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家乡作文

时间:2023-02-08 15:19:08 家乡 我要投稿

舌尖上的家乡作文集合15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舌尖上的家乡作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舌尖上的家乡作文集合15篇

舌尖上的家乡作文1

  在记忆中,最令我难忘的就是客家酿豆腐。我是客家人,每年的年夜饭中,都有一盘奶奶亲手做的客家酿豆腐。

  奶奶做的酿豆腐十分精美:豆腐被煎得金黄,像软绵绵的金块;豆腐正中央有肉馅,香味四溢;表面撒满葱花,香的直让人口水“飞流直下三千尺”——它实在是太诱人了!轻轻夹起一块推入口中,咬下去,豆腐是嫩到了好处;咬一口肉馅,肉汁在口中溢出;轻轻地吸一口豆腐,“滋溜”一声地飞快滑过,令人回味无穷。肉汁、豆腐、肉馅在嘴中绽放,从色香味三个方面刺激感官。“心急吃不着热豆腐”就在这时显现,豆腐在这时将你烫得直吐舌头,但却仍然将其吃下。吃下去的不仅仅是豆腐和肉馅,还有奶奶浓浓的心意和对子孙健康成长的美好祝愿。

  爸爸说,吃下酿豆腐就又过了一年,在新的一年里要勤奋学习。年夜饭上,其他人的想法都和我一致:酿豆腐是过年的象征。所以酿豆腐一上,一眨眼就抢光了。最快的你还没反应过来就已经光盘了。

  时间一年又一年,酿豆腐上了一盘又一盘。

  现在因为疫情,不能回老家,已经很久没吃上酿豆腐了。对酿豆腐的思念催促我着我去请教奶奶如何做。拿出新鲜的'豆腐,切成四小块,每一块都塞入剁好的肉末,肉末是必须有下鸡精和酱油的。再用平底锅将豆腐煎至两面金黄,撒上葱花,色香味俱全,完美!除夕夜里,和父母坐在一起,边吃酿豆腐边看电视。此时春晚已经开始,新年即将到来。吃下豆腐,一年又过去了,又长了一岁。年味浓厚。

  一年又一年过去了,但酿豆腐的香味依然留在心中。

  吃火锅!嗨起来!

舌尖上的家乡作文2

  记忆里,牛肉丸的味道是散不尽的。

  当对联排门边,福字窗上贴之时,年,就来到了。年是一位大方的神,带给了每家每户各种美食。其中包括记忆中的味道——牛肉丸。、

  “二人开口相约,执手走完一生”,讲的就是牛肉丸。牛肉丸出于潮汕,虽然不是过年时的标志性食品,但放入过年吃的火锅中还是不错的。

  印象里,常常最盼牛肉丸下锅。牛肉丸还没苏醒,身上带着一丝极细的白霜。直到下锅,便醒来了。随着气泡活蹦乱跳,待到牛肉丸变得棕灰、满身油光时,便可捞起。

  牛肉丸最好趁热吃。夹起一颗冒着烟的牛肉丸,先将金黄的吮汁去,让鲜味和香味顺着汁漫满整个口腔,并滑入喉咙。当嘴中已充斥着牛肉的鲜香时,便可咬上一小口。牛肉丸继承了牛肉弹、韧、滑的口感,让牙齿十分舒适,如同躺着床上。随后汁液溢出,再次充满整个口腔,只不过这一次味更鲜、浓,而且很烫,浇在舌头上,刺激着每一个细胞,又浇到牙上,似乎是渗入了牙的中心,使牙热得生疼。就这样,金黄色、滚烫的汤汁如奔腾的黄河之水,涌到全身,涌入心脏,使全身都烫得一激灵,随即暖流遍布全身,如同在寒冷的'冬日里穿上大棉衣。之后咬下的一块牛肉丸滚入口腔,鲜香与滚烫如同脱缰的野马,飞快跑到每一个味蕾,并刺激着它们。而咀嚼的时候,每嚼一下,味道和口感都充满韵律感,让人回味无穷……

  现在的牛肉丸,大多是面粉和香精做的假牛肉丸,不仅没有嚼劲儿,也无牛肉的鲜香。童年的味道,如同一位童年的朋友,渐渐离我远去……

  我想回去,回到那时候。

舌尖上的家乡作文3

  我的家乡——普宁,是一个人文与自然相和谐的地方。这儿有许多的游玩景地,就如:昆岗松韵、铁嶂兰芬、灵汇泉、钱湖渔艇、培风宝塔、华严寺、南岩古寺、云石樵径的“普宁八景”,这些胜迹都在古城洪阳周围。当然,普宁的文化遗产也有许多——普宁英歌、潮剧、金漆木雕、铁枝木偶,还有普宁也因嵌瓷而有着“嵌瓷之乡”的美称呢。

  不过,比起以上这些,更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美食。忙碌的一天,应从晶莹剔透、鲜香满口的肠粉开始。普宁肠粉是一种使用米做成的潮汕小吃,因其薄皮成猪肠状,故称肠粉。这里大多数人的早餐都选择从肠粉开始。一大早,市区的街头巷尾,总有三五成群的围着一个个肠粉摊档。

  一般我吃完了肠粉,就会烧一壶热水来品茶。说起品茶,里面的讲究可就多了。有一次,我带着三两个同学到家里一同品茶,见桌上只有三个茶杯,于是我便多拿来了两个,这样刚好每个人都有一个杯子。父亲见了连忙就制止了,他笑着说:“传统的潮汕工夫茶一般只有三个杯子,不管多少客人都只用三个杯子。第一杯茶一定先给左手第一位客人,无论其身份尊卑,无论其年龄大小,也无分性别。每喝完一杯茶要用滚烫的茶水洗一次杯子,然后再把带有热度的`杯子给下一个用。这种习俗是为了表示团结、友爱和互相谦让的美好品德,知道了吗?”我恍然大悟,顿时为自己的无知而感到些许的惭愧,不过这也触发了我对工夫茶茶礼的兴趣。

  然而,最闻名天下的普宁小食就数炸豆干了。其食法可分为焗、煎、油炸三种,尤以油炸豆干最为脍炙人口,油炸豆干皮赤而酥脆,内肉白而嫩滑,称“外金内银”。尝起来又脆又软,香味久存于口齿之中,若是有葱珠、韭菜盐水酱作佐料,就更加风味独特了。

  说起普宁的美食,那简直是太多太多了。现在暂时只能列举到这了,还有许许多多待我尝试的美食,比如:落蹄粿、洪阳蚝烙、捞面等等,以后有机会一定要尝尝。那么,你的家乡是否和我一样,有着数不尽,尝不完而又耐人寻味的特色小吃呢?

舌尖上的家乡作文4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节来临之前,置办年货可谓是头等大事,对于我这位十足的“吃货”来说,制作年糕便是最有意思的。

  年糕的做法并不难,首先将适量糯米粉倒入碗中,加入少量糖后,用刚烧开的热水和面,水要少量多次的加,能让面团不结块,更细腻。下手揉成面团后,一定要再多揉一会儿,会使年糕的口感更好。取出后,搓成长条,切成大一些的剂子,在桌上撒些生粉,搓成小块块,最后在箅子上放块湿网布,放上年糕,蒸30分钟,晾凉即可。做好的年糕软糯弹牙,特别有嚼劲。

  蒸好的年糕再煎一煎,顿时金光闪闪,油光油光的。我等的可真是望眼欲穿啊,迫不及待地就想品尝啦!用筷子轻轻一夹,能拉出好长的丝来。我拿起一块津津有味的试起来,真是松软可口,入口即化,让人回味无穷!细细回味,淡淡的糯米粉味萦绕着整个味蕾,糯糯的,甜甜的,比棉花糖的口感更厚实,比红糖麻薯更香甜。

  据说年糕是从春秋战国时期吴国都城传到四面八方的。宁波一带民间更是有:“年糕年糕年年高,今年比去年更好。“的民谚。人们也用年糕印板压成“如意”,“五福”等形状,象征着吉祥如意,五福临门。

  年糕不仅是一种节日美食,而且岁岁为人们带来新的'希望。正如清末的一首诗中所云,“人心多好高,谐声制食品,义取年盛年籍以祈岁谂。”年糕也称年年高,寓意着人们工作和生活质量一年比一年提高。小孩吃年糕便寓意着一年比一年长得更高。

  让我们在欢乐声与爆竹声中,送走充满回忆的20xx,迎来多喜乐,长安宁的20xx!

舌尖上的家乡作文5

  桐乡文化广场人山人海。一踏进门,便有一股食香牵引着我们。

  我和屈佳亿循着香味,找到了美食的源头——胡蜂窟制作现场。其实,我从未见过胡蜂窟,更别说吃了,我只知道,这是妈妈他们小时候的吃食,现在很难吃到了。

  制作胡蜂窟的摊位前,里三层外三层地围着很多人,这都是看热闹的,真正想购买的顾客,都在一边主动排除。队排得很长,远远望去,那场景,像拖着长尾巴的一个大气球。

  我们排在队尾。一转眼,我们身后就多了好几个排队的。十分钟过去了,二十分钟过去了……终于轮到我们了!

  制作胡蜂窟的是一个老爷爷,制作工具也十分简单——一个带着七个圈的圆形煎盘。只见老爷爷不紧不慢地舀起白色面糊,均匀地分在七个小圈中。远远看去,犹如一朵饱满的雪花。老爷爷左手托起一只碗,碗中净是豆沙;右手拿起一根勺子,舀起一块块豆沙,点在七个“花瓣”中。接着,老爷爷往另一块同样大小的圆形煎盘上撒一圈又一圈红红的糖,再撒一圈又一圈黑黑的芝麻。完成后,老爷爷熟练地将两块大小一致的圆盘压在一起,放入特制的火炉中,上压下蒸。

  没几分钟,一阵阵香甜味就渗透出来了,跟我们刚进门时闻到的一个样!再等几分钟,胡蜂窟终于出炉了!刚出炉的胡蜂窟,一面是白白嫩嫩的;一面是金亮金亮的`。那小巧的模样,像极了顽皮的孩子喜欢捅的大自然中的胡蜂窟,怪不得有这个名字呢!

  闻着焦糖的香味,不禁咬上一口,豆沙喷发出来,真美味。咬了一口,还来不及吞咽下去,就忍不住再咬上一口。没几口,胡蜂窟就被我们吃完了。要是多买几个就好了!我们有些后悔了。

舌尖上的家乡作文6

  “腊月腊,打糍粑,打块糍粑月亮大,家家看了笑哈哈,户户见了顶呱呱。”

  我的老家在江西,每逢过年回家,爷爷奶奶就会拿出一堆好吃的来招待我,记忆中有艾叶、糍粑、肉饼、肉丸、酥肉、鱼、豆腐等一系列吃的,其中,最让我记忆犹新的莫过于是那糍粑了。

  有一年回到老家此较早,我有幸参与进了制作糍粑的队伍当中。我被叔叔拉着带到了一个像盘一样的东西前,要开始打糍粑了,我接过杆子举起来狠一打。杆子便打进了糯米中,我说:“这也太简单了吧,轻轻松松就打好了。”叔叔轻轻一笑道:“你试试把杆子提起来试试。”我想要提起杆子,但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提不起来,叔叔笑着拿过杆子了,快速一提就提起来了,“看见没,这打糍粑就是得要快,慢的话就会被粘住了,这可是要练很久的。”“那为啥还要打呢?楼下也有的卖,不贵。”“孩子,有些事不能只看重结果,还需要过程。这亲手打出来的外面买的可不一样。”我眨着眼睛,那时年幼的我的根本没听懂意思。

  后面来了很多亲戚一起打,挺热闹的。大家举起杆子打去“嘿咻嘿咻”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喜悦的气氛像潮水一样涌进了屋中,每个人脸上充满笑容,就连嘴巴也闲不下来,指挥着往哪个方向打,直到最后糍粑终于制作完成了,冒着热气端到了餐桌上,只见糍粑有的'黄,有的白,被切成了一片片,整齐的像列队士兵一样。我自然是等不及吃的,生筷子就夹。糍粑滑溜进了嘴巴里,咬下去既弹而又嫩。再往糍粑上撒点糖,嗯,味道好极了。

  回到家后,时常会在家附近的早餐店买到糍粑,吃起来也挺甜挺暖的,但总是觉得少了点什么,回家乡问过叔叔是否加了什么调味料,叔叔总是笑而不语。

  近两三年,由于疫情的到来再也没回过家乡了,在家中我逐渐想明白了叔叔的话,正是原来觉得最麻烦,黏在一起的糍粑让家人们聚在一起打这种团圆的气氛才能吃出温暖。

  粘口糍粑不分离,即使现在不能与家人相见,但我与家人的情感也永远不分离。

  吃火锅!嗨起来!

舌尖上的家乡作文7

  奶奶曾对我说过,每道菜都有自己的寓意,那是祖祖辈辈无法对后代述诸于口的祝福。

  ——题记

  今年的春节过得毫无滋味,阳台上燃着的香正悠悠地飘起幽蓝的烟,吃着盘里最后一个晶莹剔透的虾饺,思绪乘着袅袅清烟,回到2019年时,奶奶亲手为我做虾饺。

  还记得那时回乡下,年迈的奶奶拖着苍老的身体,走进厨房,皱干干的手在处理好的虾肉、马蹄和面团上一一滑过,然后转头对我笑着说:“奶奶在厨房待了大半辈子,你知道吗?虾饺也有寓意的,那就是“难以忘却的情怀”。

  把发好的面团分成一小块,然后压平它,刷上一点点油,再拣上一两块虾仁,挑些调好的'肉泥放在皮上,最后用两根手指一翻再一担,一个小巧玲珑的虾饺就做好了。奶奶有些吃力地弯下腰,取出一个蒸笼,将虾饺子一个个摆进去。

  是啊,世间有太多令人难以忘却的情怀。有对长辈的思念,对民族的敬爱,更有对祖国深深的眷恋。而此时心中更多的是对故乡及家人的思念。

  虾饺做好了,透明而轻薄的虾饺皮将馅料紧紧包裹住,在飘满蓝烟的房间里发散着香醇的味道,轻咬下去,第一口是轻韧而爽,稍有一些黏糯清香的饺子皮;第二口是流出来的一两滴甜香的猪油;第三口是一整个鲜嫩弹牙的虾仁儿;第四口则是满满的馅料,层层包裹,像极了父母那颗是看似严厉,实则爱意满满的心,在不经意间夹带着的温柔。我想,这也是一种难以忘却的情怀吧。

  如今疫情严重,已经很长时间没见到奶奶了。但这种无法忘却的亲情,依旧透过冰冷的手机屏幕渗透出,那句“天官赐福,百无禁忌”像虾饺里的那颗硕大香浓的虾仁儿,在我的心中荡漾开来。可这世上哪有那么多天官啊,不过是思念着你的人,用爱层层包裹住了你那颗漂泊不定的心罢了。

  致虾饺,致亲情,致难以忘却的情怀。

  阳台的香依旧在飘着,拧成一缕缕幽蓝的烟和着虾饺的香和对奶奶的思念,透过窗户的一道小缝儿,飘向遥远的故乡……

舌尖上的家乡作文8

  光阴荏苒,又到春节,作为我国最热闹的传统节日,春节自然与吃脱不了干系。在我这“吃货”的眼里,春节无异于美食节,因为在春节里,能吃到各种各样平时吃不到的家乡美食。

  年二十八,我迫不及待地回到美丽的淳安千岛湖。淳安的美食各式各样,丰富多彩,让人眼花瞭乱,垂涎三尺。说到淳安春节的美食,不得不提到淳安独特的暖锅。暖锅类似于火锅,却比火锅更高档,暖锅通身用全铜制作,中间放木炭,四周放菜品,暖锅中的菜品非常丰富,最为常见的是猪肉、油豆腐、白豆腐、笋干等等,你认为好吃的菜都可以放入。暖锅中的卤最为讲究,一般是熟猪油打底,配入辣椒粉、茴香、桂皮、花椒等,再加入熬制半天的土鸡汤、鸭汤配成,然后放入鱼肉和羊肉,一锅卤配制好了,无论你放入什么菜,暖锅里的菜都是美味无比的。年夜饭桌上,全家围着热腾腾的暖锅,欢声笑语间全是暖暖的。

  吃着暖锅,当然也不能少了主食——各式各样的粿,有白米粿、包菜粿、苞芦粿等。我最喜欢吃那黄澄澄的苞芦粿。苞芦粿也叫玉米粿,用纯玉米粉制作,分菜粿和实粿,实粿热烘烘、甜丝丝的,特别是放入火盆烤后,味道更好。寒冷的冬天里,大家围着大火盆,一边烤火,一边烤粿,菜粿里的油不停地往外冒,外皮烤成黄黄脆脆的,这味道闻着就让人直流口水。有句流传在乡间的俗话说得最好了,那就是“手捧苞芦粿,脚踩白炭火,除了皇帝就是我。”

  过年,吃得最多的.就是肉了。年前,奶奶把养了一年的肥猪杀了,制作成风干肉。风干肉也叫腊肉,一般只在腊月里做。风干肉其实制作非常简单,将刚杀好的猪肉切着条状,然后挂在通风好的屋顶自然晾干就成了。别看它制作简单,但风味独特,肥肉不腻口,瘦肉不塞牙,有“一家煮肉,百家香”的赞语。

  我的家乡淳安的春节美食还远远不止这些哦,像油粿、蒸糕、米羹、毛豆腐等都是我最爱吃的家乡美食,春节还没过完我已经吃得圆滚滚的了。抵挡不住诱惑的话,就来我的家乡——淳安县千岛湖尝尝吧。

舌尖上的家乡作文9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我们路桥有许多远近闻名的小吃,有青草糊、山粉糊、凤凰蛋……不过我今天要介绍的是我们路桥的“小强拉面。”

  来到卖芝桥边,映入眼帘的是“小强拉面”这个醒目的招牌。我不禁纳闷:写着“小强”字样的`招牌还有人进去吗?不去不知道,进去真是吓一跳。店里坐满了顾客,想吃小强拉面还需要排队呢!

  店里的面条是被称为小强的师傅亲自做的。站在店门口,你就能听到“砰砰”的响声,闻声望去,那是师傅正在做面条。首先,小强师傅要将面粉揉成面团,面团在我们的手中是一个调皮的小孩,滚来滚去的,不听使唤。但在这位“大师”的手下,她却是一个可爱、乖巧的“小姑娘”,做面条的小强师傅想把它捏成什么形状就成什么形状,从不在师傅的手中跑偏。接着,小强师傅将面团压扁成一个小“月亮”形,然后把面团拉长。这时,一个肥胖的面团小姑娘立马变苗条了。最后,师傅用力甩,一根根面条就如五线谱一样在师傅手中出现了。

  小强师傅将面条轻轻地放入锅中。煮好后捞出,面条变得光滑了。端上一碗面条,赤红色的汤汁中,拌着金黄的面,热气从碗中冒出,钻到鼻子里,真是香气四溢啊!碗里面还有小排,肥瘦相间,肥而不腻。吃上一口,汤汁浓郁,面条芳香,再加上肉的鲜香,吃十碗也不够啊!难怪店里的人都埋头吃着,也没见他们在饭桌上聊天。我第一次吃小强拉面的时候,把汤也喝得一干二净,舔舔嘴唇,满意地摸着圆鼓鼓的肚子笑了。

  小强拉面的营业时间也是很和“小强”一样牛,我们小学生放假,他们也会放假。如果你现在到了路桥,那你们可要趁着这一次机会好好品尝一下小强拉面,这是一种会让你想念的味道。

舌尖上的家乡作文10

  “至次日立春之前,无贵贱皆嚼萝卜,名曰咬春,相互宴请,吃春饼和菜。”由此可见,立春吃春卷,早在隋唐时期就已经是一大习俗。它的寓意是:新的一年开始了!也就是迎接新春的意思。

  我相信每个孩子都在盼望着春节的到来,而我不但盼望着春节,还盼望着每逢过年就格外香甜的春卷。立春终于到了!

  倒好的红豆沙,静静地堆在碗里,半透明的春卷皮整齐地躺在旁边,一切准备就绪,开始包春卷了!把一坨红豆沙放在春卷皮中央,再像叠被子一样把春卷叠成一字型,一个个春卷就像一只支木筏,停靠在盘子上,接着往锅里倒入食用油,当油温升高时,让小船跌入翻涌的.激流中,让他们在“危难”中变成金黄色。那“滋啦滋啦”的声音仿佛是一首特别的协奏曲,显得格外美妙。炸到一的时候,诱人的香味已经从春卷里钻出来了,飘荡在厨房里。

  不一会儿,小船就突破了重重险境,出锅时,金黄色的春卷就像一个个金元宝,似乎还闪着光一口咬下去,春卷外酥里嫩,香中带甜。蜜糖一样的口感中有红豆的清香,这么美味的红豆馅搭上松脆的外皮,何况是吃,但是想想就令人垂涎三尺了。我相信,闻到这香味的人一定开始耸着鼻子往这边凑了!

  盼来盼去,晚饭时间终于给我盼来了。我迫不及待想看看家人们品尝我做的春卷时的惊喜表情,春卷成了餐桌上最受欢迎的菜品,父母的认可和赞扬,让我乐开了花。

  春卷牢牢地卷起了这片温情。时光仿佛停滞了,这快要溢出,餐桌的欢喜,久久地停留在每个人的心中,成为一年中最美好的见证。

舌尖上的家乡作文11

  我的家乡有很多风味小吃,红烧山羊肉、手抓龙虾、臭豆腐……其中,我最喜欢吃的就属红烧牛肉面了!红烧牛肉面不仅味儿好,卖相也好。

  烧熟的褐色牛肉浸在棕红色的汤里,一条条又细又长的面条伴着绿色的青菜,香香的红肠和褐色的香菇来了个亲密拥抱,红色的萝卜片,金黄的蛋皮丝,香菜、葱星星点点散落其间!此时,牛肉的浓香、汁的葱香、面的清香,在空气中旋转、飞舞,萦绕着你,包裹着你,使你情不自禁地陶醉于这阵阵的香味中。这香味不知不觉钻进你的鼻孔,流进你的心田,在你心中化开、流淌、释放,真是令人

  垂涎三尺。红烧牛肉面做法很简单:想吃时,抓一些面条,下在煮沸的水中,煮上两三分钟。掀开锅盖,再将烧熟的牛肉块、洗净的青菜、萝卜、香菇倒入锅中,再煮上几分钟。过一会,待熟后,打开锅盖,撒上切好的香菜、葱,再倒入少许麻油,喜欢吃辣的还可以浇几勺通红的辣油,一碗色香味俱全的`红烧牛肉面就新鲜出炉了!吃红烧牛肉面可是一种享受。红烧牛肉面的香气扑鼻而来,深深地吸一口气,香味沁人心脾。夹起一块牛肉,放进嘴里,慢慢地嚼着,一股香味直入肺腑。再舀起面汤,喝到嘴里,任凭鲜美的汤汁缓缓地流过舌头,流进喉咙,让人感到鲜香爽口。吃面条时,我喜欢一根一根地吃,找到面条的“头”,“嘘”地一下吸进嘴里,味儿真是美极了!也可以将面条卷在筷子上,然后,张大嘴巴,猛吃一口。啊,满嘴是香!,这红烧牛肉面,不仅好吃,而且极具营养价值,可是不错的美味哦!吃着面,闻着香,品着味,我不由得大声赞叹:“这真是此味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尝!”

舌尖上的家乡作文12

  湖头是历史文化名镇,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悠久,人杰地灵。不仅有“小泉州”之称,而且是明清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港口。在这样物宝天华之地,美食自然也是堪称一绝,由我来带大家领略一番“舌尖上的湖头”吧!

  人间定无可意,怎换得湖头小吃?湖头的小吃色香味俱全,种类繁多,湖头米粉、鸡卷、咸笋包、芋包等在清朝康乾年间被称为“宫廷小吃”。其中,湖头米粉、鸡卷、咸笋包被评为中华名小吃,这名头可是响当当的。

  第一道风味:湖头米粉。湖头米粉以福寿村的井水制作最为正宗,制作出来的米粉白如晶冰,滑如青丝,韧如胶簧,粉如花絮,百煮不烂,可煮可炒,可燉可馏,油多不腻,油少不涩。要是配上一碗小肠豆腐汤,那可真是“绝配”。

  第二道风味:咸笋包。咸笋包有300多年历史,是李光地从宫廷带回来的,他曾为了回馈家乡带回一名宫廷御厨,将咸笋包制作方法传授给乡民们。咸笋包以紫菊泥、糯米为外皮,以生笋、猪肉为内馅。虽然其外表毫不起眼,吃起来却是甜嫩可口,回味无穷。

  第三道风味:鸡卷。别看名字不太雅,这个鸡卷可是湖头小镇上响当当的民间美味。上至大酒楼,下至小食摊,都有出售,可谓是雅俗共尝。在餐桌上,上一盘黄橙橙的`鸡卷,气味香喷喷,咀嚼脆酥酥,令人胃口顿开。若是再加上一些酱料,味道会更加浓郁,风味尤显独特。

  “湖头小吃摊,三步有一摊,大街小巷都摆满;上起影剧院,下到四角井,到处都有小吃摊,花样多,又便宜,包你吃饱吃巧又满意。”湖头是吃货的“天堂”,舌尖上的“宝地”,欢迎各位吃货们前来饕餮一番!

舌尖上的家乡作文13

  我的家乡位于江山市一个宁静的小山村中,这里有好、山好水,而最令我难以忘怀的便是家乡最淳朴的美食……

  童年的记忆中还清晰可见一种翠绿的,茎叶细细的小野菜——马兰头。阳春三月,几场春雨过后,这些小家伙们便成群结队地从田地间探出毛茸茸的脑袋来。那时候的我总会叫上一大帮的孩子去田埂边剪马兰头,只需一下午功夫就可带上满满的一篮子回家。把它们放进清水里洗一洗,再放入开水中焯一遍,然后切成细细的末盛入碗中,撒上些许盐或淋上辣椒油,一道100%的绿色有机美食就出锅了!这样做出来的马兰头带着些许苦涩的味道,而更多的是一种清爽的.味道。

  再到了炎炎夏日,就是螺蛳上市的时候了。到小溪中摸螺蛳也不乏为一件趣事,跨上篮子,挽起裤腿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到凉凉的溪水中,只需找那又黑又大的石块,螺蛳们保准附在上面“开小会”呢,用手轻轻一捋便是一大把,这种螺蛳个头并不大,外壳发青或是深褐色。做法十分简单,将螺蛳清理好后倒入滚烫的油锅中爆炒几分钟,然后调味,收火时洒入些许葱花及青红椒末,在瞧这一盘红的红,绿的绿,白的白的爆炒螺蛳,光是那一股鲜香之气变叫你欲罢不能。

  橘子也是家乡的一宝,每逢秋季,家家户户门前的树上便会打起一个个橙黄色的小灯笼。它可浑身都是宝哦!不仅果肉可食用,可加工成果脯。就连它的果皮也可制作成美味呢!每次发烧的时候,妈妈总会将橘皮切成小块放进小碗中,注入开水,然后加上一小勺白糖或蜂蜜,加以搅拌就做成了一种可清热去火的小饮品,冷藏之后味道更佳哦!

  怎样,你有没有被这些纯朴的美食诱惑到呢?如果你也想倡导者满带着浓浓乡土气息的美食的话,那就来我的家乡上余观光吧!

舌尖上的家乡作文14

  1.语言平滑晓畅,刻画细致,描写生动;句意含蓄委婉,暗含深意。读毕如酒后余香,不绝于口。

  2.语言活泼,风趣幽默,令人忍俊不禁。

  3.语言基本通顺,偶有不畅。

  4.语言不够晓畅,句意含混模糊,佶屈聱牙,令人费解。

  5.语句啰嗦,言不达意,只详不略,赘话连篇。

  6.语言过于简略,似为纲要式叙写,但又未能提纲挈领,

  7.文意残缺不全,叙写枯燥,干瘪呆板,毫无生气。

  8.文章杂而不乱能做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9.文章对……的气氛渲染充分而恰到好处对文章重点…作了细腻而传神的刻画。

  10.…切合实际蕴含着朴素而深刻的哲理读来令人精神振奋情绪激昂。

  11.这篇文章充满了激情从字里行间能体会到小作者对…的喜爱之情。全文层次清晰语句流畅。

  12.事例叙述生动具体趣味性强且与前面的'比喻…一脉相承。最后作者用寥寥数语表现出了自已对…的情感令人感动。

  13.文章前后连贯形成完整的形象。

  14.文章语言清新活泼描写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篇幅短小精悍值得一读。

  15.内容生动丰富语言新颖清爽结构独特合理。

  16.文章有详有略言之有序内容生动具体不失为一篇佳作。

  17.特写镜头别开生面情趣盎然。全文充满童心童趣读来倍感亲切。

  18.文章能过清新有趣的语言描写了…的事。字里行间充满童年真童趣欢声笑语不绝于耳不失为一篇佳作。

  19.虽为一件小事但作者却描述得有声有色结尾处不可或缺的点晴之笔较好地凸现了文章主题`

  20.对细节传神的刻画恰恰相反到好处地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这是本文的成功之处

舌尖上的家乡作文15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每当踏入春节的脚步响起,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想起春节的习俗——吃年糕了。

  吃年糕,很多人对这个词都不陌生,凡是广州人多少都是明白的,还有一句广州人专属的——吃年糕步步高升。我还记得出去吃饭的'时候,菜谱上的糕点也是叫这个名字。不过说起年糕印象最深的还是观摩奶奶制作年糕了。

  今年是我第一次观摩奶奶做年糕的全过程,通过这一次也让我知道做糕的不易。桌面摆着的是红糖、糯米粉等材料,只见奶奶将红糖放入清水中使之熔化,糖化开的那一瞬间就如同刚沉入水时出现的涟漪向外散开,清澈的水渐渐被覆盖消失了踪影。等糖融化后熄火直到晾凉后,奶奶就将糖倒入糯米粉粘米粉的大锅里。然后奶奶还告诉我搅拌时一定要用手,机器是搅不动的。随后我拉起双袖,准备尝试一番。当我的手一碰红糖,便觉得硬硬的,如同一堵墙平躺在锅里,怪不得无法用机器搅拌呢!

  我按照奶奶说的尝试了一下:我先费了不少力气把糖拉起,紧接着把糖与糯米粉混在一起,一层白白的粉状黏土铺散在泥墙上。我使尽全力才把这一套动作循环了两次,这时的我已经累坏了,汗从额头慢慢流下脸颊。奶奶笑了笑,说完把手伸进锅里,用力地搅拌着,锅底时不时与地面产生摩擦……

  大概半小时就这么过去了,等再次把面糊拉起时,面糊很自然地顺滑下去。我顿时明白已经成功了,激动得在走廊到处行走,奶奶在一旁看着像傻子一样走着的我笑个不停。我暗自一想:今年的年糕一定很好吃吧……想到这,我又走回去细细地看着年糕,一股诱人的香味扑面而来,口水在喉咙里不停滴徘徊着。

  年糕,伴随着红红火火的春节降临,是希望人们在新的一年步步高升吧!

【舌尖上的家乡作文】相关文章:

舌尖上的家乡作文03-25

舌尖上的家乡作文09-15

舌尖上的家乡味作文06-27

舌尖上的家乡美作文08-18

家乡舌尖上的美味作文05-27

舌尖上的家乡作文700字05-31

舌尖上的家乡作文4篇05-08

舌尖上的家乡小学作文范文07-16

舌尖上的家乡作文(精选15篇)07-03

舌尖上的家乡作文5篇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