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传读后感

时间:2022-04-18 13:30:23 读后感 我要投稿

林徽因传读后感合集9篇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林徽因传读后感合集9篇,欢迎大家分享。

林徽因传读后感合集9篇

林徽因传读后感合集9篇1

  昨日读完白落梅著的林徽因传,很是感动和深思。

  林徽因是个什么样的人,书中是这样子总结的,这样的女子当养在深闺中,当花草为邻,当诗书作伴。然而一切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般,她热爱烟火人间,渴慕与世俗为伍,愿为事业献身。她虽洁净出尘,喜爱浪漫,可她不清高遗世,她向往烟火、惧怕孤独。

  她在临死的时候要求见张幼仪和徐志摩的孩子一眼,是她一生对徐志摩的愧疚、牵挂与爱。比起陆小曼,林徽因是太过清醒,还是太过懦弱?又或许真的如她自己所说,是爱徐志摩还不够多?陆小曼未来徐志摩,决然离开丈夫,敢于承受世俗诸多压力,纵是万箭穿心亦要和他在一起。而林徽因明明深爱,却假装轻描淡写,不肯对人提起。她甚至冷静地说过一句话:“徐志摩当时爱的并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诗人浪漫情绪想象出来的林徽因,可我真实并不是他心目中所想的那样一个人。”而徐志摩相比却对爱有了勇敢的承担,他说过,“我这一辈子只那一春,说也可伶,算是不曾虚度。就只那一春,我的生活是自然的,是真愉快的!”

  人与人不同,两个相爱的人分开后,一个极力想要擦去过往痕迹,另一个则想珍藏曾经的美好。谁都么有错,只是对待人生的方式不同而已。但我觉得,这只能说明林比任何人都清楚什么是她真正想要的人生和生活,梁思成母亲俨然当时已经对林有了很大的意见,不同于徐对待生命的洒脱,林是一个官宦家族出身,为了日后的生活和人生她更要隐藏心中的真实想法,要不也不会在临死时见徐的孩子。

  看完此书,我心久久不能平静,林的一生确实耐人询问,真因为对她的人生我自身有强烈的理解和所谓的同样的轨迹下行走的引子。我更加希望多的了解她,她对待感情的冷静和对待事业的渴望。

  她是清醒的,她是世俗的,她却也是浪漫的。这都是她,不是很纯粹,但是让人品味,我曾一直把她当榜样,我将还视她为我的榜样,我是多麽的渴望去读她些的每一首诗。她创造的每一个作品。

  也许在一天的时间内就读完你的一生,也许因为白作者的影响,自己眼中一直噙着泪,这对你来说不公平。你如白莲一样的人生,做到了生如夏叶之绚烂,死如秋叶之精美。你对待人生的修行自是很洒脱和安静,我不该带着丝毫雨丝搬的心情。抱歉没有好文采来描述我对您的喜爱,我多麽希望自己也如您般写出自己的人间四月天,我多么希望可以用如您一般坦然乐观之心态,描述每一次人间的变故和情感。但是我却做不多,我只想在您死后的56年来临的时候,告诉您,我懂你。

林徽因传读后感合集9篇2

  第一次听说林徽因是在学习《金岳霖先生》时,老师向我们介绍了这个让金岳霖默默地记挂了一生的女子,虽然只是简单一述,但我也从老师的字里行间听出了这个女子的睿智与才情。

  某天无意间在同学那里看到一本《林徽因传》,只是随手翻了几页,却被那恬静优美的文字吸引了。从那时起,林徽因便成了我心中一道独特的风景,让我疯狂地用无数优美的词句来诠释这个神一样的“中国第一才女”。

  她是那般纯净。

  读完这本书,我才真正理解“纯洁”的含义。林徽因就是这样的女子,她美的令人难以靠近,只能远远地、静静地去走进她的心灵。品味他的思想,她用他的理智维系着爱情,她太冷静、太清醒,即使她深爱着徐志摩,即使他们两情相悦,她也能决绝地转身,因为徐志摩有默默为他付出的妻子。林徽因不会沉迷于情爱中,是的,她就是这样的女子,掠尽了人间所有的美,令世间形色男子仰慕了一生,却还是一如既往地、如莲花般的纯洁。

  她是那般优雅。

  一首《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展示了她独一无二的才情。他的文字永远是清新美好的,与她本人一样,令春风失色,令百花换颜。她的柔美、优雅、淡薄平和倾倒了无数座城,天堂杭州为她倾倒,皇城上海为她倾倒,雾都伦敦为她倾倒……她是一个柔美并孤傲的人,她没有陆小曼的执着疯狂,也不会像张爱玲那样为爱默默耕耘,她要的是安稳,是一生的清白。

  她是那般淡然。

  她说,那个手捧诗书静弹箜篌的女子才是真正的自己。世间又有几人能像他一样抛开一切喧嚣、放弃所有的荣华?她不需要富贵荣华,只要一本书、一支笔、一杯茶、一盏灯足矣。她要平淡的幸福,要安稳的生活。所以,她离开了浪漫多情的徐志摩,与梁思成相守一生。殊不知,她选择托付一生的男子在她死后会另娶他人。而金岳霖——这个从未拥有过她的人,却守护了她一生。林徽因太过清醒,清醒到几乎可以看淡一切,但,这才是她,如一首平仄而唯美的诗,永远没有疼痛,永远是那样的平和静美。

  读完这本书,我不由地对它的作者“白落梅”心生敬仰,她用简单清新的文字描述了一个传奇才女的一生,把这个世间最美的女子,用文字展现在世人眼前,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静守己心,看淡浮华,宁静致远。”

林徽因传读后感合集9篇3

  古往今来才子佳人的故事数不胜数,每一个都牵动着痴情儿女的心。相对于单纯的才子与佳人,才子与才女佳人的故事更是让人魂牵梦绕!林徽因与梁思成,徐志摩和金岳霖之间的情感故事早已成为佳话,在未读《林徽因传》之前我对林徽因的映像停留在情感问题上,而阅读这本书之后,我对林徽因的认识度更广了,这位才女的丰富一生让人惊叹。

  徐志摩在我眼中一直一直是浪漫的代名词,而林徽因是理智的,浪漫与理性的相遇注定碰撞不出爱的火花。事实也是如此,徐志摩与林徽因注定是诗友挚友的关系。而梁思成相较于徐志摩来说有的不仅是浪漫还有幽默更多的就是那份理智。比如,林徽因与梁思成在图书馆内约会读书,徐志摩有时会凑趣过来聊天,而梁思成便在门上贴张纸条,大书“lovers want to be left alone。”(情人不愿干扰),梁思成,林徽因二人的结合是美与智慧的结合,是才与情的碰撞!

  李清照的才思让人折服,木兰的坚毅让人钦慕,而对于兼而有之的林徽因更是让人佩服!林徽因是中国建筑的巾帼。林徽因是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主要设计者,这是大家所熟悉的,此外她还是挽救濒临灭绝的泰蓝的第一人!林徽因才气逼人,她得诗作是心得歌声,她的`文章是现实的呐喊!林徽因的坚毅让人感动让人钦佩,身患疾病的她从没有在病魔的面前低头,她在与病魔斗争,期间写出了很多好的作品!林徽因对中国建筑行对中国文学界所做的贡献是无法用言语形容的。

  读《林徽因传》为林徽因的人格魅力与才情所深深折服,这是一本很好的传记小说,值得一读。

林徽因传读后感合集9篇4

  林徽因,中国第一位女建筑师,她的人生充满着传奇的色彩,作为一代才女,他的作品也备受后人青睐。

  在《林徽因传》里,林彬通过大量事例,用清丽的文字,真实地记录了才女,诗人,建筑家林徽因那浪漫而坎坷的心灵历程。

  林徽因出身高贵,在一个富足而温暖的家庭长大,形成了她温暖,善良,活泼的性格。加之林父十分疼爱她,带她游遍欧洲,使林徽因自小就立下志愿要以建筑作为一生人的追求。甚至到了宾父法尼亚大学修读建筑系遭受挫折,他也不放弃自己的梦想,宾父法尼亚大学不招收女生,林徽因就和美国女生一样报读美术系,选修建筑课程,每天起早贪黑地绘图,学习。林徽因说过:“我曾跟着父亲走遍欧洲,在旅途中我第一次产生了学习建筑的梦想,现代西方的古典建筑启发了我,是我充满了要带一些回国的欲望。我们需要一种能使建筑物数百年不朽的良好建筑理论。”凭着林徽因这种坚定的信念,才使中国后来出现了更为优秀的建筑作品。

  林徽因是个坚强,执着的人。无论发生什么事都无法阻止她为她的建筑事业献身。抗日战争爆发,林徽因的弟弟林恒壮烈的殉国,林徽因虽然悲痛万分,仍收拾心情继续编写建筑类著作《中国建筑史》,在编写《中国建筑史》时,林徽因的肺痛已越来越严重,经常大口大口的咯血,而她的丈夫梁思成的身体也垮了下去,脊椎病的复发使梁思成的身体撑不住头的重量,夫妇俩把全部心血付诸于建筑,令人感叹,工作是美丽的,林徽因在工作中获得极大地快慰,倾注在创作中的时候,常到忘我的境界。

  追求梦想不正应该像林徽因一样吗?人是有思想的芦苇,正是因为每个人都有独到的思想,才会有不同的思想,人若没有目标没有追求,跟普通的动物有什么区别?林徽因不是普通的才女,若她没有定下目标,立下一个终生奋斗的梦想,他也无法得到如此大的成功。

  梦想不是不切实际的概念,作为年轻人,作为国家的希望,我们更应该立下梦想,为梦疯狂,不要再耗费自己的生命,让大学的四年更有意义,更加精彩。

林徽因传读后感合集9篇5

  偶然翻到林徽因转,阅读完,心里不禁惆怅,她的评价十分多,有人说她是多情之人,破坏了徐志摩的婚姻,却又与梁思成结为夫妻,还是负了金岳霖,让他终生未娶,守护了她一身。有人说她对感情的专一,她对徐志摩的感情至死保留,念了一生关于林徽因的感情每个人理解不同,我并不是多愁善感之人,只是作者的文笔和主人翁颇感兴趣,竟让我有落泪的冲动,竟有些许羡慕,也有些许惋惜!

  好奇竟然有这样一位女子让三个男人都为其倾情一生,寻找到她的照片,果然很美,由内而外的散发一股白莲的幽静,像水一样的女子是如此的吸引人!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这句话第一次是在哪儿看到的已经记不得有到底是谁的原创更加无从得知。相信如果这句话人心中都会出几许暖意,像是对某个远方故人的祝福,有好似对所爱之人的一声温和的叮咛。仿佛只要对方幸福,那么这个世界从此就不再下雨,只有晴天。

  大家都在忘记自己的承诺,忘记了过往那一场有一场筵席。

  谁一生没有许下承诺,但是谁又能够说自己承诺过的必须能够做到,路到尽头的时候,又要怎样还会去在意当年的选取是对是错。一程山水、一个路人、一段故事、离去之时,谁也不比必给谁交代,既是注定要分开,那么天涯的你我,各自安好,是否晴天,已不重要。

  人说,北上行囊,就是过客;放下包袱,就找到故乡。其实每个人都明白,人生没有绝对的安稳,既然我们都是过客,就该携一颗从容淡泊的心,走过山重水复的流年,笑看风尘起落的人间。

林徽因传读后感合集9篇6

  她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和作家,为中国第一代女性建筑学家,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设计的参与者,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者之一,是传统景泰蓝工艺的拯救者。她是一个聪慧的女子,让徐志摩怀想了一生,让梁思成宠爱了一生,让金岳霖默默地记挂了一生,更让世间形色男子仰慕了一生。她,就是林徽因。林徽因,纯净而美好,白莲一样的女子。她是人间四月天,笑声点亮了四面风。她是苍穹中一颗低调的星星,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初始不知道林徽因,看到这样的介绍后,非常好奇究竟是怎样的一位女子能得到这样高的评价,让这么多杰出的男子仰慕,于是毅然买了《林徽因传》,读后犹如喝了一杯茶,久久回味,立马便迷上了这个30年代的大才女。喜欢林徽因的诗词,意境异常优美。喜欢她的你若安好,便是晴天、喜欢她的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喜欢她的除非在梦里有这么一天,你和我,同来攀动那根希望的弦。她的感情经历也让人印象深刻,她的诚恳,真实,率性,让这个女子变得那么的刚烈又温情

  这本书我读了一个多星期,也许时间长些,但是阅读的过程却使我无比沉醉其中。人物临摹似的描写,景物身临其境般的描述,充满作者灵犀、生动的叙述独白,字里行间时而浪漫,时而悲感,时而激愤,时而灵动,还有充满学术性的记载和专业知识性的词汇,更多的是对林徽因这样一个让人千古留恋的一代才女,伟大的母亲的一种怜惜,让人为她对艺术,对文学,对建筑学的奉献精神和那种痴狂而敬重。

  林徽因是美丽的,是智慧的,纵然是病魔缠身,仍然写了很多诗词并为中国的建筑史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而且还参与了国徽的设计,了解这样一个美丽的女子总会让我们感慨万千,深思千万。她的生命只有51年,对于现在人来说,这个时间并不长,但是对林徽因来讲,51年刚刚好,不长不短,她在有限的51年里做了自己该做的,奉献了自己该奉献的,没有大起大落,亦没有大喜大悲,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留下了温暖

林徽因传读后感合集9篇7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声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换。——林徽因

  时光微凉,那一场远去的往事被春水浸泡,秋风吹拂,早已洗净铅华,清绝明净。小院里润湿的青苔上,一柄泛黄的油纸伞,遮住了低过屋檐的光阴。谁还记得,曾有个女子,在这个季节,悠悠走过人间四月天。

  她就是林徽因,那个让徐志摩爱了一辈子,让梁思成宠了一辈子,让金岳霖记挂了一辈子,以及让世界所有男子期盼一辈子的女子。

  那年四月,林家大院的一声啼哭,让所有人绽开了笑脸,林徽因诞生。祖父欣喜的看着她,郑重的为她取名: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从此以后这个诗意的名字被历史永远的记住。

  林徽因六岁来到北京,进入京师学堂读书,十二岁全家迁往天津,林徽因独身一人留在北京读书。十三岁,林徽因初见梁思成,十五岁,林徽因随父亲来到英国,在康桥见到了徐志摩,十六岁,她毅然回国,与梁思成成为当时的佳人才子。十八岁,她与梁思成在温哥华完婚,从此开始了浪漫的人生之旅。

  她跟随梁思成,在加拿大读完课程,两人又双双回到北大任职,同时,她发现了自家对建筑狂热的喜爱。后来,她为云南大学设计宿舍,再后来,还参与设计了国徽。

  她一生经历了战火时代的洗礼,病痛的折磨。她在病榻上写诗,带着残弱的身躯四处考察,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最后,她在同仁医院安然病逝。

  有人说,林徽因一直活在四月天,无论百花盛开,还是秋叶凋零,她始终有着不会老去的容颜。

  是的,她经历了所有女子梦寐以求,但求之不得的一生,她在波涛中安然前行,从山温水暖的江南到气势磅礴的北京,从浪漫柔情的康桥到小桥流水的宋家庄,从温婉的诗人到坚强的建筑学家。

  可是,人们只有看到了她光彩的一面,又有谁明白她的苦楚?她在康桥的犹豫不决,伤痛欲绝谁能看得到?她在病榻上卧听风雨的孤独寂寞谁能感受到?她拖着病躯奔走于山林之中谁又做得到?

  她的光彩,是付出了一生发出的光,是经营了半生的偶然。

  人只有将寂寞坐断,才可以重拾热闹,把悲伤过尽,才可以重见欢颜,把苦涩尝遍,就会自让回甘。

  当我们回首历史,并不只是看到一个绝世女子,一个建筑学家,而是看到一种精神,一种永不磨灭的精神,熠熠闪光。

  时光学会了沉默,因为它懂得,再完美的故事也要散场,但林徽因——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声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换。

林徽因传读后感合集9篇8

  如果你不了解林徽因,而你想了解,不推荐你看这本书;

  如果你了解林徽因,不推荐你看这本书;

  如果你想摘录几句零碎的人生感悟,如果你想在微博上发几条人生感悟,那么推荐你看这本书。

  很少看书看到想要扔书的地步,很不幸,这本中招了。

  这本书的封面上“林徽因传”四个字传递给读者的信息是,本书旨在客观地描写林徽因的生平并可能穿插着作者的些许感悟和评价。

  虽然书名写着“林徽因传”,但却完全没有按照传记应有的逻辑和严谨纪实来叙事,关于林徽因的生平只是草草带过,更多的是借林徽因的事迹来抒发作者的人生感悟。纪实性是传记的基本要求,大家都知道,我想本书不宜称作“林徽因传”。此书只是拿林徽因来吸引的读者眼球。

  百度如此介绍本书:作者用清澈的文字、诗意的笔法、全面详实的资料,生动地展现了林徽因的传奇一生。尽管作者的笔触较为华丽,但是内容冗长,段落之间没有逻辑连接,虽然以“散文”为名,但没有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韵味,只是作者用华丽辞藻堆砌而成的揣测和意淫,华而不实,实在让人难以下咽。书名哗众取宠,内容华而不实。正如网上所传:林徽因是一个被成功包装的人。字里行间都能显示出白落梅想要抒发一种对超凡脱俗的气质的追求和敬仰,但是她还是不能避开世俗,跟随着前人的脂粉俗气,对林徽因大加褒奖和赞颂,说是奉林徽因为女神也不为过;作者又喜爱重复小词小调来说一些玄乎飘渺的大道理,还不断地用华丽的辞藻堆砌空洞的感悟,导致文章缺少内涵,缺乏深刻。

  从本书中作者的笔触可以看出作者是向往优美的事物的,但是也许作者本身没有真正地经历过,涅槃过,沉浮过,所以没有办法写出有真性情、引人共鸣的文字,相反却只是一纸浮夸。

林徽因传读后感合集9篇9

  “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民国的才女们大都如烟花一般绚烂,让人难以忘怀们她的美丽。徽因便是如此,相信,后世之人都不会忘记当年的那段倾城之恋……

  翻开《林徽因传》,徽因的一生,离不开三个男人。可是,使我最有感触的那个人,不是最终抱得美人归的梁思成,也不是风流倜傥的诗人徐志摩,而是鲜为人知,默默无闻的金岳霖!

  徽因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三个痴情的才子围绕着她。建筑学家梁思成与她结为伉俪,厮守半生;多情诗人徐志摩肯为她与原配离婚决裂,甚至为她的一场讲座匆忙赴约而英年早逝;而执着缄默的金岳霖则深情地默默守护了她一生,不动声色,终身未娶!

  徐志摩说:“我将于茫茫人海,访我一灵魂伴侣……”曾经沧海难为水,什么是灵魂伴侣。我想,金岳霖的灵魂伴侣就是林徽因了吧!而且是唯一的一个!一起爱上徽因的三个男子,梁思成在林徽因去世后又续娶了学生林洙,徐志摩追求徽因失败后又与陆小曼结下了另一段尘缘。金岳霖,这个看起来内敛甚至有点木讷的男人,只有他将自己对林徽因的感情悄悄地埋于心底,而默默地一个人孤独终老。

  “人间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金岳霖用自己的理智以驾驭自己对林徽因强烈的情感,他对林徽因说;“思成是真正爱你的,我不能去伤害一个真正爱你的人。”于是他选择了退出,此后三人终生为友,金岳霖总喜欢与他们毗邻而居。梁家每周几乎都有文学沙龙,而金岳霖总会是座上宾,他们志趣相投,交情甚笃。据说,每次林徽因与梁思成闹矛盾时,总会不约而同去找理性冷静的金岳霖去裁决。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徽因,最终还是辞世而去。葬礼上,金岳霖的泪水,就没有停过。他为徽因写下了那幅让人永远记住的挽联:读后感·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徽因去世后,金岳霖再也不能伴她左右,孤独的他只能依靠美好的回忆度日。有一天,他把从前所有的老朋友全都请到北京饭店里,请的时候他没有交代理由,老朋友也不知为何故!直到宴席开始了,他才举起了手中的酒杯,平淡地说:“今天,是徽因的生日!”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动容,为他的痴情默默地流泪!

  金岳霖的晚年是和徽因的孩子们一起度过的。他们亲切地叫他“金爸”,他们知道这个缄默的老男人为他们妈妈付出了自己毕生的感情了。元好问有词云: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金岳霖,他默默地对徽因用自己的一生,来作为最美的答案,诠释了这个情为何物这个问题……

【林徽因传读后感合集9篇】相关文章:

林徽因传记读后感800字04-15

读《一树花开四月天——林徽因传》有感04-11

杜甫传读后感合集3篇12-02

《杜甫传》读后感(合集4篇)09-24

《范仲淹传》《王安石传》的读后感12-30

呼兰河传读后感合集15篇04-15

水浒传读后感合集15篇03-28

《周恩来传》读后感03-30

张爱玲传读后感04-29

《杜甫传》读后感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