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手法教学设计

时间:2023-10-08 10:40:32 兴亮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修辞手法教学设计(通用10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修辞手法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修辞手法教学设计(通用10篇)

  修辞手法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能辨析比喻、排比、设问、反问、夸张、拟人这六种修辞手法。

  2、能够熟练地运用比喻、拟人、夸张、和反问仿写、改写句子。

  3、能够运用修辞手法自己写句子。

  教学过程:

  一、说说常见的修辞手法。

  说说什么是比喻、排比、设问、反问、夸张和拟人。

  (指名生回答,师板书,引出本课复习内容——修辞手法)

  二、总结:

  (1)比喻:它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

  (2)排比: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一般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短语或句子连用的方法。

  (3)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方法。

  (4)设问:为了突出所说的内容,把它用问话的形式表示出来。(自问自答)

  (5)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

  (6)拟人:把物当人来写。

  二、比喻句的辨析

  练习一:请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

  1、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

  2、在书法家的笔下,它们更能生发出无穷无尽的变化,或挺拔如峰,或清亮如溪,或浩瀚如海,或滑如凝脂。( )

  3、为什么中华民族成为拥有诗歌传统的民族呢?因为这些美丽而富有魅力的文字。( )

  4、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 )

  5、团团如果跌一跤,几个举重运动员都扶不动他,只能用起重机吊起来。( )

  6、风儿轻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

  7、“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摩着你。( )

  让学生说说修辞手法复习时要达到什么要求,师总结出示教学目标

  练习二: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的是( )句。

  A、像您这样的高个儿干不了这重活儿……

  B、小丽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

  C、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

  D、猎人微笑着说:“在大森林里,你不能像个客人,得像个主人……”

  E、小珍珠鸟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说说为什么只有F句是比喻句?

  小结:怎样识别“像”字句是否是比喻句呢?这就要看句子是否同时具备了以下两个条件:一是“像”字前后要有两个不同类的事物;二是这两个事物要有相似点。如果同时具备了这两个条件,那就是比喻句;否则,那就不是比喻句。

  三、识别比喻句和拟人句

  练习三:判断下列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每条岭都那么温柔。( )

  B、每条岭都像慈母那样的温柔。( )

  C、兴安岭多么像少女那样会打扮自己呀! ( )

  D、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 )

  学生说说判断的理由。

  师总结:要区分比喻和拟人首先要弄清楚两者的特点和区别:

  1、比喻句,就是利用事物的相似性打比方。比基本结构为三部分:本体、比喻词、喻体。

  2、拟人是指把非人类的东西加以人格化,有三个特点:所写事物必须具有人的特点;不能出现比喻词;不能出现表示人物的词语。一定要看句中是否是把物当作人来写,是否给它赋予了人的行为、表情、动作、思维等。

  练习四:

  1、把下列句子补充成比喻句。

  ①红得透亮的'柿子,像( )。

  ②刺猬浑身长满了像( )的硬刺。

  2、把下列句子改成拟人句。

  ①天上的星星在闪烁。

  ②小鸟在林间鸣叫。

  ③顽皮的雨滴像调皮的男孩在雨伞上尽情的跳舞。

  ④海棠果像个有礼貌孩子冲着我点头微笑。

  比喻略去了比喻词和喻体,就成了拟人。

  练习五:写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

  A海自己醒了,喘着气,转侧着,打着呵欠,伸着懒腰,抹着眼睛。( )

  B走进这么大这么美的草塘,犹如置身于大海之中。浪花翠绿翠绿的,绿得发光,绿得鲜亮,绿得令人陶醉。叠叠的浪花欢笑着,翻滚着,一层赶着一层涌向远方。这怎么不使人感到亲切,舒服呢?( )

  练习六:按要求写句子。

  (1)灾区的群众不能忘记那一双双来自各地的援助之手。(改成反问句)

  (2)寒风吹到脸上很痛。(改为夸张句)

  (3)烟台的海,是一幅画,是一道广阔的背景,是一座壮丽的舞台。

  仿写: 。

  (4)我们英勇的人民子弟兵是最可爱的人。(改为设问句)

  练习七:以“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来到了公园里”为开头写一段话,用上至少3种以上的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教学设计 2

  学习目标:

  1、熟练掌握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及作用。

  2、掌握诗歌修辞手法题的设题方式和答题步骤。

  课前预习案

  一、古诗词中常见修辞手法: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双关、对偶、对比、设问、反问、用典、互文、叠字、反复、顶真等。

  1、比喻

  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有突出事物特征,化抽象为形象的作用。比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诗歌巧妙地把抽象的愁比做滚滚东去的江水,写出了愁绪的多与绵长。

  例析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问: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简析:这首诗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

  2、借代

  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例如李清照的《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①借用人(或物)的标志、特征去代替人(或物)的名称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简析:朱门指代居住在骊山宫的显贵之家,反衬宫门之外的凄惨景况。

  ②借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去代替事物的整体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简析:帆,原指挂在船桅上利用风力使船前进的布篷,这里诗人以帆代指整个船。

  樯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简析:樯是船上的桅杆,橹是比桨长大的划船工具,安在船尾或船旁。这里用樯橹代战船。

  ③以客观存在的具体事物去代替概括抽象的事物

  举酒欲饮无管弦。白居易《琵琶行》

  简析:管是一种类似于笛的乐器,弦是乐器上的肠线或金属丝。这里,诗人用管弦指代音乐。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简析:金戈指金属制的戈,铁马指配有铁甲的战马。这里金戈铁马用来代指精锐部队。

  3、夸张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李白的作品中表现极为突出,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危楼高百尺等。

  例析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问: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

  简析: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像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

  修辞手法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梳理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

  2、辨别部分修辞手法的异同:比喻与比拟。

  3、帮助学生提高在语言表达中准确、灵活地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

  教学重点:

  1、能够准确辨别比喻与比拟的异同。

  2、举一反三,能力训练,提升语言表达的能力和水平。

  教学难点:

  1、理解修辞手法的内涵,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

  2、能够准确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看大屏幕。见过吗?这是?菱湖明珠。如今盛夏的菱湖更美,你们可以为远方的客人简单地描述一下吗?他的回答中我看到了一位大师的影子,是?朱自清。心有灵犀一点通,我也想到了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来,我们一起读读。一样的荷花、一样的荷叶,不一样的语言,为什么朱自清的语言更美?因为在这里他巧妙地运用了某些手法,比如?比喻拟人。这些在文学上统称为修辞手法。

  二、七嘴八舌,明确中心:

  俗语说的好“人要衣装马要鞍”,语言一样要包装。打扮一个人,可以描眉、涂唇彩、腮红、画眼浅,各式各样、方方面面。打扮一段语言呢?今天推荐一种——修辞手法。课本的105页。课文说修辞手法拥有十八般武艺,真是如此吗?现在就以实例事实中看看修辞手法到底有哪些招数能耐。这个任务早已布置,谁能主动告诉我?比、拟、借、夸、对、排、设、反这八种是修辞手法的基本招数,也是高考大纲的基本要求。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奇招怪招,比如顶真、回环、互文、移就、拈连、引、对、反语等等。加在一起应该超过十八种了。不止如此,如果再深究下去,修辞的功力可谓深不可测。你们有谁对修辞内涵预习了吗?找到一位有心人。大家看,和我的准备基本一致。

  原来我们平时常说常用的修辞真名应叫:“修辞格”。修辞格属于修辞的一种,它还可以再分类,几类?怎么分?不过不管再分多细,我们可以看到,修辞格和修辞的关系如同:一滴水之于大海,一片云之于天空,一朵花之于草原,一棵树之于森林。一堂课肯定不能拥有整片天空,所以今天只重点把握一片云彩——修辞格。在日常生活中,在文学作品中,修辞格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难题——比如下面这种情况。

  三、九九归一、了解内涵:

  寻人启事大家见过吗?这里就有这么一则。重金酬谢呐,看到没有,想找到这个人吗?能找到这个人吗?为什么?一句话,他描述的这个人没有特点,满大街好像个个都是,再看看又好像个个都不是,怎么找。可如果要找的是这个人呢?她是豆腐西施杨二嫂,这位呢?刘兰芝。下面是位男性,能找到吗?鲁迅,现在是一找一个准,又是为什么?这些人物都有明显的特点。辟如鲁迅吧。他外貌特色就是?头发和胡须。发型是?板寸,不是一般的板寸,四个字:精神抖擞的、直竖着。胡须非八字胡山羊胡,是一字胡,于是从此这种胡子和头发就成了鲁迅的金字招牌,独一无二,决无雷同,不会弄错。同样豆腐西施的`招牌是圆规,刘兰芝的招牌是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你们发现没有,作者打造招牌正是利用我们刚刚说到的常用修辞格,有比喻,比拟。

  其实日常生活中这种情况多的是,现在请大家注意力集中,集中到我这里。我的头部。我今天的发型是扎了一个?马尾辫。接下来往下看,头发下面我的眉毛,能看清吗?什么眉型?多少年来我梦寐以求的,眉毛是柳叶眉,眼睛是杏眼,嘴巴是樱桃小口,脸型是?瓜子脸。大家都知道呀!很好,其实就在刚才不经意间我们已经运用了一连串的比喻修辞格,在哪?马尾辫,瓜子脸等。可见,日常生活中文学作品中修辞格是无处不在。比如我们105页的课本就举了生活中什么领域作例子?广告。为什么大家这么喜欢用修辞?原因很简单,因为修辞格它可以使我们的语言更加地生动、优秀、形象,更个性化。四个字总结:就叫化蛹成蝶、点石成金。所以我们想要语言生动并不困难,再贪心一些,想要文章优秀也无须痛苦,修辞格是一剂良方。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练一练,运用修辞格。

  四、举一反三、能力训练:

  一篇作文的话题是:“热爱祖国”。这是一位同学的开头:“我喜欢你祖国……”。有内容,有情感,但没有文采。现在请你围绕话题,自由想象,自主创作,写出自己风采个性的开头。这样,大家先二人一组,共同探讨、共同思考,再动笔练习,划一划、改一改。注意:光说不练假把式,最重要的还是动手写作(5—8分钟),开始吧!

  某某,你来打头炮。不错,他很聪明地用到了?。祖国的美丽、壮阔一览无遗。再来看某某的,有区别了吧,他用的是?你更喜欢哪一篇呢?现在请你们作评委为他们打分,百分制,思考一下。为什么?其实比喻通俗形象,使词句优美;对比重点突出。一目了然;排比气势不凡,适合抒情;对偶句式齐整,琅琅上口,修辞的十八般武艺各有各的优点,你擅长什么就选择什么、运用什么。还有吗?有请读一读。现在是哪一段最好?非常好,最妙在于感情真挚充沛,还看到了大师的影子,这叫引用。我这也有一个版本,齐读。如何?综合意见,这段文字大家基本是赞扬认可的,它不止用了一种修辞格,这样文字就不再是一种修辞格的单体,而是几种修辞格的综合体,这我们称之为修辞格的综合运用。综合运用将众多的修辞格取长补短,收为已用,效果肯定很好。不信可以比较一下原句,孰优孰劣,孰好孰坏,一清二楚。不过有没有谁对它有不满意的地方,有意见尽管提。说说看。的确,如第一句,这样一句话前后的意境就不十分的和谐,所以运用修辞格要注意一个问题,那就是意境的提升融合。我们称之为掌控修辞格。

  五、拓展延伸、提升总结:

  清朝一位文学家叫袁枚。一天家中的农夫说:“梅树有一身花矣。”袁枚大受启发,佳句偶成:月映竹成千个字,霜高梅?一身花。现在你们就是袁枚,你会选什么词?一字出彩,袁枚用的是什么呢?孕!让我们开始想象,梅花是待放、绽放、还是春暖花开,花繁叶茂?再来想象,当时的时节是初冬、深冬还是冬末春初?答案已在诗中,只要看准一个字。孕。孕是指一个新生命新事物正在酝酿中发育中。所以梅花是含苞待放的,冬天自然刚刚到来。孕本来是普通的拟人,现在不普通了,既写出了梅花的外形,又展现了冬天的神韵。诗歌中这叫有意象更有意境,有意象的形,更有意境的神。一言以蔽之,效果是化腐朽为神奇。这就是修辞格掌控的巧妙。如此高深的境界古诗词并不少见,王之涣毛泽东的作品都是如此。

  所以只要我们恰当的运用修辞格,你的语言文章定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神奇效果。山石可能歌唱,流水将要动情,花草也会开心,枯木也能逢春。所以请记住:“梅花香自苦寒来,语言靓从修辞出。”这就是这节课的十字总结,希望同学们能够了解修辞,运用修辞乃至最终巧妙的掌控修辞,完成本课学习的终极目标。

  修辞手法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1、了解中考中修辞类考题的基本考查方式;

  2、掌握基本的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3、掌握修辞类考题的基本答题技巧。

  教学过程:

  1、 展示历年中考中的修辞类考题,引起学生的重视和关注。

  20XX年中考上海语文试卷第8题。

  20XX年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考试语文试题第4、10题。

  20XX年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考试语文试卷第1、24题。

  提问方式:

  这句话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这句话的表达效果是什么?

  这句话好在哪里?

  2、 答题情况反馈,评讲总结,掌握技巧。

  练习一

  领取自己那一份,也有品味把玩、获得的意思。那么,领取秋,领取冬,领取四季,领取生活罢。

  问:作者在最后一个自然段当中连续用了5个领取,其作用是什么?

  答案: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将一个个节气紧凑地衔接起来,强调时光的飞逝,强化了文章的主旨。

  习题二:

  文化?它是随便一个人迎面走来,他的举手投足,他的一颦一笑,他的整体气质。他走过一棵树,树枝低垂,他是随手把枝折断丢弃,还是弯身而过?一只长了癣的流浪狗走近他,他是怜悯地避开,还是一脚踢过去?电梯门打开,他是谦抑地让人,还是霸道地推人? ……

  第二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是

  答案:通过对比鲜明地突出了文化素养在人们的一举一动的细微差别中体现;运用排比增强语势和感染力,强调文化素养的在人们生活中的表现无处不在;连用一组问句,引发读者对文化素养在日常行为中如何体现的反思。

  20XX年中考上海卷语文试题

  问:以下诗都运用了修辞手法,它们的表达效果是(2分)

  飞流直下三千尺:

  千古长如白练飞:

  答案:(用夸张手法)突出瀑布的磅礴气势 ;

  (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了描绘了瀑布的色彩和形态。

  总结答题思路:

  一、点明所用的修辞手法。

  二、指出所用修辞手法的作用。

  A:掌握部分常用语。(生动形象、强调、突出、增强语气、引发思考等)

  B:指明对象(物、人、观点、道理等),以及表现出对象的特点、情感、思想等。

  3、验证答题思路。

  4、考题研究,关于隐性的修辞类考题。

  20XX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上海卷)

  文章将曾祖母喻为“灯笼红”,又将她喻为“收完了庄稼的一块田地”,联系全文对此加以评析。(5分)

  答案:“灯笼红”的意象突出了生命果实的芬芳甜美(1分),“收完了庄稼的一块田地”的意象突出了生命本身的温厚和博大(1分)。二者既是对曾祖母生命价值和特点的恰当形容(1分),也具有内在的关联(1分),并运用修辞形象地说明了曾祖母对“我”的养育之恩(1分)。

  联系全诗,赏析“雪”和“朱”的表达效果。(4分)

  答案:4分 “雪”隐喻了白发(1分)。与“朱”相对,产生强烈的色彩对比(1分)。隐含着诗人对过早衰老的感叹之情(1分)。这种悲叹与全诗抒发的客思乡愁、寒食之哀以

  20XX年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考试语文试卷

  ②在遥远的古代,交通不便,人们在相互隔绝的状态中生活。在相对独立的`地域,每一种手工制品都是那里的特产。手成了心灵最灵便的工具。故而,愈是文明古老的民族,他们的双手就是愈聪明;同时,不同民族的双手又具有各自奇特的本领和气质。

  有人认为第②段画线句中“聪明”一词使用不当,建议改为“灵巧”,你认为如何?简述理由。(2分)

  答案:(2分)认为使用不妥的,可从语法角度分析,也可以从词义辨析的角度判别(近义词词义的辨析或词语的搭配),指出其主谓搭配不当的语病;

  认为用词恰当的,可以可以从修辞角度分析说明“聪明”一词不仅生动体现人类双手的灵巧和神奇,而且说明它凝聚着能工巧匠的智慧。

  5、 小结:

  A、知道常见修辞的含义和作用;

  B、掌握答题技巧。

  修辞手法教学设计 5

  复习目标:

  1、复习巩固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等六种修辞手法。能区别比喻句和拟人句。

  2、能够迅速判断出句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复习重点:

  比喻、拟人、夸张复习

  过程:

  一、复习比喻句和拟人句。

  1、比较两个句子,说说他们分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啄木鸟在给树治病。(拟人)

  啄木鸟像医生在给医生给树治病。(比喻)

  你能说出两个句子有什么区别吗?(学生回答后老师小结)

  拟人是把物直接当作人来写,拟人的特点是本体事物和人,二者完全融为一体。比喻是用一种事物来比作另外一种有相似特征的事物,比喻句有本体和喻体,可以有比喻词“像”。拟人句不能有不同类的事物——“人”出现,也不能有比喻词;反过来说,凡有“人”出现,有比喻词出现,拟人句就成了比喻句。

  2、分辨:

  春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比喻)

  春风温柔地抚摸着你。(拟人)

  3、学生练习说比喻句和拟人句。

  4、判断下面句子,哪些是比喻句,哪些是拟人句。

  (1)他们像一群魔鬼似的,把我们包围起来。

  (2)他们说,蔺相如见了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

  (3)几只小鹿在溪边散步,欣赏它们映在水里的影子。

  (4)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

  (5)太阳公公还没有起床,天空一片昏暗。

  (6)水田里绿油油的禾苗在微风的吹拂下点头微笑。

  (7)月光照进窗子来,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

  (8)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9)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

  (10)太阳公公的脸涨得通红。

  二、分辨比喻句和非比喻句。

  1、请分辨下面哪句是比喻句,为什么?

  他像要发火了。

  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一幅青绿山水画。

  2、小结:比喻句中的本体与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即以他物比此物。第二句中的`景色和山水画是不同本质的事物,用山水画比喻景色;第一句则是表示对一种事物的一种推测,没有出现喻体。

  3、辨别:

  (1)石拱桥的桥洞像虹。

  (2)小李像过去那样尊敬老师。

  (3)她长得很像她的妈妈。

  (4)老师是园丁,学生是花朵。

  (5)他像猴子似的爬上了树。

  (6)这支笔像是我的。

  4、读句子,分别说说句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1)祖国的东沙、中沙、西沙和南沙群岛,就像一把珍珠撒在南海的海面上。

  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

  (2)夕阳之下,浪涛像顽皮的小孩似地跳跃不定。

  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_

  (3)河马的一对下门牙,不是向上长的,而是向前平行探出,好像两把铲子一样。

  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

  三、复习夸张。

  1、什么是夸张?

  (夸张是指故意言过其实,对客观的人、事物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如“桃花潭水深千尺”

  2、你还能举出另外的句子吗?

  (A、一眨眼十年过去了。B、她在巴掌大的阳台上写作业。C、教室里安静得连一颗针掉在地上都能听到。D、桂子花开,香飘十里。)

  四、复习排比、反问、设问。

  1、请学生说出这三种修辞手法的特点,老师适当补充。排比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语气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或短语排列在一起,表示强调和一层层的深入。

  反问就是为了加强语气,突出意思的表达而故意发问,也就是明知故问。它问而不答,但答案就在问中,要读者去体会。

  设问就是作者为了把事物说清楚,故意先提出问题,以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再自己回答问题的句式。设问一般都是自问自答。

  2、让学生在十二册课文中分别找出有以上三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五、练习:

  辨别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

  当而不说,背后乱说,开会不说,会后乱说。()

  修辞手法教学设计 6

  教学目标:

  1、能根据名家的肖像描写探究出写好肖像描写的方法。

  2、能抓住某一特征口头修改同学的肖像描写并能简要自评。

  3、能独立完成对油画《父亲》肖像的描绘并能结合所学方法展开评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生活中的人也是形形色色的。那么,我们该如何拿起手中的笔把各种人物生动形象地呈现在人们面前,以触动人们的心灵,唤起人们的情感?这就离不开个性化的人物描写了。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常见的人物描写有哪几种?(学生回答)对,巧妙地运用这些描写方法往往可以描绘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肖像好比一个人的名片,能给人以最为直观的印象。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人物的肖像描写。(板书:肖像描写)

  二、求教大师

  1、这是我们同学写的一段肖像描写,请同学们猜一猜他写的是咱们班的哪位同学?(课件展示)(学生猜)同学们要么猜不出来,要么猜的不是同一个人,实在有点难。这说明这段肖像描写写得怎么样呢?(不成功)可是,在浩瀚的文学长河中,许多文学大师创作出来的经典人物的肖像描写却是经久不衰,是什么原因让他们的肖像描写散发着永久的魅力呢?我们不妨向大师们请教一下。请同学们探究讲义上的材料,然后说说大师们有哪些法宝。

  2、求教名家材料一: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孔乙己材料二:她微笑的时候,那黑得像黑樱桃的眼珠儿睁得圆圆的,闪出一种难以形容的愉快光芒,在笑容里,快活地露出坚固的雪白的牙齿,虽然黑黑的,两颊有许多皱纹,但整个面孔仍然显得年轻,明朗。

  ——外祖母材料三:凸颧骨,薄嘴唇;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杨二嫂材料四: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嗔视而有情。

  ——贾宝玉材料五:一张跟耳朵连在一起的大嘴巴,两只拉过来可以碰到眼睛的耳朵,一只奇形怪状,可以架着摇摆不定的小丑眼镜的鼻子……两个洞算是眼睛,一道缝算是嘴巴,脸好像被什么东西压平似的。

  ——关伯伦(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

  1、生:材料二描写了人物的眼睛。通过对眼睛的描绘表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征。例如高尔基对外祖母眼睛的描写,把眼珠比作黑樱桃,写出了眼珠又黑又圆的特点,进而是对眼神的描写,可以看出人物乐观开朗的性格。→师:所以说,抓住人物的眼睛来描写应该是一种好方法。正如鲁迅先生所说:“要极省俭的.画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我想我们可以借鉴鲁迅所说的话,称这种方法为——→生:画眼睛。(板书:画眼睛)

  2、生:材料四对贾宝玉的肖像描写先后用了六个比喻构成排比,具体描写了宝玉的面形、面色、鬓发、眉毛和目光,再总写宝玉顾盼神飞的神态,细腻而具体,生动而华丽。→师:的确,让我们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贾宝玉的彩色照片。我也很喜欢这种风格,有哪位同学能更加明确地告诉我这种风格的标志吗?→生:大量运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能修辞手法,对人物进行细致入微的刻画。→师:我们可以把这种风格称为“工笔法”。(板书:工笔法)

  3、生:虽说“画眼睛”是一种好方法,但我觉得未必所有的肖像描写都需要“画眼睛”啊,像材料一和材料三,描写孔乙己和杨二嫂就没有写到眼睛。就说杨二嫂吧,只写了她的颧骨和嘴唇,照样可以刻画出她那刁钻刻薄的性格。所以,我觉得抓住人物最富有表现力的部分来描写就可以了。→师:我欣赏你的怀疑精神,说得很有道理。鲁迅先生所说的“画眼睛”的真正含义应该是:善于细致精确地描绘人物外貌最富有特征的部分,而并非专指眼睛。否则,他不会写阿q着重写癞疮疤,写孔乙己侧重写“又旧又破的长衫”。所以,这里的“眼睛”可以认为是人物最富有特征的部分。需要加上引号。(板书:画“眼睛”)(如果学生没有质疑,可以由教师提出这个疑问。)

  4、生:材料五中对关伯伦的描写,作者虽然没有直接用“獐头鼠目”、“招风耳”、“大蒜鼻”等词语来形容,但用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人物勾画得奇丑无比,作者嘲讽、憎恶的情感也在字里行间自然流露。→师:这种以夸张的手法,揶揄的口吻来描绘人物的方式特像一种富有幽默感的绘画艺术。→生:漫画。→师:我们不妨称它为“漫画法”。(板书:漫画法)

  5、生:材料三的肖像描写与众不同,其它几则材料是对人物肖像的静态描写,而这则材料作者着重刻画了外祖母微笑时的面部表情,这是一种动态的肖像描写,逼真传神地写出人物乐观开朗的性格。→师:所以,刻画人物肖像也可以侧重描绘人物的神态。我们可以称这种方法为?→生:神态法。(板书:神态法)板书呈现:画“眼睛”工笔法绘神韵漫画法显性格神态法根据同学们刚才的交流,我们发现可以采用画“眼睛”、工笔法、漫画法和神态法等方法来描写人物的肖像,从而更好地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思想情感,描绘出人物的神韵。当然这些方法可以根据需要有机结合。

  三、对症下药

  1、据作者介绍,刚刚我们看到的那段肖像的主人就是我们班的姜南同学,显然,描写得不是很成功。既然我们已经学到了肖像描写的成功秘诀,能否请在座的各位“大夫”来个四方会诊呢?请各位“大夫”诊断一下这段肖像描写有什么毛病。(没有抓住人物特征,体现不出人物的思想性格,没有文采等等。)

  2、请姜南同学站到讲台前面来。同学们可以仔细观察,姜南也可以选择下面某位同学进行仔细观察,要求大家能够抓住人物的特征进行两三句话的口头描写,并能对自己的描写进行简要的评述。(师生仔细观察)(学生口头作文、自评)(教师将学生的口头作文制作在课件上)

  3、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这幅姜南同学的肖像已经由原来的模糊不清变得清晰自然起来。请姜南来读一下。(姜南读)送给你留作纪念。

  四、画廊掠影

  1、只字片语的修改可能让同学们不太过瘾,不过没关系,眼下还有一个机会。请欣赏这幅画。(课件展示)

  2、假如你有幸在罗中立的画展中看到了这幅油画,你如何向你的同学描述《父亲》的肖像,让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呢?请同学们静思片刻,用你们的慧笔将这幅肖像描绘下来。(要求:1、仔细观察,抓住人物特征。2、运用所学的画“眼睛”、工笔法、漫画法、神态法等展开描写。3、字数不少于100字。)

  3、教师示范:(课件展示)他那古铜色的老脸上早就被艰辛岁月耕耘出一条条车辙似的皱纹,那额头上流淌的小溪是他刚刚完成劳作的明证。那缺了牙的嘴,曾扒进多少粗粮糠菜?他那犁耙似的手,又创造了多少大米白面?那手中端起的不仅是只破旧的茶碗,那分明是沧桑的岁月。然而,那慈祥的眼神却盛满对丰收的喜悦以及对未来的期翼。(学生静思、写作)

  4、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同学们的作品。欣赏的同时,请同学们结合今天学习的肖像描写的方法来谈谈自己的看法。(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作品)(展示作品的同学朗读作品,其他同学评价)几位同学展示了自己的作品,同学们也做了精彩的评价,相信大家会有所收获。曹雪芹“增删五次,披阅十载”而创作了“读来字字皆是血”的《红楼梦》,这说明好的作品需要反复修改,好好打磨。请同学们在刚才借鉴和评价的基础上课后能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修改。

  五、课堂小结

  果戈里说:“外貌是理解人物的钥匙。”我们应该学会正确使用这把钥匙,顺利打开认识人物的大门。所以我们在描写人物时一定要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选取最能反映人物性格、情感的特征,而不要面面俱到。巧妙的运用画“眼睛”、工笔法、漫画法、神态法等技法来进行肖像描写,力求做到不仅形似,而且神似,能走进人物内心,突出个性。六、岁月留痕请为你的爸爸或妈妈“画”一幅150字左右的肖像,珍藏进你的日记本。随着岁月的流逝,这一定会成为你美好的回忆。

  修辞手法教学设计 7

  【教学目标】

  1、体会八种修辞格在具体语境中的作用。

  2、根据修辞格的要求进行仿写。

  【教学重点】

  掌握常见的八种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教学设想】讲解二课时,训练二课时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考点概述】高考《考试大纲》中对“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方法”这一考点作了十分清晰的界定。常见的修辞方法共考查8种,即比喻、排比、比拟、借代、夸张、对偶、设问、反问。重点考查判断修辞方法使用的优劣、正确理解修辞方法在在语段(或篇章)中的作用和运用修辞方法进行表达的能力等等。历年高考试卷中,修辞方法的考查同阅读、鉴赏结合,仍是重要的关注点;修辞方法与语言表达结合起来考查更是近年高考的发展趋势所在,这或许又是以后修辞命题的一大热点,也是我们复习的重点。

  【修辞知识介绍】

  1、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只要是两种不同的事物,具有相似点就可形成比喻。比喻由本体、喻体、喻词构成,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类。比喻的作用是对事物进行描绘渲染,使事物生动具体,给人以深刻印象,也可以用常见的事物说明深奥的道理,使道理显明。

  使用比喻要注意:①喻体要常见易懂;②比喻要贴切,不能信手拈来;③要注意思想感情。

  2、比拟

  比拟就是把物当作人,或把人当作物,或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包括拟人和拟物两种形式。比拟的作用是使语言形象、生动,使读者对事物产生鲜明深刻的印象,引起感情的共鸣。

  使用比拟要注意与比喻的区别:比喻是“以此喻彼”,其修辞特点往往体现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上,且喻体必须出现;比拟是“拟此为彼”,其修辞特点往往体现在动词上,而喻体始终不出现。

  3、借代

  借代就是不直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借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来代替。主要有以下七种借代方式:特征代本体,专名代泛称,具体代抽象,部分代整体,结果代原因,牌号代本体,产地代本体。运用借代可以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事代情,从而引发读者联想,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使用借代必须抓住事物最典型的特征,借代的事物要有所交代,本体借代体不能同时出现;借代与借喻不同,前者注重相关性,后者注重相似性,借喻可改为明喻,借代则不能。

  4、夸张

  夸张是为达到某种效果的需要,故意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加以扩大、缩小或超前的描述的修辞手法。使用夸张可以揭示事物本质,给人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使人联想,创造意境。

  使用夸张既要注意显豁,又要注意以事实为基础,还要注意文体特征。

  5、对偶

  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对偶有正对、反对、串对等。使用对偶可使表意凝练、抒情酣畅;语言整齐,富于美感;也便于记忆。

  使用对偶要注意与对比的不同,前者指形式而言,后者指内容而言;对偶中的反对则是两种修辞的兼用。对偶有严式和宽式两种,严式的对偶通称对仗,要求上下句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同、平仄相对、不重复用字。对对联往往就要达到这样的要求。

  6、排比

  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的一组句子。使用排比可以增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使用排比要注意与对偶的区别,对偶是两个语言单位,排比是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语言单位;排比常用同一词语作为提示语,对偶一般不重字。

  7、设问

  设问是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说出自己的看法的一种修辞方法。分自问自答和问而不答两种。使用设问,可起到吸引读者,启发读者思考的作用;有时用在文章中间,也可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8、反问

  反问也叫反诘,是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的一种修辞方式。包括用肯定句表达否定的内容和用否定句表达肯定的内容两种形式。使用反问能加强语气,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设问和反问都是无疑而问,但也有区别。设问多是自问自答,反问则是问而不答,人们可从问句本身体会出答案;设问本身不表示肯定或否定什么,答案在后面说出,反问则本身就包含着作者的意思;设问是为了提请注意引发思考,反问则是为了加强语气抒发强烈的感情,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我们学习和研究修辞方法是为了更好地阅读和表达,高考的命题也是基于这样的共识,因此,我们平时的复习和练习都要从理解运用着手,要能分清这八种修辞手法,能分析其作用。

  第二课时

  应考方法盘点

  (一)注意考查特点

  历年对这一考点的考查,呈现出这样两个特点:

  1、着重考查正确运用

  高考考修辞,一般不考修辞方法的辨认,着重考修辞方法的运用,即根据规定的情境,运用一定的修辞方法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或表达对事物的认识。因此,所给材料,所设情境,多来自于现实生活,与自然、社会、人生密切相关。近若干年来尤其如此。

  2、多与其它表达方式结合

  高考考修辞,注重综合表达能力的考查。有与仿写结合的,有与“连贯”结合的等等。即使考修辞方法,也很少只考某一种修辞方法的,往往多种修辞方法放在一道试题中考。

  例:在画线部分填上恰当的话,使分号前后内容、句式对应,修辞方法相同。

  有些事情我们要勇于放弃,只有放弃才是明智的。悬崖上的青松懂得不放弃平坦,就难以展示自己独特的生命风采;。如果对什么都坚守,对什么都穷追不舍,则是愚蠢的,池中的鱼儿往往不知道放弃那些诱人的美味而上钩,从而把自己变成了餐桌上的一道美味;

  这道试题兼考修辞(拟人)、仿写、扩写、“连贯”诸项,有相当的综合性。所给材料,首句表明对“放弃”的看法,后面的话都是用来证明这一看法的。根据试题规定的“使分号前后内容、句式对应、修辞方法相同”的要求,“风采”后可以接写“荒野上的梅花知道,只有放弃春天的舒适,才能赢得人们对自己的品格的赞美。”“美味”后可以接写这样的话:“池中的荷花不懂得在严寒来临之前要放弃漂亮的衣裙,从而使自己变得形容枯槁。”

  此外,这一考点还常常出现在诗歌鉴赏题和现代文阅读题中,通常需要结合诗句或文章内容辨别使用了何种修辞方法以及修辞手法所表达的内容及作用。

  (二)几种易混的修辞格的辨析

  1、比喻和比拟的辨析

  (1)反映事物间的关系不同。

  比喻是以甲喻乙,两者有相似点,是相似关系;比拟是以甲拟乙,两者融为一体,是交融关系。

  [例1]霎时间,东西长安街成了喧腾的大海。

  [例2]青蛙唱着恋歌,给荷塘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例1以“喧腾的大海”比作热闹的“东西长安街”,有相似点:例2把“青蛙”模拟成“歌手”来描述,两者融为一体。所以,例1是比喻,例2是比拟。

  (2)表达的结构方式不同。

  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出现或不出现,而喻体必须出现;比拟的本体和“拟体”成为一统,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不出现。

  [例3]曙色像一片翠蓝的水,流动在原野的尽头。

  [例4]曙色流动在原野的尽头。

  例3出现了喻体“一片翠蓝的水”和比喻词“像”,例4只出现本体“曙色”和比拟词语“流动”。所以,例3是比喻,例4是比拟。

  (3)表达的效果不同。

  比喻重在用浅近的形象的事物去说明深奥的抽象的事物;比拟重在用模拟的方法描述人或物的行为状态。例3和例4能够达到各自的表达效果。

  2、借喻和借代的辨析

  (1)相同点:它们都用一事物代另一事物,事物本体不出现。

  [例1]黑夜,静寂得像“死”一般的黑夜!但黎明的到来毕竟是无法抗拒的。

  [例2]他端起杯子,有滋有味地品了一口“龙井”。

  例1是借喻,只出现喻体“黑夜”,例2是借代,只出现借体“龙井”。

  (2)不同点

  ①借喻的作用是“比喻”,虽然也有代替的作用,但总是喻中有代;借代的作用是“称代”,即直接把借体称为本体,它只代不喻。

  ②构成借喻的基础是事物的相似性,即要求喻体和本体有某些方面的相似;构成借代的基础是事物的相关性,即要求借体和本体有某种关系。

  ③借喻可以改为明喻或暗喻,借代则不能。

  [例3]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

  [例4]雷锋说:“大嫂,别问了,我叫解放军,就住在中国。”

  例3是借喻,“害人虫”是喻体,这一句子可改为明喻:要扫除一切像害虫一样的敌人。例4是借代,以“解放军”代“解放军中的一位战士”,这是借全体代部分。

  3、对偶和对比的辨析

  (1)对偶主要是从结构形式上说的,其基本特点是“对称”,它要求结构相称,字数相等;对比是从意义上说的,其基本特点是“对立”,它要求意义相反或相对,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

  [例1]赤道弯弓能射虎,椰林匕首敢屠龙。

  [例2]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例1的结构对称,字数相等,是对偶,例2的意义相反,结构形式并不对称,是对比。(2)对偶里的“反对”,就形式说是对偶,就意义说是对比,这是修辞手法的兼格现象。

  [例3]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例4]敌人害怕您静若悬剑,人民信赖您稳如磐石。

  4、排比和对偶的辨析

  (1)排比是三个或三个以上语言单位,而对偶是两个语言单位,排比要求结构大体相似,字数要求不甚严格,而对偶必须对称。

  [例1]但见那——满树繁花,一街灯光,四海长风……

  上例破折号后是排比结构,如果将它改为“满树繁花,一街灯光”,或“一街灯光,四海长风”,就变成了对偶。

  (2)排比经常以同一词语作为彼此的提挈语,使排比互相衔接,给人以紧凑、密集之感;而典型的对偶句上下两联是不重字的。

  [例2]国家要独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例3]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例2是排比,“要”是提挈语;例3是对偶,属于没有重字的典型的对偶句。

  (3)对偶在平仄、对仗方面有一定要求,而排比则无此要求。

  5、反问和设问的辨析

  (1)反问明确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内容,而设问则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

  (2)反问的作用主要是加强语气,句末可用问号,也可用感叹号;而设问的作用主要是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句末只可用问号。

  [例1]池水涟漪,莺花乱舞,谁能说它不美呢?

  [例2]谁是最可爱的`人?我们的战士,我感觉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例1是反问,能明确肯定“美”的意思,句末可用问号,也可用感叹号;例2是设问,问句本身不能明确什么意思,句末只能用问号。

  6、比喻与象征的区别。

  分析:在概念上,比喻是使语言形象化的修饰词句的语言手段,属于语言学范畴,而象征则是通过一些具体形象,使人产生联想,从而表现与之相联系的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感情,表现作品主题的艺术创作手法,属于文艺学范畴。

  从运用上看,有的用象征构思全文,有的用象征刻画主要人物,有的用象征进行暗示,制造气氛或抒发感情,总之象征意义带有全局性,而比喻常限于局部。

  从特点上看,象征是以物示意,以具体的表示抽象的,具有含蓄性,而比喻是以物喻物,以具体的比方具体的,具有鲜明性。

  例如:巴金的《灯》通篇把灯光作为光明的象征,作为人们理想、希望、力量和胜利的象征;高尔基的《海燕》用海燕象征革命先驱者和预言家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药》中“红白相间的花环”,象征了革命的希望前景。但是《拿来主义》的“大宅子”则只是用来比喻中国、外国的文化的,不具有象征意义。当然在某些文章中,象征中也含有比喻的性质,从表现抽象的精神来说是象征,从表现具体的人来说是比喻。即或是这样,象征与比喻也是分开的。

  (三)注意辞格的综合运用

  1、兼用——一个语句,从这个角度看用的是某种辞格,从另一个角度看用的又是一种辞格。例如:我们有些同志喜欢写长文章,但是没有什么内容,真是“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

  比喻、引用兼用。

  2、联用———个语句中接连使用了两个以上的不同辞格。例如:“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是革命的春天,这是人民的春天,这是科学的春天!让我们张开双臂,热烈地拥抱这个春天吧!(《科学的春天》)先引用、再排比、后拟人联用。

  3、套用——一个语句,从总的来看用了某种辞格,而分解开来看,其中又包含着其它辞格。例如:在那天边隐约闪亮的不就是黄河?那在山脚缠绕不断的自然是汶河;那拱卫在泰山膝盖下的无数小馒头,却是沮涞山等著名的山岭。(《泰山极顶》)排比中套用反问、比喻、拟人、夸张。

  修辞手法教学设计 8

  一.与高考相关性

  修辞手法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往往是以句子的分析判断为主,判断究竟是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有些修辞手法判断起来,比较容易,而有些就是显得比较困难,会比较容易搞混,比方说:“百年老街在初夏的阳光中,愈发显现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像这一种,就比较难判断,乍一看,有点像拟人,但事实情况是,这里的沧桑一词实际上是指世事变化大,因此既可以用在人也可以用在事物上,因此在这点道题中是不存在修辞手法的运用的。所以,要认真对待修辞手法,尤其对于学生而言,要讲解清楚。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基本的修辞手法,并能够正确运用与判断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参与,教师指导,学生多做题

  情感与价值目标:

  充分体会汉子表现手法的魅力

  三.教学重难点目标

  教学重点:

  对于常见修辞手法务必要弄懂,比方说比喻、比拟、排比、夸张、反问等修辞手法,对于它们的分类、区别以及例句要特别理解。

  教学难点:

  对于常见修辞手法的分类、区别、特点对于藏族学生而言,可能比较容易搞混,因此要多举例子。

  四.教学媒介与方法

  板书与多媒体教学

  五.教学设计

  先提问,让学生先回顾一下之前学过的修辞手法,再想一想这些修辞手法在运用上,对表达效果有什么好处,循循渐进,启发、诱导、深入。

  第一个修辞手法比拟

  比拟:根据想象把物拟作人,比人拟作物,或把甲物拟作乙物的修辞手法。 拟物:如:“做人既不可翘尾巴,也不可夹尾巴。”

  其中,“翘尾巴”、“夹尾巴”是狗等动物的特点。“翘尾巴”是指兽类把尾巴高高昂起,比喻做人骄傲、高调。“夹尾巴”是指兽类把尾巴收起来,比喻做人低调。 如:“小孩飞起来了。” 其中,“飞”本是鸟类的特点。在这里说明小孩跑得很快。

  比拟的作用:

  比拟是物的人化或人的物化或把甲物拟作乙物,具有思想的跳跃性,能使读者展开想象的翅膀,捕捉它的意境,体味它的深意。

  境来说明。也就是化繁为简。

  第三个修辞手法排比

  定义: 排比句是把三个或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组成的句子。有时候两个句子或以上的并列句子也可以称为排比句。

  例子:如“谎言是一只心灵的蛀虫,将人的`心蛀得面目全非;谎言是一个深深的泥潭,让人深陷其中无法自拔;谎言是一个无尽的黑洞,让人坠入罪恶的深渊万劫不复。”“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等。

  作用:

  1、加强语势。

  2、加强文章的节奏感,条理性,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

  3、提高书写风格和可读性。

  4、用排比来写景抒情,能使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之效。

  第四个修辞手法夸张

  定义:为了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思想感情而有意言过其实的修辞。

  分类:分放大夸张和缩小夸张。

  放大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深”的夸张形式。

  如 “一滴太白酒,十里草木香。”“胆大包天”“瘦得只剩下骨头”“我饿得都可以吃下一个大象。”等。

  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矮、浅”的夸张形式。

  如“班里静得连针落地的声音都能清晰地听见。”“芝麻粒儿大点的事儿,何必惊慌。”“他胆小如鼠。”“在这里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他骨瘦如柴。”

  夸张的作用:

  1、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

  2、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力。

  作业设计:

  自己尝试着将讲过的修辞手法分别举个例子

  教学反思:

  在修辞手法的讲解过程中,会容易把比喻拟物搞混,比喻的修辞手法是学生较为容易弄懂的,具体在讲解过程中,多举例子,会起到明显的效果,反之,拟人就显得要稍微困难,我分析了,认为最主要还是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够扎实,在这次补基过程中,不能够把所有的基础都讲解得很仔细,因此,这一部分还是有点困难。

  另外一个最主要的修辞手法讲解困难的,就是排比句,学生的想象力是丰富,但是由于语言组织能力不够强,因此,排比句的讲解对于学生而言是最困难的。

  修辞手法教学设计 9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明确修辞的内容及作用,能从语音、词语、语句方面 对修辞进行分析。

  2.引导学生树立“大修辞”的观念。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三种修辞的理解和练习,引导学生把学过的修辞 知识串联起来,进行系统的巩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累部分优美语句,学会修饰自己的文句。

  教学重点:

  建立大修辞观念,重点掌握词语修辞。

  教学难点:

  熟练掌握并运用几种修辞方法。

  教学方法

  讨论法,探究法。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语言,是我们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我们表达思想、情感的重要载体。同样的文字,同样的说话,这个人说出来,是那么的苍白,那么的无趣,而那个人说出来,却是这样的生动,这样的新鲜。为什么呢?因为啊,他掌握了修辞这把变化万端、化腐朽为神奇的魔杖。

  一说到修辞,同学们最先想到的是什么?(提问若干个学生)

  答:比喻,排比,拟人,夸张,反复,等等。

  [明确]:其实刚才同学们说的这些都只是修辞格,修辞格只是众多修辞方式中的一种远不是修辞的全部。那么,究竟什么是修辞呢?语言学家、修辞学家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解释。而我们书上是这样说的,请大家翻开书本70页。

  二.修辞简介。

  1.修辞的定义:

  狭义:运用修辞格来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

  广义:对语言材料进行加工、整理、组织,使语言表达更加鲜明生动。

  2.修辞的分类:从语言层面来看,修辞可分语音修辞、词语修辞和语句修辞三类。

  三.修辞分类探究

  1.语音修辞。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如果把修辞比作一座宏伟的建筑,那么语音修辞就是它必不可少的基石。

  语音修辞包括:

  1·对偶、叠音词;

  2·平仄变化;

  3·押韵;

  4·排比、反复、顶真、回环等。

  语音修辞有点儿像作曲家给一首歌词“谱曲”,主要是为了使语句富于节奏,优美动听。中国的古典诗词,千百年来代代相传,许多篇章为人们熟读成诵,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语音和谐优美,念起来琅琅上口,能给人以美的享受。现代社会当中,歌词、诗句、广告词等,对语音修辞运用的较多。下面我们就来看几个例子,大家分析一下,它们分别用了什么样的语音修辞方法。

  (例子若干)

  通过以上几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语音修辞能达到什么样的效果?

  (1).匀称协调,富有节奏感

  (2).有变化,不呆板

  2.词语修辞。

  谁能给大家讲讲“推敲”这个词的来历?

  古人对于自己诗文的炼字,是十分重视的。因此才有“吟安一个字,拈断数

  茎须”,甚至是“一字千金”的说法。我们来看几个例子。

  (古诗+歌词举例)

  综上所述,从词语选择角度出发的修辞有:比喻、夸张、拟人、借代、通感、双关、婉曲、仿词等。

  使用词语修辞需要注意,用词必须准确简洁,生动形象。

  3.语句修辞。

  最后我们来看一看语句修辞。语言表达中采用不同的句式,能创造出不同的艺术效果。比如:

  水生笑了一下,女人看出他笑得不平常。—(孙犁·《荷花淀》)

  你怎么了?

  怎么了,你?

  句子的倒装,起到了很好强调的效果,“女人”急迫的心情被展现的淋漓尽致。

  语序的调整,可以凸显想要强调的内容,比如:明天下午通知学生家长在会议

  室开会,如果分别要强调时间、地点、人物,该如何调整语序?

  四.修辞练习。

  好,大致了解了修辞的知识以后,我们来做两道简单的练习题,检测一下同学们对于修辞理解的程度。

  五.课外拓展:生活修辞化。

  其实,我们不光是在做题、考试时会用到修辞,修辞和我们的日常生活,也是息息相关的.。比如:“难道你没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吗?”这句话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明明是肯定的,还要反问,这就引起了读者的思索,同时也加强了肯定的语气。又如,在跟别人交往时,有时我们需要展现自己的文学修养,这时,就可以适当的在话语或书面语中加一点修辞手法。请你仿照这个句子,写一句类似的话吧:种子如果害怕埋没,那它永远不能发芽。

  六.课堂小结。

  修辞就是对语言的锤炼与加工,恰当地运用修辞是十分必要的。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说话如此,写作文也是如此。在我们的生活处处有修辞。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做有心人,说生动话,写锦绣文。

  修辞手法教学设计 10

  【学习目标】

  1、把握文章的观点,梳理作品的论证思路。

  2、探究文章在选择和运用材料方面的特点及其论证风格。

  3、思考对我们立身处世的启发意义。

  【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阅读全文,圈画重点字词,体会本文独特的语言特色。

  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划分层次,厘清文章思路,掌握文章结构,并学会在写作中加以运用。

  审美鉴赏与创造:了解本文“修辞立其诚”的观点及其现实针对性,注重品德修养,养成“求真、求实”的文风。

  文化传承与理解:引导考生注重自身的品德修养,养成言行一致、心口一致的诚实品格。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本文质朴、准确、生动的语言特色,体会其表达效果。

  难点:通过划分层次,厘清文章思路,掌握文章结构,并学会在写作中加以运用。

  【课前准备】

  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

  2、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一些个性十足的表达方式在网络上层出不穷,折射出年轻网民活跃多样的思想观念,与他们求新求变的特点互为表里。但近年来,所谓“跪求体”“哭晕体”在一些网络媒体的标题、正文中频频出现,其浮夸荒诞的文风,却令不少读者感到不适。我们应提倡什么样的文风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作者介绍

  张岱年(1909-2004),河北献县人,哲学家。曾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等职。主要著作有:《中国哲学大纲》《中国唯物主义思想简史》《中国伦理思想发展规律的初步研究》《中国哲学发微》《中国哲学史史料学》《求真集》《文化与哲学》等。

  (二)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92年四月,深刻阐述了张岱年的治学宗旨,张岱年治学贯彻一个“诚”字。20世纪30年代,他提出哲学家须有寻求客观真理之诚心。40年代,他把“求真之诚”作为哲学修养之基础,他晚年自号“渠山拙叟”,并以“直道而行”,示其一生立身之则。

  (三)题目解说

  “修辞立其诚”出自《易传文言》,原文是“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意思是,君子要提高品德修养、建立功业。忠诚信实,这样才能够提高品德修养;修饰文辞出于真诚,这样才能够建立功业。“修辞”本指注重文化教养,后指修饰辞句。“修辞立其诚”指文章修辞要服从于内容的真实。在本文中,“修辞立其诚”指作文、为人都要说真话、讲实话,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四)课文结构

  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提出文章中心论点,概述“立其诚”的含义。

  第二部分(第2-5段):具体阐述“立其诚”的三层含义:名实一致、言行一致、表里一致。

  第三部分(第6-10段):从认识世界、端正学风、社会现实三个角度阐述“修辞立其诚”的重要性。

  第四部分(第11段):阐述“修辞立其诚”是一个唯物主义的原则。

  三、精读课文,深入分析

  1、《修辞立其诚》中作者对“修辞立其诚”的理解有无新意?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

  有新意。作者在前人认为“修辞立其诚"意味发吉著论写文章要坚持真实性原则的基础上,对其作了进一步的阐释,指出“立其诚”包含“三层含义”:一是名实一致,二是言行一致,三是表里一致。

  2、怎样理解《修辞立其诚》第6-8段内容与“修辞立其诚”的关系?请简要分析。

  ①文章第6段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段。第7-8段谈在认识世界过程中主观性与客观性的问题。在肯定主观性的作用的同时,运用“力求认识外物的本来面目”“‘观察的客观性’,这是唯物主义方法的基本原则”“发挥主体性,应以认识的客观性为前提”等语句强调客观性的重要性。

  ②作者反复强调认识外物的客观性,其实就是要认识真实的外物,突出认识的真实性。而“真实性"正是“修辞立其诚”的基本内涵。

  ③这几个段落,从哲学认识论的高度,阐迷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也要坚持透过现象看本质,以求在认识世界过程中获得“真实性”认识。

  3、《修辞立其诚》一文多处运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试举例并说明其作用。

  文章开篇引用《易传文言》中的“修辞立其诚”这句话,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第七段引用《管子》书中《心术上》的“因也者,无益无损也。……因也者,舍己而以物为法者也”,论证认识客观世界要舍弃自己的主观偏见,力求认识外物的`本来面目。第九段引用《汉书儒林传》中经师辕国曾对公孙弘所说的“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告诚人们不要说假话以讨好于时尚。

  引用古言,既充分论证了文章的中心论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又使文章内容丰富,增添了文章的文化韵味。

  4、为什么说《修辞立其诚》这篇文章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文章在强调为人、作文要“真”的同时,直指社会现实:一是复杂的不正常的社会关系造成了人心的扭曲,使得人们常把真实的思想感情隐藏起来,不说真话、不讲实话;二是当今世界上唯心主义比较流行,使得人们忽略了客观真理。文章对这两个方面的社会现实进行了批判,因此体现了深刻的现实意义。

  四、品读课文,加深感悟

  1.请概括本文中心思想

  “修辞立其诚”的具体含义,层层深人,既阐释了“立其诚”的三层含义,又对现实中“立诚”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批判,倡议写文章、做人都要“说真话、讲实话”。

  2.本文写作特点

  (1)语言质朴。

  纵观全文,没有华丽炫目的形容词,没有排山倒海的排比句,有的只是娓娓道来的质朴言语。文章大多用口语,亲切自然,如,“立其诚,可以说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名实一致,二是言行一致,三是表里一致”“表里一致即心口一致,口中所说的与心中所想的应该一致。如果口说的是一套,心里所想的却是另一套,是谓说假话,是最明显的不诚”。这些话就如同一位长者的谆谆教导,让人不得不听。

  (2)感情真挚。

  文章不是无情物,再质朴的语言也可以洋溢着真挚的情感。如“然而,把自己的真实见解表达出来,这应是‘修辞立其诚’的起码要求”一句,感情真挚,试想一下,如果换成反问句:“这难道不是‘修辞立其诚’的起码要求吗?”表达效果如何?语气是强烈了,但盛气凌人、颐指气使的口吻令人望而生畏。再如,“虽然在今天的世界上唯心主义比较流行,我还是相信,唯物主义是科学研究的真实基础”一句,“还是”这样的词语,既亮明了观点,又态度诚恳,让人容易接受。

【修辞手法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比喻修辞手法造句03-31

比喻修辞手法的造句02-28

带有修辞手法的成语08-15

带有修辞手法句子08-27

诗歌常见的修辞手法09-06

诗歌鉴赏修辞手法03-17

巧遇的修辞手法的句子11-04

带有夸张修辞手法的诗03-11

文言文的修辞手法08-23

含有顶真修辞手法的诗句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