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景作文

时间:2022-12-19 17:44:47 我要投稿

有关雾景作文集合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有关雾景作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有关雾景作文集合5篇

有关雾景作文1

  我是最喜欢雾的,喜欢在那朦胧的早晨,看那朦胧的雾景。

  早晨,山上起了一层浓雾,它释放出如烟似絮的雾气,织成一网薄薄的轻纱,铺天盖地的,遮住了树上追逐嬉戏的松鼠,遮住了草地上打滚卖萌的野猫,遮住了林间喋喋不休的小鸟……不一会儿,浓雾散去了。松鼠不再淘气了,野猫不再撒欢了,小鸟也不再多嘴了,山里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

  当然,雾也有调皮的时候。清早,当汽车排着长队开启新的一天时,雾娃娃也蹦跳着来了。马路上“异车同声”地响起一片喇叭声,明亮的车灯犹如一条璀璨的的银河,徜徉在缥缈的浓雾里。不一会儿,沉睡的太阳公公半睁着眼睛,睡眼惺忪地伸了伸懒腰,探出了脑袋。雾娃娃自知闯了祸,吐了吐舌头,溜了……

  时间慢慢地向前移动,雾,继续在时针上演绎清晨的梦幻……

有关雾景作文2

  浓重的大雾弥漫在天地之间,好像从上而下一块极厚而又极宽的棉帘。

  我上前去打开窗户,只能隐隐约约的看到对面的房屋和路旁树木。虽然都是白茫茫的一片,但也别有一番风味。就像是一个害羞的小女孩,不敢与人见面。戴着神秘的白色面纱,一副害羞的样子。但也不失神秘感,就像是摘下那神秘的白色面纱看个究竟似的。我隐约的看见好似有一辆车从这开过,多想一艘航行在茫茫大海中的轮船,正在披风斩浪,向着目的地奋勇前进。

  大雾在流动,在减退。过了一会,远处的楼房、大树都已变的清楚。由于昨晚下了几阵毛毛细雨,枯黄的叶子被甘露滋润后,就又有了生命力。在甘露的映衬下,翠绿的小草变的更加翠绿,花儿变的更加美丽动人。再加上路旁的大树、房屋,构成一幅神奇的大自然水彩画!

有关雾景作文3

  雾!我一出门便又惊又奇的叫到,只见茫茫大雾笼罩着大地,似下着一场细到极致的`温柔的雨,迷迷蒙蒙的。我的视线被雾挡住了,只能看见十米内的景物,好象生活空间就只有这么点儿。

  那白蒙蒙的大雾,像一个巨大的纱罩,把大地上的一切都遮住了。马路上人们在雾中行走,真像《西游记》里众仙在天际遨游。不远处听见自行车的铃声,但看不到人,近点儿、再近点儿,那模糊不清的影子才在雾中半隐半现,汽车也不得不打开黄色的车灯,不断地按着喇叭,缓缓地行进。

  到了学校,雾还是那么大,看“逸夫楼”,从窗户透出来的日光灯像流星一样。下了操,雾也渐渐地散了,大雪松的枝叶已经羞涩地从大雾中透露出它优美动人的身姿,仿佛再招呼天上淡淡的白云……

  雾散去后,我想了又想,喔,大雾怕大地冷吗?所以给它盖棉被啦!

有关雾景作文4

  不知什么时候起了雾。早晨起来,推窗一看,窗外一片乳白色,隐隐约约露出建筑物和树木的轮廓。哦,好一个雾的世界!

  当我骑车上学去,发现雾浓的像牛奶一样,几乎什么也看不见,似乎雾把人都隐藏起来了。马路上,汽车亮着黄色的防雾灯,小心翼翼地如同蜗牛般一步一步地爬,只能听见喇叭声。周围骑车的人来来往往,我们谁也看不清谁的脸,只能听见人的说话声、脚步声和悦耳的车铃声,只有骑近了才能看见人们的脸庞。雾给大地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纱帐,往日熟悉的景物现在都不见了,远处的树木和楼房都隐藏到纱帐后面了。一切都模模糊糊,仿佛是海市蜃楼,又仿佛是童话中的世界。浓雾沾在脸上,湿漉漉、油腻腻的。直到上午,雾气才骚动起来,好像是“白姑仙女”要收回美丽的纱衣,太阳在天空中一分分地显露出来。

  哦,好一个雾的世界!

有关雾景作文5

  雾,她来了。

  她是多么可爱、多么淘气。她天真活泼、包容一切。

  她来了,她来了!

  小草、花儿向她鞠躬;叶子、花瓣为她流泪。这美丽的水珍珠,一颗颗滴在她的心里。

  我多想揭开她那神秘的面纱。

  “用嘴巴吹呀!”

  “呼——呼——”怎么只见吐出的气变成了跟雾一样随风飘扬的东西了呢?似乎我越想揭开她的面纱,她就越会把脸紧紧遮住。

  她在嘲笑我吗?我嘟起了小嘴。“哦,不,不会。”她笑着一把把我搂住,一丝寒意无声地透进我的衣服里。啊——她是调皮的。可她寒冷的身躯里还有一分温柔,她滋润了我的头发、我的眉毛。

  她是迷蒙的,跟她在一起似乎我也掉进了迷蒙的旋涡里,迷失了方向,不知我在何方。她又是无边无际的,房屋、车辆、花草、人都被她包容着,一切都看不清楚本来面目了。

【雾景作文】相关文章:

雾景的作文11-25

雾景作文09-18

雾景的作文11-04

雾景04-01

描写雾景的作文10-23

关于雾景的作文05-23

描写雾景作文06-17

小镇雾景作文10-19

小城雾景作文05-29

雾景优秀作文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