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瑞文网!

记承天寺夜游复习学案(2)

记承天寺夜游 时间:2018-01-23 我要投稿
记承天寺夜游复习学案

  17.文章结尾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3分)

  有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欢喜,漫步的悠闲等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

  18.对“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D )(3分)

  A.哪里都有月夜、竹柏,只是缺少我们两个这样的赏月的“闲人”罢了。

  B.表现了作者为大自然的美景所陶醉,而产生了异常欣喜的心情。

  C.表现了作者在政治上受排挤,心情苦闷,只好去大自然中寻找快乐和解脱。

  D.表现了作者超然物外、旷达乐观的生活态度。

  19.表现作者和张怀民感情好的句子有哪些,理由是什么?

  20.结合背景,谈谈“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有何作用?

  记承天寺夜游复习学案篇二:

  一、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1.月色入户( ) 2.欣然起行( )

  3.念无与乐者( )( ) 4.相与步于中庭( )( )

  5.水中藻荇交横( ) 6.庭下如积水空明( )

  7.盖竹柏影也( )

  8.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 )

  二、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本文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朝代)________家、________家,与父________、弟________合称“三苏”。

  四、默写出文中描写庭中月光澄澈的句子,并对其写景的妙处试作简要的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说说课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作者的“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寻张怀民”一句中的“寻”字用得好,你认为好在哪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文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显然与实际不符,因为并非每夜都能见到月色,每处都有竹柏。你又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八、“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中蕴含着作者怎样微妙而复杂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对文章的分析,说得不正确的一项( )

  A.运用比喻描写月色,独具匠心,十分精妙,真可谓如诗如画,一个宁静淡雅的境界,真让人心醉神迷。

  B.这篇短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透露出作者在遭贬谪中的那种凄凉、孤寂的特殊心境。

  C.这篇随笔性的小品,叙事简洁,写景如绘,而抒情则寓于叙事、写景之中。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一点“闲”。     D.本文语言简洁、准确、形象,作者观察事物细致入微,抓住了佳境瞬间最敏感的特征,以极其少的文字,包罗较多的内容,凝练含蓄。

  十、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

  江水又东,经西陵峡。所谓“三峡”,此其一也。国山松*言:“常闻峡口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①相戒②,曾无称有山水之类也。及余来践跻③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其叠崿秀峰,奇构异形,固难以辞叙④。林中萧森,离离蔚蔚,乃在霞气云表。仰瞻俯映,弥习⑤弥佳,流连信宿⑥,不觉忘返。目所履历,未尝有也。既自欣得此奇观,山水有灵,亦当惊知己于千古矣。

  (选自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三峡》)

  1.解释下列词语。

  临惧: 戒:

  践跻: 辞叙:

  2.划线的句子可用现代汉语中的哪一句话来代替。

  3.找出与划线句中用法相同的一项。

  A.楚王闻之 B.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

  C.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D.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4.这段话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主备人:颜梅莹 审核人:赵鹤云

  三、“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作者用“积水空明”四个字,来比喻庭院中月光的清澈透明,给人以一池春水的静谧感;用“藻荇交横”四个字,来比喻月下美丽的竹柏倒影,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整个意境静中有动,动而愈见其静。

  四、①“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结尾的“闲人”是点睛之笔,以别人的不“闲”反衬“吾两人”的“闲”。②“念无与乐者”:可见其很少有人与他交游往来,“闲”。

  五、作者要寻的这个人,面对如此月夜,不会蒙头大睡,肯定也在赏月,但在何处赏月呢?因此要“寻”,其次,“寻”字有一种急欲找到东西的失落感,写出了作者渴望和知心友人共同赏月的急切心情。

  六、月光虽非夜夜明,竹柏亦非处处有,但大自然的美景却时时能觅,处处可见。只要心胸开阔,淡泊名利,无论到哪里,都能在美好的大自然中享受到无穷乐趣。

  七、月光 竹柏影 比喻

  八、透露出作者在贬谪中感慨深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

  九、B

  十、

  1.临惧,登临此境令人恐惧。

  戒告,劝人注意。

  践跻:登临。

  辞叙:言辞来叙说。

  2.百闻不如一见

  3.A

  4.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且勇于探险的精神

  记承天寺夜游复习学案篇三:

  一、复习目标

  1.诵读文章,理解重点字词句的.含义;

  2.赏析文章重点内容,感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复习重点:理解重点字词句的含义,以及重点句子的赏析。

  三、复习难点:感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对“闲人”四个层次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

  1、《水调歌头》沙画欣赏导入:现代年轻艺术家表现的是古代名家名作,看来诗词与绘画是相通的。有句话说的真对: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啊。不过让我们更加感兴趣的是现代的艺术家表现的却是古代的名家名作。看来这个苏轼还真了得。下面我们一起简单了解一下这个伟大的苏东坡吧。

  2、简介苏轼。他的诗词赋、以及琴棋书画是样样精通,在文学创作方面也十分突出,被评价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3.简介本文的写作背景:苏轼因为反对王安石推行的新法。其政敌以苏轼有讽刺新法的诗句为借口,以 “诽谤朝政”的罪名将他逮捕,让他险些丢了性命。苏轼被贬到黄州四年后的某天夜晚,被美妙的月色吸引,写下了《记承天寺夜游》这传世名篇,真实地记录了他当时生活的一个小片段。苏轼有不少随笔式的散文,大都取材于日常生活的片段,或渲染出一种情调,或表现一片心境。

  4.简介苏轼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他频遭贬谪,一生历典八州,他身行万里走过无数穷山恶水,却都如处天堂。他说:此心安处是吾家。他被无数小人中伤陷害,朋友背叛,同道反目,见尽了人间丑态,却说:眼前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读书:闭门书史丛,少有凌云志。立志读尽人间书,发奋识遍天下字。态度: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一生: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5.师生交流重点字词复习情况。

  请你在笔记纸上写出认为最重要的五个字词,并加以解释。

  6.师生交流重点语句翻译情况。

  请你在笔记纸上写出认为最重要的两句话,并加以翻译。

  7.重点问题交流,然后加以明确。

  (1)、苏轼为什么想着在初冬的夜里走出户外?

  一方面作者被贬,心情郁闷,想出去走走,散散心;另一方面因为月色很美,想去赏赏月。

  (2)、哪句话是描写月景的?请赏析。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 交横,盖竹柏影也。”

  赏析:句中无一个“月” 字,却无处不是写皎洁的月光。苏轼用 “积水空明”四字,比喻庭院中月光的清澈透明,营造出一种空明的意境;用 “藻荇交横 ”四字,比喻月下美丽的竹柏倒影,给人以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个景象映照出作者光明磊落、清澈透明、了无尘俗的心胸。

  中考链接: 用自己的话说说苏轼是怎样描写承天寺夜色的。(2分)

  答: 明确:用比喻来描写月色下的美景。积水比喻月光,藻荇交横比喻月下竹柏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