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牌管理制度

时间:2023-02-27 11:55:58 制度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操作牌管理制度

  在现实社会中,需要使用制度的场合越来越多,制度是指在特定社会范围内统一的、调节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一系列习惯、道德、法律(包括宪法和各种具体法规)、戒律、规章(包括政府制定的条例)等的总和它由社会认可的非正式约束、国家规定的正式约束和实施机制三个部分构成。那么拟定制度真的很难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操作牌管理制度,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操作牌管理制度

操作牌管理制度1

  一、目的

  为了加强操作与检修之间的安全管理,避免设备与作业人员之间、生产与检修过程中的人身伤害事故,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厂内的`要害岗位及主要机械、电气设备的操作与检修。

  三、术语及说明

  3.1操作牌:是生产操作人员有权操作设备的唯一指令标牌,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确认制,无操作牌者不准操作设备。

  3.2检修牌:是检修人员在检修时,为确保安全,设备不发生误操作,而设立的警示标牌。

  3.3安全生产确认制:就是确认、确信、确实的总称,即在每次操作和动作前对欲操作的对象,必须做到确实认定,确实可行,确实准确地去执行。

  3.4确认制内容:包括操作确认制,联系呼应,行走确认制三个方面。

  四、操作牌与检修牌的管理

  4.1操作牌是操作设备的唯一凭证,无操作牌者一律禁止操作设备;设备的操作员将操作牌交给其他人员后,就失去操作设备的权利。

  4.2操作牌是交接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并随同设备一同交接班。

  4.3在正常生产情况下,操作牌应当摆放在操作室内的固定位置,由操作员负责保存与清理表面卫生。未经班长或组长同意不准擅自取出。如需要取出,操作牌由取走人保管,取走人送回。

  4.4在正常生产情况下,检修牌应当存放在设备检修班组,由检修班组长负责保存与清理表面卫生。检修人员接到检修指令后应向班组长索取检修牌,检修结束后负责交回检修牌。

  4.5检修开始前,检修人员与操作人员应当相互沟通,明确检修内容和检修起止时间等,然后进行操作牌与检修牌互换。操作台上未挂检修牌、操作牌未从操作台取走的,不准检修设备。

  4.6检修期间,操作牌由检修人员保管,检修牌则应当挂在操作台上。

  4.7检修结束后,不准许将工具和零件遗留在设备上,必须待所有作业人员全部撤离到安全区域后,方可互换回各自的工作牌。然后按照指令恢复正常生产。

  4.8多个检修工种(电工、机修工等)在同一设备上进行检修作业时,应事先确定一人负责办理工作牌交换手续,并负责保管操作牌。

  4.9如果拒绝将操作牌交给检修人员,表明操作工不同意在该时间进行检查或修理,有争论时由班组长或单位领导协调解决,但未达成一致并互换工作牌之前,不准进行检修作业。

  4.10设备工作不正常或可能发生事故时,技术管理部门、生产管理部门和有关主管人员有权拿走操作牌,并迅速通知其有关单位和人员。

  4.11操作牌要妥善保管,如有丢失立即报告,未经补发前,该设备禁止使用,特殊情况须经总经理同意、并办临时手续后方可使用。

操作牌管理制度2

  1、操作牌是有权操作设备的唯一凭证,无操作牌者无权操作任何设备,交接班时必须交、接好操作牌,一台设备多人交替工作时也必须首先交接好操作牌。

  2、一台设备只准许有一个操作牌,多点操作设备的操作牌由主操作点保管。设备检修前,检修工人必须收取设备操作人员的`操作牌才能检修。任何设备的检修或临时处理故障,都必须拿到操作牌后方可进行。操作牌交出后,任何岗位操作工人都无权再进行设备操作。在检修中或检修结束需要开动设备或试运行时,操作工人必须按检修负责人的指挥或收回操作牌后再进行操作,并做好相关人员的安全确认。

  3、设备检修结束后,检修工人应主动积极将操作牌还给操作人员,操作人员得到操作牌后,必须先对检修后的设备进行检查,确认具备操作条件和人员撤离后方可操作。

  4、操作牌要挂在操作岗位的明显位置,当操作工人离开操作岗位或处理故障时,必须将操作牌带在身上。

  5、操作牌若丢失,由车间申请更换,并考核责任者。

  6、操作牌丢失后需要操作时,可由当班班长或车间领导批准操作,事后及时补上。

  7、一台设备如有单机或部分维修处理故障时,操作人员将操作牌交出后也无权操作其它部分设备,以免操作时其他设备动作伤害检修人员。

操作牌管理制度3

  一、目的

  为了加强公司安全管理,使安全管理工作能抓住重点,实行重点管理,杜绝重大事故的发生,特制定要害岗位及电气、机械等设备操作牌安全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要害岗位及电气、机械等设备作业以及检维修作业现场的安全管理。

  三、职责

  1、生产部负责公司范围内要害岗位及电气、机械等设备操作牌安全工作的监督和考核工作;

  2、按“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各使用部门负责管辖范围内要害岗位及电气、高速运转机械等设备操作牌安全管理工作的组织、实施工作;

  3、各兼职安全员负责本班组作业场所安全管理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监督;

  4、生产部负责制定操作牌安全管理制度以及各类操作牌。

  四、控制程序

  1、要害岗位及重点设备:配电室、升降机、锅炉、叉车等。

  2、重点设备安全管理规定

  2.1 凡重点设备操作岗位的人员,必须经公司行政部、生产部、生产部的考核,并经过具有相应培训资质单位组织安全教育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

  2.2 电气、高速运转机械设备应定期进行维护保养,电气设备应定期进行检测,各种防护措施应符合国家规定;高速运转机械设备旋转部位按规定设置安全防护罩。

  3、操作牌安全管理

  3.1 操作牌是有权操作设备的唯一凭证,无操作牌者无权操作设备,交班时必须交接好操作牌。操作牌应放置在操作岗位明显的'位置,当操作人员离开操作岗位时,必须将操作牌带在身上;

  3.2 一台设备只准许有一个操作牌,多点操作设备的操作牌由班组长保管。设备检维修前,检修工人必须收取设备操作人员的操作牌才能检修。任何设备检修或临时处理故障,都必须收取操作牌后才能进行;

  3.3 操作牌交出后,任何岗位操作人员无权进行设备操作,设备检修结束后,检修工人应主动将操作牌返还给设备操作人员。操作人员得到操作牌后,必须先对检修后的设备进行检查,确认具备操作条件后才能进行操作;

  3.4 操作牌若丢失,应由本人向本部门(车间)进行申请补办,申请后不能及时补办的,应由当班班长和车间领导批准后才能操作,事后应及时进行补办。

操作牌管理制度4

  一、目的

  为了加强操作与检修之间的安全管理,避免设备与作业人员之间、生产与检修过程中的人身伤害事故,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厂内的要害岗位及主要机械、电气设备的操作与检修。

  三、术语及说明

  3.1操作牌:是生产操作人员有权操作设备的唯一指令标牌,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确认制,无操作牌者不准操作设备。

  3.2检修牌:是检修人员在检修时,为确保安全,设备不发生误操作,而设立的警示标牌。

  3.3安全生产确认制:就是确认、确信、确实的总称,即在每次操作和动作前对欲操作的对象,必须做到确实认定,确实可行,确实准确地去执行。

  3.4确认制内容:包括操作确认制,联系呼应,行走确认制三个方面。

  四、操作牌与检修牌的管理

  4.1操作牌是操作设备的'唯一凭证,无操作牌者一律禁止操作设备;设备的操作员将操作牌交给其他人员后,就失去操作设备的权利。

  4.2操作牌是交接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并随同设备一同交接班。

  4.3在正常生产情况下,操作牌应当摆放在操作室内的固定位置,由操作员负责保存与清理表面卫生。未经班长或组长同意不准擅自取出。如需要取出,操作牌由取走人保管,取走人送回。

  4.4在正常生产情况下,检修牌应当存放在设备检修班组,由检修班组长负责保存与清理表面卫生。检修人员接到检修指令后应向班组长索取检修牌,检修结束后负责交回检修牌。

  4.5检修开始前,检修人员与操作人员应当相互沟通,明确检修内容和检修起止时间等,然后进行操作牌与检修牌互换。操作台上未挂检修牌、操作牌未从操作台取走的,不准检修设备。

  4.6检修期间,操作牌由检修人员保管,检修牌则应当挂在操作台上。

  4.7检修结束后,不准许将工具和零件遗留在设备上,必须待所有作业人员全部撤离到安全区域后,方可互换回各自的工作牌。然后按照指令恢复正常生产。

  4.8多个检修工种(电工、机修工等)在同一设备上进行检修作业时,应事先确定一人负责办理工作牌交换手续,并负责保管操作牌。

  4.9如果拒绝将操作牌交给检修人员,表明操作工不同意在该时间进行检查或修理,有争论时由班组长或单位领导协调解决,但未达成一致并互换工作牌之前,不准进行检修作业。

  4.10设备工作不正常或可能发生事故时,技术管理部门、生产管理部门和有关主管人员有权拿走操作牌,并迅速通知其有关单位和人员。

  4.11操作牌要妥善保管,如有丢失立即报告,未经补发前,该设备禁止使用,特殊情况须经总经理同意、并办临时手续后方可使用。

【操作牌管理制度】相关文章:

劳资管理制度牌09-16

安全操作管理制度07-30

操作间管理制度10-08

设备操作管理制度10-10

行车操作管理制度06-15

操作证管理制度12-22

配电室消防管理制度牌10-09

微型消防站管理制度牌11-22

学校食堂操作管理制度01-30

最新烹饪操作实训室管理制度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