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的作文

时间:2023-10-21 08:37:59 阅读 我要投稿

阅读的作文合集[3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阅读的作文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阅读的作文合集[3篇]

阅读的作文 篇1

  今天,我们上了九年级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阅读课。在阅览室里,匡老师的一席话让我沉思良久。

  那时上午的第4节课,老师通知我们去阅览室读书,同学们一听欢呼雀跃。久违了啊!那充满油墨清香的阅览室。一路上,大家叽叽喳喳,蹦蹦跳跳,脸上写满了轻松和惬意。

  一到阅览室,大家似乎都狂暴了起来,哪顾得上什么绅士、淑女的形象。个个如饿虎扑食一般,冲到书柜前抢书,那个揽三本,这个抢四本,我也不甘示弱,拿了两本书找上地方坐定,开始阅读起来。

  这本书真有意思啊!我一边看一边情不自禁笑了出来。柔和阳光照在身上,静静地读着手中的书,耳边只听见“沙沙”的翻书声,我们整个身心完全放松了下来。正当我沉浸这在愉快的享受之中时,耳边忽然传来匡老师的声音:“同学们,时间快到了,你们都看了多少了?看书是要用心去体会的,不在乎多,但一定要有收获。那些拿了三五本的同学,你们完成任务没有?”

  我听完后,看看手中的两本书,不禁哑然失笑:自己连其中一本的四分之一都没有读完,当初为什么要拿两本书呢?随即又暗庆幸:好在自己用心地去品了一番那些文章,不然这一趟岂不是白来了么?贪多嚼不烂呀!一阵噪音打断了我的思绪,同学们都已起身整队,我忙站了起来。

  在回去的路上,我一直都在回想着匡老师的.话。“贪多嚼不烂”虽然是一个简单的道理,但又有多少人真正能够理解它的含义呢?想想自己有时一做完作业未进行复习巩固就忙着去做课外题,这样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知识面,可自己份内的、那些应该掌握的基本知识、基础原理有时还真没有嚼烂,所以导致几次考试都不理想。

  想到这里,我不禁暗下决心:以后晚自习写完作业后,一定要养成先复习,再拓展的习惯,不能随大流,看见别人拓展也急呼呼地跟着拓展。俗话说得好:“磨刀不误砍柴功。”只有把基础打牢,才能提高效率。毕竟,“嚼烂了再贪”,是不会“消化不良”的。

阅读的作文 篇2

  人生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是一部高深的典册;是一首奇妙的小诗,我要克服一切困难去阅读人生。

  小时候,总会有那香喷喷的饭菜、温暖的家和享不尽的爱。你,那时总会不加珍惜、蛮横无理、对父母不满,可有谁知道父母的苦心啊!

  当你已是少年的时候,你会去和父母辩论问题,甚至会和父母吵起架来,有时竟想离家出走,当时却不知退让,可谁知道父母会多么心痛啊!人生是残酷的,是冷酷的,是残忍的。

  当你已张大,渐渐懂得父母当时的`用心良苦时,你再想去解释给他们听,可自己的工事却不计其数;当你终于抽出空闲回来看望他们时,空荡荡的屋子,冷冰冰的空气……使你失望,当你回过头一看,却突然想起父母已不在人世了,可是谁会再给你一次机会啊?人生是失落的,是痛恨的,是一去不复返的!

  也许你风尘仆仆、一身功名回到家时,看到的却只是两座坟墓,你会怎样?是哭、时痛、是恨,还是后悔自己没有珍惜自己的人生!

  从现在开始,我一定要克服一切困难,去珍惜并细细阅读人生!

阅读的作文 篇3

  我先以大家都很熟悉的一句话开头吧: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照我理解,这里讲的是不同个体对文本的不同解读,这“一千个哈姆雷特”便是个体体验世界的个性化表现。但是却有很多人将其误解为不同个体借助阅读产生了不同的体验。为什么说这是一种误解呢?

  因为在这里,他们是将阅读作为一种工具来看待,为体验而阅读,即将阅读置于一种附庸的地位。这道理同借景抒情一般。如果“景”只仅仅作为润饰情感的工具,那么其本身丰富的世界又该如何体现呢?同样的,阅读若只成了追求体验的工具,其本身饱满的世界也将被忽略的,

  波德莱尔,这位“充满叛逆精神的文学大师”在《什么是浪漫主义》中写道:“有多少种追求幸福的习惯方式,就有多少种美”(这话本身就是对“浪漫”的最好诠释)。但是N多现代人没学到大师的“浪漫”,却招来了“泛滥”:人家说可以有多少种美,“美”便开始泛滥;人家说可以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就有越来越多的'“哈姆雷特”前仆后继的出现了。

  然而,最富血肉、形象最立体饱满的哈姆雷特只有一个,那便是个体在纯粹的阅读世界里遵循文本自身而寻找到的文本形象。

  我们这个时代在追求“创新”,仿佛走别人走过的路便是一种“罪过”。于是就有那么一批人,成天逼自己“标新立异”。他们甚至来不及将阅读进行到底,便迫不及待的纷纷跳出来解读一个又一个“新哈姆雷特”(说是解读,到不如说是解剖)。这些个从本体上撕扯下一角,然后极尽语言之能事铺张刻画的“现代艺术品”,不仅没有大师所说的“美”,却因“大批的制造、言语的泛滥、数量的失控”而使经典的文化一步步走向消亡。试想一下,世界人口那么多,中国人口那么多,只要其中一部分人以这种功利的心态去“解剖”文本形象,那恐怕再富血肉、再饱满立体的哈姆雷特也要因太多来自不同方向的撕扯,而离心离散,最终支离破碎。

  我想说的是,我在这里并不是说不要去解读经典,更不是说排斥阅读后有所体验。只是希望对于阅读,大家能够抱一种纯粹的、不夹杂功利的心态去欣赏。这里借《金蔷薇》译序里面提到的作家李庆西的一句话:读书若不是为了做学问或找题目写点东西的话,总归是一种享受。

  说到这里,或许有人会有疑问:照你这种说法,那“体验”从何而来呢?对此,我觉得可以打个比方:如果说,阅读是一种纯粹的“入乎其内”的读书境界,那么体验应当是一种“出乎其外”的精神上的美学追求。之所以把“体验”说是一种美学追求,是因为不纯粹的阅读只会令体验因夹杂太多的功利性,而失去“亲切感、归属感及认同感”,而这些就是我们所说的美感的主要内容。

【阅读的作文】相关文章:

阅读话题作文:我与阅读02-02

作文:爱上阅读 阅读之乐01-27

阅读的作文01-28

阅读的作文(精选)09-24

阅读的作文(经典)10-04

阅读的作文[精选]10-02

阅读的作文【精选】09-21

(经典)阅读的作文09-29

(精选)阅读的作文09-28

[经典]阅读的作文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