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迷藏》教学设计

时间:2023-01-31 20:23:06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捉迷藏》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捉迷藏》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捉迷藏》教学设计

《捉迷藏》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感受李四光专心致志的进行科学研究的精神。

  2、学会本课的8个新词,能按要求写近义词。

  3、认识按事物发展顺序组句成段的叙述方式,初步学会理清按失望发展顺序连句成段的顺序。

  4、能正确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按事物发展的顺序组句成段的叙述方式,能理清它的顺序。

  难点:理解李四光研究石头的意义。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初步感受李四光专心致志地进行科学研究的精神。

  2、学习课文生字新词,正确地朗读课文。

  3、学习第2自然段,初步领会按事物发展顺序写的一段话。

  二、教学过程:

  ㈠、简介李四光的生平,揭示课题

  ⒈出示李四光的.图片,问:

  ①你认识他吗?你能向同学们介绍他吗?

  ②你是怎么知道的?

  ⒉揭题。

  学习生字“藏”。“藏”的笔画比较多,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吗?

  ㈡、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的主要的内容,学习字词。

  1、自己读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什么?”

  2、读生字并组词。

  3、你觉得哪个生字比较难写难记?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

  4、把自己认为难写的生字写几遍。

  5、在课文中划出生字词,读一读,教师投影新词,让学生合上书,读给同桌的同学听。

  6、你懂哪个词的意思,可以直接把意思说出来或出道题考考同学。

  7、提出还不懂的词语,想办法弄懂。

  ㈢、学习第2自然段

  1、自己读第2自然段,想一想:李四光和他的女儿在捉迷藏是,开始怎么样?后来又怎样?

  2、汇报交流:(开始他们完得真高兴,后来爸爸不见了。)

  3、课文哪几句写他们玩得高兴?

  4、指导朗读这几个句子。

  5、课文哪几句写爸爸不见了?

  6、再次读第2自然段,想一想:这一段先写什么,再写什么?

  7、小结:这段话是按捉迷藏这件事”开始怎么样,后来怎么样?”的顺序来写的,像这样的顺序,就是“事情的发展顺序”。

  ㈣、根据“单元学习提示”落实训练重点。

  1、自读“单元学习提示”,想想:什么是事情发展的顺序?怎样来学习按这种顺序写的一短话?

  2、汇报交流。

  3、巩固迁移训练。

  ▲读下面一段话,想一想,按什么顺序写?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课外活动时,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没有鼻子的人头像,并准备了一个纸板鼻子,叫我们蒙上眼睛给贴上。同学们按顺序一个一个蒙上眼睛,手拿着“鼻子”去贴,有的同学把鼻子贴到了下巴上,有的把鼻子贴到了头顶上,还有的同学把鼻子贴到了耳朵上。教室里不时传来一阵阵哄笑声。最后一位同学上去贴,正好把鼻子贴正。游戏在一片欢笑声中结束。

  ①指名读要求。

  ②按要求指导自学。

  ③指导交流自学情况。

  ④教师强调学习方法。(略)

  ㈤、课堂小结

  ①完成作业:作业本上第六题。

  ②读下面一段话,按一定顺序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标上序号。

  我坐在餐桌前,开始吃妈妈为我准备的早餐。

  早晨,我迅速起床,叠好被子。

  吃完早餐,我背上书包,高高兴兴的上学去。

  我到卫生间去洗脸、刷牙、梳头。

  板书设计:

  13、捉迷藏

  先写玩得很高兴事情

  后写爸爸不见了发展

  最后写玲玲去找爸爸顺序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结合课文具体了解李四光、介绍李四光,并激发学生了解大自然的兴趣。

  2、学习课文把一句话写具体的方法。

  3、能写出“发觉、专心致志、”的近义词。

  ▲教学过程:

  ㈠、复习

  1、认读生字、词卡

  2、你课外对李四光又有什么新的了解?能介绍给大家听吗?(及时表扬自己课外查找资料的同学)

  师:我们学习的途径很多,课内外结合能帮助我们学得更好。请读读第一小节,看看课文向我们介绍了有关李四光哪些方面?

  ㈡、学习第一小节。

  1、读一读,介绍了哪几方面?(李四光是地质学家、对石头有研究、搞研究很专心)

  2、重点读懂第二句话:

  ①“可”能换成什么词?

  ②从哪里看出他对石头有研究?

  ③你能用“只要……就……”说话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你认为哪几个词在语气上要注意的,自己处理一下。

  4、你能把自己课外了解的,和这三方面内容结合在一起介绍给大家听吗?

  ㈢、学习第三小节

  师:李四光研究起石头来,会把什么事情都忘了,这一次他又把什么事忘了?

  ★1、读读第三小节,说说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大面积训练并板书)

  (玲玲找不到爸爸,很不高兴——找到了爸爸——爸爸正在专心致志地研究石头——玲玲不生气了)

  2、你能给“专心致志”换个近义词吗?李四光的专心致志表现在哪里?(学生自由看图、看文说)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㈣、小结: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完成课后第四题)

  2、师:学了课文,你有哪些收获?(大面积训练说话)

  ㈤、课堂作业

  完成《课堂作业本》上的作业。

  板书设计:

  捉迷藏

《捉迷藏》教学设计2

  一、说教材:

  1、分析教材的内容地位:

  1)、在日常活动中,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方式。“捉迷藏”是孩子们喜欢的游戏之一,尤其是小班的孩子,他们活泼好动,对此更是感兴趣。纲要中指出:幼儿是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非被动者,活动内容必须与幼儿兴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以引导幼儿向最近目标发展区发展。

  2)、3—4岁的幼儿活泼好动,且是语言迅猛发展时期,但对方位词的理解、掌握、运用对他们来说是有一定困难的,而在日常生活中要经常用到,如“请你把玩具放到桌子上面”、“把盘子放到小桶里面”等等,为了顺应幼儿的发展需要,我想通过幼儿最喜爱的游戏形式让幼儿在理解的基础上初步地学会运用方位词,充分体现玩中学、学中乐。

  3)、依据《纲要》目标中指出: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体验表达中指出:积极运用语言、动作、表情等方式进行创造性地表现和表达,在认真研究分析教材的基础上大胆对教材进行创编(最后一个环节),让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在活动中,我以游戏的形式贯穿活动始终,采用多媒体教学让幼儿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下获得发展。

  2、活动目标:

  根据《纲要》和教学内容,结合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我制定了适合幼儿最近发展区发展的4个目标:

  1)、通过游戏让幼儿理解、掌握方位词,并初步学会正确、灵活运用。

  2)、引导幼儿运用语言、动作、表情等方式进行创造性地表现和表达。

  3)、采用游戏的形式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共享游戏的快乐。

  4)、通过游戏让幼儿懂得要听妈妈的.话,做个懂事、听话的好孩子。

  3、活动的重点、难点:

  1)、重点:根据《纲要》和幼儿的已有经验、水平我认为此活动的重点是幼儿能正确地运用方位词表述出小动物所在的位置。

  对于突破重点采用的方法是:在幼儿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利用“找朋友”的游戏,初步感受方位词;再通过“找小猫”的游戏,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寻找小猫所在位置,掌握、理解方位词,从中建构了积极、有效的师生互动,从而让重点得以解决。

  2)、难点:是能在创造性的游戏中灵活的使用方位词并能用完整的句子进行表述。

  对于突破难点采用的方法是:为幼儿创设宽松、愉快的活动氛围,采用鼓励、表扬、引导以及个别指导的方法,让幼儿大胆想象、表现,从而使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在游戏中让难点得以解决。

  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年龄特点,在活动中,所运用的方法、手段注重感受性、体验性等。

  二、说教具、学具:

  1、知识经验的准备:利用日常生活中各环节,初步让幼儿感受方位词,并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2、物质准备:

  1)、多媒体电脑课件、录音机、磁带(音乐磁带和录有教师讲话的磁带)

  2)、课前与幼儿一起玩毛绒玩具,并让幼儿记住它们的名字。

  3)、创设游戏的环境:将毛绒玩具藏到活动室各角落。

  4)、为幼儿提供各种藏身的道具。

  三、说教法、学法:

  1、教法:

  1)、本次活动中我运用了启发提问法、引导发现法、课件演示法、观察法等,对于这些方法的运用,我“变”以往教学的传统模式——教师说教,“为”以幼儿为主体,教师用启发、引导的方式,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并以游戏的方式贯穿活动的始终,再加上形象、生动、直观的课件,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习得经验,真正体现玩中学,学中乐。

  2)、在教学过程中,我渗透了“多元智能”的理念,将各个领域中的知识有机的“整合”在一起。如,在语言活动中渗透“识字”教学;在找小猫的过程中让幼儿感受数的概念;在最后的一个环节中,感受体育游戏的快乐,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等。

《捉迷藏》教学设计3

  目标:

  1、欣赏安徽地方戏剧黄梅戏婉转动听的旋律,初步了解黄梅戏。

  2、初步学会演唱歌曲。

  3、在游戏中与同伴友好合作,遵守游戏规则,共同体验边游戏边唱歌的乐趣。

  4、在歌曲念白处创编歌词,并按节奏准确念出,在自己的创造活动中体验歌唱带来的喜悦。

  准备:

  1、自制《捉迷藏》背景图一幅,黄梅戏《女驸马》磁带,

  2、自制卡片式图谱,其中小草左右各1个,眼睛2个,速写人物3个,?2个,手势1个,间奏卡片1份,小白兔,小花猫,小花狗图片各一张。

  3、小白兔,小花猫,小花狗头饰各一个。

  过程:

  组织课前预备活动,向各位老师问好。

  一、欣赏教师演唱黄梅戏《女驸马》,导入课题。

  1、提问:“你们知道刚才老师唱的是什么吗?”

  师向幼儿简单介绍黄梅戏:黄梅戏是安徽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它在很早以前还有另外两个名字,叫“黄梅调”,也叫“菜茶戏”。在我们身边,几乎所有的大人都会唱几句黄梅戏,那你们想不想学唱黄梅戏呢?今天老师就教大家唱一首好听的黄梅戏。

  2、出示背景图,提问:“你们猜猜,这幅图上几个小朋友们在玩什么游戏呢?”幼儿回答后,师揭题:“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黄梅戏就跟这个游戏有关,它的名字也叫:《捉迷藏》。”

  3、谁来说说这幅画里的故事?幼儿自由说。

  二、观察背景图,了解歌词前一部分内容。

  1、倾听老师编的故事。师提问:“星期天,小刚觉得一个人在院子里玩没意思,他想请身边的小朋友们来和他一起玩捉迷藏,他会怎样邀请他们呢?”导入对白:“伙伴们,快来呀,捉迷藏喽!”“小伙伴们很久都没玩这个游戏了,非常愿意参加,他们又会怎样回答呢?”导出“哎,来喽!”

  2、师小结。黄梅戏跟我们以前学过的'歌曲不一样,它除了歌唱之外,还有说话的部分,我们也把它叫做说白,或者叫对白。这首黄梅戏除了刚才我们已经知道了的说白外,还有一句说白,到底是什么呢?请大家仔细听老师唱一遍,看谁能第一个回答老师这个问题。

  三、教师跟音乐有表情地范唱,幼儿倾听,并完整学唱歌曲。

  1、幼儿回答老师问题后,请大家一起集体有节奏地说白:“小白兔,小花猫,还有叮叮当当的小花狗。”

  2、师说唱的同时,出示跟歌词相关的图片。幼儿可一边观察图谱,一边听老师说唱:小伙伴开始玩捉迷藏的游戏了,这次是小刚找,其他小伙伴藏,小刚“左找找,右找找,瞧瞧他们在哪里。你瞧那边是个啥?小白兔、小花猫、还有叮叮当当的小花狗。”

  3、出示:“拍拍你,拍拍我,拉个圆圈跳个舞呀,跳个圆圈舞呀。”的节奏卡,并重点指导这一句的学唱。指出有连音线的音就要把它们唱得更连贯些。

  四、交代游戏规则,组织幼儿角色游戏,并在游戏中完整学唱歌曲。

  1、请几位幼儿扮做小动物躲起来,全体幼儿和老师一起唱歌,由教师将他们找出来。

  2、分角色游戏,大家齐唱,一幼儿边唱边找,其他幼儿藏。

  五、引导幼儿为歌曲念白处创编歌词。

  1、引导幼儿将小白兔、小花猫,小花狗替换为别的小动物,并带幼儿按节奏念出:“,还有叮叮当当的。数一数,一个也不少。”再次分配角色,组织幼儿边唱边游戏。

  2、课后自由结合,在念白处表演自己新创编的表现三种小动物的形象。

【《捉迷藏》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捉迷藏的教学设计06-29

《捉迷藏》教学设计01-20

《捉迷藏》教学设计12-16

捉迷藏教学设计06-06

《捉迷藏》教学设计范文06-29

《捉迷藏》优秀教学设计范文06-29

《捉迷藏》优秀教学设计模板06-29

《捉迷藏》的教学设计方案07-04

课文捉迷藏教学设计范文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