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相矛盾教学设计

时间:2023-02-25 10:21:17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自相矛盾教学设计(精选1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自相矛盾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自相矛盾教学设计(精选15篇)

自相矛盾教学设计1

  一、教学内容

  二、教学目标

  1、学习《自相矛盾》中的生字词,理解“夸口”、“哑口无言”的含义。

  2、读懂寓言故事的内容,感悟寓言故事的寓意。

  3、了解古代寓言的特点,渗透学寓言的方法。

  4、通过说、问、演等活动,使学生在了解寓意的基础上受到教育。

  三、教学重、难点:感受寓言故事的寓意,从中受到教育。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猜画谜,激发学生学寓言的兴趣。

  2、引导学生通过发现,了解什么叫“寓言”,渗透学寓言的方法。

  (二)初读课文《自相矛盾》,学习生字词。

  1、请学生自身读故事,注意把每个字的字音读准确。

  2、同桌同学互读课文,在互帮互助中,把故事读通顺。

  3、指名读文,进行反馈。

  4、学习生字词。

  (1)读词:矛、盾、锐利、坚固、拿、卖、哑口无言

  ①演示象形字“盾”的演变过程,协助学生记忆生字,让学生感到学汉字非常有趣,并指导书写这个字。

  ②让学生把“矛、盾”两个字和“锐利、坚固”连起来说说,进行词语搭配的训练,鼓励学生求异表达。

  ③用上“矛、盾、锐利、坚固、拿、卖”这些生字词,围绕课文内容说一、两句话,进行连词成句的句子训练。

  ④通过选择,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哑口无言”的含义。

  (三)再读课文,指导学生读懂故事的内容。

  1、请一个人读故事,其他同学说说他是用什么语气来读那个人叫卖的两句话的。

  2、有层次的指导学生用夸口的语气读一读这两句话,并体会其中重点词句的含义。

  3、分角色读故事,然后说说自身对故事中的人物的看法。

  4、默读课文,说说自身为什么这样看这个人。

  (四)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故事的寓意。

  图示协助学生理解、分析,通过文本对话,揭示寓意。

  一个人拿矛和盾的图

  自相矛盾

  我的矛我的盾

  锐利坚固

  什么盾什么矛

  戳得穿戳不穿

  (五)通过扮演,深化对寓意的理解。

  1、创设情景,指导学生分角色全员参与扮演。

  2、有层次的协助学生深入的理解寓意,让学生在协助他人的时候,自身受到教育。

  (六)延伸练习。

  1、鼓励学生根据本课内容提出问题,用“寓言百宝箱”激发学生学习古代寓言的兴趣。

  2、根据学生的兴趣,老师做重点知识的讲解。同时,把知识卡送给学生鼓励学生课后自学。

  课后研讨:

  在崇文区教研室老师的支持协助下,这节课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着实动了一番脑筋,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们在课上收获颇丰,课堂上,许多教学环节都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

  (一)充沛尊重学生主体,在教与学方式的转变上有所尝试。

  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正确处置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是每个老师都在研究研讨的问题。在本节课公开课教案中的以下几个环节体现得很充沛:

  在这套教材中,“寓言”是第一次出现在课题中。什么是“寓言”,老师没有生硬的灌输给学生,而是借助电脑的协助,让学生自身去发现“寓”里藏着道理,“言”是用言语讲述的故事。

  在朗读指导中,老师充沛尊重学生的自主感悟,鼓励小朋友进行个性化朗读。不论他突出强调哪一个词语来体现夸口,老师都给予肯定。同时,充沛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的评价,在评价中加深对句子内容的理解,在评价中增加小朋友的自信。

  为了协助学生深化对寓意的理解,教师设计了扮演这一环节。扮演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自选角色。而老师呢,与学生是平等的,也参与到学生的扮演当中顺势而导,导在点子上,导在关键处,使扮演不是对课文内容的机械重复,而是有延伸、有升华。

  (二)充沛开发、利用教材,注重语文三维目标的训练。

  语文课就要上出语文课的味道来。训练的味道要弄,育人的意识要强,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也要体现。

  例如:在导入环节,老师不光是告诉学生什么是寓言,还交待了学习寓言的方法,并把这一方法渗透在整节课的教学之中。

  在生字学习中,尽可能的扩大学生学习的信息量。“盾”字的演变过程,展示了汉字造字的'魅力,让学生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趣味性。“把词语连起来说一说,连词成句,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这些设计渗透了学习方法的指导。

  为了突破难点,老师将这个人夸口叫卖的两句话以结构图的方式出现,引导小朋友抓住这两句话中的质问点进行文本对话。师生合作的学习方式降低了学生表达的难度,有效的协助学生将零散的思维进行梳理,为寓意的理解搭设了桥梁。

  寓言百宝箱,更是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课内外知识有机结合的同时,培养学生勤学好问的品质,让学生感受祖国文化的源远流长。

  (三)充沛发挥信息技术的多种功能,为教与学服务。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多种功能都得到了体现。猜谜导入、课文动画、“盾”字的演变过程,都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文本对话和寓言百宝箱两个环节,媒体的交互功能又为学生的学习搭设了平台。

  在理解“哑口无言”的含义和“寓言百宝箱”两个教学环节,老师充沛利用学易这套设备的反馈功能,使学生能够全员参与教学。同时,它的统计功能又可以使教师掌握每个小朋友的学习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总之,上述公开课教案体现了教育新理念,较好的达到了教学目标,使课堂真正成为了小朋友自主学习的天地。

自相矛盾教学设计2

  一、教学内容

  北京市21世纪教材第五册 26 寓言二则 自相矛盾

  二、教学目标

  1、学习《自相矛盾》中的生字词,理解“夸口”、“哑口无言”的含义。

  2、读懂寓言故事的内容,感悟寓言故事的寓意。

  3、了解中国古代寓言的特点,渗透学寓言的方法。

  4、通过说、问、演等活动,使学生在了解寓意的基础上受到教育。

  三、教学重、难点:感受寓言故事的寓意,从中受到教育。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猜画谜,激发学生学寓言的兴趣。

  2、引导学生通过发现,了解什么叫“寓言”,渗透学寓言的方法。

  (二)初读课文《自相矛盾》,学习生字词。

  1、请学生自己读故事,注意把每个字的字音读准确。

  2、同桌同学互读课文,在互帮互助中,把故事读通顺。

  3、指名读文,进行反馈。

  4、学习生字词。

  (1)读词:矛、盾、锐利、坚固、拿、卖、哑口无言

  ①演示象形字“盾”的演变过程,帮助学生记忆生字,让学生感到学汉字非常有趣,并指导书写这个字。

  ②让学生把“矛、盾”两个字和“锐利、坚固”连起来说说,进行词语搭配的训练,鼓励学生求异表达。

  ③用上“矛、盾、锐利、坚固、拿、卖”这些生字词,围绕课文内容说一、两句话,进行连词成句的句子训练。

  ④通过选择,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哑口无言”的含义。

  (三)再读课文,指导学生读懂故事的内容。

  1、请一个人读故事,其他同学说说他是用什么语气来读那个人叫卖的两句话的。

  2、有层次的指导学生用夸口的语气读一读这两句话,并体会其中重点词句的含义。

  3、分角色读故事,然后说说自己对故事中的人物的看法。

  4、默读课文,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看这个人。

  (四)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故事的.寓意。

  图示帮助学生理解、分析,通过文本对话,揭示寓意。

  一个人拿矛和盾的图

  自相矛盾

  我的矛 我的盾

  锐利 坚固

  什么盾 什么矛

  戳得穿 戳不穿

  (五)通过表演,深化对寓意的理解。

  1、创设情景,指导学生分角色全员参与表演。

  2、有层次的帮助学生深入的理解寓意,让学生在帮助别人的时候,自己受到教育。

  (六)延伸练习。

  1、鼓励学生根据本课内容提出问题,用“寓言百宝箱”激发学生学习中国古代寓言的兴趣。

  2、根据学生的兴趣,老师做重点知识的讲解。同时,把知识卡送给学生鼓励学生课后自学。

  课后评析:

  在崇文区教研室老师的支持帮助下,这节课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着实动了一番脑筋,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们在课上收获颇丰,课堂上,许多教学环节都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

  (一)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在教与学方式的转变上有所尝试。

  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正确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是每个老师都在研究探讨的问题。在本节课教学设计中的以下几个环节体现得很充分:

  在这套教材中,“寓言”是第一次出现在课题中。什么是“寓言”,老师没有生硬的灌输给学生,而是借助电脑的帮助,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寓”里藏着道理,“言”是用言语讲述的故事。

  在朗读指导中,老师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感悟,鼓励孩子进行个性化朗读。不管他突出强调哪一个词语来体现夸口,老师都给予肯定。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的评价,在评价中加深对句子内容的理解,在评价中增加孩子的自信。

  为了帮助学生深化对寓意的理解,教师设计了表演这一环节。表演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选角色。而老师呢,与学生是平等的,也参与到学生的表演当中顺势而导,导在点子上,导在关键处,使表演不是对课文内容的机械重复,而是有延伸、有升华。

  (二)充分开发、利用教材,注重语文三维目标的训练。

  语文课就要上出语文课的味道来。训练的味道要弄,育人的意识要强,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也要体现。

  例如:在导入环节,老师不光是告诉学生什么是寓言,还交待了学习寓言的方法,并把这一方法渗透在整节课的教学之中。

  在生字学习中,尽可能的扩大学生学习的信息量。“盾”字的演变过程,展示了汉字造字的魅力,让学生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趣味性。“把词语连起来说一说,连词成句,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这些设计既体现了语文基本能力训练,又渗透了学习方法的指导。

  为了突破难点,老师将这个人夸口叫卖的两句话以结构图的方式出现,引导孩子抓住这两句话中的质问点进行文本对话。师生合作的学习方式降低了学生表达的难度,有效的帮助学生将零散的思维进行梳理,为寓意的理解搭设了桥梁。

  寓言百宝箱,更是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课内外知识有机结合的同时,培养学生勤学好问的品质,让学生感受祖国文化的源远流长。

  (三)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多种功能,为教与学服务。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多种功能都得到了体现。猜谜导入、课文动画、“盾”字的演变过程,都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文本对话和寓言百宝箱两个环节,媒体的交互功能又为学生的学习搭设了平台。

  在理解“哑口无言”的含义和“寓言百宝箱”两个教学环节,老师充分利用学易这套设备的反馈功能,使学生能够全员参与教学。同时,它的统计功能又可以使教师掌握每个孩子的学习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总之,上述教学设计体现了教育新理念,较好的达到了教学目标,使课堂真正成为了孩子自主学习的天地。

自相矛盾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自相矛盾的意思,培养学生学习成语,积累成语的兴趣。初步按触文言文,能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3、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4、仿编成语故事,培养学生学习成语故事的`兴趣,发展学生想象思维能力及模仿写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体会成语故事的寓意,创编成语故事

  教学准备:

  课件《自相矛盾》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分两组比赛,说一说“自”字开头的成语。

  一、积累成语,揭示课题。

  1、试说“自”字开头的成语

  2、齐读成语。

  3、引入课文,板书课题,简介矛与盾(矛:长矛,古代用于进攻的武器;盾:盾牌,古代用于防守的武器。)

  4、播放《自相矛盾》的flash

  二、精读《自相矛盾》。

  1、自由初读课文

  2、谁能说一说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

  3、“夸口”什么意思?(说大话。)文中是谁在说大话?他说的是什么大话?学生勾画相关语句,指名朗读,学生评议。

  师:谁来学着文中的人夸夸矛和盾

  4、如果你是围观的人,你会怎样想?怎样说?

  指导读好问话。(设置孩子、中年人、老人,让学生品味语气。)

  5、“张口结舌”是什么意思?(张着嘴巴说不出话来。)能换一个词语来替代吗?(哑口无言)他为什么张口结舌?

  那个人售物时说话前后矛盾对他会有什么后果?(东西卖不出去,失去信用。)

  6、拓展:如果你是那位卖矛与盾的人,要想把自己的东西卖出去,你会怎样推销自己的矛与盾?

  (四人一小组讨论。)

  7、通过学习课文和他们的表演中,你明白了什么?

  说话、做事不能相互抵触,要前后一致。(说话办事必须实事求是,前后一致。)

  你身上有过自相矛盾的现象吗?如果有会有怎样的后果?你应该怎么办?

  三、初识古文,激发兴趣。

  1、我们知道有些成语是出自古代的寓言和历史书籍,今天我们学习的一则成语就出自于古代思想家韩非子写的一本书里。

  2、练读原文

  3、看着原文复述课文。

  四、仿编成语故事。

  1、播放自相矛盾现代版

  2、四人小组编成语故事。

  3、交流,评价。

  五、教师总结。

自相矛盾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十一个生字新词,认读四个字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了解寓言故事内容,感悟语言包含的道理

  4、演一演这则故事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是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

  2、难点是感悟寓言包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导入:

  出示:矛和盾都是古代打仗的兵器。矛,在长杆的一端装有青铜或铁制的枪头;盾,盾牌,用来防护身体、遮挡刀矛枪箭。用来比喻语言、行动或想法前后不一,互相抵触。(自相矛盾)同学们!请你根据这段话的意思用一个词语概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板书:自相矛盾)谁知到什么是寓言?(生说,如说的不对,可以在学完这则寓言后告诉老师答案)

  一、自读课文

  这则寓言共有五句话,第一句话讲的是古时候有个人在叫卖矛和盾。第二、三句讲他夸口的情形,两个“不论……都”是他的`话陷入了前后矛盾、不能自圆其说的尴尬境地。4、5句讲的是,当别人问他:他却哑口无言了

  二、进一步理解课文

  解释自相矛盾,矛和盾都是古代打仗的兵器。矛,在长杆的一段装有青铜或铁质的枪头:盾,盾牌,用来访呼声体、遮挡矛枪箭。自相矛盾,比喻语言、行动或想法前后不一,互相抵触。

  三、演一演,加深记忆

  四、明道理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说话、办事必须实事求是,前后一致,而不能故意夸大,言过其实,否则,就会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通常用来相容讽喻说话、做事相互抵触,互不相容的现象。

自相矛盾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文章中有关词语的意思。

  3、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这则成语故事包含的意思。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

  1、同学们,在我们几年的学习中已经知道了很多的寓言故事,能说几个故事的名字吗?

  2、那你能说说这些寓言故事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3、今天我们就再学习一篇则新的寓言故事,指读课题:自相矛盾。

  二、提出要求、自读课文

  1、打开课本,提出自学要求

  a、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b、想想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c、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2、检查自学效果

  a、请同学读书,其他同学评价。

  b、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c、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三、扣词、精读课文

  “张口结舌”的教学

  在同学质疑过程中扣住“张口结舌”,问:什么叫张口结舌?课文中讲了谁张口结舌?他为什么会张口结舌?

  “夸口”的教学

  通过张口结舌的教学引出两次夸口的内容?

  a、他夸口之下说了什么话?b、那你能读好夸口的语气吗?c、引导学生用“随你……都……”说几句话。d、这两句话一起说出来你会想些什么呢?

  四、联系生活、揭示文章意思

  1、同学们,现在你知道那个人为什么“张口结舌”了吧?(指名回答)

  2、在生活中你有过这样的经历或者听说过这样的.事例吗?

  五、读古文,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1、这个故事和这么多的事例确实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其实早在2200多年前《自相矛盾》这个故事就已经流传开了,它是我国法家学说的杰出代表韩非子所作,想去读读2200多年以前韩非子的《自相矛盾》吗?

  2、出示古文《自相矛盾》学生自读。

  3、指名学生读,教师范读学生根据课文说说古文大概的意思。

  4、小结:同学们我们刚刚分别读了现在《自相矛盾》和2200多年前的《自相矛盾》你们发现了什么吗?

  六、小结

  同学们,在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长河中,还有很多像《自相矛盾》一样流传了几千年的寓言故事,我们可以利用课外的时间去读一读,不光可以拓宽我们的视野,也会使我们在今后的人生的道路上走的一帆风顺!

  七、作业(略)

自相矛盾教学设计6

  【教材简析】

  《自相矛盾》是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里面的一则成语故事。主要讲了一个卖矛和盾的人夸赞自己的矛和盾,他的话前后互相抵触,不能自圆其说。告诫人们说话、做事要前后一致,不能互相抵触,自相矛盾,言过其实。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成语自相矛盾的意思。

  4、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成语含义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教学重点】

  1、弄清成语故事中精辟的语句,揭示其比喻义。

  2、强调朗读和复述训练。

  【教学难点】

  明白成语故事中包含着的深刻道理。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流程】

  一、故设矛盾,导入新课

  1.用“自相矛盾”的导入语导入新课,引起学生的思考。

  师:同学们,今天我校的语文老师全部大部分来听课了。生:“全部”和“大部分”两个词矛盾。

  师:噢!说错了。我重新说一句,今天天气真好,是个布满阴云的晴天。

  师:又出问题了?

  生指出错误

  师:“矛”是什么东西?“盾”是什么呢?

  生:古代的兵器,防身用的盾牌。

  2、理解“自相矛盾”的意思。

  师:把“矛”和“盾”合在一起,就不再是两件东西了,它产生了新的意思,那意思就是老师刚才说的那种句子。

  3、让学生交流课前准备“自相矛盾”的例子。

  师:其实,自相矛盾的事例还有很多,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了这方面的例子,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生:有个广告说:“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

  这就是前后矛盾。

  生:有个人看到墙上有人乱涂乱画,他就在墙上写了一行字——————“不准乱涂乱画”。

  4、自相矛盾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自相矛盾”的“老祖宗”是谁呢?“自

  相矛盾”出自《韩非子》,今天我们就来“寻根”——————学习《自相矛盾》这个成语故事。

  【设计意图】对于“自相矛盾”是怎么回事,学生其实并不陌生,以前做过“前后矛盾”的改病句练习,生活中也常能听到、看到“自相矛盾”的情况。教学中,把交流“自相矛盾”的事例放在课伊始,把课文的学习当作“寻根”来处理,符合“教学基于学生现有发展水平”的基本要求。教师以“自相矛盾”的导入语引出教学内容,引起了学生的思考,教学因此便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这是教学走向成功的关键一步。

  二、初读课文《自相矛盾》,学习生字词。

  1、请学生自己读故事,注意把每个字的字音读准确。

  2、同桌同学互读课文,在互帮互助中,把故事读通顺。

  3、指名读文,进行反馈。

  4、学习生字词。

  ①读词:矛、盾、卖、夸、怎、夸口、围观、张口结舌、自相矛盾

  ②演示象形字“盾”的演变过程,帮助学生记忆生字,让学生感到学汉字非常有趣,并指导书写这个字。

  ③让学生把“矛、盾”两个字和“锐利、坚固”连起来说说,并进行词语搭配的训练,鼓励学生求异表达。

  ④通过选择,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张口结舌”的含义。

  【设计意图】“以读代讲”,不仅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或月亮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性。

  三、扣住“夸口”,理解内容

  1、拆分“夸”字,引出楚国人说的“大话”。

  师:“夸口”是什么意思?

  生:夸奖自己。

  师:“夸”字上面是什么字?

  生:是“大”字。

  师:“夸口”就是说大话。楚国人到底说了什么大话呢?

  生:他说:“我的盾坚固得很,随你用什么矛都戳不穿它。”还说来一句:“我的矛锐利得很,随你什么盾它都能戳穿。”

  2、理解楚国人说的第一句大话。

  师:现在我们来把句子变一变,加上一组关联词说一说。

  生:我的盾坚固得很,无论什么矛,都戳不穿它。

  师:现在我们再来变句子,改用第三人称转述来说句子。

  生:他说,他的盾坚固得很,随你用什么矛都戳不穿它。

  师:能不能再变一下,用我们自己的话来说出句子的意思。

  生:我的盾非常坚固,随你用什么矛都戳不穿它。

  生:我的盾太坚固了,对你用什么矛都戳不穿它。

  3、理解楚国人说的'第二句大话。

  师:模仿第一句,学生自学。

  【设计意图】楚国人说的两句话是构建“自相矛盾”意义的两个轮子,缺一不可。句子的意思并不难懂,教学的重点因此放在对句义的强化上面。为达到这个目的,先让学生“读”句子,通过指名读、齐读等方式让学生读熟句子,读出“夸大”的语气,初步感知句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变”句子,通过“三变”句子,进一步强化对两个句子的理解。这个过程采用了“拆字法”,从“夸”中拆出“大”字,帮助学生理解“夸口”的意思,并按照“大”的要求,读出“夸大”的语气,由此切入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1、再次拆字,思考楚国人吃的“亏”。

  师:说大话好不好?

  生:不好。

  师:“夸”的下面是什么字?

  生:“亏”字。

  师:“亏”字可组什么词?

  生:吃亏亏损

  师:说大话要吃亏,现在楚国人说了两句大话,就要吃大亏了。细读课文,想想楚国人吃了什么亏?

  生:当人们问他“用你的矛来戳你的盾,会怎么样”时,他张口结舌,回答不出来了。

  2、深入理解课文,思考:楚国人为什么会吃“亏”。

  师:那个楚国人刚才会说得不得了,现在一下子没话说了。我们把周围的人的问题画出来,并试着回答他的问题。

  生:因为用他的矛来戳他的盾,可能矛还是好好的,盾却坏了。生:可能盾好好的,可矛戳坏了。

  【设计意图】承接上一部分的教学,这里再次利用“夸”字,从“夸”字中拆分出“亏”字,利用“亏”字引出“吃亏”的意思,进而提出“楚国人吃了什么亏”的问题,让学生思考本文的学习重点——————楚国人为什么会“吃亏”?学生回答了这个问题,就基本弄懂了“自相矛盾”的意思。

  五、替写反思,提升认识

  1、替写反思:那楚国人回到家后,想到今天发生的事,觉得很丢脸,决定写一篇反思日记。他会怎样写呢?我们来帮他写一写。

  生:看来我不应该说大话,让人笑话了,一样东西都没有卖掉。如果今天只说了一句大话,还可以,说了两句大话,就出问题了。

  生:我应该谦虚一点才对呀,世界上怎么可能有“最”的事呢?

  生:今天我真是太丢脸了,我怎么可以这样说大话呢?说了一句还好,第二句再说,就自相矛盾了。

  生:我以后说话可得小心点,先想好了再说,不能说满口话,要注意前后语句不能矛盾,不然会闹出笑话的。

  生:早知如此,我就不该这样说话了,本想夸耀一下,让自己的生意做得好一点,没想到反而露馅了,没人来买了。这都是“自相矛盾”惹的祸啊!

  2、我们从这个故事中明白了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做呢?出示:读了这个故事,我妈知道了,说话和做事不能前后抵制,要前后一致。

  【设计意图】学习这个故事,必须让学生明白点什么,这是本堂课教学至关重要的一步:这里借用“写反思”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思考意识和写作欲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注意点拨引导,把学生引导到思想的深处。楚国人的根本性错误是前后两句话自相矛盾,前一句是对后一句的否定,后一句是对前一句的否定,不可能同时成立。

  六、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复述课文。

  2、认真完成《习字册》。

  3、完成课后作业——见作业与板书设计。

自相矛盾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学会“吾、弗、夫”3个会认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会写“矛、盾”等4个会写字。正确读写“矛盾、何如、弗能”等词语,联系上下文猜测重点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

  4、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知道自相矛盾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谈话激趣:同学们,在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中,成语是其中的瑰宝。它概括性强、内涵丰富。如果在作文或说话中,恰当地运用一些成语,就可以获得形象生动、言简意丰、入木三分的奇妙效果。而这些成语大多出自寓言故事,或是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名家名言等。

  【出示课件2】

  1、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的文学体裁,字数不多,但言简意赅。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它事物。该词最早见于《庄子》,在春秋战国时代兴起,后来成为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简单地说“寓言”就是通过一个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2、引导交流:说说自己了解的寓言故事。(《揠苗助长》《郑人买履》《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农夫和蛇》等。)

  3、导入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寓言故事《自相矛盾》。(板书课题:自相矛盾)学生齐读课题。

  4、理解题目:请同学们互相交流对课文题目的理解。(矛是古代人作战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是古代人作战中保护自己的盾牌。“自相矛盾”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自相矛盾》选自《韩非子8226;难一》。)

  5、简介作者【出示课件3】

  韩非子韩非为韩国公子(即国君之子)。战国末期韩国人(今河南省新郑)。师从荀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韩非所写作品后来集为《韩非子》一书。秦王嬴政读了韩非的文章,极为赞赏。

  6、谈话过渡: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韩非子的寓言《自相矛盾》,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中能借助注释理解每句话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整个故事,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高潮和结局,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明白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

  7、教师范读课文。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寓言的基础上,告诉学生学习寓言的方法,并把这一方法渗透在整节课的教学之中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大声流利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3)了解这篇课文与以前的课文有什么不同。

  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3、了解文言文。

  【出示课件4】文言文的简单演变

  【出示课件5】文言文与白话文的简单区别

  4、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出示课件6】

  (1)楚人:楚国人。

  (2)鬻(yù):卖。

  (3)誉:称赞,这里有夸耀,吹嘘的意思。

  (4)陷:刺破,这里有“穿透”“刺穿”的意思。

  (5)利:锋利。

  (6)以:用。

  (7)弗:不。

  (8)应:回答。

  (9)夫: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

  三、再读感知,交流学法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话的意思。想想: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这件事的?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收获,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交流的结果,其他同学做补充。

  4、教师总结:借助注释读懂古文。

  (1)方法:读懂古文最快捷的方法就是结合课文中的注释。在读好、读通课文的基础之上,对照课文中的注释和平时掌握的语言表达特点相结合来理解,自己尝试弄懂每个词、每句话的大概意思。实在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借助外界的各种力量来进行理解。

  (2)运用:比如文中的句子,就可以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借助注释就能把每个词、每句话的意思理解了,还能根据文中提供的信息来把握课文内容的要点,从中明白读书的方法。

  四、指导朗读

  1.【出示课件7】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莫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2、学生练习朗读。

  3、小组学生互读互听,互相评议。

  4、教师范读。

  5、指名多个学生朗读,师生评议。

  设计意图:

  指导学生掌握朗读节奏,为更好地朗读和理解课文奠定了基础。

  五、课堂总结,布置背诵

  【出示课件8】

  1、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中的生字,理解了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并读熟了课文,大体了解了课文内容。

  2、请同学们课下自由朗读,试着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指名多个学生朗读课文,师生评议。

  2、谈话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自相矛盾》。

  设计意图:

  检查背诵环节的设计,既是为了与上节课衔接,又是为了开启下节课的教学。

  二、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话的意思,再试着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出示课件2】

  (1)一边读一边看插图;

  (2)对照注释,揣摩句意;

  (3)小组合作,质疑问难,共同讨论。

  2、小组交流,互相评议和补充修改,试着在小组内统一说法。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师生评议,教师相机指导并小结。

  【出示课件3】(古文及逐句翻译)

  4、指名请同学连起来说一说。

  5、互相交流在学习中掌握的翻译文言文的方法。

  【出示课件4】

  (1)“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2)“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词。

  (3)“补”,就是增补。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补出省略了的语句。

  (4)“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5)“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

  (6)“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把文言文中难懂的词句换成通俗易懂的词句。

  6、小组推荐代表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师生评议,教师相机指导并小结。

  故事范例:

  古时候,一个集市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有一个商人从商店里搬出矛和盾,在大街上高声叫卖。矛上的红缨闪闪发光,矛杆上的龙纹栩栩如生;而盾上的金纹更是光彩夺目,很快就吸引了很多人。

  那人见这么多人来围观,心里很是高兴,他想:哈哈,这下子我才发财了!于是他说:“朋友们,我这矛和盾可是最完美的武器!赶快买呀!”有个年轻人问:“为什么说这是最完美的武器?”那个商人听了,连忙拿起盾来,炫耀道:“这块盾坚硬无比,世上的任何事物都不能损它一丝一毫!”人群中不少人惊叹不已。

  他又举起他的矛,炫耀道:“这是世界上最锐利的矛,它能穿破任何事物,不管多厉害的盾,我也能一下将它刺穿。”人群中人们都开始叫:“我买!我买!”那个商人心中暗喜:发财了,发财了。

  正当他忙的手忙脚乱的准备收钱的时候,有一个老年人站了出来,大声说:“等等!”大家都回过头来望着那个老年人,那个商人也吃惊地望着老人。那个老人捋着胡须慢吞吞地说:“你不是说你的矛最锐利,你的盾最坚固吗?那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呢”人们先是一愣,接着哄堂大笑,一哄而散,只留下那人满脸羞愧的商人和他的矛和盾。

  从那之后,商人不再卖弄小聪明,而是老老实实,本本分分地做生意,他的生意很快就红火了起来,全家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三、深读感悟,拓展交流

  (一)深入感悟。

  1、同学们,你们喜欢这个故事吗?那谁愿意再来给大家读读课文?

  2、指名读课文,正音。

  3、谁能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古代一个卖矛与盾的人,他先夸他的盾好,什么也戳不破;又夸他的矛好,什么都能戳破。旁人问他:拿你的矛戳你的盾会怎么样?那人哑口无言。)

  4、读了故事,感受了人物语言,你觉得可以用个什么样的词语来形容文中那个卖矛又卖盾的人?(夸口)文中是谁在说大话?他说的是什么大话?学生勾画相关语句,指名朗读,学生评议。

  5、谁来学着文中的人夸夸矛和盾。(指名多个学生学着文中的人夸夸矛和盾。)

  6、如果你是围观的人,你会怎样想?怎样说?(学生各抒己见。)

  7、指导朗读:指导读好问话。(设置孩子、中年人、老人,让学生品味语气。)

  8、【出示课件5】在大家的追问中,那个楚国人只能——“弗能应也”是什么意思?(无法回答。)能换一个词语来替代吗?(哑口无言。)他为什么无法回答?(因为他的话前后矛盾。)

  9、那个人售物时说话前后矛盾对他会有什么后果?(东西卖不出去,失去信用。)

  (二)深入理解,探究寓意。

  1、互相交流,深入理解。

  (1)再读课文,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

  (2)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意见。

  (3)全班交流,师生评议,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

  【出示课件6】:故事的起因是楚国有个卖矛又卖盾的人,他首先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很坚固,无论用什么矛都无法穿破它!”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无论用什么盾都不能不被它穿破!”(板书:起因——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莫不陷也。”)故事的高潮是有的人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板书:高潮——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故事的结局是那个人被问得哑口无言。(板书:结果——其人弗能应也。)

  2、现场表演,理解寓意。

  (1)谈话激趣:如果你是那位卖矛与盾的人,要想把自己的东西卖出去,你会怎样推销自己的矛与盾?

  (2)小组同学合作交流:说一说,演一演。教师巡视。

  (3)指名小组现场表演,师生评议。

  (4)通过学习课文、参加和观看表演,你明白了什么?

  世上不可能共同存在牢不可破的盾和没有无坚不摧的矛,这个楚国人片面地夸大了矛与盾的作用,结果出现无法自圆其说的局面。比喻说话做事前后抵触,不能自圆其说。说话、做事不能相互抵触,要前后一致。【出示课件7】(板书:道理——说话办事必须实事求是,前后一致。)

  你身上有过自相矛盾的现象吗?如果有会有怎样的后果?你应该怎么办?(学生自愿举手发言。)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这个成语出自于《韩非子》,以后用来形容做事或说话前后不统一,也指不连贯的性格或心情。后用此比喻人的语言行动前后抵触、不相应合。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矛盾无处不在,我们要用正确的方法和思想去分析,去对待,无论做事、说话,都要注意留有余地,不能自相矛盾。

  2、作业:搜集并阅读更多的寓言故事,和同学互相交流。

自相矛盾教学设计8

  一、联系图片,问题质疑,导入新课

  1、图片导入:

  ppt出示意矛和盾的图片,提问学生根据图片辨别长矛与盾牌

  了解长矛矛尖锐利盾牌盾身坚固的基本特征

  2、问题导入:

  如果拿锐利的矛去刺坚固的盾会发生什么呢?

  可这个问题却让楚人“弗能应也”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走入文本一探究竟。

  二、多种方法,了解意思,读出节奏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重点指导鬻字的读音,吾的读音,弗的读音和夫的读音

  2、联系读音,导入方法

  (1)提问,夫为什么要读第二声?引导学生关注注释,夫的'含义

  总结,了解文言的意思,有助于我们读准字音,从而为读出节奏奠定基础,

  (2)联系已经学习过的文言文中零散的方法和五下第二单元中阅读古典名著中的系统性方法,归纳总结了解文言文意思的相关方法。

  联系注释

  联系插图

  组词比较

  联系上下文

  查阅工具书

  适当调换句子中的顺序

  3、运用方法,自主理解,尝试断句

  (1)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去理解文言文的意思,(时间预留要充沛)

  (2)理解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

  (3)理解

  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4)理解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其人弗能应也。

  (5)理解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根据意思,自主断句,非固定停顿,言之有理即可。

  理解完意思,尝试根据意思,自主朗读,提示朗读中读好停顿,声断气连的读

  三、多元朗读,巩固成果,尝试深入。

  1、带着理解,其读文言文,强化成果,尝试读出韵律

  2、去掉标点,再读文言文,自主断句,深化文言理解

  3、挖掉句子,再度文言文,尝试记忆,打下背诵基础

  4、角色扮演,分读文言文,读出语气,感受文言趣味。

自相矛盾教学设计9

  一:导入

  平时你们看到我叫我什么啊?(老师、丁老师对不对)哎,我长得那么漂亮,(美丽、漂亮的丁老师)小嘴巴真甜,这样今天你们一个机会来给我当当老师好不好?(好)我来说两句话,你们听听看。听完之后评一评。

  1.小朋友们,今天的天气真正好,阳光明媚,下了场滂沱大雨。(是的)

  2.哦,再听一句,值日生记了文俊豪的名字,文俊豪说:丁老师,我没有讲话,我是轻轻地讲话。你来说。

  3.谁来读?你来,你再来,我们一起来!

  先来看个视频,矛和盾是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

  1.看了这个故事,我们知道了矛和盾都是古代的——兵器。你听得很仔细。这就是矛,各种各样的矛,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啊?——长的,上面是——尖尖的,打仗的时候可以用来刺伤敌人。所以这个矛的尖尖头十分--尖锐、锐利。但是你不要以为敌人都是傻子,兵来将挡-水来土淹,当矛刺过来的时候,敌人就用——盾来保护自己。那么这个盾的质量要不要好的啊?——要,为什么?所以说盾得坚固、坚硬、结实。说的真好!今天我们就要走进小古文《自相矛盾》的世界。

  2.古时候,诵读诗文是件风雅的事,一卷在手,书声琅琅,小古文的朗读要特别注意节奏和韵味,现在看好书,听老师读.

  3.怎么样,自己想试试吗?现在请小朋友把小古文读两遍,第一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第二遍和离你最近的小伙伴一起读一读。

  4.小朋友,快去数一数有几句话?老师请五位小朋友来读!

  5.轻轻地把书本放下!

  三、理解课文

  1.老师知道你们的小脑袋里啊装了很多好玩、有趣的方法来学习小古文,比如:查字典、和同桌交流、小组讨论、看下面的注释、翻译等等,现在请你们小组合作:读一读,想一想,你读懂哪个字、哪个词、哪句话?

  2.楚国的集市上人来人往,车水马龙,热闹非凡。瞧,这个楚人在干什么?把话说完整——这个楚人在卖盾与矛。出示:楚人有卖盾与矛者。你来读,你来读。

  3.谁来当当楚人,夸夸这面坚固无比的盾?你来。看来你是初次经商,还没有体会到商人的心情,夸的还不够。谁来帮帮他,应该读出夸耀的语气,你试试。你可真会誉盾啊(出示词卡)!谁连起来读一读?(出示: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誉王天瑞。

  4.谁再来夸夸他的矛?(出示: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无不陷也)。把他的心里都读出来了!我的矛可好了,你来读。大家快来看一看,瞧一瞧,吾矛之利——於物无不陷也。

  5.谁来说说看,这两句话你读懂了哪个字,哪个词语,哪句话?

  预设:吾:我的。放风筝里面有“汝前行,吾后行”。

  坚:坚固,给他组组词。新的学习方法出现了,遇到不理解的次可以给他多组几个词。坚可以组哪些词?我们就把这种学习方法命名为:倪展翼组词法。

  利:锋利、锐利,也是组组词。吾矛之利的意思就是——我的矛很锋利。

  物莫能陷也:通过对比古文和现代文,我知道了这句话地意思是:——随便你用什么东西都不能戳穿它。你来读,你的盾很坚固,你的盾的质量很好!

  於物无不陷也:随便什么盾都能戳的'穿。就是所有的的盾都不能不被戳穿。你来读,这个矛很锋利,很厉害的一只矛。

  6.谁来帮帮这个楚人,帮他吆喝吆喝生意?你来,你再来。我们一起来!(齐读)

  7.楚人的一番吆喝吸引了不少的围观者,听了楚人的吆喝,有没有人买呢?你从书上哪个地方知道的?(出示: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旁边的人听出了破绽。

  8.这里的“或”我们在哪篇小古文里碰到过啊?——菊,其其色或黄、或白、或赭,或红,种类繁多。或是有的,但是在这里是——有的人。

  9.(1)假如你是一位孩子,你会说:叔叔,

  (2)假如你是一位中年人,你会说:hey,兄弟,

  (3)假如你是一位老人:年轻人:(老练有成)

  10.那个人的反应是什么啊?(出示:其人弗能应也)

  嘴巴张的大大的,可是说不出话来就是——张口结舌。大家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此时的楚人吗?( 尴尬、窘迫、吃惊、难堪、张口结舌、目瞪口呆。)大家积累的词语可真多!老师这里还有几个成语呢!看!(哑口无言、瞠目结舌、无地自容、面红耳赤、无言以对、洋相百出、呆若木鸡。)

  11.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老师引读:不能被刺穿的盾牌和没有刺不破盾的长矛,是不可以同时存在的。

  四、活学活用

  1.楚国人的买卖还能做下去吗?谁来告诉他错在什麽地方了?说话、做事前后抵触,说话不讲逻辑,真厉害,一下子点出要害。用四个字概括就是(自相矛盾)。

  2.这是《自相矛盾》的小诗,自己读读看?

  这诗歌有意思吧!谁来说一个你觉得有意思的地方?

  3.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自相矛盾的实例呢,看这是一则广告。播放脑白金广告)对呀,前后说的不一致就是自相矛盾!

  五、熟读成诵

  1.老师给出了小古文《自相矛盾》的填空,自己先试试看?

  2.老师奖励你们看一组连环画,看,能不能跟着图画把它背出来呢?自己试试看!(请两个小朋友来背)

  3.真厉害,这也难不倒你们!现在啊我们把这个小古文的故事演一演,谁来读旁白?谁来做楚人?谁来当当小朋友路人甲?中年大叔路人乙好,老者路人丙?开始!

自相矛盾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自相矛盾的意思,培养学生学习成语,积累成语的兴趣。

  初步按触文言文,能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3、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4、培养学生学习成语故事的兴趣,发展学生想象思维能力及模仿写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体会成语故事的寓意

  教学准备:课件自相矛盾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积累成语,揭示课题。

  成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简单的几个字浓缩了深刻的道理。其中还有一些有趣的故事。你能说几个以自开头的成语吗?(幻灯片)

  1、同学们,大家说了这么多“自”字开头的成语,老师今天也给大家带来了许多这样的成语。

  (幻灯片展示:有关“自”的成语20个。)

  自给自足 自觉自愿 自力更生 自告奋勇 自强不息 自食其力 自愧不如

  自由自在 自知之明 自不量力 自欺欺人 自暴自弃 自鸣得意 自以为是

  自我陶醉 自相残杀 自高自大 自作聪明 自吹自擂 自相矛盾

  2、齐读成语。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自相矛盾”这则成语。

  板书课题:自相矛盾

  二、初读《自相矛盾》,了解课文

  1、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幻灯片)

  2、同桌互读,把每个句子读通顺。(幻灯片)

  3、出示:楚国 卖 矛 盾 戳穿(幻灯片)

  夸口 锐利 坚固 张口结舌

  对这些字的记忆和运用你有什么好方法或建议。

  4、试一试: ( )盾 ( ) 矛 锐利的( )(幻灯片)

  5、谁能说一说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古代一个卖矛与盾的人,他先夸他的盾好,什么也戳不破;又夸矛好,什么都能戳破。旁人问他:拿你的'矛戳你的盾会怎么样?那人哑口无言。)

  三、理解课文内容:

  (一)、品读夸口话,理解矛盾之缘由

  1、齐读全文

  2、师:推销自己的产品,要尽可能展示产品的优点,本文商人卖什么产品?他是怎么推销的?

  理解“夸口”

  板书:我的矛 我的盾

  什么盾 什么矛

  戳得穿 戳不穿

  3、师:你了解矛和盾吗?(幻灯片)结合图简介矛与盾,在战争中,它们有什么作用?(矛:长矛,古代用于攻击对手的的盾;盾:盾牌,古代用于挡住别人矛的进攻。)

  4、你这个小商人是怎样宣传他的矛与盾的呢?(抽生读)

  5、小组竟读:

  (1)你觉得他的话有问题吗?

  (2)为了突出矛的锐利,盾的坚固,他把矛与盾与谁比?

  (3)一般人买矛与盾都是成对购买,用来防守别人的矛与盾

  (幻灯片)他知道商品要打广告才能卖出去,他聪明,但他夸_________________,他不明智,所以,当有人围观的人问他________________,那个楚国人____________,那个人的表现是?这是什么描写?

  出示: 那个楚国人____________,回答不出来了。

  (4)你认为,这个商人错在哪里?

  (夸大事实,前后抵触,考虑不周)

  (5)这个人的矛锐利,盾坚固,如此好的商品不卖出去,实在可惜,让我们来帮帮他修改广告词。

  小组讨论一下

  7、通过学习课文和他们的表演中,你明白了什么?

  说话、做事不能相互抵触,要前后一致。(说话办事必须实事求是,前后一致。)

  你身上有过自相矛盾的现象吗?如果有会有怎样的后果?你应该怎么办?

  四、初识古文,激发兴趣。

  1、我们知道有些成语是出自古代的寓言和历史书籍,今天我们学习的一则成语就出自于古代思想家韩非子写的一本书里。

  韩非子简介

  韩非,先秦时期韩国公子,是我国 先秦时期著名政治理论家,卓越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子:古代对有学识男子尊称。

  让我们来看看原文是怎样写的: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2、练读原文

  3、对比读现代文。

  4、看着原文复述课文。

  五、教师总结。

自相矛盾教学设计11

  画一画

  1.读课题

  2.围绕“矛盾”展开教学

  (1)见过矛吗?干什么用的?请同学上来画一画。再请同学画一画盾,说说用处。

  读一读

  (2)文中卖矛又卖盾的楚国人是怎么向围观的人推销自己的矛和盾的?

  “我的盾坚固得很,随你用什么矛都戳不穿它。”

  “我的矛锐利得很,随你用什么盾它都能戳穿。”

  轻声读读这两句话,比较比较,说说自己的感受、想法。

  你们都是明眼人,一眼就看出了其中的破绽,可那个楚国人认识到了吗?他还在那儿——(夸口)指名读出“夸口”的语气。

  (3)就这么洋洋自得地夸口着,可后来怎么张口结舌了呢?

  相机出示:“用你的矛来戳你的盾,会怎么样呢?”

  言外之意是什么?

  (4)楚国人张口结舌的.一刹那,心里在想什么?

  (5)现在你知道什么叫“自相矛盾”了吗?

  (6)这个故事是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说一说

  你周围的人有没有犯过类似的错误呢?你打算怎样劝导他?

  编一编

  这是一个靠卖矛和盾为生的楚国人,因为这件事情,他的生意变得非常冷清,他在家中好好想了一想,决定改变自己以往的言行,他后来会怎样做生意呢?他的生意怎么样呢?聪明的孩子们,你能把这个故事接着往下编吗?

  演一演

  编完故事演一演。

  课后练习:

  1.用“自相矛盾”说一句话。

  2.修改前后矛盾的语句:

  3.读读自己平时的练笔,有没有类似的问题,尝试修改。

自相矛盾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文,背诵古文。

  2. 学会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可以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

  3.通过古文的内容,说说“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学会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可以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

  2.通过古文的内容,说说“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讨论探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你们都看过哪些寓言故事呢?(守株待兔、望梅止渴、画龙点睛······)同学们的课外阅读可真丰富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再来学习一篇新的成语故事《自相矛盾》来看一看说的又是什么故吧。

  2.板书课题,你知道“自相矛盾”是什么意思吗?你有哪些理解的方法呢?(查字典)

  教师补充:联系上下文、看插图、组词法、结合注释。

  二.一读古文,读通读顺。

  1.出示自读要求:

  (1)放声朗读古文,读准字音,自学生字词。

  (2)读通顺,会断句。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辅导。

  3.检查自学情况。

  (1)交流生字,重点指导“弗”的读音,“誉”的写法。

  (2)指名朗读,教师相机指导。

  (3)教师范读,学生练读。

  (4)采用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等形式进行朗读练习。

  三.二读古文,理解文意。

  1. 大屏出示自读要求:

  (1)默读古文,用上所学方法理解“坚”“利”“誉”等词的意思。

  (2)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文句的意思。

  2.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辅导。

  3. 小组交流,取长补短

  4. 全班交流,引导提升。

  前两句:

  (1)引导学生理解“鬻”“陷”等词的意思。

  (2)楚人夸耀时,语气和动作会是怎样的?看插图想象并读出洋洋得意。

  (3)他夸耀的`时候,心理会想些什么呢?(如果让别人知道我的矛和盾都是世界上最好的,一定能卖个好价钱。)

  (4)指名说说前两句的含义,教师相机评价。

  预设:楚国有一个卖矛和盾的人,夸赞他的盾是世界上最坚硬的盾,任何东西都不会刺破它;我的矛是世界上最锋利的矛,能刺破任何东西。

  后两句:

  (1)指名交流“或”“夫”等词的意思。

  (2)引导学生理解后两句诗的意思。

  预设:有的人说,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呢?这个楚人不知道说什么好。不会被刺破的盾和什么都能刺破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

  (3)有人发出这样的疑问时,这个楚人会是什么反应?(目瞪口呆、不知所措、面红耳赤······)

  (4)那个楚人问什么“弗能应也”?(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5)不可同世而立的是哪两种事物?为什么?(矛和盾,过分夸大矛和盾的作用,言过其实,所说的话向后相抵。这也就是我们文章的题目:自相矛盾)

  5. 同桌互说这个故事,加上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看谁说得更有意思。

  三.三读古文,体会道理。

  1. 同学们,理解了古文的含义,现在请同学们再读古文,细细体会,思考:这个语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 学生自读并体会。

  3. 同桌交流收获。

  4. 全班交流。

  指名交流,教师相机指导:这件事情告诉我们做事情要实事求是,前后相应,不能自相矛盾。

  5.你身边是否发生过自相矛盾的事情呢?说一说。

  5. 再读古文,采用不同的形式朗读,熟读成诵。

  6. 练习背诵。

  五.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自相矛盾》这篇古文,通过看插图、联系上下文、结合注释等方法,理解了古文的含义,也明白了做事情要实事求是,前后相应,不能自相矛盾的道理。希望同学们做事要实事求是,不故弄玄虚,做个诚实的人。

  六.作业

  1.背诵这篇古文。

  2.搜集你喜欢的其他成语故事,课后交流。

  七.板书

  自相矛盾

  无不陷之盾物莫不能陷也

  坚不可同世而立利

自相矛盾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认识“戳”,理解“夸口”、“哑口无言”并造句。

  2、读懂课文,感悟寓意。

  3、通过说、问、演、写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通过以前的学习,我们已经学会了许多成语。今天,我来考一考大家,看谁的成语积累最丰富。

  2、成语积累练习,男女分组抢答:含有数字“一、二、三……十、百、千、万”的成语。

  3、在你所学过的成语中,你觉得哪一个成语最好玩,最有意思?说一说。

  4、看来大家掌握的成语真多。现在,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来自寓言故事中的成语故事,叫《自相矛盾》。板书课题,齐读。

  二、学习课文。

  1、课文中有一个生字比较难写,请大家看老师板书:戳chuo。指导读准音,认清形。(第一声,左上羽的变形,左下住多一横,右边是它的部首戈。)谁来用它组词?戳穿,戳破。动作演示“戳穿”。

  2、那么,《自相矛盾》中,是什么戳什么呢?请大家先来看一段视频。放动画。

  3、打开书,自由朗读,然后检查,正音。

  4、我发现有一个词,在那个楚国人说话前两次出现,那就是“夸口”。板书。指导读楚国人的话,理解并造句。他两次分别夸什么的'呢?指名答。(板书矛:天下第一。盾:举世无双。)

  5、这个楚国人这样叫卖他的矛和盾,你听出了什么?听出矛盾来啦。指名说。

  6、是啊,旁观的人也听出来了,有个人听不下去了,问了楚国人一个问题:用你的矛戳你的盾,会怎么样呢?幻灯出示句子:那个楚国人张口结舌,回答不出来了。指导读出感情。

  7、“张口结舌”是什么意思?用换词法理解并造句。那个楚国人____,回答不出来了。(哑口无言,目瞪口呆,理屈词穷,无话可说……)

  8、出示思考题:

  a、这位楚国人这时候会怎样想、又怎样做呢?

  b、你还想对这位楚国人说些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揭示寓意,幻灯出示,齐读。(比喻言语、行动前后互相对立,不能自圆其说,自己打自己的嘴巴。)也就是说,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诚信,因为诚信是做人的根本。

  三、拓展练笔

  1、小练笔:在生活中,自相矛盾的故事其实太多、太多。你遇到过这样的事例吗?结合自己的体验,写一篇小练笔:读《自相矛盾》有感写完后,老师进行评点。

  2、作业:

  自学另外两则寓言。

  生字词各写两遍。

自相矛盾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自相矛盾的意思,培养学生学习成语,积累成语的兴趣。

  初步按触文言文,能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3、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4、仿编成语故事,培养学生学习成语故事的兴趣,发展学生想象思维能力及模仿写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体会成语故事的'寓意,创编成语故事

  教学准备:

  课件《自相矛盾》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

  分两组比赛,说一说“自”字开头的成语。

  一、积累成语,揭示课题。

  1、试说“自”字开头的成语

  (多媒体展示:有关“自”的成语20个。)

  自给自足自觉自愿自力更生自告奋勇自强不息自食其力自愧不如

  自由自在自知之明自不量力自欺欺人自暴自弃自鸣得意自以为是

  自我陶醉自相残杀自高自大自作聪明自吹自擂自相矛盾

  2、齐读成语。

  3、引入课文,板书课题,简介矛与盾(矛:长矛,古代用于进攻的武器;盾:盾牌,古代用于防守的武

  器。)

  4、播放《自相矛盾》的flash

  二、精读《自相矛盾》。

  1、自由初读课文

  2、谁能说一说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

  3、“夸口”什么意思?(说大话。)文中是谁在说大话?他说的是什么大话?学生勾画相关语句,指名朗读,学生评议。

  师:谁来学着文中的人夸夸矛和盾

  4、如果你是围观的人,你会怎样想?怎样说?

  指导读好问话。(设置孩子、中年人、老人,让学生品味语气。)

  5、“张口结舌”是什么意思?(张着嘴巴说不出话来。)能换一个词语来替代吗?(哑口无言)他为什么张口结舌?

  那个人售物时说话前后矛盾对他会有什么后果?(东西卖不出去,失去信用。)

  6、拓展:如果你是那位卖矛与盾的人,要想把自己的东西卖出去,你会怎样推销自己的矛与盾?

  (四人一小组讨论。)

  7、通过学习课文和他们的表演中,你明白了什么?

  说话、做事不能相互抵触,要前后一致。(说话办事必须实事求是,前后一致。)

  你身上有过自相矛盾的现象吗?如果有会有怎样的后果?你应该怎么办?

  三、初识古文,激发兴趣。

  1、我们知道有些成语是出自古代的寓言和历史书籍,今天我们学习的一则成语就出自于古代思想家韩非子写的一本书里。

  韩非子简介

  韩非,先秦时期韩国公子,是我国先秦时期著名政治理论家,卓越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子:古代对有学识男子尊称。

  原文: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2、练读原文

  3、看着原文复述课文。

  四、仿编成语故事。

  1、播放自相矛盾现代版

  2、四人小组编成语故事。

  3、交流,评价。

  五、教师总结。

自相矛盾教学设计15

  一、导入

  平时你们看到我叫我什么啊?(老师、丁老师对不对)哎,我长得那么漂亮,(美丽、漂亮的丁老师)小嘴巴真甜,这样今天你们一个机会来给我当当老师好不好?(好)我来说两句话,你们听听看。听完之后评一评。

  1。小朋友们,今天的天气真正好,阳光明媚,下了场滂沱大雨。(是的)

  2。哦,再听一句,值日生记了文俊豪的名字,文俊豪说:丁老师,我没有讲话,我是轻轻地讲话。你来说。

  3。谁来读?你来,你再来,我们一起来!

  先来看个视频,矛和盾是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

  1。看了这个故事,我们知道了矛和盾都是古代的——兵器。你听得很仔细。这就是矛,各种各样的矛,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啊?——长的,上面是——尖尖的,打仗的时候可以用来刺伤敌人。所以这个矛的尖尖头十分——尖锐、锐利。但是你不要以为敌人都是傻子,兵来将挡—水来土淹,当矛刺过来的时候,敌人就用——盾来保护自己。那么这个盾的质量要不要好的啊?——要,为什么?所以说盾得坚固、坚硬、结实。说的.真好!今天我们就要走进小古文《自相矛盾》的世界。

  2。古时候,诵读诗文是件风雅的事,一卷在手,书声琅琅,小古文的朗读要特别注意节奏和韵味,现在看好书,听老师读。

  3。怎么样,自己想试试吗?现在请小朋友把小古文读两遍,第一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第二遍和离你最近的小伙伴一起读一读。

  4。小朋友,快去数一数有几句话?老师请五位小朋友来读!

  5。轻轻地把书本放下!

  三、理解课文

  1。老师知道你们的小脑袋里啊装了很多好玩、有趣的方法来学习小古文,比如:查字典、和同桌交流、小组讨论、看下面的注释、翻译等等,现在请你们小组合作:读一读,想一想,你读懂哪个字、哪个词、哪句话?

  2。楚国的集市上人来人往,车水马龙,热闹非凡。瞧,这个楚人在干什么?把话说完整——这个楚人在卖盾与矛。出示:楚人有卖盾与矛者。你来读,你来读。

  3。谁来当当楚人,夸夸这面坚固无比的盾?你来。看来你是初次经商,还没有体会到商人的心情,夸的还不够。谁来帮帮他,应该读出夸耀的语气,你试试。你可真会誉盾啊(出示词卡)!谁连起来读一读?(出示: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誉王天瑞。

  4。谁再来夸夸他的矛?(出示: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无不陷也)。把他的心里都读出来了!我的矛可好了,你来读。大家快来看一看,瞧一瞧,吾矛之利——於物无不陷也。

  5。谁来说说看,这两句话你读懂了哪个字,哪个词语,哪句话?

  预设:吾:我的。放风筝里面有“汝前行,吾后行”。

  坚:坚固,给他组组词。新的学习方法出现了,遇到不理解的次可以给他多组几个词。坚可以组哪些词?我们就把这种学习方法命名为:倪展翼组词法。

  利:锋利、锐利,也是组组词。吾矛之利的意思就是——我的矛很锋利。

  物莫能陷也:通过对比古文和现代文,我知道了这句话地意思是:——随便你用什么东西都不能戳穿它。你来读,你的盾很坚固,你的盾的质量很好!

  於物无不陷也:随便什么盾都能戳的穿。就是所有的的盾都不能不被戳穿。你来读,这个矛很锋利,很厉害的一只矛。

  6。谁来帮帮这个楚人,帮他吆喝吆喝生意?你来,你再来。我们一起来!(齐读)

  7。楚人的一番吆喝吸引了不少的围观者,听了楚人的吆喝,有没有人买呢?你从书上哪个地方知道的?(出示: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旁边的人听出了破绽。

  8。这里的“或”我们在哪篇小古文里碰到过啊?——菊,其其色或黄、或白、或赭,或红,种类繁多。或是有的,但是在这里是——有的人。

  9。(1)假如你是一位孩子,你会说:叔叔,

  (2)假如你是一位中年人,你会说:hey,兄弟,

  (3)假如你是一位老人:年轻人:(老练有成)

  10。那个人的反应是什么啊?(出示:其人弗能应也)

  嘴巴张的大大的,可是说不出话来就是——张口结舌。大家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此时的楚人吗?(尴尬、窘迫、吃惊、难堪、张口结舌、目瞪口呆。)大家积累的词语可真多!老师这里还有几个成语呢!看!(哑口无言、瞠目结舌、无地自容、面红耳赤、无言以对、洋相百出、呆若木鸡。)

  11。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老师引读:不能被刺穿的盾牌和没有刺不破盾的长矛,是不可以同时存在的。

  四、活学活用

  1。楚国人的买卖还能做下去吗?谁来告诉他错在什麽地方了?说话、做事前后抵触,说话不讲逻辑,真厉害,一下子点出要害。用四个字概括就是(自相矛盾)。

  2。这是《自相矛盾》的小诗,自己读读看?

  这诗歌有意思吧!谁来说一个你觉得有意思的地方?

  3。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自相矛盾的实例呢,看这是一则广告。播放脑白金广告)对呀,前后说的不一致就是自相矛盾!

  五、熟读成诵

  1。老师给出了小古文《自相矛盾》的填空,自己先试试看?

  2。老师奖励你们看一组连环画,看,能不能跟着图画把它背出来呢?自己试试看!(请两个小朋友来背)

  3。真厉害,这也难不倒你们!现在啊我们把这个小古文的故事演一演,谁来读旁白?谁来做楚人?谁来当当小朋友路人甲?中年大叔路人乙好,老者路人丙?开始!

【自相矛盾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自相矛盾》教学设计04-18

自相矛盾教学设计05-14

《自相矛盾》教学设计06-13

自相矛盾教学设计11-12

《自相矛盾》教学设计09-06

自相矛盾的教学设计01-12

自相矛盾教学设计10-24

关于《自相矛盾》的教学设计06-30

关于自相矛盾的教学设计06-12

《自相矛盾》教学设计模板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