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独酌》教案

时间:2023-10-20 09:27:29 蔼媚 教案 我要投稿

《月下独酌》教案(精选5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月下独酌》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月下独酌》教案(精选5篇)

  《月下独酌》教案 1

  【教学目标】

  1、以《月下独酌》为例子,引导学生披文入情读诗歌。

  2、通过李白的饮酒诗解读李白的内心世界,领悟诗人“狂歌痛饮”豪放外表下的孤独寂寞。

  【学法指导】

  披文入情。刘勰《文心雕龙》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文学的本质是始于感情终于感情的。语言是情感的载体,情感是语言的内蕴。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学生走进文本、解读文本,体察文本中的情感因素,紧扣文本中的情感要素展开有效的对话,真正提高学生解读文本的能力。

  本课重点借助《月下独酌》指导学生借助吟诵、想象、品鉴、质疑等方法,深入解读诗人的内心世界,为下一步深入解读古诗、进一步提升学生阅读古诗词能力打下基础。

  1、吟诵悟其情

  吟诵,用声音传达诗中韵味、气势、情致。反复吟咏,用自己的心灵与声音去碰撞诗人的灵魂与声音,反反复复,二者合拍之时,便心有灵犀。

  2、想象入其情

  融入联想与想象,揣摩并补足字里行间隐含的画面与情感,如临其境之时,便恍然顿悟。

  3、品鉴咀其情

  品味鉴赏绝词妙句在艺术手法、写景状物、意境营造、情感传达等方面的独特效果,从而加深对诗情的领会。

  4、质疑解其情

  生疑而激思,激思而求证,百思而得其解。沿着疑惑去追思问题的真相是读诗必不可少的解情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自主学习部分:

  1、布置收集与酒有关的'诗词名句。

  (1) 对酒当歌 ,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短歌行》)

  (2)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销愁愁愁更愁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3)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4)酒入愁肠, 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的《苏幕遮》)

  (5)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它,晚来风急!(李清照《声声慢》)

  这一步意在扩充学生的知识积累,并为学习李白饮酒诗做准备。

  2、 布置学生将《月下独酌》中存有疑惑的字句记录下来,小组内讨论。

  3、布置学生融入自己的联想与想象,揣摩字里行间隐含的画面与情感,将《月下独酌》改写成现代文。

  诗歌创作离不开想象,诗歌鉴赏同样离不开想象。想象可以帮助读者将诗行中隐含的内容补足,使阅读者进入诗歌的情境中,准确真切的感受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课堂上首先对自主学习成果进行交流展示:

  1、用小黑板展示学生所整理的与酒有关的诗词名句。

  2、学生自主提出组内不能解决的疑惑。本诗相对浅显,也可将这一步放在后面的交流过程中,不作单独展示。

  三、合作探究是本课的主体。具体分以下几个步骤完成:

  1、吟诵。

  采用个人读、集体读、范读、配乐读等形式,引导学生把握情感,进入诗境。

  2、想象。

  课堂上在音乐伴奏中引导学生想象,并将课前所写内容作以完善。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将所听所见所嗅再现出来。

  3、 品鉴。

  找出最喜欢的诗句,说说自己的理由。小组内先自主讨论,然后课堂上交流展示,相互补充,感知诗中遣词造句的妙处,指导学生从艺术手法、写景状物、意境营造、表达情感等角度思考。

  4、质疑。

  组内汇总无法解决的困惑,重点合作探讨李白月下独酌内心是孤独还是欢畅这一问题。引导“孤独派”与“非孤独派”相互辩论,明确诗中“孤独”与“不孤独”的跌宕。

  5、有感情的诵读。

  四、迁移运用部分:

  1、诵读《将进酒》,体会即使与友欢聚痛饮三百杯,李白也是“快乐并孤独着”的。

  2、合作探究:李白飘逸豪放的诗风与李白的“孤独与快乐”有怎样的内在联系?

  正因为李白快乐并孤独着,孤独并快乐着,才有其豪放飘逸的诗风。设若只有快乐,难免显得轻飘;设若只有孤独,难免显得凝重。李白诗风与李白的内心密不可分。

  3、补充相似情感的另一首李白诗《独坐敬亭山》。

  李白在孤独时努力追求快乐,他的内心真正体验了孤独,但也真正体验了快乐。

  【备注】“精讲点拨”“矫正反馈”这两个环节穿插在课堂其他环节之中。本课重在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歌情感,懂得李白的内心和飘逸豪放诗风的内在联系,为进一步学习李白诗歌(《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打下基础。

  《月下独酌》教案 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李白的思想性格,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②熟背全诗

  2、过程与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封建社会中知识分子的遭遇和苦闷,体会诗人的深沉的寂寞之情和坚持正直品质的风格。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诗歌中寄托的诗人的思想感情

  2、乐景写悲情的艺术效果

  教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李白的处境:

  李白怀抱一腔政治热情到了长安,被贺知章等欣赏,唐玄宗任为翰林待诏,把李白当作词臣而已,更兼李白本性正直纯真,得罪了权贵被排挤出京后,漫游江湖间,政治理想无法实现,762年,病死当徒,初葬采石矶。杜甫“世人皆曰杀,我意独怜才”,可见李白一生始终受到权贵们的排挤,郁郁不得志。

  二、诗文赏析:

  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1、我们对“月”这一传统意象已有一定了解,请同学们说说自己的理解,并结合这首诗,说说本诗中“月”这一意象的含义。

  “月”的传统意象包含着“冷清寂寥”“离情别恨”“征途羁旅”“思念家乡”“渴盼团圆”等意。此诗中“月”的意象应有“冷清寂寥”和“品质高洁”的`含义。

  2、诗人饮酒的环境如何?

  “花间”“月下”,“花前月下”是良辰美景。

  3、但诗人的情感可用哪个字表达?

  “独酌”

  4、赏析这种写悲凉寂寞的艺术手法和表达效果。

  “以乐景写悲情”的反衬手法,越是良辰美景之中,寂寞就越显得刻骨铭心,效果是使悲凉寂寞更加浓郁和难以排解,突出强调了诗人李白深沉的寂寞凄凉之情。

  5、赏析“邀”字。

  “邀”字,主动者为诗人,因自己坚持高洁的品质,得罪了权贵,早已无人往来了。在这良辰美景之中,诗人难以排遣这种孤独和寂寞,环顾左右,只有一轮孤月相伴,只有一轮明月可邀,凄寂之情溢于言表。但明月也是高洁的意象,因而也寄寓着作者高洁的品质在其中。

  所以“邀”字,以物为友,既表现了孤寂之情,也寄寓着品质的高洁。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1、诗人邀月与影为友共饮美酒佳酿,共享美景良辰,但仍无法排解心中愁苦,从哪些字词可见?

  “不解”“徒随”“暂伴”表明了虽以物为友,但物何以为友,以物为友是无奈之举,更写出了作者的孤独。

  我歌月徊徘,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1、“同交欢”的场面的表达作用?

  “我歌月徊徘,我舞影零乱”,诗人月下独舞,以闹写静,反衬出诗人的孤寂。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1、此二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

  “永结”与“相期”表明了作者在无边寂寥的天地中,宁愿永与月、影为伴,醉酌孤独,也不愿同流合污、阿谀奉承的高洁志愿。

  三、总结:

  1、板书:

  良辰独酌→邀月与影→不解徒随→暂伴行乐→醉后分散→永结相期:一波三折,曲径通幽。

  2、艺术技巧:

  总之,这首诗以乐写愁,以闹写寂,以物为友,以群写独,起伏自然的构思和反衬手法结合在一起,成就了这篇佳作。

  3、风格:

  清新飘逸。

  《月下独酌》教案 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李白的思想性格,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②熟背全诗。

  (2)过程与方法

  ①在诵读中体会诗人的情感;

  ②在讨论中把握诗歌内容、掌握诗歌的写作特色。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封建社会中知识分子的遭遇和苦闷,体会诗人的深沉的寂寞之情和坚持正直品质的风格。

  教学重点难点

  ①理解诗歌中寄托的诗人的思想感情;

  ②乐景写悲情的艺术效果

  教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课前背景音乐:《春江花月夜》]

  前面两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深切感受了李白的豪放飘逸的风格。《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有“我欲固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李白的梦境是从迷人的月景开始的。酒与月是李白一生须臾不曾离开的最忠实的伴侣,无论他走到哪里,身在何方,总会留下有关酒与月的淋漓之作。看下面的诗句

  [投影]“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客中作》)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把酒问月》)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将进酒》)

  通过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李白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既不乏浪漫又略带有悲凉的境界,而把这种酒月情绪发挥到极致的是――《月下独酌》。

  2、(播放录音)听课文朗诵,注意把握诗歌节奏

  [投影]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3、初读课文,明确诗意

  小组讨论:

  3.1这首诗写了什么。(点拨:本诗写诗人在月夜花下独酌,无亲人想陪的冷落情景。)

  3.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意思。(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四、再读课文,寻找美点。

  自由朗读课文,找出诗中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并谈谈理由,或值得与别人分享的自己阅读心得。(让同学们分小组充分讨论、交流)

  提示:可以围绕下列问题思考

  ①本诗表达的主体情感是什么?又是怎样表现的?(如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等)

  ②诗中哪些词用得特别好或哪些句子很精彩?

  重点突破问题预设:(学生已解决的问题不必再提)

  3.2.1本诗的“诗眼”是什么?(独)

  3.2.2诗人是如何表现这个“独”字的?(先让学生思考讨论,在分步引导)

  ①诗人是在什么情况下感到“独”的?(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诗人真的不“独”吗?(热闹是虚的,孤独是真的)

  [强调]手法:以乐景写哀愁

  ②“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我们应如何看待其中的“热闹”?

  (以闹写寂)

  ③“醒时同交欢,醉後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我们应如何理解作者与月相期?

  (以物为友,以群写独)

  [归纳小结]全诗运用了反衬手法

  最后让学生再来回答问题“诗人是如何表现这个”独“字的?”

  [反复训练,以培养学生整体把握诗歌的能力]

  (参考答案:这首诗歌突出写一个“独”字。诗人运用丰富的想像,展现了一种由独而不独,由不独而独,再由独而不独的复杂的情感历程。寓“独”于不独之中。第一二句点出“独”字,自斟自饮,没有相亲相近之人。从第三句至第八句表面上都是写不独的。举杯邀月,对影三人,打破了独酌无亲的尴尬;但新的尴尬又来了,月不解饮,影徒随身,于不独之中显其孤独。诗人到底体谅月和影不解酒趣的缺憾,暂且和他们做伴行乐,享受着这美好的春光,人、月、影便进入了同乐交欢的境界,我歌舞、月徘徊、影零乱,我们仍然于诗人的不独之中,看到了他的无限孤寂。醒时交欢,醉后分散,这还是“独”。最后诗人发誓,要和明月、影子结拜为永远忘情的朋友,相约在高远的银河上游乐,这是旷达,但是这种把人生的大孤独升华为与天地为友的大欢喜,更反衬出诗人在人世间的孤独苦闷。)

  [探究]诗人为什么这样“独”?

  从而引出背景:

  这首诗大约写于天宝三年春,即李林甫、杨国忠权倾朝野之时,李白备受排挤,有志难伸,其孤独与冷落是可想而知的。

  全诗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寂寞和孤傲,也表现了他放浪形骸、狂放不羁的性格。

  3.3三读课文,准备背诵。

  3.4迁移训练:[投影]行秋(徐玑)

  戛戛秋蝉响似筝,听蝉闲傍柳边行。

  小溪清水平如镜,一叶飞来细浪生。

  思考: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参考答案:《行秋》则运用动静映衬(或反衬)的写法。

  3.5课内拓展:我们来欣赏诗人神奇之笔如何来写“月”的(学生先齐读一遍诗句,然后再思考是如何写月的,最后教者根据学生的回答作简要点拨)

  3.5.1望月:《玉阶怨》:“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点拨]:这是一首宫怨诗,以女子望月的行动传达出“幽怨”的信息,不经意间已经将意境含蓄地表现出来,感人至深。诗中不见人物姿态与心理状态,作者好象也无动于衷。只是描写人物行动,为读者保留了想象余地,使诗情无限辽远和幽深。

  3.5.2问月:《把酒问月》:“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如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点拨]:月亮的出没多变而有规律,隐含深邃的人生哲理和宇宙奥秘,好像与人的精神世界有一种微妙的默契和联系。他阐述哲理,寓托人生失意感慨。诗人塑造了永恒、美好神秘的月亮形象,也塑造了一个高洁出尘然而失意的诗人自我。

  3.5.3揽月:《宣州谢胱楼饯别校书叔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点拨]:他在苍凉愤慨的诗歌中,用揽月述说他豪兴未尽,也述说他惟明月是知友。我们从揽月的意象中看到他崇高炽热心灵对庸俗社会的抗议。

  3.5.4寄月:《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点拨]:末二句一联达三意:一言诗人心中愁结,无人能理解;二言明月无私,光分两地,我与友人都能看见;三言惟明月能将愁心寄与。诗人的奇想。将无情感之月,变成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并把愁情和怀念带给远方不幸的朋友。诗中一个“愁”字,有个人抱负不伸的愁,有孤独不随俗的愁,更有怜友不幸的愁。

  3.5.5邀月:《月下独酌》(举杯邀明月):月亮是知友,是良伴,可以随意约请。

  3.6作业:“月”是我国诗歌中的传统意象,有的抒发思乡怀远之情,有的写人生短暂的悲伤,抒发愁苦之情,有的展示广阔情怀,有的表现美好的、纯洁无暇的感情,试从已学过的《唐诗宋词选读》中找出有关“月”诗句,理解它们表达情感的不同。

  《月下独酌》教案 4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前两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深切感受了李白的豪放飘逸的诗风。《梦》中讲到“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李白的梦境是从迷人的月景开始的。李白的许多诗中,都写到了月,如“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今天,我们再来一起学习李白的一首与月有关的五言古诗《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

  二、观看视频

  师:先请同学观看视频《子午书简唐诗十家李白》,注意片中对李白诗歌风格的全面阐述。

  三、聆听范读

  师:刚才我们看了视频,知道了李白的诗歌创作在许多方面都做出可贵而又出色的探讨,对我们的写作有许多有益的启示。有人说,李白是不可模仿的,我看也不完全是这样。譬如这首《月下独酌》就是这样。先请同学们聆听一下名家朗读,注意言、象、意的把握。

  四、自学感悟

  师:我们仍然采用“朗读—品味—感悟”的自学三部曲,注意“朗读—读懂诗意;品味—品出妙笔;感悟—悟出问题”,或对照注释,或借助工具书,或同桌合作,尽可能地找到本诗的“看点”或疑点,并在此基础上尝试背诵,10分钟后我们当堂交流。

  五、尝试背诵

  师:同学们采用了怎样的背诵方法?在此老师强调一下,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理出诗歌的线索,边想边背,就容易得多了。(教师示范背)

  六、当堂交流

  1.读懂诗意

  师:齐读本诗,想想它有哪些“看点”?

  生1:诗歌的题目传达出两个重要的信息:月下+独酌。

  师:很好,我们读懂诗意,一定要留心体察诗歌的题目,题目是一首诗中信息最丰富的文字,里面甚至潜藏着许多破译诗歌的玄机。“月下独酌”这个题目传达出许多信息。显性的信息是两个:月下+独酌,隐性的信息还有许多:我+酒+……诗人取此题目,他已着意要给我们传达一些信息:

  (1)喝酒理应对酌,所谓“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山中与幽人对酌》)“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故独酌之无趣,而以月下来解围;

  (2)独酌自然是喝闷酒,酒入愁肠,幸得月来相伴;

  (3)月下独酌,乃是李白诗意人生之微格,此时乃无忧无虑、无情无欲之态也,苍莽天地之间少却了许多俗世的喧闹,只剩下静悄悄地享受。我想起西方的一些温馨的酒吧,情人们卿卿我我,喝着浅绿色的香槟酒,听着牧歌式的轻音乐,说着甜言蜜语,一切都在慢慢地轻柔地享受着,时间也仿佛放慢了它的脚步。中国人的酒场幸得李白有此一月下独酌,否则只剩下猜谜划拳、狂吹滥饮,以丑为美的闹剧。从这个四字的题目所暗示的信息破译中,我们初步理解了李白的——浪漫。

  生2:“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由题目观之,李白再浪漫,惜乎也只是一人独享。此一开头,可谓“凤头”也,一是由于它很美,二是由于它灵活,充满生气,既点题,也绝妙地破了题,擦去了我们因题目而遗留的审美旨趣,同时约我们设了一个悬念,且看他如何破此清冷场面。

  生3:“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为何成三人?

  生4:月是一人,影是一人,诗人是一人。由上句“独酌无相亲”可知,诗人将三人是视作一人的,正因为如此,酒逢知己千杯少,所以一定要喝个痛快!

  生5:“行乐须及春”,李白认为及时行乐,必须及眼下这春花烂漫之时,此句与首句遥相呼应。

  生6:“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这个结尾很有意思。一般而言,主人会说“改日再聚啊,感谢光临啊”,客人都会说“谢谢啊,让你破费了”之类,可李白却不同,似真似假地跟“月”较起真劲了,跟张九龄“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不同,他是把月当成人的.,今天是我请你,下次就该你做东了,而且要到你云汉之中的老家去喝。

  师:是啊,有人据此说,此乃本诗成功的一个重要特征:率性纯真,毫无做作。对此,沈德潜是这样评价的:脱口而出,纯乎天籁。此种诗,人不易学。(《唐诗别裁》)同学们读诗很仔细,通过大家的点评,我们与李白走得越来越近了。

  2.读出妙笔

  师:刚才我们是抱着去理解李白、还原李白的目的去读诗的,主要是内容方面的解读,现在我们稍微作一些理性思考,看看这首诗在形式方面有哪些绝妙之处?比如刚才同学们就提到这首诗开头与结尾,中间“行乐须及春”与“花间一壶酒”的呼应,除此而外,再挖掘看看。

  生1:“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与“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都是采用“月—影”的,有点像双起双承,这样便于我们记忆。

  生2:“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徘徊”二字是抒情式的缓歌,与“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有人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有异曲同工之妙,把月亮的多情写出来,而且似乎是一个固定用法。“零乱”有点类似于摇滚乐,比较放纵的那种,整个就像一卡拉OK!

  师:同学们讲得非常精彩!欣赏诗歌的形式,要注意从大处着眼,比如结构,刚才同学们已经注意到了这一点,即梳理作品是如何具体地表达地,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为什么先写这个,写这个有什么好处,这样背诵起来就很顺当。李白写诗的妙处也在于他会选择和创造一个不寻常的言语结构,这个结构除了同学们所讲的之外,它还附属着另外一个审美特征,就是它不是一个单调的结构,而是一个充满节奏感的动态结构。——佛教中有所谓“立一义”,随即“破一义”,“破”后又“立”,“立”后又“破”,最后得到究竟辩析方法。用现代话来说,就是先讲一番道理,经驳斥后又建立新的理论,再驳再建,最后得到正确的结论。关于这样的论证,一般总有双方,相互“破”、“立”。可是李白这首诗,就只一个人,以独白的形式,自立自破,自破自立,全诗一张一弛,一起一伏,一扬一抑,一悲一喜,如同大海的波涛一样,诗情节奏跌宕、波澜起伏而又纯乎天籁,所以一直为后人传诵。 这又为我们背诵提供了参照。

  另外,刚才一位同学对“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的赏析,我非常认同,李白此时确实是有滋有味、忘情“行乐”的,而一般人此时可能正在喝闷酒呢,所以我说这是一种值得借鉴的“诗意人生”。我们知道“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所以要懂得知足常乐,更要学会自得其乐、苦中作乐。——这是老师读这首诗最大的感触,这也是李白之所以“豪放飘逸”的根本原因!

  还有通过对本诗妙笔的分析,我发现李白也是可学的,只要我们走近(进)他,我希望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建构起一种学习李白的思维模型,让李白成为我们的语文老师。

  3.读出问题

  师:同学们对本诗还有什么不懂之处吗?

  生1:“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似乎说反了?

  生2:“永结无情游”,应该结“有情游”啊,莫名其妙。

  师:哪位同学对此发表一下高见?

  生3:只有醒着才能邀明月,再说此时李白也喝多了,一切都归于平静了。

  师:我认为这正是本诗之奇句!李白要的是清醒着的豪放飘逸,这可见出他的豪放英雄本色。这是会生活的表现,也是“及时行乐”的表现。到此打住也罢,不过有同学提出,我就姑妄言之。我在课前也曾百思不得“无情游”之解,后来终于求得一解,不过似乎不适宜在课堂上讲。(学生大呼“讲!讲!讲!”)“交欢”一词,我认为也是个黄色词汇,李白此处就是“俗极而雅”的。醒时交欢,醉后分散,可谓好离好散,及时行乐,没有承诺,没有责任,大家都快乐,这就叫“无情游”——恐怕也只有天人之乐才能如此吧,在红尘世界,在社会主义国家,敬请自重。这又是“月下独酌”之一大幽默处也!此说不登大雅之堂,哪里讲,哪里了,诸君切勿外传也。

  七、课外作业

  1.写一篇本诗的鉴赏小文。

  2.背诵本诗。

  《月下独酌》教案 5

  教学目标:

  1、通过词句理解,感知本首诗的主要内容。

  2、通过朗读感受整首诗的意境,通过品读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

  3、体会诗人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理解诗歌思想内容。

  2、难点:体会诗人的内心情感以及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一、背诵《静夜思》,此诗是诗人26岁时在扬州所做,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诗人抬望天空一轮皓月,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篇。时隔数年之后又是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这一回诗人又在月下做了些什么呢?这回他又借助明月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呢?一起走进李白的《月下独酌》。

  二、解题“月下独酌”引出“独”字的解释。

  (1)提炼信息:时间、地点、事件;

  (2)解释“独”字:一人与孤独;

  1、背诵、回答老师的问题。

  2、思考、提炼信息、质疑

  先引起共鸣,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入诗文教学。

  诵读诗歌,感受意境。

  1、自由朗读诗文标注停顿和重音,并结合书下注释了解诗歌内容。

  (背景音乐)

  2、学生配乐朗诵

  三、齐读全诗,感受整首诗的意境。

  1、学生边读边划出停顿、重音并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2、配乐朗诵

  3、配乐齐读

  感受诗歌的意境,拉近学生与诗歌的距离。

  研读诗歌,理解诗意。

  1、围绕“独”字,谈谈你的阅读感受,诗人孤独吗?

  (先自己阅读,再小组讨论,之后全班交流。教师适时引导)

  追问:在整个独酌的过程中诗人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点拨:“独”的情感变化:遗憾—失望——无奈)

  2、再请刚才朗读的同学再来配乐朗诵,看看能不能读出诗人的孤独之情。

  1)品读圈划,抓住关键词:“独酌、分散”等词语进行分析、理解、讨论

  交流朗读、体会。

  2)有感情的朗读、感受

  培养学生提炼信息能力,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走进诗文,体会诗人情感。

  引入资料,体会情感。

  1、诗人为何一个人在月下独酌?

  (交代创作背景)

  2、在这样的前提下“独酌”,酒中又会浸着怎样的滋味呢?

  3、真是这种借酒消愁情感吗?

  (引入李白诗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以及“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加深对李白的了解。)

  (点拨:诗人并非无伴饮酒,而是周围没有值得与之共饮的朋友。既然没有同道之人索性独饮,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豪举更体现出诗人是甘于孤独的。

  总结:“独”字包含:一人之独—无友之独—甘于孤独)

  4、现在,再来体会一下诗歌的最后两句体会一下诗人的情感和人生态度。

  (点拨:一个遭受贬谪且无同伴相陪的失意之人,并未一蹶不振反而能自得其乐并写出这样优美脱俗的诗句,这种豁达乐观的态度的确让人钦佩,也更值得我们学习。)

  5、观看图片,听老师的配乐朗诵,再来体会一下诗人的内心世界。

  1)回答、聆听

  2)体会、回答

  3)思考、聆听

  4)思考、聆听

  5)齐读、感受

  通过对诗人的了解让学生更好的体会诗人的内心情感。

  四、作业布置

  1、 找找李白描写月亮的诗句,想想李白为何对月亮情有独钟?

  2、 选择喜欢的诗句扩写一段话。

  3、 背诵诗歌

  任选其二完成

  多项选择可以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节省时间的同时给与他们更多的选择空间。

【《月下独酌》教案】相关文章:

《月下独酌》李白06-14

月下独酌散文05-30

月下独酌原文及翻译03-09

《月下独酌》翻译及鉴赏12-01

《月下独酌》的古诗解析10-17

《月下独酌》唐诗赏析12-13

唐诗《月下独酌》赏析10-12

月下独酌李白原文翻译08-29

月下独酌原文+翻译+赏析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