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格管理制度

时间:2024-04-09 22:24:59 登绮 制度 我要投稿

不合格管理制度(精选11篇)

  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中,制度的使用频率呈上升趋势,制度是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你所接触过的制度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不合格管理制度,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不合格管理制度(精选11篇)

  不合格管理制度 1

  一、目的

  为控制、提高产品质量,确保不合格品得以控制,防止其非预期使用或交付,特制定本规定,各相关部门遵照执行。

  二、不合格品的处理方法

  (一)外购、外协件不合格品处理管理规定

  1.不合格品的判定

  (1)检验员对外购、外协产品进行检验或验证,发现不合格品告知相关负责人将不合格品进行标识、隔离存放以防止误用,填写≤不合格品处置单≥,相应责任人分别填写其内容:

  ①.质检部经理负责判定并决定处置不合格品的方法,以及批准不合格品是否让步使用。

  ②.生产部对外协的不合格品提出处置建议,执行质检部的处置意见。

  ③.供应部对采购的不合格品提出处置建议,执行质检部评审意见。

  (2)检验员负责将不合格品责任部门填写处理建议后的≤不合格品处置单≥送质检部负责人,质检部提出对不合格品进行返工、返修、报废或退货的处理意见。检验员对评审意见跟踪落实,并将不合格品的'处置情况填写在“不合格品处置记录栏”中。

  2.不合格品的处理

  (1)需返工的不合格品,由技术部下发《返工单》,责任单位根据《返工单》技术要求进行返工。返工后的产品,检验员应重新对其进行检验,以证实其是否符合有关技术要求。

  (2)经评审确定退货的不合格品,检验员填写“退货通知单”交供应部办理。

  (3)评审确定的废品,检验员填写“废品通知单”,质检部经理签字后按要求将废品转移至废品库并标识。

  3.不合格检验记录所有不合格品的检验记录,以及重新检验的记录均由质检部收集、整理保存,保存期为五年。

  (二)车间生产产生的不合格品处理管理规定

  1.不合格品区域的规划

  ①、操作工当场检测出来的不合格品和质检员检测出来的不合格品,都集中存放在规定的不合格品存放区。各车间不合格品存放区由车间主任负责根据车间所生产产品种类、特点具体规划。

  ②、在不合格品存放区附近应有明显的“不合格品存放区”标牌指示。

  ③、不合格品存放区应分区为返修件区、工废件区、料废件区。

  2.不合格品标识

  ①.生产中出现的不合格品必须用不合格品标签标识清班次、生产日期、班次、操作人及原因;

  ②.不合格品标识分料废、工废和返修三种,使用红色记号笔在工件显眼部位标出。其标识符号分别为:料废“×”,工废,返修“○”,料废件应用记号笔将料废处圈出,工废和返修标识符号后面应写出不合格尺寸值。标识好后应将不合格品放入相应的不合格品存放区。应用举例:某工件外圆要求尺寸φ30+0.02-0.01,实际检验尺寸φ30.05时,则应标识“○φ30+0.05”,若实际检验尺寸为φ29.97时,则应标识“φ30-0.03”。

  3.不合格品的处理

  ①.每班生产结束前由操作责任人将所产生的不合格品送到车间的不合格品收集区。由质检员进行确认处理,如果质检员不能处理的问题由质检员汇报车间主任召集生产、技术共同解决。

  ②.确认可返修的工件由当事操作工负责返修,确认报废的工件在质检员开了报废单后(当事操作工签字)由当事操作工将其运至废料区。

  4.待处理区产品的管制规定

  ①.待处理区内的不合格品,在没有质量管理部的书面处理通知时,任何部门或个人不得擅自处理或动用不合格品。

  ②.处理不合格品时,必须要在质量管理部的监督下进行。

  5.不合格品记录

  ①.每班的不合格品及废品,由当班质检员开据相应的不合格品返工单或废品单;

  ②.所有记录应有质检员统一收集并管理,每天由车间统计员对每天的废品进行统计做好每天的合格率报表。

  不合格管理制度 2

  1.目的

  为防止不合格品的散失,以及由于疏忽而使用、销售不合格品,对不合格品需进行特殊的标识、记录、评价、隔离和处置。

  2.适用范围

  适用于从原材料进厂直至成品出厂全过程不合格品的纠正、处置的控制。

  3.职责

  3.1质检部负责不合格品的判别、标识、记录和隔离工作,并判定处置;负责不合格品的分析和提出处置意见。

  3.2办公室和生产部分别负责对原材料、包装材料的不合格品的拒收和处置工作。

  4.工作程序

  4.1不合格品鉴别质检部按企业的有关规定对产品、原辅料、包装材料进行检验,凡检验结果有一项不合格,判为不合格品。

  4.2标识和隔离凡判为不合格品,必须做好识别标记并进行隔离保管,严禁与合格品混存,未经批准,任何人不得动用不合格品。

  4.3评审对不合格品批量较大,造成经济损失较大或严重影响生产进度等,由总经理组织有关人员对出现的不合格品进行质量分析和评定,以确定适当的处理方式,不合格数量较小时,由质检部直接提出处理方式。

  4.4不合格品的处理

  4.4.1原辅料、包装材料不合格的处理。

  4.4.1.1对外购的原辅料进厂验收不合格的可予以拒收退货处理;

  4.4.1.2对保管过程中出现的原辅料变质或超过保质期应做报废处理。

  4.4.2生产过程的不合格品的`处理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不合格品返工,不能转序。

  4.4.3成品的不合格品的处理。

  4.4.3.1销毁处理:凡含有对消费者健康造成不可接受的生物性、化学性、物理性因素的不合格品应予以销毁,如卫生指标超标的产品等;

  4.4.3.2降等销售或用于企业内部的使用:凡属于理化指标不合格的不合格品可以用于降等销售或企业内部使用。

  4.5质检部保存不合格品评审记录和处置记录。

  不合格管理制度 3

  第一节不合格原材料

  第1.1条严格执行公司《原材料初检规定》,对不合格原材料进行分别处置。

  第1.2条材料班(磅房)须逐车核对随车资料和送货单,与约定不符或资料不全者拒绝进场,并上报材料班长。

  第1.3条对于目测就不合格且供货商对目测结果无异议的原材料,应坚决退货,并及时上报公司领导。

  第1.4条当供需双方对目测结果有异议时,应当即取样送试验室进行快速试验,由分公司技术经理根据试验结果作为最终判定结果。

  第1.5条当对材料有怀疑、目测无把握时,应及时取样送试验室进行快速试验,由分公司技术经理根据试验结果决定是否退货。

  第1.6条材料班应按照有关规定对进场原材料按批量随机取样,将样品送试验室进行检测。如检测不符合标准要求,试验室应将检测结果反馈给材料班,由材料班进行记录,并报告技术经理,采取措施禁止不合格原材料进入生产环节。

  第1.7条当巡场发现不合格原材料或料场有混料时,应由分公司技术经理根据不合格程度或混料状况,决定是否清运出场或降级使用。对于降级使用的材料应分开堆放,在保证混凝土强度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只允许使用在强度等级不大于C15非结构混凝土中,并双倍留置相应的验证试件。

  第二节不合格产品

  第2.1条出厂质检发现混凝土和易性不满足出站要求时,应立即阻止该车混凝土出厂,并通知质检班长或试验室主任,采取合理措施进行调整,在保证该车混凝土强度和和易性均满足设计和使用要求的情况下再放行出场,并留置相应的调整记录和验证试件。

  第2.2条到工地后,因离析或违规加水而被退回的混凝土,应作废品处理(制作地砖或经冲洗后分离提取砂石)。

  第2.3条对于因工地多要或准备不充分而导致的退灰,应及时进行处理:出场2h以内,且混凝土和易性良好的,可按照原强度等级使用;出场2-4h内,如通过掺加适量外加剂能够满足施工要求得,可降低1-2强度等级使用;出场4h-6h内,只能用于主体以外低强度部等级部位,如垫层等。出厂超过6h或已过初凝,作废品处理。对于有抗冻、抗渗要求的混凝土在出场4h以内,降低1-2强度等级作普通混凝土使用,并不得用于有抗冻、抗渗要求的部位。

  第2.4条对退回混凝土的处理及调整应有技术依据,调整人员要经过技术经理授权并填写剩退灰调整记录,调整使用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超过原设计强度等级,并应至少留置一组混凝土验证试件。调整人员应根据退回混凝土的实际质量状况采取适宜的调整方案,应确保调整后的混凝土质量。

  第2.5条单位工程混凝土出厂检验试件强度评定不合格时,由各分公司技术班组参加,提出调查处理报告和技术改进措施,经技术质量部批准后交分公司执行。

  第2.6条如甲方工程混凝土试件强度不合格时,应由技术经理积极配合甲方进行处理,并立即执行公司文件《预拌混凝土技术管理规定》中有关“质量事故的报告和处理”程序。

  第三节质量事故的报告和处理

  第3.1条发生—般质量事故(预计经济损失小于或等于10000元)时,由技术质量部会同各公司技术部门处理并报总工程师,事故报告存档备查。

  第3.2条发生重大质量事故(经济损失10000元以上)时,分公司技术经理必须在三小时内报告总工程师,总工程师在调查的基础上,召集质量事故专题会议,对事故进行深入分析,确定事故原因及责任者,责成责任部门认真总结事故教训,制定和落实纠正措施,提出防止事故再发生的.改进措施,并将事故结果以书面形式报总经理。

  第3.3条质量事故报告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事故发现及发生的时间、地点、有关人员姓名。

  b.事故情况、特征的概述。

  c.事故损失及原因分析。

  d.事故责任分析及责任者。

  第3.4条重大质量事故的全部材料,汇总后作为产品质量档案归档保存。

  第四节持续改进

  每周汇总、按月分析不合格品出现的原因以及相应的改进措施,不断完善公司的管理体系,以确保“进厂原材料100%合格”、“出厂混凝土100%合格”的质量管理目标得以实现。

  不合格管理制度 4

  一、总则

  为规范公司不合格品的管理,确保不合格品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防止不合格品对生产、经营和消费者造成损害,特制定本不合格品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所有不合格品,包括原材料、半成品、成品以及售后退回的不合格品。

  三、不合格品的识别与标识

  1.质检部门负责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不合格品进行识别,并标识清晰,明确不合格品的原因、数量及处理方式。

  2.标识应醒目、易识别,防止与其他合格品混淆。

  四、不合格品的隔离与存放

  1.质检部门负责对不合格品进行隔离,确保不合格品不会误用或混入合格品中。

  2.不合格品应存放在指定区域,分类存放,并做好记录。

  五、不合格品的处理

  1.对于可修复的不合格品,由技术部门制定修复方案,经审批后实施修复,修复后需重新进行质量检验。

  2.对于无法修复的'不合格品,由相关部门提出报废申请,经审批后进行报废处理。

  3.报废处理应遵循环保原则,尽量采取资源回收、无害化处理等方式。

  六、不合格品的记录与报告

  1.质检部门应建立不合格品记录档案,记录不合格品的名称、数量、原因、处理方式等信息,以便追溯和统计分析。

  2.对于重大不合格品事件,质检部门应及时向相关部门和领导报告,提出改进措施,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七、责任与考核

  1.各部门应严格按照本制度执行不合格品管理,确保不合格品得到及时处理。

  2.对于违反本制度的行为,公司将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处罚。

  八、附则

  1.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由质检部门负责解释和修订。

  2.本制度如有与国家法律法规相抵触之处,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

  不合格管理制度 5

  一、总则

  为规范公司对不合格品的管理,确保不合格品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防止不合格品流入市场,维护公司声誉和客户利益,特制定本不合格品管理制度。

  二、不合格品定义

  不合格品是指在生产、检验、仓储等环节中,因材料、工艺、操作等原因导致产品不符合公司规定的`质量标准或客户要求的产品。

  三、不合格品识别与标识

  1.生产过程中,员工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进行生产,发现不合格品应立即停止生产,并上报给质检部门。

  2.质检部门负责对不合格品进行识别和标识,记录不合格品信息,如生产日期、批次、数量、不合格原因等。

  3.不合格品应存放在指定区域,并设置明显的标识牌,防止与合格品混淆。

  四、不合格品处理流程

  1.质检部门将不合格品信息上报给相关部门负责人,并组织召开不合格品评审会议。

  2.会议中,各部门共同分析不合格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并确定不合格品的处理方式,如返工、降级、报废等。

  3.对于需要返工的不合格品,由生产部门组织员工进行返工操作,返工后需重新进行质量检验。

  4.对于降级处理的不合格品,需明确降级后的使用范围和标准,并经过客户同意后方可销售。

  5.对于报废处理的不合格品,应按照公司规定进行销毁,并记录销毁情况。

  五、不合格品预防与改进

  1.各部门应定期对不合格品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找出根本原因,制定预防措施,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2.加强员工质量意识培训,提高员工对质量标准的认识和操作技能。

  3.定期对生产设备和工艺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六、监督与考核

  1.质检部门负责对不合格品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各项措施得到有效落实。

  2.将不合格品管理纳入公司绩效考核体系,对不合格品处理情况进行考核和奖惩。

  七、附则

  1.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由质检部门负责解释和修订。

  2.本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如有与实际情况不符或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应及时向上级领导汇报并提出改进建议。

  不合格管理制度 6

  一、目的

  对工作的不合格和不合格品进行识别和控制,以防止不合格品的流出所造成的影响,避免工作上的疏忽造成重大的损失。

  二、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原材料验收、产品生产过程和使用现场不合格品及成品检验不合格的控制

  三、职责

  3.1本程序由品管科管管理

  3.2评审职责

  本公司授权检验人员负责本厂内不合格品的评审,现场不合格品的评审由本公司委派的人员负责。

  3.3处置职责

  检验人员作出不合格品的处置决定。若不能处置,则上报品管科处置,生产人员根据处置决定及时进行处理。

  3.4工作程序

  原料、成品检验和试验中发现不合格品进行标识、评审,确定不合格品的范围和性质;决定并实施不合格品处置方案,并割据不合格品的严重程度和范围,通知品管领导,品管科有关负责人。

  四、评审、记录

  4.1.1原料检验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品由收购检验人员根据合同规定的相应技术标准和补充要求作出评审,做好记录,不合格原料不予收购。

  4.1.2经辅料质检员检验且判定为不合格的进货物料,辅料质检员应在不合格物料的“原辅材料进货检验单”上标识不合格,仓库保管员对其标示、隔离存放

  4.1.3产品生产过程中不合格品判定由生产技术人员根据标准作出评审,做好质量记录,并通知质管科。

  4.1.4对标有本厂标识的成品进行调查、评审、记录,并写出书面报告交供销科。

  4.2标识、隔离

  4.2.1原料收购检验时发现的不合格品,一律拒收。储存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品,由仓库保管员作出如下标识:不合格品应设立红色标志另行隔离堆放。

  4.2.2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不合格品,由该岗位人员根据技术规程规定作出相应标识,有条件时,应与合格品隔离。

  4.2.3对不合格品粘贴“不合格”识别标记,并填写“不合格品通知单”及注明不合格原因

  4.2.4不合格品的隔离方法。对不合格品要有明显的标记,存放在工厂指定的隔离区,避免与合格品混淆或被误用,并要有相应的隔离记录

  4.2.5不符合规定检验标准的产品,不允许包装入库

  4.3处置

  4.3.1检验人员对不合格品评审有作出处置决定,由相关人员进行处置。若有争议,则由品管部负责人仲裁。

  4.3.2收购原料时发现不合格,由供应方自行处置。

  4.3.3生产过程中,结于标准允许返工的不合格品,生产人员应按相应标准和技术规程的操作工艺,予以返工,并经检验员重新验证合格后方可放行。

  4.3.4对已判定不合格的成品或经返工仍不合格的产品另行堆放,并做好标识。

  4.3.5原料/成品储存过程中发生的不合格品,由仓管人员进行处置。

  4.3.6已经外销不合格由本公司委派的人员和客户协商处理办法,做好记录,并写成书面报告交供销科。

  4.3.7对于制度制定不合理、执行情况不好或有差错等工作不合格,对此类不合格应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五、纠正和预防措施

  质量负责部门根据数据分析发现的不合格或潜在不合格的严重程度,确定实施纠正和纠正措施。

  5.1纠正措施,采取纠正措施的时机:

  5.2产品实现过程中出现质量不合格品并重复发生。

  5.3走访或与顾客座谈,结果对产品质量不满意,并有具体事例比较严重时。

  5.4收到反馈的质量不合格的记录。

  5.5顾客的投诉或顾客对同类问题连续提出抱怨。

  5.6供方的产品或服务出现严重不合格。

  5.7内审和外审发现的不符合项;管理评审中发现的不符合项。

  5.8质量管理工作中,出现不符合法律、法规要求时

  5.9质量负责部门负责对数据分析发现的不合格进行评审,确定是否需要采取纠正措施。

  5.10责任部门负责人对确定需要采取纠正措施的不合格原因进行分析并确定原因和需要采取的纠正措施。

  5.11经理组织项目质量负责部门对责任部门提出的纠正措施进行评价并确定所采取的措施。

  5.12责任部门负责人组织实施评价后的纠正措施。

  5.13经理组织项目质量负责部门对责任部门实施的纠正措施效果进行验证。

  5.14经理负责将纠正措施实施效果提交管理部门进行评审。

  5.15质量负责部门保持记录。

  六、其它

  6.1各级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中,发现的不合格品,执行上述程序。

  6.2若客户要求使用不合格成品时,必须经供需双方商定,并形成书面接受文件,需要时右供销科向客户说明情况,各相关职能部门做好标识和记录。

  不合格管理制度 7

  1、目的

  对不合格服务和不合格物品进行识别和控制,防止不合格服务的发生和不合格品的非预期使用或安装。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对公司物业管理中不合格服务的控制,及对服务中发现的不合格物品的控制。

  3、职责

  3.1管理部负责不合格服务的识别,并跟踪不合格服务的处理结果,有效处理顾客意见。

  3.2各部门质量检查员负责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不合格品作出处理决定。

  4、程序

  4.1不合格服务的分类

  a.严重不合格:在业主和住户中造成恶劣影响或连续多次发生的不合格服务;

  b.一般不合格:个别或偶然的不合格服务,经向业主和住户解释沟通,取得业主和住户原谅,并可以通过采取纠正措施很快弥补过失的不合格服务。

  4.2不合格服务的记录和纠正

  4.2.1各部门质量检查员依照《过程和服务的监视和测量程序》,根据服务质量检查与考评结果,对一般不合格服务记录在《服务质量检查与考评表》中,并立即要求责任者予以纠正。对严重不合格服务应填写《不合格服务报告》报告管理部,由管理部责成责任人所在部门经理,采取纠正措施,杜绝类似事故再次发生,并通报全公司,追究责任人的责任。如再次发生,应上报管理部经理,执行《改进控制程序》的有关规定。

  4.2.2对发生过不合格服务的部门或人员,在纠正措施完成后一周内管理部应进行复检,以验证不合格服务已得到有效纠正。必要时,管理部应将不合格服务的处理结果及时通报给受影响的业主和住户,直至获得业主和住户的满意。

  4.3不合格物品的分类

  a.严重不合格品在服务中使用会造成较大经济损失、引发安全事故、引起业主和住户重大投诉的物品;

  b.一般不合格:个别或少量不影响服务质量,能采取措施迅速纠正的不合格品。

  4.4采购的不合格品的控制

  4.4.1当采购员采购的物品到达仓库时,经质量检查员检测判为不合格品的物品,应记录在《物品检测报告》上,仓库保管员应将其放入不合格品区标识、隔离,并及时通知采购员与供应商联系退、换货。

  4.4.2库房中不合格品的'控制

  4.4.2.1管理部每年组织仓库管理员对库存物品进行一次盘点。对发现的`不合格品由相关部门质量检查员进行评价,提出处理方案。处理方案包括:

  a.经处理合格后使用;

  b.降级使用;

  c.报废。

  4.4.2.2仓库保管员对发现的不合格品放入不合格品区标识、隔离。并将情况上报总经理审批,决定不合格品的处置。

  4.4.3维修、安装中发现不合格物品的控制

  4.4.3.1在维修安装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品,维修工应记录在《派工单》上并退回仓库更换为合格品。仓库管理员将不合格品放入不合格品区标识、隔离,防止误用。如果不合格品不影响使用,应征得业主和住户的同意,方可继续使用(让步接收)。

  4.4.3.2对于维修、安装使用后又发现的不合格品,维修、安装人员应立即进行返工,直至达到要求。如果返工后仍不合格,但不影响使用的物品,应征得业主和住户的同意方可继续使用(让步接收)。对无法返修的,应更换为合格品。对于再次发现的不合格,维修工应分析原因、并记录在《派工单》上,防止以后发生类似情况。

  4.4.3.3让步接收的物品,业主和住户应在《派工单》上签名确认。

  4.4.3.4在进行维修安装完成后一周,工程部维修人员应对维修过的部位进行回访,以确认工作正常,并将回访结果记录在原来的《派工单》上。

  5、相关文件

  5.1《过程和服务的监视和测量程序》

  5.2《改进控制程序》

  6、质量记录

  6.1《服务质量检查与考评表》

  6.2《不合格服务报告》

  6.3《物品检测报告》

  6.4《派工单》

  不合格管理制度 8

  一、总则

  为了规范公司不合格品的管理,确保产品质量,维护公司声誉和客户利益,特制定本不合格品管理制度。本制度适用于公司产品生产、加工、检验、储存、运输等各环节中不合格品的控制和管理。

  二、不合格品的定义与分类

  不合格品是指不符合公司质量标准、客户要求或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产品。不合格品按照严重程度可分为以下几类:

  1.严重不合格品:存在严重质量问题,可能导致安全隐患或影响客户使用效果的产品;

  2.一般不合格品:存在一般质量问题,但不影响客户基本使用需求的产品;

  3.轻微不合格品:存在轻微质量问题,可通过简单处理或修复达到合格标准的产品。

  三、不合格品的.识别与标识

  1.检验人员应严格按照公司质量标准和客户要求对产品进行检验,发现不合格品应及时进行标识和记录;

  2.不合格品应使用专门的标识牌或标签进行标识,标明不合格原因、处理意见及责任人;

  3.不合格品应存放在指定区域,与合格品隔离存放,避免混淆。

  四、不合格品的处理与处置

  1.严重不合格品:立即停止生产、加工、储存和运输,通知相关部门和客户,按照公司规定进行退货、销毁或报废处理;

  2.一般不合格品:根据实际情况,可进行返工、返修或降级使用。返工、返修后的产品应重新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环节;降级使用的产品应明确标注降级信息,确保客户了解产品性能差异;

  3.轻微不合格品:可通过简单处理或修复达到合格标准,处理后的产品应重新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环节。

  五、不合格品的记录与报告

  1.检验人员应详细记录不合格品的名称、数量、不合格原因、处理意见及责任人等信息;

  2.不合格品处理完毕后,相关部门应编制不合格品处理报告,分析不合格原因,提出改进措施,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3.不合格品处理报告应定期向公司管理层报告,以便管理层了解产品质量状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六、责任追究与奖惩

  1.对于因个人疏忽或违规操作导致的不合格品,应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按照公司规定进行处罚;

  2.对于在不合格品管理中表现突出的个人或部门,应给予表彰和奖励,以鼓励大家积极参与不合格品管理工作。

  七、附则

  1.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由质量管理部门负责解释和监督执行;

  2.本制度如有未尽事宜,可根据公司实际情况进行补充和修订。

  不合格管理制度 9

  1、目的

  对服务过程与采购物资进行控制,防止不合格服务的发生和不合格品的非预期使用。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服务过程及采购物资的不合格项控制。

  3、职责

  3.1各部门负责本部门服务过程中不合格项的识别、控制和纠正。

  3.2管理部负责采购物资不合格品的控制、跟踪整改情况及纠正/预防措施的落实;品质部负责不合格服务项的识别、跟踪整改情况及纠正/预防措施的落实。

  4、程序

  4.1日常服务过程不合格项的控制

  4.1.1各部门在服务过程中检查出不合格项时,按公司规定填写《服务过程检验单》,品质部填写《品质部抽检单》。

  4.1.2对出现的不合格项,由检查人员进行评审并作出处置;情节严重时,报部门负责人评审和处置。处置方式为:返工或纠正(对不可能进行复检的')。

  4.2维修服务过程不合格项的控制

  4.2.1标识:业主在《维修任务单》上签署的不满意见或物业服务中心回访后签署的不合格标识。

  4.2.2处置方式:分析原因后,返修并对责任人进行处理,再次回访业主。

  4.3采购物资的不合格品控制

  4.3.1当仓库管理员检测到采购物品不合格时,直接通知采购员与供方联系退、换货。

  4.3.2库房中不合格品的控制

  4.3.2.1仓库专员每月对库存物品进行盘点,填写《仓库盘点表》,由管理部负责审核。

  4.3.2.2仓库专员将《仓库盘点表》交管理部,对在盘点中发现的不合格品放入不合格品区标识、隔离;经总经理批准后进行处理。处理方案:经处理后使用、降级使用、报废。

  4.3.3维修、安装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品的控制

  维修、安装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品,物业服务中心维修人员应在《物资质量使用情况反馈单》上记录并退回仓库放入不合格品区标识、隔离,换为合格品。

  4.4各相关部门对不合格产品/服务进行评审后应填写《物资质量使用情况反馈单》。

  4.5返工返修后的产品/服务应经复验合格或回访业主取得满意。

  4.6本公司采购产品的不合格只允许退换,服务过程的不合格只允许返工、纠正,均不允许让步接收或放行。

  4.7本程序产生的记录按《记录控制程序》规定执行。

  5、相关文件

  5.1《相关记录控制程序》

  5.2《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不合格管理制度 10

  一、总则

  为了规范公司对不合格品的管理,确保不合格品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防止不合格品流入市场,影响公司声誉和客户利益,特制定本不合格品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生产、采购、销售等环节中产生的不合格品的管理。

  三、不合格品的判定与标识

  1.不合格品的判定依据为公司制定的相关质量标准和客户要求。

  2.生产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品,由质检部门负责判定,并在产品上标明“不合格”标识。

  3.采购入库的不合格品,由采购部门与供应商沟通后,由质检部门负责判定并标识。

  4.销售退回的不合格品,由售后部门负责接收,质检部门负责判定并标识。

  四、不合格品的处理

  1.对于生产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品,应立即停止生产,查明原因并采取纠正措施。对已生产出的不合格品,应进行隔离存放,防止与合格品混淆。

  2.对于采购入库的不合格品,应与供应商协商退货、换货或降价处理。对于无法退货的不合格品,应报请公司领导批准后进行处置。

  3.对于销售退回的不合格品,应查明原因,属于公司责任的,应按照客户要求进行处理;属于客户误判的,应与客户沟通解释。

  五、不合格品的记录与统计

  1.质检部门应建立不合格品记录表,对不合格品的名称、数量、原因、处理措施等信息进行详细记录。

  2.定期对不合格品进行分类统计,分析不合格品产生的原因,提出改进措施,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六、责任追究与奖惩

  1.对于因个人原因造成的不合格品,应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并按照公司规定进行处罚。

  2.对于在不合格品管理中表现突出的个人或部门,应给予表彰和奖励。

  七、附则

  1.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由质检部门负责解释。

  2.本制度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和质量管理要求进行修订和完善。

  不合格管理制度 11

  一、总则

  为规范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不合格品的管理,确保产品质量,保障消费者权益,提升企业形象,特制定本不合格品管理制度。

  二、不合格品定义

  不合格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原材料、工艺、设备、人员等原因导致的产品质量不符合企业标准、国家标准或客户要求的产品。

  三、不合格品分类

  1.严重不合格品:涉及安全性能、主要功能、关键指标等严重不符合要求的产品。

  2.一般不合格品:除严重不合格品外,其他不符合要求的产品。

  四、不合格品标识与隔离

  1.对于生产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品,应立即进行标识,并放置在指定的`不合格品区域,以防误用。

  2.对于已入库的不合格品,应在仓库管理系统中进行标识,并实行物理隔离,确保与合格品分开存放。

  五、不合格品处理流程

  1.对于严重不合格品,应立即停止生产,并通知相关部门进行原因分析,制定整改措施。整改完成后,需重新进行质量检验,合格后方可继续生产。

  2.对于一般不合格品,可进行返工、返修或降级处理。返工、返修后的产品需重新进行质量检验,合格后方可入库;降级处理的产品需明确标识降级原因,并通知相关部门和客户。

  六、不合格品记录与报告

  1.对于所有不合格品,应建立详细的记录,包括不合格品名称、数量、生产日期、不合格原因、处理方式等信息。

  2.定期对不合格品进行分类汇总,形成不合格品报告,上报给企业管理层,以便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控和改进。

  七、责任追究与预防措施

  1.对于因人为原因造成的不合格品,应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并进行相应的处罚。

  2.针对不合格品产生的原因,应制定预防措施,加强员工培训,优化生产工艺,提高设备性能,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八、附则

  1.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由质量管理部门负责解释和修订。

  2.对于本制度未涉及的不合格品处理事项,可参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其他相关制度进行处理。

【不合格管理制度】相关文章:

不合格品检查管理制度范本05-19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精选16篇)02-18

附二医院不合格药品管理制度02-21

不合格药品通告03-15

不合格药品通告07-25

不合格食品处置制度11-02

卫生不合格的检讨书03-07

餐具卫生不合格的整改报告03-28

训练不合格检讨书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