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25 07:47:57 散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浅谈关于简媜和她的散文

  很久之前读过简媜文字,都是一些小段的文字,曾经刊登在《海风心情》上的。简媜的书大陆几乎很少寻到,偶尔能在杂志上读到寥若晨星的几篇还都是繁体字,读起来感觉自己学习的文化很年轻一样,当然不因为甲骨文是老的,就觉得纸质的书是稚拙的。隔着年岁,悄然相见简媜的书,重读她的文字的时候,突然觉得,真是一个令人欢喜的事。

浅谈关于简媜和她的散文

  心素如简,人淡如菊,我一直不能够知晓,怎样的人堪配?她的文字,不似三毛的大漠情怀,也不像席慕容的蓬勃向上,更不似张爱玲傲视人生的匪气。喜欢简媜的文章,喜欢那种行文的叙述方式,娱人娱己的感受。虽然张爱玲的都很经典,但有灰暗之气。张的叙述方式:请点燃一炉香,听我讲一个故事,一个淡淡的惆怅的故事;或者说这是真的;而简媜的文章,深深浅浅的玄机,如漫步云端看着凡人吵闹,总有一种玲珑剔透的然后洗尽铅华的样子。我至少一个时空里是很迷恋这种文字的,像极了当年读《神秘岛》样子,有如发现了新的大陆。年岁渐长看书很少注重是否文采斐然,注意力已然转变,那种“独钓寒江雪”“野渡无人舟自横”的意境创造,如此繁华又如此清冷冷的喜悦,反而觉得心安。

  重读《四月裂帛》的时候,心里颇多感慨。“生命最清醉的时候,是将万里长江视为一匹白绢,裂帛”。以前他们手抄多遍,那会我是不懂的,机缘巧合再读这些飘渺的文字,有川端康成《雪国》般的静谧,相看两不厌。这文风如苏轼的词“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没有《命若琴弦》的铿锵,仅剩下岁月积淀下来的寂寥的淡定与从从容容。

  《烟波蓝》听著名字就愉悦,有李碧华《霸王别姬》味道。文友们说:“‘烟波蓝’干净而深情的姿态里都是让人欢喜的喜欢。到底是落墨还是只为落寞呢?”。这些文字深幽宁静、远山含烟,近树如黛,被岁月的烟火深深地熏染,像极了王维的山水诗,有种禅定的精神,读起来觉得心里一亮,欢喜的涟漪荡漾开来,一种陌生的熟稔,沉甸甸的轻松之感。

  《水问》里“是不是柳烟太浓密,你寻不着春日的门扉?是不是栏杆太纵横,你潜不出涕泣的沼泽?是不是湖中无堤无桥,你泅不到芳香的草岸?”这些话问的读者,不忍面对又无处可逃。似纳兰的“当时只道是寻常”一样直指人心,如今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那远意的枯萎,包括清冷,包括渐行渐远的那些热闹……。

  再读简贞的文字,仍是沉重的美感,灵动,散发出如水般的敏锐与自然,可见美与智慧来自于性灵深处,与学识、年龄无关,修辞技巧与聪明悟性自是另当别论的。清晰记得一些句子,“如果,连这一天也没,最后离开草舍的,记得放火。”“种种是非恩怨笑而不答,江湖已是破败之江湖。”波澜不惊文字底下,隐着暗涌。曾经不敢看这样的文字反而纵容心理的着迷。偶尔看看窗外朗月,或者听听雨滴滑落的声音,为什么人在踽踽前行中会不识庐山真面目呢?是不过尔尔,如此或者仅仅只如此,很多时候觉得自由往往是带着一种单刀赴会般的。

  简媜的书籍耐读,“于饭蔬饮水洞见生命底基”适合用大段大段的光阴去读,只是很多时候不懂呢?是欣赏的喜欢,还是别的?总之很特别很难忘,余音绕梁,曲径通幽,然后豁然开朗的感觉。看不懂,或者是因为只缘身在此山中吧。是的,生命亦薄如蝉翼,无法推敲,我并不想知道,所以走走停停,更是懒怠去询问了。时过境迁,沧海桑田,早已不是当初少年岁月。如今,读书的日子,有如静静早晨里的深巷,眼眸中的青石板路悠长的延伸……

  最后,引用她的一句话,“三月的天书都印错,竟无人知晓……。”。

【浅谈简媜和她的散文】相关文章:

简媜散文07-14

浅谈旅游散文07-03

昔年,我和她有个约会散文07-06

浅谈散文的灵与魂07-06

母亲和她的三座房子散文06-29

浅谈戏剧化的散文07-04

浅谈散文基础知识06-28

浅谈温柔叙事散文(精选13篇)09-05

浅谈散文与其知识性06-28

浅谈散文的特点及表达方式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