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作文

时间:2024-03-12 18:44:01 故乡 我要投稿

故乡的作文(精选8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故乡的作文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故乡的作文(精选8篇)

故乡的作文 篇1

  夜深人静的时候,是想家的时候……

  歌声时断时续、悠远绵长,大概是从河对岸的军营中传出来的吧。窗外已是夜色阑珊,军营的点点灯火亦被黑夜涂抹得有些依稀。

  夜阑更深之时,总会有一种声音在我耳畔响起。“吱吱碌碌……吱吱碌碌……”它虽然单调而缺乏旋律,但却能久久拨动我的心弦。听到它,我的心会随之宁静,会完全抛却游子的漂泊之痛,更会使我忆起久违的故乡。

  我知道,这是我家老屋后的石磨坊发出的声音。二十年前,也就是在我的孩提时代,夜晚常常是这种声音伴我入眠。

  我家的老屋后有一片坡地,上面栽的全是榆树。树干上爬满了一种被当地人称作“凌霄”的藤状植物,橙红色的凌霄花会在夏秋两季竞相绽放。磨坊就建在这榆树林之中。其实它原本是一座观音祠,只是一物二用罢了。听村里年长者讲,**之前,这儿的香火还是很盛的。十里八村都有人来此烧香祁福。隔一段时间还会有庙会。这里的庙会如同集市一样热闹,说书的、唱戏的、吹糖人儿的、拉洋片的应有尽有。村民们还可以借机会卖掉部分农产品,购进自己急需的各种农具。

  后来,烧香拜佛等迷信活动都被禁止了。没有了烧香拜佛之人,自然庙会也办不下去了。但是推磨的声音并未因此而停止,毕竟村里几十户人家还是要靠它磨面吃饭的。可是这祠堂却因长久无人修缮而变得残破不堪。顶上的琉璃瓦已所剩无几,余下的早已成了鸟雀们的安乐窝。廊檐木刻上的彩绘图案大多已退色,失去了往日的斑斓。支撑廊檐的红柱,漆皮爆裂,露出了木头的本来面目。石刻香炉的一条腿已然断裂,斜靠在角落里。最惨不忍睹的当数那座泥塑观音像,半条臂膀不知被谁卸了去,手中的玉净瓶也已不知去向,余下的一条胳膊空落落地向上托举着。

  大慈大悲的观世音,面无表情地、无奈地注视着脚下的芸芸众生。而来此推磨的芸芸众生已被生活的重负压得几乎喘不过气来,同样倍感无奈又面无表情。

  的确,那时的生活很苦。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就像推磨一样,日复一日地复写着他们的父辈乃至父辈的'父辈的生活。一年的辛劳与汗水仅仅换来微薄的收成,他们无法跳出这千古不变的生活轨迹,他们困苦,他们迷惑,进而无奈。

  作为孩子,我们根本无法理解父辈们的艰辛。父辈们总是将痛苦埋在心底,把仅有的一丝希冀化作滴滴快乐捧给他们的孩子。孩子们因天真无知而终日快乐着。记得那时,我们曾无数次结伴去河边的芦苇荡深处“探险”,夜晚趁大人们不注意,竟然攀着树枝到磨坊顶上捉麻雀。要知道,这些活动都是被严令禁止的,但却被我们一一做到了。只有禁止进入磨坊的禁令无人敢打破。于是我们就天天盼望着过年。因为只有过年我们才能有新衣服穿,才能有好东西吃,才能去平时不许我们跨进半步的石磨坊。

  平日里禁止孩子进入磨坊,是流传了不知多少年的老传统。想来大概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因为石磨转动可能会伤及孩子,二是因为这里毕竟曾是祭祀的神圣场所,可能是怕我们进入会触怒神灵带来厄运吧。过年时,情况便有所不同。我们被允许进入磨坊,主要是协助家里人推磨。我的故乡有过年做豆腐的习惯,由于每家都做,一到这个时节,磨坊也就显得紧张起来。稍富裕些的人家可能会买或者租一头毛驴来拉磨。那驴子通常被红布蒙了双眼,在皮鞭的驱使之下会不知疲倦地循着圆圈一直走下去,直到黄豆变成了豆粉方可驻足。我家是断不会采用此种方法的,或许是由于家境拮据的缘故吧。我们通常是一家老小轮番上阵,将那石磨推得飞转。木制的支架与石磨轴相互磨擦,发出的“吱吱碌碌”的声响与孩子们的欢笑声相互融合,在祠堂的上空久久回响。

  我的故乡地处平原地带,原本是不产巨石的。这座石磨究竟是何年间由何人从哪座山运来,又是由何人雕琢打磨,已经无从考证了。只知道,这里的人,世世代代都依赖着它,每天都在用它细细地研磨着生活,盼望着能够磨碎痛苦与无奈,能够磨出幸福与欢乐。

  然而,时光如水,岁月如歌,石磨磨得他们额上生出了的皱纹,磨白了他们满头的黑发。他们依旧终日面朝黄土北朝天地过活。磨不掉的唯有他们与生俱来的那份纯朴与谦和。

  离开故乡已近二十年了,我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不仅未被流逝的光阴消磨掉,反而如陈年的美酒,历久弥深。故乡的一草、一木、一溪、一井曾无数次出现在我的梦中,久久萦绕在我的心头。

  那座石磨坊是否依然存在?夜晚,如今的孩子们是否依然伴着石磨声入眠?我想,它或许早已被电动机械取代了吧。

  人们的生活是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呢?但愿他们过得富足而祥和。

  河对岸几乎没有了灯光,是啊,已是深夜了。“吱吱碌碌……吱吱碌碌……”熟悉的声音又一次在我耳边响起,我轻轻地合了眼,仔细聆听着这动人的旋律。渐渐地,我觉得眼前仿佛出现了无数朵紫色的蔷薇花,正在和着这醉人的旋律欢快地舞蹈。

故乡的作文 篇2

  故乡,一个多么温暖的词;故乡,一个多么伟大的词。是故乡,让我吮吸着她的乳汁茁壮成长。

  我的故乡在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庄上。

  故乡的味道——绵密、松脆。

  清晨,香甜的南瓜气息钻进了我的鼻子,让我从睡梦中惊醒,急急地披上一件外套,来不及洗漱就冲到了小院里。只见奶奶正在切南瓜。瞧,那南瓜黄澄澄,金灿灿的',条纹一条条的,十分清晰,看着就想让人咬上一口。奶奶将南瓜放到蒸笼上蒸熟,刮了一下我的鼻子,笑眯眯地对我说:“小馋猫!”奶奶的笑容荡漾开来,皱纹跳到了脸颊,眼睛眯成了一条细小的缝,和蔼可亲,南瓜熟了,奶奶将热气腾腾的南瓜放到木板上,用刀背把南瓜打成泥儿,紧接着又把南瓜泥放入正在煮着的糯米粥内,放上几颗早已晒干的大红枣,大功告成!正当我眼睛死死地盯着冒着热气的南瓜粥时,奶奶把我带到院子里摘起了倭瓜花。倭瓜花上身呈绿色,一瓣瓣紧紧地包裹着,下身是一朵金灿灿的黄色小花,小花上沾着一颗颗“晨露”,照映着附近的一切。奶奶先在碗里打了两个鸡蛋,搅拌均匀后,把倭瓜花放在里面蘸了蘸,又让它在面粉堆里“转个圈儿,打个滚儿”,紧接着,再放入温热的油锅内炸至两面金黄。看着盘内一个个小巧玲珑的油炸倭瓜花,我不禁两眼发光,拼命吞咽着口水,真是让我垂涎三尺啊!这时,南瓜粥也煮好了,打开锅盖,香喷喷的味道扑面而来。

  我拿起勺子盛了一小勺粥吹了吹就将它送入嘴巴。哇,软糯的米饭配着香甜的南瓜泥儿和一点儿甜汤,如此美味驻足在口腔内,将细腻的味道分布到了各个味蕾。再夹一个油炸倭瓜花,咬上一口,嫩滑的蛋液包裹着油炸倭瓜花,酥脆的面皮松松脆脆。倭瓜花的美味也急切地冲进了口腔,邀请着成千上万个味蕾,在舌尖上跳起了“华尔兹”,真是香嫩爽口啊。

  奶奶的一举一动令我如今都还记忆犹新,奶奶做的每一道菜,都成为了我儿时的美味。舌尖上的故乡,要用心品味。

故乡的作文 篇3

  这一天,在我生命中是最深感悟的一天。我想回到那里,再看看它的样子,把那时对它的厌恶,嫌弃全都抛走。那也是我最有欢笑的地方,没有电脑,没有手机,甚至没有电视。只有我与它。

  又在那一天,我虽没有亲眼看见挖掘工具把它的容貌摧毁,但也目睹它的其他部分怎么一点点的成为废墟。如今,已经物是人非,它不再只属于我们大概几百人的了,而是成千上万人的参观公园,那条曾经流动清晰的大河不见了,却换来干涸死寂的臭水。曾经觉得是无比宽广的公路被堵了,却开通了拥有比以前宽两倍的高速路。曾经纯洁,朴素,天真,活泼的小学生长大了,长成了连自己都不认识的中学生。

  现在总觉得5年前的事就发生在昨天,总觉得我昨天放学回家从门旁的那个堂姐初中时用的斜跨包里摸钥匙,可是老人记性差,总搞忘。只好坐在门沿上,坐着家庭作业,没有人听写,只有自己写好拼音在默写。作业终于做完了,婆婆爷爷还没回来,只好坐着翻翻新买的字典。等字典也翻厌烦了,又只好去旁边三爸的旧屋里玩,因为他们搬到新家去了所以那个旧房子的门就开着的。我总喜欢去他们的屋顶上去(他们是砖房,而不是瓦片房),他们的屋顶奇特,像是房间一样分了格子的',大概7点多钟,上坡的人都回家了,所以婆婆爷爷也扛着锄头回家了,然后婆婆再来做饭,那时候夏天最好的还是稀饭下霉豆腐。但在那时的我来讲是极其讨厌的,因为觉得吃的太过于简单,可是现在都已经基本没有自己家做的了,想要吃只能在超市或菜市场才买得到。以前一看到霉豆腐就不吃,现在稀饭下霉豆腐都可以吃3碗。

  那时候的生活虽比不上现在,也没有爸爸妈妈在身边,但是那确是最开心的时候。在那时只要说今天有肉吃,那绝对是守在灶旁,静静的,没有钟表,只有时间,自己一秒一秒的数着,心里乐滋滋的。

  以前在上幼儿园时,家长都会来学校接我们,那时坐车一人要一元,家里穷所以为了把钱节约起来只有走路,一般走小路是最近的,每一次都会路过一条小河沟,而且妈妈洗衣服也喜欢去那洗,每次我都跟着,那里没有车辆开过的噪音,只有潺潺的流水声,一直流着,流着……

故乡的作文 篇4

  每当我凝望着一潭碧绿的湖水或溪水时,总会想起我的家乡。从出生至今,我只回过一次家乡,也正是这一次,让我记忆中的家乡增添了一点丰富的色彩。

  在奶奶家附近,有一条奔腾不息的小溪。不知道它的源头,也不知道它的终点,我只知道溪水很浅,很纯白。透过溪面可以看清河床,甚至连溪底的卵石也可以数得一清二楚。每当阳光照在绿林上,照下来的绿光印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时,我就会放眼望去,那欢快活泼的小溪被“绿色的阳光”照耀着,就如一铺长长的地毯,好似一整条翠绿的项链,仿佛一林绿竹。在这个时候,在我的眼里,它是取之不尽的。溪流中,有不少小生命在这儿安居乐业,为它增添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在村子门口,有一座古桥,桥下有一条小河,河水很长。它的源头是一个天然的白色小瀑布,不过河水却是碧绿的,绿得像宝石,绿得如翡翠,绿的让人感到它的温柔,也绿得很迷人。我喜欢赤着脚在小河的浅岸跑来跑去,让小河亲吻着我的'脚,让卵石给我做按摩。我能感受到它对我的温和,它也应该能感到我对它的挚爱吧!这条小河不窄,所以有时还会看见几艘小木筏在河面上慢慢悠悠地飘过。

  有时望着城市的大海,它们已不再碧绿,也不再清澈了,我时常会想,故乡的水会变脏,变臭吗?“不会吧。”我总是这么回答。是的,我坚信故乡的水一定会保留着原来的那般色彩,一定是碧绿的,清澈的,温和的。你会与最高的山峰同寿,和最长的大江同远,同最清澈的水一样碧绿;就算是世界上最大的巨人也无法将你喝干,最黑的水也无法将你染色,最深的峡谷也无法将你吞噬!你永远不会变,至少---你最初的模样已存于我的心中。

故乡的作文 篇5

  故乡是什么?或许是童年时放的风筝,或许是长大后的回忆。但对我而言,它其实只是寄托在邮票上的思念,它深藏在我灵魂深处的一隅,温暖着我。

  我的故乡是汨罗江畔一个小小的镇子,家乡人多务农,经济不是很发达,物什来往都得靠邮寄。于是,从小到大,邮局便是我常去的地方,父母总打发我去邮局取东西,有远方的亲戚邮来的物品,也有姑妈邮来的给我的玩具。小小的我便成了那儿的常客,一点点地,伴着我长大。

  转眼啊,我就不再是小孩子了,两年前,父母送我来省城念书,那以后,我的童年似乎就随着故乡远去了。父母送我到校门,理理我的衣领,说:“你以后就不再是个小孩儿了。”继而消失在茫茫人海里,留给我背影。

  唯一不变的,是邮寄。父母从那头的.小镇给我邮来了物什:我爱吃的零嘴,衣服,还有书。故乡啊,它就变成了邮件上另一边的一个代码,那么熟悉,却又那么陌生。父母每个周末都会把自己从小镇“邮”到省城来,陪我,鼓励我,我习惯了这儿的生活,习惯了这儿的人,习惯了这儿的每一点每一滴。只是,我很少把自己“邮”回小镇去,故乡,似乎变得很遥远,很遥远。只是,它会夜夜化作梦,融进我的脑海里。

  这个夏天,奶奶终于按捺不住性子了,一通电话过来:“伢子,你都大半年没回了,回来看看吧,啊?娭毑破了你爱吃的瓜,放冰箱里等你回来吃嘞……”。我也再也控制不住我那被乡愁笼罩的心,一张火车票,我把自己邮回生我养我的小镇,邮回我日思夜想的小小村庄。

  一切似乎都没有变:村口我曾荡过的秋千,伴我长大的净水湖,我曾游弋的田埂……还是老样子,变的,是看这一切的人——他不再是那个懵懂无知的孩子了,他长大了,长高了,高得让我害怕,害怕进门时撞到门栏,害怕他会忘记他儿时走过的路,走过路边上的风景,会忘记邮寄,忘记思念。

  村子里看着我长大的长辈们听我回来了,高兴得不得了,拉着我说:“娃儿啊,你不忘本,没忘记我们,以后常回来啊……”。我不觉惭愧——我只不过是把自己从他乡邮回来,给爱我的人看看啊。

  故乡,就是一场重复的邮寄,它是邮单上的起点,也是邮单上的终点。邮来的,是思念。邮去的,是乡愁。

故乡的作文 篇6

  它不像城市那样的热闹,不如桂林那么秀丽,而是平凡的一个村庄——我的故乡。

  我曾经用心去赞美它。现在,我再一次拾起笔去描绘它。此时,我想到了故乡的东头,那里有一个天井。天井是故乡水井的一个,虽然小,但很深。妈妈不想让我去玩,总是担心我掉下井去。可是这不大的天井却给我莫大的乐趣。

  天井的西边有一个小小的花坛,花坛的'中间种着一棵山茶树。每逢那山茶花开,粉红粉红的,十分逗人喜爱。树的周围种着许多花草,五颜六色的繁花中间,常常会看到一群小蜜蜂,听到它们的歌声。花坛里的花飘散出浓郁的香味,只要一进村头,那沁人心脾的花草就会迎面扑来香气,使人的心都陶醉了。而天井的水依然是满满的、清冽的。

  花坛紧靠着一棵大树,我那时经常爬上去,据说大树有100岁了,然而每到秋天,它还吐出嫩绿的幼芽,长长的枝梢一直横伸过花坛上,和花草编织在一起,充满生气。天井边还有一个井眼,井眼边是滑溜溜的,给人一种清凉的感觉。

  夏天的夜晚,村人都在村边乘凉。有时一帮小孩在一起,东游游西逛逛,一看到尾巴上闪着亮光的萤火虫,就会立刻跳起来,举着扇子追打。有一首唐诗:“银烛秋花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这时天上的繁星似乎都集中在小小的天井中了。

  我的故乡啊,你虽然不那么富饶,也不那么热闹,不那么优美,但你知道我对您的感情是多么真挚啊!

故乡的作文 篇7

  又是秋来,一缕清风吹遍故乡,洋芋地里紫意点点,初生的花蕾,恣意招展。等过白露,一枕清霜,洋芋们笑语盈盈探出田埂,等待收割的锹镰。

  小时候,我是不明白这些的,六月花开就心跳,钻进那一片墨绿海洋,小手刨腾刨腾,心里失望失望。跟去的一众伙伴,齐齐耷拉下脑袋,长吁短叹。我们都是饥饿的孩子啊,渴望洋芋煮沸的清香。

  其实,洋芋成熟在中秋。赏过中秋月后,秋风一声招呼,家家户户才下了地,男女老幼,提锹拎筐,阵势浩浩荡荡。空寂的田野里,稼禾尽数归仓,惟余洋芋静静守望。凌厉的秋霜飘落,早已枯萎了它的枝秧,可我们知道,土埂里一定潜伏着它丰满的身段。

  我屏住呼吸,拎筐紧跟在父亲后面。父亲一锹下去,黄灿灿的洋芋蛋“噌”一下跳出来,轻盈地站在埂垄上。那出场,宛如体操少女的优美空翻,染醉我的眼。我抢上去,轻轻掸了土,一颗颗捡进筐里面。

  小筐盛满,倾倒地上,堆成丘山,母亲取过麻袋,我和妹扶住袋口,一袋袋装满,欢快地追着架子车,一路赶撵馋嘴的麻雀,把洋芋运回家去,储窖过冬。

  那时候,田野上的云朵都赶来凑热闹了,空气里漂浮着欢乐。叔伯们搬来土块,堆起垒子,待麦草烧得垒子发红了,扒拉出草灰,将洋芋填进去,压上石头,焐住……我们一趟送回来时,鼻翼里就已飘香了。新鲜的洋芋剥了沙皮,焦黄甜软,咬一口热气升腾,真是舒坦。

  这是大人们的`解馋方式,迫不及待里掺杂着沙粒泥土,我有点小小洁癖,简单的烧洋芋填不足胃口。回到家去,眼巴巴守着母亲将洋芋淘洗、切块、入锅,等那一锅洋芋咕咚咕咚煮沸起来,才是我最极致的欢乐。

  母亲要做的是洋芋搅团,那可是期盼已久的大餐。一锅洋芋煮熟,用铁勺碾成末,撒点盐,掺点面,反复的搅呀搅,搅团成形出锅时,熬勺清油一欠,嗞啦一声脆响,口水将我吞没。

  一直以为,搅团是洋芋最经典的吃法。做法简单,风味悠长。这是故乡的首创,是民间的智慧。时至今日,酒店的菜谱里,还有它静静留香。

  吃罢搅团入了冬,菜蔬稀缺,洋芋就成了主食,上顿下顿开锅,都翻滚着洋芋的影子,块状的,条形的,碎粒的,在母亲巧手里不停地变换着花样,不停地变换着味道。即使这样,仍旧不厌。落了雪的夜,还要在红红的炉膛里煨几个;除夕守岁的夜,再奢侈地用清油炸几个。一个冬天,一个年,故乡就这样在洋芋里煮沸着,平淡欢喜的过去了。

  那贫瘠的岁月里,洋芋胜过糖果,是故乡恩赐的难忘佳肴,填满了一个孩子饥饿的记忆。而洋芋煮沸的气息,早已融进我的血液根骨里。那年陶瓷厂去看喜子,地僻无处餐,只有一筐洋芋款待,从早至晚,我们煮了吃罢烤着吃,烤了吃罢炒着吃。呵呵,一瓶清酒,三个老友,如剥了皮的洋芋,坦诚相待无尽欢。都说凉州人憨实,多么高尚的评价,这是洋芋哺育的功劳呀。外表憨,内心实,像洋芋一样实诚相待不好么?

  而今衣丰食足,洋芋依旧顽固的根植在我的味蕾和故乡的记忆里。一次酒楼大餐,点菜毕,请我补一道。醋溜洋芋丝。我脱开而出。满座豪英皆愕,我却微自一笑。我想,行走天涯,有些味道是不能遗忘的。譬如,洋芋那煮沸的气息,搅拌着故乡的泥土,浓浓浇灌我一生。

故乡的作文 篇8

  小时候,生活在故乡,记忆最深刻的就是故乡的星星。

  夏夜,在外面乘凉,喜欢躺在母亲怀里看天上的星星。天空是深蓝色的,上面布满了密密麻麻的星星。于是,就伸着小手,在那儿一颗一颗地数。只是会数到十,就又重头开始,怎么数也数不完。有时候,感觉仿佛星星就在眼前,摇摇欲坠,扑面而来,伸手就能够得到似的。

  我喜欢没有月亮的夜晚,如果月亮满满的挂在中天,那光辉一下子就将星星的亮光遮没了,就好似将星儿隐藏起来一般。没有月亮的夜晚,天空就显得格外的蓝,像蓝丝绒一般平整光滑,我对这种蓝特别钟爱;星星睁着眼睛,一眨一眨明亮而动人,撒满了整个天空。星空下,晚风轻轻地佛来,解除了人们一天的疲劳和燥热。感受着星光的朗照,朦胧中人们放飞了想象的翅膀,任凭思绪在星际间遨游。

  我记得很清,就在那个我熟悉的农家小院里,母亲讲得最多的就是牛郎与织女的故事。这是关于爱情的一段凄美的故事。这个故事每年都在上演。每年的夏夜,它从母亲口里讲出来都显得那么唯美凄婉。而每一次听母亲讲,我们都不厌烦,都一样的入迷,而且还边听边遥指着那苍茫的银河,寻找牛郎与织女的所在,当然还有他们的孩子。懵懂中,好像明白了,天上也跟人间一样,也有那么多的不幸。尽管这样的故事很心酸,但它还是勾引着我,就彷如牵着我的魂儿一样,每遇晴朗的夜晚,每每便不由自主地痴迷地去遥望那浩瀚的星际,寻觅它们之间曾经或正在演绎的动人的一幕。

  后来啊渐渐地大了,读了一些天文学的知识,也读了一些历史,略微认识了一些星星和星座,也还知道了一些除母亲讲的故事之外,发生在星星之间的其他故事和传说。

  有一天,我拉着女儿在窗前看星星,也想顺带卖弄一番,就像母亲给我讲故事一样,也想给她讲一讲关于牛郎与织女的故事。可是遗憾的是,我记忆中的.那个浩如烟海般的纷繁的星辰哪里去了呢?展现在我眼前的,只是那人间的繁星——幢幢高楼里所映射出的万家灯火。我努力在夜空中寻找:天空是灰蒙蒙的,不见一缕蓝,偶尔有几颗星星露一下脸儿,远远地眨一眨,便倏地隐去了。

  我失望极了。这些年离开故乡以后,忙求学,忙生计,忙成家,忙立业,忙筑巢……反正是忙忙碌碌,何曾抽出闲暇来,去欣赏那碧蓝璀璨的夜空?今夜猛然想起,可是那蓝呢,那银河呢,那传说中的故事呢?噢,对了,那故事是依然在的,只是那故事里的星星又上哪里去寻呢?我怅惘极了——现今日子好了,那星星反而离我越来越远了,这却使我不知如何是好了。

  站在高楼上,望着远处塔吊上忽明忽暗的灯光,忽又令我忆起了幼时故乡夏夜里那深邃的蓝,以及那点缀在蓝上的密密的星星和那星星里的故事……

【故乡的作文】相关文章:

故乡作文-故乡作文01-25

记忆中的故乡-故乡作文02-15

故乡的山水,故乡的云作文01-02

故乡,故乡02-25

故乡的作文06-27

故乡的作文06-14

故乡作文12-09

故乡的作文11-29

[精选]故乡的作文03-03

故乡的作文[经典]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