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修养的议论文论据

时间:2021-08-15 18:39:19 时事论据 我要投稿

品德修养的议论文论据精选

  导语:做到有品德、有修养,首先需要礼貌。俗话说礼貌是修养的外衣,如果一个人的言谈举止能够优雅大方,那么他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则是美好的,并且人的第一印象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素材,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品德修养的议论文论据精选

  志存高远的孙中山

  ——彻底革命以使民族进步

  孙中山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目睹了清朝末年中国农民的悲惨生活以及各种黑暗现象,少年时代的孙中山便开始对腐朽的封建制度感到强烈不满。对于农民起义领袖洪秀全,他特别崇敬,不仅尊他为“反清第一英雄”,而且还常常自诩为“洪秀全第二”。 1878 年 5 月,年仅 12 岁的孙中山跟随母亲乘船到达美国檀香山,开始接受西方文化知识的熏陶。从此,志向远大的孙中山不仅开拓了自己的胸怀和眼界,也更丰富了他的民主思想和近代科学知识。 1911 年,他发起和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两弹元勋邓稼先

  ——为国奉献,死而无憾

  1950 年春, 26 岁的邓稼先在美国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后毅然回国,祖国张开温暖的双臂迎接这位“娃娃博士”,邓稼先沉浸在青春的欢乐和家庭的幸福中。但是,当时的祖国正面临着核大国的威胁。邓稼先毅然接受了开拓祖国核事业的重任,离别妻儿,隐姓埋名,走向茫茫的大戈壁中。从此,他从物理学界的讲台上“消失”了,包括自己的妻子在内,他的亲戚、朋友谁也不知道他在做什么。

  20 多个春秋过去之后,头发里夹着大戈壁砂砾的邓稼先回来了,“两弹元勋”的美名才开始传扬,邓稼先的名字才重新出现在普通人的中间。此时,他的妻子已经年过花甲,他自己也由于试验中受到核辐射而患上了癌症。他光辉的生命已经燃烧到了尽头,他默默地为我国的两弹事业奉献了一生。临终以前,他对妻子说的最后一句话是:“我死而无憾!”

  弦高退秦兵

  ——一介草民的救国之计

  春秋时代,郑国有一个卖牛的商人,名叫弦高。有一天,他赶着一群牛到秦国去卖,在路上,他看见大队的秦国兵马,气势汹汹的向郑国开来。他觉得不妙,暗地里打听了一下,才知道秦国要偷偷进攻郑国。弦高知道以后,大吃一惊。他一面派人回国报信,一面拿了四张牛皮,牵了十二头肥牛,来见秦国的大将,说:“我国的君王听到贵国军队路过我国的消息,特地派我来迎接,并送一点点薄礼慰劳军队。如果你们要在我国境内暂时停留,我国已经预备了一天的粮食来接待;如果你们不停留,我国即刻派大军前来护送。”秦国的大将一听,以为郑国已经有了准备,就下令退兵回国。弦高只是一个商人,在当时从事着并不受尊重的职业。他能够在国家危急的时候,慷慨拿出钱和物资,用计退掉秦国的军队,这种爱国精神真可以作为我们的榜样。

  泉子心中有个大目标

  ——做好自己的工作,就是一种爱国

  有一部电视剧叫《大青椒红苹果》,是按真人真事改编的。主人公泉子的生活原型,是北京大钟寺农贸批发市场的总经理何德泉。何德泉本来是个地道的农民,年轻力壮,曾经像很多菜农一样,每天蹬着平板三轮车进城卖菜。

  后来,他在改革开放中长了见识,增了胆量。看到北京市民吃菜难,他带着伙伴们在大钟寺建起了农贸市场,满足北京市民吃菜的需求。他一心扑在工作上,为建每一个设施,打开每一条销售渠道,增设每一个服务项目,操心、跑腿、磨嘴,连家也顾不上。他做买卖讲求公平,坚决不做坑人骗人的事,所以赢得了客户信任,生意越做越大,现在市场每天客流十几万人,成交额几亿元,许多外国商人也闻讯而来。何德泉从一个农民成了“大老板”,手里掌握着北京人的日常生活呢!他的心气更高,说:“我要追求的,是更大的目标。一个 11 亿人口的大国首都,难道不应该有个领头的、能反映国家经济规模、现代化的农副产品集散地和大市场吗?我的目标,就是干这个,值得我干一辈子。至于个人的进退得失,无足轻重。”

  何德泉正一步一个脚印,朝着心中的大目标迈进,为祖国的富强奋斗一辈子。

  人民科学家钱学森

  ——祖国利益高于自己的物质利益

  1947 年,年仅 36 岁的中国科学家钱学森,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聘为终身教授。这不但是一个很高的荣誉,而且它也预示着钱学森的优厚待遇和远大前程。美国之所以如此器重钱学森,是因为他是美国研究航空科学最高专家冯·卡门的优秀学生,是美国最早研究火箭组织——加州理工学院火箭研究小组的 5 成员之一。他们提出了一项在航空科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航空科学公式——著名的“卡门——钱公式”,至今仍在航空技术研究中广泛使用。

  1949 年,钱学森得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后,欣喜若狂,马上准备回国,并对中国留学生说:“祖国已经解放了,国家急需建设人才,我们要赶快把学到的知识用到祖国的建设中去。”

  钱学森准备返回中国的消息,引起美国有关方面的极大恐慌。他们认为:钱学森如果把专业技术带回中国去,中国的科学技术将高速度发展。 钱学森的回国计划受到严重的阻挠,美国官方通知他,不准他离开美国,把他关押在一个海岛的拘留所里。在钱学森的同事和同学们的强烈抗议下,美国特务机关被迫释放了他。可是,对钱学森的迫害并没有丝毫的停止,他们限制他的行动,监视和检查他的信件、电话等。

  尽管这样,钱学森仍然没有屈服。他不断地提出严正要求:坚决离开美国,回中国去!他时刻盼望着能够尽快地回国,就连租房子也只签订短时间的合同。同时家里还准备了 3 只轻便的小箱子,随时准备着可以搭飞机回中国。

  5 年过去了。美国政府终于被迫同意钱学森返回中国。钱学森激动地说:“我相信我一定能回到祖国。现在,我终于回来了!”随即,他就一头扎进了军事科学的研究之中。在紧密关注国外的科学动态的同时,他倾其所学,不断推出新的科研成果,为祖国的国防事业竭思尽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被誉为中国的“导弹之父”。

  伟大的爱国者肖邦

  ——让音乐成为祖国的骄傲

  波兰著名音乐家肖邦诞生之际,正是俄国极力向外扩张,侵吞波兰之时。少年时代的肖邦就有着强烈的爱国情绪,他很小的时候就知道用琴声来宣泄他的情绪。

  1830 年,法国爆发了革命,这极大地推动了欧洲各国的民族主义革命运动,波兰的爱国力量又重新振奋了起来。华沙动荡不安的局势,使得肖邦的家人、老师和朋友都敦促他尽早出国深造,为此,肖邦一直处于激烈的思想斗争中:因为爱国心使他想留下;而事业心又使他想离去。他也预感到:一旦这次离开华沙,他将再也不能回到家乡了。事实也确实如此。

  离开华沙不久后,肖邦在报纸上看到了华沙爆发了起义、波兰人民奋起反抗的消息,这让肖邦兴奋不已。肖邦急切地希望回国与波兰人民并肩作战,可是他的父亲和朋友劝阻他不要放弃自己的追求,还要求他通过音乐创作和演奏去为祖国争得荣誉。他的作家朋友维特维茨基在一封信中写道:“当祖国处于生死存亡之际,没有任何一个波兰人能保持平静。亲爱的朋友,你还记得吗,你远赴他乡不是为了消沉,而是为了在艺术中完善自己,成为你的家庭和国家的安慰与骄傲。”肖邦反复思考之后还是留了下来。在巴黎浓郁的艺术气氛中,肖邦在音乐上大为精进,心胸和头脑也变得更为开阔,终于成了世界级的音乐大师。

  肖邦逝世后,他的遗体按照他的遗愿埋葬在了巴黎拉雪兹墓地,紧挨在他最敬爱的作曲家贝利尼的墓旁。那只从华沙带来的银杯中盛满的祖国的泥土,撒在了肖邦的棺木上,而他的心脏则被带回到他的祖国,埋葬在哺育他成长的祖国大地中,这个举动非常符合这位钢琴诗人的愿望,因为十九年如一日,他的心一直都在祖国。

  徐悲鸿发愤学习

  ——为了民族的尊严

  1919 年,徐悲鸿为了学习西方绘画艺术,到欧洲留学。

  那个时候,中国由于积贫积弱,被外国人称为“东亚病夫”。有一次,一个洋学生对徐悲鸿挑衅说:“中国人愚昧无知,天生就是亡国奴的材料。即使把你们送到天堂里深造,也成不了才。”徐悲鸿被激怒了,他迎上前去,大声说道:“那好,我代表我的祖国,你代表你的祖国。等学习结业时,看到底谁是人才,谁是蠢材!”

  他进入巴黎国立高等艺术学校之后刻苦钻研,孜孜不倦。进校的一年,他的油画就受到法国艺术家弗拉蒙的好评,并在多次竞赛里面拿到了第一名。 1924 年,他的油画《远闻》《怅望》《箫声》《琴课》等,由于把人物刻画得出神入化,在展出时震动了整个巴黎美术界。那个看不起中国人的洋学生自惭形秽,再也不敢小视中国人了。

  苏武牧羊

  ——爱国是应尽的责任

  汉朝时候,活跃在北方的匈奴不时地侵犯边疆,因此朝廷也经常出兵反击。后来匈奴的单于派使节向汉朝朝贡,希望能借此拉拢彼此之间的友谊。于是汉武帝决定派苏武向匈奴回礼,并护送他们的使节回去。不幸的是,他们遇到了匈奴内部的一场叛乱,苏武无辜地受到了牵连,被扣押在了匈奴。

  单于想借机劝他投降,就派人去游说,用高官厚禄来收买他,但是苏武断然回绝了。单于把他幽禁到了地牢里,想逼他投降。后来,单于把苏武流放到了荒无人烟的北海,只送给他几只公羊,目的是要让他像无法繁殖的公羊那样衰老、绝后、自生自灭,要他等到公羊能够哺乳才可以回来。苏武拄着汉节,在风雪交加的北海牧羊,他常常抚摸着它,就像是见到汉王一样。汉节从来没有离开过他的手,节上的毛早就已经脱落了,完成出使匈奴任务的使命感和忠于汉朝的气节,始终在支持着他一定要活着回去。

  过了十几年,单于派李陵来劝苏武投降。李陵是汉朝李广将军的孙子,他战败投降了匈奴。李陵恳切地劝他说:“在这种没有人烟的不毛之地,哪里有信义可言?有谁见得到你的信和义,忠与贞呢?回到汉朝的希望太遥远、太渺茫了,人生那么短暂,就像朝露一样,你究竟是何苦呢?”苏武长叹了一口气说道:“做臣子的忠于他的君王,就如同做儿子的孝顺他的父母一样,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儿子为了报答父母,就算是死了都在所不惜,更不要说这样的一点折磨了。”

  数年之后,汉朝跟匈奴开始和亲了,苏武终于能够回到故乡。十九年前由一百多人组成的使团,只剩可怜的九个人。苏武的气节,不但是在汉朝,在匈奴也赢得了人们广泛的尊敬。

【品德修养的议论文论据】相关文章:

议论文论据素材:品德07-06

以品德为话题的议论文论据08-28

关于品德的议论文论据大全08-26

赞扬高尚品德的议论文论据素材04-05

爱国议论文的事实论据及理论论据02-16

品德与修养作文09-12

品德与修养的作文09-12

品德修养作文12-23

议论文写作经典论据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