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散文的特点及表达方式

时间:2022-04-22 13:39:39 散文 我要投稿

浅谈散文的特点及表达方式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的会接触到散文吧?散文对作者主观感情的要求是所有文体中仅次于诗歌的。什么样的散文才是真正的好散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浅谈散文的特点及表达方式,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浅谈散文的特点及表达方式

  一、散文的概念。

  现代汉语词典上对散文的概念作出了两种解释:

  1、指不讲究韵律的文章(区别于韵文:有节奏韵律的文学体裁。也指用这种体裁写成的文章。包括诗,词,歌,赋等)。

  2、指除诗歌,戏剧,小说外的文学作品。包括杂文,随笔,特写等。

  正如法国古典主义喜剧建造者莫里哀的喜剧醉心贵族的小市民中,哲学教师对茹尔丹先生说:凡不是散文的东西就是韵文,凡不是韵文的东西就是散文。茹尔丹先生反问说:那么我们说话又算是什么文呢?哲学教师回答说:散文啊!茹尔丹先生这时才恍然大悟地说:天哪!我原来说了四十多年的散文,自己还一点不知道呢!

  我们从那位聪明的哲学教师嘴里,得出一条真理,那就是散文要求像说话那样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正如清代学者王国维先生所说述事则如其口出。

  二、散文的特点。

  从上面的故事中,我们得出散文的第一个特点:自然,真实,明白,有真情实感。

  自然,明白,就是要求散文语言要像平时说话那样自自然然,明明白白,无拘无束;真实,是散文的本质特征,是散文的生命力所在。它不同于小说和戏剧文学那样,为了塑造典型形象,更好地反映社会生活,允许虚构部分情节。它也不同于诗歌,为抒发作者强烈的感受,可以进行大胆的艺术夸张,奇特瑰丽的想象。散文的语言和内容都必须是真实的,令人可信的。只有这样,才能成功地传达出作者的真情实感,也才能更好的发挥散文的社会功用。

  散文的第二个主要特点是:形散神聚。

  形,指散文的题材及写法。散,就是它的取材极为广泛,结构活泼自由,没有太多的约束。山川风物,日月星辰,人生百态,历史风云;可博古论今,可谈天说地;可东南西北中,可过去、现在和将来;可摘取生活中的片段和点滴等等,寄托作者的情思和愿望,表达作者对生活的认识、感受和态度。散文的写法灵活多变,叙事,记人,写景,状物。总之,它可以纵横驰骋的想你所想,说你所说,写你所写。

  比如鲁迅先生的藤野先生一文,所写内容:地点中国日本东京日本仙台中国;时间有对过去的回忆,到对现实的把握,再到对未来的预见;所叙人物事件有清国留学生在东京的丑态,我去仙台途中的见闻感受,初到仙台所受的优待,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及依依惜别,别后思念。

  再如茅盾先生的白杨礼赞,作者写了白杨树生长的环境黄土高原的单调、博大、茫远和雄壮;它的外形的笔直、团结、向上;内在气质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散文的形无论怎样散,最后都能聚拢起来,表达一个中心意思,这个中心意思就是散文的神。它如同一根彩线,把散文所写内容的颗颗珍珠串联起来,即所谓的彩线串珍珠。正因如此,散文才具有了形散神聚的主要特征。

  另外,篇幅短小,语言精练即短小精悍也是散文的特征之一。它用较短的篇幅,精练优美的语言来表达真实、生动、深刻而又丰富的内容,以抒发作者对社会生活中见闻感受的独到见解。给读者以审美的愉悦,情感的感染,精神的熏陶,心灵的洗涤,人格的影响,生活的警示,哲理的思考。

  三、散文的表达方式。

  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决定了它表达方式的多样性,综合性。

  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方式都可以在散文中自由灵活地运用。

  记叙,描写使文章内容充实,丰满,生动形象,富于文采,且能以事感人,以景悦人;议论,抒情,画龙点睛,深化主题,且能以情动人,以理服人。总之,只要各种表达方式能运用自如,恰到好处,就能写出声情并茂,文质兼美,意蕴深刻,影响深远的优美散文。

  中国文学常识之名家散文的特点

  欧阳修的散文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他的散文创作特点有三:1、文体多样,议论、叙事和抒情兼备;2、采“古文”与骈文之长,融成新的风格;3、富于变化,开阖自如,具有和谐的韵律感。

  欧阳修的政论散文,如《与高司谏书》、《朋党论》、《五代史伶官传序》不仅富于现实意义,而且语言婉转流畅,是“古文”中的名篇。

  最能体现他散文成就的是记事兼抒情的作品。他的这类散文,无论状物写景,或叙事怀人,都显得楚楚动人,如他最著名的《醉翁亭记》,写滁州山间四时的景色和早晚的变化以及人们游玩山间的情景,层次分明、语言流畅,抒发了一种解脱束缚后,从容怡然而又怅惘若失的情怀。《醉翁亭记》连同他的《鸣蝉赋》、《秋声赋》一样,都保持了骈文注重声律辞采的特点,散文句法的加入,又使得文章节奏变化协调、舒敛自如。

  简约有法的叙事、迂徐有致的议论、曲折变化的章法、圆融轻快而无窘迫滞涩之感的语句,构成了欧阳修散文含蓄委婉的总体风格。

  苏轼的散文

  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家苏轼,在诗、词、散文创作三个方面都表现出超凡的才能。他的作品的豪迈气象、丰富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代表了北宋文学的最高成就。在第一章里,对苏轼的诗、词已经作了介绍,这里再对他的散文作品作一概览。

  苏轼的散文,可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三家的散文媲美。苏轼散文,首先在其政治论文中大露峥嵘。在《策略》、《策别》、《策断》等篇章里,作者满怀儒家的政治理想,凭借大量的历史事实加以周密的'论证,字里行间颇有贾谊、陆贽的气势、神韵。文脉晓畅,文采飞扬,所受《战国策》的影响,明显可见。苏轼的历史论文,如《平王论》、《留侯论》等,是其政治论文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作者借描画、评述历史人物、事件、典故,阐释政治见解。这些文章尽管在内容上无什么特别可取,但写法上善于随机生发,仍有不少可借鉴之处。

  苏轼还给后世人留下不少书札、杂记、杂说、小赋。这些精致典雅、小巧玲珑之作,大都夹叙夹议,挥笔轻盈自如,抒发了作者坦诚的胸怀,也表达了对人生、对文艺的见解和喜爱之情,成就大大超过他的政治论文。形象地阐明对文艺问题见解的散文,实际上是理性思维和形象思维相交融的文论佳篇,论述精辟,才气横溢,如《传神记》和《书吴道子画后》便是最能令人心折称道的例子。像“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这一见解,虽是就绘画而言,但其精神对其它艺术门类也可以相通。阅读此类文章,我们又目睹了苏轼作为一位出色的文论家的风采。

  散文概述

  殷商时代有了文字,也就有了记史的散文。到了周朝,各诸侯国的史官进一步以朴素的语言、简洁的文字记录了列国间的史实,如《春秋》。以后,随着时代的需求,产生了描述现实的历史文学,这就有了《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历史着作。

  《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史官左丘明所着,共18万字,记载了春秋240年间列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活动和言论以及天道、鬼神、灾祥、占卜之事。这部书叙事富于戏剧性,情节紧凑,战事描写尤为出色,语言精炼、富于形象。

  《国语》是一种国别史,分别记载了周王朝及诸侯各国(公元前1000--前00)之事,记言多于记事,所记大多为当时较有远见的开明贵族的话。

  《战国策》作者不可考,现在版本为西汉刘向辑成。它同《国语》一样,也是分国记事,记载了西、东周及秦、齐、楚、赵等诸国之事,记载内容是谋臣策士的种种活动及辞说。《战国策》文章的特点是长于说事,善用比喻,人物形象塑造极为生动。

  先秦历史散文为中国的历史文学奠定了基础,对后世历史家和古文家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韩愈的散文

  韩愈(768--824),字退之,他的散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语言鲜明简炼,新颖生动,为古文运动树立了典范。韩文风格雄健奔放,曲折自如。

  韩文分论说、杂文、传记、抒情四类。他的论说文多以明儒道反佛教为主要内容,逻辑性强、观点鲜明、锋芒毕露,能体现他的文风。《师说》、《原毁》、《争臣记》是代表作。

  他的小品文笔锋犀利、形式活泼,《杂说四?马说》充分体现了他的这一特点。

  韩愈的传记文继承《史记》传统,叙事中刻画人物,议论、抒情妥帖巧妙。《张中丞传后叙》是公认的名篇。

  他的抒情文中的《祭十二郎文》又是祭文中的千年绝调,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

  韩愈是一个语言巨匠。他善于使用前人词语,又注重当代口语的提炼,得以创造出许多新的语句,其中有不少已成为成语流传至今,如“落阱下石”、“动辄得咎”、“杂乱无章”等。

【浅谈散文的特点及表达方式】相关文章:

梁实秋的散文特点07-27

汪曾祺的散文特点11-02

徐志摩的散文特点10-22

张爱玲散文特点10-20

梁实秋散文特点11-26

秦观散文特点11-04

徐志摩散文特点10-20

浅谈韩愈的诗词的特点11-16

简论柳宗元散文的特点09-04

柳宗元传记散文的特点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