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反思

时间:2022-04-02 13:58:35 反思 我要投稿

作文教学反思通用15篇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作文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作文教学反思通用15篇

作文教学反思1

  通过第一次的试教、集体评课后,集众人的智慧,把提出的各环节总结、修改、创新后,在总的设计思路大方向上不改变,但适当的改变了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第一,通过学习范文,让学生抓住事物的特点,写清楚、写具体、写生动。第二,加强人称意识。其中在教学中所定的教学重难点是:能让学生抓住事物的特点,写清楚、写具体、写生动。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各环节也做出比较大的改变:

  第一,直接例文引入,品味特点。教学开门见山让学生听读范文,猜测“主角”,

  激发兴趣。学生猜谜语后小结写法之一:第三人称,明白这样的作文只是用一个“它”字来代表主角,让学生感觉这次的作文挺新鲜的。接着引导学生通过自读品味、欣赏词句,再小结写法之二:写出事物的特点。出示理解“狂风”事物特点的重点词句,学生从句子中体会更深刻。从中再小结写法之三:修辞手法。

  第二,迁移写法,模仿试说。

  有了第一篇例文的引导,以自身的阅读体验领悟写作特色。于是,安排了相近题材的练说活动,欣赏图片,模仿试说,以培养学生在学以自用,能不效的模仿写作技巧。欣赏着图片有着秋天的图,如枫叶、稻田、秋天的果实等,出示引说“秋天”的句子:“它来了。它轻轻地来到了田野,它把花粉( ),它经过湖面,湖面( );它触到柳树,柳树( )。”

  第三,阅读经典,拓展角度。

  采用原来的例文《我的“她”》,并且适当删减,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可以快速看完短文。在近距离尝试的基础上再次安排经典作品的阅读是对同类知识的有效提升,学生通过读、评、举例等等语文实践发展了相关的写作能力,使这一类写作特色的学习得到最为有效的巩固。

  第四,自由写作,猜“谜”评价。

  先集体评价,再小组间互相交流、评改,采取学生之间互相评价。

  上完这节课后,整个教学环节、教学流程、教学时间安排、教学效果都有了很大的进步,教师上课的状态也得到了充分发挥。

  第一,教师语言要规范了、也精炼了。

  在上次的教学过程中出现不规范的语言,在此节课中已经没有了,教学课堂语言也诗意化、精炼了许多。每个环节过渡语也自然、流畅了。

  第二,教学环节的时间安排也合理、适当了。

  在此节课中,时间的安排比较合理了。第一环节的谈话引入、精读例文、品味特点用10分钟,第二环节模仿说说“秋天”用4分钟,第三环节读短文猜谜语用了4分钟,“写作文、评讲作文用22分钟。

  第三,所选的教学内容适合剪裁。

  所选的教学内容为《狂风》、《我的“她“》这两篇例文。在《狂风》这篇文章中,因内容比较多,花费的时间也比较长,所以适当进行剪裁,把长文缩短尽量不失原文味道。《我的“她”》则是一篇抽象的,也一些对于六年级学生比较难理解的句子,如“倒不是因为莫斯科的律师们办离婚案要收费四千……”适当删减。

  第四,在每个教学环节得到落实,学生的写作能力有所提高。

  第一次的教学中是让学生模仿说“微风、春风、秋风”,这节课就让学生说“秋天”的到来,通过看图片、句子引导学生模仿说,如出示枫叶图,引出句子:“它来到枫林里,枫林里,枫叶 ,又像一张张热情的 ,风儿轻轻一吹,它们就从树枝上 ,在空中跳起了优美的舞蹈。”出示成熟的小麦图片,引出句子:“金黄金黄的好像是谁在地里铺上一层________。微风吹来,_________,形成了一片金色的海洋。”出示沉甸甸的稻田图,引出句子“它来了,它来到了稻田里,稻子_____,沉甸甸的谷穗______。”有了这样扶着引导说,学生说的话匣子打开了,比第一次试教的效果好多了,明显,学生说的能力有所提高了。

  第五,板书突出写作方法、要求。

  第一节课的板书是比较模糊,要求突出习作要求,但却没有写明确,于是根据这篇模仿作文的要求、特点,特把板书改为:

  谜一样的作文

  神秘

  生动、形象

  修辞

  经教研组集体讨论后,还认为存在以下几点的商讨意见:1、认为这节课的板书还没有突出这节作文的要点、写法,可以是先确定内容(选材),再突出表达手法(如拟人、比喻等),最后写出题材的特点(如神秘、新颖等)。2、评价上尽量让学生说,教师边评价边改正有别错的字,当评完作文时,教师的评价语要适当自然。3、在模仿说的时间要学生多说。

作文教学反思2

  语文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语文知识。传统的教学理念枯燥乏味,教师应该注意避免这种情况,结合隐性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展开教学。鼓励学生多参加班级和学校组织的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多数学生家长忙于工作,没有过多的时间陪伴孩子,导致学生的业余生活过于单调。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愿意主动接触教师,引导学生接触新鲜事物,主要围绕学习语文知识,展开潜移默化的教学。然后,教师要尝试与学生多接触,让师生关系更加融洽,这样能使教学过程更加愉快,学生也不会觉得学习有压力。语文教学内容涉及方面广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热爱学习,善于发现问题并寻找方法解决问题。教学任务不仅仅是教师讲课、学生听课这么简单,需要师生相互配合才能顺利完成,如果教师只注重完成教学任务,而忽略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那么整个教育过程就不具备任何教学意义。相信每个学生都愿意与教师接触,但有些学生比较内向,不善于表达自己,或者因为老师平时与学生之间没有过多的沟通,造成学生遇到老师“不敢说话”,这些问题都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多与学生沟通。“沟通”也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教师善于与学生沟通,能够拉近师生关系,提高教学质量。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学生的求知欲,只有教师的讲课,没有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探讨,这样的教学过程不具备科学与合理性。教师可以围绕语文教学的重点,延伸课外知识的学习,开拓学生的知识面。因为小学作文多数要求学生写身边发生的事情,让学生真情流露。有时教学内容要求学生写去过的地方,如果学生的课外生活不丰富,或者发生过的事情已经有一段时间,印象已经不深刻,但教学内容又需要完成,所以,教师可以经常组织学生去户外参加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小学生只有通过真实的感受,才会在作文中真情流露。

  二、提高创作能力

  要想提高写作能力,就要从学习语文基础知识开始,只有掌握大量词汇,再进行合理运用才能将作文更加充实。没有良好的基础,无法将自己的感受用文字描述出来,教师应该多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以引导学生多去图书馆,查阅书刊,多了解课外知识,丰富自己的词汇量。教学过程中,抓住重点知识,可以将教学内容更贴近生活,这样学生更容易吸收学习内容。通过作文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学习语文的综合能力,包括阅读、词汇、表达能力等,还可以及时地发现学生的不足之处。在学习中,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发现问题不要立刻帮学生解决,而是让学生与同学交流,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如果问题得不到解决,再进行引导式教学。

  写作文需要结合日常生活,提高学生听、说、读的能力,激发其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让学生多注重身边发生的小事,引导学生感悟小事中包含的思想,并将身边发生的事情讲给同学听,通过学生相互交流,让学生对事情进行评价,这样能让学生对语文学习感兴趣,学生逐渐愿意接受语文知识,将知识活学活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需要教师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每个学生都有自己擅长的一面,通过教师的培养与发现,可以将学生的长处最大化。

  三、让语文教学贴近生活

  语文知识源于生活。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写作题材处处在我们身边,有心人就会发觉,从生活中的小问题,懂得大道理。贴近生活的故事,更适合小学生的写作,这些事情真实发生在学生身边,给学生的感触也会更多,写出的作文更具有生命力。每次班会、运动会、联欢会之后,让学生写一篇作文,平时每周写一篇日记,长期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样可以逐步提高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发生在身边的事情,能够让学生加深印象,写作的内容更加丰富。学生还可以将身边发生的新闻进行描述,再加上自己的见解写成作文,开阔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学习是为了丰富自己的知识量,不仅仅是通过考试,考试的分数只是一次验收。

  总之,培养学生做一个有心人,将身边的点点滴滴记录,最终每一名学生都会受益匪浅。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要采用正确的引导方式,一篇包含学生真实感受的作文,是教师教学成果的最好验收。

作文教学反思3

  那一天,我准备上作文指导课。我很认真地备好课。什么审题,写作目的,选择材料等等,一大堆写作理论,早已印在我的脑海里,还准备充分利用多媒体,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写好这次习作,尽管如此,但我的心仍不够踏实。

  自从接手这个差班后,我的心情总不那么舒畅,不仅仅是因为学生的知识差。而是学习态度实在是令我不敢恭维,特别是作文,学生头痛,我更头痛。每次交上来的作文,很多学生都三几行字。应付了事。问他们,总是说不会写,没什么可写。最初,我大为恼火,要知道这已经是六年级的学生呀!上课时,我狠狠地点名批评了一顿,要学生重写。可是交上来的作文仍旧如初。太不象话了!我的火气又冒出来了,气冲冲地找来了几位学生,一阵"暴风骤雨"之后,心里舒服了一些。"老师,我花了很多心思,已经尽力了。""老师,我实在没什么可写的,每天都是这样……。"学生面对我严厉的目光,下巴快贴着胸脯了,眼泪禁不住刷刷地流下来。哎,我真的无可奈何了。一想到他们已经是毕业班了,如果不想办法培养他们写作的兴趣,提高写作的能力,难道能让学生以这样的水平升上高一级的学校吗?心里就免不了焦急起来。所以每次写作指导,我都讲得很细致,怎样开头,怎样结尾,怎样写具体。学生似乎很认真地听,可是写出来的习作,也没有多大的起色,总让人感到空话多,假话多,大话多,没有一点真情实感。学生不喜欢习作课,总提不起兴趣,而我又苦于找不到能让学生兴趣浓厚的好方法。就因为这,我带着一丝的压抑走进教室。

  我想打开电脑准备这节写作课的课件。咦,钥匙不见了。听说电脑钥匙不见了,学生都围上来帮我找。我搜遍了教坛,抽屉,也不见钥匙的踪影,裤袋翻遍也找不着,我的心有点急了,自言自语地说:"怎么搞的,明明拿了来,怎么会不见的呢?"大家都为我着急,"您忘记带了吧?""看有没有丢在地上。""可能在您的办公桌里吧。"大家七嘴八舌,边说边忙着找。教坛周围,走廊通道。他们认真地看,仔仔细细地找。"陈锦东同学,你马上到我的办公桌的抽屉里找一找。"我急着说。很快,陈锦东气喘吁吁地跑回来说没找到。糟糕,我的精心设计泡汤了。听了我的话,焦急,失望,惋惜,多种心情表露在同学们的脸上。我看见他们那么热心,心里涌出一种感激之情。忽然,一个惊喜的声音传来,"找到了!找到了!钥匙在这儿呢!"大家欢呼起来了,那劲儿甭提有多高兴了。短短的五分钟时间里,为一条钥匙,全班行动起来,竟让大家经历了焦急,失望,惋惜,惊喜一系列的情感变化。我转念一想,咦,这不就是很好的写作材料吗?我兴奋起来了。拍拍手掌,大家马上安静下来,趁热打铁,问∶"刚才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我们和老师一起找钥匙。""你们是怎么找的?"同学们刷刷地举起手抢着回答,就连平时不喜欢举手发言的而且常因说话不流畅而引起全班哄笑的同学卫海沛也讲得头头是道,博得大家的掌声。我立即启发他们,事情就发生在我们的身上、身边,可写的东西多着哩。就看你有没有留心。"刚才发生的事你们能够把它写下来吗?""能。"大家在我的启发下充满信心大声地说。好!说写就写,一气呵成,同学们进入写作状态了。这次写在学生脸上的不是愁结,而是喜悦。不多久,大家陆续交出习作。看着同学们交上来的一篇篇习作。我笑了,刚才的情景就在大家的笔下得到了生动地再现。令我高兴的是卫海沛同学,真有点不相信平时最怕写作的他也能写出这么好的文章。之后的评讲课,同学们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都想老师展示自己的习作。因为这次写作令他们感到轻松愉悦,获得成就感,尝到了写作的甜头。啊,真意想不到。一次的粗心大意却换来了如此大的收获。

  如何使学生把写作包袱卸下来,让写作变得轻松愉悦?这次我得到了启发。如果没有自己的亲身体验。学生们怎会写出令我满意的习作呢?大话,空话,假话,怎不充斥学生的习作呢?所以,教师要想方设法,创设情景,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实践,才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情可抒。这次写作指导课打破了我预设的教学思路,但我丢失钥匙,无意中就让同学们不自觉地进入找钥匙的行动中去。由于这是他们亲历的事情,所以很容易引发他们的写作热情。用不着老师费尽唇齿去作抽象的写作指导了。从这以后,我就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开展写一些语文实践活动。让他们写好身边的事情。如一次辩论会、故事会、小制作、手抄报、编辑作文集等等。我让学生即时写作。他们有了现成材料,再不像以前那样搜肠刮肚的不知道写些什么才好。"老师,我再不为写作文头痛了。""老师,我喜欢上习作课啦。"习作的兴趣渐渐地在学生的心里播下了种子。对于小学生来说,与其大讲枯燥的写作常识,倒不如多创设情景让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中自我感悟,得到启发,提高写作水平。

作文教学反思4

  在现实的作文教学中,许多老师一般都侧重于“改”,而忽略“评”,这没有把握住“评改”的基本内涵。实际上,“评改”是“评”和“改”两个语素并列组合而成的词语,二者不可偏颇。因此,作文之“评改”,不仅要从字词、语法、逻辑的角度帮助学生改正错误之处,从内容、结构、表达等方面帮助学生修改不适当的地方,而且还要对学生的作文做出中肯的评论与评价。同时,对学生在习作中表现出来的不良习惯和不正确的态度要进行适度地批评与纠正,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写作态度与习惯,进一步掌握写作方法,领悟写作规律,提高写作水平和书面表达能力。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我对作文的评改一些看法。

  一、认清本质,正确对待。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认识到小学生作文是习作,是一项练笔活动,是书面表达的最基本训练,而并不是艺术,不是文学创作,只要学生能正确地、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就行。因此,教师要求每一个学生把他的每一篇作文都写成小学生优秀作文是不现实的,因为我们培养的不是小学语文教师,更不是培养作家和文学评论家。所以,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不要用成人的水平去对孩子的文字评头论足,更不能用文学编辑和文学评论家的眼光去看待小学生作文。

  我们在批评他们的作文时要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力求保持学生作文的原意,绝不能用教师的思路去代替学生的思路。因为小学生的生活积累和语文知识都很有限,有的孩子在作文中,难免有些语言表达方面的不足,但那是无关紧要的,随着他们语文知识的增长,孩子们自然会知道怎样把他们想说的话说得更清楚、更明白。如果教师对他们的作文要求过高过严只会实得其反,那很容易打击他们的写作兴趣,使他们产生畏惧写作文的心理。所以教师在评改他们的作文时,只要学生写的是真话,是自己心里想说的话,表达的是真情实感,只要“其意义不谬误”,“字句已通顺”,哪怕有的是幼稚可笑的,也不必大评大改,把学生的一篇作文搞得面目全非。因为我们评改作文的目的不是代替学生修改文章,而是要指导学生掌握修改文章的方法,让他们学会自己修改作文。

  二、形式多样,及时有效。

  作文评价与批改结果的呈现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的;可以采用分数、等级来表示,也可以用评语来表示;还可以采用多种评价形式进行综合评价。平时我们常说的精批细改只是作文批改中的一种重要方法而已,但不是惟一的方法。那种认为老师把学生的作文改得越细越好的看法是片面的,如果教师在所有作文批改中均采用精批细改这一方法,要把每一篇小学生作文均改成小学生优秀作文的想法和做法那是不太现实的。因为好的作文是很难一次成功的,学生的能力提高也是循序渐进的,教师绝不能急功近利,揠苗助长。

  事实上,如果学生每次把作文本交上来后,教师都要经过十天半月的批改后才能进行评讲,那时学生对自己当时是怎样写作的早已忘得一干二净了,等老师把批改好了的作文本发到他们手里的时候,他们大多只是浏览一下成绩或评语而已,而对自己的习作连认真地看一遍的兴趣都没有了,即使老师把他们的作文改得再仔细,对学生作文水平的不断提高也不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反而使老师的批改显得劳而无功了。所以我们在评改他们的作文时,要尽量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争对学生习作的实际情况,以有利于学生作文水平的不断提高为目的,灵活运用作文评价与评改的方式、方法,让学生能及时从本次作文中吸取经验和教训。

  三、因人而异,以鼓励为主。

  教师在评价、批改学生的作文时既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作文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又要注重因人而异、对症下药,争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有的学生作文必须“求精”,而对另一些学生的作文“求通”就行了,千万不能用一个统一的标准“一刀切”。教师评改作文时要把严格要求与提高学生作文的积极性有机地结合起来,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用发展的眼光和战略的眼光对学生作文进行公正的评价。我们在评价、批改作文时要学会用放大镜去发现学生在作文中取得的成绩,而不是用显微镜去寻找他们在作文中存在的不足,要努力去发现学生在作文中的进步,恰当地指出他们在作文中存在的不足,循序渐进的去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我们评价作文时要学会用一双孩子的眼睛,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小学生作文。一个教师对孩子习作的赏识,绝对不是表示他的水平低,缺乏鉴赏能力,而恰恰显出了教师的教育智慧。因此,教师在批改作文时要坚持鼓励为主的原则,在阅读学生习作时要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尊重,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在评价孩子的习作时多一些欣赏和赞美,让孩子产生对教师的信赖和亲近,使他们打开自己内心世界的大门,让内心的真情实感流露出来,让刚刚尝试用笔表达的孩子们在教师不经意的一句赞美中,点燃对语文对文学的兴趣,揭开作文的神秘面纱,消除他们对作文的恐惧心理和望而生畏的想法,让学生觉得作文并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从而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环保作文教学反思二年级作文教学反思

作文教学反思5

  作文在中学考试中占有百分之四十的比例,也就说除去了基础知识部分,作文水平的高低决定着考试的成绩,所以我们必须关注语文作文教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观察、分析周围的事物,用自己的话写出观察的结果和感受。”这里就说出了写作不是胡编瞎造,需要的还是要学生写出自己的深刻感受。学生自己的感受才是最为真实,只有真实的感受才能流露出完美的语言。作文教学需要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语言写出自己的感受。

  一、投入生活,在生活中寻找感受

  写作的源泉永远是来自于生活,作文教学要让学生投入自己的生活中,感受自己的生活,再将自己的感受详细地描写下来,一开始可以只是点点滴滴,但是到了后面就会积攒的很多。这时候会有很多学生提问“老师我也在写自己的生活,可是我怎么就是写出来?”这个问题就是这位学生在观察生活东西的时候缺少细心,在观察完了之后又缺少了一部分的感受,所以我们就是需要慢慢培养学生的感受。还有的学生会提问了“老师为什么我是可以观察,也可以写出来,但是写出来的不是自己的感受”。这样的学生作文,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之前借鉴多了,而无法再次写出自己的想法。还有就是他会观察但是总是没观察到具体的点上面。这类现象之所以产生,主要是因为我们对学生缺乏正面引导。

  现在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去引导学生们去融入自己的生活,这时候我会先花上两节课的时间去让学生看《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学生们可以从中感受出每个人物做出的贡献,还可以让学生从中感受出这些人物的点点滴滴。这样可以接受这些人物每一个感动的冲击,放大学生的感受能力,这个时候我就会趁热打铁写一篇800字的看后感。再让学生们分别对每个人物做出点评,让学生们从细节中着手。

  让学生的感受能力得到发展,就要让学生学会真正的成为生活的主人,融入自己的感情生活,然后产生深厚的感情。要重视学生的课后实践课和学生的课后生活。其实写作文就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如何做人,发展学生的品德。现在的学生大部分只注重学习成绩,这就是应试教育的压力影响,让学生只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所以我们也需要让学生关注外面的世界。

  有些学生就跟我说他们可以很好地写出叙述文,但是对议论文无从下手,这让他们很纠结。我说你们这是缺少自己的主见,缺少看法。在反思了之后,我偶尔让学生看看报纸,《百家讲坛》《新闻联播》当学生看到这些的时候往往会激发他们对一些事物的看法,还有就是看《百家讲坛》的时候还可以培养学生对一些知识点的新的认识。看报纸的作用就是培养学生的主见,毕竟报纸包含了很多的观点、很多知识在里面。在看完报纸之后,要求学生写出对某一事件的看法,为学生们写作增加了很多的素材。

  二、作文的写作业是需要具体的方法与指导

  1.探索身边的事情

  有时学生的过完一天感觉什么事情都没发生,这个时候就需要学生自己去探索,去感悟,有的时候也需要学生对自己的反思。只有反思才可以得到更多的感受,因为学生在反思中可以对自己一个反问,我今天都做了一些什么。比如说我今天背诵了一篇古诗,这时候就可以反思:我这篇古诗仅仅是应付老师吗,我还可以将这个古诗运用到什么地方,我今天出了背了这篇古诗还可以背诵其他的什么?当然除了这些反思,我们可以总结一些道理,比如说以后对人生的态度,每个人对这个社会的帮助。反思是一个很好的习惯,每天睡前的时候可以反思一个小时或是半个小时,再将这些反思写下来,这就是一些很好的素材。

  2.运用联想

  联想的广告语就是“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其实世界上的发明创造很多就是靠的是联想,比如鲁班发明锯子就是通过看叶子上面的形状割破手指,而发明了锯子。学生可以经常锻炼一下自己看到的某一事物,联想到其他事物或是事件。又或者是学生感受到了痛苦,然后联想到幸福。当然这是一个很大的跨越度,需要学生们长期锻炼。这样的思维跨度大但难度并不大。经常这样思考问题的人,思维会变得更加灵敏,心胸会变得更加开阔。就像韩寒在接受1999年《新概念作文》复赛的时候,就是一个跳跃性思维写出了一篇获奖作文《杯中窥人》。

  3.展开想象

  既然体会了生活,就不能没有想象的能力。学生时代是想象力最为丰富的阶段。我们要将学生的想象力开发出来,合理运用起来。学生展开想象的时候会用自己的经验和熟悉的感觉创建一个新的形象,有可能开发出一个动作。比如说学生在写作的时候“一只蝴蝶在我面前飘过。”我们就可以想象一只欢快的精灵围绕着我飞舞。想象的能力可以让一篇文章更加生动而富有感情,作文不再是一篇死板的记事。这就需要学生多观察身边的事物,进行合理地想象,说出自己的感受。

作文教学反思6

  训练目标:

  1、知识目标:写自己最想告诉别人的是什么,把想说说的意思写具体、清楚。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写作能力、口语表达能力与评改作文的能力。

  3、情感能力: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及写作的兴趣。

  训练重点:

  如何把作文写具体、清楚。

  训练难点:

  修改自己的作文,学习评改别人的作文。

  训练课时:

  三课时((1)导 (2)写 (3)评改)

  训练过程:

  一、激趣导入:同学们,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可以欣赏到风景如画的山川,会碰到各种各样的人。生活中充满快乐,同时也不乏烦恼。这多姿多彩的生活一定会激起你的写作欲望。今天这次作文不规定题目,也不规定内容范围,请你自由的写,好不好?

  二、明确习作要求:

  小黑板出示习作要求:动笔前,先认真想一想,自己最想告诉别人的是什么。要把自己想说的意思写具体,写清楚,注意不写错别字,写完以后加个题目,有不满意的地方修改一下。

  1、轻声读读习作要求,思考:本次习作都提出了哪些具体要求?

  2、分组交流一下自己对要求的理解。

  3、全班交流,明确要求。教师依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三、写作指导:

  1、想:你最想告诉别人的是什么?(可以是美丽的景色;可以是遇到的各种各样的人、事或物;可以是自己的快乐或烦恼,也可以是自己的梦想或希望。)

  (1)学生闭眼静思。(2)在小组内说说。(3)指名说说。(师重点指导写人、景、物的写法。)

  2、写:具体、清楚。(抓住重点;分清主次;按一定顺序写;恰当运用好词佳句(格言谚语、名人名言、古诗名句);运用修辞方法;不写错别字……)

  3、改:内容:改错别字、不恰当的词、用错的标点和不通顺的句子……。

  方法:删、、补、调、换。

  利用四个句子来指导学生用修改符号修改作文:

  1、王奶奶是一位七十多岁年纪很大的教师。

  2、趵突泉是济南的三大名胜。

  3、爸爸出差带回一包贝壳五颜六色的。

  4、我的作文获了奖,老师鼓舞我说:“今后继续努力!”

  四、自由写作:

  同学们,请你拿起笔,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写出你最想告诉别人的是什么,怎么想就怎么写,做到写真话、吐真情。(生活是文章的源泉,真情是文章的生命。)

  五、评改作文:

  1、指导学生刚才上节课的修改方法修改作文:(自改)

  2、评改:

  (1) 让几个学生自告奋勇,读读自己的作文。

  (2) 出示一个作文片段为范例教学生评改的方法。

  指导方法:

  (1)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别人的作文,做个忠实的读者,发现别人作文中词、句、段的精彩,用波纹线在文中勾画出来。

  (2)在尊重作者原意的基础上,提出你的建议,与作者商讨,共同修改此篇作文。

  3、小组互评:分小组共同阅读一片文章,按教师指导的评改方法进行评改。教师巡视指导。

  4、评改后作品赏析:学生简单评议。

  六、总结:本次作文,同学们的内容真是百花齐放,老师看到了是“横看成岭侧成峰”“浓装淡抹总相宜”的生动局面。看来写作文并不难,作文是心与心交流的书面表达形式。只有细心的人,才会伴随收获的喜悦;只有勤奋的人,才会不断品尝到丰收的硕果。“生活处处皆学问”。只要用我们的眼去留心观察;用我们的耳去认真倾听;用我们的脑,去不断思考,用我们的笔,去真实记录。相信同学们的作文就会越写越精彩!

  课后反思:作文教学一直是困扰我们的教学难题,学生凭空想象,不知道该怎么下笔。教师也不断改变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可收效不是很明显,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还一直存在。通过本次作文研讨课,对于今后作文教学有了一个清晰的思路。本次作文既然是自由作文,就是让学生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写,这里要求学生作到真实,使学生明确“生活是文章的源泉,真实是文章的生命。”,倡导“记真人、叙真情、写实景、抒实情”,强调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本节课感觉最成功的地方也是“真实”,学生真正能在课堂上学到一些作文的方法,而不是作秀。从习作效果来看,学生确实有有话可说、有事可叙,不再是“假、大、空”。但也有不足之处,学生对于评改作文还只是初探,以后在这方面还需加强指导,以此来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修改能力、小组合作能力,同时也让学生在修改别人的作品的同时来提升自己表达的水平。

  对于提高学生作文水平,除了要教师指导到位之外,平时应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眼中有物,笔下成物”;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增加“小练笔”的训练,“常写手能顺,多写笔生花;”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积累能力,“欲写诗,功夫在诗外。”除此之外,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修改能力以及文质兼美的范文引路都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必不可少的方面。总之,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非一朝一夕之功,需循序渐进、常抓不懈,自然渗透到学生的学习中去,使学生把作文当作一件快乐的事情。

作文教学反思7

  小学作文教学.应当是一个系统工程,要让学生的手脚解放。头脑开放,这样才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激发学生的想象.激活学生的思维。心声而言立.情动而辞发。如何提高作文课堂教学效益,展现活力作文呢?

  1整合形式――激趣。

  形式整合指传统教学媒体和现代化教学媒体的整合。在继承传统教学手段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引进近、现代科学技术的成果,使传统教学媒体与现代化教学媒体紧密联系.形成多种媒体组合的教学系统。这样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如写《秋游》,写前老师可带领学生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尽情地玩耍嬉戏,领略大自然的美景,把一个个欢乐有趣的场面用摄像机摄制下来,或用照相机照下来。回到教室,让学生回忆秋游的经过.回忆秋游过程中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事。这时,可根据学生的回答有选择地把拍摄下来的录像或照片放给大家看看,唤起学生的回忆。再指导学生有重点地观察一遍。这样.学生就有话可说了。就可以有顺序地把秋游的经过写清楚了。

  2开放内涵――唤情。

  传统命题作文的缺陷在于固定了写作内容。给学生定下了一个死框框,束缚了学生的手脚。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就要开放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具有选择性,让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来写.这样就容易唤起学生的写作欲望.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倾吐出来。这样写出来的作文就具有真情实感。就可以写出童心童趣童真。只有唤起学生的情感.学生才会喜欢作文课.就不会听说要写作文就“横眉冷对方格纸,俯首狠咬笔杆儿”了,就可以自由选择内容,根据自己的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就能激起学生的写作情趣,写出来的作文就具有真情实感。

  3丰厚过程――自探。

  教学过程是特殊的认知、发现和实践的过程。教师只有开放探索过程,精心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主导策略。让学生凭借学习和生活的经验感受,自己去主动地探索发现,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汲取别人的经验,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和兴趣,提高学习和创新能力。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传统作文对学生的束缚较多,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束缚了学生的想象。现在的作文教学,要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丰厚探索过程,促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针对学生的习作。进行具体指导,由生与生之间的交流,过渡到师生的交流,使学生在习作与交流中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创新与发展。这样的作文训练。从“封闭式”转变为“开放式”.让作文成为交际和表现自我的工具.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学作文、用作文的过程中.不但提高了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还形成了陶冶情感、美化心灵、促进精神文明、优化育人环境的综合效应。

  4多元评价――提效。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多元评价是这多种评价的结合.特别注重学生的评价,把评价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能得到充分发挥。研究问题的兴趣在评价成功与被评价成功中得到激发,在评价失败和被评价失败中得到激起。教学中要善于捕捉评价的时机。学生得出的结论,教师不要轻易评判.应放手让学生去互评,引起共鸣与争论,教师则担当起“主持人”的角色,特别对学有创见、思有特点的亮点,更应开放评价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共同寻求并充分享受成功的快乐。如徐鹄老师的那节作文课,学生完成习作后,大家共同评点。其中有这样一篇习作:一位女生在暑假跟随爸爸妈妈到南京游玩,参观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根据自己的所见、所想写了一篇习作,并在纪念馆旁拍下一张照片,照片中的女孩面带微笑。在评价时.同学们有的对女孩作文中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作了评价:有的说女孩参观时观察得很仔细;有的说她能按一定的顺序写;有的说能抓住一两个典型场面写。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有的说有两个词语使用不太恰当,等等。此外.有一个学生对女孩拍照时的表情作了评价.认为参观这样的纪念馆,心情应该是沉痛的,拍照时的表情应该是很严肃的,而不应脸带微笑。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始终放手让学生评价,就像一位主持人,鼓励学生大胆参与评价,必要时给予适当的点拨、指导。这样进行评价,没用一种套路去评,而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思维,激起学生的成就感.有效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

  总之,作文教学应尽量使学生在一种宽松的、没有任何心理压力的情况下完成作文,这样,有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点燃他们心中的火焰,打开他们想说想写的源泉.达到作文教学的目标。

作文教学反思8

  作文教学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小学生作文教学反思。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作文教学的难点其实在于学生无素材写。无素材可写的原因之一,就在于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把作文教学植根于生活的土壤之中。在两千年前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就说过:“不观于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于深渊,何以知没溺之患;不观于海上,何以知风波之患”。孔子的话形象生动地阐明了知识与生活实践之间的关系。由此可见,知识从生命开始,与生活同行。生活是作文创作的源头活水。作文与生活是血肉相连的。我们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课堂上的“知”到生活中去广泛地应用,在用中学,在学中用,以此提高学生习作的兴趣,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的作文素养。

  一、作文教学要源于生活

  “源于生活”是新课程的一大特点。贴近生活,让语文教学生活化,是重塑语文教学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作文教学是语文课程中最具生命个性的教学层面,是具有个性的学习主体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学生放飞情感,表明态度,实践人生价值的体现。新课标要求写作教学“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基于这一理念,我认为,作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敢于表达的能力,要解除羁绊于学生作文情感的条条框框,为学生提供体验生活的机会。学生让学生在开放中放胆作文,弘扬人性,放飞情感,写真实的生活,述生动的情感。

  二、让生活成为习作的源头活水

  生活,永远是作文创作的源头活水。在日常生活中听、说、读的活动总陪伴我们左右。我认为引导学生“多读、多听、多想、多说、多记”是提高作文能力的重要途径。作文教学生活化,就是强调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关注生活,扩大信息接受量,让源头活水滋润学生的心田。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情不自禁地学习作文、应用作文。“生活处处皆作文”,报刊杂志要看,广播电视要听,中外名著要读,名胜古迹要赏,山川河流要游。从打电话到接待客人,从写留言条到写申请书,从看电视广告到看电器说明书,无一不是听说读写能力的运用。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多读、多听、多说、勤写生活随笔”,努力把习作自然而然地由课堂扩展到生活天地。生活有多广阔,习作就有多广阔。

  家庭生活是日常生活重要的部分,家庭是小社会,在这其中学生品尝了成长过程中的苦乐酸甜,也体味到了亲情的可贵。然而,许多学生认为每天都和父母接触,实在没有什么让人激动的事情。在这时,教师要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去细心观察、用心感受家庭中让学生动情的东西。如让学生回家参加家务劳动,学习劳动技能,和父母一起体会劳动的甘苦;父母节日或生日的时候,给父母送上自己亲自做的礼物等等。体验亲情,积累写作素材。还可以让学生和父母每周谈一次心,把成长的困惑告诉家长,把成长的成果和家长一起分享。学生在与父母的交流中,享受到了亲情,也为学生的学习奠定了情感的基础,同时也积累丰富的习作材料。有了丰富的习作材料,学生将必克服作文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的难题。

  三、让语文教学生活化

  作文是语文知识的实际应用,语文是否学的好、学的扎实,是作文成败的前提。“语文教学生活化”就是把语文教学植根于生活的土壤中,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应用语文,学好语文。四五年级的学生,课外阅读能力提高了,并学会了做读书笔记。在每节课的组织教学时间里,我指名一、二位学生将课外书中抄录的好段落、好句子念或背给大家听。。一方面,更多的学生主动去阅读课外书,另一方面,写作水平有了较大提高。目的在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做生活的有心人,并为写作提供素材。渐渐的,学生在生活中养成了会听、会想、会说的习惯,作文指导《小学生作文教学反思》。充分利用班级举行的各种活动学习语文。如班委选举,上台作竞选演说;运动赛场,小记者在行动;新年到了,让学生写《我设计的联欢会》……班级的这些活动“语文化”,真可谓一举多得:学生既是在实践语文,又是在搞班级建设;教师既是在进行语文用法训练,又是在进行班级教育。每月学生独自出一份手抄报。由于学生平时能留心班级生活中的闪光点,一篇篇感情真挚,内容鲜活的文章,由此诞生了。对学生而言,这些手抄报是他们小学时代的成长纪念册;对老师来说,则是班级生活与语文素养和谐统一的结晶。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无处不生活。让生活成为语文学习的动力和参照吧,同时让学生通过对语文的学习去关注生活,获得各色人生经验,品味各色别样人生,书写心中的篇章。

作文教学反思9

  执教一个半学期以来,最让我头疼的问题就是学生的写作水平没有多大的提高。经过多次与老教师交流,以及自己工作之余的学习钻研,我对作文教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现反思如下:

  一、 认清学情,夯实基础,不盲目追求作文形式。

  从我所任教的两个班的学生作文水平来看,大部分学生基础不扎实,存在着句子表达不通顺、用词不恰当、词汇积累太少、选材较狭隘、立意不高等情况。因此,作文练习不应该追求字数和技巧,而要立足于强化用词造句的训练、拓展阅读面。

  写文章最基本的就是做到“文从字顺”,为此,在每天的作业中加上“造句”这一项,由科代表选择难度适中的1~2个词语造句。把句子写通顺了,表达的基础才能提高。

  更重要的工作是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在两个班中,我组织学生创建班级图书库,鼓励学生多读好书,读文学作品,并给他们介绍《读书笔记8种方法》和《读书三种方法》等。多读还要多写,鼓励学生勤写读书笔记,准备定期举行班级优秀读书笔记展览和名著电影欣赏。另外,组办班级文学兴趣小组,定期交流,推选出优秀作品向学校《绿洲》文学社投稿。试图通过一系列活动把阅读引向深处。

  二、 解放教学思想,还学生更广阔的写作空间。

  新课程呼唤作文教学的开放,指出“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

  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为学生的自主写评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然而,繁杂的作文教学程序、陈旧的作文教学内容、单一的作文教学方法、一成不变的作文评改方式——这些是不可忽视的传统的束缚力量。如何突破传统,取其精华、取其糟粕?这是我反复思考的问题。

  1、 解放老师的教学思想。

  想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储备一桶水。客观条件对学生

  创造力的束缚是显而易见的,但这是教育普遍存在的现象。假如老师的教学方式也是单一陈旧的,那么我们就等于在制造教育成品,而不是在创造人!工作虽繁忙,但还要以学习为主。多借鉴名师的经验,多与老教师交流,多读书。

  在借鉴余映潮老师的方法后,我尝试了这样的作文批改方

  式:小组合作。

  第一步:交换找优点,评价闪光点,写出主要内容,概括大意。 第二步:再交换挑毛病,指不足(比如错别字,病句等)。 第三步:本人小声读文,动情优美处,大声的读,后品味反思别人的评价,结合自己的感受,对自己提出中肯的建议。 最后,交流心得。每组推一篇美文大家共赏,由作文负责人(苗甜甜)根据各小组记分,上交。由老师根据各小组的情况,找出优缺点,并概括不足(共性的东西),思考下一次作文要求及目标。

  经过这样一改动,学生的作文课上,以小组为单位,全部动起来,全身心积极投入,每位同学至少读了三篇同类的作文,又听读了6篇美文,不论从听觉、视觉上都获得很大的收获,相对以往单一,枯燥的形式,学生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小组之间的凝聚力。

  2、 还学生更广阔的写作空间。

  (1)、让他们亲近大自然,走进社会,丰富他们生活和精神世界,在生活实践中获得更多的人生感悟。

  抓住每一次人性教育的机会,让学生关注时事,写相关的周记。比如学期初,跟学生讲今年春节的雪灾,让他们周末回去利用电视、网络、报纸等形式关注灾区的情况,体会人间冷暖。

  (2)、让他们勤于思索,乐于想象。

  抓住每一篇课文的闪光点,让学生写读后感。比如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让学生写《从小学到初中》等类似的短文,让他们抒发自己的成长体会。

  (3)、让他们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和心灵去感受、体验,“我手写我心、我笔抒我情”。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他们从三点一线的单调生活中,体会成长的快乐。布置《成长的烦恼》、《成长的快乐》等作文题,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心灵成长。

  (4)、提供优秀的视听材料,给予学生足够的视觉刺激和听觉刺激,还要引导他们“于无影处见有影、于无声处闻有声”。

  给学生观看一些人性教育的电影,让他们写观后感。比如看了《跑吧,孩子》这部电影以后,他们很多在观后感中都感叹自己的幸福生活,增加了幸福感,学习就更加有动力了。

  3、 开放写作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有创新活力的,应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需求,并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作文教学更是如此。

  为此,在阅读教学中充分挖掘习作资源,实现阅读文本的超越,是开放写作内容一个较可行的途径。如补写(补写背景、补写结尾、补写文中的空白点等)、改写(改变体裁写,改变人称写,改变时空写等)、仿写、扩写、缩写等等。在阅读教学中开发学生感兴趣的习作资源,创出习作教学的新洞天。

  如学生续写《皇帝的新装》,展现了他们无穷的想象力和天真的思想;改写《丑小鸭》,体现了他们唯美的童话情结。

  通过这些写作活动,我发现其实学生的创造能力不是我想象的那么差,关键是如何去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让他们在写作中表现自己,

  获得成就感。只有有所获,有所得,学生才会有兴趣,进而才有动力。当学生的写作有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时,我的教学也就成功了。

  这些尝试只是初步的,也需要时间不断的关注教学成果,不断的反思,才能进一步完善。

作文教学反思10

  三年级的作文是小学生学习写作文的起步阶段,学生刚刚迈入写作的门槛。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在三年级阶段开好了作文的 “头”,这不仅为学生以后的作文提供了丰富的材料,而且能从科学性、逻辑性、实用性、事物性的内在联系等不同方面为学生的写作能力打下很好的基础。抓好这一阶段的作文训练,是我们作文教学的一个难点。要突破这个难点,我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对学生习作要求要适度

  每个单元上到作文课时,学生都有一种“恐惧感”。他们都认为写作文是一件非常难的事。若要改变这种被动的局面,教师先要把学生“写作难”的心理包袱卸下来,改变“怕”写作文的观念。那怎样改变这种观念呢?

  首先对学生作文要求要适当。把握好作文教学的尺度,不要过高要求学生把语句写得如何华丽,内容写得如何具体。如果在每次作文时提出一大串的要求,最后一句“不少于300字”。那么对于正处于作文“起步”阶段的学生来说,肯定是兴趣全无、谈文色变。其实,三年级作文教学要求是“让学生写出几句通顺的话,会用一些学过的词语,把要说的话说清楚”就行了。如果教师能帮助让学生以一种轻松的心情对待每一次作文,彻底消除他们的畏难情绪。帮助他们树立写作的信心,并留给学生最大限度的自由发挥的空间。相反,如果老师“心比天高”,开始就对学生要求过高,过多挑剔,一味训斥,这样学生对习作产生了畏惧心理,更丧失了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要丰富学生的写作材料

  如何选好写作的材料,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但很多学生不知道写什么,总是觉得没什么好写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要把学生的思想从这方面解放出来。所以教师在指导写作时,要善于引领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体会,深入发掘题材。要给学生创设情境,把生活搬进课堂,演绎其中的精彩片段,给学生以真实的感受,引导学生体验生活,挖掘素材。

  有一次习作要求学生“写一写民族传统文化”。当同学们一看到这个要求时都傻眼了。传统文化到底是什么?写什么呀?怎么写呢?在我们的语文课本里面到是有几篇例文,但是这些都与我们的实际生活离得太远了,学生根本无从下手。

  我是这样做的: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过什么节?”

  同学们都说,“我喜欢过中秋节” “我喜欢过春节”“我喜欢过保保节”……

  师:“为什么呢?”

  同学们有的说:“我喜欢过中秋节。因为中秋节可以赏月、吃各种口味的月饼,我最喜欢火腿口味的了。”

  有的说:“我喜欢过年,因为过年时全家团圆,还可以得到许多压岁钱,还可以放烟花。” ……

  老师在学生充满激情的发言、讨论后,相机提示:“小朋友们,看来大家的节日过得真是丰富多彩。像刚才大家说的这些都是我们的”民族传统文化“。也就是这个单元要我们写的作文内容。下面就请同学们自由选择,去写一篇有关民族传统文化的作文。”这样学生写作的“米”不就找到了吗?

  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丰富的想象力是写好作文的不竭源泉。在作文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之外,引发学生的想象思维也很重要。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话说,我用口语交际的方式让他们把想说的话说出来,让他们有话可写。

  如:用玩具编写童话,教师可以利用课件,展示很多可爱的玩具和动画,激起学生的兴趣。然后请学生小组合作为其中的一些玩具确立关系,编故事,编对话……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使想象更加充实,更加生动,直到编写成一个完整的童话。在这种情境中,学生得到了自主学习,充分表现的机会,有了自由想象的空间,想象思维得到引发和锻炼,写作兴趣也提高了,写出的作文也比较充实生动。

  引导学生把握写作的规律

  教师在教学时,不要只是提示学生按照所谓的“时间的先后”、“地点的转换”、“事情的发展”的顺序来写。“模仿写作”是三年级作文训练的明显特点,也是小学生练习作文的常法,而且是较为重要的方法。

  例如:在讲《翠鸟》一文时,首先指导学生抓住翠鸟的外形特点,通过描写翠鸟的爪子、眼睛、嘴的特点突出翠鸟的外形。接着指导学生抓住颜色特点,观察翠鸟的头、背、腹部羽毛。最后再对照插图,学习本课的具体写法。这样,通过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文结合,使学生印象深刻。学了本课后,可以指导学生写一个自己熟悉的小动物,要求他们仿照《翠鸟》一文的写作方法,按一定的顺序写清楚。

  教学生学会修改作文

  常言道:“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个“改”,包括别人改和自己改,只有反复多次的修改,才能把文章中的语句、段落、情节改优美,使文章生动感人。袁微子老前辈曾主张:“写作文提倡学生自己修改,老师少去改它,改得越少越好。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检查之后加批语”。因此,应该教师应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首先要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的意见,对于学生作文中的错别字、误用词语、标点符号及病句等,切忌一改到底,教师只需简单提示修改的方法,或者用各种符号标出该修改的字、词、句、段,至于具体应怎样改,则由学生自己去完成。三年级阶段的学生知识面还不广,对学生的修改不要期望过高。一般看他们修改的句子是否通顺,有无错别字,能否找出自己认为自己比别人写得好的句子或词语,能不能按一定的顺序来说清楚一件事情就行了。

  对与三年级的作文教学中,我也是刚刚起步,如何找到一条快速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新路,还有待于与同行们进一步努力探索。总之,小学三年级学生刚走上写作之路,各方面的知识掌握较少,作为老师要有耐心地“扶”一下,要把他们“送”上更高的科学的写作途径,让他们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蓝天。

作文教学反思11

  作文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的过程。对学生来说,它是一种综合性最强,难度最大的作业。因此学生怕写作文是一种普遍现象,也始终困扰着教师。如何激发学生作文的欲望,锻炼学生作文的勇气,将学生这种害怕作文,讨厌作文的心理转变为喜欢作文,写好作文呢?我从让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的过程中,有了这样的体会。

  一、 观察生活,使学生作文言之有物。

  教育学告诉我们:小学生的好奇心胜过一切。正因为好奇,他们在上学和回家的途中,往往会观察到各种各样的事物。生活素材比比皆是,有各具特点的人物形象;有景色迷人的田园风光;有丰富多彩的活动场面;有令人难忘的乡土人情……我让学生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在每周的作文课时进行一次新闻发布。久而久之,学生们由依事论事,见物说物,进而能讲清一个道理,说明一些问题,抒发自己的一种情感。最终能生动、鲜明地表达某种意境。这样训练随意性大,学生无拘无束,任凭情思奔涌,想象升腾。例如:入春后的一场大雾,同学们惊奇,感慨万千。于是我让同学们描述一下大雾中的景色,大家竞相表述:啊!朦朦胧胧的,模糊一片,那村庄,那树林,那楼房,不知躲到哪里去了?当浓雾渐退到像一面轻纱的时候,先前的树木争先恐后地探出头来,村庄开始晃动她那美丽的身躯,楼房展开了含羞的脸庞。雾散尽后,大自然恢复了它本来面目,公路上汽车在疾驰,田野里又有农民欢歌了……同学们七嘴八舌,有满肚子的话要讲。于是,我马上在黑板写一个作文题《雾》,同学们信手拈来,基本上能抓住雾中的特有景色来写,达到写作要求,有的学生写得十分生动。这样长此以往对学生训练,学生由抽象到具体,由贫乏到生动,其作文能力便会与日俱增。

  二、 体验生活,使学生作文言之有味。

  我让学生从对生活的体验中去增加作文的兴趣。心理学告诉我们具有学习兴趣的人,会把学习看作内心的满足,而不是当作负担。老题目,老教法,怎么能引起学生作文的兴趣?兴趣是入门的向导,新颖的题目,别开生面的教学过程,是引导学生走作文成功之路不可缺少的条件。

  体验生活,让学生有为而作。学校开展手拉手活动,与完小结对子,同学们纷纷和他们交流思想和感情,还相互赠送纪念品,结成互帮互助对子。学生们兴致很高,有的一连几天电话不断,这使我们感到:学生一旦有了明确的写作目的,就会产生强烈的写作欲望,发挥内在潜能,全身心投入到写作中去。

  多举行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例如:带领学生春游,在食堂包饺子,让他们自己动手。好多学生第一次包饺子,心里十分高兴,看着学生的高兴劲儿,我真感动。吃饺子时,同学们胃口大开,就连平时在家吃饭像“小猫”一样的李丽,也吃了一碗又一碗,把肚子吃得都不能动了。后来,我便以《包饺子》为题,指导学生写作文,学生把自己在包饺子和吃饺子的过程中的所作所为写得淋漓尽致,非常有感情。

  三、 感受生活,使学生喜欢写作文。

  作文教学仅仅让学生感到有话可写,有话想写,还是比较容易的。而要使学生真正达到喜欢写作文是不容易的,这就要在注重平时积累的基础上,让学生多练笔,不断提高写作水平,不断获得写作成功的情绪体验。为了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我让学生坚持写日记,把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及时记录下来。把他们的日记看成是师生促膝谈心的芳草地,精心批阅,加以指导。在批阅日记的过程中,我和他们共享成功的喜悦,分担困惑的忧愁,热情地抚慰幼小的心灵,鼓励他们更上一层楼。每个月,我向校刊和报社推荐学生的优秀日记。学生日记的内容丰富多彩,有写自己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在课堂中学会了什么;有的写自己在生活中的发现;有的写自己在玩耍过程中的新发明;还有的把家庭中的烦恼诉说给老师听。久而久之,学生似乎领悟到了日记的奥秘,越写越有趣,好日记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

  为了使学生喜欢写作文,我特别重视作文的批改和讲评,先让学生互批和轮批,然后再由教师批改。尽量以鼓励为主,对学生写作中取得的进步和成功之处,热情加以鼓励,也诚恳地指出不足和改进的地方,使他们从批阅同学作文中受到启发,从教师的点拨中得到提高。对作文水平较差的学生,特别去发现他们的进步,哪怕是一点一滴的进步,也当众表扬,使他们增强自信心,从而喜欢写作文。

作文教学反思12

  新课标理念要求在中学作文教学过程中要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充分尊重和相信每一位学生,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探究体验,用心灵观察人、事、景、物,用心灵感悟人生,学会将自己的真切的思想和情感倾注于作文的字里行间,变被动写作为自主参与,实践探究,创意写作,尽显作文生命的原色。

  作文教学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以学生为主体,在老师正确的指导下,让学生走好自己的“路”。这样就要求老师在指导时更多地考虑到学生的想法,设计出更新更有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有足够的表现空间,发展自己的个性,培养创新能力。

  1巧用范文,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培养学生独立写作能力时要不要提供范文,不少教育学家对此众说纷纭。有人认为范文会让学生重复他人的思想和语言,束缚学生的个性发挥。运用范文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一点写作技巧,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选择范文时,范文的主题可以与学生作文的要求相类似,也可以把学生的作文当作范文,还可以从身边的报纸杂志上挖掘——选用具有鲜明时代性、反映当代学生写作水平的作品。这不仅能使学生掌握习作技巧,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进而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尝试新题材、新手法、新构思。

  2加强写作与阅读、口语交际以及其它学科之间的联系

  2.1加强与阅读、口语交际的联系

  鼓励多读多写,注意好的作品对写作的引导作用;鼓励学生运用阅读中积累的语言材料,运用阅读中学到的表达方式,丰富自己的表达。阅读是一种积累,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大凡写作好的同学,书总是读得多。说加强联系,不是说一读就要写,那是一种急功近利的行为。在学生学习写作的初期,可以读讯、仿仿,到一定的时期,阅读跟写作更多的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关系,不可能一一对应,但又肯定相互影响。

  口语交际有时实际上就是一种口头作文,跟写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相互借鉴,相互学习,可以相得益彰。

  2.2加强与其他学科、综合性学习的联系

  语文综合学习中有许多动笔的机会,要重视这样的机会,指导学生的写作。语文课外阅读有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也有利于写作,如多阅读杂志,多收听收看电台、电视台等传媒报道,留意热点新闻,关心国内外大事,等等。现在,有不少学校、不少语文教师坚持让学生每天定点收看电视,如《焦点访谈》,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在新课程的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研究性学习中,学生要定选题,要写报告,列调查提纲等,动笔写作的机会很多,能够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学生积极参与各项有意义的社区活动,培养关心他人、关心社会的积极的人生态度,从而获得写作素材。

  各学科知识包罗万象,是写作的重要资源库,都可以引导学生在写作中运用。

  3以生活为写作的本源

  作文要重视学生的生活、思想、认识、情感以及知识实际,注重写作主体个性特点的开发和培养,打破封闭式写作僵局,使写作和张扬个性、表现联系起来,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使学生的作品极具个性特色,富有灵性。

  让学生尽可能地亲近生活,在生活中寻找写作的灵感;让学生尽可能少受各种写作条条框框的束缚,强化他们的写作主体意识,促进主动积极的发展。一旦封闭的“要我作文”向开放的“我要作文”转变,学生的写作素质便会提高,写作兴趣就能得到调动,作文就会变得有生机。

  新的世纪,经济全球化,科技创新国际化,生活的多元化,都应撼动学生的心魄;生活中缤纷的色彩,交织的音响,多彩的图画,都应涌上学生的心头,涌上学生的笔端。为此,我们要因地制宜,创设条件让学生走进社会,投入生活,拥抱自然,深入社区,走进工厂农村,参观学习,调查研究,收集材料,采访人物。学生面对沸腾的社会生活,对瞬息万变的世界,对人们价值观念的嬗变都有了直接的印象,深刻的体验。一旦对生活有了独到的发现,有了深刻的领悟,便能信手拈来,写出原汁原味的好文章来。

  4导向多元创新思维

  教师只有创设民主化、建设性的思维场合,宽松和谐的思辨氛围,才能催生出具有一定深度的创见。学生才能从周而复始的自然景观中寻找与人类精神现象的契合,从貌似平凡的社会现象中提炼出振聋发聩的启迪。总之,作文教学就是最大限度的扩展学生有张力的思维空间,真真切切地让其彰显个性。

  5重视写作中的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可以创造一些机会,让学生通过小组活动,开展观察、调查、共同控究活动,合作撰写报告、体会、笔记等;创造一些学生作品展示交流的机会,有条件的应提倡网上的表达和交流,在网上互相评改作品。

  6教学评价趋向民主开放

  因学生个性差异的存在,他们对写作材料、观点感情、文章体裁、语言风格的选择是不尽相同的,教师在给学生评分时,就应该本着“因材评分”的做法,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批改作文时,应注意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同时在设计评语时,应遵循指导作文与冶情育人相结合的教学思想,善于写“溢美”之辞,让评语尽量具有语言表达形式上的美感,具有语言传情方面的亲切感、幽默感,以及鼓舞性。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入,作文教学要提高学生素质,教师必须大胆创新,设计新颖的、灵活的和科学的教法,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用他们独到的笔触去描述眼中的世界,让学生的个性得到表现和发展,在乐思善写中培养学生自己的创新精神。

作文教学反思13

  在华附这段时间里,可以说时时感受到华附教学的有序性和系统性,尤其是作文教学更是如此。反观我们自己的作文教学,可以说问题多多,主要是一下几个方面:

  不足之一:作文教学缺乏目的性

  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大多带有明显的随意性。先从作文题目的拟定说起,大多情况下,作文题目的拟定比较随意和盲目——要写作文了,才去找题目。而题目又往往从网上搜索或从往年做过的题目找,找到什么就写什么。这样的作文命题方式就造成了作文教学的盲目性。学校规定每两周要做一次作文,所以往往每周连堂的语文课就用来写作文,这样,只满足于作文的次数,根本不去管学生的作文水平提高多少或是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等等。一句话,作文教学没有方向性,没有设定明确又科学的目标。

  不足之二:作文教学缺乏系统性

  与作文教学的随意性相伴而生的,是作文教学缺乏有序性和系统性。大多教师没有作文教学计划,作文教学无序化无系统性。这样,上作文课也没有具体的教案,只是布置一篇作文让学生去写,然后批改然后讲评,至于效果如何则另当别论。试想一想,作文教学没有明确的目的和明确的难点、重点,不是循序渐进,而是随心所欲,这样进行作文教学只能使学生成为完成作文任务的机器,很难明白自己作文的长处与缺点,很难有针对性地进行作文能力训练使自己的写作能力有所提高从而激起自己写作的动力。

  不足之三:作文教学存在功利性

  高考这根指挥棒的作用使高中作文教学失去了正常有序的教学环境。恢复高考以来,高考作文经历了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几个阶段。尽管众多媒体和专家都认为话题作文是最好的考场作文形式,但实际上我们无权去找理由说谁是谁非,它们本应该都有其存在的理由和空间。学生读高中肯定是想考一个理想的大学的,于是老师就带领学生跟着高考的指挥棒转,你考材料作文我们就训练材料作文,你考话题作文我们就训练话题作文,不做“无用功”,一切向高考看齐!但事实证明,功利化的作文训练既应付不了考试,更不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综合以上的反思,如何才能使中学作文教学进入一个良性发展的空间呢?笔者和同学校的老师在“黑暗”中摸索,得出如下体会。

  一、要确定具体的作文教学目标

  作文教学目标的确立应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思维特点和智力水平。高一级和高二级、高三级在认知水平和思维水平上也有较大的差别,同时知识和经验的积累也有不同,因此这三个年级的作文教学内容和目标也各有区别。具体来说,高一主要进行记叙文训练,高二主要进行议论文训练,高三则以高考为方向进行综合训练。

  二、制定作文教学计划

  围绕不同年级的作文训练目标,分解目标,做到有步骤有序列的发展学生的作文能力。如在高一级可制定这样一系列小的训练目标:

  (1)写出人的个性——学习写人的记叙文;

  (2)揭示事件的意义——学习叙事的文章

  (3)摹写景物的特点----学习景物的描写等。

  高二级则可以进行这样的训练:

  (1)学会拟议议论文的题目;

  (2)学会提炼观点;

  (3)学会运用论据;

  (4)学会安排论证结构等。

  三、采取有效的方法

  (一)、将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相连接。

  作文是一种极具个性化的学习活动,作文又是和学生的情感、思想血肉相连的一项心灵活动。要想学生作文中有情感、有思想,可以从语文教学的日常活动——阅读教学入手。纵观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收录的全是文质兼美的名篇,这些文章无论从情感的真挚、思想的丰沛、文辞的华美、作者的品格修为上都堪称楷模。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还语文其“人学”的本来面目,尽可能在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更多的走进作品中的人物和作者本身,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使学生在日日进行的语文学习活动中,有所感、有所思、有所得。此外,教学中还可以借鉴这些美文的写法,如教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可以借鉴写景抒情的写法;教《布衣总统孙中山》,可以学习“以小见大”的写人记事文章。

  (二)、充分利用课前5分钟活动。

  学生在写作中的另一困难是缺少丰富的内容。经常是提笔头脑空空,下笔废话连篇,在议论文的写作中表现尤为典型。众所周知,没有大量的阅读就不可能写出内容充实的文章。虽然课标要求学生高中阶段的课外阅读应不少于150万字,但实际情况则是除了少数学生外,多数高中生不愿或无暇读书。现实就是现实,一味的抱怨学生是于事无补的。既然多数学生阅读不足,既然作文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作文教学与训练又没有足够的时间,我就利用课前活动来做些弥补,力求使阅读和写作训练常态化。上学期,我在每节语文课前为学生读2篇小文章(源自于《小故事中的大智慧》一书),所选文章侧重对学生思想方面的启迪,同时兼顾议论文写作时论据之用,非常受学生的欢迎。

作文教学反思14

  《玩具柜台前的孩子》是课标实验教材二年级的一篇略读课文。全文以对话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关爱父母,关心他人的生动故事,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容易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课文语言亲切朴实,通俗易懂,人物形象鲜明,情节曲折,引人深思,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良好教材。

  现代的家庭独生子女居多,学生通过阅读,在被故事情深深吸引的同时会不由自主地把自己与文听小男孩进行对照,教学中应怎样抓住略读课文的教学规律,积极引导学生认真读文,强调自读自悟,让学生在读中体会、思考,在读中受到关爱父母、关心他人的思想教育。现在,我将结合课堂教学环节,谈谈我的本课设计中想体现的教学思想:

  一、创设教学环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新课程和新教材中均指出:把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放在首位。要让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享受,这样,学生乐学,便会积极投入其中。于是,我努力创设了愉悦可持续型的氛围,上课伊始,我首先与学生进行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玩具吗?你最喜欢

  的玩具是什么?你是如何得到它的?如果你见到一件自己非常喜欢的玩具,你会怎样做呢?'由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出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读书的欲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观察思维能力。

  二、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是探究者,体验者,发现者。新课标积极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意识、创新意识以及实践能力。我努力让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探究的过程,成为共同交流、合作探究的过程。通过我的引导和启发,让学生有所发现和收获,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我运用直观形象的课件,创设交朋友情境进行识字教学。先通过学生自主识字来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究的能力,并全班交流识字方法,识字

  过程体现循序渐进,先认读带拼音的,再进入'词语连线'的游戏中认读不带拼音的字,最后,由小老师带读有生字词的长句巩固识字教学,为阅读课文打下基础。本课的11个生字只有认读的任务,所以这一环节是本课的一个着力点。鼓励学生个性化的识字记字方法,对于学生自主识字能力的形成是一个有效地促进。

  让学生在轻松、宽松的氛围中学习探究,体会了主动探究、合作探究的快乐。学生体验了成功带来的喜悦,同时识字能力进一步提高。

  三:在朗读指导,以读为本中,使学生积累语言,感悟道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可通过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尊重独特感受。整个读书过程为弘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灵性服务。我努力将以上思想运用教学实践中。

  1、读书方式多样,激趣学文:课文教学中,我力求把读放首位,通过自读,评读,比赛读等方式,使学生喜欢读书,并把课文读准,读流利,到有感情。

  2、在读中落实重点词句,感悟课文内容,领悟文中蕴涵的深刻道理。如:让学生自主读第一节,启发思考:这个孩子在玩具柜台前想干什么?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感受?说说自己的理由。并组织学生进行交流,相机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深入体会小男孩对玩具汽车的喜欢之情。从小男孩在玩具柜前的表现入手,抓住人物的外在表现,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为理解下文小男孩的异常决定,体会人物的品质打下坚实基础。【《玩具柜台前的孩子》教学反思5篇】教学反思jiaoxuefansi.htm。自主讨论的方式,同有感情地朗读相结合,训练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在深入研读课文后,分组研究讨论:小男孩那样喜欢小汽车,为什么不买一辆呢?结合课文内容,抓住'为什么喜欢却不买'这个核心问题,统摄文章的主体部分。利用对话较多的行文特点,从读中理解。学生在挖掘人物内心世界的过程中,避免了繁琐的分析,提高了教学效益。同时强调自读自悟,引发学生的想象人物的内心世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增强学生的感悟,丰富学生体验,并从中受到人物优秀品质潜移默化的影响。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尽管我非常投入地走进课堂,但是细细回味课堂中的每一环节,许多疏漏和处理不当的地方便呈现出来。再回过头来细细反思课堂:对学生实际估计不足、无法牢牢抓住学生、教学机智仍然欠缺等第。这使我深刻意识到教师的教学基本功,自身素质的高低,对语文课成败关系重大。我应该感谢这次比赛,它使我拥有了一个新的教学生命,今后,我会沿着这条航线,在教改之路上,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作文教学反思15

  人总是在衰老的过程中看到自己的成熟,而我,还不衰老,所以不成熟也是应该的,初中作文教学反思。但是,直到现在,我认为,在作文教学中我也许还只是一个门外汉。我对我的同行经常如是说:语文这行当力,颇让人有些手足无措的竟是作文的教学。我那样说着的时候只是一脸的坦诚和无助。

  也许,写作就源于一种冲动吧,即是说激情是写作的动力。激情决定了学生能否进行写作,比如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摸索到了一些学习的诀窍,如果把它表述出来与同学们交流,至少能对同学们有所启发,对自己方法的改进也不无裨益,可真正能这样做的仅是少数。又如我们的师父常说,老师在教授完一篇课文之后往往会又一些新的想法,或者探索,如果能把它写下来并坚持这么做的话,一定大又长进。听着他这般述说时,我竟又几分惊奇,因为于我说来,上课之前倒还有着某种激情的话,一节课两节课下来,除了偶尔瞬间的反思,大抵松弛÷懒散,所以一直以来我就如蜗牛的爬行。究其原因,不一定是他们不会写,不一定是我们不会写,而是没有意识倒自己需要去写,应该去写,即没有写作意识。没有意识,谈何写作的激情,写作的冲动呢?

  当务之急,是要培养一种写作意识,或者说写作的激情。有写作愿望,但没有具体的生活作依托,这种激情也只是一种毫无现实根据的冲动,只有立足于现实,立足于生活,才可能产生除锦绣文章来。“文生于情,情生于哀乐,哀乐生于治乱”,一个人深入生活的程度究决定了他是否会产生写作激情。如果鲁迅先生没有对旧中国社会生活的实际真切体验,没有对中国社会诸多矛盾÷弊病产生原因的苦苦探索,没有改变这种现状的迫切心情何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是绝不会拿起笔来改造社会的。一切作家之所以要去深入生活,体验生活,除了可以积累素材外,更主要的原因就是感受生活的脉搏,让生活去碰撞,激发自己的写作激情。

  我想倒了已故语文教育家黎锦熙先生提出的作文教学的观点“日札优于作文”,日札就是修养日记和读书札记。我的语文老师历来推崇周记可以理解为是它的一种变式,我们似乎也需要这样的理论支撑。我始终认为周记应该成为学生尝试各种叙述的一个平台:在内容上,可无所不写;形式上,叙述描写抒情议论随意选用。这种没有精神压力和文法顾忌的写作一旦养成习惯,在量的不断积累下,定会有质的飞跃。许多大文学家就都有写日札的习惯,不但增强了笔力,还以此为素材创作了许多文学作品。

  哈佛有句名言: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在我们的作文教学中,应该大力提倡和督导学生不间断地写周记进行这种自由地写作,学生会养成一种用文字来表情达意的习惯,并将有利于他们去发现和捕捉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可能引起思索或争议的事件。有话可说,就有了写作的冲动。刚开始尝试着用文字表情达意时,也许不能很准确地把所想所说都准确地表达出来,这种词不达意的现象只是因为对文字的陌生。坚持下去,待对文字熟悉了,驾轻就熟了,作文实在是一件小事。我们对作家的钦佩,很大以部分源于他们说出了或者说着我们想说的话。当表达成为一种需要,成为一种意识,如果我们学生能用自己的激情去写作,一定也能弹奏出时代的强音。当然,这肯定需要一个艰苦卓绝的过程的蜕变,就像蛹化蝶一样,但我们应该去期盼那些美丽的蝶的出现,那将给我们一个缤纷的世界。

  我在从事初中作文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厌烦写作文的现象非常普遍。造成厌烦心理的原因很多,也很复杂。但分析起来,根本原因还在教师身上。教师学是否高,艺是否精,业是否有道,品是否端正,责任心是否强,往往就决定了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的方向和程度。为此,解决学生的厌烦心理,首先要从教师入手。

  (一)敬业精业,授课精彩。要努力认真钻研教材,设计课堂环节,力争每一堂课都是精品。让学生感道听老师讲析作文或课文就是一种享受,以自己全身心地投入来感染和引导学生。精湛的艺术,高尚的品格,本身就具有极强的吸引力。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在这种氛围中逐渐萌发对文学,对写作的兴趣。

  (二)教师下水,现身说法。身教胜于言教。教师的一举一动,比千言万语还要有说服力和感召力。在这一点上我做的不够好,我准备在以后的教学中弥补这一点。

  (三)典型引导,正面鼓励。对学生要多鼓励、多表扬,不说打击和挫伤学生积极性、自信心的话;不做打击和挫伤学生积极性、自信心的事。坚持多从学生的作文中找评析范文,不求完美,但求有独到之处,力争每学期绝大多数学生的作文都有被选做范文的机会。同时,注意在学生中培养写作爱好者。

  总之,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对语文老师的要求也更加严格、全面。需要教师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更要有对教育事业、对学生赤城的爱。很难想象,一个对现实生活冷漠、对学生漠不关心的教师会写出情真意切的作品,会培养出品格高尚具有良好素质的人才!

  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同学生一起练笔,这样才能在思考中进步。

【作文教学反思通用15篇】相关文章:

写植物作文教学反思11-17

自然写景作文教学反思11-17

《亿以内数的改写》教学反思通用3篇03-31

反思自己作文通用15篇01-06

自我反思作文(通用9篇)03-07

考后反思作文(通用15篇)02-17

考后反思作文通用15篇02-14

写反思作文(通用26篇)03-28

小学作文教学反思7篇03-29

有关考试反思作文(通用37篇)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