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速则不达》教学反思

时间:2021-06-13 20:30:08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欲速则不达》教学反思

  一、突出工具性,体现人文性

《欲速则不达》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教材倡导的是,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渗透学法指导,从而在感悟、品味语言文字,感受其内在人文性的同时,突出并强化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因此,教,是为了不教。在这节课上,我顺学而导,重视“金钥匙”中所应掌握的学法指导:

  1、结合旧知,联系具体语境理解字词

  开课,我就扣住一个“欲”字让学生组词或说诗句,并说出“欲”在词、句中的意思,目的就是让他们在调动以往旧知的同时,能够结合具体的语境去正确理解其在文中所表示的意思,同时认识并感悟到理解字词的方法——联系具体的语意环境。

  2、联系上下文,深入理解课文

  在课文中我设计了这么一个引导性的问题:“景公亲自驾车真的比驺子快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可是怎样去寻找回答的依据呢?学生顺着我的引导,很快找到了上文中所写到的景公高声喊到:“……让驺子韩枢为我驾车,火速回去!”学生从“让驺子韩枢为我驾车”中体会到,在情急之下,景公理智而清醒地提出让驺子驾车,很显然,驺子韩枢必为景公所信任,问题的答案再一次让学生感受到景公亲自驾车,便是心急办坏事。同时我相机指导:“这个同学能够联系上下文解决问题,理解课文,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

  3、抓重点字词,正确理解并体会课文

  比如:在体会景公心急的第四自然段,我引导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发现重点字词,通过对“心急如焚、太慢了、夺过、亲自”等词语的品读、感悟,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景公“急”。

  4、借助资料,思考提出的问题

  “景公为什么急?”“景公能尽快赶回都城吗?”这两个关键性的问题,仅从文本中是难以全面理解的,我利用“金钥匙”中“借助资料”“联系已有知识的方法很好解决了这个问题。

  二、“读”中尽显语文课堂魅力

  语文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语感,而“读”就是最有效的刺激。我带领孩子充分阅读文本,从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读中去感悟课文、感悟人生。“读”中尽显语文课堂魅力。例如我是这样指导学生的朗读:

  “晏婴危在旦夕,恐怕难以见上最后一面,这样的忠臣,眼见着就要离开他而去了,齐景公能不急吗?他急成什么样?怎么读?”

  “这消息,对景公来说,犹如晴天霹雳,怎么读”

  “景公是一国之君,他的话一言九鼎,怎么读?一起来”

  “此时,你就是齐景公,晚一分钟,你就要失去一位最亲密的朋友,怎么读?”

  “此时,你就是齐景公,晚一分钟,你就要失去一位最忠诚的大臣,怎么读?”

  “此时,你就是齐景公,晚一分钟,你的国家就要失去半壁江山,怎么读?”

  我一层进一层的引领学生朗读——理解体会,入情朗读;鉴别比较,入境朗读;相机提升,有效朗读;想象表达,入境朗读;逐层推进,深化朗读。充分体现出了在教学过程中,把“读”的训练始终放在重要的位置,以“读”为本的理念,使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读的基础上领会和感悟,读出了自己的情感体验的同时,更深入的探究了故事中蕴涵的深刻道理。

  三、重视评价作用,促对课文的深化理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实施评价,应该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上课时,我非常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互评,更重视我自身对学生朗读、回答问题的评价,例如:

  1、在引导学生通过读把对齐景公“弃车而跑”的行为的感受读出来时,我是这样评价的:“我听出了你在为他惋惜”“我听出了你在为他着急”“我仿佛听到了一些嘲笑的意味”;

  2、在带着自己的体会再读课题时,我是这样评价学生的朗读的:“我听出了思索的感觉”“我听出了规劝的意味”“你们读出了这个题目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欲速则不达》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欲速则不达》的教学反思07-06

《欲速则不达》教学反思案例06-14

《欲速则不达》教学反思4篇02-26

《欲速则不达》教学设计05-06

欲速则不达教学设计08-17

欲速则不达的教学设计范文04-25

《欲速则不达》教学设计(精选5篇)07-08

《欲速则不达》教学设计6篇03-17

《欲速则不达》教学设计7篇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