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潭》教学实录

时间:2024-03-03 22:53:42 好文 我要投稿

[集合]《日月潭》教学实录

《日月潭》教学实录1

  师:小朋友,让我们打开记忆的宝库,想一想这是什么地方?

[集合]《日月潭》教学实录

  生:这是台湾日月潭。(日月潭――师:话要说完整,能再回答一次吗?)

  师:回答正确。瞧,你归类识字(一)的知识掌握得真扎实。关于日月潭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呢!在很久很久以前,潭里住着两条恶龙,他们把湖水搅得很浑浊。有一天,他俩飞上天空,张开大口吞下了太阳和月亮。从此,人们生活在黑暗中。阿巴里是一位身体强壮,武艺高强的勇士。他摸着黑来到湖边,决心要把太阳和月亮找回来。当他看见两条恶龙正在湖里玩弄着太阳和月亮时,他气愤极了,举起斧头,和两条恶龙展开了搏斗,终于杀死了两条恶龙,救出了太阳和月亮。太阳和月亮升上了天空,天下一片光明。湖水又变得清澈美丽了。

  师:听完这动人神奇的传说,让我们一块儿去游览美丽的日月潭吧!请小朋友齐读课题。

  生齐课题。

  师:在咱们去日月潭游玩之前,告诉 赵老师你最想知道些什么?自由发言。板书:深?大?样子?地方?景色?有名?周围?形成?名字?(据实际情况)

  生:自由提问。(提出了很多问题,教师一一归纳)

  师:小朋友真爱动脑筋,敢于提出这么多问题。就让我们一起去读一读课文,试着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请小朋友翻开书44页,一边自由读课文,一边思考问题。

  学生自学课文,老师巡视。

  师:小朋友学得很认真。接下来,小朋友四人小组讨论交流,通过自己读书知道了些什么?还有哪些不知道?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老师参与了解情况。

  以下假设按课文顺序不变。过渡:小朋友学得很认真,讨论得很热烈。现在能说说你都知道了些什么吗?

  (一) 日月潭的位置

  生:我知道了日月潭的位置。

  师: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生:读第一自然段。

  师:回答得很好。这是一张中国地图,你能指出台湾省的位置吗?

  学生点击。

  师:非常准确。这里是台中,日月潭就在台中附近的高山上。

  师:小朋友都知道日月潭在什么地方了吗?生:知道了。

  师:我们可以擦掉这个问号了吗?生:可以。

  教师擦去问号。

  生:我知道了为什么叫日月潭。

  师: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生:完整回答第二自然段。生:不完整回答。(谁对这个问题还有补充,愿意帮帮他)

  师:你真聪明!问题回答得非常完整。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确实描写得准确具体。很深的水我们称为潭。这是日月潭的俯视图,美丽的光华岛在湖的中央,你能找到它的位置吗?

  学生点击。

  师:位置指得很准确。这个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人们称为日月潭。(……)为学生的回答。

  师:为什么叫日月潭?你们知道了吗?请你用“因为……所以……”说说。

  学生自由说话。

  师:谁愿意说?

  学生回答。

  师:哇!回答得很流利。大家都知道了吗?能擦掉这个问号吗?

  师:从他的回答中,我们除了知道日月潭名字的由来,还知道了些什么?

  生:……我还知道了日月潭水的颜色。……我还知道了日月潭水深。……我还知道了日月潭中间的岛叫光华岛。……我还知道了日月潭的样子。

  师:你是从哪儿知道日月潭的样子的?

  生:北边像……叫日潭;南边像……叫月潭。

  师:你能找出哪些词具体生动地写出了样子吗?

  生:圆圆的;弯弯的。

  师:圆圆的和弯弯的具体生动地写出了日月潭的样子,我们在朗读时应该加以突出。谁愿意读一读?

  指名学生读书。

  读得好吗?让我们一起读读。

  学生集体读。

  师:圆圆的日潭,弯弯的月潭,真是神奇而又美丽。

  过渡:其他的问题,你知道了吗?

  生:我知道了日月潭的景色。生:我知道了日月潭的早晨的景色。生:我知道了日月潭中午的景色。生:我知道了太阳高照的景色。生:我知道了蒙蒙细雨的景色。

  师:你是从哪儿知道的,能具体说说吗?

  [ 生:朗读第三自然段或第四自然段。师:从第三自然段中我们知道了什么时候,什么天气下景色?从第四自然段中呢?]

  教师板书。{清晨薄薄的雾中午太阳高照 蒙蒙细雨}

  师:小朋友真了不起。从课文中知道了日月潭清晨、中午不同天气下的景色。就让我们一边看图,一边听教师朗读课文,再一次欣赏那里的秀丽风光。

  教师配乐朗读。

  师:眼前是日月潭清晨的美景。说说什么地方最美?

  生:星星和灯光。他们在湖中的`倒影。(一池星星)

  师:确实如你所说,清晨太美了。中午,太阳高照和蒙蒙细雨时的景色完全不一样,你能从课文的第四自然段中找出一反义词说说他们的特点。

  生:太阳高照时是清晰的;蒙蒙细雨时是朦胧的。

  师:清晰和朦胧写出了两种不同的美。让再去读一读课文中优美的描写,划出你认为描写得最美的句子在小组内读一读。

  学生划句子,在小组内读。

  教师指名读,学生集体自由评议。师:他读得怎么样?哪些地方读得好?你认为还应该注意些什么?

  听了小朋友的朗读,我完全陶醉在日月潭美丽的景色中,你们带着赵老师欣赏了日月潭美丽的景色,谢谢!大家知道日月潭的景色了吗?能擦掉问号了吗?

  过渡:呀!聪明的小朋友一会儿知道了这么多问题的答案。其他的问题能在课文中找到答案吗?生:不能!师:知识如海洋。依靠课本只能解决一部分问题。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老师从网上下载的资料,小朋友还能知道些什么。

  师:这里有关于日月潭的文字和图片的介绍,你们最看什么?

  生:我想看日月潭的文章。

  师:这是一篇日月潭的概况介绍,请大家自由读一读,你又知道了些什么?

  学生自由阅读。

  师:你又知道了些什么?

  生:我知道了日月潭有我深,多大,怎样形成的。教师分别擦去问号。

  师:小朋友真行,又知道了这么多。学海无涯,我们可以从书本中获取很多知识,还可以从网上获取更多的知识。你们还想看什么?

  生:我想看日月潭的图画。

  师:就让我们一起去欣赏。

  学生师:这真是太美了。就用你优美的语言来说说你最喜欢的景色。想说给谁听就说给谁听。

  学生四人小组说图。

  师:谁愿意说?(两人)

  教师表扬。

  师:小朋友,还想看些什么?

  师:看着大家这么爱学习,赵老师真高兴。但课堂上的时间是有限的,课下我们再一起遨游于知识的海洋吧!

  师:我们一块儿游玩了美丽的日月潭。此时,你最想说些什么?

  学生赞美日月潭。

  师:就让我们带着赞美和自豪的感情齐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小结:我们赞美日月潭“青山拥碧水,明潭抱绿珠”的优美景色。它不仅是台湾人民的骄傲,大陆同胞也为它那“万山丛中穿刺日月潭”的奇景而自豪。然而,祖国山河,何处不美,我们更为自己伟大辽阔美丽的祖国而骄傲自豪。香港、澳门先后回到祖国妈妈的怀抱。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现在有些人却想要把宝岛台湾从妈妈的怀抱中分离走。我们绝不允许,他们也决办不到。我们盼望着祖国早日统一,海峡两岸人民早日团聚。那一天,我们再一起去游玩日月潭,好吗?

《日月潭》教学实录2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先请你们观看这一张中国地图的图片,并指出宝岛台湾的位置。

  生:在地图的右下角。

  师:今天我们就要到台湾岛去,看看那里著名的风景区——日月潭(板书:9 日月潭)

  生:齐读课题

  师: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美丽的日月潭吧!(播放日月潭的风光短片)

  你能说说“日月潭”的“潭”是什么意思。

  生:水很深。

  师:话要说完整,能再回答一次吗?

  生:水很深的池。

  师:你知道日月潭在哪里吗?老师相信有预习的同学都懂得回答黄老师的问题。

  生:它是我国台湾省最大的一个湖。

  生:它在台中附近的高山上。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过渡:看来同学们完成预习的情况真不错!

  师: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了解我们美丽的日月潭,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师:同桌之间进行互查,及时纠正读音。

  请几位同学上来读一读。

  生:附近环绕茂盛隐约建筑清晰朦胧仙境

  师:谁会比他们读得更好?

  根据拼音,我们再来读一次。

  男、女生比赛一下,看谁读得最好?

  师:生字宝宝你们现在已经读得这么流利,那把它放在课文中,你们还会读吗?

  生:会

  师:请五位同学上来读一读,要求把音读正确,把课文读流利。

  他们读得怎么样?

  生:学生评价

  过渡:这么优美的日月潭,请你们再次默读课文,想一想:(1)日月潭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提出你需要解决的问题。

  生:日月潭给我的感觉是景色很美。

  生:我知道日月潭的湖中央有个美丽的小岛,叫光华岛。

  过渡:看来日月潭给你们留下这么深的印象,那对于这篇课文你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生:周围有哪些名胜古迹?

  生:为什么叫日月潭?

  师:我们一起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周围有哪些名胜古迹?(介绍周围的名胜古迹)

  为什么叫日月潭?也就是说日月潭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学生回答

  师:哇!回答得很流利。大家都知道了吗?

  三、精读感悟,合作探究美

  过渡:日月潭,名字多美呀!那里的景色一定更美!你们知道课文的哪些自然段写了日月潭的'美丽风光。

  生:第三、四自然段

  师:朗读第三、四自然段,从中我们知道日月潭什么时候的景色?(板书:清晨中午:太阳高照蒙蒙细雨)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从课文中知道了日月潭清晨、中午不同天气下的景色。就让我们一边看图,一边听教师朗读课文,再一次欣赏那里的秀丽风光。(教师配乐朗读)

  师:请你们读一读课文中优美的描写,划出你认为描写最美的句子在小组内读一读。

  生:划句子,在小组内读。

  教师指名读,学生集体自由评议。

  师:他读得怎么样?哪些地方读得好?你认为还应该注意些什么?

  四、指导写字

  过渡: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完全陶醉在日月潭美丽的景色中,你们带着黄老师欣赏了日月潭美丽的景色,谢谢!我们忘不了这么美丽的景色,也不能忘了我们学过的生字,好,现在来看看这些生字,谁来读一读?

  师:谁来提醒一下同学们,要注意写好哪几个字?

  生:“展”字竖提左边不要多一撇。“建”字的偏旁是建之旁。

  学生练习书写,师生共同评价,交流展示。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1)把你会写的词语抄下来,记载在好词佳句本中。

  (2)向你的爸爸妈妈或好朋友介绍日月潭

《日月潭》教学实录3

  师:想去日月潭旅游,你现在最想知道些什么?

  生:日月潭在什么地方?

  师:哦,这个问题简单,相信有很多小朋友能帮你解决,谁来告诉她?

  生:在台湾省。

  生:在台中附近的高山上。

  师:你们两个都说得不够明白,谁能说更明白些?

  生:日月潭在我国台湾省台中附近的高山上。

  师:这下我听明白了,肯定能找到了。不过,如果你把课文中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会了解到更多的信息。

  生找出文中的.句子并自由读。

  师:你还发现了什么?

  生:日月潭在台中附近的高山上。

  师:哦,这是很重要的一条信息,只是我们刚才已经说过了,还有别的吗?

  生:日月潭是我国最大的一个湖。

  师:你发现了一条更有趣的信息,只是出了一点小毛病,谁能帮他改正?

  生: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最大的一个湖。

  师:对呀!范围要明确,是台湾省最大的湖,不是我国最大的湖。陈老师现在就给你们布置一个家庭作业,回家后去调查一下,我国最大的湖是什么?明天一到校就轻声告诉班长,说对的每人加一颗五角星。

《日月潭》教学实录4

  师:到日月潭去旅游,你还想知道些什么呢?

  生:那里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

  师:那是个湖泊,是自然风光。我想你想去的地方应该是娱乐场或儿童乐园吧!

  生:那里的风景美吗?

  师:用心读过课文的小朋友,你们的答案是

  生大声齐答:美。

  师:那让我们把课文中你认为风景很美的句子找出来,你找到后把它们划出来,轻轻读一读。

  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边读边作记号。

  师:下面让我们来分享一下你找到的美景。先说说你认为最美的那一句吧。

  生:清晨,湖面上飘着薄薄的雾。天边的晨星和山上的.点点灯光,隐隐约约地倒映在湖水中。

  师:这句话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清晨的日月潭很美。

  师板书清晨。

  师:同样认为这句很美的小朋友请举手你们还感受到了什么?

  生:有薄薄的雾,应该是模模糊糊的,会很美。

  师:模模糊糊这个词可不美,我们还是用文中的一个与它意思相近的词语来表达吧!你们说用哪个?

  生:隐隐约约。

  师板书隐隐约约。

  师:对。这个词和模模糊糊意思差不多,可读起来却美多了。跟老师读两遍。

  生齐读。

  师:清晨的日月潭有了薄薄的雾,有了隐隐约约,你说这段话是读得轻一点好呢还是响一点好?

  生:我觉得要读得轻一点。

  师:那你读给大家听一听。

  生读。

  师:你们觉得她这样读好不好?

  生齐答:好。

  师:那你们也来读读,也许能比她读得更美呢!

  生齐读。

  师:清晨的日月潭的确很美,但要说最美,每个人的看法可能不一样哦!有不同意见的请举手。你觉得那句最美?

  生:中午,太阳高照,整个日月潭的美景和周围的建筑,都清晰地展现在眼前。

  师板书中午。

  师:和他观点相同的小朋友请举起手来,谈谈你们的感受。

  生:中午的日月潭很清晰。

  师板书清晰。

  师:你知道清晰什么意思吗?

  生:中午有太阳,可以把日月潭的美景都看得清清楚楚。

  师:请大家把这个词语读两遍,记住它。

  生读词语。

  师:根据你们的判断,课本中的这幅图应该是什么时候的日月潭?

  生:中午。

  师:你们在图中看到了哪些美景?

  生:有碧绿的湖水和小岛。

  生:岛上的树木长得很茂盛。

  生:周围的山上树木很绿很绿,还有漂亮的房子。

  师:一下子看到这么多美丽的景色,我们的心情也放晴了,嗓音不知不觉地提高了。谁来读读这一句话。

  生读。(音调稍高。)

  师:我们大家都来感受一下日月潭晴天的美丽吧!

  生齐读这一句话。

  师:晴天的日月潭这么讨人喜欢,那雨天的日月潭你们喜欢吗?

  师板书雨天。

  生齐答:喜欢。

  师:那让我们也来读一读吧!

  生齐读。

  师: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了日月潭的另一种美丽?

  生:轻纱。

  师:见过轻纱吗?

  生:没有。

  师:那你们见过什么纱?

  生:我只见过新娘子穿的婚纱。

  师:新娘子穿婚纱美吗?

  生:美。

  师:婚纱就是用轻纱做成的。新娘子穿婚纱很美,那日月潭披轻纱应该也很美。还有什么词语让你感受到了美。

  生:仙境。

  师:为什么?

  生:神仙住的地方肯定是很美的。

  师:还有哪个词语让你觉得美?

  生:一片朦胧。

  师板书一片朦胧。

  师:谁来读一读,并说说这个词语的意思。

  生:一片朦胧,我想是模模糊糊的意思。

  生:我觉得是有点看得清,又有点看不清的意思。

  师:是呀,看得清清楚楚是一种美,模模糊糊,看不清楚也是一种美。要欣赏到美的事物,关键是要有一份美的心情。让我们带着美好的心情来读读这句话。

  生自由读。

《日月潭》教学实录5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对识字教学提出了会认和学会两种不同要求。在人教版低年级教材中,大量的生字出现在不同单元的课文之中。以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的《日月潭》一课为例,要求学生在本课中会认的生字有9个,分别是:环、绕、茂、隐、筑、晰、朦、胧、境;要求会写的字有12个,分别是:岛、展、建、纱、省、胜,还有可以组成词语的环绕隐约和茂盛(其中含有4个认读字:环、绕、茂和隐)。在一节课有限的40分钟时间里,要让学生认读、识记、理解、书写生字,并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如果仅仅是简单重复,机械记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很难被有效地调动,学习效果也会受到影响。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能够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即达到了识字教学的要求,这里所说的语言环境,包括含有生字的词语、句子、段落或短文。所谓语境识字就是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设语境条件,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学生自主识字的积极性,帮助学生轻轻松松识字,快快乐乐写字。在《日月潭》一课的识字教学中,就力图体现对语境的创设和运用。

  一、随文识字提高认读效率

  (一)教学片段实录

  教师:(出示中午时的日月潭图片)刚才我们欣赏的是日月潭清晨的美景,请你猜猜这是什么时候的日月潭?

  学生答后师追问:你怎么知道的?

  学生:因为图中阳光灿烂,景物清晰

  教师:在图片下方出示词语──清晰,学生认读。教师在图片下方出示文中句子:中午,太阳高照,整个日月潭的美景和周围的建筑,都清晰地展现在眼前。(师生合作读句子)

  教师:中午,太阳高照,整个日月潭的美景和周围的建筑,都怎样了──(学生跟读)

  教师:中午,什么变得清晰了?(学生练读句子)

  教师:(出示雨中日月潭的图片)雨中的日月潭更有一种特别的美,对比晴天时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

  出示两幅图片对比:如果说晴天的日月潭景色清晰可见,那么雨中的日月潭就是一片朦胧。出示词语:清晰──朦胧,再读读这两个词语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它们是一组反义词。

  教师:朦胧还可以换一个词就是──隐约(生答);这是一组──近义词(生答)。谁来为我们解说雨中的日月潭?

  在图片下方出示句子:要是下起蒙蒙细雨,日月潭好像披上轻纱,周围的景物一片朦胧,就好像童话中的仙境。学生读句子。

  教师出示词语:仙境,学生练读词语。

  教师:联系你听过的传说、看过的故事,说说什么是仙境?学生:传说中神仙住的地方。

  (二)点评

  教学中,教师将文中要求会认的生字隐筑晰境朦胧等随文识字。这种在语境中识字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了一定的语言环境,通过多种方式感知含有生字的词语、句子、段落或短文。学生在认读生字时,生字不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在一定的语境中,再配上背景中出示的日月潭风光的图片,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起与生字的亲切感,激发了学生认读生字的兴趣,降低了识字的难度。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结合语言环境,学生既知字音、认字形,又能借助语言环境解字义、明用法,提高了识字的效率,对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的内容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运用多种方法巧记字形

  (一)教学片段实录

  教师:课前,同学们收集了不少日月潭风光的图片,想不想欣赏欣赏?

  教师:(出示日月潭风光的图片)你都看到了什么?

  学生:小岛;茂盛的树;环绕的群山。

  在图片下方出示词语:群山环绕,学生读词语。

  教师:什么是环?出示圆环图片,学生尝试说说环的意思。

  这就是环(中空的圆形的东西)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个字?

  学生1:我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王字旁加上不字。

  学生2:我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记,把杯字的木字旁换成王字旁就是环字。

  教师:生活中还在哪儿用到过环字?(二环路、奥运五环)

  教师:(出示日月潭风光图片),课文里出现的词语是──环绕,你能结合图片说说什么是环绕?

  学生:围绕的意思。

  教师:绕字怎样记呢?

  学生1:我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记,把烧字的火字旁换成绞丝旁就是绕字。

  学生2:把浇字的三点水旁换成绞丝旁就是绕字。

  学生3:把晓字的日字旁换成绞丝旁就是绕字。

  教师:(板书烧浇晓),这几个字都是──形近字(生答)。

  教师:(指图)除了环绕的群山,在日月潭的周围还有许多──树木(生答),出示词语:树木茂盛(男女生分别练读)。

  教师:怎样记住这两个字?

  学生:可以用猜字谜的方法记:森林里藏着一座旧城堡。

  教师:能说说谜语的意思吗?

  学生:旧城堡就是城字去掉土和成里面的横折钩,森林就是艹。

  教师:很有意思!

  学生:我能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住盛,成加上皿字底就是盛。

  教师:我们一起读一读文中的句子(出示句子)。

  学生齐读──指名读,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

  教师:生活中,你还见过什么是茂盛的?

  学生:花草茂盛。

  教师:结合图片想想,能把环绕茂盛分别换个词语再读这句话吗?

  学生:围绕环抱;茂密

  (二)点评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经过了一年半的学习,掌握了一些识字的方法、记字的规律,教师应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梳理和归纳多样的识字方法,并引导学生尝试多种方法识字记形。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借助圆环的彩色图片,直观形象地帮助学生理解了环的意思,为学生进一步理解环绕的意思创造了有利条件。借助日月潭的风光照片,教师引导学生在日月潭秀美的风光中学习了环绕茂盛等生字。学生还充分运用已有的熟字加偏旁和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记忆环的字形,并通过熟字换偏旁的方法将绕烧浇晓等形近字进行了分辨,学生还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性地用有趣的字谜森林里藏着旧城堡来识记生字茂,既富童趣,又生动形象,直观易记,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最后,教师请学生将课文句子中含有生字的词语进行替换,借助语言环境,引导学生用生字组成词语,进一步理解了词语中的字义。

  三、变换语言环境多次复现

  (一)教学片段实录

  教师:没有了拼音,离开了图片,这些词语你还认识吗?

  出示词语:附近

  环绕

  茂盛隐隐约约

  清晰

  建筑

  朦胧

  仙境(学生多种方式练读词语:顺读、抽读、齐读、指名读)

  教师:这些生字又回到课文中去了,谁愿意为大家读读课文,注意把语句读通顺。(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教师:我们班许多同学都利用寒假的时间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同学就来到了日月潭旅游,她还写下了一篇游记,愿意为同学读一读吗?

  大屏幕出示:

  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我来到了闻名中外的日月潭。站在日月潭中的小岛上环视四周,雄伟的`群山,茂密的树林,数不清的建筑物清晰地展现在眼前,真像一幅美丽的图画。

  突然,下起蒙蒙细雨,空中就像垂着轻纱,远处的景物变得朦朦胧胧的,水中的倒影也变得隐隐约约的。我仿佛来到了传说中的仙境,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小仙女(全班同学自己小声练读)。

  (二)点评

  教学中,教师在学生认读生字的基础上,去掉拼音复现生字,检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之后,将生字回归到文本,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又是一次生字的复现。教师还巧妙地利用了学生自己写的一篇游览日月潭的日记,复现了本课出现的生字,复现的形式紧密联系课文内容,又使学生很有新鲜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换不同的语言环境多次识记生字,既是对学生识字效果的检查,也是有效的复习巩固。

  四、发现结构规律指导书写

  (一)教学片段实录

  教师:观察要写的字,它们的字形结构规律有什么特点?

  学生:岛、展、建──半包围结构;

  纱、胜、环、绕、隐、约──左右结构;

  省、茂、盛──上下结构。

  教师:不同字形结构的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学生:半包围结构的字要注意被围住的部分要写得小些;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的字都要注意看清哪部分占格少、哪部分占格多。

  教师:再观察一下生字的偏旁,哪些字有共同点?

  学生:纱、绕、约都有纟。

  教师:这三个字中,哪个字不容易写好?

  学生先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再看教师板演范字:

  绕:左右结构,纟在格中占位略窄,右边占位略宽。

  右上无点,右下是兀,不是元。

  教师:还有哪个字书写起来有困难。板演:

  建:半包围结构,这个字的偏旁是建之旁,共有两笔:横折折撇、捺。书写时先写右上部分,再写建之旁。注意在田字格中要做到:上留天,下留地,左右都要有余地。关键笔画是竖。

  教师:请你们认真观察范字,选择合适的字把田字格补充完整。(学生在同学的日月潭游览日记的短文中找到相应的田字格练习书写,教师巡视并提示书写姿势)。

  投影展示学生的书写练习,师生共同进行评价。

  (二)点评

  书写生字是识字教学一项重要的教学目标,也是记忆字形的重要方法。在指导书写的环节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按照从整体到部分的顺序观察发现字的结构规律。首先是对本课要求会写的所有字的结构特点进行整体把握,并根据半包围、左右、上下等不同的结构特点回忆了书写时要注意的位置关系。进而引导学生发现左右结构的字中相同偏旁的字。对于少数不易写好的字,教师引导学生细致地观察范字、观察板书,并提示学生易写错的笔画。这样从宏观到微观的指导,教给了学生习字时观察的方法,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

  教师还改变了以往在独立的田字格中进行书写指导的模式,把田字格印在了学生那篇游览日月潭的日记中,让学生对照拼音找到相应的位置再练习书写,又一次创造了条件,使学生在语境中学字、写字、用字,既激发了学生练字的兴趣,又是一次生字的复现,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可以说也是一种积极的尝试。

《日月潭》教学实录6

  一、课堂实录

  课前谈话: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与电视机里的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学习,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

  生:我要注意电视机里老师提的要求。

  生:还要注意您提的要求。

  生:我们还应注意电视机里的小朋友是怎样学习的。

  师:对。同学们,准备好了吗?上课!

  教学过程: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第9课《日月潭》(板书课题),请看电视。(Δ)

  师:每当我看到日月潭这三个字,心中总是充满了许多情愫。我想到了祖国的宝岛台湾,想到了我们日夜思念的台湾同胞。电视机前的同学们,当你看到日月潭这三个字的时候,你想说些什么呢?(‖)

  师:你想说些什么呢?

  生:日月潭是什么样子的呢?

  生:日月潭在哪呢?

  生:它为什么叫日月潭呢?

  师:说得好,我们看看电视机里的同学是怎样说的。(Δ)

  生:我想知道日月潭在什么地方。

  生:图中的日月潭很美,我也想去那里旅游。

  师:我们就一同去欣赏日月潭的风光吧!(播放日月潭风光图片)

  这就是风景秀丽的日月潭风光,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认认生字,读读课文,看谁能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开始吧!(“读一读”‖)

  师:有谁听清电视机里的老师提的要求了?

  生:老师说让我们翻开书读读课文,借拼音认生字,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师:你真是个会倾听的孩子。下面就请大家按老师的要求来读课文吧。

  (生朗读课文。)

  师:现在我们开火车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出现读错的地方大家一起及时纠正。小火车谁来开?(由一行学生读文。)

  师:同学们不但字音读得准确,课文读得也很流利。请继续看电视。(Δ)

  师:日月潭的风景很美,同学们的朗读也不错。请电视机前的同学们分组再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日月潭的美丽风光,读完课文,你们想知道的就一定会知道了。(‖)

  师:请大家读课文,完成两个任务:第一个任务是一边读一边想象日月潭的风光;第二个任务是想一想,从读中你能知道什么呢?开始吧。

  (生朗读课文、思考。)

  师:(在学生读完课文后)我们继续看电视。(Δ)

  师:请同学们先分组互相交流,你们读了课文知道了什么?(‖)

  师:我们同座也来交流交流,从读文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同座交流。)

  师:我们再看电视。(Δ)

  师:电视机前的同学们,请你和我们交流交流,通过读课文你们知道了什么呢?(‖)

  师:刚才老师让我们交流什么呢?

  生:让我们与电视里的小朋友交流读课文后知道了什么。

  师:请你们认真听他们是怎么说的,听后老师要请你们说一说他们都知道了什么。(Δ)

  生:我知道了日月潭是台湾的风景名胜。

  师:你是从哪些句子知道的?读一读。

  (生读第一自然段。)

  生:我知道了日月潭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

  师:你怎么知道的?你也读一读。

  (生朗读课文。)

  (生读第二自然段。)

  师:原来日月潭的名字就是这样来的呀!

  生:我知道日月潭湖水碧绿,群山环绕,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

  师:像北京的故宫,长城,西安的兵马俑,这些就叫名胜古迹。

  生:日月潭清晨和中午都是很美丽的。

  师:是啊,清晨在薄雾的`笼罩下,晨星像灯光隐隐约约地倒映在湖水中,湖光山色,浑然一体,好一幅美丽的画卷。再看中午,要是太阳高照就是一幅明亮的山水画,要是下起了蒙蒙细雨呀,那日月潭就成了童话中的仙境呢!(‖)

  师:听了小朋友们的发言,谁来说一说他们都知道了什么呢?

  生:他们知道了清晨和中午的景色都是很美丽的。

  生:我还从电视机里小朋友的发言中知道日月潭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师:你能说一说日月潭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吗?

  (生朗读第二自然段。)

  生:他们还知道日月潭在什么地方。

  师:你能告诉大家日月潭在哪儿吗?

  (生读第一自然段。)

  师:通过读课文你们还有补充吗?

  生: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最大的一个湖。

  生:日月潭风光秀丽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

  师:你们可真会学习。(Δ)

  生:“隐隐约约”是什么意思?

  师:齐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想“隐隐约约”是什么意思。

  □(生齐读第三自然段。)(Δ)

  师:现在你们知道“隐隐约约”是什么意思了吗?

  生:湖面上有一层薄雾能看到星星和点点灯光,但是看得不是很清楚就叫隐隐约约。

  师:就是这个意思,同学们理解得非常正确。这篇课文写得很美,课文中有很多优美的词语,请你再读课文,画出你喜欢的词语来,好吗?(‖)

  师:我们也来画一画自己喜欢的词语吧。

  (生画词语。)

  师:我们来看电视。(Δ)

  师:请电视机前的同学们跟我们一起交流,你们都画了哪些优美的词语呢?(‖)

  师:我们先听听电视机里的同学都画了哪些词语,一会儿要请你们来补充。(Δ)

  生:我画了湖水碧绿、隐隐约约、风光秀丽。

  生:我画了蒙蒙细雨、树木茂盛、群山环绕。

  生:我画了名胜古迹、蒙蒙细雨、点点灯光。

  师:同学们画出的词语都非常美,现在请同学们翻到书后“读读记记”,我们来看一看“读读记记”里面这些优美的词语,能读一读吗?一人读一横排。

  (生朗读词语。)

  师:这些词语多美呀!电视机前的同学们,我们一起读一读。

  □(生读“读读记记”中的词语)

  师:把你喜爱的词语写一写。(“我会写”‖)

  师:把你喜欢的词语抄写一遍,看谁不但书写姿势正确,而且字也写得漂亮。

  (生抄写。)

  师:(巡视到一学生前)有的同学不但书写姿势正确,而且字也写得很漂亮。

  师:同学们都写完了,我们就写到这里。继续看电视。(Δ)

  (师请生用“名胜古迹”说一句话。)

  师:最著名的要数故宫博物院,注意把话说完整,记住了吗?

  师:看来你们不但会积累词语,还会运用积累的词语,真了不起!

  生:老师我想把这篇课文美美地读一遍。

  师:老师也想把这篇课文美美地读一遍。电视前的同学们,也请你跟我们一起把课文读一读吧!(‖)

  师:电视机里的老师要和我们一起读课文了,注意每个自然段的第一句由电视机里的老师来读,剩下的句子由我们读,开始。

  □(师生合作读)(Δ)

  师:电视机前的同学们,这么美的课文想把它背下来吗?请同学们练习,把你喜欢的句子、段落背一背,好吗?(‖)

  师: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段落背一背吧。

  (生练习背诵。)

  师:谁愿意把你喜欢的句子、段落背给大家听?

  (生背第三自然段。)

  师:你不但记得准确而且背得很流利。

  (生背第五自然段。)

  师:背得很有感情。

  (生齐背第四自然段。)

  师:看得出来,同学们的记忆力真棒,记得也真快。请看电视。(Δ)

  师:生字在词语中。现在开火车读词语,每个词语读两遍。小火车哪里开?

  (生各读两遍卡片上的词语。)

  师:同学们的生字读得都非常准。电视机前的同学们这些生字和词语你们都会认了吗?(‖)

  师:现在要找一列火车带领大家读,小火车谁来开呢?

  (生开火车领读。)

  师:我们的小火车开得可真顺利,字音读得也很准确。继续看电视。(Δ)

  师:在要认的字里,你觉得哪个字比较难记呢?

  生:“朦胧”难记。

  生:其实这个字并不难记,只要记住“蒙”和“龙”再加个月字旁就可以了。

  师:在这些字中哪个既不好认又不好写?

  生:“隐”字既不好认又不好写。

  生:我觉得“隐”字很好写,左边“耳刀旁”右边加上一个“急”字就可以了。

  师:观察要写的字。要提醒同学们注意哪些字?(‖)

  生:茂盛。

  师:这是个词语。

  生:“茂”上短下长,“盛”上长下短,要搭配好一些。

  师:因为它是个词语,所以我们要连着写,还要注意“茂”字肚子里是空空的,可别往它的肚子里塞东西。

  生:建。

  (师指导写“建”字。)(‖)

  生:“展”注意“尸字旁”下不要多写一撇。

  生:“环”不要写成“坏”字。

  生:“省”上面是“少”下面是个“目”字。

  师:注意“少”中间是一竖,不能把竖写成竖钩,记住了吗?(‖)

  师:现在你们都知道要注意哪些问题了吗?除了电视机里的同学提醒大家要注意的字外,还有哪些字需要提醒大家注意呢?

  生:“绕”字不要多写一点。

  生:“建”字不要加单人旁。

  生:“岛”字下边的“山”不要写成横。

  (师指导写“岛”字)(Δ)

  师:练习写这几个字,注意同学们提醒你要注意的地方。(‖)

  师: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把书上“我会写”的字各写两个,词语要连起来写,特别要注意大家提醒你注意的地方。

  (生书写生字。)

  师:请大家坐好,看看电视机里的老师给你布置了什么作业呢?(Δ)

  师:回家查课外书或问问爸爸妈妈,你还知道哪些台湾的风景名胜?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儿,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

  师:电视机前的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

  师:我们回家也来查查课外书或者问问爸爸妈妈,看看还知道哪些台湾的风景名胜。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儿,下课。

  二、评析

  西部地区老师怎样使用光盘进行本班的语文教学呢?简单地说,就是要用足用好光盘资源,发挥“双教师”指导的优势,使电视机内外教师的指导融为一体,电视机内外学生的学习活动融为一体,通过听、说、读、写、书(书写)各项语文活动,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刚才,大家读到的是内蒙古海波老师利用教学光盘上的《日月潭》一课的教学实录,其教学思路和电视机里的教师是一致的,可以说她就是循着电视机里教师的教学思路进行教学的。在教学过程中,海波老师不仅在教学光盘要求停下来的地方停下来,让本班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等语文实践活动,而且还根据本班实际,在教学中相机停机,补充一些语文活动,使本班学生学得扎实,练得充分。此为特点一。

  一般来说,哪些地方需要停机呢?在教学光盘设有“读一读”“记一记”或“我会读”“我会说”“我会写”等图标和有提示翻页的地方,任课教师就要根据电视机内教师的要求停机,指导自己班上的学生动口、动手。

  海波老师利用光盘教学的另一特点是,符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比如,她注意让学生听清并重复电视机里老师提出的教学要求,在目的十分明确的前提下进行学习。又如,她在组织本班学生学习时,多数时候先让学生看电视机里的同学是怎么做的,再让自己的学生照着做。像读课文,想象日月潭的美丽风光,再说说从中知道了什么。在这一环节中,她先让学生看看电视机里的同学是怎样交流的,看后让本班学生补充。学生看、听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从中知道了人家是从哪些方面交流的,既降低了难度,又启发了学生。结果,班上的学生有很精彩的补充:知道了“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最大的一个湖”“日月潭风光秀丽吸引了许许多多中外游客”。有时电视机内外的同学可以共同学习,此时,海波老师则不停机,如,一起齐读课文。这样做既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教学效率。

  更可贵的是,她在熟悉电视机里教师教学思路的基础上,想方设法给本班学生争取到更多的学习时间,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这节课她一共停机十多次,带领学生识字、写字、读课文、背课文、读记词语、用词语说句子等等,语文训练非常落实。比如,指导写字的环节,她不仅让学生看电视机里的老师是怎样指导的,而且启发本班同学说出在写字时还有哪些字要特别注意。学生用提醒的方法、比较的方法,强调了写“绕”“建”等字应注意之处,老师还特别板书了“岛”字。总之,海波老师在使用光盘教学中,做到了加强针对性,体现创造性。使用光盘教学的老师们在读了海波老师的教学简录后一定会有更多的启发。

《日月潭》教学实录7

  师:刚上课,我们来做个游戏,找三位同学。

  三位同学上台。

  师:老师给他说句话,请他往那边传,看这个男孩子能不能把这句话说对,这句话在屏幕上。

  出示:大尖哥和水社姐战胜了两条吞吃日月的恶龙。

  学生做传话游戏。

  师:刚才做的传话的游戏,和刚才的传说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生:屏幕上写的大尖哥和水社姐。

  师:老师的问题是:传话和传说有什么不同?

  生:传说是一个人传给另一个人,最后一个人说。传说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一个故事。

  师:其实传说就是一种口耳相传的说故事的方式。今天我们就要走进一个美丽的传说,请大家一起读读课题。

  生读课题。

  师:响亮地再读一遍。

  生再读课题。

  师:这个传说非常美丽,但里面也有很多难读的词语,请大家打开讲义,放声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难读的找出来。

  生自读课文。

  师:老师发现有很多难读的词。

  生:披荆斩棘

  师:英雄所见略同,这些是课文中难读的词。

  出示词语:漆黑一团 一筹莫展

  挺身而出 千辛万苦

  翻山越岭 披荆斩棘

  潜入湖底 拯救日月

  师:一人读一个词,往下开。

  生开火车读词语。

  师: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二题,这些是生字词,请大家仔细看看字帖,想一想哪个字最难写,用手写一下。

  师:同学们,大家都说,漆这个字很难写,写好不容易,拿出小手,跟季老师一起写写这个字。师范写指导:这是日月潭的水,是木捺变点,中间一个人,是水变形水,望着一潭水。

  生写。

  师:下面我们一起把生字词再读一遍,加深一下印象。

  生读词语。

  师:日月潭传说的原因你们知道吗?为什么会出现日月潭的传说?

  生:两条恶龙吞吃了太阳和月亮。

  师:看讲义第三小节:为了降伏恶龙,拯救日月,人们聚集在一起商量办法。有人说——请接着读。

  生读:恶龙躲在潭底,只有请到水性特别好的'人才能战胜它们。

  师:还有人说——

  生:恶龙非常凶猛,只有拿到阿里山里的金斧头和金剪刀,才能将它们制服。

  师:一起读——

  生:可哪儿去找水性特别好的人呢?怎么才能得到阿里山里的金斧头和金剪刀呢?

  师:此时的人们——

  生:一筹莫展。

  师板书:一筹莫展

  师:一筹莫展是什么意思?你们知道吗?老师查了一下字典,看屏幕。

  出示“筹”的三个意思。

  师:一筹莫展的意思是一点办法也没有。

  师:在人们一筹莫展的时候,年轻的渔民大尖哥和水社姐——

  生:挺身而出。

  师:挺身而出这个词,谁能做个动作。

  生做动作。

  师:这个词先了解到这,等一下再深入地了解。

  师:在大尖哥和水社姐挺身而出降伏恶龙的故事中,哪一小节最精彩?

  生:第四小节。

  师:请你读,大家思考,在这一小节里,大尖哥和水社姐都做了哪些事情?

  生读:大尖哥和水社姐手拿砍刀,高举火把,来到阿里山。他们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从阿里山的山洞里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回到潭边,他俩又冒着生命危险,纵身潜入湖底,与两条恶龙激战了三天三夜。大尖哥用金斧头砍死了它们,水社姐用金剪刀剪开了龙肚子,救出了太阳和月亮,人们重又见到了光明。

  师:应该是龙肚子。说得非常好。大尖哥和水社姐都做了哪些事情。先——

  生:来到阿里山。

  师:再——

  生: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

  师:然后——

  生:冒着生命危险,纵身潜入湖底,与两条恶龙激战了三天三夜。

  师:最后——

  生:用金剪刀剪开了龙肚子,救出了太阳和月亮。

  师:刚才我们了解了最精彩的故事环节,下面请大家默读第四小节,你觉得哪个字词写得非常精彩。有的同学非常好,拿笔把他觉得很精彩的词圈画了出来,很好。

  生默读圈画。

  师:谁能告诉我,这小节你觉得什么地方写得特别精彩?

  生:我觉得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写得特别好。

  出示:他们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从阿里山的山洞里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

  师:为什么?

  生:因为我觉得他们吃尽了千辛万苦,才拿到了剪刀。

  师:还有谁要补充。

  生:我觉得终于好。

  师:同学们,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吃尽了千辛万苦,有没有想说的。

  生:翻山越岭是他们翻过很多山,披荆斩棘,吃尽了很多苦头。

  师:你们想想他们会遇到哪些困难。

  生:可能会遇到野兽。

  生:可能会遇到很多的荆棘。

  师:下面还有段话,能不能把红字拿掉?

  出示:他们终于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

  生:拿掉就感受不到他们吃的苦头。

  师:谁来读好这句。

  生读。

  师:好像没有把千辛万苦的感觉读出来。

  生读。

  师:我们一起读,争取把那个词克服,斩掉这个荆棘。

  生读。

  师:还有让人感觉很精彩的地方吗?

  生:回到潭边,他俩又冒着生命危险,纵身潜入湖底,与两条恶龙激战了三天三夜。

  生:我觉得他们冒着生命危险,为人民服务。

  师:刚才挺身而出的挺仅仅是做个动作就行了吗?还需要什么?

  生:勇气。

  生:足够的信心。

  生:还需要守信。

  师:是的,答应了就要去做。

  师:让我们一起读一读。

  生读。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这个故事中最精彩的段落,谁能试着把这个故事讲一讲呢?我们来试着说一说。刚才的感受都能融入自己的说当中,因为这是个传说故事。

  生自己说。

  师:有没有同学来说一个片段?

  生:大尖哥和水社姐他们翻山越披荆斩棘,遇到了很多困难,他们可能会过沼泽,还有荆棘,后来他们把剪刀拿到了,除掉了恶龙。

  师:这里能不能把三天三夜改成九天九夜?

  生:行。

  师:这是个传说故事,可以改,但“三”这个词在古代表示多的意思,所以这里用三天三夜。说故事真是要多练才行。下面我请同桌两个来配合一下,这一排来练一练选一个片段,另外一个同学帮助你怎么加点动作,加点想象,怎么样说得更好。

  生试说。

  师:看来不少同学做了准备,我想请同学说一说,试试看。

  师:同学们,刚才我在聆听的时候,看到大家配合得非常好,下面我们来说一说日月潭传说的故事:

  话说两条恶龙吞吃了太阳和月亮,天地间漆黑一团。就在人们一筹莫展的时候,年轻的渔民大尖哥和水社姐挺身而出,要去降伏恶龙。

  生说:大尖哥和水社姐手拿砍刀,高举火把,来到阿里山。他们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吃尽了千辛万苦,然后他们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他们来到潭边,开始和恶龙激烈地战争,有的时候是恶龙赢了,有的时候是他们赢了,后来他们战了三天三夜,终于砍死了恶龙,拯救了太阳和月亮。

  生:他们说得挺充实的,就是少说点“然后”。

  生:他们要再有点感情就行了。

  师:我觉得他们有一个非常大的优点,就是他们懂得合作,每个人把自己感觉到的,最有把握的部分说了出来,还加上了自己的想象。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交流和朗读,感受到了传说故事最精彩的段落。同学们看,这就是日月潭(出示日月潭图片),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往往美丽的地方都会有美丽的传说,希望三9班能在老师的交流和引领下,继续感受这篇课文,把这个动人的传说继续传递下去。

【《日月潭》教学实录】相关文章:

《日月潭》教学实录03-02

《日月潭》教学实录7篇[实用]03-03

[热门]《日月潭》教学实录6篇03-03

《比尾巴》教学实录12-18

《风筝》教学实录12-07

项链教学实录12-07

《春》教学实录12-08

《台阶》教学实录02-28

《春日》教学实录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