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险的作文400字

时间:2022-06-16 09:33:45 探险 我要投稿

实用的探险的作文400字三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探险的作文400字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用的探险的作文400字三篇

探险的作文400字 篇1

  正走着,我忽然听到了一种奇怪的声音,那声音说像人,也不是人,说是小动物,可那声音并不像小动物。

  我和我的十二个小伙伴还有一位叔叔,要准备一次探险,正走在路上,我们本以为这次会很幸运,不会遭遇野兽的攻击,动物的抓伤,可谁知还是我们太天真了,正悠闲的走着路,走到一半,听到了一种奇怪的声音那声音说像人,也不是人,说是小动物,可那声音并不像小动物。我就问我旁边的叔叔,他可是有探险经验的人,我说到:叔叔你听,这是什么声音。他仔细听了听,回答道早不巧,晚不巧,偏偏让我们碰到他没有再多说,拉着我们跑到了一丛树叶里,那声音越来越近,叔叔声音很小的说我们这次碰到的是一只身体比较庞大的老虎,一直躲在这里也不是办法等到老虎的声音变得较小之后叔叔带着我们躲到了一个看起来很小的山洞,进去之后那里面很冷冷,虽然在外面看起来小,但是进来是一个很大的地方。

  说巧不巧,那只老虎正好就找到了我们,它一直守在洞外,可我们也不是好欺负的,就这样耗了有几个小时,它好像安奈不住,便走开了,我们放松警惕,走出洞外,可谁知它不可能善罢甘休,在洞的旁边,最后没办法,我们只能硬上,一人拿起一根木棍,大家开始团结起来,一起往它的身上打,本以为我们十二个人不可能打过一只打老虎,但是它好像被我们得威力给吓跑了,我们也不敢多待,开起车就走了。

  这次神奇的探险让我经历了很多没经历过的事情,也让我懂得了团结就是力量

探险的作文400字 篇2

  今天,天气晴朗,阳光明媚,我、叔叔和爸爸打算去侏罗纪探险。

  我们乘着航时机来到了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那儿的水又蓝又清澈。树叶绿绿的,树干粗粗的。小草向我们微笑,花儿向我招手,太阳和白云也冲我微笑。我不禁惊叹到:“真美呀!”

  赏景之余,突然传来一阵“呼、呼、呼”的巨大声音。“是霸王龙!”爸爸突然说,我听了,急忙躲入草丛中,只见叔叔弯弓搭箭,对准霸王龙射击。爸爸呢,则蹲在石头后,拿出激光枪装上子弹向霸王龙连连射击。我看了也不甘示弱,拿出数把小刀,带着“呼、呼”声投向霸王龙。谁知,霸王龙皮坚肉厚,我们的攻击对它无济于事。爸爸查了查资料,得知霸王龙不会游水,就带领我们到河边,纵身一跃跳入水中。霸王龙看了无可奈何地转身离去……

  走着,走着,突然从前面跃出一只恐龙爪。叔叔高兴地说:“我又可以大显身手了!”可他的方法还是那么老土,上次拿箭,这次拿的却是火把。可火也厉害,一烧到恐爪龙,恐爪龙是小型食肉龙,很灵巧,跳来跳去躲开了火攻,向我们奔来,我们吓破了胆,赶紧调头就跑,可恐爪龙比我们快多了饿,这时我丢出了个催泪弹,让恐龙咳喘不止。“催泪弹有三十分钟,足够我们逃跑。”这样,我们再次脱险了……

  天渐渐晚了,我们依依不舍地乘航时机回家了。

探险的作文400字 篇3

  探险,便要冒险!随时都会有之危,甚至丧失。

  但是,一些以探险事业为职业的人,临危不惧,勇于。如?中国的张骞,他开拓了汉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从西域诸国引进了汗血马,鸵鸟蛋,葡萄,石榴、苜宿、胡桃、胡麻等。这条路称之为“丝绸之路。”还有外国的“斯科特探险队”虽说他们并没有,但是他们的.绅士风度和为事业而献身的英雄气概令人;还有从的屋脊珠穆朗玛峰到冰天雪地的南极,从死亡之区罗布泊到遍野黄沙的塞外大漠,从西方的麦哲伦环球航行到中国的郑和下西洋,从明代的徐霞客到今天的余纯顺,从古至今,生命不息,探险不止。探险过程,惊险而刺激;探险,生动感人。

  或许,有些人会对这些探险家有些看法,认为他们是?探险就是没有意义的冒险,它消耗了许多时间,让费了许多钱财;搞不好还可能有生命,这就更不值得了。

  马克思说过:“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捞苦沿着陡峭上路攀登的人,采有大道光辉的顶点。”所以,谈下既是人类对未知的探寻,也是人类对自身的,无论是高俊的山峰还是深遂的海底,抑或忙忙的宇宙,都有人类大的足迹。探险过程中,有的喜悦,也有失败的悲壮。但是,也正是由于人类伟大的精神,才有我们今天的文明。

【探险的作文400字】相关文章:

探险作文:漫话探险08-09

探险作文:真正的探险08-07

探险话题作文:什么是探险08-14

探险作文:鬼屋探险记07-27

探险作文06-23

探险的作文08-27

关于探险的作文:西藏大探险09-10

关于探险的作文:西藏大探险09-10

以探险为话题的作文:探险的意义02-27

以探险为话题的作文:探险的真谛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