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时间:2021-04-07 19:32:12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范文(通用3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范文(通用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范文(通用3篇)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2.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数感。

  3.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让学生体会到近似数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重点与难点

  初步理解近似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猜数游戏:教师或学生指定一个4位数(不让其他学生知道),学生猜猜是什么数。猜的过程中提示学生所猜数是否与目标数接近,猜中为止。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10的图画和文字,让学生读一读图画中的文字。

  (1)9985和10000都表示参赛运动员的人数吗?有什么不同?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交流,说一说“将近10000人”是什么意思,“有9985人”是什么意思。

  9985这种说法特别精确,所以它是一个准确数。

  9985接近10000,10000比较容易记住,10000是一个近似数。

  (板书课题:近似数)

  (2)让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二年级同学304人,可说大约300人”中的304和300各是什么数。

  (304是准确数,300是近似数。)

  这里的准确数和近似数,哪个数容易记住?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互相说一说。

  (3)提问:现在同学们知道什么是近似数了吗?谁来说说。

  小结:近似数是指大约是多少的数,也就是与实际比较接近的数。

  2.日常生活中我们还碰到过哪些近似数?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近似数,体会近似数,体会近似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三、课堂作业

  1.教材第91页“做一做”。

  2.教材第92~94页练习十八第4~12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新的知识?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解决乘加、乘减实际问题的过程及思考方法和解题策略。

  数学思考: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简单体力能力。

  解决问题: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乘加、乘减的实际问题。

  情感与态度: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功快乐,体会数学价值。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猴山上的桃熟了,大猴和小猴采了一些桃,小朋友们想不想去看看,不过小猴说去了要能帮它解决实际问题,你们看行吗?

  二、探求新知

  1、教学例题

  ①揭示例题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

  ②提问:怎样才能求出大猴和小猴一共采了多少个桃?

  ③引导:从问题想起。

  ④要求学生独立思考自己列式解答后再进行交流。

  ⑤学生汇报,老师板书:

  12×3=36(个)

  36+6=42(个)

  ⑥回顾: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用了几步计算?

  板书课题:两步计算实际问题、

  (2)提问:第一步算出的是什么?第二步呢?第二步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反馈后教师板书:

  12×3=36(个)

  36-6=30(个)

  强调:解决这个问题同样要先算出什么?

  (3)比较:解答例题和试一试,这两个问题的过程,有什么相同地方和不同地方?

  小组讨论后在班上交流

  2、教学试一试

  (1)谈话,要求大猴比小猴多采多少个?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先独自计算,再与同桌交流。

  三、巩固练习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1)学生读题后提问,题目中有哪些已知条件?要求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2)学生独立解答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先在小组里说说自己的想法,然后练习。

  四.全课总结:

  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谈话:今天解决的实际问题比较复杂,需要两步计算,关键是要确定先算什么。

  五、作业

  做“想想做做”第3题

  教后记: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3

  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34页至第35 页的内容。本课的任务是让学生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通过实际测量知道米、分米、厘米之间的关系。教材中创设了“估一估、量一量”铅笔有多长的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在估测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测量、比较、找实物等活动体验分米、毫米的实际意义,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培养学生的估测、操作、分析、判断等能力。

  学情分析

  在生活中已经具有了测量物体长度的经验,并在前面的学习中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具有初步的.估测意识,因此,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应合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多动、多说、多想,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和解决问题,从中感受数学的意义、价值,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力争在课堂教学中多给学生一些思维的空间和活动的余地。本课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多种活动,建立丰富的表象,逐步形成空间观念。让学生通过认识毫米、分米的学习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当学生发现厘米、米不够用时,自然引出毫米和分米的新的长度单位。整个教学活动完全是由学生主动探索、解决,从而建立新的长度单位的概念。培养他们在学习中的团结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铅笔长度的活动,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实际测量,学习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2.通过“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实际感受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学习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提高估测能力。

  教学难点:

  建立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的表象,提高估测能力。

  教学方法

  让学生在具体的估测活动中反复体验,加深认识。结合学生的动手操作,充分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融入其中,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用具

  教具:米尺、1分硬币、铅笔、电话卡、光盘、课件。

  学具:学生用尺、学具。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一)上课之前,老师要考一考你们的眼力,请你估一估老师的身高是多少呢?(学生试着以米或厘米作单位估计)

  (二)你知道米和厘米有什么关系呢?(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1米=100厘米)

  米和厘米是长度单位家族中的两兄弟,用什么字母怎样表示?你能用手比画出1米和1厘米的长度吗?长度单位家庭中还有很多兄弟,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吧!

  (设计意图:创设估计老师身高的情景,复习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为本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实践操作,引导探究

  (一)认识毫米

  1.我们已经学习了用直尺测量线段的长度。下面的三条线段请你先估一估它的长度,在测量一下,看你的估计和实际测量是否接近。在测量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可以在小组内交流。

  2.学生以四人为一组测量作业纸上的线段。

  学生汇报,你发现了什么?

  3.引导学生说出第三条线段比3厘米多,又不够4厘米。当不够1厘米时,为了测量得更精确,我们要用到比厘米还小的长度单位:毫米。

  4.毫米的认识

  (1)学生介绍自己知道的有关毫米的知识。直尺上1厘米中每小格的长就是1毫米,我还知道毫米可以用字母mm来表示。

  (2)拿出手中的直尺看看、数数1厘米中有几个小格,直观感受1厘米中有10个这样的小格。

  (3)课件演示:我们把尺子中的1厘米放大,细细地数一下,一起来。演示边数出1厘米=10毫米。用字母表示就是1cm=10mm

  (4)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5)请组长组织你们小组的同学拿出准备的学具,先估一估,再量一量,把结果填在作业纸上。

  物品

  我的估计

  我的测量

  一元硬币的厚度

  电话卡的厚度

  我的铅笔的长度

  (设计意图:通过测量线段的活动,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是学生体会到毫米这个长度单位产生的必要性,也培养了学生的估测能力和团结合作意识。)

  (二)认识分米

  1.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直尺量一量课桌的高度。

  2.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用厘米和毫米都不方便,而且课桌的高度又不够一米,如果有一个比厘米大又比米小的长度单位就好了。

  3.教师指出:测量稍长的物体时,我们用分米做单位会比较方便。(板书:分米dm)

  1dm到底有多长呢?(课件演示)

  板书:1分米=10厘米

  1dm=10mm

  4.现在你再量一量课桌有多高?

  5.估计一下你的小臂的长度,再测量一下,小组内比一比。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测量课桌高度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测量、比较、等活动体验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培养学生的估测、操作、分析、判断等能力。)

  三、全班练习,巩固提高

  (一)说说我们一共认识了单位家庭中的几个兄弟?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二)游戏:变一变。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回忆毫米、厘米、分米、米的长度。听老师的口令用手指比划一下,看谁的准确?学生在老师的口令下比划几个单位的长度。再睁开眼对比一下。

  (三)修改日记:课件出示。

  下面是淘气在学习了长度单位后写的一篇日记,同学们看看日记里的长度单位用得合适不合适?怎样修改呢?

  4月10日 星期天 晴

  今天,我和妈妈去秦岭野生动物园参观,玩得可开心呢。

  我们穿过4厘米高的门就来到了动物园里,哇,里面有好多动物呀!我看见左边是3分米高的大象,右边的犀牛个子也不小,大概有2分米高吧,再往前走就是蟒蛇馆,里面的蟒蛇好吓人呀,最长的一条估计有30毫米长。我觉得最好玩的是溜滑滑梯,滑滑梯一定有4厘米高。

  在滑梯的旁边我还发现了一群蚂蚁在搬家,别看它们个子不大,每只蚂蚁只有2米长左右,但是即勤劳又很团结,我想我们应该向它们学习呀!

  (四)拓展训练:有一把断尺,零刻度已经没有了,怎样用它来测量铅笔的长度呢?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引导学生实际感受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学习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提高估测能力。)

  四、课外延伸,结束全课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在长度单位的大家族里,还有它们的老大哥,你们想知道吗?那就是我们下节课要学习的新单位千米。

  板书设计

  铅笔有多长

  1厘米=10毫米 1cm=10mm

  1分米=10厘米 1dm=10mm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范文(通用3篇)】相关文章:

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12-29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12-29

数学二年级下册的教学设计12-29

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范文01-04

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五篇12-29

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01-04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通用7篇)03-27

数学必修四教学设计范文01-04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12-31

数学二年级上册的教学设计范文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