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教学反思

时间:2021-08-30 13:34:52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大熊猫》教学反思(15篇)

  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熊猫》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大熊猫》教学反思(15篇)

《大熊猫》教学反思1

  今天,带着孩子们学习了第十一课《可爱的大熊猫》,课文用五个自然段分别从大熊猫的外貌、吃食过程、喝水过程,性情温和的大熊猫也有淘气的时候,大熊猫的逗人喜爱这几个方面表现出了它的可爱。在学习过程中,孩子们对大熊猫非常喜爱,也被它的可爱深深地感染了。

  ☆一课时反思☆

  在一课时的学习中,我关注了孩子对课文主要内容的概括、每个自然段段意的概括这两个方面。因为在课前布置的预习作业中,我比较重视孩子课前对本课生字词语的自我熟悉的过程,大胆地放手让孩子自己对字词有了较深刻的学习印象,这样,不仅培养了孩子自主学习字词的能力,更突出了中段语文字词学习的特点。

  在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过程中,最开始鼓励孩子大胆发言,积极思考。可是,我发现孩子们都仅仅只是抓住了课文内容中的一些十分分散的点。于是,我引导孩子从课题入手,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本科课题是“可爱的大熊猫”,那么全篇正是从这“可爱”二字入手,来进行具体描写的。在这样学习的过程中,孩子们学会了一个方法: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个别文章的主要内容在课题中就已经显现出来了。这也可以帮助孩子们在今后的总结课文主要内容的过程中,运用关注课题这一方法,成为他们攻克主要内容难概括的一大途径。

  概括段落大意的过程中,我主要引导孩子们寻找的是每段的中心句,让孩子学会用中心句来概括整段的段落大意。而概括段意也正是中段语文学习的一个难点。用找中心句这样的方法来为孩子搭好一个阶梯,相信孩子们会在语文学习中寻找到更多的乐趣。

  ☆二课时教学反思☆

  二课时的学习中,我要求孩子掌握一个学习重点是:学会课文中具体描写的方法。(主要包括词语的搭配、一件事情过程的详细描写)可是,直接把这个问题抛给学生,喊学生直接到课文中去找具体描写之处,不仅学生找不出来,可能更多的孩子并不明白到底什么叫具体描写。所以老师就应该带着孩子深入文本去找,一但孩子把课文中的例子弄清楚了,那么具体描写是什么自然就“不攻自破”了。

  课文学习中,我的选择重点是课文的2、3自然段。如:2自然段主要写了大熊猫吃箭竹的过程,在这段文字中,我引导孩子进行不同句段的对比(即省略掉其中一部分文字,请孩子结合进行对比,体会把句子写具体的好处)通过对比与感悟,孩子发现了具体描写就是运用各种优美的词句,把一个原本简短的句子扩展成内容充实的句子。他们还在具体描写的内容中找到了描写一件事情的过程所运用到的词语“先……再……然后……”

  顺势而导,我乘机把他们平时的习作范例拿到课堂上进行对比。指出他们平时在习作中最容易出现的不能具体描写的问题,在课文的学习中得到了及时的纠正。

  一节课下来,虽然课堂上没有那种看似繁华而喧闹的场景,拥有孩子们兴奋的呼喊声和笑声。可是,我看到我的孩子们都在积极举手发言,简单的,困难的问题都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回答,我的心里充满了温暖。心中感慨:语文学习课堂中,老师真的不要太过强求孩子们的学习状态必须达到自己预期的情况,要知道我们在自己心中构建的课堂永远是美好的,可是在课堂中关注最真实的情况才是老师应该做到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及时鼓励孩子,帮助孩子树立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只要每个孩子真正学到了知识和方法,我认为就足够了。

《大熊猫》教学反思2

  《大熊猫》是第二册教材中的一篇描写动物的文章,课文字里行间渗透着对大熊猫的喜爱之情。课文用三个自段分别从大熊猫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食物特点三个方面作具体说明。学生对熊猫的样子、颜色、和活动都非常感兴趣。在教学中我有如下收获:

  一、以物激趣。

  在教大熊猫的外形时,我出示实物——大熊猫玩具,让学生有序观察大熊猫的外形,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观察中被调动起来,为全文教学创设了一个很好的“乐学”氛围,并且很快拉近了师生距离。

  二、以读为“本”。

  新课程标准强调:小学各学段都要重视朗读。读是学习语文的一扇窗口,也是感受语言,训练语感的基本方式。在教学中,我运用多种方式让学生进行朗读,如:引读、集体读、部分读、范读、选自己喜欢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琅琅的读书声中, 以读来理解课文,感受课文。同时,学生在读中结合图文并茂的板书,生动再现了大熊猫的外形可爱,小时候的活泼可爱,长大后睡觉的样子可爱,以及它吃竹叶时的样子可爱,从而体会到大熊猫是许多珍奇动物中最可爱的一个,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感悟。

  三、寓教于画

  以读书为基础,读读画画、画画读读,学得轻松,真是其乐融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扬长避短,减轻学生学习的负担。读读课文,把自己理解的内容画下来,是发展儿童形象思维和创新思维的一条捷径。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往往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读完课文后,我要求学生运用手中的彩笔,将文中所描绘的大熊猫画下来。很快,圆圆的脑袋、胖胖的身子,一只又一只的熊猫形象便跃然纸上。再把学生创作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根据课文议议、评评、比比,看谁画得好。这样学生在浓浓的乐趣中主动地求知,发展了特长,培养了创新能力,读懂了课文,积累了描写动物的方法。

  四、拓展延伸

  在教完课文后,引导学生思考:为何称大熊猫为国宝,在世界上更珍奇?讨论交流自己还知道哪些有关熊猫的常识,熊猫的生活环境必备条件。学生在互相交流中懂得了,熊猫是我国的国宝,我们每个人都有义务保护它。最后让学生搜集其它珍贵动物的资料,了解我国珍稀动物的现状,组织学生制作标语,向全校的同学发出倡议:拒食野生动物倡导饮食文明,并开展“保护国家珍稀动物”宣传活动。学生在亲自宣传环保的过程中,既培养了创造能力,又使课文内容理解深透、课文主题得到深化,也不知不觉受到环保意识教育,懂得了环保的重要性。

《大熊猫》教学反思3

  《大熊猫》是北师大版第二册教材中的一篇说明文,第一自然段,总说大熊猫是一种最可爱的珍奇动物,后三个自段分别从大熊猫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两个方面作具体说明。学生对熊猫的样子、颜色、和活动都非常感兴趣。

  教学开始,我播放课件,让学生听录音,看图片。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为全文教学创设了一个很好的乐学氛围,并且很快拉近了师生距离。

  新课程标准强调:小学各学段都要重视朗读。读是学习语文的一扇窗口,也是感受语言,训练语感的基本方式。所以我教学时,运用了朗读、引读、赛读、整体读、部分读、范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琅琅的读书声中,感受到大熊猫的可爱。

  根据一年级学生好动,喜欢小动物的特点,我选用了“表演”教学法。在精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重点感悟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对课文的理解,把自己想象成一只大熊猫,边读课文边表演。(指导学生表演好:爬上爬下用爪子抱着脑袋呼呼地睡大觉睁开眼睛睡醒了摆动着走来走去),通过表演把抽象的文字还原成活生生的情景,生动再现了大熊猫的外形可爱,小时候的活泼很可爱,长大后睡觉的样子可爱,以及它吃竹叶时的样子可爱,从而体会到大熊猫是许多珍奇动物中最可爱的一个,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感悟。

  为了给学生创造性的学提供一个空间,我在课前布置了拓展性的作业:收集一些有关大熊猫的知识。培养了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上课时出示大熊猫玩具让学生当讲解员介绍大熊猫,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教完课文后,引导学生思考:为何称大熊猫为国宝,在世界上更珍奇?讨论交流自己还知道哪些有关熊猫的常识,熊猫的生活环境必备条件。学生在互相交流中懂得了,熊猫是我国的国宝,我们每个人都有义务保护它。使课文主题得到深化,也不知不觉受到环保意识教育,懂得了环保的重要性。

《大熊猫》教学反思4

  本节学习目标:

  1.认识VB界面,能说出窗口中构件的名称。

  2.了解常用的控件,会添加、删除控件。

  3、学会对Label控件、CommandButton控件的字体属性进行设置;

  4、学会对CommandButton控件的颜色属性、窗体的背景图进行设置。但本教材在本堂课中讲解过于笼统,要想完成学习目标,对于我们的学生两课时也很吃力。

  在课程安排的第二步“运行程序”中,它要求打开“现存”中的“大熊猫的两个愿望.vbp”工程,其实,在我们教学安装的VB程序中没有这个工程。而且后来又继续讲解各种控件,笼统,其实不如运行范例教学法,教给学生制作一个“大熊猫的两个愿望”的程序,既讲解了各种控件,而且让学生在简单实例中制作程序的乐趣,我本节课第一课时就是这样设计的,但没完成,大多学生只是参照课本完成了添加“标签框”、“文本框”、“命令按钮”并移动控件的位置和改变控件的大小。编写代码基本还没进行,等第二课时中进行。

  上第二课时先复习Label控件、CommandButton控件,部分同学都已忘干净了,很多同学对学案学习比较吃力,只得先给演示,输入代码太慢,直接用复制粘贴再修改,最终大多组能完成,一班和四班完成度算高的,练习题的任务还基本没做,下一步要简化知识点,操作内容,多给一些演示,争取练习题完成,同时要精选题目,精简任务。

  再有按钮的颜色直接修改变不了颜色,需要把属性中“style”改为Graphica,再修改backcolor。修改背景为图片,需要改Picture.修改代码的地方可以让学生按照自已的喜好来修改大熊猫的愿望,不一定非要和课本一致。

《大熊猫》教学反思5

  本节课是VB程序设计的第一课,学生对程序设计语言是第一次接触,没有什么知识储备,所以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本堂课的设计中,整堂课都是学生在思考,动手操作实践,完成一个个小任务,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

  在任务的设计上,遵循了由简到难的原则,学生通过课本以及学案内容,自主探索,操作实践,从而掌握所学的知识。实践证明,学生的潜力是非常大的,很多同学都能按要求完成任务。在任务有难度时,我让各小组共同探讨完成,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小组成员能互相帮助,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同时也有效地减轻了教师的负担,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在本课的设计中,还要注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设置了不同层次的任务,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本节课内容较简单,有些地方可以再加此拓展,修改代码的地方可以让学生按照自已的喜好来修改大熊猫的愿望,不一定非要和课本一致,要注重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营造一个有利于探究的教学环境。VB语言对学生来讲有一定难度,如何指导学生在已有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设计出更好的程序,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

《大熊猫》教学反思6

  《大熊猫》是北师大版第二册教材中的一篇描写动物的文章,课文字里行间渗透着对大熊猫的喜爱之情。课文用三个自段分别从大熊猫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食物特点三个方面作具体说明。学生对熊猫的样子、颜色、和活动都非常感兴趣。 考虑到孩子们对大熊猫的形象感知较少,因此,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观看大熊猫的生活片段,了解大熊猫的样子,你觉得大熊猫什么地方长的可爱,说大熊猫的样子,扮演大熊猫以第一人称介绍自己的样子。 拼图游戏:拼图大熊猫。带动作表演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学一学大熊猫吃食物的样子。

  课本是我们教学、学生学习的直接资源,但只用课本的有限资源上课,那我们的孩子将会是出自工程师手中的若干个完全相同的零件,毫无个性可言。其实,我们可以利用的教育教学资源很多,可以继续挖掘课本资源,可以利用生活这个大资源,也可以利用我们学生这个活生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资源。对于挖掘学生自身资源,我感触很深。《大熊猫》是一篇介绍动物的文章。这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吸引力不大。如何才能为这篇课文注入“诱人”的色彩呢?描写大熊猫样子的一段,我让学生结合着自己的身体,边读边表演:“身体胖乎乎的”,有的学生滑稽地张开双臂,左摇右晃;“头和身子是白的,四肢是黑的”,几个机灵的学生摇头晃脑,身体慢腾腾地摆动,用自己的白眼、黑眼来表示颜色;“毛茸茸的黑耳朵”,有的学生将自己的两只小手摆到了同桌同学的头上;“两个圆圆的黑眼圈”,学生们不约而同地半握着两只小手遮到眼睛上。这样一来,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们积极参与,而且使学生们在快乐的表演中,记住了大熊猫的样子,为课后“描画大熊猫样子”的练习打下了基础,同时也让学生们读出了熊猫可爱的语气。整个教学过程从毫无生气到生机勃勃,从暗淡失色到色彩斑斓,这无疑都是孩子们用自身资源来创造的,因为有了他们的表演,课堂增添了活力;因为有了他们的动作,为课本注入了血液。

  这节课也存在了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在让学生找大熊猫样子时可以让学生在书上画出相关语句。只是在上课时我因为紧张,把拼图游戏这一环节忘记了,在上完本课内容后又加在了后面,时间上有些仓促,感觉有些凌乱。

《大熊猫》教学反思7

  我教完《大熊猫》一课后,反思如下:

  一、以物激趣

  在导入时,我出示实物——大熊猫玩具,让学生有序观察大熊猫的外形,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观察中被调动起来,为全文教学创设了一个很好的“乐学”氛围,奠定了学习文本的感情基础。

  二、以读为“本”

  小学各学段都要重视朗读。读是学习语文的一扇窗口,也是感受语言,训练语感的基本方式。在教学中,我运用多种方式让学生进行朗读,如:引读、集体读、部分读、范读、选自己喜欢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琅琅的读书声中, 以读来理解课文,感受课文。让学生感受大熊猫的外形可爱,小时候的活泼可爱,长大后睡觉的样子可爱,以及它吃竹叶时的样子可爱,从而体会到大熊猫是许多珍奇动物中最可爱的一个,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感悟。

  三、寓教于画

  以读书为基础,读读画画、画画读读,学得轻松,真是其乐融融。读读课文,把自己理解的内容画下来,是发展儿童形象思维和创新思维的一条捷径。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往往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读完课文后,我要求学生运用手中的彩笔,将文中所描绘的大熊猫画下来。很快,圆圆的脑袋、胖胖的身子,一只又一只的熊猫形象便跃然纸上。再把学生创作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根据课文议议、评评、比比,看谁画得好。这样学生在浓浓的乐趣中主动地求知,发展了特长,培养了创新能力,读懂了课文,积累了描写动物的方法。

  四、拓展延伸

  学完这篇课文后,我又组织了一个活动,把课堂推向了**。针对孩子们喜欢猜谜的特点,我让孩子仿照《大熊猫》介绍一种动物,但不准说动物的名称,让同学猜一猜,同学们猜得越快,说明说得越好。孩子们兴趣盎然,一个个摩拳擦掌,准备大显身手。现将学生们的发言摘录如下:

  鼻子像钩子,耳朵像扇子,身子像房子,四条腿粗粗的,像根大柱子。(大象)

  一个小老头,胡子长又长,下过煮一煮,穿上红衣裳。(虾)

  头戴红帽子,身披五彩衣,从来不唱戏,喜欢吊嗓子。(公鸡)

  有头没有颈,身上冷冰冰,有翅不能飞,无脚也能行。(鱼)

  身披花棉袄,唱歌呱呱叫,田里捉害虫,丰收立功劳。(青蛙)

《大熊猫》教学反思8

  《大熊猫》是一篇说明文,第一自然段总写大熊猫是一种最可爱的珍奇动物,后三个自然段分别从大熊猫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及进食特点几方面作具体的说明,字里行间渗透着对大熊猫的喜爱之情。我执教的是第一课时,通过教学作如下反思: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学伊始,我出示大熊猫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大熊猫的外形,以此调动学生的热情,为教学创设良好的“乐学”氛围。

  二、以读为本,以读促讲。新课程标强调:小学各阶段都要重视朗读。读是学习语文的一扇窗口,也是感受语言,训练语感的基本方式。所以,教学时,我运用了范读、自由读、齐读、指名读等形式,让学生在读书声中感受大熊猫的可爱。

  三、引导感悟。教学时,我让学生图文结合,以及板书,生动再现了大熊猫的可爱的外形,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大熊猫是许多珍奇动物中最可爱的一个,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感悟。

  四、注重学生的词语积累的训练。在指导识字时,进行了找反义词和形近字组词的训练;在教学大熊猫的外形时,我指导学生运用文中叠词对大熊猫的外形进行填空式的描述,让学生感受大熊猫可爱的样子,以此强化学生对词语的积累运用。

  这节课,不足之处也有很多:

  一、教学时有些紧张,教态不够自然,语言不够简练,对学生的评价语过于单一。此外,在板书上还需要下一定的功夫,本来字就难看,结果一紧张,字越丑了。

  二、在指导识字时,只注重了词语的认读,忽视了单个字的认读,对于一年级学生,见到词语会读,但拿出单个的字,学生就不会认了,这方面,以后我一定要注意,扎扎实实地进行字词训练。

  三、教学环节的衔接不够自然,为了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教师的过渡语太简单,不够自然。

  四、课堂气氛没有平时活跃,学生读得不够充分,不够到位,精读部分能读懂,但感情还不够投入,这些都待于今后加强指导,以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五、教学时间把握不太好,前松后紧,按预先的教学设计要求,第二自然段讲完,要让学生完成课后的思考题:画一画大熊猫,结果这项内容没有时间进行。

  这节课的缺憾可能还有很多,“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望各位老师能不吝言辞,提出好的建议,供我学习提高。

《大熊猫》教学反思9

  《大熊猫》是小学语文S版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介绍了大熊猫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饮食习惯等特点。整篇课文语言浅显易懂,描写形象生动。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针对学生对大熊猫了解较少的学情,教学一开始,借助多媒体播放大熊猫的视频资料,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再补充介绍,丰富学生对大熊猫的感性认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在识字教学环节,我采用学生自主识字、小组合作交流,再全班汇报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会合作学习,通过全班交流巩固学习成果,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品读课文时,我引导学生采用图文结合的方法,先观察课文插图中大熊猫的外形特点、动作、神态,再找出描写大熊猫的外形的语句,抓住“胖胖的”“短短的”“圆圆的”等词语,体会大熊猫憨态可掬的可爱样子,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画出描写大熊猫神态、动作的词语细细品读。学生在读中脑中再现大熊猫的可爱形象,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感悟。

  本课教学的不足之处是朗读时间较少,训练不到位,今后教学中应加强朗读的指导。

《大熊猫》教学反思10

  《大熊猫》是一篇描写动物的文章,课文字里行间渗透着对大熊猫的喜爱之情。课文用三个自段分别从大熊猫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食物特点三个方面作具体说明。学生对熊猫的样子、颜色、和活动都非常感兴趣。

  我从培智儿童特点出发,以谜语引入,运用课件上的图片激发学习兴趣,为全文教学创设了一个很好的乐学氛围。在谜语中,突出大熊猫的珍贵。在教大熊猫的外形时,让学生有序观察大熊猫的外形,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观察中调动起来,对课文第二自然段理解充分,下一步绘画熊猫又在学生头脑中将大熊猫的外形特点加以巩固。运用多种方式让学生进行朗读,让学生在琅琅的读书声中,感受到大熊猫的可爱。如:引读、集体读、部分读、范读、选自己喜欢的读等多种形式,以读来理解课文,感受课文。同时,学生在读中结合板书和课件,生动再现了大熊猫的外形可爱,小时候的活泼很可爱,长大后睡觉的样子可爱,以及它吃竹叶时的样子可爱,从而体会到大熊猫是许多珍奇动物中最可爱的一个,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感悟。抓主要词,根据一年级学生好动,喜欢小动物的特点,运用了表演的方法,表演大熊猫的样子,理解动词,把抽象的文字还原成活生生的情景,进一步体会到大熊猫的可爱。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大熊猫,指导学生画一幅可爱的大熊猫图画,同学们非常的高兴。

  最后,指导学生语言练习,进行知识迁移,通过小兔、小猫进行语言练习,突出学以致用。

  不足之处也是很明显,时间不充裕,如读的不够充分,不到位,对学生的常规训练还需加强如:在拿铅笔的时候动作是轻轻的,站起来表演读文的时候凳子不响,别人读书的时候你要认真看,仔细听,帮老师听,看他有没有读错,这样学生就能乐意的,积极主动的去帮忙,学会倾听。

《大熊猫》教学反思11

  在教学过程中我力求做到 “自主、探究、合作”。在本教学设计中,我力求贯彻以下几条教学理念:

  1、将文本阅读与超文本阅读合二为一。课前,布置学生了解大熊猫;并让学生根据熊猫的习性猜测它的故乡会是什么样。课中,在书本中探究大熊猫知识。这样的教学,打通了课内与课外的壁垒,这样的设计,是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对于大熊猫的故乡,学生都十分感兴趣,利用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去搜寻相关的知识,无疑是可取的。但是如果在学生出示了所搜寻的大熊猫的有关知识后,直接进入课文的学习,将会导致“展示大熊猫的信息”活动与“在大熊猫的故乡”这篇课文的学习成了两个缺乏联系的孤立片段,使得课外知识的搜寻停留于缺乏深度发展意义的形式化水平。而根据大熊猫的习性推测它故乡的环境特点这一教学环节有着一个清晰的主线索:就是文本内容成了深化学习活动的工具,教学过程完全是从提高学生的能力出发的。因而学生的思维被充分激发,进入了更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这是努力实践“在探究与实践中放飞自由的心灵”的语文教学新理念的一种体现。

  2、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加强语言的实践。教学中,我以“假想考察”为切入口,引导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到卧龙山区做“科学考察”。“考察”的过程,是学生“自主选择、自主探究”的过程,他们自由选择考察任务。小组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进一步合作、交流,学生们在交流的过程中得以取长补短。小组学习以后,学生自主安排汇报次序,创造性表达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整个学习过程,同时也是语言实践的过程,由于情景的创设具有很强的情境性,学生很快就投入到模拟的场景中去,语言实践的密度大、频度高。

《大熊猫》教学反思12

  《大熊猫》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动物中的第二篇主体课文。这是一篇说明文,向小朋友们介绍了我国的国宝----大熊猫,字里行间渗透着对大熊猫的喜爱之情。

  本文中有许多描写形象的句子,特别是ABB式词语表现了大熊猫的可爱。因此我特别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结合插图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熊猫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实物及进食特点等,感受大熊猫的可爱和珍贵,从而树立保护动物的意识。3认字、写字,培养学生正确的写字习惯,积累喜欢的词语。

  开始我以谜语导入引起学生兴趣,然后板书课题,强调“熊”的写法,读课题两遍。接着出示玩具大熊猫,学生触摸,初步感知大熊猫的可爱,用自己的话说说触摸后的感受。触摸毛绒熊猫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对熊猫进行初步的感知,吸引他们更好地进入后面的学习。

  接着随文认读本课生字,学生小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同时提出读书要求:读通读顺,不加字不减字。读完后出示课文中的词语,检查生字词语的认读情况,指导学生写好一类字,认字、写字的指导通过对比、形声字、编谜语、看字形、组词、造句等方法进行,让学习生字更富有乐趣。

  然后学习课文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听,思考:从这个自然段中你知道了什么?作为一个过渡,从刚才的玩具熊猫引入:刚才老师带来的玩具大熊猫特别可爱受到了大家的欢迎,但是真正的大熊猫可不光是外形可爱哦!我们的课文下面的内容就从三个方面做了具体的描述,快来看看吧!齐读第二自然段,想想这个自然段写了大熊猫哪方面的特点?引导学生从读到涂色再到完成课文内容填空,学生循序渐进地将大熊猫的外形特点很好掌握,最后又设计了ABB型词语的积累和运用,达到了学以致用,以读促写的目的。3大熊猫刚出生时只有100多克,就像老鼠那么大,可以躺在熊猫妈妈的手掌上,长大以后,体重可以达到100千克以上。随着体重的不断变化,它的生活会发生很多变化呢!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作为老师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4学习第四自然调皮可爱的大熊猫真是让人喜欢啊!如果今天它来到咱们班,我们应该用什么来招待它呢?指名回答。这样设定情境,将课文内容延伸到学生身边,让学生身临其境谈感受,更能激发学生的参与学习的意识。大熊猫最喜欢吃的就是新鲜的竹叶和竹笋了,一只成年的大熊猫每天能吃掉20千克的竹叶呢!(生看相关课件)看,它们吃的多香啊!生齐读课文第四自然段。这部分内容很简单,不必花太多的时间和精力,一笔带过即可。

  接着进行课外拓展(1)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大熊猫的资料。(2)了解大熊猫的面临的现状:由于种种原因,现存的野生大熊猫已不足1000只了,让我们行动起来,保护所有的野生动物,因为它们是我们的好朋友。(3)说说我们可以为保护动物做些什么?课外拓展,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大熊猫的知识,激发学生对大熊猫的喜爱,树立保护动物的意识。

  最后设置作业1认真观察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并模仿课文给同学们介绍一下这种动物的外形,写在自己的日记本上。2写一句宣传语,吸引更多人和我们一起保护动物。3用自己的妙笔画出一幅可爱的熊猫图。作业分类布置,充分考虑到班级中学生的不同特长,说、写、画,总有一种体现学生的特长。

  我整节课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讲练说、思维拓展、分样布置作业等多方面入手力求学生能够参与课堂教学,享受课堂教学,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将这节课学好。

《大熊猫》教学反思13

  大熊猫是我国非常珍贵的动物,学生可以很准确地抓住大熊猫的形象特征,用画笔在纸上绘画出自己喜欢的形象,在小朋友的笔下大熊猫的形态更加的可爱。我认为绘画《国宝熊猫》这节课的教学是比较成功的。现在想想,这节课的成功主要得益于课堂教学中树立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师生之间关系融洽,营造了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和有效的课堂评价,鼓励孩子、赏识孩子,相信孩子的每一点进步。在后来的课堂反思交流上,采用了自我讲述与他人评价相结合的交流方式,活动后我对活动中的各环节进行了再思考,发现有一些地方可以更加完善。

  一、以模仿大熊猫的动作的形式开展活动

  活动之前我让学生大量的收集了关于大熊猫的资料,不但丰富了学生这方面的知识面,更是激发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因为是自己所喜欢的,又是自己了解的,所以学生在讨论、介绍时也很有兴趣,积极性很高,听他人介绍时也很认真。再在学生介绍的基础上小结,帮助学生深刻认识大熊猫,通过对颜色、形象特点的再次欣赏,学生对大熊猫的外形特点也很了解,为下一步绘画做了很好的铺垫。制作能够活动的大熊猫教具,把大熊猫的头、四肢分解开来,让孩子可动手操作,在动手摆摆玩玩中,萌发了孩子的好奇心,在老师提问与孩子思考、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形成有效的对话学习,师生关系十分融洽,而且孩子的原有经验得到调动,新的经验得到扩展。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二、欣赏多媒体课件

  活动欣赏过程中有多媒体课件介入,学生在介绍欣赏大熊猫过程中有一定的兴趣,但由于学生在欣赏时一直处于静止欣赏状态,只是在看和听,由于欣赏的时间较短,有些学生甚至都没有回答的机会,学生的积极性没能充分的被调动起来。如果在欣赏时加入游戏,学生能在主动的游戏中欣赏,效果可能会更好。如:在此环节中加入抽奖游戏,学生在一个装满大熊猫标记的箱子里抽出一张大熊猫图片,然后介绍自己所抽出的大熊猫图片,教师用投影仪放大学生所介绍的大熊猫图片,供其他学生欣赏,介绍正确后将大熊猫图片奖给做介绍的学生。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能充分的被激发出来。最后让其他学生从几个箱子里都去抽出大熊猫图片,让他们再和自己的好朋友介绍、交流,就能使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让学生在游戏中自主欣赏、自主学习,更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虽然大熊猫这一美术活动已经结束了,可是“大熊猫”这一主题还有很多的活动值得继续生成下去,利用各种资源,让学生更多的了解大熊猫,增强爱护大熊猫的情感。

  存在的不足:

  教具制作的数量不够,教师只是制作了一个大熊猫。如果多做几个大小不一的大熊猫教具,让孩子们上来摆一摆,那么各种姿态的都有,画面就会更加形象,也会有前后遮挡关系的。从孩子的作品看,多数的遮挡关系还是表现在个体肢体的遮挡上。因为孩子此时还处于模仿的学习阶段,有了活动教具的演示会更加形象生动。由于教具少,只有部分孩子有操作的机会,备课时没有充分备学生,怕麻烦图省事。

《大熊猫》教学反思14

  今天上了国宝大熊猫之后,觉得深受启发,以后我得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来提高自己的课堂,来提高学生的习惯养成了。

  一是觉得学生在提出问题方面得有章法。今天课堂之上,我让学生分小组提出自己不会的问题,然后展示在黑板之上,可是发现学生的热情很高,却提出的问题五花八门,这也难怪,因为是第一次嘛,不不守细细分来,发现学生的涉及的面还是很全面的,有文章思路的,有写作特点的,有文章说明中心的,还有文章说明语言的,不过也个别学生提出的问题没有什么价值,如果是学生个人的事情也就罢了,但是这是一个小组的意见啊,可见这也反映了小组在讨论的时候没有达到一定的深度啊!这也是今后需要引导的。

  二是觉得学生的勇于表达的能力也要训练。学生面对听课的教师,自然是有些紧张,这也是人的正常反映,不过原来一些很优秀的同学也不敢站起来回答问题了,这就是一个问题了,说明了我在平时的训练还是太少了,这也是我有所忽视的内容啊,今后就得注意了!我想今后在上课之前的几分钟拿出来让学生来谈感想,讲故事,荐精文都是可以训练他们的能力的,相信学生,他们一定是最棒的!

  三是小组的评价差得仍然太大。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的好处不用多说了,但是我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今后一定得注意这个问题了!可以在上课时采用记五星的形式来表现,对于评价的结果要做好利用,除去在班上应该有一个好的表现外,在学校的层面上也应该体现,比如可以评选优秀小组、小组长、发证书奖品、计入综合素质评价、举行优胜小组野游、电影会等,让学生有一个小组活动的动力。毕竟孩子们都是喜欢争强好胜的啊!

  深感教无止境啊!自己除了要多反思外,也要向各位同行们认真学习啊!

《大熊猫》教学反思15

  《大熊猫》是北师大版第二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文章,第一自然段,总说大熊猫是一种最可爱的珍奇动物,后三个自段分别从大熊猫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两个方面作具体说明。字里行间渗透着对大熊猫的喜爱之情。

  一、以物激趣。在教大熊猫的外形时,我出示实物——大熊猫玩具,让学生有序观察大熊猫的外形,发现学生的学习热情能调动起来,为全文教学创设了一个很好的“乐学?氛围,并且很快拉近了师生距离。

  二、以读为“本”。新课程标准强调:小学各学段都要生视朗读。读是学习语文的一扇窗口,也是感受语言,训练语感的基本方式。所以我备课时,准备让学生进行朗读、引读、赛读、整体读、部分读、范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琅琅的读书声中,感受到大熊猫的可爱。

  三、表演深化。根据一年级学生好动,喜欢小动物的特点,我选用了“表演”教学法,在精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重点感悟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对课文的理解,通过戴头饰表演大熊猫长大后爱睡、吃竹叶的样子,把抽象的文字还原成活生生的情景,进一步体会到大熊猫的可爱。

  四、拓展延伸。为了给学生创造性的学提供一个空间,我在课前布置了拓展性的作业:收集一些有关大熊猫的知识准备知识竞答。培养了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成就感。

  五、引导感悟。由于感悟是以个人已有的知识、经验去感受、领悟的,所以在学习到最后,我让学生结合图文并茂的板书,生动再现了大熊猫的外形可爱,小时候的活泼很可爱,长大后睡觉的样子可爱,以及它吃竹叶时的样子可爱,从而体会到大熊猫是许多珍奇动物中最可爱的一个,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感悟。

  不足之处也是很明显,时间不充裕,如读的不够充分,不到位,精读部分能读懂了,但离读美还有一些距离。

【《大熊猫》教学反思(15篇)】相关文章:

《大熊猫》教学反思08-30

国宝--大熊猫 巍巍中山陵 导学案与教学反思12-06

守株待兔教学反思12-02

白鹭教学反思11-30

《检阅》教学反思11-28

猫教学反思11-28

《蒸发》教学反思11-21

《荷花》教学反思11-14

细菌教学反思11-12

滑轮教学反思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