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的扁担》公开课教学设计

时间:2022-10-19 14:09:48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朱德的扁担》公开课教学设计(通用11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朱德的扁担》公开课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朱德的扁担》公开课教学设计(通用11篇)

  《朱德的扁担》公开课教学设计 篇1

  一、教学要求: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8个字及以下词语:出产、扁担。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读文、感受朱德同志和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激发学生对革命先辈的敬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识字、朗读课文。

  2.难点:了解战士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担,后来为什么又不藏了。

  三、教学时间:

  两课时。

  四、教学准备:

  朱德同志像、扁担图片或实物、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1.谈话。

  《吃水不忘挖井人》这感人的故事让我们对关怀人民的革命领袖毛主席产生了敬爱之情,今天我们要认识另一位老一辈领导人。

  2.课件或图片出示朱德像。认识朱德这两个字。

  你们知识他是谁吗?

  板书朱德。说说这两个字怎么记。

  简介朱德。

  3.这篇课文讲的是关于朱德的什么事呢?

  板书:的扁担请你们读一下课题。

  4.课件或图片出示扁担图,也可出示实物。认识扁担这两个字。

  这就是扁担,谁知道用它可以干什么?

  扁担这两个字怎么记。

  [课题中朱德扁担两个词里的四个字都是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其中有三个字是要求会写的字。利用图片,随着出示课题分散识字。这样字不离词,音、形、义紧密结合,学生识记生字的效果好。]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

  要求:

  (1)圈出不认识的字,看拼音读准字音。

  (2)标出自然段序号。

  (3)遇到不懂的词句和问题作记号。

  2.小组学生互读、互查、互教生字读音,互相解疑。

  教师巡视,了解生字认读情况。

  3.集体认读生字词。

  课件出示生字词:井冈山同志一支队伍不远

  生产草鞋打仗

  (1)小老师教读生字词。

  要求:先读词中的生字,再读词。

  (2)开火车认读。

  [生字放在词语中认读,有利于学生理解记忆。]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手势告诉老师,这课有几个自然段。

  2.请三名同学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看谁能读正确。其他同学认真听,想想这课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先评读,再说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朱德和大家一起挑粮。战士把他的扁担藏起来,后来朱德在扁担上写了朱德记三个字,大家就不好意思藏他的扁担了。]

  4.学生质疑,教师梳理学生的问题。

  (1)什么是斗笠?

  (2)会师朱德记不料是什么意思?

  (3)战士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担,后来为什么不藏了?

  5.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采用不同方式解疑。

  (1)利用实物、图片、插图解决以下问题:

  ①出示贴有斗笠词语的斗笠实物或课件。

  一起读读这个词。

  这就是斗笠,是用竹篾夹油纸或竹叶等制成的。用来遮阳光和雨。

  ②出示总司令带着一支队伍在井冈山和毛主席会师的图片或课件。

  你们看,朱德同志带领队伍到了井冈山和毛主席的队伍会合了,书上用的是什么词。(会师)

  会师就是指几支独立行动的部队在战地会合。

  ③让学生看书上插图。

  朱德记三个字写在哪儿呢?(扁担上)

  记在这里表示标志、符号。

  在扁担上写朱德记表示这根扁担是谁的呢?(朱德的)

  (2)引导学生带着质疑3读课文,找有关的句子,初步了解战士为什么藏朱德的扁担,后来为什么又不藏的原因。

  ①让学生带着质疑3默读课文,用波浪线画出有关的句子。

  ②让学生读有关的句子,说说战士藏扁担和后来又不藏的原因。

  (因为战士心疼朱德,所以要藏他的扁担。后来大家敬爱他,不再藏他的扁担。)

  板书:心疼敬爱

  (四)研读、感悟、理解战士为什么心疼朱德。

  1.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找哪些地方让战士心疼,找出相关的词句。

  2.小组交流。结合自己找的词句,谈看法,互相补充。

  3.集体交流。

  学生先读找出相应的句子,然后抓住重点词,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谈看法,教师相机指导。

  重点研读以下句子。随学生发言投影以下句子,随机在重点词下面点点。

  (1)山上是红军,山下不远是敌人。

  从不远这个词看出敌人离井冈山很近,是要进犯井冈山。朱德到山下挑粮会遇到危险。

  (2)从井冈山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

  ①想想五六十里是多远,要走多长时间。(天不亮出发,开黑才能回来。)

  ②陡峭的高山,你有什么感觉?(难爬、累、喘不过来气。)

  想想朱德还要挑着满满的一担粮食走这样难走的路就更难更累了。

  ③指导朗读:评读、赛读。

  谁能把挑着粮爬这样的山,来回走五六十里那种艰难的感觉读出来。

  (3)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晚上,还要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

  ①朱德穿着草鞋,肩上担的满满的一担粮食,走那么难走那么长的山路,实在让人心疼。

  ②朱德白天挑粮,晚上还不能休息,而且不是一个夜晚,是整夜整夜地研究打仗,他太累了,太辛苦了。

  ③想想朱德最需要的是什么?(休息)

  ④让学生进入角色。

  如果你是红军战士,你会对朱德同志说什么?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自由练读,小组交流读、个人展示读。

  5.教师小结:战士们看朱德同志天不亮就出发和大家一起去挑粮,天黑了才回来,晚上还要研究工作,实在太累了,大家怕累坏了他,就劝他不要去挑粮,可他还是坚持跟战士一起去挑粮,战士们看着心疼,就把他的扁担藏起来了。

  第二课时

  (一)齐读课文。

  上节课我们通过读书、讨论,知道了战士心疼朱德,所以把他的扁担藏起来。大家想,朱德找不到扁担,没办法去挑粮,就可以多休息一会儿。

  (二)研读读课文,感悟理解。

  这节课,我们再认真读书,找找大家因为什么敬爱朱德同志,而不藏他的扁担。

  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请你们认真读读第三自然段,找找你是从哪些词句中找到答案的。

  2.同桌互相交流。

  3.集体研讨。教师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感悟理解。

  请同学们找出有关的词句,读一读,说说自己的看法。

  (1)课件出示句子:不料朱德同志又找来了一根扁担,写上朱德记三个字。

  ①朱德为了不让大家再藏他的扁担,就在扁担上写了朱德记三个字。

  ②从不料这个词看出朱德这样做是大家没想到的。从这句话能看出战士藏扁担是挡不住他和大家一起挑粮,共度难关的决心。

  (2)课件出示句子:大家见了,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①大家被他以身作则,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所感动。所以越发敬爱朱德同志。

  ②从越发这个词看出大家更加敬爱朱德了。

  ③大家对朱德产生了敬爱之情,所以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④再联系上文,想想大家都敬爱他什么?

  (勇敢、不怕危险和战士同甘共苦等)

  ⑤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句话。

  (三)总结谈话。

  读了《朱德的扁担》这个故事,我们知道了战士心疼朱德而藏他的扁担。当大家看到朱德记三个字,被他以身作则,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所感动而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朱德的扁担》是朱德同志以身作则、艰苦奋斗的象征。在1958年已是72岁高龄的朱德同志还亲临十三陵水库劳动,和大家一起挑土筑坝。

  (四)拓展。

  关于朱德同志感人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请你们课后收集有关他的故事,开个故事会。

  (五)指导书写。

  1.让学生读、描字帖中的字,找出难写的字。

  2.小组研究书写方法。

  3.教师课件演示指导。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收集有关朱德或其他革命先辈的故事、名言。

  《朱德的扁担》公开课教学设计 篇2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生动事迹,体会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培养热爱革命领袖的思想感倩。

  2、学会本课的13个生字,理解“朱德、扁担、同志、带领、部队、会师、生产、草鞋、敬爱”等9个词语的意思。

  3、仿照例句,把有“更加”一词的句子补写完整。

  4、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第3段。

  教学难点:理解朱德同志为什么在扁担上写上“朱德记”三个字。

  三、教学准备:投影片、小黑板、朱德画像、朱德的扁担图片。

  四、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2、学习课文1、2段,学会写“德、扁、担、记、志、部、产、茅、

  挑、争”这十个生字。

  (二)教学过程

  1、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出示扁担图,谁知道这是什么?

  教学“扁”,注意不要写成“肩”。

  教学“担”,扩词。

  扁担是干什么用的?

  教学“挑”,注意右半部分笔顺:Jy5l扎兆兆。

  (2)扁担上写着什么呢?(朱德记。)

  (出示朱德像)朱德爷爷与毛主席、周总理一样,是我们老一辈的革命家。他当过红军军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总司令,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深受人民的爱戴。

  教学“德”,字形:朱德爷爷一心为人民,我们记住右下是“一心”。

  记,在这里是作记号的意思。学“记”。

  (3)这是一根“朱德的扁担”。(揭题)

  (4)朱德爷爷干吗要在扁担上写上“朱德记”三个字呢?

  2、听课文录音,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自学生字词,读通课文。

  4、检查自学情况:

  (1)开火车读生字词。

  (2)分组分段朗读课文,正音。

  5、学习1、2自然段:

  (1)默读第1自然段,想:这段告诉我们什么?

  板书:1928年井冈山会师

  简介背景:(看插图)井冈山在我国江西省,周围500多里都是高山,地势险要。1927年,毛主席带领红军,在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革命根据地。1928年4月,朱德同志带领一支红军上井冈山,与毛主席的部队会师。

  什么叫会师?(两支部队会合在一起)。

  (2)轻声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思:部队为什么要派人到茅坪去挑粮?从井冈山上到茅坪去挑粮有什么困难?

  ①看填空回答以上问题:

  a、(),所以常常要派人到茅坪去挑粮。

  b、从井冈山上到茅坪,路很远,有(),(),非常难走。

  ②(看图)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叫山高路陡?

  ②引读:可是——

  大家都争着去,说明什么?

  (3)朗读1、2自然段。

  6、课堂练习:

  (1)指导书写:

  德:左让右。

  扁:内赂宽。

  挑:竖弯钩比掀更高。

  部:立下面一横左长右短。

  茅:注意右下不要添一捺。

  (2)将今天学的生字各写三个。

  (3)完成课堂作业本的1、2题。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3段,了解朱德同志与红军战士一起跳粮的事迹,体会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

  2、学会第3段有关字词。

  3、能有感情地熟读第3段。

  (二)教学过程

  1、复习:

  (1)听写词语:

  扁担、朱德、同志、部队、挑粮

  (2)课文1、2自然段讲了什么?,在,因为井冈山生产的粮食不多,所以()。虽然山路又远又险,可是()。

  2、教学第3自然段:

  (1)(看插图)看,这就是当年红军战士们挑粮的情景。

  ①走在最前面的是谁?

  谁能看图用“一块儿”说一句话。

  ②朱德爷爷是怎样挑粮的?谁能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

  (先指名有一句说一句。再指导学生按顺序说:先说穿着,再说动作。)

  ②书上是怎么写的?读1、2句。

  朱德爷爷当时已经40多岁了,工作又忙,可他也跟战士们?而且穿戴和战士们?(一样)挑的粮食也跟战士们一样?(满满的)。这些都说明了什么?

  ④指导用敬佩的语气读。(强调“一块儿”、“满满的”。)

  (2)朱德同志为什么在扁担上写上“朱德记”三个字呢?

  ⑦轻声读后面的课文。划一划,哪些句子告诉我仍答案?

  ②谁能用上这些词,用自己的话说说。

  大家想太累劝藏因此又找来

  ②指导朗读。

  “不料”可以换成什么词?(没想到)

  指导读出后面“不料”的语气。

  ④引读:大家见了——

  大家心里怎么想?

  口头填空:大家见了,心里想:()。从此,更加敬爱朱德同志了。

  (3)是啊,朱德同志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极大地鼓舞了大家,当时井冈山流传着这么一首歌谣:(投影出示)(齐拍手念)朱德挑谷上坳,粮食绝对可靠。大家齐心协力,粉碎敌人围剿。

  (4)有感情地朗读第3段。

  3、课堂练习:

  (1)指导书写有关生字:

  鞋:左右相等。

  戴:左下“”写得扁小些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一)教学目标

  1、朗读全文,总结课文。

  2、指导背诵课文第3段。

  3、完成有关作业。

  (二)教学过程

  1、复习:

  (1)比一比,再组词:

  带()记()桃。

  戴()纪()挑。

  (2)听写词语:

  带领会师草鞋敬爱

  2、朗读全文,总结课文:

  (1)一起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总结填空:

  部陪,这个故事主要讲了

  一块儿()的事。赞颂了朱德爷爷()的高尚品质;我们()。

  3、指导背诵第3段:

  (1)自由读第3段,想想哪几句话写了同一个意思?

  (2)同桌互相讨论课堂作业本第3题。

  (3)根据第3题的提示,自由试背第3段。

  (4)指名检查,齐背。

  4、指导完成作业:

  (1)课堂作业本第4题:

  ①读题,三个句于里都有一个什么词?“更加”可以换什么词?表示程度怎么样?

  五、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文录音、课文投影片。

  《朱德的扁担》教学反思

  《朱德的扁担》这篇课文旨在通过发生在朱德同志身上的一件小事,让学生感悟朱德同志以身作则,和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因为文章篇幅较长,课文讲述的内容与学生生活的经历相差甚远,学生学起来比较吃力,教师教学也不容易把握分寸,教学起来比较辛苦。因此,我在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学生对于不常见的扁担一定充满了好奇,因此我着眼于扁担的特别之处,引导学生层层剥笋,进而了解红军战士不畏困难、朱德同志勇挑重担的革命精神。

  再者,由于孩子对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知之甚少,因而在教学本课时,我让学生做好了课前预习,告诉了学生朱德是新中国的十大元帅之一的有关知识,还让学生查阅十大元帅的资料。上课时,我让大家把查阅到的十大元帅的资料进行交流。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是教学的重点,为了解决这个重点,在教学时我先提问“朱德是怎样挑粮的?”让学生边读边划出相关的句子,再边看图边用自己的话说说,先说穿着,再说动作由此产生对朱德的敬佩之情。同时也抓住“一道”、“一块儿”这两个词语,体会朱德吃苦耐劳的优良革命品质。接着,我让学生想想:战士们会怎样劝朱德?战士们为什么要藏扁担?藏好了心里会怎么想?朱德发现扁担没有了会想些什么?他为什么不去找而是“连夜又赶做一根扁担?”以此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我先让他们在小组互相说,然后在全班交流。

  总之,在解决教学难点的过程中,始终从重点内容入手,一开始从课文中的遣词中明白了挑粮的艰难,需要的是年轻力壮的战士才能胜任。朱德年纪大了,工作繁忙可是依然坚持要去,从而体味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培养敬爱革命领袖的思想感情。

  《朱德的扁担》公开课教学设计 篇3

  教材简析:

  《朱德的扁担》是苏教版国标本第三册人物单元中新入选的一篇课文。本文表面看来是写扁担,其实是通过叙述与扁担有关的感人故事,来赞颂朱德总司令不畏艰险、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文中用了大量的侧面描写来映衬朱德形象,对其挑粮动作的描写更是生动传神,同时还配备了与之相吻合的插图。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朱、攻、守”,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围攻、坚守”等。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感悟革命领袖不畏艰险、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图文结合,话说扁担,引出人物形象

  1、在中国军事博物馆里,珍藏着许多宝贝。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件(出示扁担图)看,这是什么?(板书:扁担)

  (1)“担”在这里是轻声(板书dan)谁来准确地读一读?

  (2)人们常常用扁担来干什么?对,人们用扁担挑水、挑粮食,所以可以说挑“一担粮食”。

  2、挑粮食的扁担不是很普通吗?怎么会成为宝贝,还藏在博物馆里呢?可真奇怪!别急,请你再仔细看一看,这根扁担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1)上面写着三个字“朱德记”,这是朱德在扁担上做的一个标记,(板书:朱德)告诉大家这根扁担是朱德的。

  (2)听说过朱德吗?他是中国十大元帅之一,为新中国的成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出示朱德图)瞧,他就是朱德,多么威风,多么神气!

  3、朱德和扁担之间究竟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板书: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感人的故事。

  (1)齐读课题。

  (2)点拨:这根扁担可不是别人的,是朱德的。再读课题。

  二、充分诵读,形象板书,了解故事背景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认读词语。

  (1)毛泽东 毛泽东同志 朱德 朱德同志

  (2)粮食 生产粮食(就是种粮食) 储备粮食(就是储存粮食,把粮食存起来慢慢吃)

  (3)坚守 围攻 粉碎 敌人 红军 山高路陡 翻山越岭(这些词语你能读准确吗?)

  3、词语读得有滋有味的,真不错。接下来再请同桌一起读课文,注意把句子读通顺。

  4、读了两遍课文,你已经读懂了什么呢?(简单交流)

  5、红军为什么要挑粮?请再认真地读读课文1—2小节,边读边想。

  6、在江西有一个地方叫“井冈山”。那里群山环绕(板画山),一座座高山连绵起伏。1927年,毛泽东在这里建立了第一个革命根据地,叫“井冈山根据地”。(板画“红旗”)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队伍也来到井冈山,(板画“红旗”)这两支队伍合在了一起,(把两面红旗合在一起,板画一面大红旗)胜利“会师”,不久就成立了“红军”。

  7、书上第一小节是这样介绍的。

  (1)谁来读一读?(点评:你把刚才学的词语都读准了,真会学习)

  (2)谁再来读一读?(点评:你把句子读通顺了,真不错!)

  (3)读了第一小节,你还知道了什么?

  (4)红军在山上,山下不远处就是敌人。(板书:敌人)敌人离我们这么近,他们想干什么呀?想攻打我们(板书:攻)敌人可狡猾了,他们分布在山下的好几个地方(板画)把红军团团围住,这就叫“围攻”。(板书:围)敌人要围攻,红军就要“守”住井冈山,(板书:守)而且要牢牢地守住,这就叫“坚守”。所以,红军必须储备足够的粮食。

  《朱德的扁担》公开课教学设计 篇4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8个字及以下词语:出产、扁担。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读文、感受朱德同志和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激发学生对革命先辈的敬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识字、朗读课文。

  2、难点:了解战士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担,后来为什么又不藏了。

  三、教学准备:

  朱德同志像、扁担图片或实物、多媒体课件。

  四、预习学案:

  1、请将课文大声流利读5遍,(注意前后鼻音、平翘舌哦!)

  2、不要看拼音,我能读出这些字:朱、志、冈、守、攻、必、产、劝、并、记

  3、看着生字记下笔顺,你记住了吗?让爸妈考你一下!

  4、你能给这些生字组些词吗?越多越好哦!

  5、再浏览一下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说给爸妈听听。

  6、关于朱德,你了解多少?可以请教一下爷爷奶奶,也可以上网查询一下。

  7、加大点难度哦:组词

  攻()必()劝()

  功()心()欢()

  8、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教学内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正确书写“朱志冈守攻”五个生字。

  一、创设情境,激发动机。

  1、出示挂图师介绍朱德

  2、完善课题,板书:朱德的扁担

  3、指导学习生字:朱(认读字音,识记字形。)

  4、齐读课题。

  二、收集信息,自学质疑

  1、大家借助拼音自由、轻声地读课文,可以反复地多读几遍,争取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要读准生字,在课文中画出这些生字。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拼读生字。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3、成果初探,交流展示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卡片。个别学生读,开火车读。相机指导读准字音。

  (2)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卡片。自由读,个别读,齐读。

  (3)出示含有生字的词语。

  (4)读准了生字,就能更好地读通课文,大家把课文再读一遍。

  (5)相机正音,范读或领读难读的句子。

  4、我们举行一次朗读比赛,每组推选5名代表开火车读课文,看哪一组开得稳?为了赛出好成绩,我们先练练。

  5、开火车分自然段读课文,练读难读的句子。自由练读课文。

  6、互动探究完善认知、比赛读,评议。

  三、精讲点拨,凸显重点

  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对照笔顺练习书空。

  2、你记住了哪些字?怎么记的?

  相机引导,肯定好的方法。

  3、你觉得哪些字容易写?哪些字难写

  4、师范写

  5、学生描红、临写。

  6、展示个别作业,点评。设计,语文,教学

  《朱德的扁担》公开课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了解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生动故事,体会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战士同甘共苦的品质,感受战士们对朱德同志的敬爱之情。

  2、抓住重点词句,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出山路的艰险,挑粮的艰难,读出朱德和战士间的情。

  教学难点:

  1、理解朱德同志为什么在扁担上写“朱德记”三个字,引导学生感悟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

  2、创设情境图,帮助学生理解时代背景和形势,明白挑粮的原因。

  (课前知识储备:以“朱德是个怎样的人”为主题读有关故事。)

  教学过程:

  一、齐读课题,认识扁担特点。

  1、读课题:第13课朱德的扁担

  2、观察扁担图,指导观察。

  朱德的扁担是怎么样的?同学们,你们想亲眼去看看吗?

  正巧啊,在2个月前,老师去了一趟井冈山,在军事博物馆里亲眼看到了这根朱德的扁担,我特意拍下了一张照片,现在带来给大家看一看,高兴吗?

  好,仔细看!这就是朱德的扁担。瞧,扁担上写了三个字:生:(“朱德记”),

  看了这三个字,我们就知道了这根扁担是谁的?朱德的。(点红)。来,把课题再读一遍。

  3、朱德用这样的扁担干什么呢?板书:挑粮

  同学们,我们知道朱德同志可是十大元帅之首,是开国元勋,也是国家领导。他怎么会用这样的扁担去挑粮呢?

  二、学习第一节,了解挑粮背景。

  1、师描述背景,相机读词。

  告诉大家,那还是70多年前的事。那是在1927年,毛泽东同志带着秋收起义的队伍来到了一个地方(井冈山)(读词),井冈山就在江西,这地方周围500多里都是高山(板画山),一座座高山连绵起伏,山连着山,山叠着山。山势非常险要,一般的人是很难走到山里去的。他们在这里竖立了一面红旗,板画“红旗”,建立了第一个革命根据地,叫“井冈山根据地”。第二年,就是1928年,我们的朱德同志带领队伍也来到井冈山,(板画“红旗”)这两支队伍汇合在了一起,(把两面红旗合在一起,板画一面大红旗),这就是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井冈山

  “会师”,会师,多开心啊!队伍壮大了,力量变大了,你们为他们高兴吗?来,让我们高兴地读一读。(“会师”)不久就成立了

  “红军”,朱德就是红军的总司令。

  课文第一节就告诉了我们这些情况,想来读一读吗?快打开书吧,让我们来感受一下胜利会师的高兴!齐读

  三、学习第2节,明白挑粮原因。

  1、理解“围攻”“坚守”“足够的粮食”。

  同学们,我有个疑问,红军在山上,山下不远处就是敌人。敌人离我们这么近,他们想干什么呀?(想攻打我们)。书上有个词叫

  “围攻”,读词,敌人想怎样攻打我们红军?理解“围攻”

  敌人可狡猾了,他们仗着人多,分布在山下的好几个地方(板画……)封锁了各个路口,把红军团团围住,红军需要的粮食、生活用品没办法运进山里,红军也很难出山,

  敌人就是想把红军战士饿死、冻死、困死。这就是(读词“围攻”。)

  “围攻”一是围,二是攻,除了把我军围困在山里,还找机会攻打,他们先后调动了10万兵力三次攻打我们红军。敌人是那么气势汹汹,再读

  围攻

  敌人想围攻,红军就要“守”住井冈山,而且要牢牢地守住,这就叫(读词)“坚守”,不管付出多少代价,一定要守住根据地。这就叫(读词)“坚守”。

  要坚守井冈山根据地,首先要解决大家的吃饭问题,所以必须储备足够的粮食。

  足够的粮食

  (词卡)多少粮食?红军有四五千人,要供这么多人吃上一年、两年的。那要多少粮食啊!读词

  足够的粮食为了对付敌人的长期围攻,红军必须储备(读词)足够的粮食

  当时,井冈山上生产粮食不多,所以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茅坪去挑粮,(读词)(茅坪)那是在井冈山北面的一个很远的地方,到那么远的地方去挑粮,那是为了避开敌人。

  2、读句明白挑粮原因

  同学们,现在,你们明白了为什么朱德同志要跟战士们一道去挑粮?

  出示:红军要坚守井冈山根据地,粉碎敌人的围攻,必须储备足够的粮食。井冈山上生产粮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茅坪去挑粮。

  自读,思考。反馈,讨论。读句。

  四、图文结合,品读“挑粮”艰辛

  1、过渡: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

  大家是怎样争着去挑粮的呢?师说:(年轻力壮的战士说:“我去,我有的是力气。”经验丰富的老战士说:“还是我去,我熟悉地形,遇上敌人我能应付”。)

  朱德同志会说什么?指生说(我是军长,应该带领大家一起去。)

  是呀,每次挑粮,大家都这样争先恐后抢着去,大家挑粮的热情是多么高涨!

  2、品读“挑粮”艰辛

  1、(出示挑粮图)看,他们挑着粮食向我们走来了。走在最前面的就是朱德同志。

  (1)谁来说说他的穿着打扮?他头上戴着……脖子上搭着……手臂上挽着……脚上穿着……

  看来,他和战士们穿戴得没什么两样!都是那么艰苦朴素。

  (2)再看他箩筐里装的'粮食……(出示词组“满满的一担粮食”)从“满满”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我想这么满的一担粮食肯定很重。我觉得朱德同志肯定要用上九牛二虎之力,才能挑起这么满的一担粮食。

  我想,这么重的一担粮食会把朱德同志的肩膀都压红了。

  我想,朱德同志可能是硬坚持住的,他真了不起。)

  (3)挑着这么满满的一担粮食,走在那么长,那么难走的路上,他为什么还笑得这么灿烂?(想到战士们有粮食吃了……有了粮食,就能吃饱……吃饱了肚子,就有了……有了力气,就可以坚守……)

  (4)朱德同志和战士们一样穿草鞋、戴斗笠,和战士们一起挑粮,一起和敌人作战,这就叫“同甘gan共苦”。

  2、书上是这样写的(出示“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道去挑粮。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

  谁来读?尽管挑着满满的一担粮食,朱德仍旧走得那么带劲!谁再来读。

  点:朱德同志当时已经40多岁了,工作很忙,休息时间很少。可他也跟战士们一样挑着满满的一担粮食,多了不起!齐读。

  3、朱德同志挑着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他们走的是怎样的路啊?

  出示:从井冈山到茅坪,有五六十里路,山高路陡,非常难走。

  指名读。

  “五六十里”

  五六十里相当于从璜土走到江阴城这么远的路程,汽车要开一小时呢,靠两只脚要走上一整天呢。你们说,他们走的是怎样的路啊?(路途遥远)

  路途遥远,谁来读好这个词?五六十里

  评:路好远呢?五六十里,谁也会读?路真远那!要步行一整天,再读慢些,就显得更远了。来,一起读。

  五六十里的路是怎样的路啊?山高路陡,十分难走。

  “山高路陡”追问:什么是“山高路陡”?引导学生看板图,想象挑粮的困难。

  (山很高,有一千三百多米呢。山不仅高,而且陡,路高高低低,到处是大大小小的石头,石头一绊很容易跌倒。跟我们走的平整的水泥路是根本无法相比。

  点:再想想,这儿的陡,除了不平之外,还有什么意思?(老师做了个手势:坡度大,直上直下。)

  是呀,这就是“山高路陡”,谁来读出山的高,路的`陡?指2名说,男生读。

  “翻山越岭”

  正因为山高路陡,所以大家挑粮时要“翻山越岭”。(看板图手势演示)读词。同学们,如果我们空着手要翻过那么高的山,也是非常不容易的呀,谁读出这番艰难?现在肩上挑着粮食,要翻山越岭,多么艰难啊。谁再来读,读出这番艰辛。

  4、想象“挑粮”艰辛,读好句子

  同学们,朱德同志穿着草鞋,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这样的山,走这样的路。会遇到怎样的困难呀?

  脚上的草鞋走了一段路就磨破了,脚趾头踩在坚硬的石头上,踩在尖尖的石子上,会怎样啊?磨出血泡,划出血口子。

  如果碰上下雨,战士们挑粮上山就更困难,谁来说?(路很滑,但是他们挑着担子,不能用手帮忙。走一步,又会滑两步。这是多么艰难的挑粮啊!)

  5、朗读背诵句子

  一读刚才,同学们说得很好,让我们用朗读来表现出当时挑粮的种种艰难吧!

  二读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每次挑粮,大家都要起早赶路,摸黑回山,多么辛苦呀!请再来感受一下。

  三背挑着这么满满的一担粮食,走在那么长,那么难走的路上,朱德同志和战士们一样乐呵呵的,什么困难都不怕,笑着面对困难,让我们想着那挑粮的情景,一起记住这句话。(图,文字隐去)

  五、研读战士们的“想、劝、藏”。

  1、看到朱德同志这样挑粮,战士们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呢?自读课文第三节。

  2、讨论:战士们看到朱德同志这样挑粮,是怎么想的呢?

  他们想:(出示“朱德同志工作那么忙,还要翻山越岭去挑粮……”)。

  (1)“那么忙”,有多忙?

  当时,朱德是一位军长,请你猜一猜,他白天要挑粮,晚上要忙些什么呢?(看军事地图、思考怎样跟敌人作战、指挥战斗……)

  图片出示,稍作介绍。

  说得真好,瞧:朱德同志正在灯下写作战计划,与大家开会讨论问题。

  读词:工作那么忙

  谁来读出朱德同志忙这忙那的情景。评:那么忙,“那么”这么一读,我们真的感受到了朱德同志工作的繁忙。忙,读得多响亮,我们听出了朱德同志的忙碌。

  (2)是啊,作为军长,朱德比普通的战士更辛苦,他要做的事情真是太多了!

  但尽管那么忙,朱德还是(生接读“翻山越岭去挑粮”。)

  从井冈山上到茅坪,(看板图手势演示)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一不小心就会摔一跤。要是碰上刮风下雨,走一步,滑两步。尽管如此,朱德还是(生接读“翻山越岭去挑粮”。)

  我们被敌人围攻,(看板图手势演示)随时可能遇到敌人偷袭,挑粮还有危险呢!尽管如此,朱德还是(生接读“翻山越岭去挑粮”。)

  (3)朱德这样不怕困难、不怕危险,真是“不畏艰险”。

  (4)朱德工作这么忙,还要翻山越岭去挑粮,累坏了怎么办?

  同学们,如果朱德同志累坏了,会怎么样?(就没有人来指挥战斗,就难以取得革命的胜利。)所以,战士们十分担心,十分着急。谁来读一读?累坏了怎么办?

  指名读,评:怎么办?读出了战士们的担心。请你再来读给大家听。

  齐读词战士们多么担心,多么着急!我们一起读。

  (5)齐读句子

  战士们看到朱德同志晚上忙到深夜,白天还要跟大家一块儿挑粮,是多么担心啊!你能通过朗读把战士们这番担心告诉大家吗?先请你们自己试一试。

  指名读,读得真棒,我分明感到你就是一位担心朱德同志的战士。

  齐读:同学们,我从你们的表情、眼神中也感受到了那份对朱德同志的担心、着急。来,我们一起读,把这份担心、着急告诉大家。

  3、战士们是这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呢?指名说,板书:劝藏

  词卡:越发敬爱敬爱?尊敬、热爱越发?更加

  为什么战士们会越发尊敬、热爱朱德同志?再读第三节。

  交流:为什么战士们会越发尊敬、热爱朱德同志?(点,原来看到朱德同志跟大家一道挑粮,战士们非常敬爱他,后来,大家劝他不要挑,他不肯。藏了他的扁担,原以为他不挑了,不料,他连夜赶做了扁担,还在上面写上名字,不让大家再藏他的扁担。所以大家越发敬爱他了。)板书:赶做

  写名

  4、三次回读重点句。

  同学们,我们现在知道了,战士们为什么会越发敬爱朱德同志?

  你瞧,战士们劝说朱德同志不要去挑粮了,可是,他还是出现在山路上,当一个同志把他那根扁担藏了起来,他却连夜赶做了一根,第二天,朱德同志又出现在挑粮的队伍了,尽管路途遥远,山高路陡,肩上是满满的一担粮食,但是,朱德同志依然笑容灿烂,挑粮的劲头多大啊。

  就这样,在朱德同志的带领下,一批又一批的战士下山挑粮,一担又一担的粮食挑上了井冈山,红军储备了足够的粮食,最后胜利粉碎了敌人的围攻,守住了井冈山根据地。

  六、总结全文,再明题目

  读到这儿,相信同学们都明白了这根扁担的特别。过了这么多年,当我们看到这根珍藏在军事博物馆的扁担,你想到了什么?(朱德同志和战士们一起挑粮的感人故事,朱德同志穿着草鞋、戴着斗笠,翻山越岭挑粮的感人画面)看着这根扁担,我们不由会想到朱德这一伟大的领导。让我们永远记住这根特别的扁担“朱德的扁担”,永远记住这个伟人的名字“朱德”。

  作业:完成练习册上的填空题。

  学习生字。

  这两个生字你还认识吗?“攻、守”是一对反义词。你能给他们找朋友吗?

  (进攻、攻打、攻击、反攻;防守、守住、看守)

  书写时要注意什么呢?(“攻”字左窄右宽,“守”字上窄下宽。)

  (3)请认真描红,找准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在作业本上认真临摹。

  《朱德的扁担》公开课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了解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生动事迹,体会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培养热爱革命领袖的思想感倩。

  2、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认识本课的10个生字。理解“朱德、扁担、会师、封锁、险要、崇敬、稳健利落、日理万机”等词语的意思。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认识本课的10个生字。理解“朱德、扁担、会师、封锁、险要、崇敬、稳健利落、日理万机”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朱德同志为什么在扁担上写上“朱德记”三个字。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

  1、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2、学习课文,读顺课文,了解文章的大体内容。质疑问难,为下节课学习做好准备。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朱德像,简介朱德。

  朱德与毛主席、周总理一样,是我们老一辈的革命家。他当过红军军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总司令,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深受人民的爱戴。

  板书“德”,字形右边是“十、四、一、心”。在课桌上练习书写“德”

  (2)出示扁担图,谁知道这是什么?

  板书“扁”,注意下面的里面是一横,多音字“担”不同的音组词。

  (3)课题补充完整,教师示范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自学预习课文,读准生字生词,读通课文,大体了解文章内容。

  1回顾预习情况。

  2交流预习情况。

  (1)生字词正音。

  生词:朱德到达布匹药材官兵着急毛竹防止甩得老远

  难读的词语:会师增添崇敬敬佩井冈山十分险要日理万机稳健利落

  (2)分组分段朗读课文,正音。

  难读的句子:

  ①根据地周围地势十分险要,上山下山非常难走。

  ②由于敌人的严密封锁,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所需的食盐、布匹、药材和粮食奇缺,红军官兵的生活十分困难。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互听互评,疏通课文。

  (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纠正字音。

  (5)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大体内容,质疑。

  学生质疑预设:

  a朱德是谁?扁担是什么?

  b朱德用扁担干什么?

  c战士们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担?

  d朱德为什么要在扁担上刻“朱德记”。

  三学习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1简介背景:(看插图)井冈山在我国江西省,周围500多里都是高山,地势险要。1927年,毛主席带领红军,在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革命根据地。1928年4月,朱德同志带领一支红军上井冈山,与毛主席的部队会师。

  2读课文,说说从课文中,你知道了什么?

  3查字典理解“会师”“记”。

  会师:两支部队会合在一起。

  记在字典中的含义有:①在脑子里保留着印象。②把事情写下来。③记载、描写事物的书或文章:④符号;标志。⑤皮肤上天生的色斑。⑥量词,用于动作的次数。

  想一想“朱德记”的“记”应取的解释是:()

  这些词语中的“记”又分别是什么意思?选择填空。

  记忆()日记()笔记()胎记()一记耳光()

  过度:朱德为什么要在扁担上作记号?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课文。

  四.课堂练习:

  1认读生字卡片,复习生字。

  2学习生字:朱、达、冈、匹、材

  3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

  1学习课文,了解朱德同志与红军战士一起跳粮的事迹,体会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回忆质疑。

  (1)朱德用扁担干什么?

  (2)战士们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担?

  (3)朱德为什么要在扁担上刻“朱德记”。:

  二、学习课文,解决问题,指导朗读。

  1、指导理解第一个问题:朱德用扁担干什么?

  (1)自由读课文,分别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言,回答问题。

  提示:课文总共有五处可以说明朱德是用扁担来挑粮的。可以引导学生学会从课文中仔细地体会,全面的理解课文内容。阅读教学的读懂课文内容就要落实到每一篇文章的学习过程中。内容主要集中在第2、3、4自然段中。(详情见课文)

  (2)指导学生完整、连贯、全面的回答这个问题。

  2战士们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担?

  提示:这是文章的重点问题,也是一个贯穿全文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从朱德挑粮的样子,战士对朱德的敬佩和心疼来理解“藏扁担”的原因。重点抓住的词有:地势十分险要、非常难走、往返50千米、穿草鞋、满满的一担粮、稳健利落、甩得老远、日理万机、翻山越岭等等词语来体会朱德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以及战士们对他的崇敬和爱戴。

  3为什么要在扁担上刻“朱德记”?读了文章,你想说什么?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学习生字。

  (1)指导书写有关生字:官、甩、急、竹、防

  (2)课堂作业:

  (1)比一比,再组词:

  甩( )记( )桃( )防()仿()

  用( )纪( )挑( )放()访()

  (2)总结填空:

  这个故事主要讲了()和()一块儿( )的事。赞颂了朱德爷爷( )的高尚品质;我们( )。

  (3)写出和下面句中带横线的词语意思相近的词。

  a朱德同志仍然走在战士们中间。()

  b大家很惊奇,崇敬之外更增添了几分干劲。()()()

  《朱德的扁担》公开课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会认8个只认不写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学习句子,初步感悟革命领袖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可贵品质。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初步感悟革命领袖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可贵品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略)

  一、谈话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初步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

  四、学习部分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反馈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1、回忆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并学习了第1自然段,这里有些词语谁能来读读?

  2、出示词语:扁担布匹官兵仍然严密封锁日理万机

  二、激趣导入,引导质疑,整体感知二、三自然段。

  1、回顾课文内容,画扁担。

  2、认识朱德的扁担。(课件出示:有一排扁担,其中一根上刻有“朱德记”字样)

  师:这些扁担是当年红军战士用过了,你能发现哪根扁担是朱德用的呢?(生答)我记得课文中也有这三个字,请大家快速打开书看看吧!

  3、生读。(课件出示相应句子:“为了防止……三个大字”)

  4、师:原来他是为了防止战士们再藏他的扁担。

  5、激疑:战士们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担呢?

  6、自读二、三自然段:思考:战士们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担?

  7、全班交流。

  ①生答:战士们怕他累坏了。

  ②请大家再自由地读,把你们的想法和小伙伴说一说。

  三、学习二、三自然段,感悟朱德的可贵品质。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感悟朱德挑粮辛苦。

  1、自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感受朱德挑粮辛苦。

  2、围绕“挑粮辛苦”,指导学生读懂句子,并朗读句子。

  ①“朱德同志常随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一天往返50千米。”

  a、什么是往返?在课文中往返指从哪到哪儿呢?朱德一天这样往返多么远的路?50千米那是多少?

  b、读来读读这句?

  c、男生齐读此句。

  师:在第二自然段中你还从哪里知道朱德挑粮十分累?

  ②句子“根据地周围地势十分险要,上山下山十分难走。”

  a、大家爬过山吗?在你的印象中什么是险要?

  b、课件出示图片(朱德挑粮走过的画面)这山,这树林,这哪是路啊,朱德在这里行走会遇到什么危险呢?

  c、指名说,再读此句,女生齐读。

  ③出示句子“他穿着草鞋……被他甩得老远。”

  a、从这句中你还从哪里感受到挑粮很辛苦?(满满的)

  b、老师这里有一筐米,它满了吗?(没)老师再倒些,满了吗?呦,好重啊,你们帮我抬下去,(把二名男生上台)告诉大家什么感觉?(太重了)

  ④出示整个2自然段。(重点词语做上记号)

  ⑤指名读,齐读。

  3、联系第二自然段的第一、二句话,感受挑粮的紧迫。

  a、请大家再读第二自然中的前2句,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b、师相机出示“奇缺”卡片,齐读。“奇缺”是什么意思?

  c、出示视频画面:井冈山被敌人围困的画面。

  4、再读第二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感受朱德乐观的精神。

  a、再看看朱德是怎样挑粮的,再齐读最后一句,我们看文中插图,挑粮多累了,可是朱德脸上却是笑咪咪的,这是怎么回事呢?请同座之间互相商量商量。

  b、齐读第二自然段。

  c、过渡:除了挑粮累,文中还有哪些地方累呢,看大家自由读第3自然段,把你感受的句子画下来。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感悟朱德工作劳累。

  1、默读第3自然段,边读边勾画句子。

  a、谁把找到的句子读给我们大家听?

  b、出示句子“四十开外的的人……怎么办?”

  c、朱德是军长,他有哪些工作做?相机出示并解释“日理万机”齐读此词。

  d、齐读句子,再读,把担心、心疼读出来。

  2、理解关键词语,感受朱德工作的劳累。

  3、朗读相关句子,表达心中对朱德的敬佩之情。

  4、听课文录音,了解朱德的心情和做法。

  a、没了扁担,朱德会怎么做呢?你们听(播放后面部分录音:“没了扁担……三个大字”)

  b、出示朱德挑粮的视频画面。

  c、想象:如果你就是藏扁担的小战士,看到朱德又在挑粮你会想到什么?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创设情境,体会战士心中的惊奇、崇敬之情。

  如果你是红军战士挑粮,看到朱军长走在前面,你会怎么做?

  2、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3、师总结全文,再读课题。

  4、小律动:手指操。(十个小手指握握手,上拍拍,下拍拍,翻个跟头拍拍手。)

  五、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识记生字“官”、“甩”

  a、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用尾巴向右甩)

  2、范写“官”

  3、学生书写生字。

  《朱德的扁担》公开课教学设计 篇8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3个生字,理解生字词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课文的一二两个自然段。

  3、指导书写生字:守、攻、必、

  二、教学重难点

  学会部分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所学生字。

  三、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四、教学过程

  1、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出示扁担图,谁知道这是什么?教读:扁担的“担”是轻声

  你见过扁担吗?扁担是干什么用的?

  (2)仔细看这根扁担,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扁担上写着“朱德记”三个字

  (3)“记”就是记号、标记,现在你知道这根扁担的主人是谁吗?

  对了,就是“朱德”(出示朱德像)朱德爷爷与毛主席、周总理一样,是我们老一辈的革命家。他当过红军军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总司令,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深受人民的爱戴。

  (4)听了老师的介绍,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什么疑问呢?

  小朋友真会提问题,就让我们来读课文,从文中来找一找答案吧

  2、听老师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自由读课文;

  要求:读准生字词,读通课文。

  遇到不理解的地方用“?”标出。

  4.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词,根据学情,指名同学做“小老师”领读几个重点词:

  井冈山根据地、粉碎、储备、同志、山高路陡、斗笠、翻山越岭、劝

  (2)四人小组轮读课文,同学间互相正音。

  (3)通过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4)生交流自己读懂的;

  (5)小朋友们真能干,通过自己读书就能获得这么多的知识!你觉得课文哪一段写的最有意思、读下来让你脑中的问题最多?(引导学生质疑)

  (6)指名读第3段,其余人边听边想:读了这段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生可能会质疑;

  a:大家为什么要把朱德的扁担给藏起来呢?

  b:朱德同志为什么连夜又赶做了一根扁担?

  c:朱德同志为什么要在自己的扁担上写上“朱德记 ”三个字?

  5、以学生提出的问题为切入口学习课文1、2自然段:

  (1)要想知道朱德同志为什么坚持要和大家一起挑粮,为什么要在扁担上作记号?咱们就必须要来仔细读一读课文的1、2自然段

  a自由读第一段,看看读了这一段,明白了什么?

  (2)根据生的回答,随机讲解“会师”(并随及简介背景);

  井冈山在我国江西省,周围500多里都是高山,地势险要。1927年,毛主席带领红军在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革命根据地。这儿就是指朱德同志带领的队伍与毛主席带领的队伍会合在一起了。这时队伍壮大了,战士们多高兴呀!

  (3)引读第二句:读了这一句,你看出什么来了?

  (红军所处的位置很危险)

  (4)想象一下:山上的红军会遇到哪些困难呢?

  指名学生说。

  b学习第二自然段:

  (!)边读第二自然段,边用“——”画出描写去茅坪挑粮所遇到困难的句子,可在重点词下做记号。

  (2)指名交流:抓住“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

  (3)想象一下:“五六十里”会有多远?

  联系生活:我们去杨舍玩,大约走40里的路,五六十里,要走一个来回不到这么远的路。

  “山高路陡”:师在黑板上画出“高山”的简笔画,让生体会山的高、险。

  想象一下,山有多高,山路会怎么陡峭,红军战士在这样的山路上挑粮行走时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呢?

  出示想象练习:烈日当空时,红军战士们 ;下雨天,红军战士们走在山路上,有时 ;弯弯曲曲的山路上,荆棘遍布,一不小心,红军战士们

  (4)指导感情朗读第2自然段第二、三句

  (5)路那么远,又山高路陡,可是每次挑粮(引读)

  从这句话中,你看出红军战士怎么样?(团结、不怕吃苦)你是从哪个字上看出来的?

  对呀,一个“争”字就告诉我们大家了。

  (6)、齐读第二段,读出条件的艰苦,大家的热情。

  6、小结:通过学习这二段,我们知道山高路陡,挑粮路上困难重重,但红军战士们却无所畏惧。今天,小朋友们通过自己认真读书,已经解决了自己原先一些不明白的地方,剩下的不懂处咱们下节可再来学习。

  7、学习3个生字

  朱、志、冈、守

  8、完成课堂作业,书写生字

  《朱德的扁担》公开课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在融入个人情感的基础上巩固用词习惯。

  3、理解朱德同志在自己的扁担写上“朱德记”三个字的原因。

  教学准备

  1、教师提前藏收学生玩具的用意事例及学生请假的“缺人”事例。

  2、生字卡片。

  重难点、关键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事情经过。

  2、联系课文,自主积累词语。

  3、理解朱德同志为什么在扁担上写“朱德记”三个字。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前些天,班上xx同学的悠悠球被老师藏收,现在请他讲感受。

  2、上周班上另一xx同学因感冒缺席,请学生围绕他的空位讲讲那次上课的失落感受。

  3、今天,我们还将认识藏缺事件的另一人、事,出示问题:朱德同志为什么要在自己的扁担上写上“朱德记”三个字?

  二、学生猜答,了解朱德历史背景。

  三、围绕“藏”和“做”学习课文。

  1、大家用铅笔做〈画〉根扁担在书上,快说;朱德用这根扁担干什么?

  2、扁担弯了没有?〈出示朱德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的投影。〉

  3、组织学生讨论:从“弯”、“满满”这两个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4、组织学生思考:既然挑粮上山这么重要,为什么战士们还要把朱德的扁担藏起来呢?引思句子:“战士们想朱德同志那么辛苦,还要翻山越岭去挑粮,累坏了怎么办?”教师指导理解“翻山越玲”。

  5、引导学生擦去书上画的扁担,换写一句“我”把扁担藏到哪个地方的话。

  6、引导学生体会“山高路陡”,看图想象挑粮的困难。

  7、朗读提示:在想象的基础上用读表达出来。

  8、一个“藏”字,让你谈体会到了什么呢?这些也是战士们藏扁担的原因。

  9、小结:真是“藏中见真情”啊!战士们这种情有没有实现呢?从哪个字可以看出来?〈藏〉

  10、出示课文中的句子:朱德同志连夜又赶做了一根扁担,并写上了“朱德记”三个字。

  11、解释“连夜”、“赶做”的意思。

  12、升华主题:

  〈1〉朱德同志为什么要在自己的扁担上写上“朱德记”三个字?

  〈2〉朱德做扁担又让你感到他怎样?

  四、巩固字词。

  1、教师一句一句地带读一遍,学生再试着背读一遍。

  2、抽读生字卡片。

  五、布置作业,巩固学习成果。

  1、日记一则:写学生的悠悠球被藏,xx同学缺席,课文朱德的扁担被藏三件事。

  2、交代隔天上课前老师会提问日记里各件事缺藏后分别要怎样做。

  板书设计:

  朱德的扁担

  藏——战士们对首长的关爱

  做——朱德以身作则,同甘共苦

  《朱德的扁担》公开课教学设计 篇10

  一、课文简析

  本文讲述的是朱德同志和战士们为了巩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一起到山高路陡、距离遥远的茅坪挑粮的故事,表现了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同时也表现出大家对朱德同志的关心、敬爱之情。

  二、生字及笔画(要求会书写、组词、注音,知道笔顺、偏旁)

  三、二类字组词(要求认识、会注音)

  四、词语解释

  会师:几支独立行动的部队在一处会合。红军: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军队,全称中国工农红军。根据地:一般是指军事指挥的中心地。斗笠:是遮阳光和雨的帽子,有很宽的边沿,用竹篾夹油纸或竹叶棕丝等编织而成。研究:商讨;考虑。不料:没想到,没有预先料到。敬爱:尊敬热爱。

  五、近义词

  带领——率领、会师一会合、非常——十分、研究一探讨、越发一更加、敬爱一爱戴

  六、反义词

  敌人——朋友、常常一偶尔、不料一果然、敬爱一厌恶

  七、多音字

  担:dān(担当)(担任)、dàn(担子)(重担)难::nán(难道)(难处)、nàn(难民)(责难)

  八、段落大意

  第一段,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主要人物、背景。第二段,介绍红军去山下挑粮的情况。第三段,写朱德同志和战士们一起去挑粮,战士们把朱德的扁担藏了起来,朱德同志又找来了新扁担。第四段,写战士们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了。

  九、课文分析及提问

  1.不料,朱德同志又找来一根扁担,写上“朱德的扁担”五个字。

  分析:朱德同志知道战士们是怕自己辛苦,所以把扁担藏了起来。他在又找来的扁担上写上这五个字,表明了他挑粮的决心,也表现了他跟战士们同甘共苦的品质。

  2.大家见了,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分析:大家被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感动,所以更加敬爱他了。

  3.战士们为什么把朱德同志的扁担藏起来?

  因为战士们关爱朱德同志,不想让他过于劳累。

  4.朱德同志为什么又找来一根扁担,还写上了自己的名字?

  朱德同志这么做是为了表明这是自己的扁担,不让战士们再藏起来,这样他就又能和战士们一起挑粮了。

  5.你感受到了朱德同志什么样的品质?

  我感受到了朱德同志以身作则,和战士们同甘共苦的崇高品质。

  6.说一说,为什么大家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了。

  因为战士们通过“藏扁担”的事,真切地感受到朱德同志爱兵如子、不搞特殊化、和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

  十、练习

  给下列字注音:朱、德、扁、担、志、伍、泽、敌、陡、难、争、仗、疼、料、敬。听写词语:扁担、同志、队伍、会师、红军、战土、带领、来回、白天、起来。形近字组词:伍(队伍)、五(五个)、战(战士)、站(站立)、士(护士)、土(土地)。词语搭配:穿草鞋、戴斗笠、挑粮食、藏扁担。

  《朱德的扁担》公开课教学设计 篇11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的是为了坚守井冈山根据地,粉碎敌人围攻,朱德同志和战士们一起到山高路陡。距离遥远的茅坪挑粮的故事,表现了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也表现了战士们对领袖的关心和敬爱。

  全文共3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讲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队伍到井冈山同毛泽东会师。第二自然段讲战士们为了坚守根据地,粉碎敌人围剿,争着到山高路陡的茅坪挑粮。第三自然段讲朱德同志加入了挑粮的队伍,战士们怕累了他,藏起了他的扁担,而他连夜又做了一根,并写上朱德记三个字,大家见了越发敬爱他。

  教学要求: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生动事迹,体会人民领袖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培养热爱革命领袖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本课的生字,能正确书写。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出示扁担图,指导观察。

  讲解:记,在这里是做记号的意思。

  2、揭题:这是一根朱德的扁担。(出示课题)

  3、出示朱德像:朱德爷爷与毛主席。周总理一样,我们老一辈的革命家。他当过红军军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总司令。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深受人民群众的爱戴。

  4、朱德爷爷为什么要在扁担上写上朱德记三个字呢?

  二、初读指导

  1、各自按拼音轻声读课文,要求:

  (1)标出各自然段序号;

  (2)画出生字词,结合上下文,想想他们的意思;

  (3)读正确。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1)出示生字词:朱德同志井冈山敌人

  (2)领读生字词:朱。志都是翘舌音,冈是后鼻音。

  (3)指名读生字词。

  (4)齐读生字词。

  3、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1)出示生字词。

  坚守粉碎围攻必须生产山高路陡

  (2)理解生字词。

  粉碎:使彻底失败或毁灭。

  围攻:包围起来加以攻击。

  山高路陡:形容地势十分险要。

  (3)领读生字词。

  4、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

  (1)出示生字词:翻山越岭劝

  (2)齐读生字词。

  5、各自试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

  三、课堂作业

  1、习题2。

  2、读读。抄抄。写写生字词。

  3、朗读课主,做到正确流利。

【《朱德的扁担》公开课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朱德的扁担教学设计06-12

朱德的扁担教学设计05-25

《朱德的扁担》教学设计05-26

《朱德的扁担》优秀教学设计07-13

语文《朱德的扁担》教学设计08-30

《朱德的扁担》教学设计(精选13篇)07-12

《朱德的扁担》优秀教学设计范文02-24

《朱德的扁担》教学设计6篇09-14

《朱德的扁担》教学设计(精选5篇)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