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作文

时间:2021-12-03 15:41:49 故乡 我要投稿

【实用】故乡作文合集7篇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故乡作文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实用】故乡作文合集7篇

故乡作文 篇1

  西平。也许对你们来说,是一个生疏的字眼。西平,也许对你们来说是一个陌生的城市。可是,那里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有我成长的足迹,有我相亲相爱的兄弟姐妹。

  我记得,那年我们这个县里出生,那年我们在这个县相识,那年我们在这个县相知,那年我们在这个县迷惘。这个夏天我们有太多的不舍,这个城市,我们有太多的回忆。这个县我们有太多的心酸。也许,就这么一个叫“西平”的县城,是我们心底的红火,它在燃烧,它在触动我的心灵。

  在这里生活了十多年,我早已熟悉了这个城市的一草一木,当我发现,我将要离开这里的时候,我发现我早已根深蒂固在这里,十多年过去了,这个城市变化很大,不知十多年后,这个城市会变成什么样子了。当我们怀着优质的心和梦想的种子,离开这里的时候,不知道这所城市是否为我们而哭泣。当我们拥有成熟的心和梦想的硕果回到这里的时候,不知道这所城市是否为我们欢笑。这是我们从出生到离开的西平。这是让我们欢笑和哭泣的西平。

  想想那个院子里的兄弟姐妹,你们是不是都要各奔东西了。拉着我的手好吗?我们一起回忆儿时我们一起玩的游戏好吗?我们在来一次捉迷藏好吗?我们一起再压会儿马路,吃回小吃好不好?我们真的要分开了吗?你们一定会念我,会祝福我。我都懂。我都记得,我们的欢乐,记得我们走过的每一条街道......你们在拉扯着我的心。

  这座城市有我们的美好记忆,其实,就像一本记录着我们点点滴滴的画册,所以无论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我们的西平。无论离开多久都要记得西平在等我们。

故乡作文 篇2

  在秋高气爽,瓜果飘香的季节,学校组织我们去素有“岭南民间故宫”之称的花都故乡里秋游。故乡里座落在风景优美的王子山脉脚下,那里修建的建筑古色古香,它展示的祖辈生活场景原汁原味。

  在岭南古建筑区,我们可以看见一排排青砖绿瓦的房屋,它围成一个正方形的四合院。庭院左边有一个巨大的石磨,右边有一个竹筐,屋里有三个巨大的陶罐,这些材料都是来自岭南山水古镇的古旧材料。

  在祖辈生活场景区,许许多多的祖辈生活场景历历在目,栩栩如生,让我们体会到当年祖辈们生活的艰难和我们现代生活的优越,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生活。

  这真是一次又开心又让我增长知识的秋游!

故乡作文 篇3

  有人说,人出生以来就一直呆在同一个地方,那个地方对他而言只能叫“家乡”,而不是“故乡”,只有游走在他乡的人,那个地方才能叫做“故乡”。一字之差,感受却大有不同,遥望明月,故乡永远在别处。当我们身在他乡的时候,我们才更清楚哪里是故乡。

  “好 ”&“好唔好”

  第一次搭飞机,想不到那目的地竟然是上海。“魔都”,魔幻的城市、东方巴黎、犹太人曾经的避难所,那到底是什么样子?满怀期待,我终于登上了上海东方航空的班机。

  到达一个地方,首先听到的是这个地方的语言。对于上海话,最初的认识是小时候《外来媳妇本地郎》里的刘涛扮演的上海媳妇胡幸子。每当要发表意见的时候,幸子都是“阿拉”这样“阿拉”那样的。那时候觉得“阿拉”就像是那个音符的名字“La”,有着某种音乐美,很适合幸子这上海女孩身上体现出来的那份气质。后来认识的是微博上热起来的“好 ”、“侬”等,这些都是对上海话的零星认识。本来以为这次到上海,就能轻易地听到地道的上海话,殊不知在上海的机场、出租车、街道上耳边掠过的都是带着各种味道的普通话,京味、东北味、港台味,甚至还有外国味。于是,直到登上回广州的飞机,我的心中都有着某种遗憾,也许是因为我在上海走过的地方太少了,也可能这地道的上海话只藏在这弄堂的一扇扇窗里了。

  一座城市,城市化、现代化、国际化水平越高,就越不可避免悄悄地淡化一些本土性很强的东西,如方言。上海地方虽小,却有足够的吸引力,五湖四海的人都来此做着自己的梦,普通话成了很多人交流的共同语言。不知道是否值得庆幸,在上海人心中还只是“乡下”的广州,在街头、地铁、饭店我还可以听到亲切的白话,听到美女帅哥讨论着哪里好玩“去边度”,听到阿姨们说别家孩子考重点大学“好威水”,听着婆婆公公们说着回家“煲靓汤”。听到一些人操着广东口音的普通话,“不可以介样啦”、“湿湿碎啦”,同时也听到各种口音的白话,“内猴”、“大佬,你好么”。如此种种,虽然听起来有些别扭,令人哭笑不得,心里却更觉得他们可爱。

  这几年,各个地方保护方言的呼声都较高,身在粤语区感受尤为深刻,“保护粤语”曾经闹得挺大,有人说那是因为我们有香港“撑住”。其实,粤语历史悠久,是广府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梁文道言“粤语是可以思考的语言,讲粤语是天经地义的”,粤语足以成为广州的名片、城市印象。卡尔维诺曾经写道:“方言文化有其完全的影响力,确保一个城市、地域、流域身份的认同,与附近其他城市、地域、流域区隔开来。”“在这个世界上(说实在并不大)方言是界定自己会说话,赋予地方习俗形式,总而言之,存在的方式。”广府文化中的“讷于言而敏于行”、“和气生财”也许会让人觉得广府人做人做事“是但”、“求其”、“所谓”,但其实“内秀”或者“不争辩”不代表没有底线。原则上的东西是动摇不得的,如一些传统习俗,如粤语,这并不是因为排外,或者是傲慢,而是因为源远流长的文化系统使然,而是因为这些就是他们的存在方式。

  下了从上海飞回广州的飞机,在机场里走着的时候遇到了一对母子,母亲貌似正在教训调皮的儿子。听到了那亲切的“一早话你噶啦”、“好心你啦,好唔好!”我长舒了一口气,我知道,我回来了。

  “弄”&“巷”

  大城市往往会有一些标志性的建筑,我们称之为地标,如上海的“东方明珠”,如广州的“小蛮腰”,它们让城市变得更有知名度和辨识度。但其实,在我心中它们都是一个地方现代化、城市化的标志,时刻在要求着更高更大更有设计感,却也同时让人有着某种距离感,缺少生活的亲和感。木心说:“生活是琐碎的,是琐碎方显得是生、是活――小慷慨、小吝啬、小小盟誓、小小负约,太大了非人性所能挡得起,小街两旁的屋里偶有悬梁或吞金服毒者,但小街上没有悲观主义,人们兴奋忙碌营利繁殖,小街才是上帝心目中的人间。”小小的角落里,琐碎的生活,反而显得更真实。一个城市的灵魂就在民间,在角落,在每一个人的身上。

  “莫嫌地窄林亭小,莫厌贫家活计微。大有高门锁宽宅,主人到老不曾归。”相比于去参观上海的“东方明珠”,还有微博上戏说的“上海滩三大神器――注射器、开瓶器、打蛋器”,我更愿意走进上海的.小街小落去感受上海。在去上海社科院的那一天,当听到“淮海中路622弄7号”这个地址的时候,我的心兴奋了一下,这意味着我要看到上海的弄堂、石库门了吗?在淮海中路又走了一大段路,路过了一个门牌“××弄××号”。抬起头往上看,被法国梧桐半遮半掩的楼并不高,窗是旧式的,窗框是朱红色的,两扇玻璃被分成六个格子,紧闭着。放下头来继续走着,心里却想着那窗里关住了多少故事,挡住了多少流言,是否也有鸽子飞过。

  去完外滩原路返回的那一天,在一个十字路口等红绿灯的时候,我看到远处一字排开的民居,不知道那些都是多少弄多少号的房子?窗子也是旧式的,比现在普遍的铝合金窗外加不锈钢有味道得多。窗下固定着几根铁棒,有些则是不锈钢架子,晾着些衣服。有些窗是紧闭着的,有些则是接近180度的敞开。没有阳台不要紧,精明的上海人总能想到好办法,每一寸地方都能用得恰到好处,物尽其用。

  想起了广州那些门牌号“××巷××号”,想起了小时候伯公伯婆经常带我在楼下附近的小吃店吃滑滑的肠粉,那一条条随处可见小吃店的巷子,爱吃和会吃的广州人散布在每一个角落,想起了那些风格各异,或可爱搞怪或古雅别致的巷子名字“甜水巷”、“飞来对面巷”、“杏花巷”、“九兜二巷”,想起了《外来媳妇本地郎》里的西关大屋,西关那大街,连接着不知伸向何处的小巷,小巷连接着人家,有玩捉迷藏的小孩、树阴下聊天下棋的老人,想起那天跟同学去完陈家祠后自己在日记中写下的“走在陈家祠的巷道里,仿佛走进了别人从前的一个梦,我要窥探,他们都梦见过些什么。在光孝寺的菩提树下,我闭上眼睛,念起‘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我请求佛祖赐予我智慧……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女子,做着普通人做的事,怀着一些普通人的心愿。”…… 上海有里弄,北京有胡同,广州,有巷子。巷子里是平民化的广州生活,朴素而真实,琐碎而生动,它承载着这个地方的历史和文化,承载着一些人成长的记忆。

  “城里人”&“乡下人”

  很久之前就听说过一个段子,说在广东人的眼里,除了广东或以南的人是南方人,其他地方的人都是“北方人”;而在上海人的眼里,除了上海人是城里人,其他地方的人都是“乡下人”。当时对于前半句话我只在心里一笑,对于后半句话则没有什么感觉,现在,短短的几天上海之行却让我对后半句话有了更多的认识。

  走在上海的街头,很明显的一个感受是中西合璧的建筑很多,外国人也多,而且很多都是白人,不知道他们是在这里旅游的,还是在这里工作生活的,不管是哪样,都让我觉得上海的国际视野比广州的大得多。也许就是因为国际范较足,上海人觉得自己见识广、文明程度高而自居“城里人”,将自己跟“乡下人”区别开来?

  很多人都说来上海出差或旅行,要注意自己的穿着打扮,因为稍不注意就会被这里很讲究穿着打扮、注重时尚的上海人“看不起”。在上海的文化里,宁可住得简陋吃得不好,出门的衣着打扮也要光鲜,穿得朴素会被认为“寒酸老土”、“下里巴人”而被势利眼。幸好,在上海的几天我还没遇到过“只认衣衫不认人”的情况,而且,他们的穿着打扮也没给我留下什么特别的印象,除了那几天不怎么看见有人穿人字拖上街,看见的多是皮鞋、凉鞋、洞洞鞋,而且见到的穿洞洞鞋的人都穿袜子的。另外,在天桥走着的时候迎面走来一个穿着时尚的女孩,我看了她一眼,她一直看着前方。后来,她走过很远后同伴告诉我那个女孩背着的LV是假的,有一个细节处跟真品不同。

  记得有朋友曾经开过玩笑,“在广州,别看人家穿着人字拖、短裤在街上闲逛,分分钟有可能是百万富翁!”也许,对于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来说,广州只能叫做“城乡接合部”,有很多“乡下人”,不过相比于做过分注重门面功夫、讲面子的“城里人”,我倒更愿意做一个“乡下人”,“舒服就好、实用就好”这样的务实有着更持久的力量,最起码做人更轻松一些,“装”的生活会很累。

  “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当我们身在他乡见识到更多了解到更多人,拓宽了生命的宽度,提高了生活的质量,更重要的是,身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我们更容易重新审视自己,深化自身与他人、与世界的关系,审视那自以为熟悉的在别处的故乡。“流浪的去程有多遥,回家的归程就有多远。”希望每一次归来的都是不一样的、更美好的自己。

故乡作文 篇4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二十年过去了,我从那个无知的少年成长为一家企业的白领。由于工作原因,经常出差,每到异国他乡,便会想起故乡杭州这山青水秀的小城来。在我心中,最美的景色莫过于家门前那潺潺流动的小河和它边上那几株依依多情的杨柳。今年,我按耐不住思乡之情,买了节能飞机票,飞往我魂牵梦绕的故乡。

  下了飞机,我顾不得欣赏这现代化的机场,便踏上了儿时那条熟悉的回家路。回到阔别二十年的家乡,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本时常灰蒙蒙的天变得湛蓝,深吸一口气,空气十分清新。走着走着,不知不觉来到小河边,小河清澈见底,许多小鱼小虾都在欢快的嬉戏。小河旁的高楼越发高大了。外墙也都用了节能材料,冬暖夏凉,可舒服了。

  一路欣赏着风景,竟来到了曾经就读的母校——学林街小学门口。我心想:既然来了,就进去看看吧!想着,便拉起行李箱,向校门内走去。都说学校是你的第二个家,果不其然,走进校园,熟悉的感觉扑面而来,虽然物是人非,但是那朗朗的读书声却依然没变。走到一间教室旁,往里看去,讲台上没有老师,学生的椅子上没有书包。我很奇怪:现在的学生不带书包,老师都不管的吗?走进一看,发现学生桌子上有一台电脑,电脑上有着小学的所有课本,原来,电脑就是学生的课本。

  来到操场,操场已经扩大到一圈四百米。漫步走到生肖园,生肖园里的百家姓石凳和十二生肖雕像依然挺立在那里。生肖园里多了一些书架,上面摆满了书,我取了一本,清晰地看到书上写着:20xx年2班捐。我想了想年份,吃惊地发现,这竟然是我们班捐的。来到生肖园底端,这里多了一些运动器材:单杠?双杠?羽毛球网……看起来就像新的一样。

  在生肖园里转了一圈,我向校门走去,扫地的机器人向我问好,校门前的金鱼依旧生机勃勃。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令我心潮澎湃,感慨万千。

故乡作文 篇5

  不南飞的大雁是怎么回事?我想你一定会问,请听我慢慢道来。

  作者林清玄在文中写道,在加拿大温哥华,他和一位移民朋友在海边公园看大雁,体形庞大的雁聚在一起,场面十分壮观。朋友买了些食物喂大雁,告诉他,从前的大雁在夏天快结束时就南飞了,不过,现在这儿的大雁早就不南飞了,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这里有人喂大雁,刚开始只有几只来吃,现在却有幾百只了。总有一天候鸟会变成留鸟,大雁会失去飞行的能力,甚至完全不知道南飞这事儿。

  合上书,我深思,不南飞的大雁除了体形庞大,与广场上的鸽子又有什么区别呢?

  一次,我和家人去国外旅行,我吵着要留在国外,说国外好。这时爸爸出马了,他说:“国外虽好,但终非我们的故乡,我们有很多传统的美食、节日……外国人也很羡慕我们,我们有别人没有的东西。外国人来中国旅游,学习中国文化,如古诗词、书法、艺术、中医、武术等,中国人遍布世界各地,每个国家都有中国的公民,很多旅游景点都有特意安排会中文的服务员和导游为我们服务,中国对世界的影响力正在提升。”我听完,回想起自己在国内外的所见所闻,也确实如此,就没再吵着要留在国外。

故乡作文 篇6

  一块似失散了音符的重旋律,两三朵云仿佛浸泡于水中,星星是揉碎的光,栖息在寂静的月色里。月光悄悄地洒下,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色的晚上响起。

  登上回家的列车,不只是累了,还是身体不适,一坐上位子,我就晕晕沉沉地睡去。车厢里很安静,静到让人感到一丝不安。

  “天黑黑,欲落雨,阿公仔拿锄头,要掘芋,掘着一尾旋鰡鼓,阿公仔欲煮盐,阿妈欲煮jia(淡),两个相打拱破鼎。”充满童稚的闽南童谣打破了这寂静,把我从睡梦中拉出来,

  我循声望去——一个五六岁的小姑娘正兴致勃勃地唱着童谣,在她身旁,一位老太太正笑呵呵地看着她唱,眼里无不是慈爱。看着她,我想起了故乡的奶奶,似乎又听到奶奶那熟悉的声音,虽然不是字正腔圆的普通话,却带着南方独特的口音,糯糯的,很是好听。

  那夜,父母出差还没回来,只能由奶奶哄我入睡。而六岁的我,习惯在睡前听一个故事。

  窗外,月色如水,我的心中却涌起一层又一层的烦躁,不停地用手脚发泄出来:“我要妈妈陪我睡,我要妈妈给我讲故事……”

  “乖,现在先睡觉,明天爸爸妈妈就回来了,奶奶没读过书,真的不会,真的不会讲故事给你听。”

  “不然,奶奶唱歌给你听?”

  我点了点头。

  “天黑黑,欲落雨,阿公仔拿锄头……”

  月光下,奶奶的脸越发清晰,古铜色的皮肤干瘪得像是没有了水分,道道波动的纹路深邃地记录着时光的影子。我的睡意渐渐浮了上来。那夜,在歌谣的陪伴下,我睡得很沉很沉。

  不知不觉间,我跟着小姑娘哼唱起来,“天黑黑,欲落雨,阿公仔拿锄头……”对于流寓他乡的游子,淳朴的乡音是一泓温爽宜人的清泉,柔软地滋润着心田。

  我不是南飞的大雁,而是路边上的一只蟋蟀,身上覆满了干燥的黄土,和着草麦枯树,呢喃呐喊,夜夜歌唱。

  你该猜到我在吟些什么吧?

故乡作文 篇7

  树荫下乘凉的老人对我说:“无论你在世界的哪一个角落,你在每一个时刻流下的汗、泪,还有血,都会在你看不见的地方,汇聚、流动、渗透,最终回到故乡,成为河流。”

  当大人们忙着下地收苞米的时候,我就可以在田埂上坐下,折一根狗尾草,对着河流看上一整天。那时的我,不知道这条河流从哪里来,不知道这条河流到哪里去,不知道清晨的河流与黄昏的河流有什么区别,不知道河流中模糊的黑点是水草还是野鸭,也不知道河岸上无主的小船是否承载着曾经某个少年的冒险梦。我只是注视着河流,河流注视着我在内的一切。人我两忘,相顾无言。

  不是所有河流都能像苏轼笔下那样“未尝往也”,有时你一觉醒来,一条河流就消亡得无影无踪。而就在我离开故乡的短短几年,我童年里那条银光闪闪的大河,就这么真实而令人迷茫地消失了。但它留下了一些东西。老渔民带我找到那干枯而沉默的河床,还映着那沉默的河水流动的情景,现在却是滴水不剩了。若不是那条无主的小船还孤独地在那个地方等待,我简直不能相信我所看到的一切和我再也看不到的一切。

  有那么一瞬间,我对大河的记忆像蒸腾的水汽般突然消散了。我终于明白,这些年来在我梦中流淌的大河,是为何变得越来越模糊,越来越遥远。

  越来越遥远的不止河流,还有故乡。

  我害怕我再无法准确描述故乡的一件事物,无法讲出故乡的什么好、甚至再无法对故乡产生一丝一毫的怀念和爱。我对故乡的记忆,会不会也在某个不经意间彻底消失?不,我不相信。我能在任何地方指出故乡的方向,捉住故乡吹来的风。

  老渔民对我说:“我生在河边、长在河边。我是河流的孩于,决定了我一辈子都是渔民,并不是河流消失能改变的。这是命。”

  故乡,是我的河流吗?

  故乡,是我永不枯竭的河流。我是故乡的孩子,一辈子也不会改变。不管故乡是否还在那片土地上酣睡着,我的身上已经一直背负了它的沉重。这份沉重使我在前行的道路上能够留下脚印,使我在迷惘时看清来路,使我在无助时找到归途。最终,来路也成归途,归途也成来路,我将带着这份沉重入土。

  故乡是我永不枯竭的河流。我生命的全部的汗、泪、血、无不源于故乡那澄澈的水,也终将归于那澄澈的水。我的周围是看不见的河水,无时无刻不在推动着我,作出一往无前的姿态,逼着我到更大更远的地方,去受伤,去成长。

  我的脚步走到哪里,故多的河水就流到哪里。我们从未相遇,也从未分离。生时,我在故乡这条水不枯竭的河面上行走;死后,我的一切都回到故乡这条永不枯竭的河流。

  顺流而下,溯流逆上,原来穷极一生,我们都在故乡的河流上漂荡。

【【实用】故乡作文合集7篇】相关文章:

【实用】故乡作文合集6篇12-06

【实用】故乡作文合集5篇12-17

【实用】故乡作文合集8篇12-13

【实用】故乡作文8篇12-09

【实用】故乡作文八篇12-17

【实用】故乡作文9篇12-13

【实用】故乡作文九篇11-26

故乡作文合集7篇12-17

故乡作文合集九篇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