵《游园不值》

  师:我们上节课学了《游园不值》,这首诗写的是(春天的景色),现在我们来看看夏天在诗人的的眼里是怎样的?(读全诗)

  二、学习新课

  1、解决生字(学生自己解决)

  潋滟:与水有关,所以是三点水。亦:也。西子:西施。相宜:合适。

  2、介绍作者。

  3、师:生字、词你们都懂了,现在自己试着用自己的话把这首诗的意思说一下,然后小组之间互相说。

  4、举手发言(大概意思:天晴的时候,湖中波光粼粼,很美丽;下雨的时候水雾迷茫,山色奇妙。我要把西湖比作西施了,不管是淡妆还是浓抹都很合适。)

  5、引导学生理解题目(饮:喝酒。湖:西湖。初晴后雨:雨过天晴)

  雨过天晴在西湖上喝酒(看到的景色)

  6、师:这首诗是写(作者雨过天晴在西湖上喝酒看到的景色),这四句诗都写了西湖的美景(学生纠正:不是)

  师:同学们怎么说不是呢?

  (前两句是写景色,后两句不是)

  师:有些同学知道了前两句是写景色,后两句不是;现在小组交流,每句诗各写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写呢?

  (后两句诗写了拿西湖来比作西施了,不管是淡妆还是浓抹都很合适。西湖的景色很美,西施也很美。)

  师:作者每见过西施,西施当时也没有站在湖边给作者作比较,那作者怎么对他们进行比较呢?

  (通过发挥自己的想象,并且比喻恰当)

  这样想象和比喻,西湖就(显得更美了)

  师:西湖就显得更美了,那现在同学们自己想象西湖的美,这么美的景色,我们一起来体验。(学生根据自己想象的“美”来读诗句,体验美。老师指导和范读。)

  三、背诵全诗

  自由背诵然后检查

  〖课后反思〗

  《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是写西湖的景色,作者通过大胆的想象,用西施来比喻西湖,增添了西湖的美丽和奇妙。学习这首诗,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读来体验作者的感情,通过对诗中“美”的理解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美”用读的形式表达出来。

  在理解古诗的字、词时,我几乎把诗中所有的字、词都拿来和学生分析了,在学生理解字词的基础上,很快就领会诗句的意思了。学生懂得诗句的意思后,就让他们讨论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然后一起分析,最后通过对作者感情的理解,有感情朗读这首诗,体验这首诗中的“美”。在理解题目时,我用提出质疑的办法,来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加深了学生的印象。

  我觉得我再让学生体会作者感情和体验诗中的“美”之一环节做得不好,我只是通过让学生思考和提问的方式]还解决这一问题;而学生体验的机会就少,主要是听我讲和听其他学生讲,很多同学都没有自己感受到,只懂得有这么一回事。所以他们读诗句时,没有融入感情。如果能让学生多读几遍写景物的诗句,让学生自己在读中体验诗句的“美”和领悟作者的感情,然后再有感情朗读全诗,效果会更好。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 篇11

  教材分析:

  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21课的内容。该诗是宋代大诗人苏轼写的同题《绝句》中的第二首。作者以生动传神的笔墨描绘了西湖在不同气候下呈现的不同风姿。教学中应从抓住诗中的重点词句,引导学生理解感悟。同时应发挥韵文形式利于朗读的优势,以读促思,以读悟情。

  学生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于韵文的学习有一定难度,但他们有了一定的学诗经验,会对本诗的学习、理解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儿童特有的表现欲望、探究需要、被认可的需要,利于教者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

  设计理念:

  以学生学习和活动方式结构课堂教学是本设计突出的理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积极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实践。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自主的潜能。抓住儿童心理,发展学生个性,注重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体验、积累。渗透学习方法,促进学习实践,激发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目标:

  1. 认识“亦、妆”两个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

  3.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句情感,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4. 在小组交流中,体验合作的方法、乐趣,增强竞争意识;

  5. 巩固学习方法,丰富学习经验,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设计:

  一、 谈话切入,创设情境,欣赏画面,引出新诗。

  同学们,你们去过西湖吗?请同学说说自己的体会,没去过的同学也关系,今天我们随着摄影师的镜头一起去西湖看看吧!(播放西湖的幻灯片)

  二、 组织合作,自主探究,小组汇报,相互补充,理解内容,突出重点

  1. 理解诗题意思,介绍作者;

  2. 自由读诗句,读准字音;

  3. 出示诗句中的词语,开火车读词语;

  4. 将词语带入诗句,自由读诗;

  5. 小组分工合作,出示学习方法:读——提出疑问——借助注释解疑——再读;

  6. 小组汇报诗意,指名补充;

  7. 师说诗意,生说对应的诗句;

  三、 创设情境,引导读背,加深感悟,增强体验,提高能力。

  1. 师指导有感情朗读,注意诗句的重音和停顿;

  2. 师介绍西湖与美女西施的相通之处,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3. 配乐有感情朗读;

  4. 师范读,生想象情境;

  四、 拓展学习,开发资源,引导创新,促进实践,综合发展。

  1. 在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指导背诵;

  2. 鼓励学生在课外搜集描写祖国风光的古诗,读给大家听,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教学反思:

  本课是一首写景的古诗,在授课时,老师在课前搜集了大量有关西湖的图片,由欣赏画面引出教学内容,营造学习氛围,创设了教学氛围,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自然过渡。对于课题的解释深入浅出,本首诗有一些字音较难,所以我设计了比赛的方式赛读词语,体现了扎实有效的教学风格,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极大限度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明确学习方法,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语文学习实践当中,促进学生合作技能的提高。教师深入学习组中,及时了解学生学习过程的反馈信息,以便及时调整学习活动的进程或走向。对于诗意的理解在学生互相帮助、补充的基础上,教师再进一步适时点拨。在师范读生想象画面这一环节,激发了学生的想像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加深了学生对诗句内容的感悟,以读促思,升华理解,促进语言积累,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通过背诵其它描写风景的诗句,唤起学生的认知,激励学生阅读背诵更多的诗歌作品,引导学生接触更多的祖国传统文化,促进认识积累,提高语文素养。

  不足之处:三年级的学生对于小组合作学习还处于培养阶段,小组合作学习的汇报这一环节应更加扎实,学生的合作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另外,从本首诗还可以进行拓展,布置研究性作业,由课内指向课外。如果教师把古诗板书在黑板上就更好了!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 篇12

  一、引入:

  过渡语:上节课,我们从李白的诗句中领略了天门山夹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景色。这节课让我们在苏轼的妙笔下欣赏风景如画的西湖。

  师:大家知道西湖吗?(学生回答)

  (出示课件:西湖风光)

  教师配音: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因湖在城西,而得名“西湖”。西湖景色宜人。以 “断桥残雪”、“平湖秋月”、 “南屏晚钟”、“雷峰夕照”等“西湖十景”著称于世。是我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

  过渡语:从古至尽,许多名人志士都曾用最美好的语言赞美过它。北宋苏轼写下了一首千古流传的七言佳句“饮湖上初晴后鱼”。(师范读诗句)

  二、读诗:

  过渡语:请同学们自渎古诗,读准字音。

  1、检查学生自渎。

  师:谁来读一读这首诗?(指名读)

  生:读诗。(2人)

  师:谁来说说读的怎么样?

  生:评价。(1~2人)

  师:评价。

  2、纠正字音。

  过渡语:你们读的很正确,诗中有几个生字,去掉拼音你还认识吗?

  师:出示课件(课件出示:潋滟、空蒙、亦、妆),指名读、齐读。注:“妆”读并组词

  生:读。

  师:我们再来读一下古诗。

  生:齐读古诗。

  三、学古诗。

  1、小组学习。

  过渡语:

  师:读了这首诗,你想知道什么?

  生:答想知道……

  师:我把大家的想法归纳了以下几点:(出示课件)

  (1)、解诗题;

  (2)、知诗人;

  (3)、明诗意;

  (4)、悟诗情;

  (5)、感情读;

  师:下面同学们就按照以上步骤分小组学习古诗。

  生:小组学习古诗。

  2、小组汇报。

  (1)、解诗题;

  师:哪个小组汇报解诗题;

  生:汇报(在西湖饮酒,起初天气晴朗,后来下起了雨所看到的景色。)

  师:指导读诗题。

  (2)、知诗人。

  师: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诗人苏轼?

  生:介绍。(课件出示诗人简介)

  (3)、明诗意,(4)、悟诗情,(5)、感情读。

  师:结合书下注释说一说前两句诗句的意思?

  生:汇报前两句诗意。(小组成员及其它小组成员补充2~3人)

  诗意:在灿烂阳光的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在雨雾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云雾迷茫,若有若无,十分奇妙。

  师:这两句分别写了西湖什么时候的景色。

  生:晴天、雨天。

  师:这两句诗描写了西湖晴天和雨天的湖光山色。下面就让我们来欣赏一下。

  A、 出示晴天组图。

  师:看了西湖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

  生:感受(很美)

  师:那诗人是怎样描绘这幅美景的呢?(出示“湖光潋滟晴方好”诗句)

  指名读:2~3人。师指导读:语速慢,轻柔舒缓。

  B、 大家读的真好。那西湖雨天又是怎样的一幅景象呢?(出示雨天组图)。

  (出示“山色空蒙雨亦奇”诗句)

  指名读:2~3人;小组读;齐读。

  过渡语:是呀!晴天的西湖,水上微波荡漾、风光旖旎;雨天的西湖,山中云雾朦胧,缥缥渺渺。面对如此美景诗人想到了什么呢?

  师:谁来说一说后两句诗的意思?

  生:回答诗意:我想把西湖比做西施,无论是淡妆还是浓抹都很适合。

  师:为什么要把西湖比做“西子”呢?

  生:……

  师:西施是春秋时代越国有名的美女,西湖和西施同在越国,同有一个“西”字,他们都具有天然美色,西施无论淡妆,还是浓妆,总能展现美的风姿。西湖无论晴姿雨态,都美妙无比,令人神往。所以诗人把西湖比作“西子”,从此人们又把西湖称作“西子湖”。

  师:表达了诗人对西湖怎样的感情呢?

  生:诗人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

  师:(指名、小组、齐读)读后两句。

  3、配乐读诗,整体感悟。

  过渡语:诗人用手中的妙笔把西湖的晴姿雨态,描绘的淋漓尽致,我们仿佛身临其境,让我们带着对西湖美景的无限向往,有感情地再来读一读这首诗。

  (1)、指名读诗(配乐);

  (2)、男、女生分别读(配乐);

  (3)、谁想读就站起来读;(配乐)

  (4)、全班齐读;(配乐)

  4、背诵古诗。

  师:我们能不能试着背诵这首古诗呢?

  生:试背

  学生汇报。(能背下来的就站起来背一下)

  5、拓展。

  拓展1: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在诗句中想象西湖的美景。

  (音乐响起)

  师:睁开眼睛,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回答。

  师:课后,请你把你想象到的画面画下来,准备参加班级的诗文配画展。

  (课件出示)

  拓展2:诗人苏轼当日在西湖共写了两首诗,这是其中的第二首。让我们来读一读另一首。

  四、诗小结。

  晴天的西湖明艳妩媚,雨中的西湖清秀淡雅。它就象一位美丽的女子,时时展示美的风姿,让人产生喜爱之情。请大家齐颂古诗。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 篇13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理解古诗的意思,感受诗的意境,想象诗句描写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的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想象诗句描写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搜集相关的资料。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在杭州,最有名的景点要数西湖了。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去过西湖吗?今天,老师把西湖请进了咱们的教室,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播放课件:《动人的西湖》)

  旁白:西湖的美景,晨昏各异,四时不同。这儿夏天的荷花很有名。雪后的西湖是否别有一番风味呢?雨中的西湖又增添了几分诗意!

  西湖美吗?是啊!西湖以其秀美的景色,吸引了无数游客。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雅士在此留下了他们的笔墨。宋代大诗人苏轼就在这儿留下了他的传世佳作——《饮湖上初晴后雨》。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板书课题:《饮湖上初晴后雨》)从诗题中你读懂了什么?(在西湖上饮酒,开始是天晴,后来下雨了。)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呢?(苏轼)你了解苏轼吗?(生答。师补充:苏轼曾在西湖的所在地杭州当通判,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当杭州市的市长。他在此为官期间,关心人民的生活,为百姓做了许多好事,深受百姓爱戴。苏轼曾无数次在西湖漫步,他对西湖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大诗人苏轼,一同去领略西湖的美景吧!)

  二、初读感知:

  1 、自读课文两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 、检查读书效果。

  3 、师范读古诗。

  4 、根据出示的诗歌朗读节奏提示,生齐读诗歌。

  5、针对诗歌,学生质疑,师相机板书。

  三、精读诗歌:

  1、学习诗歌的第一句。(课件出示第一句)

  (1)诗句中哪个字提示了我们天气?

  (“晴”)

  (2)诗人告诉我们晴天的西湖是什么样的?

  (“水光潋滟”)(板书:水光潋滟)

  (3)课件出示:晴天的西湖图片。

  创设情境:瞧!这就是晴天的西湖!在万里晴空下,宝塔掩映在青山之中,微风徐徐吹来,亲切地抚摸着游人的脸庞,灿烂的阳光洒在宽阔的湖面上,湖面“水光潋滟”。

  (4)你读懂“潋滟”了吗?

  (波光闪动的样子。)(课件出示)

  (5)你还能用其它的词来形容水光潋滟的湖面吗?

  (波光闪闪、波光粼粼、银光闪闪)

  (6)诗句导读。

  晴天的西湖里仿佛满是金子,刺得人连眼睛都睁不开了。(带着理解读第一句)。

  (7)晴天的西湖真美啊!假设你就是苏轼,在万里无云的晴空下,此刻你正坐在西湖的凉亭中,迎着徐徐的微风,你惬意地举起了手中的酒杯。除了波光闪闪的湖面,你还会看到哪些美景呢?

  (随风飘动的柳条、开得正艳的桃花、欢唱的鸟儿、鱼儿在水中嬉戏、人们在湖中荡舟……)

  (8)看到如此美丽动人的西湖,你感觉诗人此刻的心情如何呢?(带着体会个别读,全班读。)

  一个“好”字道出了西湖的美!(板书:好)

  2、学习诗歌的第二句。

  (过渡:晴天的西湖真美!看着眼前的美景,诗人有些陶醉了。看着看着,不知不觉,湖面上悄悄下起雨来,眼前的西湖已是另外一番景象。)(播放课件:雨中的西湖图片。)

  (1)冥想:闭上双眼,在雨声中尽情想象,雨中的西湖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播放音乐:《雨中西湖》。)

  (2)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景象?

  (3)诗人苏轼看到了什么景象?(课件出示:第二句)

  (“山色空濛”)(板书:山色空濛)

  (播放课件:雨后的西湖图片。)创设情境:雨后的青山,升起了一团团白色的云雾。它们如轻纱一般,随风飘动,若有若无。此时的青山如仙境一般,所以诗人说——(引读第二句。)

  (4)你读懂“空濛”了吗?

  (云雾迷茫的样子。)(课件出示)

  (5)如此美丽的景色,诗人用了一个什么字来概括雨中西湖的特点?

  (板书:奇)

  (6)带着理解读诗歌的一、二句。

  3、学习古诗的三、四句。

  (过渡:西湖时晴时雨的美景让诗人的心都醉了,他触景生情,发出了这样的感慨——齐读三四句。)(课件出示:诗歌三、四句。)

  (1)你从三、四句中了解到了什么?

  (2)你了解“西子”吗?

  (春秋时期越国的美女,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3)西施有多美呢?(齐读第四句。)

  (不管是化淡妆还是浓妆,不管什么时候,西施都很美。)

  (4)想见一见西施吗?(课件出示:西施图片。)

  (5)诗人为何会把西湖比作“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施呢?

  (6)导读:西湖之美,何止晴天雨天,一年的春夏秋冬四季,一日的清晨黄昏,景色各异,美不胜收,所以,诗人发出了这样的感慨——齐读三、四句。(板书:淡妆浓抹总相宜)正因为这个美丽的比喻,西湖从此又有了西子湖的美称。(板书:西子湖)

  读到这里,你可以把整首诗的意思说出来了吗?

  4、苏轼笔下的西湖真美啊!古人有许多描写西湖的诗作,却很少有人能把西湖描写得如此美丽。想想,苏轼为何能把西湖描写得如此美丽动人呢?

  5、带着体会读诗。

  6、指名读诗,配乐齐读诗歌。

  7、齐背诗歌。

  四、拓展延伸:

  1、赏析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诗人描绘了什么时候的西湖?

  (2)你仿佛看到了哪些美景?

  2、积累这首诗歌。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跟随大诗人苏轼游览了人间天堂——西湖。其实,苏轼不光是一位大诗人,他还是一位杰出的词人、书画家。你想和他走得更近一些吗?请课外搜集苏轼的作品读一读,老师相信,你会有不小的收获的。

  【板书设计】: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 (好)

  西子湖 淡妆浓抹总相宜

  山色空濛 (奇)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相关文章: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10-29

《饮湖上初晴后雨》的教案11-18

饮湖上初晴后雨的教案08-23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经典09-15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11-29

《饮湖上初晴后雨》09-12

饮湖上初晴后雨08-25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教案11-11

《饮湖上初晴后雨》详细教案11-12

《饮湖上初晴后雨》优秀教案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