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家乡的路》

时间:2022-08-11 09:02:13 散文 我要投稿

散文《家乡的路》(精选11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经常看到散文的身影吧?广义上的散文是指不追求押韵和句式工整的文章体裁,与韵文、骈文相对。你知道怎么才能写好散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散文《家乡的路》,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散文《家乡的路》(精选11篇)

  散文《家乡的路》 篇1

  天下的路千万条,最令我难忘的是家乡的路。

  我的家位于老城的最北边,走出院后门是一片小树林和一畦畦菜圃。晚上在树林里乘凉,满耳虫鸣蛙鼓,极目远望能见月山火车站的点点灯火,象星星一样在夜幕中闪烁。

  偶尔后马路上有汽车亮着灯飞奔而过,躺在妈妈怀中的我就会问:妈妈,汽车没有腿怎么会跑?

  汽车的轮子就是腿。

  它到哪里去?

  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是姥姥家吗?

  妈妈没有回答。

  在一个晴朗的日子里,妈妈带我一起坐公共汽车去看乡下的外婆,后来每年一次成为我最大的享受。我兴奋地给小伙伴们讲着远方好大好大的天,好大好的树,讲外婆家宽宽的石河滩和草地上的牛羊,还惟妙惟肖地学说外婆家的方言。看着小伙伴们那新奇、向往的眼睛,我好骄傲好快乐啊,禁不住他们的要求,终于有一天我带着他们第一次走出小城。脚下的路很长很长,怎么走也走不到外婆家,我们手牵着手迷惘的望着远方放出了哭声。一个好心的爷爷告诉我们走错了方向。他把我们一个个抱上马车,顺着来时的路送我们回家,灰白的路上留下两道长长的车辙……

  回到家里急坏的妈妈虽然把我的手掌打得通红,但从此我却知道了远方不止是外婆家。我常常站在马路上睁着梦幻似的眼睛凝望远方。

  童稚的小女孩就这样在梦中长了一年又一年,一直长到如梦以偿。我沿着这条路走了出去,外面的世界果然很精彩,有山路有水路有大路有小路,但梦绕魂牵的依然是家乡的路。

  当我回归到小城时,家乡的路已不再是记忆中那条淡白冷清的路,昔日窄窄的马路已被成倍地拓宽,有快车道慢车道人行道,路两边楼房林立,商场店铺鳞次栉比,新落成的农贸市场繁华如梦,置身在纷繁的小镇里,我的心又一次迷失了,一种陌生的感觉排山倒海地向我涌来。我泪眼迷蒙……

  家乡的这条路被命名为中山路,成为我县商品经济的大动脉,每天车水马龙,人来人往,本地人通过这条路走出去,外地人通过这条路走进来,路面显得又窄又小。为了分流,我县又多方筹资修了詹泗路(人民路)、二环路、温博路、博月路、旅游路……真可谓四通八达,条条大路通罗马,使日趋繁荣的城镇变得更加美丽富饶。生活在今天的孩子们不再渴望远方的新奇,在他们的梦幻中是一条通天的路。

  如今,我家后边的小树林和一畦畦菜地早盖成了一排排新房,它象重重屏障遮挡住我的视线,站在后门外我再也不能极目远眺,但心海中那记忆的灯火却永远闪烁……

  散文《家乡的路》 篇2

  天下的路千万条,最令我难忘的是家乡的路。

  我的家位于老城的最北边,走出院后门是一片小树林和一畦畦菜圃。晚上在树林里乘凉,满耳虫鸣蛙鼓,极目远望能见月山火车站的点点灯火,象星星一样在夜幕中闪烁。

  偶尔后马路上有汽车亮着灯飞奔而过,躺在妈妈怀中的我就会问:妈妈,汽车没有腿怎么会跑?

  汽车的轮子就是腿。

  它到哪里去?

  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是姥姥家吗?

  妈妈没有回答。

  在一个晴朗的日子里,妈妈带我一起坐公共汽车去看乡下的外婆,后来每年一次成为我最大的享受。我兴奋地给小伙伴们讲着远方好大好大的天,好大好的树,讲外婆家宽宽的石河滩和草地上的牛羊,还惟妙惟肖地学说外婆家的方言。看着小伙伴们那新奇、向往的眼睛,我好骄傲好快乐啊,禁不住他们的要求,终于有一天我带着他们第一次走出小城。脚下的路很长很长,怎么走也走不到外婆家,我们手牵着手迷惘的望着远方放出了哭声。一个好心的爷爷告诉我们走错了方向。他把我们一个个抱上马车,顺着来时的路送我们回家,灰白的路上留下两道长长的车辙……

  回到家里急坏的妈妈虽然把我的手掌打得通红,但从此我却知道了远方不止是外婆家。我常常站在马路上睁着梦幻似的眼睛凝望远方。

  童稚的小女孩就这样在梦中长了一年又一年,一直长到如梦以偿。我沿着这条路走了出去,外面的世界果然很精彩,有山路有水路有大路有小路,但梦绕魂牵的依然是家乡的路。

  当我回归到小城时,家乡的路已不再是记忆中那条淡白冷清的路,昔日窄窄的马路已被成倍地拓宽,有快车道慢车道人行道,路两边楼房林立,商场店铺鳞次栉比,新落成的农贸市场繁华如梦,置身在纷繁的小镇里,我的心又一次迷失了,一种陌生的感觉排山倒海地向我涌来。我泪眼迷蒙……

  家乡的这条路被命名为中山路,成为我县商品经济的大动脉,每天车水马龙,人来人往,本地人通过这条路走出去,外地人通过这条路走进来,路面显得又窄又小。为了分流,我县又多方筹资修了詹泗路(人民路)、二环路、温博路、博月路、旅游路……真可谓四通八达,条条大路通罗马,使日趋繁荣的城镇变得更加美丽富饶。生活在今天的孩子们不再渴望远方的新奇,在他们的梦幻中是一条通天的路。

  如今,我家后边的小树林和一畦畦菜地早盖成了一排排新房,它象重重屏障遮挡住我的视线,站在后门外我再也不能极目远眺,但心海中那记忆的灯火却永远闪烁……

  散文《家乡的路》 篇3

  2007年下半年,煤炭湾至凤凰山的运煤线正式开通,煤炭湾段接富法公路,凤凰山段接富曲老路。对于名不见经传的战马地来说,算是百年难遇的大喜事,因为运煤线从站马地的村庄直穿而过,从此,这里与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了。站马地是我的家乡,交通巨变令我兴奋不已。

  作为人民教师的我,每次从后所乘车回家,虽然苦于没有直达车,往往要从富源城绕个大弯。值得庆幸的是富源县城至站马地这条城乡路上,定时不定时地跑着家乡的歪牌车,只要上了乡村歪牌,唰唰唰,一刻钟左右就到村口了。路上除了跑着歪牌客车,还有摩托车、电动车、农用车、轿车,当然,数量最多的是煤车。毕竟,这条路担负着后所和中安两镇的煤炭运输,有的运往羊尾哨火车站台,有的运往白水火力发电站,有的散销省内外各地。至从线路开通以来,车辆往来如梭,不分昼夜,热闹非凡。

  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这话可说得不假,道理也很深刻。就拿我的父老乡亲来说,至从土路变成柏油路以后,他们好像都变了个人似的。以前很懒散,只满足于种好洋芋、玉米、小麦等传统农业,广种薄收,多劳少得,日子过得浑浑噩噩。现在很勤快,有头脑,思想意识产生较大飞越。有的开始种薄膜蔬菜,有的开始养大河乌猪,有的开始承包水库养鱼,有的开始承包山林开农家乐,有的承包石山开石塘,有的在路旁开修理店或洗车加水店,有的在村口开杂货店,有的骑着摩托车去打工,有的跑歪牌车送客,有的买农用车搞物资运输......村民们之所以敢甩手大干,就是因为交通便利,距离县城总共才十来公里,城乡贸易有着明显的地域优势。

  至2010年底,才三年时间,家乡的村容村貌也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朴实无华的父老乡亲们,凭着内心的执着和务实的劳动精神,尝到了勤劳致富的甜头,家家户户的存折里多少都有些积蓄。近几年又赶上文明村建设的浪潮,村民们纷纷拿出手中的钞票,添上国家的部分补助,村庄也改头换面,像是刚出嫁的姑娘。村庄里的毛毛路和门前后院也打了水泥地板,房屋的外粉刷统一标准,下灰上白,比例恰到好处。遇上危房,国家按照平方面积有很高的补贴,于是新起高墙,新式设计,让住户住着舒心,睡着放心。家家门前都设计了小花坛,主人可以按照自己的爱好来栽种花卉,既保护了生存环境,又能提高农户的审美水准。卫生圈的兴建,政府免除审批手续,还有部分补贴,多数农户都兴建了卫生圈,扩大了生猪养殖。和卫生圈联系在一起的是新建的厕所,彼此相邻,粪便统一排放,非常卫生。沼气池的建设也接踵而至,卫生圈和厕所的粪便直接排入沼气池,变废为宝,成为烧水做饭的宝贵绿色能源,造价低而利用率极高,村民们觉得很实惠。有经济实力的农户,盖起了小洋楼,紧跟时代潮流,三室一厅一厨一卫,装修一新,高雅舒适。所有的建筑和设施,与村庄里的竹林、莎树、栗树、杨树相匹配,和谐自然,相映成趣。

  从我记事起,八九十年代的家乡是很落后的。土基房随处可见,村内外一片脏乱,这里有鸡屎,那里有牛粪;这里有水塘,那里有土坑;这里码着一堆柴,那里放着一垛草。村民的穿着也寒酸,衣衫单薄,沾满泥浆或土灰;鞋子就更脏了,尽是秽物,不忍入目。怎能不落后呢?家乡那条路坑坑洼洼,山高坡陡,外面的货物很难运进来,村里的农产品很难运出去,给人们的感觉是致富无门、束手无策。于是,家乡那条路的新建和改造一直成了祖祖辈辈的心愿。

  家乡路带给我的痛苦记忆很多,我就捡几件刻骨铭心的事例说说吧!用以记住那段特殊的村史,让后人更加珍惜幸福的现在和未来。

  凤凰山岔站马地的入口二百米处,以前是一个近六十度的大斜坡,山脚有一股地脉水汩汩而出,导致土路成了一滩烂泥。记得有一年,一位村民搞新房建设,请一名拖拉机手到富源城运沙子,车子到了泥潭处就再也上不去,车轮深陷泥浆,动弹不得。司机试图加大油门冲出泥潭,而他徒劳的努力,使两只前轮一个劲地打滑,轮子转得飞快,但就是不前行,反而溅出许多泥浆,像是公园节日里的喷泉,喷得司机浑身上下都是,连脸庞也没有放过,像是满脸的疙瘩或麻子,司机显出一副无奈状,面对热情的男主人,也就不好发作。不一会,男主人的儿子拉来了一头膘肥体壮的老黄牛,并带来了一根牢靠的缰绳,其用意不言自明,主人是想靠畜力将车辆拖出泥淖。一切准备就绪,儿子拉着鼻绳,男主人用荆条拼命鞭打着黄牛的后臀,司机认真地掌控着车辆的方向。刚开始的时候,黄牛因畏惧主人的暴力,四蹄竭力向前迈进,挣扎了好几分钟,老牛最终也只能迈出一两步。看到车轮向前移动寸许,主人认为希望在即,生怕老牛打退堂鼓,于是继续牛臀加鞭,力度比先前更猛烈了些。老牛拿出吃奶的力量继续挣扎,似乎在与敌人作同归于尽的搏斗,两只前腿都已经跪在了地上,好像在请上帝帮自己一把。它已经很可怜了,主人还以为它在偷懒,荆条变得更残暴了,可能是老牛的痛苦已经达到了忍耐极限,它只好冒着被肆无忌惮的主人痛打的危险向后退了回去。牛虽然退了回去,但手扶拖拉机并没有立即停火,皮带盘仍然转得很欢,还发出嗡嗡嗡的急促声。只听司机惶惑地急吼:不好!不好!随着司机的喊声戛然而止,惊险的一幕出现了,黄牛柔长的尾巴被搅进了急速转动的皮带盘,黄牛的挣扎状令人苦不堪言。司机迅速熄了火,转盘还是转了几十圈才停下来,等现场鸦雀无声,黄牛的尾巴已经摆脱转盘的蹂躏,不好的是长长的一节尾毛断在了绞盘里,牛尾的后半部分脱了一层皮,红红的,还有鲜血渗出,亲临现场的所有人都感到一阵毛骨悚然。最难过的,当然还是喂养它的父子俩。

  凤凰山山脚的泥潭再往前一公多里有个弧形的大弯,旁山上的松林非常厚密,属于凤凰山的主峰,是本县掩埋死刑犯的地方,阴森恐怖。就因为这里的地理位置非常特殊,刚好给抢劫犯以可乘之机,那些提着脑袋玩命的不法之徒常常就隐藏在森山老林,一旦有孤身或弱势群体出现,老弱病残孕,一个都不会放过。记得我的一个堂大伯,一天从县城赶集步行回家,行至此处便惨遭毒手。大伯描述到,他的双眼被歹徒从身后用黑布蒙上,双手被向后反剪,自己的背篓被劫走,衣兜也被翻了个遍,总共被抢走四百多元的物品和四十三元五角的现金,这在当年是全家大半年的收入啊!钱财被洗劫一空也就算了,问题是大伯的那双胳膊医治了一个多月仍有麻木酸痛之感,这不能不激起全村人对歹徒的痛恨和对受害人的同情。

  光拿他人说事,别人可能会认为我在虚构故事,一派胡言。接下来,我也说说我和姐姐的幸和不幸吧!有一回,我和姐姐背着洋瓜去县城卖,走到大转弯的时候,突然从森林里出来四个彪形大汉,我和姐姐都很害怕。还好,学校老师在思想品德课上曾教过我一些自我保护的常识,我灵机一动,迅速回过身去,朝后边看不见的来路大声喊:大家走快一点,你们怎么那么慢呢!正当歹徒们立在原地迟疑之际,我和姐姐迅速走过大转弯,接着跑步前进,五分钟后,我们才完全摆脱危险地段。这一次的遭遇,虽然有惊无险,但是对于两个未成年人来讲,不亚于死里逃生。从此,若没有三四个搭档,我再也不敢从那道鬼门关经过了。

  除了上面讲述的两段路,最令人头痛的就数村后的烂泥塘了。这一段的地质也很特殊,近二十米的路段全是紫沙,一年四季都有二指宽的清水从路上流出来。村民的运输又都是靠牛车,铁轱辘的压强又很大,泥塘越撵越深,最深处居然有一米多。每到一年收洋芋和玉米的季节,恰恰雨水多,隔一天甚至几个小时就下一阵雨,而山地离村庄有两公里左右。若是完全靠人力来搬运,肯定要忙到牛年马月,那绝对是吃亏的买卖。算算成本,觉得用牛车运庄稼要合算些,于是,牛车还得继续派上用场。想起牛车拉着庄稼过村后的泥塘,我至今在内心还会感到一阵酸楚。每年搞收割,我家是这样安排的,母亲和姐姐整天在地里劳动,我和父亲在运输时间之外才协助她们。一旦牛车装满,我和父亲就一起护送牛车回家。平坦路段,父亲有意让我拉着牛绳,学学赶牛车的本事。作为农村男孩,如果不会赶牛车会被别人笑掉大牙。牛车一到房后的烂泥塘,父亲赶紧接过牛绳自己牵,因为他对泥塘里的情况一清二楚。哪里有淤泥,哪里塘子最深,哪里是夹槽,哪里有老树根,父亲如数家珍,不过,这些都是父亲吃过苦头后才会有的收获。车轮陷得太深,我和父亲赶紧用锄头刨稀泥,以此减轻牛车的阻力。然后,我用竹棍猛抽老牛,父亲走入稀泥,扶在肮脏的车轮上使劲向前推。老牛被折磨一通仍然不能前进,我也只好步入泥潭了,父子一边嘴上大声吆牛,一边用双手推车轮。若还不成功,只好搬下一部分庄稼放在路旁,等牛车走出泥塘后,再将路旁的庄稼拾上车。之后,稀泥装饰过的父子才能赶着一辆稀泥装饰过的牛车尴尬进村。

  如今,那些心酸的现实已经成为过往。光滑的柏油路清洁宽敞,奔跑的车辆欢快自如,来去无防。凤凰山大转弯一带,有老板投资建了煤场,电煤生意做得红红火火,再也不会有抢劫事件发生。村民若去赶集,乘坐歪牌车马上就到了富源;事情办理好,乘上车马上又到了村庄。家乡那条路的改变,使村庄的容貌和村民的精神状态都有了很大的改变,一变带万变,每一次变化都是一次很大的进步。以前,我听到旁人说起站马地的路很难走,心里感到很自卑,觉得站马地人好像五官不全或低人一等。现在说起站马地的路,人人都竖起大拇指,我也感到很自豪。想起家乡那条路,我眼前便会出现一匹骏马从地上站起来,沐浴着阳光向前奔驰!

  散文《家乡的路》 篇4

  家乡有一条路叫“海鲜路”。

  “海鲜路”之所以叫“海鲜路”是因为家乡的特产“后安鲻鱼”、“赤脚虾”、“肉螃蟹”、“花螃蟹”及各种有名的、没名的鱼、虾、蟹等海鲜都集中在此卖。有零售的,也有少数批发的。我们村以捕鱼为生。每天渔民们捕上来的鱼,最多的也不过百斤,少的只有几十斤,甚至只有几斤。那时有本钱收购到外地卖的人并不多,所以大多是零售。

  听家乡的老人说,“海鲜路”在宋朝时就被命名为“海鲜路”了。而在他懂事时,家乡的人们已不叫它为“海鲜路”了,而叫他为“国街路”。听说是民国时改的。

  记得小时候,这条路是一条泥沙路。下雨时,路上积水特别多。我十来岁时,就全部用石头铺成,现在这条路是一条名副其实的石头路。每每回家乡,当那皮鞋踩在石头路上发出“咯咯……”的声音时,家乡那一张张古铜色的脸就会从我脑海中轻轻的飘过,那黝黑的皮肤,壮实的臂膀,挑着鱼框、提着鱼篮,拿着鱼称杆。或在早晨灿烂阳光中、或在傍晚瑰色夕阳下;带着喜悦、满足的笑容慢慢向我走来。于是,这条路上的一切又回到我脑海……

  我家就住在这条路上,每天早上一起床,我就坐在门口,看着一个个光着脚板,不管是寒暑都露出坚实的手臂的渔民,挑着鱼框、满头大汗地小跑过来。然后在这条路上,选个位置,拉开嗓门在那里卖。声音虽然特别大但不刺耳、且特别的真诚、纯朴。让那时的我,听起来觉得特别有趣味,甚至还在那里学着叫。不一会儿,一个个渔民的周围就围满了人;有买少量鱼的人们,也有鱼贩子。他们在那里讨价还价,争得激烈,但从不吵架。我有时也会跑到那里看看去。过了一两个小时,鱼卖完了,渔民们就会把那卖鱼得来的乱钱倒在空的鱼框里,坐在路上慢慢的数,或者挑着鱼框边走路边整理。那种显露在脸上的喜悦、满足之情让我感到生活是美的,生活在这里的人特别幸福。

  我家的鱼不全都是我妈去卖,有时鱼贩子到我家把鱼全买走了。有时,鱼贩子不来,我妈就去卖。我妈去卖鱼时,每次都带上我。带我去,不是担心鱼被偷而让我看,也不是让我从小就学卖鱼,而是让我学一学在卖鱼过程中,根据鱼的价格如何算每个买鱼人应付的钱。那时,我总会听见母亲在口中算,“一三得三,三三归九……”不知不觉中,我学会了“乘法口诀”以及两位数以内的加减运算。一次,我同母亲一起卖赤脚虾,七毛钱一斤,一位买主买了一斤三两,我居然算对他应付的钱。他笑着对我母亲说:“这孩子真机灵,会算钱了。”母亲说:“孩子小,在家没事干,带出来看看练练吧。”离开时,他摸了摸我的头,还给我赞许的眼光和微笑。是的,母亲带我去卖鱼是有意让我学习计算。而海鲜路就是我人生的第一课堂,母亲是我的人生的第一位老师。我不但在这条路上学会如何算钱,我也在这条路上学如何算计我的人生。

  “海鲜路”自然地成为一个自由农贸市场。一天,看着母亲卖的鱼要完了,我就去玩。刚从母亲卖鱼的位置出来,就看到很多比我大些的小孩子都在卖菜的地方抢着捡菜脚,我也跟着去捡,我认为我在帮家里做好事,母亲会表扬我。捡着捡着,不小心,就被菜框上的绳子绊倒,满身是泥沙,我不好再捡,抱着菜脚回母亲卖鱼那儿。母亲见状,拍着我身上的泥,意味深长地说:“傻孩子,我们缺的不只是菜脚。即使饿了,也不会吃菜脚,我们自家菜园也有菜。记住,有了字(知识)就有一切。”从那时起,就在海鲜路上,我懂得了知识的重要性。我记住了母亲这话的瞬间,也记住了我的人生。

  家乡的“海鲜路”,除了集海鲜在这卖以外,“海鲜路“的出名,还因为有一道出名的小吃——粉条汤。这里的粉条汤最出名,也最诱人。佐料中少不了虾米、蟹汤……清甜、可口,这是家乡粉条汤特有的风味。每天凌晨四点钟开始,当其它的大街小巷还在伸展着疲倦的身躯在梦境时,粉条汤店的袅袅炊烟已把海鲜路熏醒了,并在忙碌着。忙着闻扑鼻诱人的虾米,忙着让卖小吃的人们搬凳子,忙着为鱼贩子及渔民们腾位了……这时炒粉条声、碗盆相碰声、搬凳声、吆喝声、讨价声……吵吵嚷嚷,为还在梦乡的我奏了一支和谐的独特的家乡曲子。这正是海鲜路这个喧嚣的市场的前奏。卖完鱼后的渔民们就在路上吃粉条汤或炒粉条,边吃边谈论着镇上各地方发生的新闻。

  那时,我从未见过父亲或母亲吃上一次粉条汤,我曾在路上的粉条汤店前问过母亲,是不是我家吃不起。母亲说,不是,是留着钱供我们上学,以后我们就可以天天吃粉条汤了。是的,我现在天天都可以吃上粉条汤了。

  现在,“海鲜路”已不再卖海鲜了。小镇上已有了一个规模不小的农贸市场,海鲜都拿到市场上卖了。海鲜路老了,不再忙碌着零售海鲜了。但它永不失去“海鲜”的特色。这里有了收购海鲜的大店。家乡的人们也不只以捕鱼为业了,都兴起了养鱼、养蟹、养虾等养殖海鲜的养殖场,外地收购海鲜的就直接开着大货车到养殖场了。

  没有了以前那样的喧嚣、兴隆、热闹,海鲜路变成了一条实实在在的石头路,是一条收购海鲜的必经之路。但过去这里的繁荣喧哗等一切已经在人们的心上打下了烙印。那古铜色的皮肤,那坚实的臂膀……就是海鲜路的历史见证。

  散文《家乡的路》 篇5

  我的家乡坐落在大西北甘肃省一个偏僻落后的小山村,记忆犹新的还是家乡的那一条条简易的土路,那一条条简易的土路,形如带,贯穿连接于村里、村外,村口的那一条主路,犹如一条细长的丝线,永远牵着游子的情断情长。

  小山村有多久,村里的路就有多久,村里的小土路有好多条,其中的一条就是当地人叫“阳山路”,是从名叫“阳山壑岘”的地方,唯一通向村里的一条稍微宽一点的土路,也算是村里的主路,通过这条路,可以走出村,如果走到了“阳山壑岘”,就可以看到村外相邻的村庄和外面的世界,走进这条路,就算走进了小山村。

  这条路上,落满了记忆中时光的尘埃,布满了岁月的沧桑,也有村里的悲、欢、离、合和村里喜、怒、哀、乐的各种故事。这条路就像村里的一条主动脉,承载着小山村里所有的生命气息。

  听老一辈人说,自从有了这个偏僻的小山村,祖辈们便开辟了这条通向村外和村内链接的土路。这条简易土路,至今一直和小山村同呼吸、共命运,连通着村内、村外的世界。

  村里的这条路,是小山村的见证者,见证了小山村从贫困走向富裕、从弱小到强大,见证了人丁兴旺得以繁衍,由原来的一户人家到几十户人家;这条路也是村史的书写者,从这条路上都走过了所有村里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嫁衣,也送走了村里所有去世的父老乡亲,去天堂的灵魂;这条路也是追随者的起跑点,多少小山村的莘莘学子,从这条路上出发,风里来、雨里去,从春走到了夏,从秋迎来了冬,艰辛的从距离50多公里的县城中学求学,才跳出农门,顺利地迈进大学的殿堂;这条路也是小山村的的守望者,多少心地善良、头发花白的父老乡亲,静静的站在这条路上,守望和等候,期盼着远方的游子平安归来,他们慈祥的面容、佝偻的背影,那花白花白的头发,早已染红了夕阳西下的半边天;这条路也是小山村的倾诉者,听过大地的苦闷,叩响了村里土生土长的一群少年,从这条路上出发,勇敢的走出小山村,去追梦时代创业发展的梦想!可惜现在,这条路上只留下村里的留守儿童无限的思念和孤寡老人无助、苍老的叹息!

  自从村里有了这条通向村外的主路,村里的每户人家息息相通,就连村里的一亩三分黄土地,每家每户承包的一亩三分黄土地,也与这条路筋脉相连、血肉相扣。因为生活在这个小山村里心地善良的的人们,他们世代以农为本,他们常年在这条路上风里来、雨里去,迎来朝阳、送走晚霞,通过这条路,才能到达自己家的一亩三分黄土地里,艰辛的劳作,种植着希望,期盼年年有个风调雨顺的好年景,获得更好的丰收的喜悦;在天旱的一年,他们付出的汗水也付之东流,换来的只有欠收的沮丧。可是,他们从不嫌弃这条路!反而一旦有农闲时间,不断地修修补补这条路,以方便村里的每个人的出行。

  在今天时代的潮流的云集下,什么创业之路、打工之路、产业之路、脱贫之路、致富之路、精准扶贫之路、一带一路、升官发财之路……五花八门的路,脱颖而出,无奇不有。可是大西北我的家乡,位于偏僻小山村里村中间的这条路,依旧保持着记忆中的原貌,在时光的风雨中飘飘摇摇,一如既往、静静地守护着这个偏僻、落后的小山村,神态安详,镶嵌在小山村的中央,耐心等待着常年在远方奔波的游子,早点归来,平安地踏上回家的路途……

  尤其是在今天“中国年”春节来临之际,看到那些有千山万水相隔,千里之外,常年在外面艰辛拼搏的游子、久居闹市的商人和官位显赫的家乡的娇子,他们都不顾长途乘车、乘船的劳顿,风尘仆仆,如春燕撑开翅膀,从四面八方,飞临各自的家乡温暖的巢穴,和家人团聚的情景,再一次勾起了今天在异国他乡拼搏的游子,对家中的亲人,那种永无休止的牵挂和无限的思念!大西北我家乡的那种浓浓的年味儿和淳朴的乡情,仿佛早已把游子的魂,早已引到了故土那片家园,踏上了进入小山村那条记忆中最熟悉的土路!

  散文《家乡的路》 篇6

  世上的路有千千万万条,甚至无数条,这么多的路你注定无法都走过,可家乡的路你要经常地走一走,寻觅过往岁月的踪迹,勾起对家乡美好的回忆。家乡的路就是连结过去与现在的纽带,让你走在路上的时候,想想过去、现在和未来。前段时间与妻重走了一回家乡的路,脑海里装满了家乡情结,也扯出了我心中深埋着的缕缕情丝,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从家乡返回小城,一种思乡之情油然而生,便想抒发重走家乡路上的感受。

  一个周末,我和妻驾车沿着笔直的公路直通村庄,见村前的大桥栏杆已换了新装,给人焕然一新之感,这座通往外界的桥,可是村子的一张“脸”,瞬间看了这张“脸”,却让我思索了半天,我在想它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沿桥通往村中心大街的宽敞水泥路上,映入眼帘的是,大街两旁的一个个小卖部,一辆辆私家车停在了大街两旁,随处可见悠闲的村民说笑着行走在大街上,坐在慢行在车里的我,早已按下了车窗玻璃,一边与窗外父老乡亲热情地打着招呼,一边就到了村子中央,见这么多的老人或坐或站在村委大院门前晒太阳,足有20人吧,出于礼貌,我急忙让妻停车走下车来,与他们说起话来,还不时地端详起刚刚装修一新的村委大楼,还有刚刚修整的村委大院,只见村委办公楼上悬挂着鲜红的大字“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我心中思忖着:是有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样子了。再听村委大院内传来动听的乐曲,见有十几个中老年妇女随舞曲时而扭着喜庆的秧歌,时而跳着欢快的广场舞。这真是:歌声伴着笑声,欢乐伴着百姓。我在想,原在城市里的广场舞也延伸到了偏僻的农村,农村在变,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在不远的明天。

  我沿着大街小巷走进了一个堂弟家,见他刚买的房子又装修一新,把整个庭院罩了起来,冬暖夏凉,也显气派。再走进两间为一的客厅,这里摆上了新式沙发、冰箱,还有新颖别致的空调,我顿时眼前一亮,还没等我问,堂弟便说:“这是为儿子准备的婚房,前几天刚刚装修完。”我见弟妹在那间洞房里在不停地擦拭着地板,整理着物件,只是打了声招呼,也没过多地打扰她,便和堂弟坐在沙发上攀谈起来,我便问他房子装修花了多少钱?他显得十分轻松地回答我:“装修加买家具接近20万。”我听了不免有点惊讶,农村房屋虽说不值钱,可装修费用远远超过了房屋的本钱,也接近或超过了城市的普通装修,据堂弟说,村里近几年刚兴起的这么装修,攀比着的投入越来越大,我猜想着堂弟的收入也接近了七位数,他就是管理着苹果、葡萄、大姜发了财,在老家大多是这种情形发展起来的,从堂弟家走出来,我仿佛看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影子。

  其实,我想重走家乡路的一条重点路线是到龙湾水库,是因为它的美丽和闻名,也因为儿时的我常到老龙湾砍柴、割草,摸鱼、捞虾的缘故。那里,留下了我童年的梦想,少年的足迹,以至后来的美好回忆。它背靠山东省著名风景区大泽山的南麗玉峰顶,东接鳌山,西邻酷似“长龙”的长龙山,在群山环抱里,在青松护卫中。是我家乡秀美山川的一个涧,离村子大约有3公里,离平度市区大约12.5公里,是平度市古现河的发源地。由龙湾水库顺势发展起来的“龙湾公园”,那可真是顺风顺水,被平度市政府列为全市八大风景名胜之一,风景旖旎,山青水秀,瓜果飘香,美猴欢跳,山鸡歌唱,鸵鸟驮人,渔歌晚唱,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

  我和妻沿着通往“龙湾水库”的路一路前行,路两旁是一片片果园,果树已落了果。行之不远就到了一个可观“状元石”的地方,因为我熟知这个地方,便停下车,拿起相机,急忙下车,朝着迎面一块酷似“状元”的巨石,变换着不同的角度,“咔擦、咔擦”地拍着照片,拍完照片,我驻足良久,不忘拜访这位久违了的“状元”,这时,我的思维深处又想起了一段美丽的传说,说的就是眼前这块神奇的巨石,头戴乌纱,手持笏板,面向西南,立在山巅,这就是一直流传数百年乃至上千年的“状元石”。

  相传北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二月二龙抬头那天,家乡的石山附近突降大雾,环绕在山间长达半月之久,就在云雾缭绕期间,乡人听到一位老者沿村庄附近大声呼号:“青石山,白石趼,天降状元面龙颜。”“长岭对石山,今年出状元。”就这样一直呼喊了半个多月。浓雾渐渐褪去,上山的人们忽然发现,石山顶上突起一块巨石,站在一个角度看,极像状元装束,一传十,十传百,都这么神奇地传说着,并给它起了个名字叫“状元石”。巧合的是,在距家乡不足十里的地方有一个人叫蔡齐,他从熟时,经常约友在“状元石”附近的“先生地”、“八文章”诵诗论文章,正是这年春天,蔡齐中了状元,这是平度历史上第一位状元。当时京城在河南开封,称奇的是,“状元石”又面朝着那个西南方向,于是人们更传得更神乎其神了,对雾中老者“青石山,白石趼,天降状元面龙颜。”“长岭对石山,今年出状元。”的呼号更信了,这就使状元石的传说更添了神秘的色彩。

  其实,这总归一个神秘而美丽的传说,只是起初人们都没发现这块“状元石”,后来,有人发现了,这就带有突然性,接着又出了一名状元,便增加了神秘感。“状元石”一直流传着,人们把“长岭对石山,今年出状元。”改成了“长岭对石山,辈辈出状元。”昭示着家乡后人们有美好前程,后来,虽没出过像状元似的人物,但接连出了国防科工委25基地司令员乔平、副司令员乔正才、平度建国前即任县长乔天华、北海舰队正师级干部乔洪安、团级以上干部十几名,知名人物很多,升迁传闻不断。然而后来,南方的一个风水先生来到这里,一看两面高山耸立,中间流水潺潺,竟有这么好的风水,就要想法把它压住,趁夜晚在长岭坡的山脚下埋了一个姑子坟,至今还在,大概以被挖开,许多人都看到里面有一双女人穿的小鞋。这个美丽的传说虽不足信,但此后家乡出的知名人物确实少了,人们便对“南方人会踩地,北方人会看天”这句民间古训深信不疑。即便这样,人们仍寄希望于状元石,有人专门请来石匠,为正在上学的后代在状元石脚下刻上名字,期望带来好运。现在,重走在“状元石”附近路上的时候,让我思考了许多、许多……

  与状元石遥遥相对的是长岭坡,在它的山头上就是一个叫“小石门”的地方,这是一个在土层中天然形成的奇特的石门,酷似一个“小牌坊”,是山东青州至登州赶考、打官司的必经之路。这个山门非常奇特,左门把似神工鬼斧削成的巨石,右门把很像一位面向“状元石”弓着背的老人,家乡人都叫它“锅腰石”,锅腰石膝下有一块方石,家乡人和来往的客人走累了常常在这里歇脚。到了这里就想坐下来抽上一袋烟,长舒一口清新的山涧空气,很惬意,顿感轻松了许多,我在这里歇脚的时候,曾不觉放眼远望,周边群山环抱,中间天然的石门变成通途,我不由得感叹大自然竟有如此的造化,不觉间,心旷神怡,思绪万千,心情好极了。在几公里之外还有一个“大石门”,与“小石门”遥遥相对,形成了奇特的天然屏障,一直是我憧憬和神往的地方。这次重走家乡路,却见这个神奇的“小石门”没有了,大概被人为地破坏了,留下了些许遗憾,思维深处只有对它过去的美好印记。

  接下来,就沿途往“龙湾水库”的方向走,路旁有一眼山泉特别值得称道,这眼山泉无论天气多么干旱,从来没有干涸过,泉水叮咚,日夜流淌。因山泉的神奇,引来了美丽的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流传较多的一个版本说的是龙太子在老龙湾潜心修炼,终于返璞归真的故事。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东海龙王的四太子触犯了家条,激起龙王大怒,一怒之下将龙太子驱逐出家门,罚到老龙湾这个偏僻的地方。且说这个龙太子到了这里,天天出苦力修炼,疲惫不堪。有一天,他感到又累又饿,一不小心就蹲到了,这一蹲,蹲出了一泓清泉。后来,这个龙太子成仙,这个山泉也就被称为“神仙泉。”相传家乡人民为了纪念龙太子,很久以前就在半山腰上建了一座龙王庙,香火盛极一时。到了上世纪90年代,村里又重新修建了龙王庙,这座龙王庙,庙外雄伟、壮观,庙里雕龙画凤,生动描绘了老龙湾的神话传说。1994年,村里组织赶起了老龙湾庙会,每逢农历3月19日和9月9日,周遭百姓前来赶庙会的络绎不绝,香火不断,成了老龙湾一道靓丽的风景。

  这眼山泉不只是神话传说的“神泉”,也是造福百姓的良泉,泉水清澈、甘甜,传说能治百病。儿时上山砍柴、割草渴了、累了,掬一捧甘甜的泉水喝下,美美地甜到心里,顿觉神清气爽,有了精神,感觉浑身也有了劲头。重走在这条路上,奇异的神仙泉,又让人浮想联翩,感慨万千。

  就是在这个神仙泉附近还发生过一个神秘的故事。儿时常听家乡老人讲过,多年前的一天,村里有一个嗜酒的人,经过老龙湾,到山那边的下马村走亲戚,这家亲戚伺候的不错,他喝得也开心,喝着喝着不觉天就黑了,晚上接着再喝,喝得差不多了,说要走,客人再三挽留,他怕家人担心,执意要走。起初,走着还算顺利,可到了老龙湾这眼山泉附近的小路时,隐约听到这里有拉胡琴的声音,再一细听,不光有拉胡琴的声音,还有隐约的乐器声。他想,荒山野岭的黑夜里,怎么会有拉胡琴的?越想越害怕,越害怕就越想,吓得像丢了魂似的,拔腿就跑,到了家,蒙头就睡,可直到天亮也没睡好。有人不信,也壮胆夜间到那里去听听,也听到过类似声音的,一传十,十传百,传得多了,就神秘了。

  现在,重走在这条路上的时候,我似乎对这个神秘的传说有了新的认识,我认为,这是水冲击着凹型的石头而发出的如同音乐般的声响,尤其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听起来就特别清晰,就更像音乐的声音了,不过,现在这种神秘的传说渐渐淡漠了,不需要过多解释了。

  重走在“龙湾水库”的路上,一边走,一边想,不觉间,就走进了老龙湾,映入眼帘的`是道路两旁接连成片的果园,到了高大秀美的牌坊,让人就进入了一个美的境界。一个亲戚在这里看门,见了我俩,热情地打着招呼,并打开了山门,行走了不远,就到了停车场。待从车上下来,猛一抬头,龙湾水库大坝就矗立在眼前。这座大坝是改革开放的现实成果,沐浴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家乡领航人开始觉醒了,充分利用老龙湾这块风水宝地,投资67万元,历时4年之久,依山而建起蓄水35万立方米、坝高21.6米、坝长164米的大型水库,被誉为“全国村级最大的塑料防渗水库”,原国家水利部部长侯捷、原山东省省长赵志浩都为之啧啧称赞,领导称颂的背后,更有造福家乡的一面,这座水库更是是家乡人民的一座丰碑,是凝聚在百姓心中的一座丰碑。悠闲地走在蔚为壮观的水库大坝上,就如同站在三峡大坝上一样自豪,真有“高峡出平湖”的美好想象,举目四望,豁然开朗,满目青山绿水,山中郁郁葱葱,如同游走在美丽的山水画中,如痴如醉。妻在大坝上变换着不同的姿势,我也变换着不同的角度,“咔擦、咔擦”不停地拍着照片,瞬间定格这美丽的景色,我笑着对妻说:“真是山美水美人更美啊!”妻子听了笑了,我觉得更美了,便又举起了相机……

  从美丽壮阔的大坝上可顺路走下来,也可顺爬梯,我俩选择沿爬梯而下,层层欣赏着美丽壮观的大坝,一路走来,大坝尽在眼中。大坝下面建有仙人桥、八角池,还有二龙戏水的雄姿,造型独特,独具匠心,令人顿生美好的遐想。当我站在老龙湾水库大坝上的时候,我不止一次、两次地在想,假若汛期站在大坝下,那种感觉就更好了,可举目观赏着21米多的美丽瀑布,聆听着哗哗的流水声,还不时有水滴被风吹着飘落到脸上,凉飕飕的,心情好极了!龙湾水库真美,真是一步一景。现在还时常让我沉浸在美好的遐想里,让我思念,令我神往,不,它已走进我的心里、走进我的梦里。

  重走家乡路,让我看到的是家乡的变化,感受到的是一股现代文明气息,家乡人正在路上,奋进在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道上;重走家乡路,我还看到了家乡的美景,让我欣慰,也有美中不足的人为破坏,让我感伤。重走家乡路,让我收获多多……

  散文《家乡的路》 篇7

  家乡的变化真大啊!那秀丽的山川景色,日新月异的村庄、一排排崭新的楼房令人心旷神怡。然而,最让我感到很惊喜的是车下那宽阔平坦的水泥大道——村村通公路修到家门口啦!

  九十年代末期,我们村子没有一条象样的路,全是土路,晴天满身土,下雨满脚泥。尤其是收麦时节,收割机都进不去,全靠乡亲们一镰一镰割。乡亲们上街赶趟集要走十多里的乡村小路。雨天,泥泞的路面溅得人一身泥水;晴天,坑洼的路让人难以骑车,就是步行也得小心翼翼,以免扭伤了脚。“有闺女不嫁二道河,二道河是个蓑草园”。那些弯弯曲曲的乡间小路河地里那永远也拔不完的蓑草,便是我对家乡最清晰的记忆了。在村里、乡里上学时,我最怕过星期天,最怕下雨天,因为,我要去放牛。往往是赤者双脚,踩在那一个个水坑里,两只脚总是被殴得红红的。到了城里上学,每学期放假回家春种秋收或者过年,内心充满着恨与爱。我爱家乡那浓郁的乡土气息,爱那朴实的亲情,秀丽的风景,浓郁的风俗,平静的生活,懒散的习惯,但我却很怕走那些长长的土路。同样十里路,却总是感觉乡村的路比城市的长很多。记得有一次放假回家,恰逢雨雪天气,我在街上下车后借了辆自行车回家,自行车在村里走不了50米,就走不动了,厚厚的泥团把车轮塞得转不动了!我急得真想掉眼泪,只好用棍子走一节戳去泥团再走。直至今天,走在小路上的那种无奈和疲惫的感觉还能体会得真真切切。

  那一条条羊肠小道上留下了乡亲们祖祖辈辈肩挑、骡马驮运的一串串艰辛的足迹,注满了乡亲们时时代代艰难生活的辛酸热泪。冬天,泥泞的土路上冻得坚硬如铁;夏天暴雨把已经狭窄的山路冲得沟沟坎坎,面目全非,连人力车也难以行走。于是乡亲们便分片包段,拉来沙土,往往要垫上一两个星期才能行走。小时侯,每逢放假或星期天,我总要和父亲一起上山砍柴。记得一个深秋的早晨,父亲和我又上山拾柴,可是到干柴的那座山偏偏要经过一个低矮的山洞和一条窄小且积满了脚脖深水的山路。到了洞口,父亲硬是让我坐上拉车,我说什么也不肯,因为我知道父亲拉这我过山洞将很吃力。可最终-----我拗不过父亲,只好拿这父亲的鞋坐上了车。山洞大约有半里来长,父亲吃力地拉着车,嘴里大声地喊:“一二三四------”近40分钟过去了,父亲总算拉着我走出了山洞。从车上下来,一不小心把斧头掉在水中,我伸手去拾,“哎呦,凉死了!”。一股彻心彻肺的寒冷使我浑身打颤,望着父亲那冻得红肿的双脚,我的眼泪夺眶而出。40分钟的浸泡啊!我在被这深沉、博大的父爱所感动的同时,更恨这黑乎乎的山洞和窄小坎坷、积满污水的山路,更盼望何时才能有一条宽阔的道路------

  心愿终于实现了,沙土路终于变成了水泥大道,就连那半里来长的山洞小路,也修得能过一辆拖拉机。1997年,村里的乡亲们又集资修筑了一座有8个桥墩、宽3米多、长100多米的拱水桥。从此,乡亲们结束了时时代代上街赶集必须趟水过河的历史。开通那天,76岁的王大爷捋着胡须,摸着光滑的路面,一个劲儿说;“这真是做梦也没有想到会有今天啊!”乡亲们在小小的桥上蹦啊、跳啊、唱啊,一个个兴高采烈、神采奕奕,欢声笑语在山沟上空回荡!1998年,县旅游局又投资在家乡开发了”天心洞“、“七星潭”两个旅游景点。于是,公路的等级又提高了,水泥大道从县城一直开到了深山的家乡,路面加宽了,两旁又进行了绿化,栽上了风景树。每逢佳节,通往旅游景点的宽阔大道上人流如潮,四面八方的游客蜂涌而至,来品味家乡那山清水秀的神韵,品味山里人由衷的喜悦,品味山里人有滋有味的生活。他们的到来开拓了乡亲们的视野,活跃了乡亲们的经济,更新了乡亲们的观念,就拿我们村来说吧,昔日的茅草房变成了一排排崭新的平房;每排之间的巷道也全部是水泥硬化,能通过一辆大车。再没有赶着牛羊放牧的失学儿童,因为他们在县、乡两级政府的关怀下,又返回了学校,走上了求知之路。于是家乡那十几个小村庄,每年都有几个大学生带着父辈们的殷切希望和山里人的骄傲和自豪,踏着新建的公路飞出了山坳,成为国家的有用人才。

  记得麦收时回到家乡,走在平坦笔直的村村通路上,心里的那个“爽”就别提了,真是舒服啊。村头在田里忙碌的王二爷看到我回来,就走过了和我攀谈起来。他高兴地说,想不到吧,咱村今天竟变得和县城差不多了!

  父亲是位老党员,干了30多年队长,今年已76岁了,他对村村通更是感慨万千。他说光收割机的到来就让乡亲们摆脱了沉重的苦力。70年代,从开镰到麦罢,收麦要用近一个月时间;80年代乡亲们割完麦,虽然不再用牛拖着石磙子打场了,可是那小小的脱离机打麦扬场下来,也得半个多月。今年路修好了,大型联合收割机应时进地,连割带晒带去杂,一家最多二至三天时间就麦罢了。他感慨不已:是村村通路让机械化成了现实,咱村老少爷们今年收麦省力多了,流汗少了!5亩小麦,全部割下来也就两仨钟头。

  路好了,乡亲们把能用收割机收割的地块都种上了麦子。麦收时,漫山遍野金黄的麦田里一台台收割机来回奔跑……不几天的功夫,全村几百亩的小麦颗粒归仓,以往用镰刀收割小麦的场景再也看不到了,村民也不用担心雨季来临耽误小麦收获了。这都是村村通的功劳呀!

  二十几年前村里也有过修路的热烈场景,尽管那时的标准还比较低,但毕竟打通了通往村外的道路,让乡亲们从此告别了肩挑背扛拉人力车的生涯。今天乡村的道路都得到硬化,铺上了水泥,那乡间道路是一条条飘带,把村里与村外的世界联结起来;那河流上的桥梁是一道道彩虹,正在实现人们通向小康的梦想;那生产大道是一条条锦绸,犁地机、收割机洒下一路欢歌;户院之间,巷道相连,再也没有泥泞和扬尘之困扰,再也没有臭水和垃圾的污染。

  深山老林里也有大路可走。这真是令人欣慰的一件大好事呀!

  到了秋天,家乡的头道河村、阳庄村、后坪村……村民在公路旁建起了一个个温室大棚,大棚里种着各种各样的经济作物,特别是在初冬时节,温室大棚里一片绿油油的景色,分外耀眼。大棚里有蔬菜、瓜果,也有鸡鸭。除了在街上卖以外,还运到了县城。

  更让我激动的是家乡---七里坪乡的头道河上居然架起了一座宽能并排行驶两辆大卡车的现代化桥梁,桥栏高而美观,桥面宽而平坦,它雄伟壮观,和县城的新湍河三桥相比美。与下游又低又窄的老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听乡亲们说这座桥是国家投入的资金。

  宽阔的公路让乡亲们敲开了富裕的大门。金色的田野间,飘香的果园边,一条条缎带通向远方,布满沧桑的脸笑得是那样灿烂,几代人的梦想今天成为现实。写满纯真的脸笑容是那样的无忧无虑,不再担心晴天的土,雨天的泥迷了眼睛、脏了衣服……

  宽阔的公路让农民改变了传统的生活方式,衣食住行娱发生了质的变化。以前每到农闲时,喝酒、打牌盛行,农民也没有什么其他娱乐项目,现在,科技种田、科学养殖、科技致富成了农民的新追求,业余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农民家里安上了程控电话,买了摩托车、农用车甚至面包车。

  家乡的公路是连接城市与乡村的纽带,是沟通政府与群众的桥梁,是一条富民强村的黄金大道……”

  啊,家乡的公路呦,您带给人们的仅仅是方便和舒适吗?不,您是文明的象征,是进步的象征,在您的身上折射着党的光辉,折射着党的温暖!

  散文《家乡的路》 篇8

  骑着单车迎着微风,哼唱着歌谣,行驶在家乡的小路上,有一种久违的单纯与美好。

  这条小路连着家和学校,高中时上学放学必经的一条路,那条路上有许多的杨树,茂密而繁盛,一到夏天更是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四周的风景也都明媚鲜妍起来,丰收的稻谷随风摇曳、风吹麦浪般自在惬意,远处的水塘小溪恬静地依偎着,耳畔时常传来阵阵轻吟浅唱,成群的牛羊在山坡悠闲的吃草,彤红的晚霞夕阳在山脚下依依不舍,孩童在田野里追逐,村民在田地里劳作,花生、玉米、稻谷、小麦等农作物遍地。

  我在这条小路上尽情地玩耍,像一个少年,晚风追皱少年的额头,却永远轻抚着少年的心。这里是我的精神家园,亦或是秘密花园。她承载着太多太多,包容了我太对太多,年少时的轻狂与落寞,曾经迎风、骑着单车吹着口哨,追逐着喜欢的女孩,也曾一个人大声地唱歌、大声地喊着女孩的名字,曾经青涩的少年,曾经爱慕的暗恋,都随风飘远,唯有老树新芽依旧,唯有时光沉淀光泽,这一季剩下的盛夏。曾经高中考试,为数学操碎了心,为英语而殚精竭虑,为高考而努力奋战,为考试而心灰意冷,为了解开一道数学题而欣喜若狂,为提高一点分数而倍感自豪,为朋友之间的情谊而欣慰鼓舞,为早一点起床而调整闹钟,为遇见心仪的人而守候许久,为晚自习下课而忘乎所以,为了一天放假而欢乐无限,为了走在这回家的路上、这上学的路上而欣喜若狂

  这条老路一直陪伴着我走过春夏秋冬,静穆地迎着我来,送着我离开校园,每次回家都会多走几遍那条小路,仿佛每年我都会再听杰伦的歌曲《七里香》《搁浅》等,看一遍韩剧2004《对不起,我爱你》与《风云》《天龙八部》,每次回家都要回母校、到公司附近的书店逛逛一样,喝一喝街角的珍珠奶茶,仿佛这一切都还在,仿佛回到了最青涩最美好的时光。

  如今,我已经远走他方,漂泊许久,而现在依旧,近一段时间,人世之情,人事离愁、前世今生搅得心灰意冷,整个人黑暗无比,完全颠覆了以往的人生观、价值观,一年来精神刺激整个人快要分裂了,也许我会是下一个张国荣,诊断为神经错乱,精神受到重创,需要静养一段时间,幸好回家一趟,幸好我没有伤害到任何人,而且我比张国荣幸运,身边有许多朋友。而这一次,我也好好调整自己,无论是与非、对与错,不管正与邪、愿与决,也不想前生或是后生,此刻,当下的我最快乐最舒服,最自由自在,天马行空。

  记得初衷,只要妈妈开心,就是我最大的愿望,这一生最幸运的就是有一位好妈妈。

  如果我没有了,就是对家人最大的罪恶。回家之后,家人不断的开导,亲人不断地疏解,最终走出了抑郁,将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重新修正。

  路由心生,爱我所有。所经历的一切都将让我强大起来,所有的悲欢离合都是一场梦,所有爱恨情仇都是一段情,活着,就有出路,也许这就是活路,唯有放下,才能看的清楚。

  家乡的路,这是一条重生之路,一条光明之路,一条救赎之路,一条回归之路,一条自在之路,这也是一条自新之路,回归本性之路,梦想之路,亲情之路,一直为我指引方向,谢谢我的朋友们,谢谢您的陪伴,我会好好活着。

  散文《家乡的路》 篇9

  家乡的石板路,它是一条南北方向的中心村路,是我们通向南山和进城赶集的必经之路.我对这石板路,心有余悸,给我更多的则是苦涩的记忆。

  石板路宽窄不一,南高北低,都是用一块块宽厚不一的石板铺成,它们的颜色各不相同,其形状各异。石板的铺摆上有横的有竖的,组成了不同的图案花纹。间隙中没有一丝杂草,每块石板平整光滑,走在石板路上,石板路发出的声音清脆激昂,就会觉得怡然自得,别有一番韵味。

  在石板路中间有一条东西方向蜿蜒的水沟,历经岁月雨水的冲刷,显露出沟壑的印迹深而凹凸不平,水沟两旁错落有致,高低不等的院墙,如城墙一般陡峭而险峻,石缝中斜长的树木奇形怪状、神态各异,一眼望去,一道沧爽而古朴,原始原味的景观。

  家乡的石板路,南北长约2里路之多,每一处连接通向数条巷道和胡同,每条巷道也是用大大小小的石板铺垫,这些用青石铺成的路,有的路段大小相嵌得很平整,其走向起伏依据地形和路面状况而定,弯曲而错落着。巷道和胡同里居住着每家每户,还有各家大院,有赵家大院、王家大院、毕家大院、张家大院、刁家大院......

  家乡的石板路,也是我的求学之路。那时我走得非常艰难,我不知跌倒过多少次,摔倒了多少回,伤痕累累,每一步记着我童年的梦想。小时候我最大的乐趣就是数石板路的石块了,却总也数不清。我便脱下鞋子,提在手中,光着胖乎乎的小脚,在一块块石板上跳啊、蹦啊,每次跃起的一瞬间,光脚丫触摸到坑坑洼洼,清清凉凉的的石板上,又是多么的幸福。便喊道“一、三、四、二、五、六......”,我的声音顺着石板路传的很远......突然重重摔倒,我便又蹦跳起来,不亦乐乎。

  有史以来,家乡的石板路如一位年迈的智者,在默默流淌的岁月中带给了我多大的快乐,保存了我多少美好的回忆!似水流年,岁月沧桑,路人的脚板将原本粗糙不平的石板磨得光滑如镜,呈现出种种印迹花纹。经历了许许多多的风风雨雨,在石板路上曾发生过无数次人间悲欢离合的往事,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都是经过这大大小小的石板路上,留下了那轻盈、欢快或沉重的脚步,还有岁月的印迹。

  家乡的石板路和蜿蜒的水沟,把整个村庄分割成四个明显的片区,在二者交叉的西南角的拐弯处有一口老井,井口方型,宽不足一米,井口有绳索勒出的几道深深印迹,井壁徒而水深,水质清澈见底,每到夜间会出现井中影月的景观。每天的一大早这里就接续聚满各家各户打水的村民,还有在水沟旁洗衣服的大姑娘、小媳妇谈笑风生,真是一个热闹的场面。

  后来我渐渐地长大了,我挑着满满的水桶,走在石板路上哼着小调,总感觉轻快而信心十足,内心里总幻想着未来家乡美好的前景。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几十年岁月光阴已过,往日的水沟早已变成一条平坦宽广的省道,我们行驶在这条道路上,视野开阔、心情舒畅。家乡的石板路,已变成平整的水泥路,只可惜没有留下一张石板路当年的图片和一段图像,只留下我们往日的记忆。

  如今,我们再次走在这条路上,脑海里总回想起脚下石板路那清脆的回音,在耳边、在大街小巷里回荡着......

  散文《家乡的路》 篇10

  江南山乡的美,如诗如画。缥缈的水雾、飘忽的山岚迷蒙了山村,迷蒙了村前那条青石板路,也迷蒙了我的眼眸。

  我爱恋曾经走过的青石板路。

  家乡的青石板路,是一条弯弯溪流。流过家家户户,流过田间地头,流过村前荫浓烟柳,流入清新淡雅的风光里。

  家乡的青石板路,是一条岁月小河。流经多少岁岁月月,流出多少人生故事,流逝在风雨沧桑的岁月中。

  原本块块厚实的青石板铺成的路,因为脚力的磨砺而伤痕累累,因为车轱辘的碾压才凹痕深深。日久年深,风霜雪雨,恰恰洗刷成一幅幅壮美的山乡画页。在春光荡漾的季节里,青石板上依稀可见的条条纹理,都是美丽山村的一道道风景线。它透着绿意,透着生机,透着灵动,透出山里人的坚毅。而在秋阳斜晖的时候,青石板路才显露出她的古老和沧桑来。

  夏日里,浓荫下,青石板路旁,是孩子们的最好玩处。小朋友们喜欢光着脚丫玩耍,把自己的小脚板与清凉的青石板相亲相吻,享受那股从脚底钻入的清凉,沁入心脾的感觉真的舒服极了。长大后去山外上学,青石板路是我们行程中的客船,朝去夕来,年复一年。从家里到学校绵绵十几里山路都由青石板缀成,如同一条飘动的青丝带,飘过山山岭岭,飘到乡里学校近旁。小同学们甚至打着赤脚,奔奔跳跳与“青丝带”共舞,一路欢快地去圆自己的读书梦。大人们就不用说了,青石板路是他们离不开的奔走生活的经由之路。

  我的家乡,依山傍水,千年马湖,久负盛名。因为有了青石板路的承载,才有了生生不息的山乡文明。因为有了山村血脉的担当,才有了她厚重的人文历史。普普通通的青石板路,走出多少血性男儿和莘莘学子。明末曹汝兰,清廉如月,洁静如荷,廉能并著,一身正气,深受明清两朝三代皇帝推崇,为世人楷模。至今,村头那座“三朝侍御”牌楼,还在见证他的清廉与正义。

  时代变迁来得非常的快。现代交通取代了古老的交通方式,新农村建设彻底改变了农村的落后面貌。家乡的青石板路,早已顺应时代潮流退出了历史舞台,回到原本属于自己的归宿而深藏大山,留给人们空闲时去回味那段美好。

  在我脑海里,家乡的青石板路并没有消失。少儿时代的深深足迹不仅烙在了青石板路上,也烙进了我的记忆里。多年来,没有因路的消失和时代的变迁,变得模糊不清而失去印象,反而常常勾起我对家乡青石板路的眷恋。

  散文《家乡的路》 篇11

  窗外,绿色的海洋清新你的明眸,村落,成为孤岛,花草,成为点缀,绿色的麦浪把人间的烟火包围。浓浓的春意融入这一样浓浓的绿意之中。小麦,蛰伏一个冬,狂舞一个春,冬天,它的坚强,为人间带来一丝暖意;春天,它的豪放,为大地增添一份光彩。虽然,渺小的不能再渺小,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然,我存在,我就开怀,我就会醉舞春风,我就会自由自在,不必想,不必问,不必猜。时空的美丽中,有我的呼吸,无限的生机里,有我的豪迈…望着绿色的海洋,我的心也随之起舞,舞出生命的绿色。

  刹那间,车猛然停住。一名稽查人员从前边一辆轿车中走出,朝公交走来。

  “哥,就说这是你领的孩子…”司机还没说完,稽查人员已经上来。

  车上一共三名乘客,一个不知名的孩子,妻子和我。

  “到哪儿?”

  “到束馆!”

  “几个人”

  “三个,我们一家三口!”

  “前边的货是谁的?”

  “我的!”

  “下来!”稽查人员一把拉住孩子说。

  我心猛然揪了一下,不知是不是会有狂风暴雨。

  孩子被拉到公交车梯上,一测量。超出一米二了。

  “补半个人的票!”稽查人员说。

  我从口袋里掏出五元钱递给他。

  “哥,谢谢你!”司机边开车边说。随手递给我五元钱。

  从县城到束馆,八十里路,货物算一个人的票,一共能挣四十元,还要上缴。司机少报了一个小孩和一件货物。只报了我和妻子两个人。如果查实说谎欺骗,那就会被严惩,甚至丢了饭碗。我的心海在酸楚中翻涌。

  一幕惊心动魄的画面浮现在我的眼前:

  警车堵在无证三马前面,三马司机掉头疾驰。警车旋即又截住,三马又掉头狂奔。怒骂声,呵斥声伴随机车的隆隆声,响彻黎明的乡村公路。如是者三。警察放弃,三马逃逸。

  再追我就碰死你,三马司机豁出命的怒吼声经常回荡在我的脑海。

  何至于此!何至于此!何至于此!我心中不停的念叨。

  鱼水关系怎么成了鱼油关系。我们能不能不再放水养鱼,能不能不再钓鱼执法,我们心中能不能把执法的目标定格为执法为民而不是执法为人民币。我们在制度贯彻落实中,能不能真正让群众满意,让百姓安心,让人民形成良好的习惯。我们在执法过程中,能不能多一些人性,包容乡亲那一点小任性、小放纵、小自私、小特权,让他们心存感恩,让他们感到温暖。因为我们是一家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有福同享,有难才能同当。

  思绪中,小孩下车;思绪中,刚才的稽查人员又一次把公交逼停。

  “小孩呢?”

  “先下车串亲戚了!”我平静地说。

  行驶的公交再一次唤醒我的思绪,妻子的家乡越来越近,这是阔别多年的家乡,岳父母住在县城,村里只有内弟一家,因此很少回去。然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随着时光的流逝越来越浓,逼迫着妻子想回家看看。

  内弟是一个比较任性的男儿。胖胖的身体,容不得他干粗笨出大力的活,于是只好想方设法谋求生存,开药铺,学厨师,打零工…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开辟出一条成功之路。他养了上万只鸡,好年景可赚十多万。虽说不很富有,但是谋生足矣!用他的话讲,生命,靠积累经验,掌握技术,静等好年景。人可以做到丰产,但不一定做到丰收,时机不待人,岁月不等人,不能朝三暮四,要始终中努力钻研本专业,精通本专业,持之以恒,方可在雨中化作游龙,在风中书写感动。他按照他的目标去拼搏,去奋斗,去成功!

  是啊,饲养,防疫,生产,一条龙都完成的好好的,但是鸡蛋价格落了,那就是白忙活,甚至赔本。更别说一场鸡瘟所带来的倾家荡产的损失。人生路上,哭过、笑过是很正常很正常的事。随着时光的推移,心的磨砺,做到不喜不悲,宁静于心,淡看荣辱沉浮,静观花开花落。那是一种心境,那是一种感悟!人生路上容不得走马观花,容不得得陇望蜀,容不得朝三暮四,我们只有赋宁静于心,才能留清闲于途。才能稳扎稳打,寻找到自己的路,并能够迎难而上,越走越好。我们每一个人,或明或暗,或多或少,都有一颗奋起直追的心,这颗心让我们不会随容颜的衰老而慢慢老去,这颗心会让我们伴着成功的喜悦而轻轻松松的走向下一个成功。希望还在,明天会好。明天会好,我们都会越来越年轻。

  我们的民族,同样在人类历史中长存了五千年。有人类历史上唯一最长的文明史。这是我们的巨大的财富。我们应该珍惜、珍爱、珍藏。我们应该学会扬弃。在不断探索中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而不应邯郸学步,步人后尘,贻笑大方,危及存亡。

  记住流逝的千折百回,千折百回,迎着时代流云,奋起直追,我们中华前程必将无限美、无限美!我想着、哼着,幸福的微笑带着无限的期盼写在脸上!

  到站了,稽查人员没有再次追来,司机长长的松了口气。我的心也一下子轻松了许多,该追的,我们必须追;不该追的,我们是否应该放一放,把希望留给别人,把安全留给自己。

  离家还有十几里路,因为偏僻,没有公交,我们不愿打扰亲们,租车到家。一个个现代化的养鸡场成为我眼前最美好的风景。鸡的咯咯声,是最动听的问候。无数的鸡鸣,化作中华雄鸡引吭高歌的声音,一遍遍唱响中华希望的梦!

【散文《家乡的路》】相关文章:

家乡的路的散文08-04

家乡的青石板路散文11-22

人生的路 散文08-28

人与路散文11-11

路的尽头-散文11-27

回乡的路的散文07-31

路·人生散文12-27

人生,路散文11-04

我的路散文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