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力

时间:2022-12-12 11:32:22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力15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力,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力15篇

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力1

  活动目标:

  1、了解一些常见的桥的类型、特征及用途。

  2、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和动手构建能力。

  3、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常见桥梁图片两幅。

  2、从网上下载的各种不同桥梁图片资料若干,电脑一台。

  3、积木(每组两篮),作业纸每人一张。每人从家带来的小纸盒两个。

  活动过程:

  1、出示图片,引出关于桥梁的课题,了解几种常见桥梁的类型。(斜拉桥、拱桥、立交桥)

  2、用电脑演示各种桥梁的图片,请幼儿说出这种桥梁的类型。也可让幼儿自己操作鼠标调出各种桥梁的图片,并说出其类型,从中认识“梁桥”和“升降桥”。可让幼儿根据图片提出问题,由幼儿和老师来共同想办法解决。

  3、请幼儿分组用纸盒和作业纸(随意折成各种形状)搭成纸桥,用积木来测桥梁的载重。鼓励幼儿胆尝试。

  4、组织各组幼儿开展自制纸桥的承重试验,激发幼儿不断尝试新方法的欲望和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课评:

  1、活动较成功。能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生成活动。

  2、教学资料准备丰富、充分,能从多种渠道获取资料。

  3、让幼儿自己尝试解决问题。

  4、注意验证幼儿的实验结果,及时指出普遍存在的问题。

  5、幼儿个别指导不足,指导应更加细致。

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力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积极有兴趣地探索影子的产生和变化,使幼儿发现影子的产生与变化是与光源的变化有关的。

  2、培养幼儿间的协商、合作关系,鼓励幼儿记录实验结果。

  3、引导幼儿了解影子在生活中的利用,丰富幼儿对影子的认识。

  活动准备:

  幼儿每人一个手电筒,若干小玩具和圆柱体积木,每人一份记录卡,每人一支记号笔,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手影游戏导入:猜猜小动物

  二、影子的产生。

  1、第一次操作观察:幼儿拿手电筒和玩具分组做影子实验,探索发现光、物体和影子三者的关系。

  2、交流:你是怎样助物体找到影子的?

  引导幼儿:打开手电筒,光照在板上没有影子,让光照在影子上影子出现在板上,关上手电筒板上就没有影子了。

  3、小结:因为有光,物体挡住了光,所以有影子。

  4、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光能照出影子来?

  5、小结:生活中的太阳光、月光、灯光、火光都能照出物体的影子。

  三、影子的变化

  1、出示多媒体课件,向幼儿展示生活中的影子图片。

  请幼儿观察,都发现了哪些物体的影子?有什么特点?光源是什么?

  2、交流:你发现这些生活中的影子都一样吗?

  3、小结:影子有的,有的小,还有各种形状。

  4、第二次操作观察:引导幼儿从不同的方向照物体,发现影子的方位及小变化。

  5、交流:你的影子是怎么变的?

  6、小结:光在左,影子在右;光在右,影子在左:光在上,影子小;光在旁边,影子。

  7、第三次操作记录:让我们再去试一试,把你试的结果记录下来。

  8、讲评记录卡。

  四、影子的利用。

  1、交流:你们知道生活中影子有哪些用处?

  2、小结介绍:人们用影子的原理发明了电影;工程使用高楼的影子计算出高楼的高度;科学家用月球上山峰的影子计算出山峰的高度;艺术家用影子的原理发明了一种很有趣的皮影戏。

  3讨论:影子在生活中还会造成哪些不便?

  4、介绍无影灯:在医院,医生动手术时如果有影子会让他们看不清,就会发生医疗事故,所以他们向科学家求助,科学家就发明了一种无影灯,在这种灯下影子就会没有了。

  活动延伸:

  向家长、老师了解无影灯的原理。

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力3

  活动设计意图

  要使班幼儿领会看不见、摸不着的“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如果不改变过去传统的“灌输”办法,幼儿是难以接受的,还可能扼钉学习兴趣。这份设计是想让幼儿参与各种操作活动和开展有目的的游戏活动:去尝试感受、探索、发现、完成学习任务。这样使幼儿变被动学习者为主动学习者、探索者,从而萌发爱科学的积极情感。设计的“活动延伸”,意欲将正规科学活动与非正规科学活动有机结合;正规科学活动就起了指导作用,非正规科学活动就起了巩固发展作用。

  活动要求

  1.幼儿通过各种操作活动和游戏,初步感受物体的运动与力的关系。

  2.在游戏中探索用力的小、方向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3.启发幼儿热爱科学的情感,激发幼儿注意观察周围物体运动的现象,探索其原因。

  活动准备

  皮球、毽子、沙畅销书、橡皮筋、小汽车、铅球、绒球、纸做的老鼠若干个,录音柚台。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主题活动

  1.师:今天我们一起来找一位看见不朋友。(感到神奇,萌发欲望)

  2.师:老师很喜欢小朋友,我想抱抱小朋友。为什么老师能抱起小朋友呢?(引入主题:老师抱起一位小朋友)

  3.禽天我们一起与“力”交个朋友,好吗?

  二、引导幼儿进行操作活动,感知物体的运动需要力

  1.师:今天老师在小朋友的椅子下准备了好多玩的东西。(从椅子下拿出各种玩具)说一说是什么?我们给这些玩具取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物体。(举例教室里的桌子、柜子都叫物体)怎么使这些物体动起来呢?现在请小朋友来玩一玩,玩过之后,告诉家,你是怎能么玩的?(教师参与游戏活动中)

  2.幼儿自由发言:我用手拍皮球,我用手扔沙包,我用手推小汽车……我用手转球……(指导幼儿注意词的运用)

  3.(集体把玩具放在桌上)师:咦,这些玩具放在这儿怎么不动了呢?(因为只有手用力了或脚用力了,玩具才会动)

  4.教师边操作边讲解:物体的运动需要力,物体受了力的作用才会运动。

  三、通过幼儿的再次操作规程活动,引导幼儿发现力的小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1.师:小朋友,现在老师与你们一起来玩一玩,不过你要体验一下,轻轻地用力它会怎么样,用力很它又会怎么样?玩过之后,把你的发现告诉家。(教师参与幼儿的活动,结合指导幼儿用正确的语言表达)

  2.幼儿操作后自由发言:

  在我们用力的时候,物体就抛得高,滚得远,动得快……;在我们用力小的时候,物体就抛得低,滚不远,动得慢……

  四、到室外做“打老鼠”等游戏,让幼儿感受、发现用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1.几只老鼠四散逃窜。(纸做的老鼠分散的场的四方)

  2.幼儿用沙袋投向逃跑的老鼠。谈谈你是打哪边的老鼠,想一想你投的沙袋为什么会向那边动?

  3.幼儿自由玩各种玩具,使这些玩具向不同方向运动。

  小结:我们向哪个方向用力,物体就向哪个方向运动。

  五、总结

  今天我们找到了一位看不见的朋友,它的名字叫“力”。“力”能使物体动起来。一般来说在一定条件下,用力,物体动得快;用力小,物体动得慢;哪个方向用力,物体就向发个方向运动。“力”真神奇,真是“神奇的力”。

  六、活动延伸

  1.引导幼儿观察运动的物体,启发幼儿提出问题

  (1)观看天空飘动的国旗

  (2)与手里拿着不动的旗子作比较,启发幼儿提出:国旗为什么会在天空飘动?

  2.激发幼儿课后、回家。随时随地观察周围物体怎么会从不动到动的。例如:壶里的水原来不动,烧开后水为什么会在壶里翻滚?电风记为什么会转动?……

  小朋友,除了藏在我们身上的力能使物体运动以外,“力”还藏在哪里呢?

  反思:

  活动的本身就重点体现了幼儿的动手操作性,探索味道浓。虽然“力”的教材比较抽象、难懂,可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和从幼儿身边取材的原则,我通过幼儿最感兴趣的游戏方式,较好的完成教学目标让幼儿真切地感知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关系,创设了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幼儿学的轻松,学的透彻。最后,我又向幼儿提出了挑战,让幼儿在生活中寻找“力”,使教学活动顺利地延伸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中,不为“教”而教,只是幼儿的“学”而教,突出幼儿的主动性和自主性。

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力4

  目标:

  1、让幼儿发现物体扔到空中会自由下落,不同的物体下落的速度有快有慢。

  2、培养幼儿动手试验和观察的能力。

  3、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5、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各种纸球、沙包、矿泉水瓶、药瓶、塑料袋、报纸、松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感知物体自由下落的现象。

  (1)师:"今天老师准备了许多东西,请你们来玩扔东西的游戏。"(2)游戏要求:每次选择一种物品进行尝试,看谁发现的问题多。

  (3)幼儿自由操作,教师个别指导。

  (4)你刚才扔的是什么东西?你扔这些东西的时候有什么感觉?最后结果是什么样的?你发现了什么问题?双击此处修改或者删除页眉页脚信息

  2、再一次抛接物体,发现物体下落速度有快有慢。

  (1)实践要求:幼儿每次选两样玩具同时抛接,比较物体下落的速度。(2)选择你认为落地速度快的物体(3)你发现什么东西落得快,什么东西落得慢?

  3、小结:今天我们做了一个有趣的游戏,知道物体扔上去以后都会下落。那是因为地球具有吸引力。而且还发现轻而大的物体扔不高,落下来也慢;重而小的物体扔的高,落下来也快。

  4、启发幼儿探索改变物体下落速度的方法。师出示两张相同的纸,启发幼儿能让我们以不同的速度落下来。

  5、延伸活动:观看人在太空的录象尝试改变两张纸下落的速度活动反思对《神奇的力》教学活动的反思:吸引力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力",怎样让幼儿去理解吸引力呢?我选择了游戏活动——扔东西,通过游戏的层层引导,首先感知物体的下落现象,其次比较两种物体的下落速度,再次讨论怎样改变同一物体的下落速度,让幼儿积极的参与游戏,并尝试通过感受、探索、发现、引导幼儿完成学习任务。这样使幼儿由被动学习者变为主动学习者探双击此处修改或者删除页眉页脚信息索者,从而培养幼儿动手试验和观察的能力。设计的活动延伸实验:如何改变同一物体的下落速度,意欲将正规科学活动与非正规科学活动(区域活动)有机结合,通过孩子的积极思考引发孩子再次实践探索的兴趣,从而萌发幼儿爱科学的积极情感。在实施中我觉得自己在教学活动中多了一份观察和思考,并能及时的调整自己的思路。在预设活动中我一直在考虑要不要使用记录表,但考虑幼儿缺乏基本的经验而选择了让幼儿自己选取实践中他认为落地速度比较快的物体,可结果和我意料恰恰相反,除了报纸和塑料袋都被孩子选择了,所以我马上意识到了这一点,将快慢的相对性及时的引进教学活动,既丰富了孩子的认知,也实现了自己教学活动穿新鞋走老路的突破。我觉得在实施中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实验材料考虑还不够细致周到,还可以丰富一些材料:如各种糖纸、包装纸、羽毛、雪花片、手绢、纸杯、吸管、橡皮泥、气球等

  2、在孩子游戏时很多孩子都会第一时间把他的发现告诉我,可是在集体交流中一些幼儿就不是很积极主动,对于这种现象我想有孩子个性的原因,也有我们平时的锻炼引导原因。因为集体活动的弊端之一就是不能每个人都有说的机会,所以以后我可以尝试设一个同伴交流的环节,让他们相互交双击此处修改或者删除页眉页脚信息流,分组选择代表进行发言,这样既鼓励了幼儿的交流又让幼儿感受到合作的快乐。

  3、虽然在活动中我努力的要求自己做支持者和引导者,相对以往的教学活动我说的少了很多,更多的是孩子的实验、孩子的总结,但在总结的时候我还是出现了急于替代的现象。回想以往自己的教学活动,几乎每年都会有一些新的尝试,虽然每次实施中都会自问"为什么就没有人家上海老师的那份从容和自信",但是每次也能在实施中发现自己的一些问题,也使自己的教学思路更加清晰,教学目的更加明确,我想观摩教学活动就是我们一线教师成长的引路人,它能让我们不断的成熟,所以我们要珍惜每次成长的机会!

  反思

  第一、我觉得这种新形式的听课活动,改变了过去的传统听棵模式,老师能带着期待的情感,积极的思想去听课。

  第二、7节教学展示活动的选材都于生活,体现了各个年龄阶段的特点,都是具有很好的操作性和实践性,是我们每一个人可以再次实践操作的好素材。

  第三、教学活动设计的精巧性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记得刚开始整合课程的时候我们的观摩活动象拼盘,什么都有就叫综合活动,而现在我们可以很清晰的看到老师的教学重点,又能深刻的领悟到学科融合的恰倒好处:肖老师生活与语言的融合,姚老师艺术与健康的融合,王老师科学与语言、数双击此处修改或者删除页眉页脚信息学的融合,刘老师科学与语言的融合、雪莲老师艺术与数学、语言的融合,李老师科学与生活、语言的融合。

  第四、教学活动的准备简单而有实效性。在我们以往的观摩活动中也曾出现过很多的形式性材料、花哨性。而本次活动的材料投放是值得我们大家借鉴的。材料并不是越新奇越好,重要的是要有实效性和操作性。

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力5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发现由于地球引力的作用,各种物体在空中会自由下落。

  2、通过各种操作活动,使幼儿初步感知不同物体下落速度不同是与物体重力和空气浮力有关。

  3、尝试改变物体下落的速度,发挥幼儿的创造性,培养幼儿动手试验和观察的能力。

  活动准备:

  操作材料:各种糖纸、羽毛、报纸、雪花片、球、小沙包、手绢、纸杯辅助材料:剪刀、透明胶、夹子、双面胶、泥工、彩带。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感知物体自由下落的现象。

  (1)师:“今天老师准备了许多东西,请你们来玩一玩,把这些玩具往上扔,看看你会发现什么。”

  (2)幼儿自由操作,教师个别指导。

  (3)你刚才扔的是什么东西?你扔这些东西的时候有什么感觉?它落下来的速度是什么样的?

  2、再一次抛接物体,发现物体下落速度有快有慢。

  (1)启发幼儿任意选两样玩具同时抛接,发现物体下落速度不同。

  (2)引导幼儿两两相伴,同时抛接物体,发现物体下落速度有快有慢。

  3、启发幼儿探索改变物体下落速度的方法。

  (1)师出示两张相同的纸,启发幼儿能让我们以不同的速度落下来。

  (2)幼儿尝试探索:如将纸折成飞机就扔得高些,落下来也快些。夹子夹住羽毛使羽毛落得快。

  4、为什么物体都会往下落?师:“扔上去的物体为什么会落下来呢?”(是由于地球的引力。)

  5、小结:今天我们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知道物体由于地球的引力扔上去以后都会下落。轻而的物体扔不高,落下来也慢;重而小的物体扔的高,落下来也快,通过改变,也会改变它的速度。

  6、组织幼儿观看人在太空中的录象。7、活动延伸:在区域活动中让幼儿继续感知。

  《神奇的力》活动评析评析者:吴蓉活动评析:教师能关注幼儿的兴趣爱好,根据幼儿生活经验的内容来制定活动主题,在活动中,教师按循序渐进的原则,设置了三个操作活动,让幼儿从最初的玩到有目的的玩,再到探索的发现,环环相扣,来让幼儿感知物体的下落与地心的引力、物体的重量和空气的浮力有关;通过尝试改变物体下落的速度,发挥幼儿创造性,培养幼儿动手能力。

  活动建议:

  1、教师的教育随机性有待进一步加。

  2、教师的示范操作需要尊重客观现实。

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力6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发现由于地球引力的作用,各种物体在空中会自由下落。

  2、通过各种操作活动,使幼儿初步感知不同物体下落速度不同是与物体重力和空气浮力有关。

  3、尝试改变物体下落的速度,发挥幼儿的创造性,培养幼儿动手试验和观察的能力。

  活动准备:

  操作材料:各种糖纸、羽毛、报纸、雪花片、球、小沙包、手绢、纸杯辅助材料:剪刀、透明胶、夹子、双面胶、泥工、彩带。

  活动过程:

  1、 引导幼儿感知物体自由下落的现象。

  (1) 师:“今天老师准备了许多东西,请你们来玩一玩,把这些玩具往上扔,看看你会发现什么。”

  (2) 幼儿自由操作,教师个别指导。

  (3) 你刚才扔的是什么东西?你扔这些东西的时候有什么感觉?它落下来的速度是什么样的?

  2、 再一次抛接物体,发现物体下落速度有快有慢。

  (1) 启发幼儿任意选两样玩具同时抛接,发现物体下落速度不同。

  (2) 引导幼儿两两相伴,同时抛接物体,发现物体下落速度有快有慢。

  3、 启发幼儿探索改变物体下落速度的方法。

  (1) 师出示两张相同的纸,启发幼儿能让我们以不同的速度落下来。

  (2) 幼儿尝试探索:如将纸折成飞机就扔得高些,落下来也快些。夹子夹住羽毛使羽毛落得快。

  4、 为什么物体都会往下落?师:“扔上去的物体为什么会落下来呢?”(是由于地球的引力。)

  5、 小结:今天我们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知道物体由于地球的引力扔上去以后都会下落。轻而的物体扔不高,落下来也慢;重而小的物体扔的高,落下来也快,通过改变,也会改变它的速度。

  6、 组织幼儿观看人在太空中的录象。

  7、 活动延伸:在区域活动中让幼儿继续感知。

  《神奇的力》活动评析评析者:吴蓉活动评析:教师能关注幼儿的兴趣爱好,根据幼儿生活经验的内容来制定活动主题,在活动中,教师按循序渐进的原则,设置了三个操作活动,让幼儿从最初的玩到有目的的玩,再到探索的发现,环环相扣,来让幼儿感知物体的下落与地心的引力、物体的重量和空气的浮力有关;通过尝试改变物体下落的速度,发挥幼儿创造性,培养幼儿动手能力。

  活动建议:

  1、 教师的教育随机性有待进一步加

  2、 教师的示范操作需要尊重客观现实。

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力7

  活动目标:

  1、了解一些常见的桥的类型、特征及用途。

  2、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和动手构建能力。

  3、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常见桥梁图片两幅。

  2、从网上下载的各种不同桥梁图片资料若干,电脑一台。

  3、积木(每组两篮),作业纸每人一张。每人从家带来的小纸盒两个。

  活动过程:

  1、出示图片,引出关于桥梁的课题,了解几种常见桥梁的类型。(斜拉桥、拱桥、立交桥)

  2、用电脑演示各种桥梁的图片,请幼儿说出这种桥梁的类型。也可让幼儿自己操作鼠标调出各种桥梁的图片,并说出其类型,从中认识“梁桥”和“升降桥”。可让幼儿根据图片提出问题,由幼儿和老师来共同想办法解决。

  3、请幼儿分组用纸盒和作业纸(随意折成各种形状)搭成纸桥,用积木来测桥梁的载重。鼓励幼儿胆尝试。

  4、组织各组幼儿开展自制纸桥的承重试验,激发幼儿不断尝试新方法的欲望和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课评:

  1、活动较成功。能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生成活动。

  2、教学资料准备丰富、充分,能从多种渠道获取资料。

  3、让幼儿自己尝试解决问题。

  4、注意验证幼儿的实验结果,及时指出普遍存在的问题。

  5、幼儿个别指导不足,指导应更加细致。

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力8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指纹的秘密,了解指纹的基本特征。

  2、从各个方面了解指纹的作用,培养幼儿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精神。

  3、激发幼儿动手动脑的积极性,体验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快乐。

  4、培养幼儿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1、幼儿准备:父母和自己的指纹图各一张;一块胶泥,一张纸。

  2、教师准备:各种指纹放图;从各种渠道(网络、书籍、报刊)收集的指纹图片一组。

  活动过程:

  一、印指纹游戏,激发幼儿兴趣。

  幼儿分组玩印指纹的游戏; 让幼儿观察:印完指纹后在纸上发现了什么?胶泥上又留下了什么?

  二、谈指纹。

  (1)引导幼儿观察自己的指纹,比较自己和同伴的指纹有何不同;

  (2)比较自己的指纹和父母的指纹又有什么不同;

  教师引导:小朋友们,你们每个人都是爸爸妈妈生的,孩子和父母总是长得很像,被别人称作“亲子脸”。

  幼1:我奶奶说我长得和妈妈一模一样。

  幼2:我鼻子长得像爸爸。

  幼3:我眼睛长得像奶奶……

  教师:那家想一想,我们可能长得像爸爸妈妈,可是我们的指纹也长得像爸爸妈妈吗?

  孩子1:有“亲子脸”,就有“亲子指纹”。

  孩子2:不对,侦探片里面说,每个人的指纹都是不一样的。

  教师:那家把带来的爸爸妈妈的指纹图和自己的对比一下,看看谁说的对?孩子们比较后一致得出结论,指纹和爸爸妈妈的没有一个一样的。

  幼儿发挥:老师,我们和爸爸妈妈只长得像,但是还是有不像的地方,我们的指纹也不是完全一样啊!可是我小姨生的是双胞胎,他们长得一样,声音一样,穿得一样,连动作都一样,他们的指纹也应该是一样的吧?(很多孩子都点头表示同意)

  教师: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我们班的琪琪和冉冉是一对双胞胎,让我们看看他们的指纹一样吗?(幼儿看后,都摇头)老师这里刚好也有一幅双胞胎的指纹,小朋友们看一看,他们是不是一样?(出示指纹图)共同分析比较双胞胎的指纹,小结指纹的秘密。让孩子们明确知道:任何人的指纹都是不可能相同的。

  三、指纹的特征。

  出示一组关于指纹分类的图片,向孩子们介绍几种类型指纹的特点;

  让孩子们再次观察自己和父母的指纹,并将其分类。

  告诉家,指纹的形状和每个人的性格等没有必然的相关性,更不会因为谁的指纹长成什么样就证明他聪明还是不聪明,让孩子们树立科学的观念。

  四、指纹的作用。

  向孩子们展示从各种渠道(网络、书籍、报刊)收集来的关于指纹的图片, 让孩子们自由讨论指纹都有什么作用;

  幼1:我晚上看侦探片,里面的警察叔叔就靠罪犯留在杯子上的指纹破了案。

  幼2:还有医院,我们一出生,医生就给我们印了指纹,这样爸爸妈妈就不会抱错宝宝了

  幼3:在电脑和手机上装指纹锁,小偷就偷不了它们了,因为他偷了也没用……

  老师总结指纹的用途:破案、辨认、防盗……

  五、延伸活动:动物有指纹吗?它们的指纹一样吗?

  在活动快结束时,有孩子提出了问题:老师,我们每个人都有手,我们都有指纹,那么小猫小狗也有手,它们也有指纹吗?其他孩子也有了相同的疑问。于是我临时增加了这个延伸活动,让孩子蜜察了幼儿园里饲养的几种小动物,如小鸡、小兔子等,并让他们互相讨论,还布置了回家查资料的任务,明天家再进行深入讨论,这样可以培养他们持续探索的精神和动手调查研究的能力。

  六、结束活动。

  游戏:让孩子们分组玩警察抓小偷的游戏,让小偷们留下指纹,小警察们根据指纹来抓小偷。在愉快的游戏中结束本次活动。

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力9

  活动目标:

  1、了解一些常见的桥的类型、特征及用途。

  2、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和动手构建能力。

  3、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常见桥梁图片两幅。

  2、从网上下载的各种不同桥梁图片资料若干,电脑一台。

  3、积木(每组两篮),作业纸每人一张。每人从家带来的小纸盒两个。

  活动过程:

  1、出示图片,引出关于桥梁的课题,了解几种常见桥梁的类型。(斜拉桥、拱桥、立交桥)

  2、用电脑演示各种桥梁的图片,请幼儿说出这种桥梁的类型。也可让幼儿自己操作鼠标调出各种桥梁的图片,并说出其类型,从中认识“梁桥”和“升降桥”。可让幼儿根据图片提出问题,由幼儿和老师来共同想办法解决。

  3、请幼儿分组用纸盒和作业纸(随意折成各种形状)搭成纸桥,用积木来测桥梁的载重。鼓励幼儿胆尝试。

  4、组织各组幼儿开展自制纸桥的承重试验,激发幼儿不断尝试新方法的欲望和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课评:

  1、活动较成功。能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生成活动。

  2、教学资料准备丰富、充分,能从多种渠道获取资料。

  3、让幼儿自己尝试解决问题。

  4、注意验证幼儿的实验结果,及时指出普遍存在的问题。

  5、幼儿个别指导不足,指导应更加细致。

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力10

  目标:

  1、运用各种感官集中观察、感受磁铁的磁性,初步建立科学概念:铁制品能被磁铁吸引。

  2、学习通过预测、实验的方法探索磁铁的特性。

  3、尝试用绘画的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记录。

  4、培养乐于探究的品质,体验探索的乐趣。

  准备:

  各种形状小不同的磁铁积木回形针积塑饮料瓶树叶小剪刀钥匙铁夹子铁盒子小铁环镙丝钉沙箱水瓶木板纸布

  集体记录表一张,彩色水笔标签

  有关科学词汇:吸引、磁铁、磁性

  过程:

  一、引导幼儿通过预测、实验的方法发现磁铁的磁性

  1、引导幼儿进行预测,猜想磁铁能吸住什么、并作讨论。

  2、让幼儿通过实验验证预测的结果。

  3、引导幼儿观察了解材料的质地,助幼儿总结科学概念。

  教师小结:磁铁可以吸引铁做的东西,还可以吸引铁之外的一些金属。

  二、提供各种材料,扩展幼儿探索的广度、深度,引导幼儿发现磁铁有两极性、穿透性、磁力小、磁化现象等特性。

  1、交待任务,提醒幼儿利用各种材料发现磁铁的其它神奇的本领。要求幼儿把自己的科学发现记录在小组记录表上。

  2、幼儿自由实验,教师观察记录幼儿实验情况。

  3、让幼儿交流分享科学发现。

  三、启发幼儿继续探索磁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交待任务:磁铁能助我们做什么事情?

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力11

  活动目标:

  1、在玩的过程中积累对水的认识,直观地感知水的毛细作用,发现水的张力。

  2、能够胆猜想,细心观察,交流自己的观察研究发现,尊重事实。

  3、初步感知和经历科学探索的方法及趣味,激发爱科学的情感。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

  幼儿玩过水,知道水的一些基本特点及与人们的关系。

  2、物质准备:

  幼儿方面:一次性杯子(有半杯水)人手一个;托盘4个(每组一个),内放装了蜡笔的小碗、放了餐巾纸的小碗、抹布;四小碗回形针。

  教师方面:装了一半水的杯子一个,装餐巾纸、回形针的小篮一个,装满水的雪碧瓶两个。

  3、环境准备:

  置放好桌面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探索兴趣

  小朋友们好,以前老师带你们玩过水吗?(玩过)那你们发现水是怎么样的呢?

  其实,水还有很多有趣的地方,也能让我们知道一些道理,想不想再来玩?(想)看,老师请来了谁和我们一起玩?(取出餐巾纸并折叠)餐巾纸说:“我想把脚伸到水里玩一会儿,就伸到这里吧,画个记号清楚点。你们猜猜,餐巾纸放进去后会发生什么事。(要烂的)(要吸水的)到底是不是这样呢?怎样才能知道你们猜得对还是不对?

  二、通过操作,发现水的毛细现象和张力现象

  1、发现水会顺着纸往上“爬”这个特性(即水的毛细现象)。

  ①幼儿操作。

  瞧,餐巾纸朋友已经在你们桌上了,轻轻拿起来,每人一张,可以用老师的方法,让水浸到有记号的地方,看看能发现什么,和你猜的是不是一样。

  提问:谁来把发现告诉家?(水是自己上去的还是你把纸都浸下去了?和你猜的一样吗?)

  看来,有时候猜想的和事实是不一样的,需要实验来证明。

  ②、教师验证。

  老师也来试一试:我放到有记号的地方,看,水怎么样了?(爬上去了)太有趣了。

  我们知道,水是往低处流的,怎么会往上爬呢?

  小结:原来,餐巾纸上有很多细小的毛孔,水会顺着毛孔往上爬。这是水的一个本领。想不想知道这个本领的名字呀?科学家把水的这个本领叫“水的毛细现象”。

  拓展思维:请小朋友想一想,水碰到哪些东西也有可能会爬。

  得出:生活中有很多东西能让水在它身体里跑,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就能发现。

  2、探索:放多少个回形针水会流出来,发现水的张力现象。

  ①小朋友真聪明,老师要奖励你们,给你们杯子里加满水。

  ②、老师也给自己杯子加满水,回形针好朋友也要来和我们一起玩水,小朋友猜猜看,老师要放进多少个回形针水才会从杯子里流出来。

  ③、请小朋友自己来试一试。请出回形针朋友(师取出四个放了回形针的小碗,边放到幼儿桌子上边提要求)小朋友一边轻轻往杯子里放回形针一边数,看看数到多少的时候水会流出来?

  ④、幼儿操作,师巡回,提醒幼儿小心轻放,点数清楚。看谁的水先流出来。

  ⑤、教师验证。

  提问:你放了多少回形针?水流出来了吗?你猜多少?

  老师也来试一试,请小朋友重新猜一猜,我放多少个回形针水会流出来。(将幼儿猜测的数字对应写在第一次猜测的数字下面)刚才猜是10个20个30个,现在变成80、90、100了。

  教师投放回形针,幼儿数数并观察:水面有什么变化,鼓起来的水面像什么。

  小结:这也是水的一个本领,科学家把水的这个本领叫“水的张力”。

  我们放了多少回形针,水还没有流出来,和我们猜的一样吗?(不一样)所以,有很多事情不是猜猜或想想就可以的,需要实验来证明,科学家就是这样来研究、发明的。

  三、活动延伸

  激发幼儿继续探索水的张力的兴趣

  哎呀,回形针都沉到杯子里去了,老师想让它们停留在水面上,不知道可不可以,小朋友回家继续探索,得出结果告诉老师和其他小朋友。

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力12

  活动目标:

  1.认识一种中药材江枳壳。

  2.了解中药的种类(水煎中药、中成药),知道它们的作用。

  3.了解中药起源于中国,是中国国宝之一。

  活动准备:

  1.一副煎前的中药、中成药。

  2.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出示幼儿用书,引导幼儿观察,了解江枳壳的形状特征。

  (1)鼓励幼儿按顺序观察江枳壳的特点。

  你认识图片上的这个植物吗?请你先看看这个植物分为几部分,然后按照从上往下的顺序观察它的特点。

  (2)了解江枳壳的特点。

  你能说说刚才你观察到的这个植物可以分为几部分?每部分都有哪些特点呢?

  (3)教师总结,并说出这个植物的特点。

  这个植物叫江枳壳,是我们江西特有的一种中药。它分为两个部分,有茎叶和果实。茎叶和我们平时见过的橙子树的茎叶非常相似,只是比较小而已,果实是圆圆瓣,比橙子小一些。

  (4)了解江枳壳的作用。

  这种植物在我们江西很有名,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它是一种有名的中药材,它的根能做成药冶病。

  2.了解中药的制作方法。

  (1)教师:像江枳壳这样能治病的植物,把它有用的部分提出就是中药材。你还知道我们家乡有哪些中药材?(教师可根据各地特有的中药材进行介绍。)

  (2)观察幼儿用书,了解中药的制作方法。

  教师:中药材是怎样变成中药的呢?

  3.了解中药是中国的国宝之一,激发自豪感。

  中药起源于中国,是我们中国的宝贝。很久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发现许多植物、动物身上有些能治病的材料,经过研究、煎制,最终做成了中药,人们治病。

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力13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用力小、方向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2、对周围物体运动现象感兴趣,有探索的欲望。

  活动准备:

  1、球、绳子、沙包等。

  2、一张桌子。

  活动过程:

  1、情境导入课题:

  “怎样让活动室里的桌子搬到办公室去?”

  幼儿提出假设。

  2、幼儿操作感知:

  (1)、请幼儿搬桌子,感知力小移动不了物体:

  “为什么搬不动?”

  (2)、感知力能够移动物体:

  (3)、提供幼儿玩的材料,体验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4)、幼儿交流:

  “玩这些玩具用力和用力小是一样的吗?”

  3、探索用力方向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1)、玩拔河:

  “怎么把对方拉过来?”

  (2)、小结有关“力”的经验,拓展幼儿对力的思考。

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力14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每个人的指纹都不一样,了解指纹能够识别别人的身份。

  2、在活动中启发幼儿提问,激发幼儿探索自身的兴趣。

  活动准备:

  动画片、指纹图片、警服一套、探索材料(放镜、印泥、纸、透明胶、橡皮泥)

  活动过程:

  一、观看动画片。

  在“蓝帽和淘气”的动画片里,有一天,蓝猫被外星人抓走了,外星人变成了假蓝猫来骗淘气。你们猜,淘气是用什么分清真假蓝猫的呢?请看动画片(幼儿观看)。是什么办法呢?(用指纹分辨)

  二、探索指纹。

  1、那么,指纹在哪里呢?(指肚上)

  2、我们的指纹是什么样子的呢?

  3、你们有没有好办法来看清指纹?(放镜、指纹盖印等)

  4、来,我们一起来观察指纹,在观察的时候,如果你们有什么问题,可以先告诉我。

  (幼儿探索,教师记录。)

  5、刚才有些小朋友发现了一些问题,老师已经把它记录了下来,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好吗?

  三、“警察”出现,请幼儿“破案”

  警察:“小朋友们,昨天,小明家的东西被偷了,经过我们的侦察,在现场发现了小偷的指纹,我们还从局的档案里掉出了一些可疑人员的指纹,现在,我要请小朋友我从这些指纹里找出和在现场一模一样的指纹。这样,我们就能找出小偷了。”

  (幼儿找出指纹,并用笔圈出)。

  小朋友找的是几号指纹呢?我们把找出来的结果交给警察叔叔,让他们去做进一步调查吧。

  教师问:警察叔叔,小偷留下的指纹,你是怎么看见的呢。

  “警察”:这些指纹,就这样是看不见的,但我们有精密的仪器可以看见并取下来。小朋友用手摸到的桌子、椅子、钢琴,都会留下指纹。

  教师:指纹真神奇,关于指纹的秘密还有很多呢,小朋友回去还可以问问爸爸妈妈,还可以上网,找找资料,去发现更多的秘密。

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力15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发现由于地球引力的作用,各种物体在空中会自由下落。

  2、通过各种操作活动,使幼儿初步感知不同物体下落速度不同是与物体重力和空气浮力有关。

  3、尝试改变物体下落的速度,发挥幼儿的创造性,培养幼儿动手试验和观察的能力。活动准备:操作材料:各种糖纸、羽毛、报纸、雪花片、球、小沙包、手绢、纸杯辅助材料:剪刀、透明胶、夹子、双面胶、泥工、彩带。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感知物体自由下落的现象。

  (1)师:“今天老师准备了许多东西,请你们来玩一玩,把这些玩具往上扔,看看你会发现什么。”

  (2)幼儿自由操作,教师个别指导。

  (3)你刚才扔的是什么东西?你扔这些东西的时候有什么感觉?它落下来的速度是什么样的?

  2、再一次抛接物体,发现物体下落速度有快有慢。

  (1)启发幼儿任意选两样玩具同时抛接,发现物体下落速度不同。

  (2)引导幼儿两两相伴,同时抛接物体,发现物体下落速度有快有慢。

  3、启发幼儿探索改变物体下落速度的方法。

  (1)师出示两张相同的纸,启发幼儿能让我们以不同的速度落下来。

  (2)幼儿尝试探索:如将纸折成飞机就扔得高些,落下来也快些。夹子夹住羽毛使羽毛落得快。

  4、为什么物体都会往下落?师:“扔上去的物体为什么会落下来呢?”(是由于地球的引力。)

  5、小结:今天我们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知道物体由于地球的引力扔上去以后都会下落。轻而的物体扔不高,落下来也慢;重而小的物体扔的高,落下来也快,通过改变,也会改变它的速度。

  6、组织幼儿观看人在太空中的录象。7、活动延伸:在区域活动中让幼儿继续感知。

  《神奇的力》活动评析评析者:吴蓉活动评析:教师能关注幼儿的兴趣爱好,根据幼儿生活经验的内容来制定活动主题,在活动中,教师按循序渐进的原则,设置了三个操作活动,让幼儿从最初的玩到有目的的玩,再到探索的发现,环环相扣,来让幼儿感知物体的下落与地心的引力、物体的重量和空气的浮力有关;通过尝试改变物体下落的速度,发挥幼儿创造性,培养幼儿动手能力。

  活动建议:

  1、教师的教育随机性有待进一步加

  2、教师的示范操作需要尊重客观现实。

【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力】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力12-12

神奇的力大班科学教案07-01

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力_大班科学教案07-01

神奇的力大班教案10-23

神奇的力大班教案10-23

小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力03-21

大班活动教案:神奇的力01-08

大班的活动方案神奇的力12-24

大班活动方案:神奇的力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