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地地区》教案

时间:2022-08-28 15:41:55 教案 我要投稿

《极地地区》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极地地区》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极地地区》教案

《极地地区》教案1

  一、课型:新授课

  二、课时安排:第1课时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让学生了解南极洲地理位置的特点;在南极洲地图上能正确指出南极洲濒临的三个大洋、长城站和中山站的位置及名称。

  过程与方法:在南极洲地图上培养学生辨别方向的能力。让学生了解南极气候的特点,理解气候的成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理解保护南极环境的意义,认识到保护南极洲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

  四、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南极洲位置特点和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南极洲的气候特点及丰富的自然资源。

  2、教学难点:南极洲气候的成因。

  五、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

  六、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挂图、板图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请同学说说你了解的欧洲西部。(学生回忆,并回答问题。)

  (二)导入新课:

  高大的浮冰,刺骨的海水,凶悍的北极熊,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区吗?讲述,引导学生回答。

  学生自由发言。

  冰天雪地,企鹅成群、冰川深厚,这又是什么地方呢?今天我们就走进这两个神秘的地区。

  板书:

  第五节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

  (三)讲述新课:

  ㈠范围、位置

  学生读图、读书,回答问题。

  指图,指导学生从地图上找到答案。

  教师最后对学生的答案,进行总结。

  1、北极地区: 北极圈以北(学生思考,回答。)

  (1)北冰洋的纬度位置特点(纬度最高的大洋)

  (2)几乎被哪几个大洲包围?(注意方位)北美洲、亚洲、欧洲。

  (3)北冰洋跨多少个经度?(跨360度,跨经度最多的大洋) (4)我们要讲的地区是否就是北冰洋?

  不准确。应该是北极圈以内的地区,面积要大于北冰洋。

  2.南极地区:

  南极大陆及附近岛屿和陆缘冰。

  (1)南极洲的纬度位置特点

  (2)环绕三大洋(方位、顺时针由东往西各是哪几个大洋?)

  (3)与哪几个大洲隔海相望?

  答案:(1)(纬度最高的大洲)(2)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3)南美洲、大洋洲

  教材60页《南极洲》和61页《海上浮冰》、《南极冰盖》。

  提出问题:想一想,为什么浮冰对海上航运会构成较大的威胁?

  浮冰陆在海面上的部分体积小,不易被发现,但在水下部分的体积巨大,所以船只很容易被巨大的浮冰撞毁而沉没。

  ㈡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气候

  教材60页,阅读材料,概括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学生一条一条的阅读,讨论、总结。

  南极洲的气候特点是:酷寒、烈风、干燥。

  两极地区的气候特征: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

  两极地区的气候形成原因。

  (四)小结:总结本节课内容。

  (五)作业:回家通过课外阅读,查找关于南北极地区的有关知识。

  板书设计: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1)

  北极地区的范围和位置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2)

  一、课型:新授课

  二、课时安排:第2课时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让学生了解南极洲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知道南极洲是冰雪覆盖的大陆;酷寒、干燥、烈风的冰原气候;丰富的淡水、铁、煤、鲸、企鹅、磷虾等自然资源。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从课外书籍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了解南极洲是科研的宝地,理解人类对南极洲的科学考察,了解我国在南极洲建立的长城站、中山站和科学考察的近况,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四、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在南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认方向。人类对南极洲的科学考察。

  2、教学难点:在南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认方向。

  五、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

  六、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挂图、板图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复习提问上节课内容。学生回忆,并回答问题。

  请你说说南极和北极地区的位置特点和气候特点。

  (二)、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走进了冰天雪地的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在那么冷的环境中,有没有动物呢?

  (学生回答有,并且举例说明。)

  那么,这些动物有什么样的特点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动物资源。20xx年我国在挪威的斯瓦尔巴群岛上,中国建立了第一个北极科学考察站。人类对两极地区的探索还远远不够,今后就要依靠大家去探索啦。所以,我们现在一定要努力学好各课的知识。大家回家后找到了许多的有关两极地区的小材料,各种趣闻,小故事。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三)、讲述新课:

  指导学生以阅读形式,找出有关的答案。

  ㈢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自然资源

  1、淡水资源

  地球上68%的淡水一冰雪形式存储于两极地区。淡水资源十分丰富。

  2、矿产资源

  南极地区,已发现220种矿物,煤储量丰富,查尔斯王子山脉上有是节上最大的铁矿床,另外还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3、生物资源

  请同学们看一下图片,62页“两极地区的动物”。

  64页,《南极探险》。了解人类征服南极的过程。

  1、人类对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

  2、我国在南极建立的两个科学考察站长城站、中山站

  3、我国对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指图,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到这两个考察站的地理位置。)

  教师引导:20xx年我国在挪威的斯瓦尔巴群岛上,中国建立了第一个北极科学考察站。人类对两极地区的探索还远远不够,今后就要依靠大家去探索啦。

  所以,我们现在一定要努力学好各课的知识。大家回家后找到了许多的有关两极地区的小材料,各种趣闻,小故事。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学生站到讲台上,给大家讲一下自己所了解的南北极趣闻、故事等等。

  (四)作业:

  目标检测的相关内容。

  (五)教学小结:

  本课主要内容

  板书设计:

  北极与南极地区(2)

  淡水资源

  矿产资源

  生物资源

《极地地区》教案2

  一、课标要求

  说出两级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以及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二、本课目标

  1、能够在南北极地区图上辨别极地地区的范围、位置及经纬线特点和地球自转方向。

  2、了解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点及差异。

  3、了解两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意义。

  三、课前准备

  如果你是一位将要随科学家到两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的人员,那么你需要了解哪些有关问题?

  四、知识建构

  知识点1:冰雪覆盖的地区

  播放极地地区的DVD,归纳神秘的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位置和自然环境特征。

  探究一:

  1、 请同学们从极地图中查出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和周围的大洲或大洋。

  答:北极地区:位于北纬66。5以北,中心位置是北冰洋,周围被亚洲、欧洲、北美洲环绕。

  南极地区:位于南纬66。5以南,中心位置是南极大陆,周围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环绕。

  2、 从纬度位置看,两极地区接受的热量多吗?试从这个方面解释两极地区冰雪覆盖的原因。

  答:两极地区纬度高,太阳斜射,所得的太阳光热少,气温低,大部分地区冰雪终年不化,所以形成厚厚的冰雪,覆盖着陆地和大洋。

  总结:由于太阳斜射,两极地区气温很低。都有极昼、极夜现象,这是由地球公转引起的。

  3、 分析课本102页有关材料,探究:在两极地区不同的气温影响下,气候和自然景观会有什么差异?

  答:南极气候:酷寒、干旱、大风。南极景观:厚厚的冰层,附近海面有冰山,被称为"白色沙漠"和"风库"。

  北极气候:气温高于南极,降水多于南极,风速小于南极。北极景象:终年冰封,冰雪天地。

  总结:纬度高,气温低,冰天雪地,南极酷寒、干旱、大风。

  探究二:

  尽管两极自然条件恶劣,但也有生命存在,看图10。3和图10。4,说说最能代表两极的动物各是什么?

  答:南极:企鹅。北极:北极熊。

  探究三:

  怎样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答:站在南极点上,前后左右都是北方。站在北极点上,前后左右都是南方。

  知识点2:科学考察的宝地

  探究四:

  1、阅读自学104—106页教材内容,归纳总结:南极地区有哪些自然资源?

  答:(1)有煤、铁等丰富的矿产资源。

  (2)储存着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

  (3)沿岸栖息着无数的海洋生物。

  (4)还有原始的自然环境,成为天然实验室。

  2、南极大陆地下的煤是怎样形成的?

  答:原始的自然环境为科学家们进行气象、冰川、地质、海洋、生物等学科的科学研究提供了便利。根据大陆漂移学说,南极大陆原来并不在南极位置,而是位于温带地区,生长着茂密的森林,经过地质变化形成煤层。

  3、 从南极地图上,找出中国的两个科学考察站,并描述它们所在的位置。

  答:长城站崛起在乔治王岛上,在西经60度,南纬60度附近。中山站耸立在南极大陆上,在东经70度,南纬70度附近。

  4、 长城站和中山站的建立时间为什么都选择在2月?

  答:2月是南极地区气温最高的季节。

  小结: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用经纬线来确定,南极的气候与北极相反。

  5、自学105页阅读材料《穿越南极》,体会南极考察队员勇于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6、南极考察如火如荼,阅读课本106页内容,说说北极科考为什么越来越频繁?

  答:北极与南极一样,都有重要的科考价值。二战之后,又在北极地区发现和开采了石油、天然气、煤、铁等资源。

  总结: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不久的将来,两极地区必将为人类提供宝贵的财富。

  知识点3: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

  1、展示日本南极捕鲸的资料。两极地区都有大量的生物资源,但都不同程度地遭到滥捕和滥杀,使两极地区的鲸鱼资源已陷于危机之中。该怎样对待两极地区的资源呢?

  答:

  小结:人类再也不能失去最后这片净土了,各国要引起重视,务必用条约的形式束缚各国。旨在保护南极环境的《南极条约》于1959年12月签订,我国于1983年正式加入。

  五、课堂小结

  南极地区:南极圈以内的地区

  冰雪覆盖的地区 北极地区:北极圈以内的地区

  南极素有"冰雪高原"之称,还被称为"白色沙漠"和"风极"

  极地地区 代表性动物:南极企鹅、北极北极熊

  科学考察宝地:我国在南极地区建立的两个科学考察站:长城站、中山站。

  真正建在南极地区的(即在南极圈以内)为中山站。

  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南极条约》,保护地球上最后一片净土。

《极地地区》教案3

  教学目标

  1、认识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条件、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2、会用地图、景观图片和相关资料,总结归纳出两极地区的环境特点。

  3、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4、培养从图片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5、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某一地区位置特点的方法。

  6、掌握使用两极地形图和景观图片,总结归纳两极地区气候特点的方法。

  7、使用两极地区气温图表区分两极气候的特点。

  8、掌握利用经纬网在以两极地区为中心的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教学重点两极地区的位置、气候、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教学难点读图理解、区分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的差异。教法学法直观演示,辅助讲解,分组讨论,合作突教学媒体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补充与反馈课前预习阅读教材56到60导入新课这就是神秘的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今天我们进入到这两个特殊地区,去解开它们神秘的面纱。

  一、极地探险和科学考察

  1、原始的自然环境为科学家们进行气象、冰川、地质、海洋、生物等学科的科学研究提供了便利。

  2、我国科学家在南极地区考察的照片,看到这些图片,我们感到很自豪。目前,已有18个国家在南极地区建立了140多个科学考察实验站。

  从南极地图上,找出中国的两个科学考察站:长城站和中山站,描述它们所在的位置。(长城站在西经60,南纬60附近。中山站在东经70,南纬70附近。长城站和中山站的建立时间为什么都选择在2月?(2月是南极地区气温最高的季节。

  二、自然环境与资源

  1、两极地区都是被冰雪覆盖的地区,为什么呢?我们来揭示这一问题。

  展示北极地区图和南极地区图。

  请同学们从图中查出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和周围的大洲或大洋。极地区:位于北纬66。5以北,中心位置是北冰洋,周围被亚洲、欧洲、北美洲环绕。南极地区:位于南纬66。5以南,中心位置是南极大陆,周围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环绕。

  2、引导:从纬度位置看,两极地区接受的热量多吗?试从这个方面解释两极地区冰雪覆盖的原因。(两极地区纬度高,太阳斜射,所得的太阳光热少,气温低,大部分地区冰雪终年不化,所以形成厚厚的冰雪,覆盖着陆地和大洋。

  总结:由于太阳斜射,两极地区气温很低。都有极昼、极夜现象,这是由地球公转引起的。

  3、南北极气温比较图。

  读图对比一下两极的气温值,结合课本58到59页有关材料,探究:在两极地区不同的气温影响下,气候和自然景观会有什么差异?(南极气候:酷寒、干旱、大风。南极景观:厚厚的冰层,附近海面有冰山,被称为“白色沙漠”和“风库”。北极气候:气温高于南极,降水多于南极,风速小于南极。北极景象:终年冰封,冰雪天地。

  1、地理位置

  2、气候特点:南极地区:酷寒,干燥,烈风

  3、过渡:尽管两极自然条件恶劣,但也有生命存在,看59页图,说说最能代表两极的动物各是什么?

  南极:企鹅。北极:北极熊。

  4、阅读58页页教材插图,归纳总结:两极地区有哪些自然资源?

  (1)有煤、铁等丰富的矿产资源。

  (2)储存着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

  (3)沿岸栖息着无数的海洋生物。

  5、丰富的自然资源。

《极地地区》教案4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了解两极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

  3、理解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二)能力目标:

  1、学会在以两极地区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2、能根据两极的气温比较图比较两地自然环境的差异

  (三)情感目标:

  感受科学家勇攀科学高峰的精神,增强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认识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 两极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在以极点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思路 根据教材内容,本章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基础知识:两极地区的纬度位置和包括的范围,以及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第二部分介绍两极地区主要的自然资源;第三部分由于人类的到来必然对两极地区造成破坏,因此要保护极地地区。

  教学过程

  展示“南极考察图片”,提问:“谁能告诉老师这是什么地方?你们想不想去?”

  情境创设 假如你是一位将要赴两极地区进行考察的科学家,你需要了解有关极地地区的哪些问题呢?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将全班每四个人分成一组,讨论派代表回答,回答最好的一组给予鼓励。

  教师讲述 首先需要对两极地区的纬度位置及自然环境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展示图片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去掉极点)

  学生活动 学生试着自己判断哪一幅是南(北)极地区;并且讨论归纳其不同特点:北极地区主要是海洋,周围被大陆所包围;南极地区主要是大陆,周围被海洋所包围。

  学生活动 在老师带领下,在北极地区图上找出北极地区的纬度位置和北极地区所包括的范围(注意: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地图跟平时所看到的不一样,这幅地图是从极点上空来看的,它有弧线和射线,弧线代表纬线,射线代表经线)

  板书 1、北极地区的纬度位置及范围

  教师小结 位于地球最北端的北极地区,是指北纬66.5度以北的广大区域,包括北冰洋的大部分,以及沿岸的亚、欧、北美三洲的陆地和岛屿。

  教师提问 在图上,北极地区有一个特殊的地方北极点,它的时间如何?在这一点上每个方向都指向哪里?

  学生分组讨论这两个问题

  板书 2、北极点

  教师提示 在同一经线上地方时相等,那么在经线相交的地方,时间该如何来计算呢?

  学生思考 略

  情感教育 在这种情况下,在极地工作的各国考察队员保留各自国家的地方时间,遇到外国人时一般不问:“现在几点了?”一位美国考察队员曾这样描述他们在极点举行垒球比赛的情形:“那只小小的垒球一会儿从今天飞到了昨天,一会儿又从昨天飞回今天。

  继续提问 那么在北极点,每个方向都指向哪里呢?

  活动 教师给每桌同学发一个地球仪,两人合作,假设一人在北极点,一人在北极点附近的任一地方,教师提示:经线连接南北两极,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由学生讨论回答,并说出理由(在北极点,每个方向都指向南方)

  引申 任取两点,建方向坐标来辨别方向

  承接 研究了北极地区,那么南极地区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板书 3、南极地区的纬度位置及范围

  学生活动 南极地区的纬度位置及所包括的范围

  教师小结 位于地球最南端的南极地区,是指南纬66.5度以南的广大区域,包括南极大陆以及周围的海洋。

  引申 思考:如果建一座房屋它的四面都朝南,应建在何地?(南极点)

  提问 对于南极,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

  板书 4、南极的别称“冰雪高原”、“白色沙漠”、“风库”

  教师讲述 在七大洲当中,南极洲的平均海拔是最高的,约2410米,在地图上大家可以看出,在南极大陆上,它的颜色是白色的,是由冰雪所覆盖的,冰层的厚度就有20xx米左右,因此南极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

  教师提问 在这么寒冷的地区,什么样的自然景观最显著呢?

  学生看书回答 略(冰山,录象—冰山的形成或材料中南极冰山的形成)

  小型讨论 冰山的作用

  教师讲述 除了严寒之外,南极地区还被称为地球上的“白色沙漠”和“风库”。

  提问 为什么南极地区会被称为“白色沙漠”呢?它与我们平时所提到的沙漠如撒哈拉沙漠有什么相同之处吗?

  学生思考 略

  教师小结 主要原因是南极地区降水非常少,大部分地区的年降水量为55mm,最少的地方不足5mm,与撒哈拉沙漠地区差不多。

  但由于南极地区非常寒冷,降水以固态形式为主,气温低不易融化,所以结成厚厚的冰层。

  承接 大家知道吗?如果把一条绣迹斑斑的铁链放在南极的风口,不到一小时,它就锃亮如新,这说明什么呢?(因此南极又是一个巨大的风库)

  继续提问 南极地区的“风库”又是如何得来的呢?

  录象或材料 南极的大风

  教师讲述 南极地区风速为17—18m/s,最大风速可达100m/s,而我们平时所说的12级台风,风速也只达32.6m/s。

  过渡 北极地区的寒冷和风速都不及南极地区。

  关于北极地区的'寒冷和风速 由学生自己看书,概括回答

  过渡 在冰天雪地的两极地区,我们不能忽视生命的存在,学生分组讨论,分别表演南(北)极去,可能遇到的“主人”。

  过渡 两极地区气候非常恶劣,那么人们为什么要去极地地区呢?最初的目的是什么?现在的目的又是什么?

  板书 二、科学考察的宝地

  学生思考回答 略(自然探险—科学考察)

  教师讲述 南极地区主要是陆地,各个考察国家都在极地建了考察站,中国也不另外,在南极地区建了两个考察站—长城站和中山站(由同学在图上找出来,并要求学生进一步判别中山站在长城站的什么方向)

  学生在图上找出这两个站(这两个站的纬度位置不一样,中山站在极圈以内,会出现极昼极夜现象,而长城站则不然)

  板书 1、南极建站的时间

  学生思考 为什么我国两个建站时间都是2月份。

  板书 2、两极的自然资源

  教师讲述 我们把南极地区称为科学考察的宝地,是因为南极是一个自然资源的“大仓库”,那么南极地区到底有哪些自然资源呢?

  学生思考回答 略]

  教师小结 南极地区的地下埋藏着丰富的矿产(点击图片:南极地区,由学生找出有哪些矿产资源,并思考南极为何有煤存在),它的地上储存着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它的沿岸栖息着无数的海洋生物,还有原始的自然环境,这些古老的自然环境埋藏在厚厚的冰层以下,那么如何知晓呢?

  展示图片10.6南极科学考察示意(这幅图可由学生试着描述)

  教师讲述 北极地区因其独特的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北极地区的石油、天然气、煤、铁等资源的进一步发现和开采,人类对北极地区的科学研究和考察也越来越频繁。

  过渡极地地区由于科学家和开发者的到来必然会打破这里的寂静,极地地区应该如何开发、利用,科学家在考察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人们应该怎样对待这片洁净的土地?

  板书 三、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

  展示图片 南极鲸SOS

  提问 这则报道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思考回答 略

  板书 1、南极生态遭到破坏

  教师小结 这说明极地地区面临生态危机,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一些国家假借科学研究的名义而发展本国的经济。

  教师讲述 大家知道目前关于南极地区,国际上比较关注的一个问题是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南极臭氧层空洞

  教师补充 最近在南极冰层里出现了空气污染的颗粒

  提问 如何保护最后一片净土?

  板书 2、采取措施

  学生讨论回答 一是签定条约,进行国际间合作,和平利用,共同保护生态环境;二是加强个人的环保行为。

  板书设计

  一、 冰雪覆盖的地区

  1、北极地区的纬度位置及范围

  2、北极点

  3、南极地区的纬度位置及范围

  4、南极的别称“冰雪高原”、“白色沙漠”、“风库”

  二、科学考察的宝地

  1、 南极建站的时间

  2、 两极的自然资源

  三、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

  1、 南极生态遭到破坏

  2、 采取措施

《极地地区》教案5

  极地地区教学目标

  1.了解两极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

  2.理解在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活动和环境保护的原因,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要求

  1.了解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及范围,并且能够说出由此而造成的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理解在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能够根据两极的气温比较图比较两地自然环境的差异。

  3.感受科学家勇攀科学高峰的精神,增强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认识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结构分析本章内容共一节,分为“冰雪覆盖的地区”、“科学考察的宝地”和“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三个标题。三个标题会使学生对极地地区的了解逐渐深入。首先了解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集中体现在寒冷。正是由于特殊的自然环境,造成了当地有特色的资源,如冰川、动物。同时也使得那里人迹罕至,留下了丰富的矿产资源以及原始的自然环境,这个天然的实验室吸引了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但科学家和开发者的到来必然会打破这里的寂静,“极地地区应该如何开发、利用?科学家在考察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人们应该怎样对待这片洁净的土地?”这是人们正在面临的严峻问题。三个问题一步步地深入,会使学生从知识到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对极地地区有全面的了解。

  内容点析

  1.关于极地地区特殊的位置。教材将读图的过程和对极地地区位置的理解渗透到了活动当中,首先通过这两幅图可以了解两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大致范围,这是理解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的基础;第二,让学生明确环绕南极大陆的各大洋和北极地区中心的大洋,南极能够同时被三个大洋环绕,这是由其特殊位置决定的,同时海洋与陆地分布的不同,也是造成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较大差异的主要原因。极地地区尤其是极点,有着特殊的地理位置,因而会出现较为特殊的现象,问题3的安排即是让学生对此有一定的体会。由于是经线的交汇处,在极地地区还会出现时间等一系列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极地地区的特殊位置,而这些恰恰是前面学习“地球和地图”时容易被学生忽略的问题。另外,还需要使学生明确北极和南极是两个点,而极区的范围则大致在极圈以内,这与平时的说法有出入。

  2.对图10.1和图10.2的判读。两幅图均为极投影图,这种地图在其他的章节中几乎没有出现过,因此要让学生通过对两图的判读,提高对这种图的识别、分析能力,尤其是在这种地图上辨别方向的能力。活动中的问题3起到了一定的启发学生的作用。教师还应该进行更加深入的训练(详见教学建议)。教材将两图放在一起还有一个目的,就是便于学生对比两个地区的情况,如海陆分布的状况。而这些也为后面的活动和教学内容作了很好的铺垫,北极地区的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均比南极高,人们对南极的考察多于北极,都有这方面的原因。

  3.关于南极的自然环境。南极的环境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气温低、降水少、风力强。教材通过两个阅读材料使学生对此有感性的认识,同时用“冰雪高原”、“白色沙漠”和“风库”高度地概括了南极气候环境的主要特征。在这里需要给老师们明确几个问题。①“冰雪高原”的“高”是如何造成的?南极本身陆地的海拔高度并不是特别大,但冰川的厚度非常大,所以形成了“冰雪高原”。这是长时间气温过低,降雪日积月累的结果。②南极之所以成为世界的“冷极”,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南极洲几乎全部位于南极圈以内,纬度高,地面接受太阳光热少;南极洲平均海拔较高(平均海拔2

  4.将生物资源直接放到自然环境的后面,而没有与其他资源一起介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考虑:首先是为了突出极地地区寒冷的气候对当地的生物造成的影响;第二,南极的企鹅和北极的北极熊也是极地地区的一道亮丽的风景,它们本身就是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

  5.使学生能够了解两极地区在景观上的差异及各自的代表性动物,并通过文字体会这些动物对极地地区特殊环境是如何适应的,进一步理解环境对生物的进化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

  6.教材通过两则新闻报道使学生了解我国在南极建设的两个考察站。同时,在活动中又提出两次建站都是在2月,时间问题的提出,便于学生结合实际体会“极昼”、“极夜”现象给极地地区带来的具体问题。

  7.教材将极地地区的自然资源放到标题“科学考察的宝地”下,更突出了这些资源的科学价值。在矿产资源、淡水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未被人类破坏的自然环境当中,有的是由于其他地区日益缺乏而显得更加珍贵,但对人类意义更大的应该说是原始的自然环境,它为科研工作者提供了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极地地区之所以成为“科学考察的宝地”,根本原因还是由于它们的特殊位置。特殊的位置形成了寒冷的气候,寒冷的气候使得那里人迹罕至,没有人的破坏才能够使历史的遗迹得以完整保留。正是因为极地地区具有这么大的科学研究价值,所以人们应该合理地利用,并且保护好“地球上的最后一片净土”。因此,从逻辑关系上看,这一标题既是上一标题的结果,也是下一个标题的原因。

  8.煤本应该形成于温带地区,目前却出现在寒冷的南极,说明南极洲在煤炭形成的地质年代应该是温暖湿润的气候,能生长高大植物,这些茂密的森林被埋在地下经地质作用形成了煤田,后随大陆漂移至现在的位置。

  9.以其简单明了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科学考察的基本过程,同时也便于学生理解活动的第2题中秦大河的那段话,体会极地科考的价值所在。

  10.阅读材料“穿越南极”,通过对人类的一次穿越南极活动的描述,使学生加深了对南极地区恶劣环境的印象,最重要的是体会科学家们追求科学真理,不畏艰难险阻的精神。

  11.对日本捕鲸的报道引出了对极地地区的和平利用和环境保护问题。主要措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国际间的合作,如《南极条约》的签定,教材107页的那段课文,使学生了解到国际间对此做出的工作,以及我国对此问题的态度,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另一方面是个人的行为,教材通过108页的阅读材料介绍南极考察队员的环保行为,这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教学建议

  【课时安排】

  教师可将本章的教学分为2课时。

  【新课引入】

  对于本节的内容,教师可以采用情境创设的方法来进行导入和组织教学。假设学生就是一位将要随科学家到两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的人员,那么他需要了解哪些有关问题呢?首先需要对两极地区的纬度位置及自然环境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尤其是气候状况,以便做好着装上的准备,其次需要确定考察时间,这是由它们特殊的纬度位置决定的;第三,要考虑科学家考察的原因所在,这样就促使学生了解两极地区的各种资源(包括自然资源以及科学研究的资源),同时可以讨论一下人类考察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类更好地进行可持续发展;最后还需要组织学生讨论:“在科考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这主要涉及到对极地地区的和平利用和保护问题。学生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会很自然地将一系列教学内容组织起来。为了让学生体会南极地区与北极地区的差异,教师还可将学生分为两个组,让他们分别进行对上述问题的讨论和思考,最后各自来汇报,这样个别活动与集体讨论相结合,学生能够充分地思考,在比较的过程中也会理解得更深刻。

  【冰雪覆盖的地区】

  1.教师在引入教学内容时,除了按照上述的思路之外,还可提出一些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思考:“在地球上是不是所有的地方都只有一个经度和一个纬度?有没有几条经线同时经过的地方?”“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跨越了多大的经度范围?位于东半球还是西半球?”。这样做可以起到以下几方面的作用:①考察学生对经纬网的理解;②锻炼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③深入理解极地地区在地理位置方面的特殊性,为后面的学习作一个铺垫。

  2.教师可以结合后面的活动1让学生读图,了解两极地区的纬度位置和范围,为理解其自然环境打下基础。同时指导学生注意观察:①两地的海陆状况如何?②长城站在中山站的哪个方向?问题一是为活动2打下基础,问题二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极地投影图的能力。极地投影图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较难理解,可采取一步步深入问题的办法引导学生思考:①图的中心点是什么地方?②图中以南极点(或北极点)为中心向外呈放射状的一系列直线表示什么线?③图中以南极点(或北极点)为中心的一个个圆圈表示什么线?④图中的方向如何确定?⑤地球自转方向在这张图中如何标注?

  3.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这一部分,可先让学生来谈对南极和北极的印象,然后再读关于冰山和南极大风的两段阅读材料,另外还可以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几幅照片,最后总结概括。在此过程中,尽可能地让学生对比一下两极地区的情况,并探求原因,这样便于学生理解。学生对“白色沙漠”可能不会有体会,这时可让学生查找撒哈拉地区及其他沙漠地区的降水状况,比较的结果可以给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4.指导学生看图10.3和10.4,结合文字体会动物对极地地区严寒气候的适应性。同时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两地区从景观上有怎样的差别。

  5.活动2主要是让学生对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作一下对比,活动要结合前面对两幅极地投影图的观察来进行。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将南北极的温度和人体体温以及水的冰点来对比,突出一下极地地区环境的恶劣程度。第二步再对比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明确南极地区的环境更加恶劣。

  【科学考察的宝地】

  1.这部分可以通过几个问题来让学生来考虑:①人们最初去南极是出于什么目的?现在的目的是什么?②为什么每年有大批科学家去南极考察?最吸引他们的是什么?③科学家是怎么进行科学研究的?④考察的过程中,科学家将会遇到什么困难?⑤北极有哪些研究和考察价值?⑥对两极地区的考察已经分别到了怎样的程度?

  2.这一部分也可以这样来引入:先让学生阅读两则新闻,了解我国现有的两个南极科考站,另外还可让学生看一下前面极地投影图,了解世界各国在南极的科学考察情况。同时结合前面的活动2提问:“南极的自然环境这么恶劣,为什么还会有这么多的科学家去那里研究?是什么吸引了他们?”这样引发学生去了解其中的原因。

  3.在讲授南极的大量固体淡水资源时,可以将冰川在淡水中所占的比例介绍给学生,突出南极地区的淡水资源对人类的意义。而南极的科学价值,则需要让学生结合“图示科考”和后面活动中秦大河的那段话来讨论。同时在明确其重要的科学价值之后,再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南极会有这么重要的科学研究意义?”最终又落实到了南极的自然环境上面。

  4.教师在介绍极地地区的矿产资源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煤应该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够形成?”(温带地区,有大片的森林)“那么为什么在极地地区会出现煤矿或油田、气田?”当学生回答有困难,可提示学生从大陆的漂移来考虑,这是对前面知识是否灵活掌握的检验。

  5.阅读完“穿越南极”这段材料之后,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思考:“从科考的路线来看,队员们的前进方向是如何改变的?”这是对前面读图能力的巩固。

  6.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环境特征及资源状况可以对比来看,教师可以在这一节的学习结束之后,安排学生列表对比。南极北极海陆状况中间是南极大陆,周围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所包围中间是北冰洋,周围是亚、欧、北美三洲的陆地和岛屿气候状况气温低、降水少、风力大终年冰封,但不如南极冷资源状况矿产,冰川,海洋生物,原始的自然环境主要为矿产资源代表动物企鹅北极熊

  【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

  1.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读关于日本捕鲸的报道,并搜集更多的相关资料,使学生了解两极地区面临的生态环境危机,同时学生会认识到一些国家虚伪的面目,假借科学研究的名义而发展本国的经济。结合活动1讨论:“面对着最后一块净土,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措施?”。讨论的结果最终要落在两点:一是签定条约,进行国际间合作,和平利用,共同保护生态环境;二是加强个人的环保行为。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2.教师可以利用活动2的形式,让学生在课下做北极地区环保与利用的宣传活动,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既了解了相关的事件与知识,又在教育别人的同时教育了自己。文 章

《极地地区》教案6

  教学目的

  1、 了解两极地区的范围,纬度位置特点并能在地图上指出

  2、 读两极地区图,培养学生辨别方向的能力,了解两极地区的气候特征并能分析其成因

  3、 了解两极地区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及丰富的淡水资源、矿产资源和海洋资源,知道世界上最寒冷的大洲分别是南极洲、北冰洋

  4、 通过两极地区的科学考察,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爱国主义热情

  教学重难点:

  两极地区的位置特点、南极的气候特征和成因

  教学课时:

  1 课时

  教具准备:

  北极地区图、南极地区图、地球仪

  教学方法:

  观察法、读图法、自学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对照地球仪提问:地球的最北端和最南端的海陆分布有什么不同?它们的名称各是什么?

  一、 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

  1、 学生看书思考: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各包括哪些范围?

  2、 教师对照地球仪指出起范围

  3、 两极地区的位置讲述按如下思路进行:

  (1) 北冰洋的纬度位置有什么特点?北冰洋周围被哪些大洲所包围?北冰洋跨经度多少度?

  (2) 南极洲的纬度位置有什么特点?南极洲被哪三大洋环绕?(按自西向东的顺序)南极洲跨多少经度?

  (3) 设问:如果一架飞机从南美洲南端出发,飞往澳大利亚西海岸,你认为沿什么路线飞行最近?(越过南极上空的路线最近,由此得出:未来的南极洲有可能成为南半球空中交通的中间基地,是南美洲、非洲和大洋州的空中交通捷径)

  (4)一个建筑师想设计一个房子,不论哪个窗户都向北开,他应把房子建在哪里?

  二、 两极地区的气候

  1、 设问:从两极地区的纬度位置来分析,两极地区的气候有什么共同点?

  过渡:两极地区的寒冷程度是否相同呢?为什么?(南极地区海拔高,且是陆地)那么,南极地区的气候有什么特征呢?

  2、 学生阅读 P60 活动中的材料,根据材料概括南极的气候特征:酷寒、多狂风、干燥

  3、 学生讨论:南极地区酷寒的原因是什么?南极洲降水少,为什么会形成巨厚的冰层? 过渡:虽然两极地区是一片无人的白色荒漠,但是却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三、两极地区丰富的资源

  1、 学生阅读 P61-62 阅读材料,思考:两极地区有哪些丰富的自然资源?(淡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教师结合材料讲述)

  2、 学生回答 P63 活动 1、2、3

  3、 结合教材和有关资料,了解北极地区的居民

  过渡:由于两极地区有着未经人类雕刻的原始环境,为科学家提供了广阔的天然实验室,因此有着重要的科研价值

  四、 极地科学考察

  1、 学自读 P64 材料,思考:南极探险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2、 你了解哪些有关南极考察的事情

《极地地区》教案7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 标:让学生了解南极洲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知道南极洲是冰雪覆盖的大陆;酷寒、干燥、烈风的 冰原气候;丰富的淡水、铁、煤、鲸、企鹅、磷虾等自然资源。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以 及从课外书籍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3。 教育目标:让学生了解南极洲是科研的宝地,理解人类对南极 洲的科学考察,了解我国在南极洲建立的长城站、中山站和科学考察的近况,培养学生热爱 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在南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认方向。人类对南极洲的科学考察。

  教学难点:在南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认方向。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挂图、板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复习提问上节课内容。学生回忆,并回答问题。

  请你说说南极和北极地区的位置特点和气候特点。

  二、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走进了冰天雪地的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在那么冷的环境中,有没有动物呢?(学生回答有,并且举例说明。)那么,这些动物有什么样的特点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动物资源 。20xx年我国在挪威的斯瓦尔巴群岛 上,中国建立了第一个北极科学考察站。人类对两极地区的探索还远远不够,今后就要依靠大家去探索啦。所以,我们现在一定要努力学好各课的知识。大家回家后找到了许多的有关两极地区的小材料,各种趣闻,小故事。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三、讲述新课:

  指导学生以阅读形式,找出有关的答案。

  ㈢北极地区和南极地 区的 自然资源

  1、 淡 水资源

  地球上68%的淡水一冰雪形式存储于两极地区。淡水资源十分丰富。

  2、 矿产资源

  南极地区,已发现220种矿物,煤储量丰富,查尔斯王子山脉上有是节上最大的铁矿床,另外还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3、 生物资源

  请同学们看一下图片,62页“两极地区的动物”。

  63页,活动题。

  ㈤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

  指导学生阅读64页,《南极探 险》。了解人类征服南极的过程。

  1、 人类对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

  2、 我国在南极建立的两个科学考察站长城站、中山站

  3、 我国对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指图,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到这两个考察站的地理位置。)

  教师引导:20xx年我国在挪威的斯瓦尔巴群岛上,中国建立了第一个北极科学考察站。人类对两极地区的探索还远远不够,今后就要依靠大家去探索啦。

  所以,我们现在一定要努力学好各课的知识。大家回家后找到了许多的有关两极地区的小材料,各种趣闻,小故事。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学生活动: 学生站到讲台上,给大家讲一下自己所了解的南北极趣闻、故事等等。

  作业:目标检测的相关内容。

  教学后 记:

  后半节课,学生自主交流,讲 一下关于两极地区的小故事,学生们的积极性都很高,课堂气氛热 烈,下课后,学生们的发言仍没有结束。以后可以上一节关于两极的地理知识交流课。

《极地地区》教案8

  课题

  第8课两极地区

  第1课时共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认识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条件、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2、会用地图、景观图片和相关资料,总结归纳出两极地区的环境特点。

  3、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4、培养从图片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5、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某一地区位置特点的方法。

  6、掌握使用两极地形图和景观图片,总结归纳两极地区气候特点的方法。

  7、使用两极地区气温图表区分两极气候的特点。

  8、掌握利用经纬网在以两极地区为中心的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

  教学重点

  两极地区的位置、气候、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教学难点

  读图理解、区分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的差异。

  教法学法

  直观演示,辅助讲解,分组讨论,合作突

  教学媒体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

  补充与反馈

  课前预习

  阅读教材56----------60

  导入新课

  这就是神秘的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今天我们进入到这两个特殊地区,去解开它们神秘的面纱。

  板书:两极地区。[

  重难点教学过程

  一、极地探险和科学考察

  1、原始的自然环境为科学家们进行气象、冰川、地质、海洋、生物等学科的科学研究提供了便利。

  2、我国科学家在南极地区考察的照片,看到这些图片,我们感到很自豪。目前,已有18个国家在南极地区建立了140多个科学考察实验站。

  从南极地图上,找出中国的两个科学考察站:长城站和中山站,描述它们所在的位置。(长城站在西经60,南纬60附近。中山站在东经70,南纬70附近。

  长城站和中山站的建立时间为什么都选择在2月?(2月是南极地区气温最高的季节。

  二、自然环境与资源

  1、两极地区都是被冰雪覆盖的地区,为什么呢?我们来揭示这一问题。

  展示北极地区图和南极地区图。

  请同学们从图中查出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和周围的大洲或大洋。www.zk5u.com(北极地区:位于北纬66.5以北,中心位置是北冰洋,周围被亚洲、欧洲、北美洲环绕。南极地区:位于南纬66.5以南,中心位置是南极大陆,周围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环绕。

  2、引导:从纬度位置看,两极地区接受的热量多吗?试从这个方面解释两极地区冰雪覆盖的原因。(两极地区纬度高,太阳斜射,所得的太阳光热少,气温低,大部分地区冰雪终年不化,所以形成厚厚的冰雪,覆盖着陆地和大洋。

  总结:由于太阳斜射,两极地区气温很低。都有极昼、极夜现象,这是由地球公转引起的。

  3、南北极气温比较图。

  读图对比一下两极的气温值,结合课本58--59页有关材料,探究:在两极地区不同的气温影响下,气候和自然景观会有什么差异?(南极气候:酷寒、干旱、大风。南极景观:厚厚的冰层,附近海面有冰山,被称为“白色沙漠”和“风库”。北极气候:气温高于南极,降水多于南极,风速小于南极。北极景象:终年冰封,冰雪天地。

  板书:二、自然环境和资源

  1、地理位置

  2、气候特点:南极地区:酷寒,干燥,烈风

  3、过渡:尽管两极自然条件恶劣,但也有生命存在,看59页图,说说最能代表两极的动物各是什么?(南极:企鹅。北极:北极熊。

  4、阅读58页页教材插图,归纳总结:两极地区有哪些自然资源?((1)有煤、铁等丰富的矿产资源。(2)储存着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3)沿岸栖息着无数的海洋生物。

  5、丰富的自然资源。

  三保护极地环境

  1、展示日本南极捕鲸的资料。两极地区都有大量的生物资源,但都不同程度地遭到滥捕和滥杀,使两极地区的鲸鱼资源已陷于危机之中。该怎样对待两极地区的资源呢?我们以展示的资料为背景材料,分成日本方和国际社会方,两方进行辩论,在辩论中达到探究的目的。(按照日方和国际方各分成几个小组,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准备辩论材料。组派代表发言、辩论,气氛热烈,精彩之处鼓掌欢迎。日本方的辩论中心:捕鲸是为了搞科研,鲸肉食品只是科研的副食品。国际社会方的辩论中心:进行科研并不需要每年大规模捕鲸,况且,现代科学技术并不需要杀死鲸鱼来搞科研。

  2、总结:人类再也不能失去最后这片净土了,各国要引起重视,务必用条约的形式束缚各国。旨在保护南极环境的《南极条约》于1959年12月签订,我国于1983年正式加入。

  板书:南极条约。

  总结应用

  通过本节学习,我们认识了两极地区恶劣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我们了解极地地区,就是为了更合理地利用它,保护它,为人类做出应有的贡献。

  板书设计

  8课两极地区一、一、极地探险与科学考察

  1、主要考察站:长城站,中山站

  二、自然环境和资源

  1、地理位置

  2、气候特点:南极地区:酷寒,干燥,烈风

  3、丰富的自然资源。

  三、极地的保护

《极地地区》教案9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说出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理解在极地地区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通过活动,学会在以两极点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并能根据资料比较两极自然环境的差异,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利用访谈的形式汇报、整合问题。并运用多媒体课件对调查结果进行展示、交流。

  2、反馈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教与学活动,使学生在考察、汇报、问题解决、反思的过程中感悟到科学家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并增强他们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2、通过调查、汇报考察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学会倾听和欣赏别人,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和合作态度及对地理知识的探究精神。

  教学重难点及处理

  重点: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的特殊性;在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难点:两极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重难点突破:通过课前考察、汇报、合作、直观的资料感悟体验。

  教学方法

  访谈教学方法

  课前准备

  将全班分成两个小组,准备:

  1、将两极地区分为“自然概况”、“自然资源”、“科学考察”、“环境保护”四个专题。

  2、两个小组(男、女)分别对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进行相关资料的查阅、整理,并选出两名学生代表,做为主持人,各小组做好汇报顺序和形式的安排。

  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教学内容分为“冰雪覆盖的地区”、“科学考察的宝地”和“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三个标题。三个标题会使学生对极地地区的了解逐渐深入。首先了解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集中体现在寒冷。正是由于特殊的自然环境,造成了当地有特色的资源。同时也使得那里人迹罕至,留下了丰富的矿产资源以及原始的自然环境,这个天然的实验室吸引了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但科学家和开发者的到来必然会打破这里的寂静,“极地地区应该如何开发、利用?科学家在考察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人们应该怎样对待这片洁净的土地?”这是人们正在面临的严峻问题。三个问题一步步地深入,会使学生从知识到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对极地地区有全面的了解。

  2、本节安排1课时教学,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特殊的自然环境,着重让学生学会利用资料比较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理解开展科学研究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3、学生情况分析:极地地区是人迹罕至的地方,她的神秘给学生带来了好奇和探究的兴趣,学生在分组调查的过程中,会很自然地将一系列教学内容组织起来。

  4、课程资源分析:随着人类对极地地区科学考察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资料呈现在人们的面前,通过网上、报刊杂志、媒体等很容易获得有关的信息,为学生的调查提供了资源。

  1、从改变教学目标的表述形式入手,渗透素质教育新理念

  长期以来,传统的地理教学目标是以基于认知的“双基”为主宰,学生的情意发展、学习过程的体验及方法的学习被严重忽略。地理新课标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整合的目标全面刷新了传统的以“双基”为主的教学目的,为地理学科的全面育人指明了正确方向。

  2、从“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的理念出发,组织编制教学内容

  传统的地理教学将地理课程视为学校的一门课,以教师、课堂、课本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被强化,使地理课堂变得封闭、孤立,使之与丰富多彩的校外课程资源日益疏远,使学习者难以感知地理的魅力,难以体悟地理的价值。而地理新课标明确提出: “地理课程要充分重视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形成学校与社会、家庭密切联系,教育资源共享的开放性课程”,为此我设计了二个课前准备活动:一是调查内容分成四个专题;二是由同学自由组合,分两个小组分别对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进行考察,感受不同的地区自然环境特征并选取最感兴趣的内容,以独特的方式表现出来。目的是让学生深切感受到获取地理知识的途径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由此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强烈内需和创造力。

  3、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入手,设计教学活动

  地理新课标大力倡导自主、探究、体验、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动创造及协作精神,教师由课堂的主宰者转变为师生和谐互动的引导者,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选择必要的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情趣动机,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求索反思。为此我安排了本节课的教与学活动:(1)课前准备(2)访谈汇报、问题整合、展示、交流 (3)反馈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由我们的“环球之旅”的最后一站,直接进入课题。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进行课前调查结果汇报、展示、交流。

  [反馈]教师点评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兴趣、投入程度、合作态度、探索精神等,引导学生从本节课的学习中质疑,将学生的问题整合到分析合理利用和开发资源与保护环境的关系中,为激励学生课外探究和以后的地理课程学习做好铺垫。

  “极地地区”教学实录

  师:今天我们进入“环球之旅”的最后一站----极地地区,谁能说说“极地地区”指的是哪里?

  生:(答)

  师:极地地区包括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演示课件)。现在有请本次旅行的嘉宾主持----靓丽女孩夏斌斌和英俊少年宋齐晟。由他们带领“赴极地调查小组”向大家汇报他们的“极地之行”。

  (主持人上台)

  师:你好,斌斌!你好,齐晟!你们辛苦了!(握手问候)

  主持人:您好!谢谢!

  主持人:(面向大家)大家好!

  夏:我是赴北极调查小组的组长。

  宋:我是赴南极调查小组的组长。

  夏:本次汇报由我们俩主持。哎,宋齐晟,听说你们那里的环境条件挺差的,还遇到了“杀

  宋:是的,南极地区素有“冰雪高原”、“白色沙漠”和“风库”之称,请我们组的同学向你介绍。

  学生男:(介绍概况和自然环境)

  夏:太残酷了,我们那里的环境条件可比你们强多了,还住着爱斯基摩人呢?

  宋:是吗?快说说给我们听听。

  学生女:(介绍)

  宋:我们那里虽然没有常住居民,但是资源还是非常丰富的,那里的主人是活泼可爱的企鹅。 学生男:(介绍自然资源)

  夏:我们那里的资源也很丰富,那里特有的动物是憨态可掬的北极熊。

  学生女:(介绍)

  夏:尽管极地地区环境恶劣,但是那里却是科学考察的宝地。

  宋:是的,我们国家已经在南极地区建立了两个科学考察站。

  学生男:(介绍科学考察)

  夏: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学生女:(介绍)

  宋:这么频繁的人类活动,对极地地区的环境不会有影响吗?

  夏:怎么没有影响?现在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越来越成为人们所关注的话题了。 学生女:(介绍环境保护)

  学生男:(介绍)

  夏:不错,我们在进行科学研究的同时,不要忘了要爱护地球上这片净土。

  宋:是的,地球是我们的家园,爱护地球就是爱护我们自己的家。

  师:说的太好了!谢谢两位主持人,谢谢两个调查小组的同学们。我们了解极地地区的目的就是为了合理地利用她,保护她,为人类的发展和进步作出我们应该做的事情。 (练习)

  《极地地区》的教学反思

  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已基本达成,利用访谈的形式汇报、展示、交流,使学生明确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理解在极地地区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通过活动,学会在以两极点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并能根据资料比较两极自然环境的差异,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教与学活动,使学生在考察、汇报、问题解决、反思的过程中感悟到科学家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并增强他们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和热爱祖国的情感。通过调查、汇报考察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学会倾听和欣赏别人,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和合作态度及对地理知识的探究精神。

  本课在教学设计上渗透素质教育新理念,从“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的理念出发,设计了二个课前准备活动:一是调查内容分成四个专题;二是由同学自由组合,分两个小组分别对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进行考察,感受不同的地区自然环境特征并选取最感兴趣的内容,以独特的方式表现出来。目的是让学生深切感受到获取地理知识的途径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由此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强烈内需和创造力;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入手,大力倡导自主、探究、体验、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动创造及协作精神,通过访谈汇报、问题整合、展示、交流,激发学生的情趣动机,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求索反思。

  本课在教学活动中,基本上依据教学设计实施教学计划,达成教学目标。

  但是,在教学环节中,还有一些漏洞,课件的使用与学生汇报内容整合不协调,学生的资料信息处理不够恰当,学生汇报时的表述不流利。其主要原因是:

  1、课件是教师制作的,而学生活动是自我组织的,因而在表达与演示上就会出现不和协。

  2、学生的资料信息处理、整合能力比较差,只注重资料的收集,而不注意将有用的资料加以重新编码、筛选。

  3、学生的临场心理素质比较差,因心理因素的影响,致使一些相关资料没有尽现,现场表述因心慌而不流利,同时反映出学生的准备不充分。

  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进一步加强学生信息资料的处理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的锻炼和临场应变能力的培养,同时,应让学生自己制作和操作课件,以提高他们的运用现代化学习工具的能力。另外,如果有条件的话,此课最好能在微机室上,更能促进学生的信息资料的处理能力的提高及学生综合素质的展示。

《极地地区》教案10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说出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理解在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使学生学会判读极地投影图,并能根据两极地区的气温特征比较两极自然环境的差异。

  3、通过书中实例,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家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并增强他们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2、在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两极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教学准备

  教师

  计算机或实物投影仪、两极地区投影图。

  学生

  1、收集有关两极地区的自然景观和生物资源的图片、资料。

  2、历史上人类对两极考察活动的图片。

  3、日本捕鲸的资料、照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设计

  师生活动 提示和建议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教师:前面我们学过分别位于东半球和西半球的国家和地区,今天我们来学习同时位于东半球和西半球的地区──极地地区。

  问题:

  1、假设我们要建一座四面朝南的房子,应建在何处?相反要建四面都向北的房子呢?

  2、同学们了解两极地区吗?说说你们对南极和北极地区的印象。

  3、南极和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分别是什么?

  板书:一、冰雪覆盖的地区

  极地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教师:挂两极地区的投影图,指导学生看教材P100~101,读图10.1“北极地区”和图10.2“南极地区”。

  学生活动步骤

  1、找出北极圈和南极圈,并说出北极地区和南极的纬度范围。

  2、研讨纬度位置对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的影响?

  3、对图10.5(“南、北极地区气温比较”)进行对比分析。

  4、让学生将南北极的气温和人体体温以及水的冰点来对比,突出极地地区环境的恶劣程度。

  通过提问来引导学生对极地地区产生兴趣。让学生学会在极地地区辨别方向的方法。

  展示各组收集的有关两极的资料和图片,并展开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读图,指出环绕北冰洋的大洲和环绕南极大陆的大洋名称。

  极地地区位于66.5°~90°的广大地区,纬度位置属于高纬度,这对极地地区自然环境有着直接的影响,造成两极地区气温低下。通过对比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气温,使学生了解南极地区的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均比北极地区低。

  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特征。

  让学生阅读P102的两则阅读材料,并展示自己收集的有关极地地区的资料、图片。比较两极自然环境的异同。

  学生活动步骤

  1、把学生分成两个大组,一个组代表北极地区,一个组代表南极地区。

  2、给5分钟时间让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和阅读材料。

  3、各组选代表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和图片,并进行对比,讨论。

  4、用纸列表比较出北极地区、南极地区在自然环境上的异同点。

  教师:下面请小组代表上黑板填写下表。

  附表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对比

  异同点 北极地区 南极地区

  相同点

  不同点

  教师小结

  北极中心──北冰洋;南极中心──南极大陆。两极地区终年严寒,即使是在暖季时,也是冰天雪地。相比之下南极地区的环境更加恶劣,被称为地球上的“寒极”,因大部分地区覆盖着很厚的冰层,素有“冰雪高原”之称,另外还被称为地球上的“白色沙漠”和“风库”。 让学生借助书上的描述、材料和自己找的资料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并能通过对比,找到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在自然环境上的异同。

  提醒学生注意比较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地表的不同,以及两地在降水量、风速等方面的差异。

  表格画在黑板上,学生填完后注意订正和点评。

  第二课时

  新课导入

  教师:同学们通过前面知识的学习,可能会感到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与我们所生活的地方有很大的不同,充满了神秘之处。正因为如此,长期以来,人类从未停止对它的认识过程。

  板书:二、科学考察的宝地

  教师:南极远离人类的居住地,自然条件又非常恶劣,但每年都有大批科学家去考察。下面给每组布置一个题目,分组讨论后,推出一个代表发言。

  第一组:人们最初去南极是出于什么目的?现在的目的又是什么?

  第二组:南极有哪些自然资源?南极大陆地下的煤是怎么形成的?反映了什么样的气候环境?

  第三组:南极大陆的冰雪具有什么科研和利用价值?

  第四组:为什么把南极地区称为“天然实验室”?

  学生活动步骤

  1、猜想。

  2、组内讨论发言。

  3、老师巡察提示。

  4、小组代表发言。

  5、其他同学补充或发表不同看法。

  6、老师参与总结。

  (微机或投影仪展示)

  图片1我国考察队员手举五星红旗站在南极大陆上。

  图片2我国“长城站”和“中山站”的照片。

  图片3“雪龙号”考察船航行在大海上的照片。

  教师:同学们在平时读书、看电视中,可能知道我国在南极建立的两个考察站的名称。下面,我们请两个同学来发布下面两条新闻,大家在听的时候请思考下面的问题。

  (问题)1、为什么两次建站的时间都选在2月?

  2、我国南极考察船从我国出发时,应该选择什么季节最好?

  学生活动步骤

  1、(老师启发)南极被称为“寒极”“冰雪大陆”和“风库”,因此在建考察站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2、(学生回答)避开大风大雪温度最低的季节。

  3、(老师启发)南半球的季节在月份上与北半球有什么不同?

  4、(学生回答)与北半球相反。2月份是南半球最温暖的季节,而且2月份南极大陆白昼时间长。

  5、(老师启发)我国考察船到南极要行驶1~2个月。

  6、(学生回答)考察船应该在我国冬季(12月或1月)出发最好。

  (把全班同学分成四大组)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合作学习能力。增强学生探究科学奥秘的兴趣。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对各种答案尽量进行鼓励。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提示学生在图10、2上找到“长城站”和“中山站”。

  教师:北极地区中间是北冰洋,周围是陆地和岛屿,终年冰封,但不如南极冷。随着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发现和开采,加上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人类对北极地区的科考越来越频繁。

  下面按刚才的分组,每组推举两个同学上台来展示收集的两极地区考察活动的图片并作介绍。

  学生活动步骤

  1、选最好的图片和一次考察活动介绍。(其中第一组介绍书上的阅读材料“穿越南极”,第二、第三组另选一次南极考察活动介绍,第四组介绍北极考察活动)

  2、每组两人上台介绍,其他人可补充。

  3、要求介绍完后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收获。

  三、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

  教师:两极地区有大量的生物资源,比如南极地区的鲸鱼,北极地区的北极熊、海豹、海象、海狮等。近年来,由于商业利益的驱动,南极地区鲸鱼遭到滥捕滥杀,已陷入危机之中。人类应该怎样合理利用两极地区的资源?我们中学生在环保上应该怎么做呢?

  下面我们举行一场辩论赛,一、二组为正方(绿色和平组织),观点是进行科学研究并不需要每年如此大规模地捕鲸,更何况现代科研手段并不需要通过被杀死的鲸来进行科学研究;三、四组为反方(日本),观点是捕鲸是为了科学研究,而鲸肉食品只是科学研究的副产品。

  学生活动步骤

  1、每方四个选手,根据收集的资料准备。

  2、双方陈述观点。

  3、自由答辩。

  4、结束陈述。

  5、教师点评并小结:面对着最后一块净土,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措施?一是签订条约,比如《南极条约》的签订。和平利用,共同保护两极的生态环境;二是加强个人的环保行为。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应该在环保上做出自己的贡献。 在提前布置收集资料、图片的时候,有目的地按小组布置。该活动着重检查学生收集资料的情况,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同时让学生理解科学家不畏艰难,勇攀科学高峰的精神。

  将第一排桌子反转,作为辩论席。

  每个环节时间一般控制在2~3分钟。

  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我国于1983年正式加入《南极条约》。

《极地地区》教案11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条、自然环境、自然资等。

  2、会用地图、景观图片和相关资料,归纳出两极地区的环境特点。

  3、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4、培养从图片中提取的能力。

  (二)能力目标

  1、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某一地区位置特点的方法。

  2、掌握使用两极地形图和景观图片,总结归纳两极地区气候特点的方法。

  3、使用两极地区气温图表区分两极气候的特点。

  4、掌握利用经纬网在以两极地区为中心的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

  (三)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让感受到家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并增强他们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两极地区的位置、气候、自然环境、自然资等。

  (二)教学难点

  1、判断两极地区的方向,辨别周围环境。

  2、读图理解、区分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的差异。

  3、读图分析能力与技巧的培养。

  三、教学突破

  1、分别用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地图,说明两极地区的位置。

  2、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用经纬网辨别方向和周围的环境

  3、利用两极地区气温图,区分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

  4.利用图片等相关资料,总结、归纳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四、教学准备

  北极地区图、南极地区图、两极地区气温比较图、有关阅读资料、图片、等。

  五、教学步骤

  (一)冰雪覆盖的地区

  1、创设情景,导入新。

  请大家看一段录像,猜一猜片中展现的是哪儿的景象?(播放极地区的景象录像)

  总结:这就是神秘的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今天我们进入到这两个特殊地区,去解开它们神秘的面纱。

  板书:两极地区。

  2、两极地区都是被冰雪覆盖的地区,为什么呢?我们揭示这一问题。

  板书:冰雪覆盖的地区。

  展示北极地区图和南极地区图。

  请同学们从图中查出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和周围的大洲或大洋。(北极地区:位于北纬66.5o以北,中心位置是北冰洋,周围被亚洲、欧洲、北美洲环绕。南极地区:位于南纬66.5o以南,中心位置是南极大陆,周围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环绕。)

  3、引导:从纬度位置看,两极地区接受的热量多吗?试从这个方面解释两极地区冰雪覆盖的原因。(两极地区纬度高,太阳斜射,所得的太阳光热少,气温低,大部分地区冰雪终年不化,所以形成厚厚的冰雪,覆盖着陆地和大洋。)

  总结:由于太阳斜射,两极地区气温

  很低。都有极昼、极夜现象,这是由

  地球公转引起的。

  4、南北极气温比较图。

  读图对比一下两极的气温值,结合本102页有关材料,探究:在两极地区不同的气温影响下,气候和自然景观会有什么差异?(南极气候:酷寒、干旱、大风。南极景观:厚厚的冰层,附近海面有冰,被称为“白色沙漠”和“风库”。北极气候:气温高于南极,降水多于南极,风速小于南极。北极景象:终年冰封,冰雪天地。)

  板书:纬度高,气温低,冰天雪地,南极酷寒、干旱、大风。

  5、引导:尽管两极自然条恶劣,但也有生命存在,看图10.3和图10.4,说说最能代表两极的动物各是什么?(南极:企鹅。北极:北极熊。)

  6、怎样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站在南极点上,前后左右都是北方。站在北极点上,前后左右都是南方。)

  7、过渡:南极远离人类的居住地,自然条又非常恶劣,但每年都有大批的科学家前去考察,出于什么目的?带着这一问题,我们探究下一个问题。

  (二)科学考察的宝地

  承接过渡语,板书:科学考察的宝地。

  1、阅读自学104—106页教材内容,归纳总结:南极地区有哪些自然资?((1)有煤、铁等丰富的矿产资。(2)储存着大量的固体淡水资。(3)沿岸栖息着无数的海洋。(4)还有原始的自然环境,成为天然实验室。)

  板书:丰富的自然资。

  总结:科考环境也是一种宝贵资。为什么把南极地区称为“天然实验室”?

  板书:天然实验室。

  南极大陆地下的煤是怎样形成的?

  原始的自然环境为科学家们进行气象、冰川、地质、海洋、生物等学科的科学研究提供了便利。根据大陆漂移学说,南极大陆原并不在南极位置,而是位于温带地区,生长着茂密的森林,经过地质变化形成煤层。

  2、展示我国科学家在南极地区考察的照片,看到这些图片,我们感到很自豪。目前,已有18个国家在南极地区建立了140多个科学考察实验站。

  从南极地图上,找出中国的两个科学考察站:长城站和中站,描述它们所在的位置。(长城站在西经60o,南纬60o附近。中站在东经70o,南纬70o附近。)

  长城站和中站的建立时间为什么都选择在2月?(2月是南极地区气温最高的季节。)

  小结: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用经纬线确定,南极的气候与北极相反。

  3、自学105页阅读材料《穿越南极》,体会南极考察队员勇于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4、阅读本秦大河的描述,体会极地的科考价值。

  南极考察如火如荼,自读本106页内容,说说北极科考为什么越越频繁?(北极与南极一样,都有重要的科考价值。二战之后,又在北极地区发现和开采了石油、天然气、煤、铁等资。)

  5、总结: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不久的将,两极地区必将为人类提供宝贵的财富。

  (三)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

  1、展示日本南极捕鲸的资料。两极地区都有大量的生物资,但都不同程度地遭到滥捕和滥杀,使两极地区的鲸鱼资已陷于危机之中。该怎样对待两极地区的资呢?我们以展示的资料为背景材料,分成日本方和国际社会方,两方进行辩论,在辩论中达到探究的目的。(按照日方和国际方各分成几个小组,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准备辩论材料。各组派代表发言、辩论,气氛热烈,精彩之处鼓掌欢迎。日本方的辩论中心:捕鲸是为了搞科研,鲸肉食品只是科研的副食品。国际社会方的辩论中心:进行科研并不需要每年大规模捕鲸,况且,现代科学技术并不需要杀死鲸鱼搞科研。)

  板书: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滥捕、滥杀。

  2、总结:人类再也不能失去最后这片净土了,各国要引起重视,务必用条约的形式束缚各国。旨在保护南极环境的《南极条约》于1959年12月签订,我国于1983年正式加入。

  板书:南极条约。

  (四)本小结

  通过本节学习,我们认识了两极地区恶劣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我们了解极地地区,就是为了更合理地利用它,保护它,为人类做出应有的贡献。

【《极地地区》教案】相关文章:

《极地地区》教案01-27

极地地区教案09-09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案12-10

§2.5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案11-23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学设计12-18

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评课稿11-02

极地地区教学课件03-24

极地地区教学反思05-13

《极地地区》的教学反思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