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平衡》教学设计

时间:2024-04-30 18:56:10 文圣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化学平衡》教学设计模板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化学平衡》教学设计模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化学平衡》教学设计模板

  《化学平衡》教学设计 1

  知识目标

  使学生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理解化学平衡的特征;理解浓度、压强和温度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理解平衡移动的原理。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通过对变化规律本质的认识,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归纳、总结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及从微观到宏观,从现象到本质的科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建议

  化学平衡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化学平衡的建立,这是本章教学的重点。第二部分为化学平衡常数,在最新的高中化学教学大纲(2002年版)中,该部分没有要求。

  化学平衡观点的建立是很重要的,也具有一定的难度。教材注意精心设置知识台阶,采用图画和联想等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

  教材以合成氨工业为例,指出在化学研究和化工生产中,只考虑化学反应速率是不够的,还需要考虑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即化学平衡。建立化学平衡观点的关键,是帮助学生理解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中,正、逆反应速率会趋于相等。教材以蔗糖溶解为例指出在饱和溶液中,当蔗糖溶解的速率与结晶速率相等时,处于溶解平衡状态,并进而以的可逆反应为例,说明在上述可逆反应中,当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时,就处于化学平衡状态。这样层层引导,通过图画等帮助学生联想,借以

  在一定程度上突破化学平衡状态建立的教学难点。

  教材接着通过对19世纪后期,在英国曾出现的用建造高大高炉的方法来减少高炉气中 含量的错误做法展开讨论。通过对该史实的讨论,使学生对化学平衡的建立和特征有更深刻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

  化学平衡教法建议

  教学中应注意精心设置知识台阶,充分利用教材的章图、本节内的图画等启发学生联想,借以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

  教学可采取以下步骤:

  1.以合成氨工业为例,引入新课,明确化学平衡研究的课题。

  (1)复习提问,工业上合成氨的化学方程式

  (2)明确合成氨的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并提问可逆反应的定义,强调“二同”——即正反应、逆反应在同一条件下,同时进行;强调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所以对任一可逆反应来讲,都有一个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问题。

  (3)由以上得出合成氨工业中要考虑的两个问题,一是化学反应速率问题,即如何在单位时间里提高合成氨的产量;一是如何使和尽可能多地转变为,即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以及各种条件对反应进行程度的影响——化学平衡研究的问题。

  2.从具体的化学反应入手,层层引导,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

  如蔗糖饱和溶液中,蔗糖溶解的速率与结晶的速率相等时,处于溶解平衡状态。

  又如,说明一定温度下,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时,可逆反应就处于化学平衡状态,反应无论进行多长时间,反应混合物中各气体的浓度都不再发生变化。

  通过向学生提出问题: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有何特征?让学生讨论。最后得出:化学平衡状态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此时化学反应进行到最大限度)。并指出某一化学平衡状态是在一定条件下建立的。

  3.为进一步深刻理解化学平衡的建立和特征,可以书中的.史实为例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得出在一定条件下当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增加高炉高度只是增加了CO和铁矿石的接触时间,并没有改变化学平衡建立时的条件,所以平衡状态不变,即CO的浓度是相同的。关于CO浓度的变化是一个化学平衡移动的问题,将在下一节教学中主要讨论。从而使学生明白本节的讨论题的涵义。

  “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在本章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条件和化学平衡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本节的教学,系统性较好,有利于启发学生思考,便于学生接受。

  本节重点:浓度、压强和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难点: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

  因浓度、温度等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等内容,不仅在知识上为本节的教学奠定了基础,而且其探讨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也可迁移用来指导学生进行本书的学习。所以本节教材在前言中就明确指出,当浓度、温度等外界条件改变时,化学平衡就会发生移动。同时指出,研究化学平衡的目的,并不是为了保持平衡状态不变,而是为了利用外界条件的改变,使化学平衡向有利的方向移动,如向提高反应物转化率的方向移动,由此说明学习本节的实际意义。

  教材重视由实验引入教学,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得出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小生成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结论。反之,则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并在温度对化学平衡影响后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归纳出平衡移动原理。

  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教材中采用对合成氨反应实验数据的分析,引导学生得出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教材在充分肯定平衡移动原理的同时,也指出该原理的局限性,以教育学生在应用原理时,应注意原理的适用范围,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的熏陶和科学方法的训练。

  《化学平衡》教学设计 2

  设计思路:

  在复化学平衡状态特征的基础上,引入化学平衡移动并分析平衡移动本质原因。从影响反应速率的几个主要外因分析不同因素对平衡移动的影响,并归纳出平衡移动原理。在理解平衡原理的基础上,分析不同图像对应外界因素的变化。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学生已掌握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状态的特征及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不同外因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外界条件(如浓度、温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进一步理解平衡移动的本质原因,认识其一般规律。

  2.结合图像分析外界条件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根据图像推测外界条件的变化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提高学生归纳思维能力。

  2.通过分析工业合成氨反应条件的选择,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化学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教学方法:

  讲述归纳总结。

  课前准备:

  学会先复。

  教学过程:

  1.引入

  提问:请学生回答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

  提问:其中“变”的含义是什么?从中分析化学平衡状态改变的原因。

  学生分析过程平衡状态发生改变的过程得出平衡发生移动的本质原因:改变外界条件后,V正≠V逆,与V正、V逆增大减小无关,只与其相对大小有关。所以影响反应速率的外因可能会影响平衡状态。

  2.复不同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1)浓度影响

  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小生成物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减小反应物的浓度或增大生成物的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提问:移动方向有什么特点?

  2)压强影响

  注意适用体系适用于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体系。对于可逆反应:aA(g) +bB(g) cC(g)+dD(g)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状态。

  ①若a+b≠c+d,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分子数减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平衡向气体分子数增大的方向移动。

  ②若a+b=c+d,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平衡不移动。提问:移动方向有什么特点?

  提问:增大压强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对于一个在恒容的密闭中进行的反应,向其中充入稀有气体,平衡是否移动?恒压时充入稀有气体和上面哪一种情况是等效的?

  3)温度影响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子数增加的方向移动

  ②若a+b=c+d,改变压强对平衡无影响

  3、温度

  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4、催化剂

  催化剂能同等程度的改变反应速率,故对平衡无影响

  二、化学平衡移动原理

  1、改变反应条件会影响平衡,平衡会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2、适用范围适用于任何动态平衡体系,未平衡状态不能用此来分析

  3、平衡移动的结果是减弱外界条件的影响,而不能消除外界条件的影响

  三、化学平衡的判断方法

  1、改变固体、纯液体的量,平衡不移动

  2、改变有实际参加反应物质的浓度对平衡才有影响3、惰性气体对平衡移动的影响

  ①恒温恒容充入惰性气体直接从浓度分析平衡不移动②恒温恒压充入惰性气体还是从浓度分析,浓度减小等效于减压具体体系

  四、应用

  1、合成氨反应条件的选择

  2、影响化学平衡因素的图像分析3、不同速率-时间图像与外界条件的关系

  《化学平衡》教学设计 3

  一、课题:

  高中化学第二册第二章第三节《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第一课时

  二、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1、《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对于本章的学习,是中学化学所涉及的溶解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等知识的核心,对很多知识的学习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进一步学习应用理论分析,研究,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2、本节教材在本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对本章的学习,既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溶解平衡的化学理论的理解,又为以后学习电离平衡奠定了基础,对学生后续的学习有着深远的影响。

  3、在教学大纲中《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是C类要求。

  三、教学目标及确立依据:

  依据教改精神,新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如下的教学目的:

  1、知识技能:使学生理解浓度,温度,压强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理解平衡移动原理,学会利用平衡移动原理判断平衡移动方向。

  2、能力方法:使学生学会利用速率——时间图来表示平衡移动的过程,培养学生识图,析图的能力。

  3、情感态度:通过本节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进行辨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四、重点,难点及确立依据

  重点:浓度,压强,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难点:

  1、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

  2、平衡移动过程的速率——时间图。

  确立依据:对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学习很重要,所以讨论“浓度,压强,温度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成为本节课的重点。由于理论付诸实践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平衡移动原理的利用和移动过程中的速率——时间图成为本节的难点。

  五、说教法:

  由于本节教材地位的重要性,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1、通过演示实验,启发学生总结,归纳出浓度,压强,温度等条件改变对化学平衡影响。

  2、通过对外界条件对速率影响理论复习,采取启发式教学,使学生从理论上认识平衡移动规律。

  3、通过典型例题和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勒夏特列原理。

  六、说学法:

  结合教材特点,指导学生从温故知新的角度,采用对比方式,开展学习活动,层层第进的'方法,使学生发现规律,原理,使教法从实处出发。

  实行使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动眼的多层次教学,让学生真正成为主体,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化难为易。

  七、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由三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化学平衡移动;

  第二部分,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化学平衡移动;

  第三部分,勒夏特列原理。其中第一部分是基础,教材是在化学平衡状态特征下分析出改变外界条件会使平衡发生移动,自然过渡到对第二部分浓度,压强,温度对平衡移动的影响,第二部分是整节教材的核心,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生动直观的归纳出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讨论改变压强,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最后可以让学生把感情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自己归纳得出勒夏特列原理。

  八、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已经具备独立思考问题能力,而且思维活跃,掌握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理论,以此为契机在教学中变探究为验证,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九、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应用投影仪引导学生回忆化学平衡特征

  (这样做起到温故知新的效果,重要是遵循了学生认识事物的由点到面的特点)

  2、实验探究,设疑导入

  提出问题若改变外界条件,平衡是否发生变化?

  (这样做起到开门见山的效果,能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而且一来就可吸引学生思考,提早进入思维的兴奋区,在这中情况下由教师演示实验2——9,2——10)此时,让学生通过实验讨论得出条件改变,平衡发生变化,但如何变,可通过学生自由讨论得出结论。(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抓住机会,深刻讨论

  学生讨论后,抓住时机问“为什么外界条件改变后平衡会变化?,这种变化有无规律可循?”

  教师可提示,也可由学生分组讨论,从而得出外界条件改变使平衡向能削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顺利得出勒夏特列原理。

  (这样做,不仅释疑,而且可激发学生去解决问题,找出规律,得出结论的学法)

  4、注重实际,加深理解

  可通过边讲变练,使速率——时间图象的练习得以贯彻实施,让学生能从数学角度出发解决化学问题,达到综合的目的。

  (这部分内容,可通过计算机来演示,不仅增大课堂容量,而且增强学生动手能力)

  5、课堂小结:总结浓度,压强,温度的改变对平衡的影响,指导学生学习方法。

  6、巩固练习:课本习题一

  7、布置作业:

  1)课后习题三。

  2)练习册

  8、板书设计

【《化学平衡》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化学平衡教学设计(通用6篇)05-27

化学平衡教学反思06-27

化学平衡教学反思04-08

《化学平衡》教学反思(通用5篇)05-17

《化学平衡》说课稿11-23

有关化学平衡常数及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的教案09-24

《影响化学平衡条件》说课稿07-19

常见化学平衡图像题的解法总结06-26

教学设计模板-教学设计模板07-16

[画风教学设计]画风教学设计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