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经典传承文明手抄报内容

时间:2021-07-20 18:05:45 时事论据 我要投稿

诵读经典传承文明手抄报内容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对手抄报很是熟悉吧,手抄报能有效激发我们的创新意识和求知欲望。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手抄报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诵读经典传承文明手抄报内容,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诵读经典传承文明手抄报内容

  诵读经典传承文明手抄报内容 篇1

  同学们,你们是否从“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感受过李白的豪放;你门是否从“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中读出了白居易的执著;你们又是否从“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感受到张若虚对人生的探询。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五千年的文明给我们留下了巨大的精神宝典,诵读中华经典诗文可以加深我们对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在诵读中亲近中华经典,在亲近中接受中国文化,在热爱中弘扬中华文明。

  常言道:“经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读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诵读经典诗文,积累精美的诗词句段,进而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大家可以充分利用早晚读的时间,本着“用心诵,慢慢读,字字清”的原则,大声地朗诵经典,让自己在朗朗书声中积累经典名言,陶冶情操。同时,大家还要做一个有心人,平时在阅读时遇到的名言经典,可以及时地记录在专门的本子上,有时间就可以拿出来认真地诵读,这样既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也可以为我们写作文提供积累丰厚的素材和深邃的思想源泉,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诵读经典的目的在于启迪同学们心智,培养大家良好的思想品质,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懂得爱国、爱家、爱父母的人生道理。经过一阶段的诵读,虽“满腹经纶”但只能闷在肚里,或“纸上空谈”,诵读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因此,我们必须要学以致用,用经典来指导自己的言行,从 “幼不学,老何为”的`教诲中了解时间的重要性,勤学需趁早;在“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呐喊中明白生命的价值……其实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我们要能在经典诵读中真正理解为人处事的道理,升华自己的思想。

  “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同学们,让我们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用最高亢的声音诵读经典,用最昂扬的激情书写青春,用最执著的信念成长为中华文明的传承者。

  诵读经典传承文明手抄报内容 篇2

  诵读经典 传承文明——“永远的清明”经典诵读会报道 5月23日下午,以“永远的清明”为主题的诗文诵读活动在我校报告厅举行。

  来自各班的百余位选手经过一层层选拔,通过一次次训练,为全校师生奉献出一场精彩的表演,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活动中,从诵读篇目的选择到背景音画的选用,从诵读情境的创设到多媒体课件的辅助,无一不展示着师生们的精心准备和匠心独运。

  表演中,老师们声情并茂,抑扬顿挫,或浅吟低唱、或激情演绎,淋漓尽致地诠释了自己对诵读内容的理解和感悟,赢得了台下师生的阵阵掌声;而学生们更是不逞多让,他们用炽热的情感,铿锵的节奏,优美的声音,传递着对祖国语言文字的无限热爱,展现了金中实小追求卓越的精神。

  本次活动引领广大师生更加广泛地感受领悟中华经典,加深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了解和热爱,而且培养了师生的文化素养、审美情趣及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为全校经典诵读行动的全面推进和扎实有效开展起到了很好的激励作用。

  诵读经典传承文明手抄报内容 篇3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午日节、龙舟节、正阳节、浴兰节、天中节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龙图腾祭祀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升至正南中天,是龙飞天的日子,即如《易经·乾卦》第五爻的爻辞所曰:“飞龙在天”;此时龙星既“得中”又“得正”,处在大吉之位,恩施普也,龙德显扬。端午节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端午节在传承发展中杂揉了多种民俗为一体,节俗内容丰富,扒龙舟与食粽是端午节的两大礼俗,这两大传统礼俗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端午食粽,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习俗。

  粽子,属籺的一种,籺是人们在逢年过节时用来拜神的贡品,逢年过节做籺拜神是古老的传统习俗。籺有很多品种,挂艾草与菖蒲不同的节日会做不同的籺,粽籺是端午节拜神的贡品。粽的主要材料是稻米、馅料和箬叶在端午节布置种种可驱邪祛病的花(或柊叶)等,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草,来源亦久。最早的如挂艾草于门,“粽”字本“糉”,历史上跟粽子沾边儿《荆楚岁时记》“采艾以为人,悬门的文字记载,最早大概见于汉代许慎的《说户上,以禳毒气。”这是由于艾为重要文解字》,将之解释为“芦叶裹的药用植物,又可制艾绒治病,灸穴,米也”。西晋新平太守周处所写又可驱虫。五月艾含艾油最多,(此时的《风士记》,则明确提正值文生长旺期)所以功效最好,人到了“角黍”一词:们也就争相采艾了。往往会在家门口仲夏端五,方伯协极挂几株艾草,由艾草特殊的香味人们用它来驱病、防蚊、辟邪。

【诵读经典传承文明手抄报内容】相关文章:

经典再现传承文明作文03-14

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润泽人生01-25

诵读经典,传承美德03-07

诵读经典,感悟成长作文02-17

品读书香,诵读经典_1000字02-11

品读书香,诵读经典_600字01-25

诵读经典,感悟成长作文9篇02-17

诵读经典感悟成长作文(3篇)01-26

【实用】诵读国学经典作文四篇03-24

【实用】诵读国学经典作文3篇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