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的作文

时间:2022-07-21 17:02:55 反思 我要投稿

【推荐】反思的作文合集8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反思的作文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推荐】反思的作文合集8篇

反思的作文 篇1

  习作评改应是师生情感交流的桥梁,也是学生通过多种反馈对自己的文章作出较为正确审视的一个过程。因此,习作评改的方式应是开放的,多样的。师评师改,自评自改,互评互改……都应随机采用。教师要想方设法创设和谐开放的评改氛围,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评改的机会。

  我认为,作文的评改是作文练习过程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它不仅能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文章中的优点和不足,同时可以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使他们逐步懂得“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道理。现在就习作评改谈谈几点做法和体会。

  在作文教学中,按常规,每次作文要隔十天半月后才讲评,这样的间隔显然太久。学生渴望了解习作成果的热情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日渐冷淡,甚至于时过境迁,抛之脑后。为了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习作热情,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要把握点评的火候。习作课上,针对学生表达出来的成功、困惑之处,教师要随问随答,评写交替,做学生习作的引路人、帮助者。

  叶圣陶说:“学生作文里任何一点可取的地方,都应找出来,肯定他的想法和写法。”学生自我表现意识强,写作起步时的成功,哪怕是极微小的一点,也对于他们未来的写作心态产生着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因此,教师在批阅学生作文时,要尽力找出每个学生,特别是后进生作文中写得较好的地方,给学生一点写作的精神支持。

  我在批阅学生的作文时,发现好词好句,用红圈标出,用眉批加以肯定、鼓励。有的学生正确地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词语。如“我一下子紧张起来,屏息听着。”“我喜出望外地接到了外婆给我寄来的六一节礼物。”我就写上“能正确地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词语,很好!”有的学生恰当地运用比喻句。如“我有时形容词用得太多,就像小姑娘头上戴了太多的蝴蝶结。”我就眉批“比喻恰当。”有的学生看图作文观察得很仔细,想象很丰富;还有的学生开头和结尾写得很好,突出文章中心,富有童趣的语言描写,我都用眉批加以肯定和鼓励,让他们看到自己作文的成绩,从而提高写作兴趣。

  我在批改作文的过程中发现优秀作文,就会在全班朗读。在朗读作文的过程中,学生知道教师重视作文训练而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写出这篇作文的学生,知道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而更加勤奋。其他的学生则心神向往之。例如,有一次记事作文的训练中,其中有一篇写的是本班的一位学生脚扭伤了,另外一位学生经常扶他上下楼梯,帮他盛饭……许多感人的事迹,同学们为之震撼。通过对作文的评改,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同时也更加关注生活,感受身边小事,表情达意。

反思的作文 篇2

  这几天,我做了一件不应该的事,把我上台的机会让给了别人,我还挑这挑那,应该听老师的话,站哪儿就是哪儿。上台这个机会多么不容易,我真笨,把这个机会,也等于是一份工作让给了别人。

  老师问我参加不参加的时候,丁亚如一直给我打手语,别让我去,其实她只是想跟侯琦说话、玩这个目的参加的,当时侯琦也给我打手语,别让我参加了,其实我还想参加,但是我想这一次给丁亚如一个机会了,谁知道召来了不幸。

  以后,老师让我干什么我就干,而且还认真的干,老师不让我干,我也争取机会干。在班里帮同学解忧,帮老师解决困难,尽我最大的努力当个王老师和陈老师的小助手。

  妈妈,我以后保证不再干这样的事了,请原谅,谢谢!

反思的作文 篇3

  今天下午老师发语文期中考试卷,我的心情好像“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恐怕自己考不好,十分不安。当老师说:“这次我们班同学考试的成绩比我的预料的还好,语文成绩九十九分的同学有三位,董春江、孟心怡和陈延玉。”当听到有我时,我的心里暗暗高兴。

  我接过自己的试卷仔细一看,哦!原来我就错了一个题:《望洞庭》中总写洞庭湖秋色的诗句是,应是前两句,而我却写成了后两句。课本里的知识错了这一个,阅读短文和作文还没减分,错的这一个题都是粗心大意造成的,真亏呀!要不就考100分了,咳!这个坏毛病我下决心一定要改掉。

  我以后做到:

  1、要多读书,课外知识也一定要掌握好。

  2、做题时要先把题读三遍后,再认真仔细的做题。

  3、写作文时要看清作文要求之后再写文章,字数只能多不能少,把平时摘抄的好词好句用上。

  4、检查作业时要一字一句,认认真真的检察,不能马虎大意!

  5、要做到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好习惯……冲刺100分!爸爸告诉我过这样一句话: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意思就是在读书、学习的道路上,没有捷径可走,也没有顺风船可驶,如果你想要在广博的书山、学海中汲取更多更广的知识,“勤奋”和“刻苦”是两个必不可少的。

  以后我要按以上要求认真去做,“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相信自己在期末一定能考出一个好成绩。

反思的作文 篇4

  “妈,你能给我买一本漫画书吗?求你了!”“宝贝,咱们就在这书店这看吧!”

  没有人知道我来到这个书店要那本漫画书的真正目的,但是我自己心里最清楚。我小心翼翼地把漫画书从书柜上取下来,偷偷把夹在漫画书里的一张卡片拿出来,一下子藏进了口袋里,假装什么都不知道,悠闲的翻阅着漫画书。

  直到走出书店,我才给妈妈详细讲述了整个事情的过程。听完之后的妈妈,大怒对我说:“你竟然干出这种事情来,你这样的行为和小偷有什么区别?我根本就没有你这样的儿子,你简直让人可恨至极……”说着说着,一巴掌打在我的脸上,红红的手印让我现在还记忆犹新。到了家门口,妈妈告诉我;“你不用进来,好好反思一下自己。”接着便重重关上门,留下我独自在外面悔过。我尝试几次哀求后,妈妈并没有被打动,我茫然了,在家门口恍惚半晌。

  这几年我深深地被这件事所困惑,我也懂得妈妈的用心良苦,妈妈的痛斥让我明白不该去偷他人的东西或公共财物,而妈妈也给我上了一堂极具意义的人生课。使我刻骨铭心了好几年,这件事也让我对盗窃这一行深恶痛绝。

  妈妈的批评让我这棵歪了根的小苗重新成长。这一巴掌,这些批评,也是妈妈给我最大的礼物!

反思的作文 篇5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说过的:“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树口十”,每个人都有着与众不同的特征。因此,不同学生的作文,应表现不同的内容和个性特征。个性是文章的灵魂,写作是思维的完美与能力的提高,是个性不断发展的过程,是用自己的语言表情达意,是个体的荣观行业以及差异与色彩。写作是作者主观情感抒发,是个性化的精神劳动,好文章往往是因为捈抹了个性的色彩,个性是文章的真正价所在,有了个性,文章便会闪耀出崭新的光辉。

  一、体悟人生,走进五彩斑斓的生活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真实地再现生活的底蕴,真诚地拥抱生活的亮丽,所渭“真实”就是以自然的心灵之眼,观察生活的原貌,不但看到生活的“向阳面”,而且也注意到生活的“阴暗面”,不但面对生活琐屑的表象,而且也透视其间深蕴的生活真谛和本质。“真诚”就是反对先入为主的给学生外加一种“标准”的情感取向和价值尺度,并以此来“衡量”和“匡正”生活,导致虚假地作文,甚至虚假地做人,写作的情感方式说到底是作者的生活方式,把矫情伪饰的杂质过滤掉,把法然大气和硬朗讽喻留下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抒写万物灵性,进一步体悟生活,从中受到启迪,接受审美教育,这才是学生写作的价值所在。

  二、放手作文,把写作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作文是个体精神劳动的思维结晶,学生在作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是不需置疑的,他们拥有作文的主动权也是天经地义的。我们提倡自由作文,给学生的思维“松绑”,少些束缚,为他们创造宽松的写作环境和愉悦的构思心境,使学生不受清规戒律的`约束,畅所欲言,写自己的作文,走自己的创新路。我们主张放手作文,鼓励学生在利用业余时间,踊跃投身图书世界,撷取文学营养,奔向大社会、大自然,去拥抱生活的真谛,以丰富知识,拓展视野,增长才干,让他们全凭自己的意愿、喜好去抒写生活,评说是非,在广阔的时空里,自由驰骋,写出富有个性的好作文。

  三、弘扬个性,表现人性的精髓

  个性化的创造是作文的亮点所在,而每个习作者都是有血有肉、有灵性、有个性个体,作文应该展示人格魅力,表现人性精髓。作文有了个性和人格,就有灵性、有生命。优秀作品之所以感人至深,那是因为它洋溢着浓郁的个性色彩,充溢着感人的人格力量,作文要张扬个性,就是要理直气壮地表现“自我”,写出自己个性化的文学才思。

  总之,作文要杜绝“美丽的谎言”的编造,远离虚情假意的造作。应该教育学生走出不必要的束缚,用自己的笔管,抒写五彩斑斓的生活,启迪读者进一步体悟生活,受到思想教育和审美熏陶,在作文的磨炼中,不断发现自我,完美自我,让青春与佳作一起焕发生命的光辉。

反思的作文 篇6

  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因此上学期,为了能让孩子们在作文方面有一个好的起步,我把作文教学作为了重中之重。我的办法是让学生勤练笔,除了在一学期完成教材中的8 篇作文外,还要求学生每学期写8 篇周记。对于学生交上来的作文,我不敢有一丝懈怠,精批细改。一学期下来,累得我真有喘不过气来的感觉,但看看学生的习作水平,并没有什么明显提高。

  面对这种教学现象,我开始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勤练笔不对吗?肯定没错,那么问题出在作文的评改方式上了吗?对,问题就在于此。教师的批改往往是一家之言,没有顾及学生,学生只能顺应老师的评价和批改,仿效老师的思维,久而久之,学生习作千篇一律,没有灵性,成了没有童趣、缺乏真情实感的习作“标准件”。从这种评改的过程来看,从始至终都是以教师的意志为中心的,因此即使教师耗费了很大的精力,学生却处于被动地位,没有创作的激情,没有修改习作的兴趣,所以习作水平很难提高。

  痛定思痛,我必须改变这种耗时大、低效率的作文评改方式。我开始尝试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出发培养学生自己评改作文的能力,于是在学生每写完一篇文章后,我便引导学生采取自评、学生互评以及师生共评的方式进行作文的评改。

  师生互相评改。每次作文初稿写成之后,我便选择有代表性的典型评议例子,鼓励学生在班上大胆评议,评一评某个同学的作文好在哪里,哪里不够好,应怎样修改。教师在学生评议的基础上,恰当地加以小结,融批改讲评为一体,讲评中有指导,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修改作文的积极性。

反思的作文 篇7

  一、现状分析

  1.作文教学无计划。作文教学历来是整个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它不仅与阅读互为双翼,而且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外显为一个人的语文素质。但目前我们的作文教学不仅无标无序,且作文题重复又重复,千人一腔,给学生的语言表达、情感体验和人格养成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教师没有一个写作教学的系统计划,学生没有一个写作提高的渐递梯度。具体表现为:(1)走马观花。即写作训练跟着阅读教学亦步亦趋,学什么课文,写什么作文。例如:初一第一册第一单元是写景状物散文,学了课文之后便让学生以景物为描写对象,或即景生情,或托物言志。若作为单项训练未尝不可,但如果是为了配合阅读教学而置学生的写作现状而不顾,则劳而无功。这样的训练使学生写什么丢什么,走马观花,过目即忘。(2)没有过渡。在作文训练之初教师便把全套本领、所有要求全方位下放,在学生根本未曾达到应有水平时却以高标准、严要求来强化作文教学,以期学生一步登天,写出十全十美的作文来。例如:初一第一学期,根据学生实际,作文教学应从基本功练起,即书写规范,标点、格式正确,完整地记叙一件事等。而我们的第一次作文课便将审题、立意、选材、构思一股脑地灌输给学生。第一次考场作文便将“生动形象”、 “议论抒情”、 “点题扣题”作为评分标准,在此情况下,学生对写作的畏难情绪与日俱增,难怪有的学生哀叹:我上小学时好歹写一篇作文就能获奖,到中学我费半天劲也得不了高分。这种没有过渡的作文教学,大大挫伤了学生的写作信心,造成初一讲审题、立意选材,到了初二初三还是讲这一套,学生听烦了,老师讲腻了,而成效甚微。

  2.作文教学与学生实际脱节。教师本身因为对作文教学缺乏应有的热情而怕批改作文,自然也使得学生缺乏写作的热情而怕写作文。这种情况表现在作文教学的四个环节中(命题、指导、批改、讲评)。由于无计划,常常会出现这种情况:该上作文课了,临去教室的前几分钟还没想出一个合适的作文题目,直到走进教室才挤出一个题目来。这样的命题根本谈不上符合学生实际、有真情实感。其结果,或老调重弹,或曲高和寡,学生望题生厌,望题生畏,哪里还有写作的兴趣?接下来的作文指导则是简单化、庸俗化、套式化,引而不发,疏而不通,越指导,学生的写作越僵化,长此以往,将学生的一点点灵气全磨灭了。再说批改:一是习惯于精批细改,劳而无功,大多数学生根本不关心评语,只看一眼分数便罢。

  那是因为老师的评语从小学到中学全是一套话。二是批改拖沓,一篇作文拖上十天半月,学生自己写的什么都快忘光了。批改之所以出现这些现象,原因在于教师的教学观念导致批改方式僵化,教师独揽批改大权。讲评随便,无针对性,药到病不除,尽管学生作文写了不少,但写作水平提高却不快。

  3.作文与阅读、生活脱节。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离开了生活,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的写作教学常常与生活脱节,作文不能真实地反映生活,生活也不能化为作文题材,学生既没有丰富的词汇,又不熟悉多样的题材,作文时文思枯竭,硬挤强凑,自然文不成篇。其次,读与写分离,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脱节,读不能很好地为写服务,写作也无法促进阅读。

  二、采取对策

  对于上述现状,谈几点思考和建议。

  1.制定作文教学计划。计划必须符合学生的写作实际,又要符合不同年级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习实际,所定计划要确保学生通过主观努力客观上行得通,不能成为学生的障碍。计划要细致、明确,哪个学段应掌握哪些写作要领,必须达到怎样的写作水准,可以运用的表达方式及其表现手法等都要具体。目标、措施既要具体,更要明了,教师要胸中有盘棋,学生要心中有颗子,教师教有方向,学生学有奔头。计划还要检查、调整,适时地查漏补缺,以期完善,防止计划的随意性、教条化。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由浅入深,在不知不觉中步入写作的殿堂,这样,畏难情绪自然烟消云散。

  2.激发写作热情。学生作文需要热情,而这种热情的培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因此,教师的命题要围绕学生最关心的内容来确定,这样既容易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又有利于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在作文指导这一环节中,教师要真正为学生排忧解难、牵线搭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和写作冲动。指导前要仔细分析学生作文的症结所在,做到对症下药。

  其次,评改作文历来为众多教师所头痛。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敢于放手,要采用多种批改方法,激发学生的评改欲望,力争做到教师面批、精批与师生互批、学生共批相结合,提倡写、评、改一次性处理。这样趁热打铁,学生就会兴致勃发,信息反馈快,评改质量高,写作效果好,批改费时少。真正做到“多快好省”。第三,教师适时地写下水文,与学生同写、同批、同改,更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上学期本人与学生同时在课堂上用45分钟完成一篇下水文,第三节课上我首先读了我的作文,让学生集体批改,这样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作文课上得生动而又有实效。教师每学期至少写一次下水文,既可以体会学生写作时的心态及可能遇到的障碍,又可以“逼”着自己不断地学习、充实、提高。

  3.多渠道拓宽写作途径。有丰富的写作素材是写好作文的前提,教师要尽可能地运用一切手段来拓宽学生的选材范围。首先阅读与写作要紧密结合。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善于捕捉名篇佳作中的闪光点,通过对课文的仿写、改写、缩写、抄写、补写等各种形式,培养学生多角度利用课文的能力。例如:《我的叔叔于勒》的续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排比段的仿写等。指导学生同中求异,不断拓宽写作思路达到创新的目的。再有写作与生活要紧密结合。就目前的现状来看,学生一是不会关注社会,二是生活面太窄。要想拓宽学生的选材面,就要组织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在活动中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生动的具体事例。我年级多次组织各种课外活动如参观、采摘、各种文体竞赛等。学生参与了这些活动,有切身体会,文章写得有声有色。在活动中教师应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写随笔,记日记,养成日写百字、周成一篇的良好习惯,鼓励学生在完成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训练之后,写创造型作文。

反思的作文 篇8

  “共享”一个不再陌生的字眼,伴随着”共享单车”,共享书店”,共享篮球”的出现,更多的共享产业,公司也随之而兴起,形成了一股共享”热潮”,也标志着似乎共享时代已经来临。

  没错,”共享”便利了我们的生活。现在大街上随处可见的”小黄车”,”小红车”,小橙车”,小蓝车”都向人们展示着”我是共享的,欢迎使用”。

  “单车”的共享打破了常规,以一种新的角度,方便大家,提倡环保,也解决了人们出行最后一公里的尴尬,这是非常好的商业理念,所以一经推出,也被多家公司嗅到了商机,一上市就受到了市场的好评,人们奔走相告,以及迫不及待的尝试。骑着五颜六色的单车的人们似乎也成了大街小巷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正当人们开始感慨科技时代发展的迅速,再也不用担心出行或者回家的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的时候。“共享单车”的经营者们遇到了棘手的问题。

  几个月前,我清楚的记得,小黄车的开发者用小黄车的口吻在网上发布了这样一篇文章,不,与其说是文章,不如说是诉苦,是的,小黄车的诉苦:“我是小黄车,我本想和大家成为朋友,给大家提供便利,可是总有一些人将我扭断手臂,或者是拔掉我的一只脚,或者刻掉我的二维码,将我居为私有,让我失去共享的功能,还有人将我投进河里,我被随意的丢弃破坏…。”小黄车的诉苦真是字字锥心,直击人们的公德和良知,人们在享受便利的同时,却不知道珍惜。

  不止是小黄车,更多的共享单车目前都有同样的苦恼。相信很多人也都经历过这样的事情,最后的一公里想通过共享单车来解决,满心欢喜的找到一辆,却发现这辆单车要么是二维码被破坏,要么被私人上了锁,要么是个残疾的,每当遇到这样的情形,我总是感到无奈甚至是愤怒。我想问当你拿起螺丝刀一点点卸掉他们的脚踏板时,当你拿走它的车蓝时,当你给它装上自己的锁具时,你有没有想过”共享”的真正意义是什么,是我们一起来分享,如果你先破坏了这种关系,享受了科技带来的便利,却因自己的自私自利而让别人失去了便利,这真是莫大的讽刺。

  也许有人说我对共享单车并不是有意损害,是自然的折旧,有意也好,无意也罢,希望这样有意无意对小黄车的可以少一点儿再少一点儿。回到我们我们共享单车共享时代的初衷,我们的道德水准能跟的上科技的进步,而不是只成为我们对美好未来空空的憧憬。

【反思的作文】相关文章:

作文:反思11-02

作文反思11-28

反思的作文11-06

反思作文01-22

反思的作文12-30

反思的作文12-29

月考反思作文:在反思中进取07-30

反思再反思作文600字01-05

期中反思作文:期中考反思04-09

在聆听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作文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