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出个地球观后感

时间:2021-02-26 16:11:37 观后感 我要投稿

种出个地球观后感

  当认真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从中我们收获新的思想,何不写一篇观后感记录下呢?那要怎么写好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种出个地球观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种出个地球观后感

  种出个地球观后感1

  看到前面的影评的一位亲说为何国人的追求那么单一,不像这节目制作人那么“有追求”。

  让我觉得,一件很重要的事,正在被忽略。

  这几天都在看这类物种进化,史前生物的BBC纪录片。

  比如,我们最早的祖先是一种进化出脊椎的鱼儿。

  第一种有脊椎的鱼儿又进化出海里鱼,和能上岸的两栖类。

  上岸的两栖类,进化出爬行动物。

  爬行动物,进化分成几条线,一条有名的是恐龙,一条是哺乳动物。

  哺乳动物又进化成各式各样,从狮子豹子,到灵长类的猿类。

  灵长类的猿类再次区分了进化的方向——有进化出金字塔结构团体作战的猿类,和单独行动的猿类。

  团体猿类,的一个支系,因为生存在草原上,环境恶劣,没有丰富水果。于是进化方向是更高的智商,我们的祖先:智人。

  物种是不断从单一一个被优选的品种,分离出不同的进化方向。这些进化方向不同的种类,又物尽天择,继续被优选出更好的品种。像同样鹿的祖先,慢慢进化出为了吃更高树叶而脖子越来越长的长颈鹿和低头吃草但是有很大角来防御的鹿一样。

  好吧,说了那么多,其实只想说一点——今日进化并未停止。

  我们人类在地球上不同的地域,建立不同的国家,已经形成不同进化方向的“族群”。

  不同的国家文化不同,进化方向并不相同。

  比如在中国,要获得更好的社会地位,被更多成员尊重,一直方向是指向“权势”。

  几千年发展,读书人只为做官。喊出“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从未思考人类本身和发展。在我们国家,有更强大的“会来事”的能力,“圆滑的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的人,会爬到更加高位,获得更多权力和资源。

  自然而然我们这个群体的进化方向,是向着为人处事,也就是所谓“政治”能力去进化的。

  上下5000年,只有几项像样的发明创造,大部分灵光闪现的能改善生活的发明物,都消失在历史长河。比如蔡发明了纸,但是纸的普及却是发明后好几百年后的事。活字印刷术也是。只因太多人识字懂知识,会动摇权力阶层。所以被压制下。

  而世界上一些别的“族群”,进化出以追求科学,追求真相,追求好奇心为重要方向的进化目标,比如,制作BBC这些节目的种群。

  中国人有钱了也会去买房子,扩张权势,影响力(比如搞房地产,比如在同类人中追求炫耀的目的,比如用来改善家族)。而不会把钱花在探索世界真相,或是创造对整个人类种群的有意义的事物上。我们没这么普世之爱。这就是我们这个种族几千年来进化方向造成的基因。

  很多人羡慕西方国家,赞扬他们的科学态度。可是都没有意识到,我们其实已经由一个物种,因为进化方向不同,产生了偏差。他们是大猩猩我们就是狒狒。他们是猴子A,我们就是猴子B。

  幸好地球因为互联网,又重新联系在了一起!无比感谢这一点!也感谢发明互联网,电脑,电的先进族群们。就算进化基因已经出现了偏差,就算我们那可怕的基因作祟难以达到先进种群的程度,但至少我们知道哪一种进化方向对人类未来更好。

  种出个地球观后感2

  这个纪录片里出现了好多跟生活中接触的人不一样的人。同是科学家,有人开发奇怪的实验模拟原始大气和植物,有人穿行在非洲草原记录人类进化的点滴足迹,有人自告奋勇地“穿越火线”,有人在田野间孜孜不倦地寻找从古至今的马的牙齿。

  突然觉得现实世界多么粗暴,很多人都以专业化为名义被圈在一个职业上一辈子。一辈子做一个教授,一辈子做一个会计,一辈子做一个基金经理等等。不该是这样的不该的,世界如此辽阔,生活这么丰富多彩,我们已经发明的职业会不会已经上万种?这么有限的生命幸或不幸地来到这么无限的世界上,怎么能把自己困于一隅而不去感受更多呢!

  我的第二职业呢,首先还是做一个写手,为什么不当一个诗人呢!

  还可以还可以当一个纪录片剧本创作者。

  另一种做第二职业的方法就老套了,就是先做好一项专业,赚好多好多的钱,然后可以有资本去进行新的学习,做另一项职业;或者简简单单地开间咖啡馆、酒吧,当个老板也是个不错的职业啊。

  可不要忘了你今天是这么想的哦!即使能把吉他练到还不错然后能去给别人表演表演这也很是不错啊哈哈哈~~ 加油加油!

  种出个地球观后感3

  第五次大灭绝是地球历史上的意外事件,1亿年前绿藻菌吸收太阳的能量发展成植物,海平面下降植物得以上岸,绿藻菌进化出的叶片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气改变地球上的大气构造,在外层空间形成臭氧层保护植物上岸发展,动物也得以上岸。蕨类植物广阔的叶片形成优势开始兴盛,植物统治地球;盘古大陆分裂,地貌变动,环境变得恶劣,植物要想在沙漠生存得依靠动物帮忙受精,于是进化出了花朵,花朵植物兴盛时期,恐龙同时兴盛。第五次大灭绝之后死去的动植物为蕨类植物带来养料,蕨类植物再次兴盛,地球回复元气,在大灭绝中幸存下来的是哺乳动物,植物为了适宜哺乳动物,传播种子,进化出果实,哺乳动物为了得到果实,进化出长手臂结实的肩部和爬树的能力,即人类现在的样子。为此,果实又进化出成熟度和颜色,让动物挑熟的吃,多彩的果实(成熟的红色)又让哺乳动物进化出三色视系统。植物释放的水分进入大气形成水循环,水渗入地下形成地下溶洞,又在地上形成喀斯特地貌。雨林的地下都有溶洞,最大的是越南中部的韩松洞和下龙湾,所以说雨林是地球之肾,植物树木创造了地球生命存活的环境,开花植物推动生物的进化和多样性,果实推动了哺乳动物和灵长类的进化,草原的出现使得人类祖先走出森林,在草原过上了游牧生活,并最终诞生了人类文明。草类用自杀的方式取缔了树木对地面的统治,他们易于存活,且易燃,每次燃烧之后会杀死其他植物,而他们得以复苏,使曾经的树林变成一片片草原,草的出现也改变了动物的饮食,更多的动物不在吃灌木树叶而选择了草。生活在草地的猩猩为了观察高高草丛外的情况不得不站立起来,因此而学会了两足行走,逐渐进化成了人类。草原进化出了小麦成为人类的食物来源,易于储存,人便可以过群居生活,放弃了狩猎采集,进化到了农耕文明时代。进而又了村庄,小镇,城市。

  植物造就人类,以及或在其中的这个万千世界

  种出个地球观后感4

  我记得教科书上说C4植物的优势在于晚上打开气孔储存二氧化碳,白天关上气孔光合作用,这样可以减少水分蒸发,适宜在旱区生存。昨天看BBC的《植物之歌》,上面说C4植物是为了适应地球上普遍的二氧化碳浓度下降。到底是为了防止蒸发还是为了更给力地吸收二氧化碳呢?

  哎我的理解真是太狭隘了。正因为C4植物二氧化碳利用率高,才能在气孔关闭的情况下继续光合,这也必然减少水分蒸发。而这种能力也恰好适应了当年地球大气二氧化碳含量降低的环境。这是相辅相成的。只是教科书的描述没有强调地球大气的变化。那么,地球大气二氧化碳含量是怎么个变化曲线呢?

  回答是,地质史上二氧化碳含量变化曲线各种研究各不相同,科学界没有达成共识,所以教科书是不会写的。就好比有的科学家认为全球在变暖,有的恰恰认为地球在进入下一个冰河世纪。而纪录片必请某种认识倾向的科学界顾问,也可能有翻译团队的问题吧。

  种出个地球观后感5

  如果我说野草改变了人类的历史进程,你可能不信,但这却是真的!

  6500万年前一颗直径10公里的小行星击中了地球,其爆炸当量相当于100万亿吨TNT炸药。爆炸引发的冲击波在一个小时内席卷了地球一圈。超过70亿吨岩石被抛出大气层外,因受地心引力的影响,这些岩石碎片重新坠入大气层,并与大气层剧烈摩擦成为火流星,最后以超音速砸向地面。这些坠落的陨石引发了全球性的森林、草原大火,气温一度高达摄氏200度。 爆炸产生的烟尘进入平流层,地球表面被遮天蔽日的尘埃包围着,阳光无法到达地面,植物大量灭绝,植食性动物死亡,大批食肉动物也随之灭绝。地球上约80%的物种被灭绝了,但草却存活了下来。

  大灭绝给了新生物种机会,蕨类植物率先复苏,让地球重新焕发了生机。约 5000万到3000万年之前,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曾降低到目前的六分之一。草类为了适应此种状况进化出了维管束,摄取二氧化碳的能力大大提高,其功能相当于现在的涡轮增压装置。那之前马和大多数植食类动物主要吃的是树叶。之后随着草类的兴盛,大部分植食类动物改吃草,没适应的那部分便走向了灭亡。

  当时地球上还到处是森林,不过野草有办法逆转这个趋势。 干枯的草特别容易被点燃,借着风势野火蔓延非常迅速。其温度最高的位置在地面一公尺以上的'地方,最高可达360多度,足以引发森林大火,原来的森林被烧毁,大片的野草取代了原始森林。而野草埋在地下的根茎则几乎不受损,大约半月左右火过之处便又青草遍野。

  草类中含有大量的硅,食草动物吸收的硅被以粪便的形式排出,食草动物每天会产生数百万吨的粪便,它们被雨水冲入河里,最终流入了海洋。这些进入大海的二氧化硅使硅藻大量繁殖。硅藻是海洋食物链的基础。硅藻盛开时能覆盖超过十分之一的海洋面积,大气中四分之一的氧气是由硅藻产生的。

  随着森林的减少,五百万年前原来生活在树上的灵长类动物不得不下地觅食。科学家在南非草原上的观察和研究表明,当野草长高后视野受阻,下地的大猩猩不得不经常后肢直立起来观察捕食者和猎物的情况。就这样500万年前野草的兴盛使灵长类开始了下地行走。

  在以色列的哥贝克力石阵,人们发现了大量石器时代的雕塑,建造年代在12000年前,用石头来刻石头既费工时又要求大量的熟练技术工人。以石器时代游猎和采集生产方式所能达到的人口供养率,很难养活如此大规模的非生产人口。为什么当时能支撑起如此庞大而复杂的艺术创作呢?最终植物学家们找到了原因,他们在石阵附近发现了人类最早可以收割的野生小麦。

  按照自然选择, 植物一切为了传播自己的基因,所以最早的野生小麦在茎秆间有一排特殊的细胞让小麦成熟后由于受重力和风的影响很容易剥落。当时的人们根本无法收割。直到人们发现了基因突变的小麦,这些小麦中茎秆处托住种子的细胞更加强韧,这使小麦的种子成熟后将十分难于剥落。这对小麦本身来说绝对不是好事,但对人类来说却是空前的利好消息。

  人们特意培养这些极为少数的变异野生小麦,并逐步扩大种植面积,使得食物产量大大提高,可以养活更多的非劳动人口。他们放弃了狩猎和采集,不再随水草而居,从而转变为最初的农民,开始了定居生活,由此产生了村庄、集镇和城市。所以说,野草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化历程。

【种出个地球观后感】相关文章:

《流浪地球》观后感05-20

《流浪地球》观后感心得04-05

电影流浪地球观后感03-29

《流浪地球》电影观后感04-18

《流浪地球》电影观后感(《流浪地球》电影观后感600字初中)04-18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05-10

《熊出没·重返地球》观后感04-22

地球脉动的电影观后感04-19

流浪地球观后感【10篇】04-18

《流浪地球》观后感通用15篇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