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课时教学设计

时间:2022-08-26 10:45:50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氧气课时教学设计(精选6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氧气课时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氧气课时教学设计(精选6篇)

  氧气课时教学设计 篇1

  一、教学设计思路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选自最新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二氧气。本节教材选取了学生身边最熟悉的物质氧气作为学习素材,这些素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生动的感性知识,学生学起来亲切,易于理解和接受。首先从氧气的物理性质入手,通过木条燃烧归纳出氧气的检验方法,进一步通过硫、木炭、铁丝燃烧实验介绍氧气的化学性质,并根据文字表达式讨论总结出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的概念,最后教材还介绍了缓慢氧化。

  (二)学情分析

  本课题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地学习物质,所以,要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认识物质的一般方法。学生对实验探究还刚起步,需要在老师的不断引导下,逐步增强、提高和掌握。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才刚刚开始,所以让学生通过观察程序,对实验的观察和描述做到系统、准确,是需要老师引导的。

  根据学生认识上的特点,本课题分两个课时,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以实验为主,通过实验探索和讨论交流,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第二课时讲述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讲评练习。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

  ②观察和描述硫、木炭、铁丝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③通过对已知反应共性的归纳总结,初步建立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的概念。并能对已学的典型反应进行分类。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实验来探讨氧气的化学性质,同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语言表达能力;②观察和分析演示实验,初步学会描述实验过程和现象的方法。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体会实验中的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研究氧气的性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2)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求实、严谨的优良品质。

  三、重点难点

  重点:①氧气的化学性质

  ②化合反应,氧化反应概念的建立。

  难点:①依据实验结果,通过比较和分析,归纳氧气的化学性质。

  ②氧化反应的理解。

  疑点:实验现象不同的原因。

  四、实验材料

  器材:集气瓶、燃烧匙、酒精灯、坩埚钳等。

  药品:木炭、硫磺、细铁丝、水等。

  其他:火柴、木条等。

  五、教学方法

  探究、归纳为主的启发式教学法

  六、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及其用途。

  引入新课:既然氧气对我们如此重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氧气的一些性质。[板书]课题2氧气

  讲述:我们研究物质的顺序,一般先介绍它的物理性质再介绍它的化学性质,而对于气体的物理性质我们一般主要从颜色、气味、状态、密度与空气大小比较、溶解性等方面来学习。

  [板书]一、物理性质

  活动一出示一瓶氧气,问:这是一瓶氧气,谁来描述一下它的物理性质呢?提问:鱼儿能在水中存活说明水中溶有氧气吗?

  【板书】: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过渡:接下来我们介绍化学性质

  [板书]二、化学性质

  演示实验: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氧气瓶

  提问:木条放入瓶中与瓶外的现象有什么不同

  [板书]检验氧气的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如果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演示实验:硫在空气中、氧气中的燃烧

  提问:硫在空气中、氧气中的燃烧现象有什么不同呢?

  【板书】硫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淡蓝色,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硫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蓝紫色,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文字表达式:硫+氧气——二氧化硫

  讲述:二氧化硫(化学式为SO2)是污染空气的主要气体之一,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二氧化硫,这就是为什么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原因。

  [演示实验]木炭在空气中、纯氧中燃烧实验

  提问:碳在空气中、氧气中的燃烧现象有什么

  【板书】碳在空气中只能发红、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

  文字表达式:碳+氧气———二氧化碳

  讨论:木炭和硫分别在空气和氧气里燃烧的现象不同,这说明了什么?

  【讲解】1、物质燃烧主要是与氧气反应

  2、燃烧反应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演示实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展示铁丝并设问:你见过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吗?铁丝在氧气中也能燃烧吗?[板书]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只能发红,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文字表达式: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提问:1、集气瓶中为什么要放少量的水呢?

  2、如果实验观察不到火星四射,你认为可能是什么原因呢?

  总结:1、为了防止燃烧过程中溅落下来的熔融物把集气瓶炸裂。

  2、可能原因有:氧气不纯、铁丝生锈、没有等到火柴快燃尽就伸入

  提问:通过带火星木条、硫、铁在氧气中的燃烧,我们可总结出氧气有哪些性质呢

  [板书]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较活泼的气体,它可支持燃烧,氧气含量越高,燃烧越剧烈。氧气在反应中提供氧,具有氧化性,是常用的氧化剂

  讨论:前面几种物质的燃烧的文字表达式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呢?

  小结:1、生成物只有一种2、反应物都有氧气参加

  【板书】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氧化反应: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

  讲解:化合反应是多变一,可用A+B=AB表示,氧化反应分为剧烈氧化和缓慢氧化,燃烧属于剧烈氧化,缓慢氧化是不易被人察觉的,如铁生锈、食物腐烂、动植物的呼吸等。剧烈氧化和缓慢氧化的共同点是都属与氧化反应、都会放热。提问:氧化反应一定属于化合反应吗?

  讲解:氧化反应不一定属于化合反应,如蜡烛燃烧是氧化反应却不是化合反应。化合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而氧化反应不是基本反应类型。

  练习:课本56页第一、三题

  作业:56页第二题

  氧气课时教学设计 篇2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学会实验室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

  2.练习连接仪器的基本操作。

  过程与方法

  能够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制备气体的发生装置,根据生成物的性质选择收集气体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明确反应原理、确定反应装置、实验步骤,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

  实验室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

  三、教学难点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选择和实验操作。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铁架台、大试管、带导管的胶塞、酒精灯、水槽、集气瓶、火柴高锰酸钾药匙棉花

  五、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9月20日天舟三号载物飞船发射升空,你知道发船发射用的助燃剂一般用的是什么吗?空气行不行?而纯净的氧气又是如何制得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制取氧气。

  合作探究

  (一)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阅读黑板上的资料卡片,总结归纳出工业上制取氧气的方法。

  (二)实验探究

  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探究

  (1)发生装置

  A固固加热型B固液常温型

  (2)收集装置

  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密度大于空气的气体

  a排空气法:

  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

  b排水集气法:收集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的气体

  2.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1)原理: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2)实验装置:

  发生装置:固固加热型收集装置:排水法

  (3)实验步骤:

  查装定点收离熄

  (4)实验现象:

  a导管口有气泡产生,集气瓶中的水逐渐减少,产生无色气体。

  b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5)实验注意事项:

  A检查装置气密性

  b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c导管伸入试管内要稍微露出橡皮塞

  d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e收集气体要等到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

  f实验结束时,先移出导管,再熄灭酒精灯

  六、小结

  经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获得了哪些知识?

  七、课堂小测

  八、拓展

  板书设计:

  制取氧气

  一、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

  (物理变化)富氧膜法

  二、实验室制取氧气

  原理: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步骤:查装定点收离熄

  氧气课时教学设计 篇3

  (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制取氧气》课题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第二单元课题3的内容。本课题是学生练习了实验基本操作后接触到的第一个气体制取实验,有利于进一步熟悉常见仪器的使用,通过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思路的分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更为今后学习其他气体的制取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实验室制取物质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2)认识分解反应、催化剂及催化作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进行科学探究,在活动过程中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氧气制法的探究

  2、难点:催化剂的概念的理解

  教学策略

  本课题的编写意图是让学生能够自己动手探究,综合练习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因而变演示实验为随堂探究实验是很有必要的。我们在教学中拟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出发,通过具体的实验探究得出制取氧气的原理,理解催化剂和分解反应的概念,了解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实验动手能力,让学生在相互合作、交流的环境中去学习新知识,掌握运用新知识。

  教具准备

  分组提供:试管5支、酒精灯、铁架台、5%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小木条、火柴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空气中约有1/5体积的氧气,但在许多情况下需要较纯净的O2,如何获得的呢?

  (二)新课

  1、【投影出示图片】

  1:人和动物的呼吸、植物的光合作用。

  【投影出示图片】

  2:工业上用的氧气钢瓶。

  师引入:自然界获取氧气主要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在实验室中怎样获得少量的O2?

  学生猜想,畅所欲言;学生观看、思考。让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2、实验探究合作交流。

  (提问)实验室是如何制取氧气的呢?

  (引导)利用实验台上的仪器探究这一问题。

  参照教材P37图2—14,说出仪器名称和用途,观察药品颜色思考回答。

  3、组内交流明确学习导向。与已学知识相衔接,为探究新知识作准备。

  4、实验探究合作交流(课件展示)

  【实验2-5】

  内容 实验编号 现象 原因快慢

  ①过氧化氢溶液②单独加热二氧化锰③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

  学生按表格内容做好实验并观察、记录、分析。

  培养学生实验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提高小组的团结协作精神。

  展示提高。(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实验结果。

  (设问)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时为什么总要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

  小组讨论交流。培养合作意识,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评价)对学生的讨论情况适当赞许和鼓励,并得出初步结论: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制取氧气的速度。

  学生相互评价。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愉悦感。

  (设问)二氧化锰是一种不溶于水的固体物质,二氧化锰在反应前后的性质是否改变了呢?用过的MnO2能否再次使用?

  让我们一起完成【实验2—6】。先预测,后实验并认真观察,做好实验记录,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归纳)从实验结果分析得出:催化剂的概念以及在反应中表示方法。

  (课件展示)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的作用。例举生活中使化学反应减慢的催化剂。表述实验现象,找出催化剂概念的关键词加以领悟。观看,思考,分析归纳出科学的结论。引导学生探究,学会辩证地思考问题。

  5展示提高(设问)实验室还有其它方法制取氧气吗?此处增加【实验2-7】的实验如: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思考讨论使学生体验到实验室可通过多种方法来制取氧气,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观察并思考:

  (1)、上述实验中,使用了哪些仪器?

  (2)、为什么可以用排水法收集O2?

  (3)、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O2能用此装置吗?

  学生分析、比较、交流,A:固热型制取气体B:固液常温型制取气体C:难或不易溶于水D:密度比空气大E:密度比空气小。

  (设问)制氧气的原理是我们前面学过的化合反应吗?

  (课件展示)化合反应实例。师生共同归纳规律,分析发现新问题,指导学生寻找规律,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由化合反应特点引出分解反应的学习,由实践体验上升到理论思考。

  6(分析)得出分解反应的概念。(课件展示)反应物种类,生成物种类,反应特点,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分析、比较,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分析、比较、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三、小结。

  梳理、整合、自我小结本堂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体验,并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知识归纳能力。

  四、诊断评价

  一组习题(略)

  学生独立完成,核对答案,互相纠错,强化学习情感,及时反馈矫正。

  (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补救)

  氧气课时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空气的组成、各成分的性质及用途,能用实验说明空气是混合物。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空气的组成,了解探究的一般过程;联系生活经验,认识纯净物和混合物;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空气的组成的实验探究,激发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培养合作和勤于思考的科学作风,体验探究成功的乐趣。

  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空气的组成,掌握各成分的性质及用途。

  难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课型:探究型,多媒体

  实验准备:

  试管、针筒、打气筒、锥形瓶、集气瓶、水槽、燃烧匙、橡皮塞、烧杯、导管、止水夹、酒精灯、红磷、硫酸铜、澄清石灰水、火柴。

  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出示一幅驿亭风景图片,教师感觉空气清晰。

  讨论1:收集一瓶驿亭清晰空气的方法。(请同学收集)

  讨论:空气有哪些成分组成。

  新课探究:

  一、空气的组成成分及性质

  1、演示实验:无水硫酸铜遇水显蓝色

  引导学生思考:

  1、将这一现象应用实验证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2、根据平时的观察,生活还有哪些现象能证明空气中含有水?

  学生:

  1、冰过的瓶子外面有水珠

  2、冬天教室窗上有一层水雾

  3、置于空气中的饼干会受潮

  2、演示实验: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证明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

  结论: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含量较少

  3、演示实验:取一瓶空气和一瓶氧气,把一根燃着的木条先后插入两个集气瓶中,观察木条在两个集气瓶中燃烧的剧烈程度是否相同。

  结论:空气中氧气含量并不高

  4、探究:氧气在空气中占多大比例

  实验原理:红磷在密闭容器内充分燃烧,消耗了空气中的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容器内压强减小,大气压将烧杯中的水压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正好填补消耗掉氧气的体积,从而确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反应停止后,水槽中的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中,约占瓶内体积的1/5

  结论:红磷燃烧消耗氧气,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讨论1: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而在这个实验中,为什么有时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1/5呢?导致结果偏低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1)红磷的量不足;

  (2)瓶内氧气没有耗尽;

  (3)装置漏气(如塞子未塞紧、燃烧匙与橡皮塞之间有缝隙等),使外界空气进入瓶内;

  (4)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使进入瓶内的水的体积减少。

  讨论2:该实验中有时气体减少的体积大于1/5,又是为什么呢?

  (1)点燃红磷后,插入燃烧匙时,瓶塞子塞得太慢,使得瓶中空气受热膨胀,部分空气溢出。

  (2)实验开始时,没有夹或没夹紧止水夹。

  讨论3:我们能否用碳来代替红磷进行上述实验?

  红磷燃烧后生成固体五氧化二磷,使集气瓶中空气的压强变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

  二、空气的组成体积分数

  三、空气的利用(学生自主学习)

  四、课堂练习

  结束语。

  氧气课时教学设计 篇5

  第一节性质活泼的氧气

  第一课时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苟体扬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和一些主要用途;

  2、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

  3、认识氧化反应。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及综合分析的能力。

  2、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3、初步学会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极其变化的方法。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

  难点:用实验来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对实验现象的描述

  三、教学方法

  演示实验法、自主学习法

  四、仪器和药品

  分液漏斗、锥形瓶、集气瓶、玻璃片、燃烧匙、石棉网、水槽、带活塞的导气管、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蜡烛、木条、澄清石灰水、细铁丝、木炭、硫粉

  五、教学步骤

  (一)复习并引入新课

  1、提问:空气的成分按体积算,含量最多的是,其次是,我们又是怎样测定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

  2、讨论:你知道在空气中占了五分之一的氧气的哪些性质?你又有什么事实能证明自然界的水中溶有氧气?同学们在热烈地讨论着他们觉得很“熟悉”的氧气的同时,我用课本图片指出火箭升空图,并说明火箭升空,液氧作助燃剂。

  3、引入谜语:无影无形摸不着,火焰见它跳得高。呼吸作用它参加,动物生长离不了。(打一物质)

  (二)制取氧气,了解其物理性质

  1、利用双氧水制取几瓶氧气,简介制取过程,观察收集的气体,说出其颜色、状态、气味、密度和溶解性,及其三态变化。(板书)

  (三)实验探究,掌握化学性质

  1、学生协助完成木炭、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

  (1)观察比较:蜡烛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有什么不同?

  (2)思考:燃烧后生成的产物相同吗?如何证明生成物是什么呢?

  (3)进行实验探究:引导学生注意:

  a、把木炭、蜡烛直接伸入氧气中会燃烧吗?(突出条件的重要性)

  b、木炭、蜡烛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有何不同?

  (4)交流讨论:完成课本32页的实验记录。

  2、教师演示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

  (1)设疑:说出为什么铁丝要绕成螺旋状?为什么铁丝末端要系上火柴梗?为什么要待火柴梗即将燃尽时才伸入集气瓶中?

  (2)演示实验,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并引导学生讨论:铁在空气中能燃烧吗?能举例说明吗?(用铁匠加工铁器的实例说明)。(瓶中先装的水)这水有何作用呢?

  (3)完成课本32页实验记录。

  3、教师演示硫粉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实验。

  (1)观察现象有什么不同?

  (2)思考:为什么要在集气瓶中事先装少量水?

  (3)完成课本32页的实验记录。

  4、小结:引导学生比较得出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有助燃性。

  5、讲解:氧化反应——物质与氧气的反应。氧化反应分为剧烈的氧化反应和缓慢的氧化反应。并举例说明。

  6、学生讨论课本第34页图2—7,总结氧气的用途。

  (四)总结归纳:用多媒体展示的形式

  (五)板书设计

  一、氧气的性质

  1、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无色无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

  2、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能与很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支持物质的燃烧。例如:

  (1)碳+氧气?二氧化碳

  (2)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

  (3)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4)硫+氧气?二氧化硫

  二、氧气的用途

  1、支持燃烧

  2、供给呼吸

  氧气课时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初步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理解化合反应的概念,初步学会判断化合反应的方法;了解氧化反应的概念及其反应的判断和氧气的用途。

  能力目标:

  通过对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及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通过判断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及对氧气化学性质的归纳,逐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氧气的制法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初步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反应原理;

  了解工业上从空气中提取氧气的基本原理;

  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理解分解反应的定义及其与化合反应的区别。

  能力目标:

  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初步培养学生分析、对比和迁移知识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及实验、分析、总结、理解运用的学习方法。

  教学建议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本节教材分为氧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三部分。

  这三部分应以氧气的性质为中心,因为物质的用途主要决定于该物质的性质。

  氧气物理性质教学建议

  关于物理性质的教学,教给学生一个认识物理性质的顺序,以便在以后学习其它物质的物理性质时,即观察的全面,又起到了对照的作用。使记忆更牢。

  物质的物理性质,其观察和描述的顺序与人的感觉器官所接受的信息量有关,最突出的是颜色,其次是形状,再是嗅觉、味觉,这样自然的形成一个描述物理性质的习惯顺序。

  关于溶解性,由于学生尚不了解溶解过程的实质,对这些基本上不跟水起化学反应的物质的溶解,只能先认为是物质的物理性质。有关氧气微溶于水的事实,可列举实际生活中的事例帮助理解。如许多水中生物呼吸靠的就是溶解在水中的氧气。或者让学生想想办法,做个家庭实验,如:用封闭和敞口的容器做水中养鱼的效果对比。

  氧气等气体的沸点和熔点都很低,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少遇到的,是很难想象到的低温,教师应争取使学生看到液态空气、液氧、液氮做为改进教学的设想。或者至少也应争取看到录像片(液氧、液氮一般制氧厂都有生产,液氮在一般大医院用于冷冻疗法。)

  在气体密度教学上,注意①怎样测定气体密度?它与固体和液体有什么不同?

  ②不同密度的气体为什么是混合均匀而不分层?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法、实验演示法

  学生:实验探究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初识氧气

  二、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

  1、通过提问让学生回忆物质有哪些性质

  2、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了解氧气的色、态、味

  三、氧气的化学性质

  1、学生自主探究带火星的木条在氧气和空气中燃烧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体验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

  2、演示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的燃烧,观察实验现象,学会写文字表达式,并学会分析硫在氧气和空气中燃烧现象差异的原因

  3、演示铁在氧气和空气中的燃烧,观察实验现象并写出文字表达式

【氧气课时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氧气》教学设计06-20

制取氧气教学设计04-27

《氧气制备》教学设计范文05-17

《制取氧气》教学设计范文07-19

性质活泼的氧气 教学设计02-09

氧气制备教学设计(精选3篇)03-31

空气和氧气优秀教学设计07-02

《制取氧气》的课后教学设计反思06-20

《制取氧气》优秀教学设计模板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