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的作文

时间:2021-04-23 16:16:17 欣赏 我要投稿

【必备】欣赏的作文7篇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欣赏的作文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必备】欣赏的作文7篇

欣赏的作文 篇1

  今年的春节,母亲是在泰安过的。

  为减轻她心灵的漂泊感,从节前购买年货到过节时的礼仪习俗,我们都尽量注意去适应老人传统的习惯。坐在客厅聊家常的时候,我也会想办法找些陈年话题,帮着母亲去捡拾那些清苦却温馨的岁月记忆。

  按照妻子开玩笑的说法:有具备大学校长身份的儿子xx,研究员职称的儿媳妇做饭,再加上哈佛大学博士的孙子视频请安,我们接待老太太的规格应该还算可以,估计她这次多过几天没有问题。

  实事求是的说,因为我们的努力,母亲的心情一直很愉快。除夕的时候,老人家一直坚持着看完春晚,等我放过了鞭炮,摆上供品,上好香,她面对泰山磕了个头,才去睡觉。

  初三的时候,三弟和三妹一家都过来吃饭,老太太自然很高兴。初四初五气温上升,天气比较暖和,她一个人出去,到小河边转了转,看了看整个大院的环境。回来和我们聊起自己的所见所闻,也表露出少有的主动开朗的神情。

  抓住这一机会,我就劝她,现在住宿条件好了,至少住到过了十五再换地方。她听后还是过去那句话:来过个年就行了,不能多住。再继续劝说,她便不置可否地答应着:到时候再说吧。

  初六那天,妹妹和妹夫又过来了,说是来接母亲去他们家。按照过去的习惯,母亲换了地方,就不再回来了,到三妹、三弟家住几天,接着就会回老家。

  “不是说好在这里多过几天吗,怎么今天就来接了?”我问三妹。

  “过多少才算多哎,这就不少了。”三妹还没回答我的话,母亲急忙就把话头抢了过去。

  我明白了,看来初三聚会时,老太太早就私下把来接她的日子给三妹说好了。早晨吃饭的时候,我们还劝她过了元宵节再挪地方呢,谁知她早就排好了自己的行程。妻子有点不高兴,认为早饭聊起挪地方的事儿,老太太一点信息都未透露,好像跟我们隔一层似的。

  我告诉妻子,老太太就这性格,别跟她计较了。以前一直都这样,我们又不是不知道。除非在自己的老家里,其他任何地方,即使是住在自己的子女家,她都觉得缺乏生活的归属感,不踏实。找不到心安理得的感觉,人自然就待不住。

  我曾经专门就这个话题给母亲交流过,问她干吗到哪里都是住不安稳,过几天就想走?她的解释是,在哪里都不如自己在老家里坦然、随便。

  “那有什么不坦然的,又不是别人家,自己养大的子女,给你养老不是应该的?”

  “儿子是亲生的,那儿媳妇呢,人家又不歉你的,干嘛要伺候你。”她那意思,人老了干什么都不行了,住谁家里都是个累赘,“人家对你好那是面子,掏里子说,你就是个负担,人心里得有数。别人咋样我不知道,反正时间一长,我心里就犯嘀咕。”

  母亲说的“面子”,我理解就是指那些处于表面的抽象道理,譬如孝敬老人、赡养父母等等;她所说的“里子”,则是指感受、直觉等情绪方面的东西。事实确也如此,很多的时候,大道理谁都会讲,然而要把道理真正熔铸到情感里,却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

  说到底,母亲之所以不管到哪里都待不住,过几天就想走,就是想在别人还没产生厌烦情绪的时候,自己见好就收,免得把关系搞僵了,连累了各家的小日子。

  正是因为母亲有这个想法,在父亲去逝后,关于她的生活安排,我们曾经提出两个方案让她选,一是在三个儿子家轮流过,二是住在一个儿子家,采取一人出力大家出钱的方式。最后她都没同意,依然坚持自己一个人住在老家里。为了防止过年过节的时候,我们兄弟姊妹都往回跑,她才答应春节到三个儿子家里轮流过。

  父亲去逝后的第一个春节,母亲是在我们家过的。那时候我们还住在文化路,楼层比较高,上下也不方便,过了春节,就同意她搬到了三妹那里了。母亲在三妹家住了几天,便回了老家。

  针对母亲到谁家里都过不安稳的心态,我们曾经多次劝说,都效果不佳。把道理掰开了打碎了,一点点地给母亲分析,到最后她还是那句话:到哪里都不如自己在老家随便。

  实在无话可说了,大家就挨家逐户地给她找榜样:“你也学学前门的大娘,你看人家,不管对哪个孩子,都是理直气壮的。”

  “各人有各人的品性,你们也别劝了,我学不了。”母亲坚持说:“如果像××××似的,到最后惹得谁也不喜,那日子过个什么劲儿。”母亲说的也是实情,由于观念上的差别,她身边的老人里,在婆媳关系甚而母子关系的处理上,矛盾不断甚至闹得不可开交的例子,不在少数。“你们也别让我犯难,我自己在家里,没有任何顾虑,过着舒坦。”

  不管自己如何辛苦,也不愿麻烦别人,母亲这脾气,到老都没有任何改变,包括对自己的儿女。今年又该到我们家过春节,她早就告诉过我,过了腊月二十三再去接她,不能太早了。凑巧我妹妹妹夫腊月二十二回老家有事,母亲为了让我省一趟,就自作主张跟着他们过来了。

  我们嘉和的宿舍有个小院,进出很平坦,居室里也很宽敞,母亲也觉着很方便。原来想这次能够多过几天的,哪知道她仍是不改老主意,春节一过,就准备挨家点个卯意思意思,便打道回府。

  临出门,看到我愕然不解的表情,母亲悄悄给我说:这样热乎乎、香甜甜地走,正好。

  说到底,她还是怕时间长了相互之间产生厌烦情绪,再处起来就没意思了。

  母亲的这种心态与性格,是多少年独特的生活环境和文化积淀形成的,不是你讲道理就能够让她转变的。既然如此,看来我们要尽孝,遵从她的意愿就变得至关重要了。

  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的“新春走基层”栏目,曾在各地就“什么是孝顺”进行采访,受访者纷纷从不同的层面和角度,谈了自己的看法。给我的感觉是,凡是讲得到位的,都是贴近生活实际远离空洞概念的大实话。

  落实到生活实际中的孝顺,真得是要因人而异。因为尽孝不只是让老人在物质上得到满足,更重要的还要感受到精神上的充实。让孝敬达到身与心的和谐统一,应该是最高的追求境界,而能让老人感受到一种顺心如意的快乐,比什么都重要。

  再具体来说,不同领域不同层次不同文化背景下走过来的老人,身心需求是不一样的,难以用抽象空洞的大概念来一概规范。像母亲这样的性格,自己忙碌一辈子,到自己该享清福的时候了,反而怕麻烦别人,甚至亲生骨肉伺候她,她都心有不安。这是与她的处世哲学直接相关的。

  从本质上说,一个人的文化水平高低,与识字多少甚而识不识字没有直接关系。无论思想认识、思维模式是复杂还是简单,最终抵达的,都是一种哲学境界。母亲的哲学,也即她对生活的基本看法,她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以及过日子当中体现出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等等,已经凝结为一种基本信仰和人生态度,不可能随着几句解言劝语所改变。

  如何认识母亲的哲学,我这几天一直在想这个问题,想来想去,我觉得放在母亲身上最恰当的,是“慎独”两个字。

  当然母亲不识字,从小也没受过私塾的教育,不可能知道语出《中庸》的“慎独”有什么深切含义。但这并不耽误她受“慎独”思想的影响熏陶,在独特的生活环境里,逐渐形成自我的人格修养。表现在言语行为中,概括起来那就是:依理顺情,无愧于心;以身为范,慎独寡言。

  就我所了解的母亲,以上十六个字,放在她身上,恰如其分。

  我父亲弟兄三个,一直没有分家,母亲嫁过来,不但上有公婆,每天还要面临着三兄弟所形成的微妙关系。在这样的家庭里,她要想做一个好女人,赢得全家人的尊重,就不但要做到勤劳善良、吃苦耐劳,还必须以身为范、忍让寡言。不论人前还是人后,首先想着别人,无论大事还是小情,都抱着自己吃亏的原则。一句话,宁愿委屈自己,也想办法让别人心里得到平衡。多少年来,母亲就是这样安身立命的。

  久而久之,便形成了母亲刚强、自尊、忍耐、内敛的个性。在“天下熙熙,皆为利来”的大环境下,要沉下心来维持好一个家,就必须舍弃自身很多的现实利益,以追求心理上满足的方式来平衡自我。慢慢地,便逐渐形成了母亲不善或者更准确的说是不屑于空泛地表述,而以实际行动昭示众人的秉性。无论对谁,她都会省去空洞俗套的表白,坚持着自己认定的那个理儿,甚至有时会表现出一种不容商量的执拗。

  我早看出来了,母亲生活的动力,很大程度上来自于用自我牺牲所换来的那种内心的自豪感。上个世纪的六十年代,是我们国家最困难的时期,这个阶段,恰恰是母亲操持着一个大家庭,供养着三叔读完高中,成为我们村里第一个大学生。三叔在山东医学院还没毕业,放假回家,就有村里人来找他看病。每每这时候,我就会从母亲脸上看到最兴奋最欣慰的表情。

  到70年代末,我毕业成为一名大学教师,再后来弟弟也上了大学参加了工作,在这每一个生活转变的节点上,母亲都会品尝到人生的满足与欣慰的感觉,只是她不便得瑟不善表达,而悄悄地把自我安慰深藏在心底。对于自己一辈子的付出,母亲没有更多的奢望,只要大家都顾家,都想着她,都过得好,这就足够了。

  母亲的这种人生追求看似平凡,实际上却体现了很高的境界,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上讲,它也达到了尊重需求甚而是自我实现需求的心理层面。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村里婚丧嫁娶,要请主事的人,父母往往都是被邀请的对象。被邀请主持管理红白事务的人,在我们老家被称之为总理。好多的时候,父亲是男总理,母亲是女总理,老两口各指挥着一帮人,共同运筹着别人家的红白喜事。我们家在当地的辈份并不高,父母能有这样的待遇,足以说明他们在村人心里的地位与威信。我经常这样想,父母共同接受了邀请,当老两口晚上倚着床头为主家筹划事务的时候,是不是有点开常委会的感觉?!

  总之,长此以往,老太太被众人抬得越高,就越不好意思找梯子下来了。年纪越大,她只好越不能掉以轻心,宁愿继续苦自己,也不能有损于自我的尊严。这样,辛苦自己,成就别人,也就慢慢成了一种做人的境界,一种行为的习惯。

  这种习惯和脾气结合在一起,表现在对待自己孩子的身上,也就形成了一种任性。从我们的角度看,母亲过得有些太认真,太刻板,太不随性了,然而它既然成了一种秉性,要转变也难,这是没办法的事情。

  我所概括的依理顺情、无愧于心,以身为范、慎独寡言,体现在母亲身上,完全是出于生活中的自然,成了她生命的一种纯然表现状态。不论什么情况下,都能够始终如一,这就形成了“慎独”的高境界。

  “慎独”的根本在于“慎心”,这一点从母亲身上表现得特别明显。认准了那个理儿,就心有所主,无论别人怎么说,都不改变主意,换个角度说,再大的诱惑摆在眼前,都不为所动。

  前年的时候,嘉和的宿舍刚收拾好,我们请母亲来新家过中秋。她来了,过得也很高兴很欣慰,可是只过了一周多的时间,就嚷嚷着该回老家了。我私下悄悄问她为什么,她说在这里时间长了,耽误儿媳妇上班。自己年纪大了,啥忙也帮不上,整天等吃坐喝的,心里不舒服。

  我和妻子好劝歹劝,说她在这里一点都不麻烦,平时吃什么还是吃什么,这么大的房子,能有个老人住着说说话,多好啊。

  “你想想那天晚上,彭市长两口子散步看到你,还很眼热我们呢。说都退休的人了,老母亲还这么壮实,多幸福啊。”

  母亲却说:“别糊弄我了,谁不捡好听的说。再怎么说,我在这里只能是个累赘。”

  别管你怎么劝,她心里守着的都是自己的老主意。母亲的哲学很简单,很朴实也很具体。遵从自我的感受来选择生活方式,只有在自己那一亩三分地里,她才能找到脚下有根的感觉:心有所依,情有所寄,踏实从容,心里坦然。

  离开故土她就有一种飘泊感,就是住在亲生儿子家里,“慎独”意识也会转化为一种自律情态,约束着自我的一言一行。每次来这里,母亲都会专门交代:你们吃什么,我就吃什么。看她鱼肉都不吃,一天早晨妻子给她多煮了几个鹌鹑蛋,好说歹说,她只吃了两个,剩下的要我们两个分着吃了。而且事后还不忘提醒说:千万不要再给她专门做饭了,早晨吃鸡蛋就行,多煮那几个鹌鹑蛋,让她心里不好受。

  我们家平时吃水果就多,假期里就更不用说了,按妻子的说法 ,吃水果不但要日常化,关键是还要多样化。苹果、柑橘、梨子、柚子等等,每天都会洗上满满两小筐。让母亲吃,她说冬天不敢随便吃东西,不是这个太凉,就是那个上火。没办法,我就会把香蕉剥好亲自陪着她吃。第二天,再拿两粒金桔给她,告诉她这是止咳的,让她没理由拒绝,她才不得不吃。

  妻子吃水果的时候,也不能总是自己吃,有时让让她,她总是那句话,你吃你的,不用管我。端几颗草莓给她,她最多也是只拿一两颗,意思意思就算了。妻子回到餐厅小声问我:老婆婆是真不愿意吃,还是谦虚啊?我只好回答,你都问过她了,意思到就行了,谦虚不谦虚就别管了。她有自己的想法,顺着她才是明智的。

  晚上睡觉前,她端着洗脚盆出来倒热水,我跑过去提起暖瓶帮她倒上,想顺便给她端到卧室里,她态度坚定、甚至有些不耐烦地告诉我:“你甭管!我自己能端。”

  老太太,就这么任性!

  从慎心开始,严谨自律,慎始慎终,这可能就是“慎独”的精髓吧。这种精髓表现在生活中究竟会怎么样,我从母亲身上好似感受到了。在一般情况下,她自己能打理的事情,就不愿去麻烦别人。她内心里向往着一个心神自由的能动性世界,只要是自己还能够亲力亲为,就不愿意别人去破坏它。我只能这样来理解。

  母亲是一个在大家庭里熬出来的“成功”女人。而她的成功完全是以自我的牺牲精神,超强的自我消解委屈的能力换取的。嫁到我们家后,先送走了追求精致生活的公公,又伺候生病卧床的婆婆,好几年如一日。老人都不在了,还要为丈夫、大伯哥、小叔子打理日常的吃喝穿戴,加上抚养自己的孩子,这不但需要吃苦耐劳的精神,而且更需要坚强的毅力。特别是在农村合作化以后,女人需要和男人一样去地里干活,收工回家,男人能够休息了,可母亲还必须围着窝台忙前忙后,五冬六夏,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没有“慎独”的自觉意识和牺牲精神,是坚持不下来的。

  到现在我都还记的,一家人吃饭改善生活,萝卜炖草鱼,家里所有人每人一条,可吃饭的时候,母亲分到最后总是没有自己的,因为她根本不把自己算在内。八月十五吃月饼,每家只能分得一斤,用刀切开,每人一片,弟妹们拿在手里高兴地跑出去了,谁也不会想到母亲自己从来吃不到,最后只是把切掉的月饼渣放进嘴里。还有端午节煮鸡蛋,等等,凡是按人头分的稀罕东西,她总是把自己排除在外。尽管她的高风亮节没有得到过任何人的肯定和赞美,她也没有抱屈过。

  随着年纪的不断增大,我有时候就在想,母亲一生遵从着“慎独”的哲学,她是不是需要刻意地抑制着自己的种种欲望,甚至有时候会有意地压抑着自我?最起码,在考虑问题的时候,母亲会将自己的行为放置于大环境、小环境中反复衡量,进而设身处地的多为别人着想,以尽可能的满足对方心理作为处理事情的依据。

  母亲的哲学的伟大,表现在她年老以后,则更值得钦佩。

  老一代人吃过的苦,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事实。所以我们看到有不少的人,会很容易把自己的委屈当成资本,借助岁月的积累编织成长长的绳索,一旦时机成熟,便用它对亲人进行道德绑架,以此来达到心理的平衡。体现在现实中,便形成了两代甚至三代人之间的严重矛盾。在进行社会文化道德评价的时候,我们的一些所谓理论工作者,也往往会到传统论理道德里去找依据,要求新时代的人去上演旧的“故事”。

  母亲没有文化,但她从自我的人性体验出发,明白这是不可取也是不可能的。

  母亲也会回忆过去,也会讲当年自己做儿媳做妻子做母亲所受的艰难,但她从来都只是感叹,不会埋怨,更不会想着通过下一代来自我找补。有时候妹妹们会给她开玩笑,说你看你,小媳妇的时候只会伺候人,现在自己熬成婆了,却开始怕儿媳妇了。母亲听了也只会说:那是什么时候,这是什么时候。

  我觉得就这一点,母亲就比那些满肚子文化的卫道士们有见识的多。

  越到后来我越才发现,我的一些秉性,更多是从母亲那里遗传来的。那种隐忍、内敛,那份缘之于骨子里的自尊,那种情愿委屈自己也不会多作解释的沉静心态,成就了自己,也限制了自身。有时候名利就在眼前,哪怕送出个媚笑,躬一下腰或者伸一伸手,就能得到。但就是超越不了内心里的那份自尊。作为熔铸于血液里的生命元素,你就是喊一千遍战胜自我,关键时刻还是依然固我。这样的秉性,限制了客观外在很多应该得到的东西,别人看起来有点可惜,可却也更好地维持着整个生命的平衡,因为到什么时候都无愧于心,所以人的内心永远轻松。

  总之,我们面对的是一个省事的母亲。她的自我苛刻,她的沉静隐忍,她那宁愿委屈自己也要让别人高兴的品性,在长久的岁月里逐渐凝固成不给别人找麻烦的性格脾气。作为一种母爱,它是静默深潜的,难能可贵的。可当我们自身足够强大的时候,就不再注意细细体味随着年老越来越处于弱势的母爱了。我们会自觉不自觉地从自我出发,按照自我的需要来实践所谓的孝道,甚至很多时候将行孝变成了自我心理的满足过程,把老人当成了纯粹的自我实现的载体。一旦自己的行为得不到迎合,还会对老人产生误解,甚至在心理上生发出某种程度的怨气。

  这种带有自以为是的霸道之孝,一不注意,往往就会出现在生活中。真是值得每个人认真反思。

  初八的时候,因为带着母亲去医院看眼睛,我们中午又聚集在三妹家里吃饭。提起了除夕的春晚,聊起来才知道,母亲陪着看了整整一个晚上,实际上什么也没看懂。她只是觉得过年了,心里高兴,所以坚持到12点之后才去睡觉。

  我问母亲:那一个冬天里,老太太们都去你那里看电视,每天一坐就是一屋子,你们看什么?

  她说:“放碟,看戏。”

  怪不得一次电视上放往年的小品《打工奇遇》,母亲很兴奋地给我说:那不是赵丽蓉吗!原来,她们那个时代过来的人,心里也有自己的明星。这里的生活环境再好,也没有她所希望的那种人文环境。她熟悉的人文环境在老家,在那个住了几十年的村子里,离开得太久,她的内心就会找不到感觉,就会不适应。

  正因此,我坚定了这样的想法,随母亲的心愿,她愿意什么时候来,什么时候回去,都随她。

  正月十六那天,我和妻子把母亲送回了老家。当她走进自己家门的那一刻,看着她的背影,满文军《懂你》那深情的倾诉之声,在我心中腾跃而起:

  你静静地离去

  一步一步孤独的背影

  多想伴着你

  告诉你我心里多么地爱你

  一年一年风霜遮盖了笑颜

  你寂寞的心有谁还能够体会

  是不是春花秋月无情

  春去秋来你的爱已无声

  把爱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

  从此不知你心中苦与乐

  多想靠近你

  告诉你我其实一直都懂你

  把爱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

  从此不知你心中苦与乐

  多想靠近你

  依偎在你温暖寂寞的怀里

欣赏的作文 篇2

  今天,老师交给我们一项特殊的任务,那就是体验一下妈妈怀孕时的感受。

  早上,奶奶帮我找来两只大南瓜。我用秤称了一下,咦!正好六斤,就是我出生时候的重量。奶奶准备把两个大南瓜都绑在我身上,让我带着它们过一天。我被吓坏了,大声地说:“这个比例不对,妈妈怀我的时候已经是大人了,而我现在还是个儿童,所以我应该带一个南瓜。”妈妈点点头,说:“好吧!你背着一个南瓜就行。”然后,奶奶用床单裹住南瓜就把它绑在我的身上。我摇身一变,变成了一个“小孕妇”。

  刚开始,我带着这个“小宝宝”坐着看书、看电视,一点儿也不觉得累。我还觉得这个游戏挺好玩,一个南瓜也不重嘛!后来,我发现带着它没法跑、不能跳,连上厕所这样的小事儿都变得非常困难。我才知道当孕妇太辛苦了。迷你小孕妇也没法出去见人,真是难为死我了!

  才两个小时我就想把这个“小宝宝”给拿下来。妈妈刚开始不同意,后来我哭着求妈妈,她才同意结束我的“孕妇”生活。

  终于放下了那个沉重的包袱。我惊讶地对妈妈说:“当孕妇可真辛苦啊!妈妈,你怀我的时候怎么还能上班、干活呢?你太伟大了!”

欣赏的作文 篇3

  我以为,岁月已经将过去掩埋,然淅淅沥沥的雨,又将那一抹忧伤演绎。原来,记忆是无花的蔷薇,永远不会败落。

  ——题记

  四月的雨,轻轻敲打着窗棂,一声声,也敲打着心灵。我以为,岁月已经将过去掩埋,然淅淅沥沥的雨,又将那一抹忧伤演绎。原来,记忆是无花的蔷薇,永远不会败落。

  若说,每个人出现在生命里都是有原因的,那么,你的出现,只是为了和我演绎一段有关雨的爱情故事吗?让我从喜欢雨到害怕听到雨落,让我的记忆永远留在雨的世界里吗?

  “窗外下着雨,倾盆大雨。打开窗帘看着雨水沿着窗户的玻璃激流而下,勾勒出无数条美丽的蜿蜒。我眼里的城市,整片的黑暗,只有街灯零星寥落,偶尔几辆车经过发出一些声音打破此刻的寂静。也许这个寂寞的城市正在等待一个声音唤醒沉睡的激情,就像每个人都在等一个声音,把自己沉寂已久的心唤醒……”初相遇的那个雨夜,你的文字,你还记得吗?

  是你的文字唤醒了我心里沉睡的声音?还是我充满忧伤的双眸,牵扯了你内心的疼痛?两个相似的灵魂慢慢的靠近,渐渐的相依,静静的相伴,只想于时光里,在郊区那属于我们种满马蹄莲的家,默默的相守,一起迎晨风暮染,看日出日落,直到我们双鬓染成白色,还能坐在庭院里,闻着马蹄莲的清香,目光,也会追逐着那一群鸡鸭,而这一切,都会定格在你的画布上,挂满我们家里所有的墙,成为我们一起走过岁月的最好记忆。

  此刻的雨,越下越大了,天气预报说,好多城市都下雨了,你的城市也下雨了吗?你也在孤单地听雨吗?或者,你的世界里,已经不会再有雨?凭我怎样的想象,也无法勾勒出你此刻的模样,因为,我甚至不知道现在的你在哪个城市,哪个城池是你疗伤和忘爱的小港。

  泪,伴着雨,轻轻滑落,一直小心掩藏的悲伤终在这一刻无法抑制。你知道吗?如果可以回到最初,我宁愿不要与你相遇,更不要你相爱相依,因为,我们不相遇,今天的你一定会有一个爱你的人,一个温暖的家。我们不相爱,在那个雷声响彻的雨夜,你就不会担心我害怕,还在外地的你,驾车赶回我们郊区的家,不赶回来,你就不会遭遇那场无情的车祸,你的身体和心灵也不会受到重创。

  如果,我们不相爱,如果,你少爱我一点该多好啊!那样你就不会带着还未痊愈的伤抛下我们的家,离开这座城市,离开我的世界,只是因为,你觉得你已经残缺的身体不能再陪我一起寻一处安静之地摄影作画;不能再为我将院子里的秋千高高荡起;不能再为我做可口的饭菜;不能再牵着我的手在月光下散步;不能再将雪堆砌成我的模样……你只留下一封信“吾爱,我没有办法,没有办法以这样的姿态在你的面前。我说过要给你最好的生活,现在,我做不到了。原谅我,原谅我的骄傲,我不要在你面前如此的脆弱,原谅我,也请成全我最后的骄傲!来生的渡口,我一定还要遇见你,今生,不能完成的夙愿,来生,我一定完成!”

  你知道,你离去后我会哭,会流泪,会伤心,会让自己沉浸在悲伤里,也会变得更加得忧伤,而你依然选择悄悄地离去,不再和任何人联系,只是不想我找到你。你是想,时间能让我忘了你吗?是想让时光治愈我的痛吗?带着伤痛离去的你,一定有着太多的不舍,一定也很痛,甚至,比我还痛。现在的你,心,依然会像我一样流泪吗?光阴,是不是痊愈了你的伤口?

  很多时候,我常常会怪你,怨你,为何,不听听我的决定,就将一切画上句号。可我却知道,我不能怪你,更不能怨你。

  你离去后,我不敢再回到我们郊区的家,那里有着你太多的味道,我害怕,害怕自己沉溺在你的味道里。让自己忙忙碌碌的,没有空闲的时间去想你。努力的微笑着,用最灿烂的笑脸,迎接每一个日出日落,让周围的人不再为我而担心。我以为这样,就可以骗过所有的人,包括我自己,然,每一次雨落,过往的一切,是如此的清晰,原来,你早已经融入了我的血液里,刻进了我的生命里。谁能告诉我,以后的岁月,我该怎样倾听一个人的雨?安放一个人的情?

  看穿我努力伪装的朋友说,不要再用眼泪充斥我的世界,不要让悲伤再成为我生活的主旋律,不要让忧伤弥漫在我的天空,何不带着你的深爱,好好的生活下去,拥有属于我的春暖花开。你也这样想的,这样希望的,是吗?好好的生活下去,我何曾不想?可是,你的.爱已经深入了我的灵魂,让我如何去拥有另一个春暖花开?没有了你,谁来为我在雨落时撑起那把伞?少了你的日子,谁能体会我的孤单和彷徨?心没有了归属,我又该在哪里停留?

  你呢?离去的日子,你可好?是不是和我一样,在每一次的雨落,都会生生的疼?你的心,又安放在了哪里?

  上天没有让我们美好的过往定格,时光也没有因为我的悲伤而停留,四季交替更迭,一圈又一圈。一次又次,花开花又落,红尘陌上,依然是孤单的影。慢慢的,我学会了习惯不再有你的日子。不再去听你为我唱的歌,不再去看你为我而写的文字,不再去翻阅你的画册。我的花盆里再也没有种过马蹄莲。我学会了做饭,可我的餐桌上再也没有出现过你和我最喜欢吃的小炒肉。每到夜晚,学会了和你以前一样,和文字对话;每到雨季,学会了拉上窗帘,不去听雨滴滴答答的声音;电闪雷鸣的日子,学会了戴上耳机,不再渴望你怀抱的安全和温暖。我能做到这样,不知道在哪个城市的你,是否可以安心,可以放心呢?因为在你眼里,我从来就是一个长不大的孩子,和你一起的日子,早已经沦陷在你无尽的宠爱里,那时的你,常常会怜爱的揪着我的鼻子说:“你这个小家伙,不会做饭菜,看书忘记时间,喜欢去淋雨,又常生病,你说,你该怎么办?”而我就会腻在你怀里说:“不是有你吗?”“如果我不在了呢?你怎么办?”“因为你不会不在阿,所以,你说的,我不考虑。”“你呀,真拿你没办法。好吧,就让我一辈子照顾你好了”你把我拥的更紧。

  现在,真的没有了你!

  泪,又再一次滑落……

  不管我愿不愿意,岁月的年轮都载着我前行,不管我多么的渴望,也没有将我载往有你地方,从疯狂的寻找你,到失望,再到绝望,你仿佛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一样,我已学会将一切深深的隐藏,只是,忧伤却成为相伴我的行囊,时不时的,让泪水盈满眼眶。我以为,我已经学会了遗忘,却不明白,与你有关的一切早已经爬满我记忆的墙,微风轻轻地吹过,也能令它蔓延生长。

  常常的幻想,希望天空能够明白我的忧伤,能够将我垂怜,永远没有雨落只有蓝天白云的晴朗,那样,我就可以不因为雨滴的触碰,唤醒过往。然,幻想终归是幻想,永远不能带给我希望!

  此刻,雨,终于停了,而我的心呢?又该如何开始新的起航?

欣赏的作文 篇4

  我最欣赏的人是我的同学——小杨,他个子不高,一头黑色的头发,一双乌黑发亮的眼睛,鼻子高高的,嘴巴小小的,两排雪白的牙齿。

  最让我欣赏的是他那乐于助人的品质。小杨很乐于帮助他人,每当别人遇到困难,需要帮助的时候,他总是会挺身而出,给对方最大的帮助。

  这是一个寒风呼啸的早晨,一位同学在早读课时突然肚子痛,他双手捂着肚子,痛苦地闭上了双眼。老师看见了,走上前轻声问道:“你怎么啦?不舒服吗?实在不行我打电话让你妈妈带你回家。”那位同学摇了摇头,说:“不用了。”老师说道:“那你趴在桌子上休息吧。”“嗯。”同学有气无力地说。之后那位同学便一直趴在桌子上,第一节课上了一半,那位同学忽然做出欲要呕吐的动作,老师见了,连忙说道:“座位靠近垃圾桶的同学,快把垃圾桶给他。”可是已经晚了,垃圾桶放他面前的前一秒,那位同学就已经吐了,呕吐物落了一地,垃圾桶的边边角角都粘上了呕吐物。其他同学见了,都纷纷戴上口罩,能让位置拉多远就拉多远了。小杨却跑到门后拿起拖把,然后迅速跑到那位同学旁,不顾呕吐物的恶臭,用拖把将它清理干净,清理干净后,他又马不停蹄地将拖把带去了班外,应该是去洗拖把了,他回来后又将垃圾桶拿出去洗了。下课时,他还去问那同学是否还难受,要不要回家休息等。同学们见状,脸上都露出了羞愧的神情。

  小杨是我最欣赏的人,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那乐于助人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也应该如他那般,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对方最大的帮助。

欣赏的作文 篇5

  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景色或人、事物都值得欣赏,只要肯以欣赏的眼光来面对一切,我们的生活天地就会更广阔,更有乐趣。

  杉林溪的竹林、谷关的瀑布、八卦山的名胜……各有各的特色,让懂得欣赏的人看,会觉得山有不同的性格,瀑布像万马奔腾,竹林就像古筝的弦,发出美妙宜人的乐音。让不懂得欣赏的人看了,会觉得山是个没有生命的东西,看来看去都一样,只是一块动也不动的石头;河水只是流动的水,竹林也只是一根根的竹竿而已,听不出什么美妙的音乐。

  读书的态度也是一样,懂得欣赏的人,一本书能看很久,而且百看不烦,觉得看过以后获益良多,再看一遍更是余味犹存,这种人就不会随便破坏书。

  相同的道理,我们周遭的人,有的外表不好看,可是心地很善良;有的功课不好,可是游泳技术很好,值得向他请教。所以我们要以欣赏的眼光发掘别人的优点,吸收别人的长处。

  只要以欣赏的眼光,用新的心情、新的角度去接纳所有的人、事、物,我们就能改变自己的生活。

欣赏的作文 篇6

  墙外一阵微风拂过,依墙而生的向阳花随风波动。它们如此渺小,不惹人注目只能生长在墙外,但它却是幸福的,因为它们爱阳光,点缀着一个家,风,请慢慢的吹,散开那清幽的香,香远方。

  那一年,她五岁。一个阳光明媚的春天的日子,她的母亲无声无息的离开了人间,她跪在床前拼命的摇晃母亲的手,希望这不是真的只是平日母亲和自己逗笑一样的游戏。母亲再也没有醒来,那一刻她知道了心痛,眼泪像往日母亲和自己亲热时的笑容一样挂满了面目。父亲也失去了往日的风发,整日酗酒。也许是整日流泪,泪流干了回忆无可忆了,脸上写满了忧伤,大多的时候人们从她家门过时她只是静静的托起脸庞看太阳。一群调皮的小男孩常常路过她门口时做着鬼脸,嘴里说着傻子傻子。对了她的名字叫小花。人们说着孩子太不幸了,丧母,又变傻了,她独爱墙角的向阳花清幽的香小小的花如此独特,哪怕无人问津依然美丽。墙角的花开了,她就是快乐的,众人不解这个傻女孩的快乐。

  那一年她十岁,家里张灯结彩一下子来了许多人,父亲也精神抖擞恢复了昔日的风发。小花从别人的议论中得知父亲要续弦了,她的心中说不出的苦痛,却没再脸上吐露,花儿只会点缀世界,哪能在意放在那里呢?众人走后她才看到,继母也带来了一个小弟弟,父亲确是很喜欢这两个新成员。日子是过出来的,只是这个继母不能惹,她是个辣椒,重庆的朝天椒。人们说小花的命太苦,学辍了,家庭的家务落到一个十岁的孩子身上,洗衣、做饭、做家务、喂牲口。同龄的公主在天堂,她却在地狱。有些老人暗中帮助小花,却招来继母无情的白眼,人们敢怒不敢言。父亲打工回来对于四邻的反映充耳不闻,他是软弱的人们知道了。天睡着了,天睡着了,大家知道。傻傻的小花穿着以前母亲买的旧衣服,泛白然后稀疏,支离破碎正如那颗曾经快乐的心。

  过年了,烟花满天,烟花易冷,母亲爱她在天堂看着她,她坚信会再次见到母亲的。父亲是幸福的,她也是幸福的。这样的美好也只是在窗前看着。门被推开了,继母领着小弟弟后面跟着父亲走过来,灯亮了。继母的那个儿子突然指着桌子上的那块手表说是她偷的他的,怎么会,明明是当年母亲过五岁生日时卖给她时。不容争辩,父亲的脸阴沉下来,五个手指火辣辣印在脸上,那还是父亲吗?他明明知道的,没有眼泪,因为干了。继母伸手夺取手表,双眼恶狠狠的留下无情。小弟弟做个鬼脸欢乐的走开。今天是除夕,阖家团圆,团圆。

  开春了,河流渐渐开化。向阳花破土而出,发芽了。

  继母的儿子和一群孩子在河边网小鱼,生活中的意外遍布各个角落,有时是随风而来的。继母的儿子脚下一滑,身体倾向前去,孩子慌乱的朝四面八方呼救。被生气的继母刚刚赶出家门的她在墙外瑟瑟发抖,恰巧听到远处河边的呼救,她跑去跳入水中把水中双手朝上起起伏伏的他在同伴的拉扯下救上岸,全身抽搐的她再也没有力气游上岸。等大人再次把她从水中救出时,她看到了母亲的微笑,远离市区救护车至少一个小时,乡村医生的土办法没能妙手回春,让她苏醒。从此小村山坡上多了一个新坟,微风吹过,坟头开满了向阳花,一直没能回家的小花回家了,她为什么要救继母的儿子?明明可以不救,理由有千万种,救他的理由只有一种,小花的遗像被父亲轻轻地捧回了家,他欠她的幸福何时还呢?吹面的风知道,一个女儿为他争取了权利换来了平等的人生,向阳花开了满山遍野。

  向阳花开的如此烂漫,清香的气息布满了小村,一年又一年,种子随风飞向各个角落,墙角的向阳花开了,小花笑了,她是幸福的。

欣赏的作文 篇7

  ●致东方一鹤

  脱俗

  高雅

  是桃源中人

  还是佛门中花

  明月横空

  银河高挂

  你静躺为诗

  春阳照水

  鹤眠白沙

  你安卧成画

  更催人泪下的是丹顶鹤

  为救你

  那位姑娘

  错把沼泽当成了家

  ●致飘飘逸尘

  不做一朵粉百合

  为他人开一朵花

  不做一只绿鹦鹉

  替众人做肉喇叭

  只甘做大千世界的一粒微尘

  飘然走四海

  欣然闯天涯

  种诗

  放歌

  该是两张何等精致的页码

  ●致天涯游子吟

  浪迹十年

  芒鞋踏遍天涯

  仆仆风尘

  尝尽酸甜苦辣

  哦,隆冬

  哦,酷夏

  走不完的古道上

  陪伴你的

  只有黄沙瘦马

  日夜兼程

  不畏风雨交加

  世间冷暖

  哪比得上我亲爱的妈妈

  哦,日出

  哦,落霞

  仅哼一句游子吟啊

  心头就飘满泪花……

  ●再致轻柔的霞

  不论朝霞

  抑或晚霞

  都是——

  天上最美的云

  人间最艳的花……

【【必备】欣赏的作文7篇】相关文章:

【必备】欣赏自己作文10篇02-15

【必备】欣赏作文合集7篇04-05

【必备】欣赏自己作文十篇05-03

【必备】欣赏作文合集十篇04-13

【必备】学会欣赏作文合集5篇04-01

【必备】欣赏作文汇编九篇03-31

【必备】我欣赏作文合集六篇03-25

【必备】我欣赏作文合集八篇03-18

【必备】欣赏作文汇总9篇03-15

【必备】欣赏作文汇总10篇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