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的作文

时间:2021-04-13 16:10:09 端午节 我要投稿

【精选】粽子的作文6篇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粽子的作文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选】粽子的作文6篇

粽子的作文 篇1

  粽子是中国的传统美食。“三角四楞长,珍珠里面藏,想尝珍珠味,解带剥衣裳。”这是什么?这就是香飘十里的粽子。端午节有一个传说:“公元前308年,楚国兵变,遭到了外来入侵者袭击,从而使楚国灭亡,当时楚国有一个大诗人名叫屈原,在国亡的悲愤下,他跑到汨罗江边,说出了最后一句话“国亡、人亡!”然后就跳江身亡了。为了纪念这个爱国的屈原,把农历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到了这一天,人们把粽子扔进河里,让鱼儿吃这些粽子,不吃屈原的尸体。”

  今天,老师也教我们包了粽子。老师端来了一盆米和一盆枣,拿来了一袋粽叶。把它们放在我们面前,老师拿起一片粽叶,就开始教我们了,我目不转睛地看着老师的手,老师先把粽叶裹成一个圆锥形,在用勺子把一勺米和一个枣放在里面,再放一个枣,再盖一层米,然后把粽叶上的尖一盖,再用麻线把它捆住,就包好了。这是一个三角形的粽子,我们一看见这粽子就有了食欲。马上开始,抄起家伙包粽,过了一大会儿,我终于包好了第一个粽子,虽然可以被称为“四不像”。但是后来,越来越好,终于,粽子下锅了。粽子用翠绿的竹叶包裹着,雪白的糯米和鲜红的枣子。煮熟以后,剥开墨绿色的竹叶,只见洁白的米团仿佛嵌着几颗深红油亮的玛瑙,很是好看。

  这就是我做粽子的过程。

粽子的作文 篇2

  端午吃粽,是中华民族古老悠久的传统习俗。记忆里,年年端午节的前一天,也就是农历五月初四这一天,午后母亲在老宅的门堂里包粽子的情景仍历历在目。门堂里有一棵高过围墙的桃树,树荫下的砖地上,大脚盆里浸泡着煮过的青青粽叶,还有几把除净柴壳和粽叶一起煮过的稻草,这种加工过的稻草,用来结粽子很结实。另一边的大筲箕里是淘好的糯米,小盆里还有浸胖的红赤豆及蚕豆瓣黄豆等。那时包的粽子品种单一,除了豆粽就是白米粽,哪像如今的粽子,花样翻新品种繁多,有米粽、肉粽、火腿粽,还有什么赤豆、豆沙、红枣及咸菜粽等。

  据母亲讲,她的包粽本领还是外婆传授给她的,可惜她只学会了包普通大粽子的本领,其它如什么三角粽四角粽等都没学会。其实在我们的眼里,母亲的包粽技术已经很高超了,她不仅包的快,而且包的好。包粽子的时候,往粽叶里灌米的多少都要把握好,灌多了粽子不易煮透,灌少了煮熟后成烂扑粽,这一工序母亲掌握得恰到好处。包粽子时,只见母亲麻利地抽出几张修剪过的粽叶,先检查一下粽叶有无破损之处,有破损的立即换掉,然后左手捏粽叶将几张粽叶捻开,只是少部分重迭在一起,右手顺时针往里一卷,将粽叶卷成漏斗状,不能漏缝。包米粽时,直接将糯米往里灌,边灌米边用一只筷子在里捣,将米捣实。如包豆粽,将米和豆拌在一起,包法一样。根据所包粽子的大小,再添合适的粽叶,将口盖严包紧。末一道工序是结粽子,母亲一般用两根稻草,用稻草结粽时,左手拉住一头,右手将稻草在粽子上绕一圈再打扣。只见母亲左手握粽,用牙齿咬住稻草一头,右手捏住另一头使劲一收再打结,一只粽子就包好了,粽叶和白米很快在母亲手中变成了一只只讨人欢喜的粽子。

  烧粽子也是母亲的事,晚饭后烧粽子时,母亲先将粽子入锅放好,然后加水适量,再放不少鸡蛋、咸鸭蛋、咸鹅蛋,和粽子一起煮熟的蛋吃起来特别香。烧粽子一般都用木柴,木柴火力旺。只要一烧开,满屋都是粽叶的`清香味,我们再嘴馋,也没有必要守着灶台,因粽子一时半会也烧不熟,烧粽子必须靠木柴的热火灰焖上一晚,这样烧出的粽子才有糯又糍,让人百吃不厌,粽子锅里的蛋,那滋味才真正让人馋涎欲滴。母亲一般要将粽子烧上几开后,再少添木柴,用小火烧煮,睡前准备熄火,再添点水烧开,将火熄灭后,靠灶堂里的热火灰焖煮粽子。半夜母亲还会起床看一下,然后掀开锅盖,让锅内的粽子降温。端午节那天一早,母亲早早起床,将粽子和蛋捞起放在盆里,再给一家大小每人剥好两只粽子,不够吃时自己再动手,吃粽时白糖自己放,蛋随便吃,年年端午的粽子我们吃得好香好香啊。

  端午节那天上午,母亲还要做两件事,一是用已经凉了的烧粽水,给地里的茄秧洒一遍,据说那能治害虫。二是给孩子们额上和双脚背上擦点雄黄,一边擦嘴里一边说着:大蛇药煞,小蛇踏煞,据说这样能防蛇咬。饭前,全家每人都要喝口雄黄酒。午饭时改善伙食,有鱼肉。

  年年端午今又是,母亲虽早已长眠九泉之下,但吃粽时自然会想起母亲,想起母亲包的粽子。吃惯了母亲的粽子,别的粽子的口感总觉得没有母亲的粽子那么香醇。粽子飘香,母爱无价。

粽子的作文 篇3

  端午节,我国的传统节日,农历五月初五日,相传古代诗人屈原在这天投江自杀,后人为了纪念他,把这天当作节日,有吃粽子、赛龙舟等风俗。

  奶奶要包粽子,我想学,就仔细地观察。只见奶奶把买回的绿绿新鲜的粽叶,一片一片地洗刷干净,滤在一个筐子里。盆子里有浸泡好的糯米。我问奶奶:“您准备包什么味的粽子?”奶奶说:“我要包三种口味的粽子:一种是蛋黄肉粽,还有豆子红枣粽,再包一些碱水粽子。”我说:“我想学包粽子。”奶奶笑着说:“包粽子要掌握方法,不然包不紧,会散掉的。你先在旁边看看。”奶奶先包蛋黄肉粽,只见她拿了两片粽叶,轻轻一卷,成了一个漏斗状,下面尖,上面大,把拌好肉块的糯米装进去,中间还放进一个咸蛋黄,再用筷子向下戳几下,将上面的叶子盖住下面,一手抓紧,一手用绳子绑扎紧,很快就包好了一个。一会儿蛋黄肉粽就包了一提,这些肉粽子是用红线绑的。

  接着奶奶又拿出黄线,开始包豆子红枣粽子。这种粽子里,奶奶配了不少料,其中有红豆、绿豆、花生米、红枣等。最后的一小盆糯米是浅浅的黄色,啥配料也没加进去。奶奶说放了碱,米就会变黄,这就是碱水粽子。我看着奶奶包粽子,好像并不难,就说:“我来包个碱水粽子吧!”说着,便拿起两片粽叶,轻轻一卷,成了漏斗状,往里面装好米,盖好叶子,可怎么也扎不紧,急得满头大汗。最后,在奶奶手把手的帮助下,总算包好个粽子。虽然绑紧了,但粽子的形状却很难看。但我很开心,因为自己终于知道粽子是怎样包出来的了。红线绑着蛋黄肉粽,黄线绑着豆子红枣粽,白线绑着碱水粽子。奶奶用大高压锅,把粽子煮熟了。

  端午节,我家窗上插着淡淡清香的艾草,桌上放着粽子、包子、茶叶蛋和各种美味佳肴,现在的生活真幸福啊!

粽子的作文 篇4

  小时候,只要一到端午节,我多会求这奶奶给我做十几个小粽子。可是去年端午节的时候奶奶却对我说:“小旭呀,你也不小了,该学会自己包小粽子了。”我高兴地点了点头,因为在我的眼里,包粽子是件非常有趣的事。

  开始包粽子了,奶奶帮我准备好了粽子馅和粽叶,她就开始一步一步地教我包粽子。奶奶说:“包粽子首先要把粽叶卷成你想要的粽子的大小”。奶奶一边说一边给我做示范动作,“接着在卷好的粽叶里放上糯米,还要把糯米压紧,这样包出的粽子才好吃,接着在中间放上一个小枣,最后把粽叶包起来用绳子扎好。”这样,一个可爱的小粽子就包好了。

  我迫不及待地拿了粽叶,把粽叶先卷成了非常小的一个“窝”,接着就照着奶奶教我的步骤包起了粽子。可是在奶奶手里听话的粽叶,到了我这里却不听使唤了,还没等我拿绳子扎,馅就全散了,第二个,第三个,……一连包了好几个,都是如些,我有点泄气了。原来粽子好吃,却这么难包呀!奶奶看出了我的变化,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做什么事都会遇到困难,可不能在困难面前低头。”听了奶奶的话,我不好意思放弃,只好接着包。不知道是第几个了,我包的第一个粽子终于“问世”了,它虽然没有奶奶包的好看,但是我还是非常高兴,我总算学会了包粽子。一个下午过去了,我包了好多小粽子,后来包的比前面包的就好看多了,奶奶看了,一个劲地夸我心灵手巧。奶奶还把小粽子串在一起,据说这样象征着好运连连。

  我不仅学会了包粽子,而且还懂得了要不怕困难的道理。

粽子的作文 篇5

  端午吃粽子作为全国性风俗最早始见于西晋周处撰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到了唐、宋时,粽子已 经成为端午节的必备食品。随着时代的变迁,如今端午节的粽子品种繁多,在黔西南州最受欢迎的是肉粽、板栗粽、 火腿粽等,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来调节,如加入桂圆、蜜饯等甜口味的粽子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对于端午节 吃粽子的由来,向来都说法不一,有些人将它视为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在我州民间,还有一种说法是纪念一位药 王,因为民间说法五月是“毒月”,这位药王就将药材包裹在粽子里分发给群众们吃,人们吃了粽子后都一直平平安 安,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就在每个端阳节的时候包上粽子,除了具有纪念意义,更是希望自己及家人都平平安安。

  挂艾条和菖蒲。艾,又名家艾、艾蒿,它有一种奇特的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而菖蒲是多年生水生 草本植物,它也是一味中药,能提神醒脑、杀虫灭菌。每年端午节,黔西南州家家户户都会在门头上挂上艾条和菖蒲 ,菖蒲可以驱魔祛鬼保平安,艾条则代表招百福,更可使身体健康,在安龙等地,尤其是妇女,在端午节这天都会随 身带上一两片艾叶,据说能僻邪驱瘴。

  饮雄黄酒。神话传说《白蛇传》中,白娘子饮雄黄酒,现出蛇身的原形,因此,黔西南州民间认为雄黄酒能让蛇 、蝎、蜈蚣等毒虫畏惧,于是在端午佳节饮雄黄酒可以驱邪解毒,让身体健康。

  “游百病”。“游百病”是黔西南州端午节一种很特别的习俗,就是端午节当天人们总要到中草药市场逛一逛, 看看各种中草药,闻一闻满街的中草药味道,顺便带上一些菖蒲和艾叶回家挂在门口,据说这一闻就能驱除百病。

  佩戴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每年的端午节,大人们就缝制一些小动物挂在孩童的胸前,以祈求驱邪避灾。在香囊中有的塞入艾叶,有的 撒上一点雄黄,以避除秽恶之气,因此民间有“带个香草袋,不怕五虫害”之说。

粽子的作文 篇6

  在我的家乡仙居,每年端午节都有包粽子的习俗。

  端午节前夕,我来到外婆家,跟着外婆学包粽子。外婆早已准备好浸泡好的糯米和粽叶,鲜肉、板栗、豆沙等馅儿一字儿排开。只见外婆拿出两张粽叶,上下用手一卷,粽叶便成了一个空心的三角锥形。接着,外婆舀了一些糯米放在粽叶里面,再用勺子把糯米均匀铺开,往里边放上豆沙,再在上面铺一层糯米,把馅裹在里边,把剩余的一半粽叶包过来,折出个尖尖的棱角来。然后,外婆两手捏紧粽叶,用绳子在粽子尖角附近缠了几圈,打上绳头,就这样一个边上有棱有角、四四方方的粽子包好了。

  我学着外婆的样子,拿了一张粽叶,想把它卷成锥形,可就是卷不好,卷来卷去还是一个直筒。外婆见了,就在旁边指点:“左手捏住粽叶一角,右手将粽叶的另一角往里卷,下面用力拉紧,上面放松一些。”经过几次尝试,我总算卷好了粽叶。接着,我学着外婆的样子也往粽叶里放糯米,摆好馅料,铺好糯米。可是要把剩余的粽叶包过来,似乎好难,不时有一些糯米争先恐后地往下掉,我怎么也不能把它包裹住。“太难包了!”我赌气地把没包好的粽子扔回到盆子里面。外婆见了,笑呵呵地说:“其实,包粽子包的是耐心,要掌握技巧,最后这一盖一折是最难的。要把粽叶捏紧些,用手压着两侧,不要让糯米溜出来。再跟边角对齐折出一个尖角来,才会好看。”我听了,又重新包起来,粽叶还是散架了,糯米依旧调皮。可在外婆一遍遍地耐心地教导下,我包的粽子终于有点样子了。虽然不好看,但那是我第一次包粽子!就这样,我继续学着包了几个,尽管没有外婆包得精致,可总算会包了。

  一个小时过后,屋里弥漫着粽子的清香。我一口气吃了好几个自己包的粽子,觉得这次粽子比以前好吃,因为以前没有亲自学过、实践过,这次我既学会了包粽子,又懂得了一个道理:要学好一种本领,必须要有诚心、细心和恒心!

【【精选】粽子的作文6篇】相关文章:

粽子的作文精选3篇04-22

【精选】外婆的粽子作文三篇04-11

精选端午的粽子作文四篇04-05

【精选】外婆的粽子作文3篇03-30

精选家乡的粽子作文三篇03-27

精选家乡的粽子作文5篇03-25

精选外婆的粽子作文3篇03-19

【精选】外婆的粽子作文四篇03-12

【精选】端午的粽子作文三篇04-26

【精选】端午的粽子作文3篇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