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作文

时间:2023-06-07 12:31:01 端午节 我要投稿

实用的端午的作文汇总八篇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端午的作文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实用的端午的作文汇总八篇

端午的作文 篇1

  南方的端午节,多半是以吃粽子,赛龙舟等习俗为主,可如果你以为北方的端午也是如此,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首先,东北的端午在当地人口中叫做“五月节”。其次,虽然也有人吃粽子,但绝大多数人在这天都以吃鸡蛋为主。

  在这一天,家家户户做鸡蛋都略有不同,妇女们都大施拳脚,将普通的蛋翻出了各种花样:有白煮蛋、茶叶蛋、水蒸蛋、肉饼蒸蛋、咸鸭蛋、咸鹅蛋……总之,就是一大桌由各种蛋组成的菜。但由于只是我很小的时候去过一次,味道已经记不清了,只是依稀记得那天来了很多人,场面特别热闹,大家有说有笑的,想必饭菜肯定也不会差的。

  在孩子们心中,过端午是件特别开心的事。因为他们可以玩一种当地的游戏,名字叫“滚鸡蛋”。其实就是把已经煮熟的鸡蛋放到沙滩上去,两个人拿着各自的蛋,分别往下滚,看谁的蛋滚的又远又快。此外还有个叫“碰鸡蛋”的游戏,两个人拿着鸡蛋互相用力朝对方的鸡蛋上撞,这时就要看谁的蛋禁得起撞了,哈哈,不过输的也有好处,那就是——可以把撞碎的鸡蛋吃掉!

  记得我唯一玩的那一次,由于当地小朋友太厉害,我一下就被比了下去,不过坐在一旁一边吃鸡蛋一边看比赛,也是一件不错的.事。我妈妈和我说:“我小时候,你姥姥就会给我准备一个大鹅蛋,我每次都会赢”。

  在端午这天,孩子们会上街买些叫做“纸葫芦”的东西,它其实就是小装饰品,寓意与“挂香瓜”差不多。女孩子们还爱在手上挂些五彩绳子,一是为了好看,二是为了讨个吉利。

  虽然老家的“五月节”我只去过一次,但某些片断我至今未忘。东北的端午,不如难当的端午讲究,不如南方习俗多。但是简单也有简单的美,这正应了姥姥说的一句话:“我们北方人啊,就是实在!”

端午的作文 篇2

  “知死不可让,愿勿爱兮。明告君子,吾将以为类兮。”大家应该知道这句出自古代著名诗人屈原的绝笔之作——《怀沙》。每当端午节我吃着香甜的粽子时,总会想起屈原那爱国的精神。

  曾经,有一位叫屈原的诗人。他不忍亲眼看见自己的祖国被秦军攻破,于农历五月初五在写下绝笔之作《怀沙》后,抱着石头投入汨罗江,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附近的楚国百姓得知消息,纷纷赶来,一个渔民把糯米制成的饭团抛向水中,说是让鱼虾龙蟹吃饱,这样就不会去咬屈原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效仿,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药酒可以把蛟龙熏晕,以免伤害屈原。后来人们怕饭团被蛟龙所食,又想出用楝树叶包饭,缠上彩丝,慢慢地就变成了现在的粽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黄酒的习俗。

  屈原先生的.死给我们感触巨大。每次吃着香甜的粽子时,总想感叹一句:一个人是如何做到死后可以让世人来祭奠?恐怕只有拥有别人所超越不了的思想和品质才能做到吧!

端午的作文 篇3

  作为一名历史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记住历史年份和历史事件,更要让学生了解民族的发展、兴衰,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荣辱观。至少,方怀山是这样认为的。

  三年一个轮回。去年,方怀山再次拿起初一历史教材时,已是不惑之年。也许是年岁逐增的缘故,每次讲授时自己都有不同的感觉和更深的理解,特别是那节课,讲授战国七雄,重点介绍屈原的时候。

  多年来,上这堂课已形成个习惯:先把屈原图像正中挂在黑板上,再用工整的.隶书写上“深思高举洁白清忠,汨罗江上万古悲风”。方怀山神色凝重地介绍屈原生平,当讲到屈原怀石投江,声音竟然哽咽。情动处,仿佛不是在介绍两千多年前的古人,而是身边至亲至熟的好友,陷入深深哀悼之中。后来方怀山猛然回神,却发现学生们个个端坐聆听,表情没有丝毫嘻笑,心中很是欣慰。那节课,方怀山不仅讲了书本的知识,竟把二十多年前自己尚是学生,为了瞻仰遗迹逃学跑到屈潭的事说给了学生听。最后,他作了个自己也感到惊讶的决定:明年端午节,我们全班去屈潭拜祭屈原大夫!

  还有半个月就端午了,方怀山带着学生包车来到了汨罗江畔。又临屈潭,却隔廿年,方怀山不禁感叹自己“鬓丝日日添白头”。走到水边,面江而诵“浩浩沅湘,分流汨兮;修路幽蔽,道远忽兮……”,江水滔滔,似逢故人,拍岸而和。学生们按照计划,整齐有序地点起蜡烛放流纸船,然后集体立于江边,看着纸船远去、远去。方怀山也走了过去,静静地看着,仿佛看见了这群湘楚少年的明天,顿时颔首而笑。

  回去后,一名学生在作文中写道:“那天,我们在汨罗江边祭奠了屈原大夫,同时也接受了一次灵魂的洗礼。方老师对着江水背诵诗句时,我看见了泪水在他的眼里闪动。他时而慷慨、时而悲壮的声音,让我肃然起敬。我为我们有这样的优秀老师而高兴,更为我们民族有屈原大夫这样的杰出人物而自豪!”

端午的作文 篇4

  端午节的中午,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到奶奶家过端午节。

  奶奶家门口悬挂着艾叶,爸爸说那是避蚊驱毒,祈求平安的。奶奶家的桌子上摆放着很多好吃的',有苹果、梨、麻花、粽子还有鸡蛋。我问:“为什么今天要吃粽子?”爷爷告诉我:“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传说爱国诗人屈原五月端午投江自杀,老百姓为了不让鱼吃屈原的肉,便往河里投粽子喂鱼吃。后来,就渐渐地演变成端午节吃粽子,挂艾草,赛龙舟的习俗。”

  听了爷爷的介绍,我挑了一个小粽子,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

端午的作文 篇5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骊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欧阳修

  风中飘过一朵哭泣的云,撕扯着六月的鳞片。如果思念的风还能吹醒季节,就像吹醒汨罗河桥头熟睡的记忆,我乘坐一枚艾叶在《离骚》与《天问》之间自由的泅渡。屈原的诗是淋漓的血液和着泪水的苦涩,一滴沾唇便让人永远保持清醒,而不是美酒让浊世在惨笑中,醉倒……屈原,这位爱国将士,不仅为后人留下了经典名诗著作,还为人们留下了一个唯一可以纪念他,属于他的节日——端午节。

  端午节,又称粽子节。我想这是为了使端午节变得不再抽象,而用端午节最具有代表性的吃食来起的名字吧。也许端午节各地的习俗都不同,但是唯一相同的就是吃粽子!虽说南方北方的粽子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因为饮食习惯是和当地产物有关,但是毕竟“一方水土一方粽”,各有各的特色还是可以给大家带来新鲜感嘛!原来过节都是各家在过节前几天,就开始忙乎包粽子,买箬叶(粽叶)、小枣或者蜜枣、豆沙馅、江米、备好线绳,线绳是每次都让长辈们很苦恼的一个物件,因为总会出现绳子不够用的状况,线绳看似在日常生活中微不足道,但是在“粽学”中,它可是起到“桥梁”的重要枢纽!等到后来,大家也吃出比较来了,一致认为妈妈包的粽子不管从形状、大小、口感来讲更略胜一筹,于是后来,这个包粽子的任务就发配到了妈妈的身上。虽说任务量大了一些,但是每当妈妈看到自己的一个个的“小成果”,心里也是非常高兴的。妈妈包粽子的手法甚是讲究,如果不是细细观察,很难发现其中的门道。妈妈把一张张箬叶卷成一个圆锥漏斗形,然后用饭勺填进,盛上满满的糯米,用筷子插实,里面再藏几个金丝小枣,然后用嘴中咬着的一根细麻片捆扎,翠绿的粽叶在手中自如地翻卷着,一绕一扎只几下,一个菱角分明小巧玲珑的粽子就包好裹扎而成了。箬叶怎样翻折,多少江米放多少枣和馅,还要保证粽子在蒸的过程中不能外漏。这样用心去操作,妈妈的粽子几乎是一模一样的,粽子用翠绿的箬叶包裹着雪白的糯米和鲜红的枣子。煮熟以后,开扎藤,剥开墨绿色的箬叶,粽子从内向外都升腾着蒸汽,散发着一种特有的蒸粽香。只见洁白的米团里仿佛嵌着几颗深红油亮的玛瑙,很是好看。糯米在灯光下晶莹透亮散发着撩人扑鼻的浓郁糯米香,真是帮极了!粽子就像一首浑然天成的古曲,经过时光的浸洗,留下的都是妙不可言的感触。粽子又像一首古诗,从悠远的时代流出,遂带了幽远的气息,仿佛初夏午夜的.长梦流转出前生往事的叹息。“佳人辟新叶,婉转裹柔丝。心如青苇叶,层层有相思。”那时的浪漫当是如此吧,魂牵梦绕中为远在他乡的佳人亲手送上一个粽子,一颗小小的粽子却情系两个人的心,令人向往,令人陶醉......

  在天津,端午节在古文化街会有一些庙会,但是遗憾的是却从未见过盼望已久的龙舟表演。虽然只能通过电视来观看赛龙舟,但是也可以置身于龙舟之上,去感受那种龙船竞技。彩绘的龙舟,整齐的着装,如潮的人群,那热烈的场面实在令人悠然神往.赛龙,是龙船节里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号令一发,倾刻喧天锣鼓如春雷滚动,漫天水花似春雨飘洒.青年桡手们意气风发,头上腰上各缠着一束红布,在朝阳的光线下熠熠生辉.鼓声响起,龙舟便如一支离弦的箭,在平静无波的塘河上来去如飞.两岸看龙舟的人都大声呐喊,有的还把家中的锣鼓都拿出来,重重敲打助威,更有好事的年轻人把事先准备好的“连环响”鞭炮挂到树上点燃.一时间,呐喊声、锣鼓声、劈劈啪啪的鞭炮声交汇在一处,在河面上回荡,震耳欲聋.这种龙舟竞渡,是意志的角逐,是毅力的较量,是团结合力的大比拼!

  有的地区还喝雄黄酒,相传雄黄酒善能杀百毒、辟百邪、制蛊毒,人佩之,入山林而虎狼伏,入川水而百毒避。于是古代人就认为雄黄可以克制蛇、蝎等百虫。各地的习俗不同,带来的乐趣也就互不相同,也是因为这些不相同的习俗,汇成了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家庭!

  闭上眼睛,想象着,我独自站在汨罗江的江头,微风送走梅露,花已动,情正浓。听胡音,诵离骚。慢慢路远修.....一颗粽子,情系着人们对屈原的思念;一条龙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壮志豪情!端午节,传承了一种情怀,悲壮而凄美,气吞山河。端午节,沉淀了一种精神,厚重而坚固,历久弥新。端午节所特有的这种情怀和精神,从来未曾改变……

端午的作文 篇6

  我在语文课上学了一手儿歌:“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但对其中的习俗原由我不懂。老师让我们做个小小的调查。端午节到了,安徽合肥市民按照传统习俗,纷纷购买艾叶插在门上以招福驱邪。我在合肥市淮河路上一个菜市场内,看见一位女士买了几枝艾草,正准备回家烧饭。她说,按照传统,端午节要把艾草挂在门上驱邪。在合肥市城隍庙市场的路边,家住郊区的王大爷推着辆三轮车卖艾叶。他的艾草是从附近的山上采来,用别的草叶将几枝扎成整齐的一捆捆来卖,一块钱四捆,艾叶散发着特殊的芳香,不时有人上前挑选购买。

  我不明白为什么偏偏用艾草呢?爸爸告诉我,艾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叶互生,羽状深裂,表面是绿色,叶被密生白色毛,茎叶均有特殊香气。中国古代以艾叶为药,针灸的灸法,就是以艾草置于穴道上,进行烧灼治病。古人也因此认为艾草可以招福驱邪。我和爸爸还在一本古书上看到:“鸡未鸣时,采艾似人形者,揽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验。是日采艾为人形,悬于户上,可禳毒气。”古时认为端午节之后天气开始炎热,蚊虫滋生,易发传染病,因而在这一天以所谓“天中五瑞”——菖蒲、艾叶、石榴花、蒜头和山丹等5种植物,来驱除各种毒害。

  没想到端午节插艾叶还有这么多学问,传统节日文化真是博大精深啊。

  4我家乡的端午节

  端午节在我们那里也不是什么重要的节日。在我的记忆中,我们那里没有庆祝过所谓的端午节。没有其他地方举行的.什么赛龙舟等活动!只不过到那一天的时候,家家都忙着包粽子,其他的都没有什么了。

  小时候,对端午节没有太多的记忆。也不知道怎么跟大家说。只不过在最近几年我们村有不少人开始重视端午节。

  到那一天,家家都以挂艾叶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称为艾人。将艾叶悬于堂中,剪刀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佩戴,以僻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有驱魔祛鬼之神效。

  当然吃粽子是必不可少的。现在大多家庭都自己包粽子。一家人忙忙糊糊的,忙着过节,感觉很幸福。

  自从出来上学工作之后就很少回家了,也没有在家过过端午节,所以现在我们家里有什么风俗习惯我也不是很清楚了。不过总之赛龙舟和吃粽子及插艾,是绝对不可能少的。

端午的作文 篇7

  流水龙舟锣鼓,艾叶香包粽子,手拿蒲扇丝丝凉风。一一题记

  太阳高挂,阳光刺眼,树上的叶子无精打采般铺在树上。苍绿的艾草都低下了头。端午节又到了,今年,我要包粽子。

  先准备材料吧。有粽叶糯米、绳子我看着简单的材料,小脸上洋溢着得意的笑容,拍了拍胸脯,这还不简简单单啊!拿起一两片翠绿的粽叶,在手里随手卷成漏斗形状,真像一个碧玉做的锥子呢!不费力气就卷好了粽叶,我更得意了。接着把淘好了的糯米放在粽叶里面,再把叶子裹好一捆,最后随手打一个蝴蝶结就大功告成了。

  粽子放在在水里煮了,可是煮到一半,粽叶却散了,米全部漏了出来,像泄了气的皮球,仿佛再也得意不起来了。

  平复了心情,我便跑去问妈妈,妈妈说糯米要泡水的啊!粽叶也要泡水绳子要打结,系的牢牢的。我听了在妈妈的话就再一次去包了,这回啊!是先把糯米泡了一下水,吸足了水的糯米,颗颗饱满像珍珠一样晶莹剔透。粽叶是很脆的',需要先用开水烫一下,再放进凉水里,这样更绿更香了。

  这次,我是小心翼翼把粽叶卷成漏斗,再把晶莹的珍珠放进卷好粽叶里,然后在慢慢地把粽叶裹起来,仔细地看了看粽子包好了没有,最后用绳子系起来打了个结。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做好了一个神气十足的大将军。

  今年,我学会了包粽子。更重要的是,我知道了做什么事都得认认真真地做,不然啊,包粽子这样的小事都做不会成功。

端午的作文 篇8

  明天就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了,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还被称为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这一天,人们吃粽子、赛龙舟、插艾叶、戴香囊以及喝雄黄酒,同时这一天也是法定节假日之一,给我们入一个小长假,以更好地纪念先人,体验中华传统民族的传统气息。

  我想起了一首童谣:“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这首童谣,体现了端午节的许多的习俗。

  我与父母驾车行驶在去姥姥家的路上。路旁的人们正在忙于收割丰收的小麦,小麦浓郁的香味笼罩在大地上。而荷锄归家的人们手里、车上都带着一些艾叶和桃枝,看来是准备明天插到门上的,按照传统的习俗,这浓香的.艾叶和桃枝一是驱蚊虫,二是辟邪用的。来到姥姥家,我请教了一下姥姥,姥姥说,端午节时,要把艾叶和桃枝插在每个门窗的上端两角上,这都是按传统做的,至于为什么就不得而知了。

  听到这里,我又想起了著名爱国诗人DD屈原。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楚国丹阳人,他主张对内举贤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然而他怀才不遇,遇到的却是一个无知而又无能的主公。公元前278年,秦车将领白起一举攻破了楚国首都郢都,忧国忧民的屈原在长沙附近的汩罗江怀石自杀。他著名之作《离骚》,抒发了他爱国主义思想,表达他对楚国以及楚国人发的热爱和思念。当他去世后,人们为了不让鱼虾破坏屈原的尸体,把大米包在一起投入汩罗江中。这就是为什么端午节吃粽子的原因。

  端午,是一个让人高兴和深思的节日。

【端午的作文】相关文章:

端午,端午作文03-24

难忘的端午作文:端午粽子10-16

端午节作文:开心端午作文11-24

端午趣闻作文-端午节作文03-07

端午作文08-14

端午的作文07-21

端午作文02-16

端午的作文09-15

端午时节话端午作文09-18

端午关于端午节的作文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