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时间:2024-03-15 14:20:21 雪桃 教案 我要投稿

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精选11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精选11篇)

  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1

  教学目标:

  1、了解“空城计”是怎么回事,感受故事的魅力,从而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

  2、通过阅读描写诸葛亮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仔细品读,感悟他过人的智慧和胆识;

  3、初步了解《三国演义》及其中的主要人物。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知道诸葛亮为什么要摆空城计、怎样摆空城计以及空城计成功的原因。

  2、难点:从空城计的故事感受诸葛亮的足智多谋。

  教学准备:

  1、收集有关《三国演义》的故事,认识其中的一些人物。

  2、收集有关诸葛亮的历史典故,更进一步认识这一光辉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学生质疑

  昨天我们初读了空城计,知道“计”是——计谋、计策,你还知道有哪些计?空城计是《三国演义》中特别精彩的,也是人们津津乐道的智谋故事。对于空城计你想了解哪些内容?

  二、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自悟

  三、理解内容,突破难点

  1、有这样一句歇后语,诸葛亮唱空城计——没办法,诸葛亮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想到用空城计的?

  (引导学生抓住“十五万”“五千”等数据,对比分析:兵力悬殊;司马懿刚占领街亭,打了胜仗,士气正旺,而诸葛亮有一半还是运粮草的.兵,不能打仗,听说司马懿的大军来了,都吓得心惊胆战,不知怎么办才好,士气不足。)

  2、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画出诸葛亮是怎样施计,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在旁边写上你对诸葛亮的评价。

  A、下命令

  指名学诸葛亮下命令,指导朗读,语气应沉着,坚定。

  B、在括号里填上动词,从诸葛亮的动作体会他的沉着镇静。

  C、如果你是诸葛亮手下的一名大将或一个兵卒,听到诸葛亮传的命令,看到他坐在城楼上喝酒弹琴,你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D、再读诸葛亮实施空城计的过程,体会诸葛亮临危不乱,处变不惊,遇事冷静。

  3、结果如何呢?司马懿中计了,指名读第三自然段,司马懿是个怎样的人,说说你的理解。

  (引导学生抓住词语体会司马懿的小心多疑,过于谨慎)

  4、看着这退去的十万兵卒,你想说些什么?

  5、诸葛亮为什么能以5000败军对抗司马懿的15万劲旅,读读诸葛亮自己的想法。

  6、你认为空城计能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呢?

  四、朗读表演,深化理解

  作者用精彩的文笔和对话再现了诸葛亮和司马懿的神态和心理,既适于表演,又适于朗读,分组表演,可以加进自己的创意动作或语言,但必须符合人物身份,鼓励学生大胆表演。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在《三国演义》中还有许多表现诸葛亮智慧的故事,你能列举几个吗?

  2、毛主席曾说过:“生子当仲谋,交友如鲁达,信心如唐僧,读书就读四大名著。”我建议大家课余有时间好好读一读四大名著,我想你的收获一定会很多。

  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2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习生字词。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预设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并能准确地复述故事的内容。

  教学重难点

  了解鲁智深桃花庄行侠的事迹,感受鲁智深机智勇敢、富有智慧的侠士形象

  教学准备

  了解《水浒传》

  教学过程

  一、齐声读题,从课题中你知道了什么?(谁?—鲁智深,干什么?—行侠,在什么地方?—桃花庄)

  二、再读课题,你还想了解什么?(鲁智深为什么要在桃花庄行侠?结果怎么样?)

  三、学生浏览课文,简要回答提出的问题,然后要求学生联系课题,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说说鲁智深是怎样帮助刘太公的?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复述课文内容

  预设目标

  了解鲁智深桃花庄行侠的事迹,感受鲁智深机智勇敢、富有智慧的侠士形象

  教学重难点

  鲁智深是个怎样的人?

  教学准备

  了解《水浒传》

  教学预案

  一、体会人物的内心思想,感受人物的精神形象

  1、读课文第3~7自然段,用“—”画出描写鲁智深语言的句子。

  2、指导学生朗读这些句子,注意从人物的语言中体会人物的内心,感受人物的形象。

  示范指导:

  智深一听,心里觉得很奇怪,嘴里故意说:“看你闷闷不乐的.样子,不会是因为我来打搅了你吧。”

  (1)学生读句子,思考:“闷闷不乐”这个词写出了刘太公怎样的神情?

  (2)从“看你闷闷不乐的样子”中体会到鲁智深怎样的品格?(观察细致,对人真诚热情)

  (3)鲁智深的到来“打搅”了刘太公吗?他明知刘太公是个热情待客的人,为什么还要这样说?从这句话中你又体会到什么?(将刘太公闷闷不乐的原因主动揽到了自己头上,让刘太公主动告诉他烦恼的真正原因,这是一种聪明的表现。所以鲁智深是一个粗中有细、知勇双全的侠士。

  (4)再读鲁智深的这句话,在朗读人物语言中想象人物的形象。

  3、指导学生按照上面的学习方法,体会鲁智深其他的语言,感悟鲁智深的精神形象。

  二、演绎故事,再现侠义英雄气概

  1、精读鲁智深行侠仗义的部分,边读边琢磨人物的动作神态。

  2、扮演角色,演绎“行侠”情节。

  3、学生自主评价各个角色的表演情况

  4、引导学生通过评价,再给人物画像,让人物形象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鲜明的印象。

  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3

  一、教材说明

  本课是一首新体诗,抒发了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

  诗的一、二两节写对于延安精神的追寻,三、四两节写实现现代化需要延安精神,五、六两节写追寻延安精神的重要意义。用形象说话,用一系列事物构成鲜明的意境,是本课主要表达特点。了解诗中所说的具体事物的意义和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是教学重点。

  选编这首诗,一是引导学生接受延安精神的陶冶,二是感性认识新体诗,接受语言美的熏陶。

  二、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了解全诗内容,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

  三、教学建议

  1、课前学生搜集阅读有关延安的资料,对抗战时期的延安有更多的'了解。教师准备课文挂图,或把课文挂图,课文重点语句制成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

  2、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再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作者到延安追寻什么?为什么追寻?把诗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找出来,在读中想象,体会它的意义,然后把自己的见解和同学交流。

  3、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可让学生自由朗读这首诗,边读边思考:为什么这首诗听起来这么悦耳,读起来琅琅上口?要让学生明确到这首诗隔句押韵,并用“· ”把韵脚“ang”标出来。朗读时,把韵脚适当加以突出。第一节:光、阳,第二节:香、场,第三节:琅、炕,第四节:响、梁,第五节:煌、翔,第六节:想、阳。还要让学生明确到这首诗多用排比句,朗读起来节奏感很强。朗读时,要读出排比句的气势。

  4、诗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教学。

  (1)第二节的四个“追寻”。

  可用投影片或录像帮助学生了解“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了解延安精神。放映录像或投影片时要加以简要的解说。“延河”,清晨、傍晚,人们常在延河边上漫步,讨论革命道理;“枣园”,曾是党中央的所在地;“南泥湾”,当年359旅曾在这里恳荒种粮开展大生产运动;“杨家岭”,那里有中央礼堂和党中央办公楼,许多重要会议在这里召开。追寻“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就是追寻延安精神,追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力求上进、永不满足的精神,执着地追求理想并为之献身的精神。

  (2)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茅屋,却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坑。

  “告别破旧茅屋”就是告别落后,忘不了“温热的土坑”,就是忘不了密切的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军民关系。

  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4

  一、教学目标

  1、结合搜集查阅的资料和对两首咏梅词的比照分析,理解作品内容及思想感情,丰富语文积累。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从梅花的高贵品质中受到人生观、价值观的感染熏陶。能够创造性地处理使用搜集的材料,并能主动地与同学进行合作学习。

  二、教材分析:

  梅花是我国历代诗人所爱吟诵的物象,她具有色、香、姿、韵的外形美和内质美,一向被视为坚贞高洁和顽强不屈的象征。特别是一些品格正直的诗词作家,往往借梅花以抒发内心未申之志,喻节操之高洁,表达不与浊世同流合污之骨气。但古代诗人的咏梅诗,往往在傲骨厌俗中,也难免带有孤芳自赏甚至是顾影自怜的气质,感情天地和精神境界毕竟不够广阔。毛泽东同志作为伟大领袖,他高瞻远瞩,洞察世界风云变幻,托物言志于日理万机之中。他也喜欢以梅喻不畏严寒,傲霜斗雪的精神。全词以昂扬饱满的情绪,乐观向上的精神,豪放粗犷的风格,描绘了“梅”独特的性格,超凡脱俗的气质,充分表现出乐观主义精神和必胜信念。作品语言通俗,耐人寻味,画面感强。

  三、学情分析:

  赞颂梅花的诗,学生已学过多首,而赞美梅花的词,尚未学过。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水平和文学积累,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特殊身份,对学生构成了一定的吸引。教学这首词时,在熟读的基础上,理解词的内容,体会作者不畏艰险、大无畏的`革命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

  四、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本文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为同题作品。毛主席在创作本词时就曾提到“反其意而用之”,所以两词在风格上对比鲜明,这为教学活动的设计提供了契机。另外《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提出: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出于以上的考虑,我认为:将两词对照起来,引导学生自读研讨,将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5

  教学目标:

  1、能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堂皇、渺小、附庸、养尊处优”,了解五指各自的特点。

  2、能概括说出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并说出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以及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能清楚了解并说出五指各自的特点,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方法表现这些特点的。

  教学难点:

  能领悟并说出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寓言小故事、一些富有哲理的小品文篇目

  学生:预习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生活中除了个别伟大的人和事,更接近我们生活的是一些平凡的人和事,而这些平凡的事物也总能给我们带来启示。像我们前面认识过的顶碗少年和那一棵棵桃花心木。我们常常对一些普普通通的事物司空见惯、熟视无睹,其实只要我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也能从中收获耐人寻味的启示。同学们,请把你们的手伸开,看看你们的手指形状。你们说,哪根最好看,哪根最有用?我们今天就来读读课文《手指》,看看作者是怎样写我们的手指的。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设疑预习,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互相解答不懂的词语;

  2、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板书填空题,让学生寻找出答案。

  三、自学感悟,小组交流

  1、出示多媒体课件中的自读思考题,让学生先自学再和小组同学交流;

  2、通过讨论和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了解五指各自的特点;

  3、小结问题,依照课文分析五指各自的特点填写自读思考题中的表格,并注意抓住以下关键句进行分析

  ①拿笔的时候,全靠它推动笔杆;遇到危险的事,都要由他去试探或冒险;秽物、毒物、烈物,他接触得最多;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

  这句话是对食指的描写,运用了排比的句式,写出了食指的作用及他勤奋卖力、敢于探险、不怕牺牲的性格特征。

  ②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

  中指所处的独特位置,受到无名指和食指的保护,所以才有“曲线优美”的姿态,“养尊处优”的性格。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寥寥几笔,勾勒出了中指美的姿态和高傲的特点。

  ③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这两根手指正是这朵兰花中最优美的两瓣。

  作者运用设问的句式,强调了舞蹈演员的手指常作兰花状,这兰花状的姿态是优美的,而无名指和小指则是最优美的。

  ④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这句以手指的全体比喻人的全体,阐明“团结就是力量”的人生道理,是文章表达的主旨。可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体会这句话蕴含的'道理。

  4、适时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根据手指不同的特点,读出不同的语气和感受;

  四、品读重点,体会写法

  1、作者通过描写五指各自不同的特点,想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反复朗读品味最后一段课文;

  2、你觉得作者喜欢哪根手指?本文的描写真的“无爱恨在其中”吗?

  3、你愿意做哪根手指呢,为什么?

  五、拓展延伸,启迪思维

  1、总结该单元——学习了这一单元的内容,我们基本悟到了读文明理的方法;

  2、生动地给学生讲述《断手指的国王》的寓言小故事,让学生体会其中的道理,并交流发言。

  断手指的国王

  从前,远方有一个很会治理国家的国王,他有一个非常聪明的丞相,每当国家有什么重要大事的时候,他都会谦虚地向丞相请教,但无论国王问什么事情,这个丞相总爱说“好”.这令国王非常生气,他要找个理由治治丞相的这个毛病.

  有一次,国王在打猎的时候,不小心被猎器斩断了一截拇指,他连忙问丞相:“我的拇指被斩断了一截,好不好?”丞相不假思索地回答:“好!国王陛下.”这个回答使国王满腔怒火,他以落井下石为罪名将丞相关了起来,并问丞相:“现在你被关在牢房里了,好不好?”丞相毫不犹豫地回答:“好!”国王说:“既然你觉得好,便在牢房里多住几天吧!”

  过了两天,国王又想外出打猎了,他不想释放这个倔强的丞相,只好一个人单独出发了.没有熟悉地形的丞相做伴,国王很快迷了路,并且掉进了一个捕捉动物的陷阱里.

  这个陷阱是当地的一个食人族部落挖的当天晚上,食人族的几名大汉把赤身裸体的国王绑在了一个十字架上,然后堆满了木材,准备吃烤人肉.一名巫师引导着众人举行了祭礼,他把清水喷到国王身上,逐步检查他身体的各个部位.当他检查到国王的手指时,这个巫师开始摇头叹息.检查完毕,巫师向酋长报告说:“我们族人只吃完整的动物,这个人断了一根指头,是个不祥之物,我们不能吃他.”酋长不得已,只好放了国王.

  国王白白捡回了一条命,非常激动,回去后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到监牢里看望丞相.他流着泪说:“现在我明白了你为什么说我的断指是件好事,它救回了我一条命,我错怪了你.”稍后,国王又心有不甘地问丞相,“我把你关在牢里十多天,好不好呢?”

  丞相回答:“好,很好!”

  “为什么呢?”国王问.

  “我尊敬的陛下,如果您不抓我进监牢,我一定会随从您去打猎,我们会一起被食人族抓走,您可以因为断指而保全性命,但我必死无疑,因为我很完整呀!”

  国王听后,顿觉茅塞顿开:每件事都有它的两面性,好和坏是随时可以转换的呀.

  作业

  1、阅读推荐文章,促进课外阅读。

  2、以平凡的人或事为对象,写一篇有哲理的短文。

  板书设计:

  5、手指

  团结就是力量

  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6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阅读文章,把握文章的主题,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培养自主、合作学习的品质和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老师对自己的关

  教学重难点:

  理解启蒙老师的优秀品质,唤起学生对美好的小学生活的回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我的老师》。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检查预习

  1、板书:知识做人

  看到这两个词,让你想到了什么?

  2、板书:难忘的启蒙

  启蒙是什么意思?老师的启蒙为什么令作者难忘呢?

  3、作者在文中写与了哪些令他难忘的事情?

  板书:抗日演讲两次批评宽容逃课

  二、学习课文、体会内容

  (一)抗日演讲

  1、哪些段落写了抗日演讲?

  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3-5自然段,可以用心读读,可以拿笔圈画,也可以小声地与同桌交流,想想这部分写了老师启蒙我什么?你从哪里体会到?

  2、指名交流板书:爱国

  引导:那时我还小,不大懂得这件事可能带来的后果,老师们知道吗?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

  3、为了激发孩子们的爱国热情,老师们显然已把生死置之度外,这是何等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勇气,怎么不令学生敬佩?

  齐声朗读第五自然段

  (二)两次批评

  1、批评是老师常用的教育方式,即使好同学也不例外,作者在小学时有两个强项――作文和写字,为什么在这两个强项会受到批评?

  2、指名交流

  “棠下离这儿有三里路,那里的桂花香你们也闻得见,难道鼻子有这么长?”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老师在告诫我什么?板书:正直诚实

  为什么老师说“对我来说,丙就是不及格”?这句话告诫我什么?

  板书:勤勉

  3、对我的过错老师丝毫不放过,表现了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指名朗读老师对我的批评

  4、丰富插图内容:观察画面人物的动作、表情,根据课本描述,想象一下老师对我某次批评的具体情况,还可以说说受到批评后,我对老师说了些什么?

  5、虽然隔多年,但这样的批评作者还是刻骨铭心。同学们,你在的小学中有类似的情景吗?

  回忆、交流

  (三)宽容逃课

  1、对学生的教育,老师一向很严格,但在作者印象中,老师对我们上日语课特别宽容,为什么?

  2、联系课文讨论,体会老师爱国情感。

  (四)首尾段落

  1、引读:正因为启蒙老师的言传身教感染着作者,因此作者一直向往教师这份神圣的职业。后来,作者沙健孙也走上了启蒙老师走过的路,成了北京大学的教授,博士生导师。当我站在讲台上――――

  2、理解重点句:既然我的老师……开花结果呢?

  老师播下的'种子是什么?这些种子开花结果是什么意思?由这句话你想到了什么?齐读这句话

  3、这一段与哪一段相互呼应?

  指名朗读第一段,你体会到了什么?

  4、齐读第一段,体会作者的满怀深情。

  三、欣赏歌曲、升华感情

  1、的确,儿童纯洁的心灵就像一块未开垦的土地,启蒙老师播下怎样的种子,就会获得怎样的收获。钱老师今天之所以站在讲台上跟你们上课,也深受我的启蒙老师――杨老师的影响。我也经常想起一首歌――《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今天我把它带来与大家一起欣赏,让我们把这首歌献给天下所有的启蒙老师。

  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7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把握文章主题,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自主阅读,体会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老师对自己的关爱。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本文教学,培养学生善于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分析人物的思想品质。

  难点:写读后感。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六年的学习生活中,我们相遇相识的老师有很多,老师给予的关心、帮助、鼓励都是我们人生中的宝贵财富。回忆一下,哪位老师令你印象最深刻?今天,我们一起来感受老师对学生的关切之情,走进第三课《新来的王老师》的学习。

  二、初读,学习生字词。

  打开书本P129页,大声的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圈出文中的生字词语

  撇撇嘴(piě)折叠(zhé dié)自顾自摇摇头

  齐刷刷(shuā)大踏(tà)步哄(hōng)堂大笑

  工工整整前仰后合资质平庸差生(chà)

  ①齐读

  ②学生点读巩固

  ③释词促解(资质平庸)

  ④运用词语造句

  ⑤齐读巩固

  三、再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请大家仔细认真的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写了一位新上任的王老师在第一节语文课上,提问差生蔡林引起哄堂大笑,放学后王老师送给蔡林一份差生档案,鼓励蔡林好好学习的事】

  四、精读,把握人物形象

  (一)解读蔡林

  1、出示课文最后一自然段,引导学生感悟“这是一个的.学生”。

  ①学生举手回答②齐读③理解加着重号的词语

  ④想一想“这是一个的学生”

  ⑤有感情的齐读

  2、导读3-14自然段,了解以前的蔡林是个怎样的孩子。

  ①分角色来模拟对话。

  ②引导学生找出相关语句,说说原来的蔡林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

  ③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的读读句子

  (二)解读王老师

  1、谈话:蔡琳如此大的转变,都要归功于谁?

  2、面对蔡琳,王老师都做了些什么呢?

  再次走进3--14自然段,请大家速读,找出相关语句,从中你体会到这是一个怎样的而老师?

  这是一个的老师。

  学生根据相关语句进行汇报,教师相机引导。

  3、出示差生档案

  ①齐读差生档案

  ②此时无声胜有声,王老师是通过差生档案想告诉蔡林什么?

  ③蔡林读懂王老师的信了吗?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④蔡林在王老师的鼓励下找回了自信。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这是一个的老师?根据回答,板书。

  五、拓展延伸

  六年的小学生活即将结束,一定有很多老师给过我们支持、帮助与鼓励。在即将离开恩师的时刻,我们最想对他们说些什么?拿起笔,写下你内心最真挚的话语。

  老师,我想对您说

  六、总结

  亲爱的同学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一个小小的鼓励,往往能给人无穷的力量。六年的学习生活里,让我们永远记住那些关心和帮助我们的老师吧。因为有老师的循循善诱和无微不至的关怀,所以我们更自信的大踏步走向美好的未来。努力学习吧,用优异的成绩回报老师,感恩生活,善待他人。

  七、布置作业。

  将课堂上交流的资料整理成文章。

  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8

  学习目标:

  1、学习并积累“鼻祖、旷野、随心所欲”等词语和优美语句。

  2、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体会在表达上的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默读,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

  准备有关戏曲种类的录象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观看录象,感受丰富多样的戏曲种类。听一听,看一看,你能说出这些戏曲的名称吗?

  2、上节课,我们随作家老舍一同感受了美好快乐的春节,我们的祖国不仅有丰富多彩的节日风俗,还有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黑格尔曾经说过:“哪个民族有戏剧,就标志着这个民族走向成熟戏剧是一个民族开化的民族生活的产物。”生活在我国西南部青藏高原上的藏族,就是一个古文化十分发达,堪称相当成熟的民族。她所创造的举世瞩目的藏戏艺术之神奇独特、灿烂辉煌,正好印证了世界智者有关民族成熟与否的论述。藏戏是藏族戏剧的泛称。它有着1300多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历史最久远的戏剧之一。藏戏艺术,剧种流派众多,表演形式富有民族特色,《文成公主》《诺桑王子》《卓娃桑姆》《朗萨雯蚌》《白玛文巴》《顿月顿珠》《智美更登》《苏吉尼玛》八大剧目已成经典,音乐唱腔韵味隽永,面具服饰五彩缤纷、瑰奇神异,名角新秀不断涌现。所有这些,无不昭示着藏戏具有深厚的文化根基。今天,就让我们共同去领略有着悠久历史,深受藏族人民喜爱的藏戏。

  二、整体阅读,初步感知

  1、阅读课前导语,明确自读要求。

  2、默读课文,注意默读的速度。读后划出文中不懂的词语,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想想意思。

  3、同桌互相交流自己读懂的词语。

  4、速读课文,思考:课文哪些段讲了藏戏的形成,哪些段介绍了藏戏的艺术特色。

  读后交流、梳理:4-7段讲的是藏戏的形成,8-19段讲的是藏戏的艺术特色。

  三、自主研读4-7段,感受藏戏形成的神奇。

  1、自由读4-7段,思考藏戏是怎么形成的,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指名说藏戏的.形成,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后提出需要补充的内容。

  3、这个传奇故事最打动你的是什么?学生自由表达,如唐东杰布为民造福的美好心愿,七位姑娘的义举,4、把你的感受带入文中,有感情地读一读吧。

  小结:这个传奇的故事深深扎根在藏民的心中,唐东杰布不愧被誉为藏戏的开山鼻祖,时至今日,在每一个藏戏剧团,都会供奉有他的画像,接受着一代代艺人的膜拜,也让我们顿生出几分神圣和肃穆感。

  四、自主研读8-19段,感受藏戏独特的艺术魅力。

  1、出示研读主题:

  ①()的面具;

  ②()的舞台;

  ③()的演唱风格;

  要求: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读内容,反复阅读相关段落,把藏戏的主要特点用一句话或一个词概括出来。

  2、集体交流研读结果,说说你是从哪知道的。

  ①面具:多样、夸张、形象鲜明。

  ②舞台:没有固定舞台、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③演唱:固定的程式、唱腔及动作丰富、不受时间限制

  3、补充阅读短文,感受藏戏的地域文化特点。

  阅读材料如下:有人跟我说,一听到藏戏,尤其是身在他乡,就仿佛又回到在辽阔的草原上,感受着高原的蓝天白云。这话并不夸张。藏戏的声音悠远而铿锵,象冰川汩汩的流水,又如高原遒劲的疾风,它是唱者全身气力的投入,它的感情充沛而丰富,曲调跳动而激越,带点悲伤,带点忧郁,更包含沧桑;藏戏是高原的艺术,自然融入的高原的气魄与雄浑。它那类似西洋咏叹调的唱腔能把人的心紧紧抓住,一顿一扬,忽高忽低之间,贯穿消融了人生的喜怒哀乐,因此听藏戏实际也是在感悟和体会,一曲一调,一章一节也许正应和了你心灵深处的真性情,所以有人在听时便边舞边合,这便是藏戏唱功的神奇了。

  藏戏的形式也大有可说之处,仅面具就多样而且表意丰富,这有点象京剧,借助脸谱能够反映人物的性格形象,不过前者的色彩不是直接勾勒在人脸上,藏戏佩带的面具造型粗犷、抽象。从形状上分,藏戏面具有直板式的,也有形象立体的,而质地则多为皮革、绒布,也可以泥塑而成。至于颜色的表意:黑色代表阴险,红色代表权力,黄色代表智慧传统悠久,博大精深,这就是藏戏得以传世的根本所在了。

  尽管短暂的接触,使得我至今还没有完整的欣赏过一场藏戏。但是以采访为机缘,在视听中感受震撼,在震撼中有所感悟,藏戏在我的西藏之行中已经注入了额外的意义,它也将我引入西藏的神奇之中。

  读后交流:藏戏独特的地域特点体现在哪?

  4、对照开头,体会写法。

  ①再读8-19段,请你试着用几句话概括藏戏的特色。

  ②指名读1-3段,体会作者是怎样概括的?

  ③评一评这样开头的好处。

  5、总结:有着千年悠久历史的藏戏艺术,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风雨洗礼之后,时至今日,犹如一朵盛开在西藏高原上的雪莲花,深深地扎根在西藏人民的心灵深处。藏族人民通过它歌颂生活的真、善、美,鞭笞现实中的假、恶、丑。可以说,她是藏族群众衡量生活的一把尺度,是高原儿女创造的一个艺术奇珍。

  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9

  一、解读文本说教材

  《和田的维吾尔》是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组课文中的一篇略读课文,教学时间为一节。本组课文的单元教学目标是了解课文表现出来的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风民俗,体会作者是怎样写出民俗特点的。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作者在和田亲身感受到维吾尔族人特有的豪气与乐观,以及维吾尔族许多饶有趣味的风俗,从而可以感受到维吾尔族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豁达乐观的精神风貌。

  二、把握课标明目标

  教材这样安排,为学生探索发现新知,提高能力奠定了基础,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读熟课文,积累“铺天盖地、载歌载舞、美不胜收”等词语和一些生动形象的描写,从而感受到语言美。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维吾尔人的特点以及他们虽苦犹乐的美好品质,体会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学习“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写法,并学习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3.通过学习,体会作者对维吾尔人乐观豁达精神的`由衷赞美之情,学习他们的精神风貌,从而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由于本课文质兼美,因此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感情朗读,了解感受和田维吾尔人的特点及其民风民俗。难点是:体会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并学习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三、事半功倍谈学法

  以读代讲法: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在读中体会维吾尔人的高尚品质。

  情境教学法:用声情并茂的语言、生动形象的画面,出示维吾尔民族风俗的录像、图片,拉近学生和文章的距离,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感知。

  自主、合作、探究法:学生之间相互启发、补充,实现思维碰撞,在讨论中理解维吾尔族的独特风俗。学生具体的学法就是朗读、讨论、勾画圈点批注,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为了更好的上好这一课,我还准备了歌曲《我们新疆好地方》等相关课件。这样既提高了学习效率,又充分享受了语言美、音乐美、画面美,让学生体会到了上语文课就是美的享受。

  四.培养能力说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课堂教学以我准备按以下五个环节展开:

  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入新课

  2、和田的维吾尔族是个奇特的民族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和田,走进可爱的维吾尔人,然后我自然过渡引出课题、板书课题。

  环节(二)明确目标理清文脉

  环节(三)重点研读感悟方法

  3、交流反馈感悟后三个特点

  环节(四)方法迁移研读体会

  环节(五)总结全文拓展升华

  五、精心构思说板书:

  精湛的板书,不是文字与线条的简单结合,而是教材中的重要内容通过教师有目的的构思,此板书体现了文中的教学重点,精心构思,言简意赅,为了充分体现语言文字和思维的同步训练,更好地感受和田维吾尔人的特点及其民风民俗,于是我适时地出示了副板书,这一板书,既是主板书内容的补充,又是主板书学法的说明。

  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10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以生活为本,启发学生从自己的经历中选取作文材料,开拓思路,使学生体会到:同一题材,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写出不同的文章。

  过程与方法

  说写结合,完成两篇小作文。

  1、介绍照片中的“我”。

  2、为同学的照片写一份说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制作“班级纪念册”,培养学生热爱母校、珍惜同学情谊的思想感情,培养团队精神。

  教学重难点

  启发学生从自己的经历中选取作文材料。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同学们即将离开生活了六年的母校,告别朝夕相处的同学,必定有些依依不舍。为了给母校留下一个永久的纪念,建议你们每人选一张自己认为最有意思的生活照片,汇集成一本“班级纪念册”送给母校,好吗?

  二、范例及讲评。

  你为什么用这张照片?它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它能说明什么?想一想,谁愿意说一说?

  讲评重点:有吴具体内容,是否介绍清楚。

  板书:围绕一个意思要有具体内容,特点介绍要清楚。

  三、练习。

  1.独立思考:这张照片是在什么情况下拍的,其中有什么故事?

  2.小组交流,练习口述。

  四、小组交流。

  请各小组推荐:哪位同学说的较好?

  教师讲评,进一步启发思维,引导学生介绍各自的特点。

  五、当堂习作。

  限定时间,快速习作。

  六、相互修改。

  找一个朋友,征询意见,自行修改。

  七、小结。

  八、把小作文修改、誊清。

  第二课时(照片中的“他”)

  一、直接导入。

  上节课我们都向大家介绍了自己,这节课我们学习如何向大家介绍你的.同桌。

  二、范例及讲评。

  你的同桌叫什么名字?他有什么特长?在小学六年的学习生活中,他都取得了哪些成绩?你怎样评价他?

  讲评重点:层次是否清楚,是否抓住了重点?

  板书:介绍一个人,要层次清楚地突出他的特点。

  三、小组交流。

  哪件事能表现出他的特点?

  请各小组推荐:哪位同学说的较好?

  教师讲评,进一步启发思维,引导学生介绍同学的特点。

  四、当堂习作。

  限定时间,快速习作。

  五、征求对方的意见,修改。

  六、小结。

  七、修改把小作文誊清。

  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11

  【教材分析】

  《琥珀》是一篇科学小品文。它主要写了一只琥珀被发现以及科学家推测它的形成过程。全文语言易懂,描写生动,意在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想象出琥珀的形成过程,理解科学家推测的过程是合理严谨的。

  【学情分析】

  学生对琥珀比较陌生,通过出示图片令学生有直观印象,教学时让学生朗读、讨论理解琥珀的形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能够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在教学时,教师要继续巩固培养学生静心默读的习惯,培养质疑能力,并且能够联系上下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知道琥珀的形成和发现的过程及在科学上的价值,懂得任何事物的形成和发展都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

  2.体会科学小品的特点,分辨真实的描写和想象的描写。

  3.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4.培养学生阅读科普读物的兴趣和能力,激发其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必须具备的条件。

  【教学难点】 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欣赏图片

  1、检查课前预习情况。检查生字拼读情况。

  2、那谁能介绍一下有关琥珀的知识?(学生介绍,教师补充)

  琥珀是5000多万年前松树脂的化石树脂化石,质地似脂似玉,似胶似石,玲珑剔透,光彩夺目。颜色有淡黄色,褐色,或红褐色。燃烧时有香味,摩擦生电,可做琥珀酸和漆,也可入药,或做装饰品。在琥珀这种化石的植物脂内,常常包裹有植物碎屑和各种远古的小动物。大家来欣赏一下琥珀的图片吧。那么,欣赏完这样琥珀,你想说什么?

  (学生欣赏,因琥珀工艺的珍贵、美丽而不时发出惊叹声。尊重学生,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并且表达出来。)

  二、了解琥珀的样子

  1、那我们课文中的琥珀是什么样子的呢?老师这里有一张图片,大家看一看。仔细观察,用你自己的语言说一说琥珀的样子。(外形,里面,颜色,细节部分)

  2、课文中又是怎样描写这块琥珀的呢?找到相关句子。

  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的躺着,我们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

  (找两个同学有感情的朗读)

  3、我们从琥珀的样子,可以知道什么?(这块琥珀有很高的研究价值;琥珀的形成过程是根据这块琥珀的样子推测出来的。)

  4、推测是什么意思?(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师:这篇课文已经知道的事情是什么?(琥珀的样子)我们不知道的事情是什么?(琥珀的形成过程和条件)

  三、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

  师:琥珀的形成过程到底是什么,需要哪些条件呢?我们先来推测一下。

  (学生自由发言)这些是我们同学们的推测。到底你们的推测合不合理呢?

  让我们回归到文章当中,欣赏作者这个有趣的故事,与自己的答案进行比较,看有哪些是我们没有想到的?

  出示自学要求:

  琥珀的形成需要哪两个阶段?分别需要哪些条件?依据是什么?

  提示:

  1、读一读课文1-12段,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用“______”划出相关句子。

  2、讨论交流,完善答案。各组汇报答案,并给出理由。(3分)

  生:第一个条件必须是夏天,只有夏天的天热。

  生:夏季也有阴天、雨天,我认为还得补充有阳光,而且强烈。

  师:为什么?

  生:阳光不强,松脂可能渗出但不可能大滴大滴地掉呀!

  师:有道理。补上。

  (1)板书:炎热夏天。(把条件总结成四字词语,并写在黑板上)

  师:对。阳光热度的变化点明了当天的炎热,为两只小虫遇不幸作了铺垫。那么还需要什么条件呢?

  生:苍蝇必须飞在松树上,只有松树才有松脂。

  生:我认为必须发生在松树林,而且必须落在一棵老松树上,因为树多,才会有多年生的老树,只有老树才会掉大滴大滴的松脂。

  师:有道理。

  (2)板书:松林老树

  还有呢?

  生:不凑巧也不行。必须是蜘蛛刚扑到苍蝇身上,“吧嗒”松脂滴下来了。

  师:找得准。

  (3)板书:蝇蛛巧遇

  那么,请大家想想,假如不是这么巧呢?

  生:如果不是这么巧,就不会形成这块琥珀。比方说,蜘蛛猛扑过去,把苍蝇吞了,大摇大摆地走了,松脂才滴下来,就不会有这颗奇异的琥珀了。

  生:要是蜘蛛刚把苍蝇吃了,还没来得及逃,松脂就滴下来,虽然包住的也是两只小虫,可人们只能看到蜘蛛了。

  师:大家设想得都有道理。由此可见,作者在推测过程中已经把各种可能都考虑到了。还有必需条件吗?

  生:有。我看“松脂继续滴下来”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

  师:我看可有可无。一大滴已经把它们包住了呀!

  生:必须有,如果就那么一滴,俩家伙目标一致,没准儿还能挣扎出来。

  生:如果不重重包裹也许形不成球,球太小了,也许经不起几千年几万年时间的腐化、风化。

  师:讲得好。

  (4)板书:不断滴脂

  大家把形成松脂球的四个必需条件都找到了。作者对它们的交叉描述,使得故事情节不但合情合理,而且生动有趣。现在请大家再有感情地朗读,找找看,哪些句子写得好,好在哪里。找同学发言。

  预设:

  ①“一个小苍蝇展开柔嫩的绿翅膀,在太阳光里快乐地飞舞。后来,它嗡嗡地穿过草地,飞进树林。”(写出了小苍蝇的快乐劲儿)

  ②“忽然有个蜘蛛慢慢地爬过来,想把那苍蝇当做一顿美餐。它小心地划动长长的腿,沿着树干向下爬,离小苍蝇越来越近了。”(小心翼翼)

  ③“蜘蛛刚扑过去,突然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起包在里头。”(事情发生得巧极了)

  ④“小苍蝇不能掸翅膀了,蜘蛛也不再想什么美餐了。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的黄色的泪珠里。”(语句幽默,让人感觉两只小动物很可怜;同时也写出了老松树的不忍心但又无可奈何。)

  (三)了解松脂球变为化石所需要的条件。

  师:讲得真好。看来,大家对松脂球的形成过程了解清楚了,现在的这个松脂球就是琥珀吗?松脂球想变成琥珀还必须经过哪些条件呢?也需要四个条件,“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时间一转眼过去了”、“又是几千年过去了”这说明时间长;“陆地渐渐沉下去,海水渐渐漫上来”说明地壳发生过变化,“水把森林淹没了,树腐烂了,松脂球被淹。”

  总结:地壳运动,时间漫长,海水淹没,泥沙被埋。

  其实大多数古代化石的形成都需要以上四个条件。是啊,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化石的形成需要多么漫长的等待与实施的沧桑变化啊!让我们一起回到远古时代,再一次体验这漫长的过程吧!齐读10,11,12段。

  四、琥珀的发现

  师:科学家的推测非常合理,不仅体现在琥珀形成的过程上,还体现在琥珀发现的过程上。找一找琥珀是怎样被发现的?

  师:作者不是任意安排了两个人,而是安排了父子俩,你认为这样安排合理吗?(安排小孩子,因为孩子好奇心强,赤着脚在沙滩上,踩到硬东西才会注意;安排父亲是因为父亲知识丰富,能识别琥珀)

  学完这篇课文,我们发现作者在描述从琥珀的形成过程和发现过程的时候,都会发现作者描述的故事并不是凭空想象的,都根据一定的科学依据推测出来的。这样的文章叫做科学小品文。这种文体可以用在我们以后的写作当中。下面,就到了我们大显身手的时候了。

  五、拓展延伸与作业

  其实自然界中还蕴藏着许多奥秘,在我们辽宁,也有这样神奇的古化石。在朝阳北票,有世界上第一批从恐龙向鸟类过渡的动物化石——中华龙鸟。发挥你的想象,推测一下中华龙鸟化石是怎样形成的?写一篇科学小品文。

【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模板10-14

人教新课标版六年级下册《琥珀》语文教案02-15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和田的维吾尔》语文教案01-17

苏教版新课标语文五年级教案下册10-28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新课标教案11-23

新课标六年级语文教案03-03

语文下册教案12-14

语文下册的教案01-10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02-18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