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教学设计

时间:2023-03-14 19:00:24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春》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春》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春》教学设计(15篇)

《春》教学设计1

  活动目标

  1、会说象声词唰唰、沙沙、哗哗、喳喳,并念清读音。

  2、感受儿歌的节奏和韵律,学会朗诵儿歌。

  活动准备

  课件准备:《春来了》儿歌插图;小雨、小风、小溪、小鸟gif动图;《春来了》儿歌音频;小鸟音效;春天事物实拍图等。

  活动过程

  一、播放小鸟音效,激发幼儿兴趣。

  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春天里你们还听到过哪些声音呢?

  二、逐步播放动图,帮助幼儿初步理解图中的内容,引导幼儿说出象声词。

  图上有什么?

  小雨落下来时会发出什么声音?

  刮风的时候会发出什么声音?

  小河的`声音是什么样的?

  小鸟的声音是什么样的?

  三、师幼问答游戏,加深对象声词的印象。教师说:“风、雨、小河、小鸟。”幼儿答:“唰唰、沙沙、哗哗、喳喳。”

  四、播放儿歌插图及音频《春来了》,幼儿学习儿歌。

  1、播放完整儿歌音频。

  2、引导幼儿有节奏地朗诵儿歌,并注意纠正幼儿的发音。

  五、出示春天相关图片,引导幼儿理解春天来了。

  儿歌里的内容告诉我们谁来了?(春天来啦)

  还有哪些事物也告诉我们春天来了?

  六、幼儿根据儿歌内容创编动作并表演。

  1、引导幼儿用动作来表现下雨、风吹、流水、鸟叫。

  2、启发幼儿创编动作来表现唰唰、沙沙、哗哗、喳喳。

  3、引导幼儿边朗诵儿歌边做创编的动作进行表演。

  4、请幼儿集体表演、小组表演、个别表演。

  附【儿歌】

  春来了

  小雨小雨唰唰,

  小风小风沙沙,

  小河小河哗哗,

  小鸟小鸟喳喳,

  春天春天来啦!

《春》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3、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赏析、品味语言来体会景物特征。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复习旧知识,展现春的意境——今天,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春》。一提到春,我们眼前就仿佛展现了阳光明媚,东风荡漾,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就会觉得有无限的生机,无穷的力量。

  古往今来,许多文人用彩笔描绘春天,歌颂春天。

  同学们想一想,诗人杜甫在《绝句》中怎样描绘春色的?(同学背诵:“两个黄鹤鸣翠柳,一行白簿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油东吴万里船。”)

  王安石在《泊船瓜州》中又是怎样描绘的?(同学背诵:“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苏舜钦在《淮中晚泊犊头》的诗中又是怎样写春的呢?(同学背诵:“春阳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晚泊孤舟古铜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二、进行比较,激发兴趣

  以上背诵的诗都是绝句,容量有限,是取一个景物或两三个景物来写春的,今天学的散文《春》写的景物可多了,有山、水、草、树、花、鸟、风、雨等等。作者是怎样描绘的呢?再说,春就在我们身边,现在我们就欢乐地生活在阳春三月的日子里,文中写的这些景物的姿态、色彩等等你注意到没有呢?让我们细读课文,领略大好春光,寻找与作者观察的差距。

  三、学生朗读全文,要求:

  1.提出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

  2.文中以迎接春天写到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色,再写到歌颂春天,读后分分看,哪几节写什么。

  注意正音:

  巢Cháo巢应和hè酝酿yùnniàng晕yùn

  第1节迎接春天。(第一段)

  第2至7节描绘春天。(第二段)

  第8至10节歌颂春天。(第三段)

  3、掌握多音字和形近字:

  ①薄:báo薄饼;bó浅薄;bò薄荷;②晕:yùn晕车;yūn头晕;

  ③散:sǎn散漫;sàn散会;④;混:hùn混合;hún混水摸鱼;

  ⑤撩:liáo撩拨;liāo撩起liáo嘹亮、liáo缭乱

  4、掌握词义:欣欣然、朗润、酝酿、繁花、呼朋引伴、卖弄、宛转、黄晕、烘托、和平、舒活、花枝招展。

  应和:回答或随声附和。

  抖擞:振作,振奋。

  四、整体感知: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析结构。

  第一部分(第1段):盼望春天。

  第二部分(第2-7段):描绘春天;

  第三部分(第8-10段):赞颂春天。

  2、文中具体描绘哪五幅春景图?

  3、具体抒发了作者对春天怎样的感受?

  五、研读与赏析:

  (一)盼春——

  1、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来到?哪个词明确地告诉我们春天还没有来到?提示:“盼望着,盼望着”。“近”用得十分准确,告诉我们春天还未来到。

  2、为什么用两个“盼望着”?提示:反复的修辞,更能表达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

  第二课时

  一、齐读全文,分析理解课文:

  (二)绘春——

  1、总写的一句话“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中的“一切”说明什么?提示:没有一个例外。

  2、总写春回大地后,先分别描绘了哪些景物?怎样描绘的?提示:山、水、太阳的脸。朗润:明朗,润泽。“朗润”“涨”“红”,非常准确地描绘了春天的山、水、太阳。

  3、第3节写小草,写得很细。从哪些方面写的?哪些词用得特别好?提示:“偷偷”“钻”写情态。“嫩”写质地。“绿”写颜色。“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写范围。软绵绵”写姿态。

  4、为什么要写“坐着,躺着,……捉几回迷藏”?

  5、第4节段写出春花的什么特点?提示:本段为了突出春花的特点,先后写了花朵多;花色艳;花味甜,联想到果实累累。下面写蜂飞蝶舞,也是衬托花儿的繁茂,花儿的香甜;野花“遍地是”,表明数量多,“杂样儿”,表明种类多。“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描绘了阳光下野花闪闪烁烁,惹人喜爱的景状。

  6、作者是怎样将无形、无色、无味的春风,描写得有声有色,有情有感,美妙感人的.?提示:多种感官——嗅觉、听觉、触觉、视觉。

  7、雨中的景色描绘得同样十分动人,先写雨的形态,再写雨中景色。找两个词把雨的形态讲出来。提示:“细”和“密”。

  8、“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为什么要这样写春雨?提示:这是春雨迷蒙时特有的景状,作者观察细致,整个空间弥漫着牛毛、花针、细丝一般的春雨,远望去,屋顶上像有一层薄烟,而且是“笼”着,一个“笼”字,非常传神地显示出细雨朦胧的美感。

  9、第2到6节着重写景,第7节着重写人。寥寥几笔,天上地下,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都写到了。

  10、“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应该怎样理解?提示:这里的“工夫”是指时间,这句话的意思是:有一年的时间,可以做好许多事情,告诉人们应当珍惜时间,奋发向上。

  11、迎春图与其它四幅图之间有什么关系?提示:四幅春景图很好地衬托了迎春图,为写迎春图作铺垫。

  (二)赞春:

  1、赞美了“春”的什么特点?

  2、“赞春”段共有几句话?这几句话能颠倒吗?

  3、作者运用哪些修辞来赞美春天的?明确:用比喻手法。三个比喻有联系有区别,使春意越来越浓。先喻为娃娃,再喻为小姑娘,最后喻为健壮的青年,从不同角度写,写春的成长,把春天的生意盎然、千姿百态、青春活力描绘得十分动人。

  三、写作特点:

  1、观察细致,并用准确的词语来表现春天景物的特征。

  2、大量运用精彩的比喻句和拟人句,来表现景物特征,抒发内心感受。

  3、结构严谨,层次井然,思路清晰。

  四、作业:

  1.背诵全文,仔细体会本文用词造句的妙处。体会那些像小河里的水流淌一样的词句是怎样从笔端流淌出来的。

  2.写一篇《春天的歌》,也可自己命题,如《春树图》、《春天来到校园》等。

  板书设计:

  春

  一、盼春:盼、来、近(总领全文,开启下文)

  描春:㈠春的总的轮廓:一切刚睡醒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水(涨)太阳(红)

  ㈡细致描写:(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春草图(草报春):偷、钻、嫩、绿、满——草

  坐、躺、打、踢、赛、捉——人

  春花图(花争春):态——桃、杏、梨,赶趟儿。

  色——像火,像霞,像雪

  味——甜味

  野花遍地是`……像眼睛,像星星)

  春风图(风唱春):触:抚摸

  味:泥土的气息、草味、花香

  声:鸟声清脆宛转,笛声嘹亮

  春雨图(雨润春):形: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状:密密地斜织、屋顶上笼着层薄烟

  景:树叶绿得发亮、小草青得逼你的眼

  灯、人、房屋

  迎春图(欢迎春):城乡、老小、舒活、拌擞、一年之计在于春

  三、颂春:三个比喻句(春天像……)

《春》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一、素质教育目标

  1.知识认知目标:

  A.识记掌握生字词的音、形、义;

  综合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引用等修辞手法。

  B.理解体会本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C.应用学习本文细致观察,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

  D.综合通过学习本文,能够基本掌握景物描写的方法,将情感寓于写景之中,活用各种修辞手法。

  2.能力形成目标:

  E.通过学习本文,体会本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特点,培养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观察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和审美能力,养成自学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3.素质培养目标:

  F.通过学习本文,领略春天的美。引导学生形成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意识。要让孩子们关注自己周围的事物,善于在平凡的生活中寻找美、发现美、创造美,拥抱大自然。

  二、达成目标策略

  突出文章“细”和“美”的特点。初进中学的学生在阅读和写作方面时常比较粗疏,课文中的细笔细绘可作为范例,给学生以启发。适当地点拨、引导,让学生体会文章的形象美、语言美、结构美、情味美。教师重点讲读一两段作为示范,帮助学生理解描写的对象、描写的顺序、描写的方法、描写的语言,在这个基础上,指导学生独立分析,锻炼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揣摩文中准确而生动的词语和句子,体悟作者语言表达的巧妙。

  2.难点:结合课文实例,讲清比喻、拟人两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过程与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饱受严冬寒冷的人们最渴望春回大地,因为春天让大自然生机勃发,给人温暖,给人希望,给人力量。每当春回大地时,人们往往情不自禁地吟诗作赋。唐代诗人杜甫写下了《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韩愈在《初春小雨》中说:“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杜牧的《江南春》中有:“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这些诗句都是古人对春的描写和赞美,那么今天,我们共同欣赏一篇今人赞春的散文。(板书课题、作者)

  二、题目解说

  这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抒情散文。春,本来是自然界的一个季节概念,本文却赋予了它以感情和生命。作者抓住春天的主要特征,用诗的笔调,描绘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草木花卉竞相争荣的景象,抒写出作者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之情。这是一首抒情诗,一幅风景画,更是一首春的赞歌。

  三、知识回顾(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9-1948),字佩弦,江苏省扬州市人。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朱自清是文学研究会早期主要成员,一生勤奋,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种,约200多万字。散文代表作有《背影》、《绿》、《荷塘月色》等。

  四、范读、疏通字词

  1.教师范读

  2.学生齐读

  3.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水涨(zhǎng)捉迷藏(cáng)酝酿(yùnniàng)应和(hè)薄(bó)烟黄晕(yùn)

  蓑(suō)衣巢(cháo)

  五、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结合课后练习一,让学生读课文,分别找出盼春、绘春、赞春的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盼春

  第二部分(第2-7段):绘春

  第三部分(第8-10段):赞春

  2.默读课文,找出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画出来,体会美在哪里?

  3.找出本文的比喻句、拟人句。

  六、布置作业

  要求课后反复朗读,达到熟练程度。

  第二课时

  一、齐读课文

  二、讲读示范

  (引导学生领会用词的准确、生动和抓住景物特征细致描绘的特点)

  1.讲读第一部分:盼春

  (1)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来到?哪个词明确地告诉我们春天还没有来到?

  ---“盼望着”;

  “近”(拟人)

  (2)“盼望着,盼望着”。为什么要连用两个呢?

  ---这样叠用,更能表达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反复)

  (3)轻声读第1节,体会四个词尾的作用。两个“着”,两个“了”,给我们以非常柔和、亲切的感觉。

  2.讲读第二部分(第2、3、4、5节):绘春

  (齐读第2、3、4、5节,分析讨论按顺序说明描写的对象;

  说说描写的角度与方法;

  哪些词用得很有表现力?)

  (1)总括轮廓

  春终于盼来了,大地回春,万象更新。作者先粗笔勾勒,用“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总提一笔,然后通过远近不同的三种事物---山、水、太阳,描绘出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

  (2)春草图

  春草图,着力描写春草勃发的景色。这里有草的动态:“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质地:“嫩嫩的”;

  色泽:“绿绿的”;

  旺盛的长势:“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从不同的角度刻画春天绿草如茵的情景,与夏草的茂盛、秋草的枯黄形成鲜明的对比。接着写人在草地上的活动与感受,从侧面揭示了春草勃发给人们带来的欢乐。

  (3)春花图

  春花图,着力描写春花竞放。作者选择开花时节相仿而花色各异的桃、杏、梨作为描写对象,先用拟人写出它们的争相盛开,再通过三个比喻---“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写出花朵的繁茂,花色的娇艳;

  它们争春比美,互不相让。接着,作者由群花的争芳吐艳展开联想,联想到秋天的果实累累,同时又由花香引出蜂闹蝶飞,用成千成百的蜜蜂的嗡响和大大小小蝴蝶的飞舞称托春花的万紫千红、香味浓郁,进一步渲染出百花争春的气氛。最后,作者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从树上的花写到无数的散在草丛里的野花,它们虽然不像桃花、杏花、梨花那样如火如霞如雪,却也明艳照人,别有一番情趣。

  (4)春风图

  春风图,着力描写春风的和暖与清新。“吹面不寒”“像母亲的手”,通过触觉写它的和煦、轻柔;

  微微润湿的空气中混合着“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和“各种花的香”,通过嗅觉写出了春风带给人的特有的清新;

  呼朋引伴的鸟儿唱出宛转的曲子,牛背上牧童吹着嘹亮的短笛,通过视觉和听觉绘出了一副明快优美、赏心悦目的美好画面。在这幅图中,作者从触觉、嗅觉、听觉、视觉等方面,把无形、无色、无味的春风描写得有声有味,有情有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三课时

  一、齐读课文,回顾上节课所讲内容

  二、独立分析,教师点拨

  1.讲读第二部分(第6、7节):绘春

  (1)春雨图

  春雨图,着力描写春雨的细密轻柔、润泽万物。春雨的特征是,一多二细。先说雨多、雨细,一连用了三个比喻,“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这三个比喻非常贴切,不仅展示了雨的特点,而且能唤起读者对春雨的喜爱。然后顺着春雨写雨中的树叶儿和小草,“绿的发亮”的树叶,“青得逼你的眼”的小草,无一不带着雨中植物的`主要特征。接着又把视线转移到人间,先写“傍晚时候”的景象,用“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安静而和平”的气氛;

  接着写行人,写农民,都不忘是在春雨之中,或“撑起伞慢慢走着”,安宁、悠闲,或“披着蓑戴着笠”,带有浓烈的江南地方色彩;

  最后再写“在雨里静默着”的房屋,与傍晚的宁静气氛互相照应。这一段写出了春雨的特征,写出了春雨之中特有的景象,那一片细雨绵绵的春光,那一派清亮温馨的景色,那一种和平安静的氛围,都描绘得出神入化。

  (2)迎春图

  迎春图,着力写春早人勤。文章由“天上的风筝”引出地上迎春的孩子,进而带出“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一片欢腾的景象,构成一幅春意盎然的图画。然后作者巧妙地点出寓意:“‘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前四幅画面主要写春天的自然美,这一幅由景及人,颂扬了像春那样奋发向上的精神,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2.讲读第三部分:赞春

  (教师范读,学生齐读一遍)

  结尾三个句子,不仅比喻巧,意义深,而且分行排列,先后有序。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因为她是“新生”的;

  把春天比作“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因为她非常“娇美”;

  把春天比作“健壮的青年”,因为她有“无穷活力”。这正是对五幅春景图含义的概括,点明了全文的中心。这三句的顺序,从“娃娃”到“小姑娘”到“青年”,又形象地点明春天成长进程。最后说“领着我们向前去”,表达了作者追求美好未来的强烈感情。而且用“去”字结尾,正与开头“东风来了”的“来”字相呼应。开头是在盼春中到来,最后是进入春天的行列向前去,一来一去,一呼一应,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

  三、齐读课文

  (朗读本文的感情基调,是充满喜悦和希望。基本语调是轻柔、缓慢,语句清晰、自然。语音越自然、质朴越好、切忌拿腔拿调)

  四、归纳写作特点

  1.观察细致,描述生动真切;

  2.诗情画意相融合;

  3.文章语言朴实清新,准确生动。

  五、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二、三(当堂做完,当堂讨论);

  2.完成课后练习四;

  3.背诵全文。

  第一课时

  单元导语

  接下来我们将进入新一单元的学习,请同学们翻到课本的61页,第三单元的导语部分。这一单元主要是一些写景诗文,这些诗文以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大自然的美景。那么我们在品读这些优美诗文的时候要注意反复的朗读,通过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从而深入地体会作者传达的微妙情感。我们还要揣摩品味那些富有特色的语言,积累精彩的语句。

  一、导入

  今天我们先来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一提到春,我们眼前就仿佛展现出阳光明媚,东风荡漾,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就会觉得有无限的生机,无穷的力量。古往今来,很多文人都写过很多诗文来吟咏、歌颂春天。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以前学过哪些有关春的诗词?(同学们一起来完成下面的填空)

  PPT展示:

  1.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

  2.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3.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4.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5.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以上这些诗句,都是取一个景物或两三个景物来学春的,容量有限,今天我们要学的散文《春》写的景物可就多了,有山、水、草、树、花、鸟、风、雨等等,总之体现春天的景物的作者都真切地描绘了出来。那么春天在朱自清笔下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作者朱自清。大家对他有什么了解吗?

  二、作者简介

  在学习一篇课文之前,要先了解这篇课文的作者。我们就请同学来说一说你所了解的朱自清。(学生回答,PPT展示作者简介)

  朱自清不仅是一位优秀的散文家、诗人,更是一位有骨气的民主战士。1948年在反饥饿、反内战的实际斗争中,朱自清身患重病,但他至死也不领取美国的救济粮,临终前还不忘嘱托家人千万不能买美国的救济粮。我们伟大的毛泽东主席曾称赞过他的骨气说:“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朱自清不仅体现了一位中华民族优秀知识分子的尊严和气节,也体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作为诗人和散文家,朱自清对中国现代文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散文朴素朴素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练,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朱自清以他独特的美文艺术风格,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他的比较出名的散文代表作品有:《匆匆》、《背影》、《春》、《绿》、《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三、听春

  1、现在听课文朗读录音,标出段序,注意生字词以及朗读的节奏。注意以下这些生字词(PPT展示),等一下老师要请同学到黑板上给红色加深的生字词注音。

  朗润(lǎng) 鸟巢(cháo) 钻(zuān)出 婉(wǎn)转 嫩(nèn)绿 稀疏(shū) 眨(zhǎ)眼 抖擞(sǒu)

  酝(yùn)酿(niàng) 披蓑(suō)戴笠(lì)

  2、解释词语部分同样让学生起来回答,课本注释有的让生适当地标记。(明确答案之后让生齐读)

  四、读春

  现在请同学们一起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不要读得太快,注意停顿。大家在朗读的时候找出文中描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找到了可以圈画出来。再次强调读准字音,注意停顿。(朗读完进行简单的评价)

  五、析春

  现在给同学们5分钟的时间,思考以下3个问题:

  1.请你找出文中描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

  (花、草、风、雨、人)

  2.分别给每一个画面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师举例:第3段“春草图”,学生能回答出其他四个答案,“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3.将课文分成三部分,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内容。

  (1)盼春

  (2--7)绘春 草 春草图

  花 春花图

  风 春风图

  雨 春雨图

  人 迎春图

  (8—10)颂春

  小结:

  我们来回顾一下这节课的内容。课文可以分为盼春、绘春、赞春三个部分,而其中的绘春部分分别写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这五幅美丽的图画。那么作者是怎样具体描绘每一幅图画的呢?我们下节课再继续学习。

  作业:

  1.预习课本66页“研讨与练习”1、2、3题,以及比喻手法

  2.“读一读、写一写”,每个生字词抄写两遍,词语解释抄一遍

  3.找出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这五幅图画中精彩的语句,说说你认为这些词句精彩的理由。

  第二课时 赏春

  一、 导入

  我们上节课已经初步学习了朱自清的《春》,对文章的内容也有了大概的了解,知道了作者在文中向我们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现在我们就先来回顾一下上节课的内容。

  (作者简介以及文章的基本结构)

  今天我们就继续来跟春作亲密的接触,来深入感受那美丽的春景,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

  二、品味赏析

  盼春(第一自然段)

  1、作者为什么要用两个“盼望着” “盼望着”

  (与一个“对比”)

  明确:叠用,表达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渴望

  2、为什么用“近”字,而不用春天快到了?

  明确:把春天拟人化

  3、第一段在全文中起着什么作用?

  明确:总领全篇,开启下文

  总概轮廓(第二自然段)

  1、从这一段开始,作者已经在描绘春天了,既然这样,为什么不直接写春天的一草一木?(把第二自然直接去掉行不行?)

  明确:对春天的整体描绘

  2、那作者是如何描绘这个整体的?

  “一切……张开了眼” 拟人

  山(朗润)

  水(涨)

  太阳(红)

  春草图

  1、想一想,作者是怎么描写春天的小草?从文中找出关键字。

  质感:“嫩嫩的”

  颜色:“绿绿的”

  生命力:“钻”

  分布:“园子里,田野里”“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2、分析句子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偷偷地”和“钻”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情态,写出了不经意间,春草已经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显示出小草顽强的生命力。

  3、描绘春草,为什么要穿插人的画面?

  明确:表面写草,实际写草(侧面描写)

  重点:如何分析句子?(修辞 内容 情感)

  春花图

  1、这段话一共有几句话?各写出春花的什么特点?

  明确:(1)拟人,写春花报春的气势。

  (2)比喻,写春花色彩的艳丽。

  (3)通感,写春花气味的甜香。

  (4)衬托,写春花数量的巨大。

  (5)比喻,写春花种类的繁多。

  注意:由花到果实,是联想。

  2、分析句子

  野花遍地都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全是短句,读起来节奏轻快,带有欣喜之情。“像眼睛”“像星星”“眨呀眨的” 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野花的动态。“眨呀眨的”没有直接写风,但却能够让人明显感到一股习习的春风,把春花的描写引到了下一段春风的描写。

  春风图

  春花和春草,都是具体的、形象的、可感的事物,作者容易写,我们也容易读。春风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你会如何写呢?作者又是如何去写呢?

  作者从哪些角度来写春风?从人的哪些感觉来写的?

  触觉、嗅觉、听觉;把无形无色的春风写的有声有味,让人感受到春风的神韵,美妙动人。

  春雨图

  1、讲完了春草、春花、春风,那么春天的雨又是怎样的?大家从文中找出描写春雨特点的句子。

  “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细密、轻盈)

  2、作者不仅写了雨的形态,也写出了雨中的景色,有哪些?

  雨中屋 雨中树 雨中草 雨中人

  3、分析句子

  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对称的语句,主要是描写树叶和草的色彩。“绿得发亮”“青得逼你的眼”,诉诸视觉,写得很细致,追求准确传神。

  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房屋与雨天黄昏的环境相配,显得很有诗意。用“静默着”来形容房屋,仿佛房屋有生命,有灵性。

  迎春图

  前面的段落重点写景,第7自然段重点写人,而且只有寥寥几笔。作者是怎样来写的?

  天上地下

  城里乡下

  家家户户

  老老小小

  心情:“一年之计在于春”

  有景有人,勾勒出春光无限好的美景。

  颂春

  1、在绘春以后,作者满怀喜悦的心情,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分别赞颂了春天的什么特点?

  娃娃——新(生机勃勃)

  小姑娘——美(千姿百态)

  青年——力(充满活力)

  2、这三个比喻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明确:不能调换,因为这里强调的是春天的成长过程,由娃娃、姑娘到青年,抒发了作者强烈赞美春天的真挚感情。

  三、你喜欢朱自清先生描绘的哪一幅图画? 说说你的理由?

  四、布置作业

《春》教学设计4

  【教学目的】

  1、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2、学会细致观察景物,抓住特征描写的方法。

  3、学习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的作用。

  4、学习在景物描写中抒发感情的方法。(朗读中揣摩。)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⑴细致观察景物,抓住特征描绘。

  ⑵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2、难点:

  在景物描写中抒发感情。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每年都要经过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你们最喜欢哪个季节呢?我认为每个季节都有它的好,但春天好像格外的惹人喜爱。那么请大家结合季节特点,说说春天里到底有哪些景物让你喜爱?

  让我们带着你们的回答来学习朱自清的一篇抒情散文《春》,看看他是否也喜爱你们回答的呢?

  二、导读

  1、朗读课文,(教师范读或听录音),朗读过程中请同学在每一自然段前标上序号。

  2、检查生字、生词(投影)。

  3、本文可以分成:盼春、绘春、赞春三部分,请说说它们的起讫。

  讨论并归纳:

  ⑴盼春:(1~2节)

  ⑵绘春:(3~7节)

  ⑶赞春:(8~10节)

  4、问:这三个部分按什么样的思路写的?

  这三部分的顺序的作者思想感情的发展是一致的。春天尚未来临,热切的盼望她的到来,待到她降临人间之后,则尽情的欣赏这美好的大地回春的景象;最后以赞美作结,用三个比喻句颂扬春天,深化题旨。

  5、第一自然段写盼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讨论归纳:

  ⑴ “盼望着,盼望着”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盼春心切的强烈感情。

  ⑵ “东风来了,……近了”。把物质当作人来写,叫拟人,宣告春天到来,表达喜春之情。

  6、第二自然段是怎么写春天的?

  这一段是宏观勾勒春天,先写“一切”画出春天的轮廓,用“朗润”写春山光泽,用“涨”写春水涣涣;有“红”写春日暖人,这三个“起来了”照应“刚睡醒”“张开了眼”。

  7、这段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运用拟人,勾勒出春天的勃勃生机。

  8、齐读第一部分,朗读中体会盼春的心情。

  9、绘春这一部分描绘了几幅画面?

  描绘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五幅春景图。

  10、教师朗读春草图这一段,请学生思考,春草图中,作者怎样描绘小草的?

  归纳:

  ⑴用“偷偷”“钻”写春草的情态;

  ⑵用“嫩嫩的”写春草的质地;

  ⑶用“绿绿的”写春草的色泽;

  ⑷用“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写春草的长势。

  11、问:“偷偷地”“钻”用得好,说说好在哪儿?

  “钻”既表现春草冲破土层的挤劲,又用“偷偷地”修饰,使其不知不觉出现,生动的.表明春草的活力。

  12、问:写“春草”为何又写“坐着、躺着……捉几回迷藏”?

  通过小孩在兴致勃勃的嬉戏,侧面衬托春草勃发给人的欢乐。

  13、问:“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写了什么?

  写人在草上的感受,表达喜爱之情。

  14、朗读春花图,并思考:作者如何描绘春花图的?

  归纳:

  ⑴ “你不让我,我不让你……赶趟儿”写花朵多;

  ⑵ “红的像火,……像雪”写花色艳;

  ⑶ “花里带着甜味儿”写花味甜;

  ⑷ “闭了眼……杏儿、梨儿”由眼前的春花联想到秋实;

  ⑸写蜂闹蝶舞侧面衬托春花的竞相开放,万紫千红,香味浓郁;

  ⑹ “野花遍地是”写野花多;“散在草丛里……眨呀眨的”不仅写出野花的多,而且描绘出闪闪发光、轻轻摆动的明丽色彩。

  15、朗读“春风图”。

  16、观察景物必须“五官开放”即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等感受景物的特征。问:“春风图”从哪些方面写出春风的特征?

  归纳:

  ⑴句从触觉写出春风的柔和;

  ⑵句从嗅觉写出春风的芳香;

  ⑶⑷句从视觉、听觉写出春风的和悦。

  从触觉、嗅觉、视觉、听觉等方面,把无形、无味、无色的春风写的有声有味、有情有感。

  17、朗读“春雨图”。思考:“春雨图”抓住了春雨的什么特征描写?

  ⑴ “雨是最寻常的,……三两天”写出春雨的经常;

  ⑵ “像牛毛……密密地斜织着”写出春雨的细密;

  ⑶ “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写出春雨的轻盈;

  ⑷ “树叶儿……逼你的眼”写出春雨的润物。

  18、朗读“迎春图”。思考:文章怎样描写“迎春图”由景及人,春到人欢,与开关呼应。

  19、朗读末尾三段。思考:末尾三段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起什么作用?

  运用比喻,赞美春天蓬勃的生命力,强调它的“新”、“美”、“力”。

  三、小结

  这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描绘了大地回春、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赞美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在五幅春景图中,作者描述春天景物的特征,表达美好的感受。文章语言简洁明快,形象生动,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对描绘景物特点、抒发感情有突出的作用。

  四、作业

  1、课后练习题。

  2、抓住文章感情线索及作者的写作思路,认真阅读全文,并能熟读成诵。

  【板书设计】

  11、春(朱自清)

  一、盼春:反复→盼春心切;拟人→喜春之情。

  1、春草图:情态、质地、色泽、长势

  2、春花图:多、艳、甜

  二、绘春:

  3、春风图:柔和、芳香、和悦

  4、春雨图:经常、细密、轻盈、润物

  5、迎春图:由景及人、春到人欢,与开头呼应

  三、赞春:

  比喻→“新”、“美”、“力”

《春》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通过乐曲聆听使学生了解以小提琴为主的弦乐器的音色;感受音乐的情景,模唱《春》的主题旋律。

  2、通过聆听、表演、互动等方式,让学生感受乐曲中的情境。

  3、在音乐中体验春天的美景,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时光。

  教学用具:多媒体、电视、电子琴、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现在是什么季节啊?那谁能用一句话描绘一下春天吗?

  生:

  师:春天是个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季节,在这美好的春天里,让我们活动一下筋骨,全体起立!

  生:律动。(结束时手势让同学们坐下)

  二、欣赏教学:

  师:歌声中的小朋友都在哪里找到春天的?

  生:

  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描绘春天的乐曲,请你们闭上眼睛,静静的听一听,在你眼前出现了什么画面?乐曲又是由什么乐器来演奏的哪?(初听)

  师:你仿佛看到春天怎样的景色?

  生:(你说的可真美;说的真棒;你可真有想象力)

  师:刚刚我们听到的这首乐曲的名字就叫《春》,是意大利作曲家维瓦尔第创作的《四季》当中的一首作品。那你听到了吗,乐曲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

  生:

  师:同学们的小耳朵可真灵!这首作品就是由提琴家族所演奏的,同学们看提琴家族的这四个成员?(边指边说)他们长的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生:

  师:对,形状相同大小不同。看看这两样乐器,就是小提琴和中提琴,他们的演奏姿势是怎样的(教师带领学生模仿)形状相同,那他们的音色会一样吗?我们来听一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把小提琴,同学们听一下小提琴的音色是怎样的?再来听听一听中提琴,它的音色。他们的音色一样吗?小提琴的音色怎样。(纤细、明亮)中提琴的.哪。(圆润)

  生:

  师:再来看下其他两个成员,由于体积大,所以演奏姿势也于小提和中提琴不同,他们在琴身下面都有个支架,把琴支撑在地上演奏。那么他们的音色又会怎样哪?我们来听一听!

  生:

  师:低音提琴声音非常的低沉、大提琴声音更加的柔和饱满了!提琴家族的音色是各不相同的,但是他们配合在一起,却给我们带来更加丰富多彩的音乐。那么我们就一起来感受一下吧!

  师:听乐曲的第一部分,你仿佛听到了什么声音,看到了什么画面?用你的动作告诉我!把你听到的用动作表现出来!

  师:刚刚看到有的同学做出了这样的动作(教师模仿)你是想表达出什么画面哪?(请同学解释)还有谁感受到了不同的画面?

  生:(说的真好,感受的很准确)

  师:我们再来感受一下春天万物复苏,鸟儿欢乐唱歌的情景,同学们用你们的动作来再次感受这一段。(单1)

  师:鸟儿们为春天唱起了欢乐的歌,谁又为春天奏响了美妙的音乐哪?我们在这段中寻找答案。(单2)

  师:是谁哪?

  生:(说的很美,感受的很到位)

  师:微风轻拂,冰雪融化,泉水叮咚流淌当你听到流水的声音的时候,就用你的动作表现出来吧!(单2)

  师:听了刚刚的两段音乐,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哪?

  生:(欢快的,高兴的,活泼的。)

  师:那么下面这段又给你带来了什么样的心情哪?你仿佛又看到怎样的画面?(单3)

  生:(紧张的)

  师:乐曲的旋律突然紧张了,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在这一部分,提琴家族的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发挥了他们的作用,为我们渲染出了,雷雨交加的情景。那么整个这一部分是都是这么紧张吗?后半部分旋律又舒缓了,为我们渲染出了雨过天晴的景象!

  师:我们来听最后的一部分,仔细听和我们听过的哪段音乐相似?(单4)

  生:

  师:这一段就是第一段的再现,那同学们思考一下,作者为什么再次再现第一部分呢?作者想表达什么心情呢?

  生:

  师:同学们说的不错,作曲家再现第一部分,是想让听者再一次徜徉在春的美好之中,体会春天带给人们的生机盎然、蓬勃向上。

  师:听了这么美妙的音乐,老师也禁不住想演奏一段,你们听!这段旋律你们熟悉吗?(教师范奏主旋律)

  师:你们的小耳朵可真灵,同学们看这段旋律就是这首乐曲的主题旋律。感受了这么美妙的音乐,老师想邀请同学们也开一个属于我们的春天的音乐会,在这场音乐会中,我们都是小演员,看谁表演的最棒!我们一起先来唱一唱这条旋律,老师来弹琴,同学们看着乐谱,在心里默唱音符。

  师:谁能来试着唱一唱这段旋律?

  师: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生:(教师边弹琴边指着乐谱)

  师:老师为这段旋律创编了一句歌词,我们一起来唱一唱,

  生:(老师弹琴)

  师:为了今天这个音乐会,老师还带来了几样打击乐器,谁想来担当我们音乐会的小伴奏家啊?

  师:好,你们来看这边的节奏,自己试着练习一下,我们其他的小演员哪,你们都是音乐会的歌唱家,看我们的旋律,还剩下两句歌词,这两句就交给你们了,同学们分小组来讨论一下吧!(自由练习)

  师:好了,小歌唱家们那组创编好了?给大家读一读,他们的词创编的好不好,你们组一起来唱一唱吧!(老师伴奏)小伴奏家们,我们来为他们伴奏吧!

  师:我们的音乐会马上就要开始了,小演员们都准备好了,老师来用小提琴来为你们伴奏,我们开始我们的音乐会吧!

  三:总结

  师:同学们表演的真棒!这节课,我们沐浴在春天的怀抱里,感受到了春日暖阳,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走进春天的怀抱吧!

《春》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①反复朗读,感知内容,体会美 。

  ②理清思路,揣摩词语,品味语言。

  ③联系实际,广泛阅读,开阔视野。

  教学重点、难点:

  反复朗读,感知内容,揣摩词语,品味语言。

  课前准备:

  1、古今中外写春的作品很多,课前布置学生搜集。

  2、学生去搜集关于春的诗文,以开阔视野,

  3、拓展思路,增加知识积累。

  教学内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设计:

  整体感悟 、诵读欣赏、体味品位、揣摩运用

  一、导入新课

  我们为那美丽的春光所陶醉,为那洋溢的诗情所感染,为那盎然的生机所激动。春,会在我们的心灵中幻化出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象。春天是美丽的,当我们带着对美好景物的热爱、赞美之情的时候,我们思想的河流会跳动出充满对生命热爱的美妙无比的浪花。

  我们感情的波澜也会在秀美迤逦的景色的云海中起伏飘荡。朱自清先生在散文《春》中所描绘的景物就充盈着跃动的活力和生命的灵气。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春》,了解感知作者是怎样用心灵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其中的。

  出示目标,板书课题。

  二、感知内容

  a、老师配乐范读

  b、认知性朗读,读准字音,疏通字词,朗读中教师正音,学生圈点。

  c、感知性朗读,朗读时记住课文内容,并将大屏幕上的画面按课文内容的顺序重新排列,从而理清文中的思路。

  研读与赏析:

  朱自清先生将自己的感情融于景物中,在他的笔下,所有的景物——那小草,那春花,无不充盈着跃动的活力和生命的`灵气,以至于也撩拨起我们的喜爱之情。

  ①潜心精读:

  [问题组]

  a、你喜欢朱自清先生描绘的哪一幅图画?

  b、说说你为什么喜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c、读一读,读出情。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体味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每组推举一人全班讨论发言。全班讨论回答,明确上述问题。

  “说说你为什么喜欢”一题,是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感悟,可以是一个词用得好,可以是一句话写得形象、生动。

  [教师小结]

  在理清了文章的思路之后,同学们针对自己喜爱的图画,抓住重点的字词句,仔细品味、赏析,真正体味到了《春》一文准确生动、朴实鲜活、异常精美的语言。文章开头写盼春,以“脚步近了”始,以“领着我们上前去”终,起于拟人,终于拟人,体现了结构的美妙和严谨。作者用心灵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其中,表现出作者向往春天、热爱生活、充满希望的真情实感,是不可多得的美文。让我们追随着作者的思路,感受作者的感情脉搏,调集起我们对春天的赞美之情去朗读全文。

  ②声情并茂地朗读,体会作品的意境、风格,读出对春天的由衷的赞美,小组展开朗读竞赛,学生可以互评。看画面朗读,背诵。

  体验与反思

  三、质疑交流

  1、阅读了本文,你的感受是什么?

  2、面对着这大好春色,你准备做些什么?

  3、你还有哪些问题没解决?

  学生讨论后,可以向老师质疑,可以向同学提问,以形成对文章的进一步学习与探讨。

  [明确]作者笔下的春草、春花、春风、春雨,如同一幅幅细致的工笔画,侧重描绘的是自然界之春。而迎春图则是集中笔墨描绘了人勤春早之春。作者像是一位丹青高手,通过细致观察,用心灵,通过含情的画笔,描绘了春天的各种景物,赋予各种景物以鲜明的感情色彩。结尾以三个形象的比喻,进一步揭示了春天有不可遏制的创造力和无限美好的希望。

  ②拓展延伸

  有人说:“春天是插花的能手”“春天是一位伟大的画家”“春天是个美丽活泼的仙子”……古今中外写春的作品很多,同学们可将自己搜集的关于春的诗文互相交流。

《春》教学设计7

  一、情景引入

  1、播放优美的春天的视屏,让学生用所学过的词语描绘刚才所看到的情景。

  过渡:春天一直以来都是文人墨客所描绘和歌颂的对象,在同学们的记忆中又有哪些描写春天的诗句?

  2、指名背诵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

  3、引出诗题“江南春”:顾名思义,江南的春天。全诗描写了江南春天的绮丽景色。

  二、自学古诗,整体感知

  1、介绍作者:杜牧(803-852)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诗文都写得很好,诗以七绝最为出色。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2、学生自由诵读古诗。

  要求:(1)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2)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3、检查学习效果

  (1)指名朗读,集体正音。

  (2)分组读。然后齐读全诗,注意停顿。

  4、再读古诗,结合旁边的注释,理解词语或诗句的意思。

  5、学生交流收获,提出不懂的地方。

  三、反复诵读,体会诗意

  (一)前两行——晴景、写今

  1、学生自由诵读古诗,想想“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的意思。

  2、学生交流对词语的理解。集体订正。

  3、理解“千里”并不是真的有千里,而是虚指,在这指的是辽阔的江南地区。

  4、体会第一句诗的意思。可指名让学生说(辽阔的江南到处是黄莺宛转啼鸣,到处是绿叶红花相互映衬。依山临水的城乡,迎风招展的酒旗。)

  5、看图、配乐辅助,指导学生读出江南春日的美景,用自己的话描述感受到的内容。

  (二)后两行——雨景、怀古

  1、提问,诗歌的后两行还是描写江南春天的晴景吗?

  2、学生默读后两行诗,体会一下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教师及时的补充背景知识(南朝统治者迷信佛教,广建佛寺,企图依靠神灵的庇护,永保江山稳固。)

  3、集体讨论(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之情)

  4、教师小结:南朝统治者迷信佛教,广建佛寺,企图依靠神灵的庇护,永保江山稳固。可是时移世易,当年的许许多多的寺庙,有多少楼台掩映在苍茫的烟雨之中了呢?

  5、带着理解,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6、练习背诵古诗。

  四、合作交流、品味意境。

  小组交流:这首诗抓住了哪些景物来描写春天?描绘了春天怎样的画面?

  1、小组交流探讨。

  2、汇报交流成果。

  五、拓展延伸

  师:“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春天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让我们一起来咱们春天吧!齐读古诗:

  春日 题画

  [宋] 朱熹 [清] 袁牧

  胜日寻芳泗水滨, 村落晚晴天,

  无边光景一时新。 桃花映水鲜。

  等闲识得东风面, 牧童何处去?

  万紫千红总是春。 牛背一鸥眠。

  六、作业

  依据《江南春》这首诗歌的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这首诗配一幅画。

  七、板书设计

  江南春

  杜牧(唐)

  江南美景

  烟雨楼台 忧国忧民之情

  教材分析:

  《江南春》是苏教版语文第八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七言绝句。这是一首素负盛誉的写景诗。全诗以高度概括的笔法,勾勒了江南地区的风物,描绘了江南明丽而迷蒙的春景。色彩鲜明,情味隽永。一首七言绝句,能展现出这样一幅广阔的画卷,真可谓“尺幅千里”了。作者在描绘千里江南明媚可爱的春光的同时,也慨叹南朝的覆亡,寄托了讽喻之意。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小组合作,借助注释,理解重点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3、读中感悟,并能展开想象,体会是人表达的感情。

  4、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感受古诗语言与意境的美,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通过诵读,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

  教学难点:

  1、诵读古诗,体会作者从听觉、触觉、视觉等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习作者边观察边想象以及动用各种感官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

  2、透过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江南春》教学反思

  这节课上下来,我感到特别的失落。虽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能够抓住目标进行有层次的教学,体现了以读为主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走进了美的意境,但是还有很多的不足,试梳理如下,以作今后教学之鉴。

  一、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没有充分调动起来。我想首先是我个人的亲和力不够,学生和教师之间缺乏沟通,另外就是教师的语言不能打动学生,而且在个别问题提出后,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这也是造成学生思维阻碍的一个原因。这是我值得思考的地方:如何激发学生积极动脑,大胆发言的欲望?

  二、对教材的解读能力不够。比如说在对“莺啼”的理解时,有学生就说这里的莺是指黄莺,我没有及时的更正,因为自己当时也不敢肯定,上完课之后,细细的分析了一下,“莺”不能单指“黄莺”而是包括了春天里各种各样的鸟类。

  三、在第一句中的“绿映红”中的“映”字,学生体会的很好,学习完第二句后,我想让学生通过对比体会前两行的江南的明朗绚丽之美,但在这一环节中,我的引导还不够巧妙,让学生体会的不够细,其实这两种美也是相互映衬的,可惜我没有点到。

  四、对课堂的驾驭能力不够。在课堂中反映出的问题就是,教学环节设计得不够紧凑,在讲解诗意的时候浪费了过多的时间,以致后面的对诗人的情感感悟时,只是浮光掠影。

  认真备好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只要多学习、多钻研,我想我们会上出更多高效地课。总而言之,一节有效,精彩纷呈的课,离不开教师“精心”的预设,也不能没有学生精彩的生成。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中处处闪现的生成点,学习处理好生成点中的智慧火花。

《春》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词语,把握内容,积累语言,学习抓住特点,生动而有条理的写法。

  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直至背诵,学会欣赏美、表现美。

  情感目标:感情作者对春天的热爱、赞美之情,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况。

  教学重点:感情优美的语言

  教学方法:欣赏法、诵读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远程教育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春

  同学们,秋风送爽,硕果飘香,秋天让我们无比觉醉,当我们迷醉其中之时,却不要忘了感谢另外的'一个季节——“春”,人们常说春华秋实,没有春天的华美,哪有秋的硕果呢?

  我们今天就来感恩春天,感受春景。

  二、寻春

  春天在哪里?

  播录音,展示画面(利用远程教育资源系统)

  三、知春

  学生齐读

  用学过的春诗来表达感受

  春晓:春眠不觉得晓,处处闻啼鸟。

  春光: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春风: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鸟: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露上青春

  ……

  春景大接龙(游戏)

  规则:

  A、每个同学依次只说一种春景

  B、内容是“春”之中的,尽量不重复

  C、要使用描述性的语言

  例如:春天里有红红的、暖暖的太阳

  D、看谁说得最清楚、最生动

  四、赏春

  找出大家最喜欢的一种美景来欣赏

  春花

  反复朗读

  写出春花的什么特点?

  写得好不好,找出你最喜爱的一句,说说它的妙处。

  根据板书练习背诵。

  五、玩春

  作业:1)在图画本上画一幅春花图,在空白地方用赏心悦目的字迹配上原文。

  2)将今天对春花图的欣赏当作一次抛砖引玉,反复朗读课文,品玩其它美景。

  板书设计:

  春

  朱自清

  四赏春

  你不让我,我不让你 (多)

  像火,像霞,像雪 (艳)

  春花图 (甜)―→桃儿、杏儿、梨儿 (虚)

  (花争春) 闹 飞来飞去 (侧)

  像眼睛、像星星 眨 (立体美)

《春》教学设计9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秦晋始终结世好——打一字谜(春)

  提到春,会令我们感到无限的生机和蓬勃向上的生命力。古往今来,有无数描绘春天的诗文。“春风又绿江南岸”,“春城无处不飞花”,“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等等,都是传诵已久的名句。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我国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朱自清先生所写的《春》。

  二、整体感知:

  学习课文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完成目标一。

  1、配乐朗读课文,感受春天之美。

  2、有首少儿歌曲《春天在哪里》,歌中唱到“春天在青翠的山林里,春天在那湖水的倒影里,春天在那小朋友眼睛里”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找一找春天在哪里?

  春天在___________。

  春天在春草里;

  春天在春花里;

  春天在春风里;

  春天在春雨里;

  春天在人们的活动里。

  3、作者在描绘春天的美景时,选取了这些精美的画面,这些景物各具有怎样的特点?

  草报春

  ①春草是历代文人争相歌咏的对象,想像一下,春草图与下面诗句中哪一句描写的画面最接近?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写出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写早春刚发芽的草,写出了早春勃发的特点。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丰乐亭游春》欧阳修

  写暮春时节一望无际、郁郁葱葱的草。

  小结:同样是写春草,却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着笔。朱自清的春早写出了早春勃发的特点。

  花争春

  花的特点:春花烂漫、百花竞放。

  花朵多:桃树、杏树、梨树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花色艳: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味甜: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风唱春

  “春风”与林斤澜的《春风》对比阅读,学生能说出二者的不同特点即可。

  多媒体显示:“一夜之间,春风来了。忽然从塞外的苍苍草原,莽莽沙漠,滚滚而来。从关外扑过山头,漫过山梁,插山沟,灌山口,呜呜吹号,哄哄呼啸,飞沙走石,扑在窗户上,撒拉撤拉,扑在人脸上,如无数的针扎。”

  ——林斤澜《春风》

  同样是写春风,朱自清笔下的春风和林斤澜笔下的春风有什么不同呢?

  朱自清笔下的春风是柔和、芳香、悦耳。通过调动各种感觉器官来把无形、无色、无味的春风写得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的。

  柔和:“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触觉)

  芳香:“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各种花的香”(嗅觉)

  悦耳:“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地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听觉)

  林斤澜笔下的春风则充满力度,充满豪迈之情。“如无数的针扎”。

  雨润春

  “春雨”与《春夜喜雨》对比阅读: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杜甫《春夜喜雨》

  杜甫诗中的春雨和朱自清的“春雨”特点一样吗?

  都是伴随和风而来,突出春雨的细的特点。杜甫诗中的春雨是无声的、轻盈的,朱自清的“春雨”还是密、亮、绵长的。

  人迎春

  春到人欢、春早人勤。

  绘春

  春天在生机勃勃的春草里;

  春天在百花竞放的春花里;

  春天在和煦芳香的春风里;

  春天在细密绵长的春雨里;

  春天在人们迎春的活动里。

  小结:中国散文学会会长林非在《现代六十家散文札记》中说:“朱自清的成功之处是,善于通过精确地观察,细腻地抒写出对自然景色的内心感受。”朱自清以诗的笔调,描绘了我国南方春天特有的景色。使我们陶醉在美丽的春光中。(板书:——美在景物)

  三、通过品味语言体会文中蕴含的情感,完成目标二。

  1、品味语言:《春》美在什么地方?(边品味语言边指导朗读)

  朱自清先生用他的生花妙笔给我们展示了春天跃动的活力与生命的灵气,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些描写?请抓住关键的字、词、句,说说喜欢的原因。

  如:我喜欢“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这一句。

  因为这一句从听觉、视觉的角度衬托出春花的万紫千红、香味浓郁,进一步渲染出百花争春的气氛。“闹”字不仅写出声音,还写出热闹的气氛,把生机勃勃的大好春光全都点染出来了。让人想起“红杏枝头春意闹”的诗句。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小结: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朱德熙在《漫谈朱自清的散文》中说:“朱自清的散文是很讲究语言的,哪怕是一个字两个字的.问题也绝不放松,可是他的注重语言,绝不是堆砌词藻。”《春》的语言就简朴生动,秀雅清新。朱自清不愧是语言大师,他用文笔把短暂的春天从自然界拉回到书面上,使其四季常驻,随时可睹。(板书:——美在语言)

  2、体会文中蕴含的情感,领悟作品的深层意蕴。

  “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朱自清先生为什么会有这种殷切而又喜悦的心情呢?这和他的身份是分不开的。朱自清除了是散文家、诗人、学者外,还是民主战士。(多媒体显示背景:1927年大革命失败,他“觉得心上的阴影”越来越大,苦闷中埋头研究古典文学。“九一八事变”后,他的思想开始转变。《春》写于作者赴英留学归来之后的1933年,作者经过了一场“精神危机”,几年的留学使他改变了心境、开阔了视野,看到了新的生活前景。面对春意盎然的原野,他又重新找回了一种自信和自尊,“早春野景”就展示了他要在春天的引领下“上前去”的人生信念。)

  文章以三个比喻结尾,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把春天比喻成“刚落地的娃娃”是表现春天的勃勃生机美,把春天比喻成“小姑娘”是表现春天艳丽的容颜美,把春天比喻成“健壮的青年”是表现春天健壮的身姿美。赞美春天有不可遏止的生命力,它给予人们以奋发向上的精神,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辛勤劳作的力量。因而人们要抓紧这大好春光,抓紧生命的春天,认真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工作,获取丰收。排比句式的运用,赞美、热爱之情越来越强烈。

  所以说《春》确实描写、讴歌了一个蓬蓬勃勃的春天,但它更是朱自清心灵世界的情感写照。(板书:——美在情感)

  总结全文:朱自清以清新优美的语言引导人们去欣赏大地回春的动人景象,并感受春天所带来的蓬勃生机与无限希望。在这篇“贮满诗意”的“春的赞歌”中,也饱含了作家特定时期的思想情绪、对人生以及人格的追求,表现了作家骨子里的传统文化积淀和他对自由境界的向往。奋斗、追求、创造,是春天赋予人们的神圣使命,因此,生活才有收获,希望才更美好,未来才更辉煌。所以,我们要珍惜自然的春天,更要珍惜人生的春天,振奋精神,鼓足干劲,为人生、为理想而不懈奋斗。?

《春》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能说出本文描写景物运用的修辞手法以及描绘的景物特征;

  2、能结合具体词句说出本文语言特点;

  3、能结合具体句段说出作者对春天蕴含的情感。

  教学重点:

  能结合具体词句说出本文语言特点;

  难点突破:

  通过朗读、赏析、品味语言来体会景物特征。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

  教材分析:

  《春》是朱自清写的一篇散文,文章抓住春景的特点,描写了五幅图画—“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展现了春回大地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赞美了春的活力,带给人们希望和力量,激励人们努力工作,奋发向上。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师引导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在一年四季中你最喜欢哪个季节?并谈谈喜欢的理由。(如果能结合季节景物来谈就更棒了!)是啊,四季如画,各有特色。今天我们就随朱自清一起走进四季之首《春》。

  观看画面

  各抒己见

  我最喜欢?天

  (2分钟准备)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导入本课

  拜访作者:(多媒体出示作者画像及简介)

  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课下搜集

  有关朱自

  清的材料培养学生

  搜集查找

  能力,走

  进名人

  放录音

  正音:

  散在(sǎn)酝酿(yùnniàng)

  窠巢kē卖弄nòng应和hè

  薄烟bó蓑衣suō抖擞sǒu听读课文

  勾画生字词

  感受春天的美

  勾勒几幅图画

  读一读

  记一记加大识字量,

  扫清拦路虎

  理清结构:

  (多媒体课件)

  文章可分三部分春;绘春;

  春.其中在“绘春”部分又描绘了五幅图画可依次概括为

  春图;春图;

  春图;春图;

  春图.

  自读课文(随录音一起读)

  合作

  提高学生语言

  概括力.

  整体感知课文

  的能力

  布置作业:→自读课文,勾画欣赏的句子(勾画运用比喻、拟人修辞方法的`句子)并谈谈欣赏的理由.培养提高学生鉴赏语言的能力

  第二课时

  选一段你最喜欢的文字表情朗读课文。表情朗读,评价朗读水平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

  从五幅图画中任选两幅,找出你欣赏的词、句,并准备好欣赏的理由.

  适时点拨:

  提示:先说抓住了此幅图画?特点,?词用的准确恰当,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示例:“春草图”抓住了“草”

  嫩、绿、软生命力顽强的特征.如“钻”字有破土而出之感,突现了小草顽强的生命力,如换成“长”、“拱”都不好.

《春》教学设计11

  学习目标

  1 、领会作者赞美春天,积极进取的思想感情。

  2 、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征多角度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3 、学习选用鲜明、准确的语言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有感情地描绘景物。

  重点难点

  1 、学习抓住特征、用准确的语言描写景物的方法。

  2 、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领会多角度多侧面地描写景物。

  3 、通过各种感觉,有感情地描写景物。

  4 、文章中修辞方法的表达作用

  一、准备阶段

  让学生背诵有关春天的古诗、唱春的歌曲

  二、情境导入

  (播放《春天在哪里》歌曲师生同唱)

  1 、一曲《春天在哪里》即将拉开今天学习的序幕。同学们都经历了十几个春天了吧!能不能简单地说说你对春天的感受?

  2 、感受真深刻!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对春有着怎样的感受呢?下面,让我们一同走进朱自清的散文《春》,去享受繁花似锦、如诗如画的春天!(师板书课题:春,齐读课题)

  3 、关于朱自清,谁能知道多少?(每人回答限制7秒)

  4 、学习这篇课文,我们要完成以下学习目标(出示字幕:学习目标)

  美读课文品味语句体会情感

  三、自学指导

  1 、同学们,能不能完成这些目标?

  2 、按照以下学习指导,开始自学吧!(出示字幕:学习指导,时间3分钟)

  ①自由地朗读课文,说说这是一个的春天。

  ②这篇文章按顺序主要写了什么?(盼春、绘春、赞春)

  ③绘春部分描写了春天的哪几幅图画?

  四、展示交流:春天里的风景

  1 、初读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几生说)说说这是一个的春天。

  2 、你觉得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呢?(生说师板书:盼春、绘春、赞春)

  3 、作者写得很有条理,谁来读读盼春这一部分?(一生读、齐读,读后评价)

  4 、绘春部分描写了春天的哪几幅图画?(生说师板书: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5 、你最欣赏什么图画,说说你喜欢的理由(提示:从字、词、句、修辞手法、感官等来赏析)

  ★春草图

  1 、咱们先来看看春草图,哪个字词或句子写得不错,谈一谈你的见解。生:“偷偷地”:写出了小草的活力,小草神不知,鬼不觉地钻了出来,更现出小草生命力的顽强。 “钻”,表现了小草生命力的顽强。

  2 、 “偷偷”是贬义词,分明是一种不光彩的行为嘛,怎么能用到小草身上呢?(贬义词作褒义词用了,能突出作者对小草的喜爱。)

  3 、师:不光喜爱,还流露出作者惊喜的心情来。

  4 、师:把这种喜爱之情融入到你的朗读中,就能读出味来了,试试好吗?(一生读)

  5 、师:果然读出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来,来,同学们,一起把作者这种喜爱、惊喜的心情读在脸上。(生齐读:)

  6 、 “偷偷”两个字贬义词褒用了,你能不能再举一个贬义词作褒义词用的句子?(如:枫叶红了)

  7 、写完小草以后,作者又写了“坐着,躺着,打两个滚?? ”,一连用了几个动词,这是写什么的?(写人)

  8 、这句其实运用了动静相生的写法,创造了一个春草勃发、儿童嬉闹的动人意境。 9 、作者这样写,突出了人们什么心情?(高兴、兴奋、愉快)

  10 、是啊,快乐的人与美丽的景合为一体,体现了一种人与大自然的——和谐美,来,读出这种感觉来。(生齐读这一节)

  11 、 (师打开课件)、由这幅春草图,你可以联想到什么词语?你会想到什么诗句?(几生:)(野火? 、浅草才能没马蹄、草色遥看?)

  ★春花图(打出春花图来)

  1 、我喜欢“桃树、杏树?赶趟儿”这句话,从“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可以看出花开得很多”

  师:你能读出“多”的感受吗?(学生读)

  2 、我喜欢“赶趟似的?”因为他描写出了春天百花竞相开放。

  师:读一下这个句子,读出他的竞相开放来。(一生读)

  3 、来,咱们继续交流。

  4 、实写:色彩绚丽的桃花、杏花、梨花,虚写了桃儿、杏儿、梨儿,由春花想到了秋实,并且采用了比喻、排比、拟人的手法。

  5 、闹:“花下成百成千的蜜蜂嗡嗡地闹着”的“闹”字用得好,既有热闹的意思,又有闹腾的意思。一个“闹”字很精彩,把这样的情景表现的很形象。

  6 、 “闹”字既写出了视觉的感受,又写出了听觉的感受。既有声音,又有形象,还表现了蜜蜂像孩子一样活泼好动。(师:一字用好,境界全出)

  7 、这个“闹”字,让人想到了一句诗“红杏枝头春意闹” 。

  8 、师:这一节里,作者为什么写了成千成百的蜜蜂和蝴蝶?(花香才会招蜂引蝶)

9 、 “散在草丛里”的“散”用得好,这个词给人的感觉是十分随意,自然,像是天然点缀,不是人工刻意装饰的。(师:也许是天女散花吧,想得真好!)

  10 、师:春是有声音的,只要你用心倾听,就会听到大自然的絮絮低语,(师打开春花的图画:看看这些图画,大家想象一下,桃花、杏花、梨花会说什么悄悄话呢?

  11 、多么匀称、和谐的春景呀!来,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幅和谐的画卷中!(生齐:桃树、杏树、梨树??)

  12 、读得真好,我好像被深深地陶醉了一回。

  13 、由这幅春花图,你可以联想到什么词语?你会想到什么诗句?(几生:)

  ★春风图(打出春风图来)

  1 、这一节从触觉、味觉、听觉等方面写出了春风温暖、鸟语花香的特点。

  2 、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中的“抚摸”一词用得好,我读这句话时,感到有阵阵柔和的春风吹进我的胸怀,充满了温暖,充满了爱。(说明春风很柔和)

  3 、作者把春风比作母亲的手,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地写出了春风温暖、柔和的特点。

  4 、你被母亲的手抚摸过吗?(抚摸过)

  师:有什么感觉?(生说:温暖、亲切、慈爱)

  师:“抚摸”,一词传递着柔和、芳香和喜悦。

  师:回答真精彩!抚摸是一种温暖,是一种幸福,是一种慈爱。春风本无形,作者笔下的春风却是有情有意。请你读一读这一句,传递你被抚摸时的感受好吗?

  4 、我们一同来感受这种幸福的感觉。(生齐读:)

  5 、师:同学们想想看,春风除了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以外,我们还可以怎么说?(春风着你。如:像老师的`手、像我受伤后奶奶的吹吁声、像爷爷的胡须扎着我的脸蛋儿)

  6 、师:想象力真丰富,我们一起为他们鼓掌!

  7 、还有哪个词用得好?“卖弄”一词用得好(师:换成“展示”行吗?)

  生:用“卖弄”好,因为小鸟像让大家听听它的歌喉。

  生:用“卖弄”表达了作者对“鸟儿”的喜爱之情。 “卖弄”虽然是贬义词,但在这里当作褒义词来用了

  生:用“卖弄”好,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鸟儿有了自己美丽的家园,通过卖弄喉咙来表现一下高兴的心情。用展示就不会呼朋引伴,因为展示是发挥自己的特长,别人主动来听。而“卖弄”是炫耀的意思,自然要呼朋引伴。

  8 、说得多好啊!你想对小鸟说什么?(师打开小鸟图)

  9 、由这幅春风图,你可以联想到什么词语?你会想到什么诗句?(几生:)

  10 、多么令人愉悦的美景啊!来,让我们一道去感受那亲切柔和、温馨惬意的春风吧!(生齐:吹面不寒杨柳风——)

  ★春雨图(打出春雨图来)

  1 、(师打开春风图)在作者的笔下,春雨最具有诗意,“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排比句用得好。

  2 、 “斜织”着,写得好,使人联想到,春姑娘是一位心灵手巧的织匠。

  3 、写草儿的青哪个词用得好?(逼)说说理由。(因为小草颜色鲜艳有点刺眼。)师:小草勃勃的生命力真叫人无法抵御!

  4 、描写春雨的词怎么说来着?(生说)描写春雨的诗怎么说来着?

  5 、春天,就是具有一股永恒的魅力!因为,朦朦细雨之中——(——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有披着蓑戴着笠工作的农民??)

  ★迎春图(打出迎春图来)

  1 、师:多美的春天啊!于是,家家户户,男女老少,都涌出户外,拥抱——春天,放飞——希望。

  2 、师:于是,人们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正如一句名言说得好“一年之计——在于春” 。

  五、升华主题

  1 、(师打开课件)看到这些多姿多彩的图画,于是作者情不自禁地赞叹道——(生齐:“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 ”)

  2 、最后这三段很明显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者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写出了春天的哪三个发展阶段?

  像娃娃—— “新”(万物复苏,新的生命开始)(初春)(生说师板书)

  像小姑娘—— “美”(百花争艳,景色动人)(仲春)

  像青年—— “力”(春天充满活力)(暮春)

  3 、作者认为春天像娃娃、像小姑娘、像健壮有力的青年,你认为春天像什么?生:春天像神笔马良,勾勒出五彩缤纷的世界。生:春天像火炉,驱散了严寒,送来了温暖。生:春天像一道方程式,它的解属于奋斗者。

  生:春天像一首曲调优美的歌,唱出了大自然的鸟语花香。

  生:春天像指南针,为孜孜不倦、努力向上的人指明了方向。 ??

  4 、同学们对春天的设喻,可以和课文的三个比喻句相比美。看到这么美的春天,我们也会和作者一样由衷地发出这样的赞叹——(生齐:“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 ”)

  5、走进姹紫嫣红、鸟语花香的春天,谁都会发自内心的赞叹道(生齐读:“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 ”)

  六、展示交流:春天里的人

  1 、春天的风景好美哟!春天里的人呢?他们又在做些什么,想些什么?首先请你们诗意地表达(点击课件显示):诗意地说:草地上的人花下的人风中的人雨里的人户外的人(学生思考)

  2 、老师举个例子,例如风中的人,牧童用笛声应和着鸟鸣、轻风、流水的声音,人与自然共同为春谱曲,所以老师给了一个诗意的命名:“同一首歌” 。勇敢地尝试,相信你们会比老师说得更好。

  ★我说花下的人:花前倾诉。花样年华。沐浴花雨。花香中的遐想。

  ★我说雨里的人:雨夜春忙。播种希望。

  ★我说草地上的人:绿中的点缀。相约青草地。

  ★我说户外的人:风中的希望。随风飘荡的希望。放飞梦想。同在一片蓝天下。

  ★我说风中的人:与春天同呼吸。与春天共舞。春之歌。

  3 、同学们,这所有徜徉在春天里的人给你的整体感觉是怎样的?能概括地说说吗(点击课件显示):

  概括地说:春天里的人是的。

  ★春天里的人是忙碌的。

  ★春天里的人是幸福的。

  ★春天里的人是朝气蓬勃的。

  ★春天里的人是充实的。

  ★春天里的人是充满希望的。

  ★春天里的人是精神抖擞的。

  ★春天里的人是满怀信心的。

  ★春天里的人是充满幻想的。

  ★春天里的人是快乐的。

  ★春天里的人是美好的。

  ★春天里的人是浪漫的。

  ★春天里的人是不知疲倦的。

  ★春天里的人是喜气洋洋的。

  ★春天里的人是飞翔的。

  4 、太精彩了,老师真不忍心打断你们!希望我们都能飞翔在大自然的春天,更希望我们能飞翔在人生的春天!其实,当我们在春天卫飞翔的时候,只要你用心倾听,你会发现大自然会对我们轻声地说话,告诉老师,你们听到了什么(点击课件显示):大自然与人的对话春草告诉我春花告诉我春风告诉我春雨告诉我泥土告诉我柳条告诉我提示:可以充满情感地说,也可以富有哲理地说。

  ★春雨告诉我:春天是对人类心灵的净化。春雨荡涤了人类的灵魂。你和我一样朝气蓬勃。(春草鼓励了你)只要有一股钻劲,就一定可以成功。(春草给你的启示)团结就是力量,因为春雨是由许多雨丝组合而成的。(水滴石穿)

  ★泥土告诉我:做什么事都要脚踏实地。(生命是一棵大树,愈是同泥土为伍,愈是有云彩作伴。)这里洒下的汗水,孕育着秋天的收获。(洒下的是汗水,孕育的是希望。)

  ★春花告诉我:只有勇于竞争,才能使人生灿烂。(用爱成就理想,用心托举希望。)贮蓄了整个冬季的热情,才酿成了春天美丽的笑脸。

  ★春风告诉我:将你的理想放飞吧!(与梦想一起飞翔。)

  ★春草告诉我:只要根扎得深,就不怕风雨的残暴。(把信念扎入地下,才可能将生命探向蓝天。)“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只有顽强不屈的人才能在黑暗中重见光明。)

  ★春花告诉我:不努力是结不出果子的。(不在春天开花,就不能在秋天结果。)

  ★柳条告诉我:做人要谦虚。因为柳条是下垂的。(谦虚是一种美丽。)倾吐春天,会让自己更美丽;享受生命,会让人更完美。

  5、同学们,你们把春天真正地读在脸上了,读进了心里。真了不起!

  七、用一句话说春天

  你能用一句精典的话来说说春天吗?比如说:(出示字幕:春天是一位飘着芳香的少女。春天是一幅清新明朗的画。春天是从冬眠中醒来的岁月。春天期待一种绽放的心情。春天,鸟巢是树的风景。春天,彩虹是天空的发卡。花朵站在枝头欣赏春天。)

  八、结束语

  同学们,只要我们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珍惜青春年华,就一定能够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春天!

《春》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需要掌握的字的读音:

  朗润 酝酿 卖弄 嘹亮 黄晕 烘托 静默 舒活

  欣欣然 繁花嫩叶 呼朋引伴 抖擞精神 花枝招展

  2.掌握下列词语的意思:

  朗润 卖弄 呼朋引伴 黄晕 舒活 花枝招展

  掌握“酝酿”、“烘托”的语境。

  3.掌握下列多音多义字:

  涨 藏

  二、能力目标

  学习本文细致观察景物,抓住特点,生动地写景抒情。

  三、情感目标

  通过反复朗读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作者为我们所描绘的江南美景的意境。

  教学建议

  一、主题思想

  《春》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作者细致地观察春天的景物,抓住其主要特征绘出一幅幅春景图,展现了大地回春、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赞美了春天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

  二、结构内容

  第 一部分(1)盼春

  第二部分(2-7)绘春 (五幅画面: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 、迎春图)

  第三部分(8-10)颂春

  三、写作思路

  《春》全文围绕一个“春”字,写了盼春、绘春、赞春三个部分。这三部分的顺序跟作者思想感情的发展是一致的。春尚未来临,热切地盼望她的到来。“盼望着,盼望着”的反复吟咏,将那种渴望 的心情抒写得淋漓尽致,也为全文定下清新活泼的基调和抒情的旋律。待到春天降临人间,作者则尽情地欣赏这大地回春的美好景象。这一部分是全文的重点,作 者集中笔墨从不同的侧面绘出春的色彩。最后以赞美作结,三个比喻各自成段热情洋溢地颂扬了富有创造力的美好春天,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四、写作特点

  首先,观察细致,描写生动真切。例 如 写春草,作者突出了春草的旺盛生机,不但写小草的顽强生命力和小草的质地、色泽和长势,还写出了春草勃发给人们带来的欢乐。又如写春风,突出的其和暖、清新的特点。总之,作者从不同角度,细致入微地观察春天,抓 住了春的特征进行描写。

  其次,全文语言朴实清新,准确生动。例如:“水涨起来了”。春水用“涨”描述,表明春天水多,再现了冰消雪化后春水涣涣的样子。又如“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钻”表明春草破土萌发,满山遍野的生长出来,显示了不可压抑的生命力。这样的例子俯拾皆是。

  这些词语凝练形象,作者锤炼词语的功力可见一斑。

  全文句式也富有变化,在散句中夹着对称或排比的短语短句,叠词的运用也使描述更加有表现力。如:“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文中还有许多精彩动人的比喻句、拟人句。如形容春雨 “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连用的这三个比喻非常形象,不但细,而且亮,都是惹人喜爱的。这样的比喻非常贴切,而且能唤起读者对春雨的喜爱。结尾部分连用了三个比喻,同时拟人,不仅比喻很巧妙,意义深,而且分行排列,先后有序。从刚落地的娃娃到小姑娘,再到健壮的青年,形象地点明了春的成长过程。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因为它是“新生的”;把春天比作“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因为它“娇美”;把春天比作“健壮的青年”,因为它有“无穷的活力”,这正是对五幅春景图含义的概括,点明了全文的中心意思。三个比喻各自成段,更能强调春的不同生长过程。最后说“领着我们上前去”,表达了作者追求美好未来的强烈而真挚的感情。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对描绘景物特点、抒发感情有突出作用。

  五、诵读指导教学方法建议

  诵读不仅是教师常用的一种教法,也是学生常用的一种学法之一。这篇优美的抒情散文尤其适合这种方法。 学生应当在预习中查字典词典,读准“预习提示”中有关字词的读音、勾画 出描绘春天的生动词语和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理解其含义和作用。再读课文时,应在理解各部分内容基础上,确定感情基调、语音语调的处理方法。第一 部分表达作者盼望春天到来的欣喜情感,可用欣喜愉悦的语调朗读;第二部分表达作者对春的喜爱欣赏的感情,应用轻松明快的语调朗读;第三部分表达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应用高昂的语调朗读。总之,通过诵读,可以创造一种情境氛围, 让学生体会文字的图画美、语言美、音乐美乃至情感美,得到美的感染熏陶。

  六、在诵读的基础上进行揣摩

  阅读优美的诗文,就是体验语言文字所创造的情境,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正如专家所说:“人们欣赏文学作品, 是从形象感受开始的,形象作用于读者的感觉和感情,使读者受 到艺术感染,于潜移默化中逐步体会到包含于其中的思想。”(《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文学鉴赏”条))“感受”就是体验。欣赏文学作品时的体验,最重要的两种心智活动就是审美联想和审美想像,它们是文学性体验也是文学欣赏的本质属性的体现。即使是文学修养很好的人,联想和想像也是不可绕过的“门槛”。

  从文学作品的功能实现和生成规律来看,作品的语言文字,要还原为读者脑海中的艺术形象需要联想和想像,联想和想像是读者进入作品情境的又一必经之路,脱离联想和想像的阅读,就不是文学欣赏的阅读,而可能是其他性质的阅读(例如科学性的、专业研究性的);再有,作品的原有的画面、情境、意象,要衍生、迭生出新的内容,亦即象外之象、境外之境,也需要联想和想像。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来看,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的能力未必赶得上成人,但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绝不比成人差,他们通过形象直观的思维探入课文的情境中,真切地感受、尽情地体验,这是他们的心理意识功能的特性所决定的,也是他们的阅读心理的优势所在。对学生来说,联想、想像的功夫做得越充分,对作品底蕴的感受、理解就越深刻。

  通过联想与想象进行揣摩的方法可以贯穿于学习课文的全过程。如学习“春草 图”,想象自己来到了初春的田野、公园,与家人、亲友嬉戏追逐;学习“春花图”,想象或联想你到过的果园,在春暖花开的季节的景象;学习“春风图”“春雨图”,想象自 己置身在江南的乡间、田野之中享受春风的温情,感受春雨的沐浴。在想象与联想的过程中,还可以丰富、扩充文中描绘的意境,揣摩作者用词、用句的精妙,体会作者寄寓在文中的思想感情。这种方法如果运用得好,将会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及语言感受力。

  七、选取重点段落详细讲解分析

  初一学生还不善于通过细致地阅读课文理解体会散文所描绘的优美意境。因此教师可选取一、两个重点段落作详细讲解分析,引导学生注意课 文细致描绘的地方,如本文的“春草图”和“春风图”,其他段落则指导学生自己阅读分析。这样,教师的讲解就起到了示范作用,启发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培养他们阅读的能力与习惯。

  《春》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

  领会作者细致观察、生动描述抒发感情的方法。落实三点:学 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用鲜明、准确、生动的语言和多种修辞手法具体细致写景状物的方法;指导学生由语文的整体到局部,再从局部到整体反复研读体会作者布局谋篇的思路;培养学生在阅读中兼作圈点批注,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教学难点

  把对景物的细致描写与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完美地结合起来,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引用名言,导 入课文,激发爱美的情怀。

  法国雕塑家罗丹曾这样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之中,大自然的美可 以说是无处不在。它不同于巧夺天工的工艺美,也不同于绕梁三日的音乐美,然而,它似 乎是各种美的综合。尤其是我们祖国壮丽的山河,真是美得令人陶醉,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地方,展现出不同的风姿。

  二、指 导自学课文,梳理全文结构。

  一提到春,我们眼前就仿佛展现出阳光明媚、东风荡漾、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就会觉得有无限的生机,无穷的'力量。古往今来,许多文人描绘春天,歌颂春天。朱自清先生的《春》就写了许多美丽的景物——山、水、草、树、花、鸟、风、雨等等。同学们把课文仔细读一遍,要求:

  1.读不准的字查字典,弄清字音、字形、字义。

  2.把你认为写得最美最精彩的句子画出来,体会美在哪里,精彩在哪里。(要求“不动笔墨不读书”)

  3.文中从迎接春天写到春天的美丽景色,再写到歌颂春天。读后分分看,哪几节写什么。

  4. 提出自己阅读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在学习小组内先自行解决,然后将小组无法解决的问题提至全班。

  三、在学生自由发言的基础上进行讲读示范,引导学生领会用词的准确、生动和抓住景物特征细致描绘的特点。

  1.有同学说文章开头“迎春”写得很精彩。确实如此。“盼望着,盼望着”,两个词叠用,不仅能生动地表达出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而且把读者的心“吊”起来,引起共鸣。

  “近”用得十分准确,告诉我们春天还未来到。

  即使动态助词,用得也很考究。学生 轻声读一段,体会四个动态助词的作用。两个 “着”,两个“了”,给我们以非常柔和、亲切的感觉。

  2.从第2节开始,作者用彩笔描绘春景了,描绘得那么形象,那么优美。同学们朗读第2、3、4节,要求读顺畅,读后:

  ①按顺序说明描写的对象。

  ②说说描写的角度与方法。

  ③哪些词用得很有表现力?

  同学们就这些展开讨论交流,在此基础上教师归纳。

  (略,详见“教材分析”)

  综上所述,要把现实生活的春移到笔下,使文中真正洋溢着春的气息是很不容易的。从这三段中我们就可领悟到不少写作的奥妙。请同学们朗诵、熟读,咀嚼一下刚才讲述的要点。(此时教师要加强诵读指导,对学生朗诵中的表现要及时指点、评价)

  四、学生独立分析,开展评论。

  《春》这篇散文广泛地写春景,刚刚欣赏了春草图、春花图,下面的春风图、春雨图、春天人活动的图景,请同学们自己赏析。赏析时注意:弄清描写的顺序、角度、方法、语言,重点分 析写得精彩的一两个句子,谈自己的学习体会。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点拨一二。(点拨内容从略。)

  五、诵读第2至7节,思考回答:

  1.作者绘春景按照怎样的顺序?

  2.绘景中渗透了怎样的感情?

  讨论后明确:

  绘景先总写,后分写;分写时由远而近,由大而小。围绕“春”写各种景物,采用模式结构的方法把各幅图景组合成篇,犹如长卷,把一幅幅彩色工笔画逐步展示在人们眼前。作者绘春天优美之景,抒赞美春天之情,充满诗情与画意。

  六、朗读第三段,要求学生说明:

  1.这一段的主要内容。

  2.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3.这样结尾与描写景物时所表露的感情有何联系?(难点,详见教材分析)

  七、熟读全文,体会文中像小河里的水流淌一样的词句是怎样有层次地从笔端流淌出来的。

  八、寻找春天,展开想象。 春天本无形、无声,是“空灵”之物,描写出春天的形象很不容易。而朱自清先生却把春写活了,写得有形、有色、有声、有情,充满诗情画意。这是由于:作者对春天无比热爱,观察景物十分精细,运用语言的功夫很深。这些都是我们急需学习的。

  现在我们也带着对春天的热爱去校园里寻觅春天。看校园秋色,想象着天的美景,口头描述春草、春花、春风、春雨的景象。要求:

  分小组进行,互问互答。

  指实景,口头描述春景。

  仔细观察,尽量运用文中的词句。

  对反馈的情况开展评论。

  九、仿写。

  仔细观察秋天景色,用细笔细描的方法抓住景物特征写一篇短文,题目是《秋景二题》。

  探究活动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设计这样的探究练习:想像“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的情景,你能说出“偷偷地”和“钻”用得好在哪里吗?

  春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这是什么感觉?春风除了像母亲的手,你觉得还像什么?这样的问题能够明确地告诉学生依靠联想和想像去体验课文情境。在教师带领下学生完成上述探究活动后,教师还可以发动学生继续设计类似探究性练习题目,调动学生参与讨论交流的积极性。

《春》教学设计13

  一 教材分析

  该单元是围绕着爱国情怀这一主题来安排教材内容的。本单元总共5篇课文,选择了古今中外的不同文章和体裁来阐释爱国情怀这一主题,而《春望》这篇是通过我国古代诗歌来展示我国古代伟大诗人的强烈的爱国情感。《春望》写于安史之乱后,当时,唐朝首都长安已经被叛军安禄山占领,长安城被安史叛军焚掠一空,满目荒凉。面对这样的情景,作者写下了这首诗歌。

  二 教学目标

  既然是是通过诗歌这种体裁来表现爱国情怀这这一主题,那么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就应该抓住“诗歌”和“爱国”者两个重点来确定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体会古诗的韵律,领略古诗的音韵美,凝练美,意境美和含蓄美。

  2,记忆名句,体会其中蕴含的情理,做到学以致用。

  3,情感目标:领略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涵,准确把握诗中情感,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

  课时安排:1个课时

  三 教法和学法

  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在诗歌的学习方面也有了一定的基础积淀,所以在这堂课中我觉得应充分的贯彻老师作为辅导者,学生才是主体,将课堂还给学生的理念。在教法上,老师主要还是要通过讲授的方法来行课引导学生的学习,而学生在的学法上主要是通过诵读和讨论来学习这首诗歌,来体会诗歌中的爱国情感。

  四 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杜甫是学生已经接触过的诗人,所以我觉得在导入这个环节选择介绍作者来导进课文。一方面,先让学生说出现在他们对杜甫的一些了解,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相互学习和积累文学常识,而且还可以让老师了解到学生对知识的积累和掌握情况,再者课堂一开始的师生互动,能够使得课堂能够融洽些,学生也能集中注意力。另一方面,在学生回答完后,老师再对学生的回答的内容作总结和补充,提出学生要掌握的文学常识,并且抓住其中的一个要点来引入正课,而这个要点自然是要抓住爱国情感这个点来过渡到正课。

  2,诗歌讲解

  诗歌的讲解评析是课堂的主题部分,在这个部分我想不仅要讲解诗歌也要教会学生怎样的分析诗歌和记忆诗歌。在讲解的过程中我们要抓住个线索来分析这首诗歌,而在这里我想抓住情感这个线索来分析,在了解学习完字词后先让学生尝试朗诵一下这首诗歌,当然这时学生还没能很好的把握这首诗歌的情感,所以就需要进一步的分析这首诗歌了,由此正式进入诗歌。所在这一部分我想有以下的几个部分。

  (1)了解字词 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等解决生字词:

  抵:值 浑:简直 胜:承受 簪:zān

  (2)初读诗歌及介绍诗歌的写作背景,引出把握诗歌情感这个线索。

  (3)分析讲解诗歌

  A.学生先结合课下的注解以及小组的讨论尝试翻译下诗歌。

  B.请一为同学翻译下诗歌的首联和颔联

  C.讲解诗歌的首联和颔联,确定首联和颔联的联系,首联:一幅国破后的衰败凄凉的画面 颔联:以“花”“鸟”作为主体的观画伤情。有言: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所以在分析诗歌的诗歌可将这一思想贯彻在分析中,首联是勾勒出了一幅衰败的景象,通过和学生一起的分析出这幅画面,而紧接的颔联我们可看到“花”“鸟”两个物象说到“花溅泪”“鸟惊心”那么就可由此提出问题:花为何溅泪,鸟又是为何惊心?这样两联的联系也就确立了。

  所以在这里主要的提问有:1,首联向我们展示了怎样的一幅画面?2,花为何而溅泪,鸟又是为何而惊心?

  D.分析完两联之后可让学生朗诵首联,朗诵时可在脑海中勾勒出刚才的分析出的画面,然后再由勾勒的画面尝试背诵这两联。

  E.请学生翻译诗歌的颈联和尾联

  F.讲解颈联和颔联,确定这两句的联系。颈联:国家战乱,思念家人 尾联:一个频频搔头的白发老人的形象,颈联的结果。“白头搔更短”这是为什么呢?那是因为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战争的残酷的痛恨。所以以此作为连接点建立两联之间的联系。

  主要的提问设计:1,为什么会“家书抵万金”;体现了什么?2,为什么会“白豆搔更短”?

  G.学生根据两联之间的联系朗诵颈联和尾联,脑海中浮现一个频频搔首的老人形象,然后再由这个老人形象老尝试背诵这两联。

  H.根据刚才的`分析,尝试背诵全诗。

  (4)探究感悟

  A,分析理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讲解互文修辞手法。

  互文: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两个部分,看似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情。

  诗句理解:由于为国事担忧,为离别感到遗憾,花儿也不禁落泪,鸟儿也为此惊魂。

  B,分析尾联“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中的典型的爱国人物形象。

  艺术形象:诗人满头白发如雪,因焦虑忧愁而频频搔首。

  这一细节含蓄而又深刻的表达诗人的内心世界。

  (5)课堂总结

  1,这是一首抒发(爱国情感)的诗歌,他刻画了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他充满了怎样的情感,那么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来诵读这首诗歌?

  2,本诗歌的名句是哪句,它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3,根据脑海中的画面有感情的背诵诗歌

  (6)课后练习:再搜索一首杜甫表现爱国情感的诗歌,并对其进行分析,体会是怎样表现爱国情感的。

  五.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要求简介扼要,要能清晰明确的反映教学的重点,所以在板书设计的方面,我选择板书各联描述的主要内容,并使这些内容能够建立起联系,使得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能够浑然一体,而且通过这个板书能够在脑海中勾勒出一幅画面,而由这幅画面能够背诵出这首诗歌,做到所谓“诗中有画,花中有诗”。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首联:一幅国破的衰败凄凉的图画

  ↑↓画→观画

  颔联:以“花”“鸟”为主体观画伤情

  颈联:国事战乱,思念亲人

  ↑↓为什么“白头搔更短”

  尾联:一位频频搔首的老人

《春》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正值春暖花开、莺歌燕舞的时节,学生乐于亲近大自然,引导学生在欣赏春天、享受春天的同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春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2、培养听障学生观察事物、感受生活及表达语言的能力。

  学生分析:

  听障学生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相对于健听孩子,对同一件事,听障学生多侧重于用连贯的词来表达,语言表达能力比同龄健听孩子低很多,而且往往浮于表面,语言直白,缺乏相应的联想、形象化的语言,所以,这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将春天的变化、自己的'感受,能流畅地表述,形成一篇完整的文章。

  教学设计:

  在习作前,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用照相机留下春天的足迹。在课堂上,回顾学过的与春天有关的诗、文,边背诵这些诗文,边与学生分享春的美丽与作者的感情及写法;再与学生一起欣赏这些美丽的照片,引导学生抓住春天景物的特点。最后,学生抓住自己感受最深的几点,有条理地描绘春天。

  教学过程:

  一、回忆诗人笔下的春天,体会诗中的意象和诗人的感情。

  1、同学们,请想一想我们学过哪些与春相关的诗文。

  (学生熟知的诗文有《春》(朱自清)、《春晓》、《咏柳》、《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村居》、《春夜洛城闻笛》《春夜喜雨》、《春日》、《春望》、《忆江南》、《钱塘湖春行》等)

  2、教师与学生重点分享《春》、《钱塘湖春行》、《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1)师生分享《钱塘湖春行》

  a、师生齐备这首诗

  b、学生说说题目的意思

  c、学生说说这首诗写了哪些春景,你最喜欢哪个?(抓住中间两联体会)

  d、这首诗体现了诗人的什么感情?(喜爱)

  (2)师生分享《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a、?师生齐备这首诗

  b、学生说说哪些诗句体现了题目中的早春?

  c、三四句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用了什么方法?

  (3)师生分享《春》

  a、学生说说朱自清写了春天的哪些景?(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还有人们的活动)

  b、你印象最深地是哪种景?(学生自由说说)

  c、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很寻常的景物在朱自清的笔下展现了非同寻常的诗意美,抓住景物的特点,使比喻、拟人、排比等多种修辞,表达了对春的喜爱,赞美之情。

  二、欣赏春之美,寻找身边春的足迹

  1、全班16个同学,分成四组,每组展示自己最美的10张照片,并说说自己的感受。(在小组代表讲述的时候,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2、学生有条理的说说春天的足迹。(在学生讲述的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尽量用规范、形象的语言。)

  3、学生在纸上列出自己的作文提纲。

  4、教师引导学生尝试借鉴诗文中的写作方法,抓住景物的特点,写出春天的变化与美丽,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三、学生完成习作。

《春》教学设计15

  知识与技能: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过程与方法;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难点难点:通过朗读、赏析、品味语言来体会景物特征。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释词、熟读课文、初步分析与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复习旧知识,展现春的意境——今天,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春》。一提到春,我们眼前就仿佛展现了阳光明媚,东风荡漾,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就会觉得有无限的生机,无穷的力量。古往今来,许多文人用彩笔描绘春天,歌颂春天。

  同学们想一想,诗人杜甫在《绝句》中怎样描绘春色的?(同学背诵:“两个黄鹤鸣翠柳,一行白簿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油东吴万里船。”)王安石在《泊船瓜州》中又是怎样描绘的?(同学背诵:“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苏舜钦在《淮中晚泊犊头》的诗中又是怎样写春的呢?(同学背诵:“春阳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晚泊孤舟古铜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二、进行比较,激发兴趣——以上背诵的诗都是绝句,容量有限,是取一个景物或两三个景物来写春的,今天学的.散文《春》写的景物可多了,有山、水、草、树、花、鸟、风、雨等等。作者是怎样描绘的呢?再说,春就在我们身边,现在我们就欢乐地生活在阳春三月的日子里,文中写的这些景物的姿态、色彩等等你注意到没有呢?让我们细读课文,领略大好春光,寻找与作者观察的差距。

  三、学生朗读全文,要求:

  1、提出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

  2、文中以迎接春天写到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色,再写到歌颂春天,读后分分看,哪几节写什么。注意正音:巢Cháo巢应和hè酝酿yùnniàng晕yùn第一节迎接春天。

  (第一段)第2至7节描绘春天。(第二段)第8至10节歌颂春天。(第三段)掌握多音字和形近字:①薄:báo薄饼;bó浅薄;bò薄荷;②晕:yùn晕车;yūn头晕;③散:sǎn散漫;sàn散会;④;混:hùn混合;hún混水摸鱼;⑤撩:liáo撩拨;liāo撩起liáo嘹亮、liáo缭乱掌握词义:欣欣然、朗润、酝酿、繁花、呼朋引伴、卖弄、宛转、黄晕、烘托、和平、舒活、花枝招展。应和:回答或随声附和。抖擞:振作,振奋。

  四、整体感知: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析结构。

  第一部分(第1段):盼望春天。

  第二部分(第2—7段):描绘春天。

  第三部分(第8-10段):赞颂春天。

  2、文中具体描绘哪五幅春景图?

  3、具体抒发了作者对春天怎样的感受?

  五、研读与赏析:(一)盼春——1、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来到?哪个词明确地告诉我们春天还没有来到?提示:“盼望着,盼望着”。“近”用得十分准确,告诉我们春天还未来到。2、为什么用两个“盼望着”?提示:反复的修辞,更能表达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分析理解课文。

  教学过程:

  一、齐读全文。

  分析理解课文:

  (二)绘春——

  1、总写的一句话“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中的“一切”说明什么?提示:没有一个例外。

  2、总写春回大地后,先分别描绘了哪些景物?怎样描绘的?提示:山、水、太阳的脸。朗润:明朗,润泽。“朗润”“涨”“红”,非常准确地描绘了春天的山、水、太阳。

  3、第3节写小草,写得很细。从哪些方面写的?哪些词用得特别好?提示:“偷偷”“钻”写情态。“嫩”写质地。“绿”写颜色。“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写范围。软绵绵”写姿态。

  4、为什么要写“坐着,躺着,……捉几回迷藏”?

  5、第4节段写出春花的什么特点?

  提示:本段为了突出春花的特点,先后写了花朵多;花色艳;花味甜,联想到果实累累。下面写蜂飞蝶舞,也是衬托花儿的繁茂,花儿的香甜;野花“遍地是”,表明数量多,“杂样儿”,表明种类多。“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描绘了阳光下野花闪闪烁烁,惹人喜爱的景状。

  6、作者是怎样将无形、无色、无味的春风,描写得有声有色,有情有感,美妙感人的?提示:多种感官——嗅觉、听觉、触觉、视觉。

  7、雨中的景色描绘得同样十分动人,先写雨的形态,再写雨中景色。找两个词把雨的形态讲出来。提示:“细”和“密”。

  8、“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为什么要这样写春雨?提示:这是春雨迷蒙时特有的景状,作者观察细致,整个空间弥漫着牛毛、花针、细丝一般的春雨,远望去,屋顶上像有一层薄烟,而且是“笼”着,一个“笼”字,非常传神地显示出细雨朦胧的美感。

  9、第2到6节着重写景,第7节着重写人。寥寥几笔,天上地下,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都写到了。

  10、“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应该怎样理解?提示:这里的“工夫”是指时间,这句话的意思是:有一年的时间,可以做好许多事情,告诉人们应当珍惜时间,奋发向上。

  11、迎春图与其它四幅图之间有什么关系?提示:四幅春景图很好地衬托了迎春图,为写迎春图作铺垫。

  三:赞春

  1、赞美了“春”的什么特点?

  2、“赞春”段共有几句话?这几句话能颠倒吗?

  3、作者运用哪些修辞来赞美春天的?

  明确:用比喻手法。三个比喻有联系有区别,使春意越来越浓。先喻为娃娃,再喻为小姑娘,最后喻为健壮的青年,从不同角度写,写春的成长,把春天的生意盎然、千姿百态、青春活力描绘得十分动人。

  四、写作特点:1、观察细致,并用准确的词语来表现春天景物的特征。

  2、大量运用精彩的比喻句和拟人句,来表现景物特征,抒发内心感受。

  3、结构严谨,层次井然,思路清晰。

  五、作业:1、背诵全文,仔细体会本文用词造句的妙处。体会那些像小河里的水流淌一样的词句是怎样从笔端流淌出来的。

  2、写一篇《春天的歌》,也可自己命题,如《春树图》、《春天来到校园》等。

  板书设计:春

  一、盼春:盼、来、近(总领全文,开启下文)

  描春:㈠春的总的轮廓:一切刚睡醒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水(涨)太阳(红)。

  ㈡细致描写:(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春草图(草报春):偷、钻、嫩、绿、满——草。

  坐、躺、打、踢、赛、捉——人。

  春花图(花争春):态——桃、杏、梨,赶趟儿。

  色——像火,像霞,像雪。

  味——甜味。

  野花遍地是`……像眼睛,像星星)。

  春风图(风唱春):触:抚摸。

  味:泥土的气息、草味、花香。

  声:鸟声清脆宛转,笛声嘹亮。

  春雨图(雨润春):形: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状:密密地斜织、屋顶上笼着层薄烟。

  景:树叶绿得发亮、小草青得逼你的眼。

  灯、人、房屋

  迎春图(欢迎春):城乡、老小、舒活、拌擞、一年之计在于春。

  三、颂春:三个比喻句(春天像……)

【《春》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春教学设计06-13

《春》教学设计06-11

春的经典教学设计02-20

《春》教学设计07-23

春教学设计04-30

春的教学设计02-25

春教学设计07-30

《春》教学设计07-29

《春》教学设计10-27

春教学设计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