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语文白杨教案

时间:2024-05-11 17:15:53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学五年级语文白杨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五年级语文白杨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五年级语文白杨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白杨教案1

  案例背景:

  《白杨》被安排在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北京版普通)教材中,本课文的教学目标是了解白杨的特点,体会爸爸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感情以及他对下一代的希望。其中,我把了解白杨的特点,体会爸爸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感情作为教学重点。体会爸爸对下一代的希望作为教学难点。本课文典型的特点就是借物喻人,以神态描写为主线,结构全,在课文中几次出现描写人物神态的句子。为了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让学生扎住不同人物对白杨树的特点的理解,从而发现几个人对白杨树认识的不同,进一步了解“他也在表白自己的心”,从而抓住课文的重点。与此同时,让学生划出爸爸神态的变化,重点体会两个“沉思”,从而突破难点。

  课程片段:

  生:齐读下列词语

  戈壁、抚摸、介绍、表白、叙说、昏黄一体、高大挺秀、

  师:高大挺秀什么意思?

  生:高又大。

  生:应该是向上的。

  师:在本课文中“高大挺秀”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生:读文中句子“每隔几秒钟,从窗口飞快地闪过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是作者对白杨树的描写。

  师:我们能把高大挺秀换一个词语吗?

  生:高大挺拔。

  师:非常好!大家一起读一读这两个词语,体会这两个词语的不同。

  生:高大挺秀有秀气的意思,应该是说白杨树长得比较细又高。

  生:高大挺拔更强调向上。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不同的词语所描写的特点各有不同,那你们见过白杨树吗?白杨树留给你们怎样的印象?你觉得这两个词语那个更贴切,或者用别的词语来形容。

  生:……

  师:同学们,这是白杨树留给你们的印象。那文中的主人公分别对白杨树有怎样的印象呢?请你拿笔用“——”划出白杨树的特点。

  生:(默读课文,动笔划。)

  汇报:作者: 高大挺秀

  儿子和小女儿: 高 大 直

  爸爸: 直、高 生命力强、适应能力强 坚强

  师:分别读一读这四个人对白杨树特点的不同理解,有什么不同?

  生:作者、儿子和女儿说的是白杨的外表,而爸爸不是。

  师:那爸爸说的是白杨的.哪些方面呢?

  生:(读第十三自然段)体会爸爸说的话。

  ……

  (结合第1、15、16自然段理解爸爸的话。)

  ……

  (读第十七自然段,体会“借物喻人”的说法。)

  ……

  (找到文中两次出现的“沉思”,进一步体会爸爸两次沉思的不同,加深对文中重难点的理解。)

  分析:

  为了让学生从抓住白杨的特点来理解课文,我从两个词语的区别,引出对白杨树的特点的描写。然后从不同人的不同角度归纳白杨树的特点,包括学生对白杨树的印象,从而体会爸爸的描述的不同,了解爸爸话语中的深刻含义,从而让孩子们体会到爸爸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感情以及他对下一代的希望。这样的设计轻松的把学生带入课文情景中来,开始探索白杨树的特点,体会父亲的话。

小学五年级语文白杨教案2

  一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讲的是一位边疆建设者在路途中向子女介绍生长在戈壁滩的白杨,借以表达自己服从祖国需要,为建设边疆作贡献的志向以及希望子女也能扎根边疆的心愿.

  二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边疆建设者哪儿需要就在哪儿扎根作贡献的高尚品质.

  2练习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3学习生字,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爸爸借白杨表白自己的有关句子.

  难点:练习概括中心.

  四 教学构想:

  用抓共同点的办法,找出白杨和边疆建设者之间的共同之处,体会象爸爸那样的边疆建设者的高贵品质。

  五 教学内容:教学全文。

  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 白杨是一种植物,你对它有哪些了解?

  2 课文仅仅是写这些植物吗?我们通过学习课文找出答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读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2纠正发音。

  3检查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

  4简介时代背景

  (三)直奔重点,了解白杨特点。

  1默读课文,找出爸爸介绍白杨的话画下来。

  2指读。

  3(出示爸爸说的三句话)思考:每一句话各说了白杨的什么特点?

  (1)理解“从来”的意思,体会白杨的第一个特点。联系前文,哪些语句也写出了这个特点?(看录像体会白杨高大的特点。)

  (2)指读第二句,这里的“哪儿”到底指哪些地方?这又体现白杨的什么特点?

  本文的白杨生长在哪儿?读文,大戈壁到底什么样?(看录像理解“茫茫、浑黄一体”

  (3)指读第三句,想:两个“不管”之后列举的是什么?(看录像体会白杨不怕自然灾害的'特点。)这又体现了白杨的什么特点?

  4教师范读,练习朗读,指名读。

  (四)深入理解爸爸的话,认识边疆建设者的精神。

  1指读第15---17自然段,想: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

  2理解“表白”的意思。爸爸表白的心愿孩子们能完全理解吗?

  3用引读法说出孩子们只知道什么,4根据这些只知道推想孩子们不知道的是什么

  5(出示录像)你们想不想知道经过象爸爸妈妈这样建设者的建设现在的新疆是什么样?

  6新疆现在怎样?填空;

  在茫茫戈壁滩中屹立着( )的白杨。

  7自由朗读第十七自然段,想想在去新疆的路上,孩子们又多了点什么知识?(齐读)

  8“这儿”指哪儿?

  填空:

  (1)大戈壁需要( ),白杨就在这儿生根了。

  (2)新疆需要( ),建设者就在这儿生根了。

  9爸爸介绍白杨树只是在赞美白杨吗?还赞美了谁?

  为什么爸爸在介绍白杨时微笑消失了,脸色变的严肃起来?

  10爸爸在表白自己什么样的心愿?

  感情朗读。

  (五)学习18自然段。

  1齐读,“沉思”什么意思?爸爸会想什么?前文中爸爸也曾陷入沉思,他会想什么?

  2为什么爸爸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出示投影,提问:

  “大白杨”指谁?“几棵小树”指谁?“迎着风沙成长起来”说明什么?

  3感情朗读。

  (六)总结:

  1本文题目是“白杨”,但文章没有写白杨这种植物的生长过程,而是借白杨赞扬了边疆建设者,白杨与边疆建设者有什么相同之处?

  2这种借写白杨这种物来赞美建设者这种人的写法叫做借物喻人。

  七作业: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小学五年级语文白杨教案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戈壁、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大伞、抚摸、介绍、边疆、陷入”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4.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

  通过白杨树的外在特点感悟其内在品质。

  教学难点

  1.体会文章的写法,感悟白杨树的某些特点与人的某些品质之间的相同相似之处。

  2.体会父亲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情怀。

  教学准备

  1.课前要求同学们搜集有关边疆建设者的资料:如屯垦戍边的生产建设兵团战士、支边人员以及参加边疆建设的其他人员等等。

  2.教师为同学们准备一些相关的影视资料、图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探究

  1.“白杨”是一种树的名字,又叫大叶树,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白杨树的相关知识。

  2.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小结:白杨树在我国北方平原地区、沙漠地区种植非常广泛,因为它树木笔直,生命力强,而且还可以防风固沙。因此,人们都很喜欢它。

  3.教师板书:白杨

  二、合作交流

  1.此时你一定在想,白杨为什么能在沙漠里生长呢?它会有什么特点呢?现在,就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课文生字新词,然后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自学,可以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检查学生自学结果:

  (1)对词语方面的讲解。

  浑黄一体:都是浑浊的黄色,分不清界限。文中指戈壁自然环境恶劣,没山没水没人烟,只有漫天黄沙,连天和地的界限也无法分清。

  高大挺拔:高大笔直,挺拔秀丽超出一般。文中用来形容茫茫戈壁上的白杨树,在那样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仍能够长的如此高大,令人赞叹。

  (2)生字字形注意事项:

  如,“疆”字不要丢“土”,与“僵”在字形字义上进行区别;“陷”字右下的笔顺是撇、竖、横、横折、横、横。

  (3)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文章主要写了在通往新疆的列车上,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窗外的白杨,展开议论的事。

  (4)把握作者的.行文线索:在西行的列车上,爸爸和他的孩子看见窗外的白杨讨论白杨的特点,爸爸表明心迹。

  三、品读体验

  学习课文1至3自然段,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

  1.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白杨树的生长环境。

  (1)白杨树生长在茫茫的大戈壁上,那里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几乎没有生命的存在。明确白杨的生命力极强

  (2)那里的天地都是浑黄的,经常飞沙走石,狂风四起。

  明确白杨树的生活环境及其恶劣,教师引导学生想象飞沙走石的情景

  (3)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这是爸爸介绍白杨的话,要重点理解,明确白杨的特点:不择环境坚强不软弱从来都那么直

  (4)品读爸爸的话。读出对白杨的赞叹之情。

  (5)把爸爸的话背诵下来。

  2.此时的你最想对白杨树说点什么?

  (1)唱一唱有关杨树的歌曲。

  (2)介绍一下写白杨树的一首小诗。

  (3)也可提出问题,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环境生存呢?

  (4)也可对白杨树的喜爱之情等。

小学五年级语文白杨教案4

  第二课时

  一、激趣设疑入课

  师课前播放关于白杨的风景图片

  师:别光看老师的图片,快把你们再次搜集到的有关白杨的资料、图片与大家分享一下。

  (学生门把再次搜集到的图片依次通过投影向大家介绍,同学们看的目不转睛。)

  师:刚刚我们欣赏了许多美丽的图片,大家兴致很高呀!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3课。 ( 教师板书课题后手指板书带领学生齐读课题)

  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请你们回顾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同学们纷纷举手,踊跃回答)

  生:在通往新疆的列车上,爸爸向他的孩子们介绍白杨树的事。

  师:(竖起大拇指)概括得既全面又简练。

  (学生高兴地坐下)

  师:通过再次预习,你们又发现了哪些新的问题?

  生:我不明白十四自然段,爸爸说这些话的含义是什么?

  师:也就是爸爸要表白的心愿是什么?这个问题非常有思考价值。(师副板书:表白?)

  生:爸爸的微笑为什么消失了?

  师:(点头表示赞许)你抓住了人物神态的变化提问。(板书:神态?)谁还抓住人物的神态变化提问?

  生:(迫不及待地站起来)第十八自然段,爸爸开始陷入了沉思,为什么后来又微笑了呢?

  师:(面露微笑)你读书可真仔细!

  生:文章为什么以“白杨”为题?

  师:(赶紧接)这个问题涉及到了文章的写法。学习文章,我们不仅要理解其写作内容,还要了解他在写法上的特点。(板书:写法?)

  生:白杨树有什么特点?

  (教师板书:特点)

  生:文章第一自然段描写了大戈壁滩的.荒凉,为什么要这样写?

  师: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这个问题也涉及到了文章的写法。(板书:环境描写?)

  此环节教学时间为3分30秒

  二、展学评导定教

  师:(手指黑板)你们可真能干,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相信通过我们深入地研读课文,大家的问题一定会得到解决。

  师:(商量的语气)我们先来确定我们这节课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生:我觉得文章题目是白杨,我们应该首先了解白杨的特点。

  师:(环视全班)大家同意吗?

  生齐:同意。

  师:我也同意。

  生:(有点害羞)我觉得爸爸的心愿也应该重点了解。

  生:对!我还觉得,如果了解了爸爸的心愿,那后来爸爸的神态变化就应该很好懂了。

  师:(兴奋)太棒了!你们真是会学习的好孩子。我觉得,我们学习一篇课文还一定要了解文章的写作方法。(边说边在“写法”下面打上勾。)

  此环节教学时间为1分30秒

  三、读解感悟明意

  师:请同学们按照自学提示独立自学课文

  (大屏幕出示自学提示)

  自学提示

  ①请同学们默读课文1—12自然段,画出描写白杨树的语句,抓住重点词语,体会白杨树的特点。

  ②速读课文13——16自然段,体会爸爸的心愿。

  ③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爸爸说的话。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四、细读析路品语

  师:现在让我们来交流一下白杨树的特点是什么,你画了哪些描写白杨树的句子?

  (学生举手踊跃)

  生:每隔几秒钟,窗外就飞快的闪过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

  生: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

  生: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通过这句话,我体会到白杨树生命力非常强,生机勃勃。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下,依然坚强不屈。

小学五年级语文白杨教案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课文借爸爸向子女介绍白杨的特点,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教导学生学习边疆建设者无私奉献的精神。

  2.通过理解重点词语与句子,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体会边疆建设者的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最后一段:爸爸看见几棵小白杨迎着风沙成长起来,嘴角浮起微笑,实际上是为建设边疆后继有人而感到欣慰。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投影仪、胶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引入课文。

  当代著名作家茅盾曾写过一篇非常著名的散文《白杨礼赞》,文中赞美了白杨力争上游的品格,并借白杨歌颂了有着白杨一样品格的北方人民。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位当代作家袁鹰的文章《白杨》。(板书课题)。大家打开书预习内容,看插图,认识白杨树。

  二、范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三、学生自学课文。

  1.借助字典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通读课文:①联系课文中语句,想想大戈壁是什么样子的;②把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话划下来,想想这些话的意思。

  四、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清晰

  介绍

  新疆

  注意:读准字音,记清字形,结合课文理解词义。字音易错的:清晰;字形易错的:新疆。“疆”字不要丢“土”,与“僵”区别。

  2.读课后题4“读读写写”中的词语,并对词义加以理解。

  3.指名朗读课文,纠正读音,标点自然段。

  4.默读课文,回答思考题。

  ①把书上内容与自己已有知识相结合,说说大戈壁是什么样子的?

  ②读一读你刚才所画的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话,想想其中的含义。

  五、练习读熟课文,朗读课文。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全文并练习背诵。

  第二课时

  一、课前谈话,引发兴趣。

  茅盾的《白杨礼赞》赞美了白杨力争上游的品格和具有白杨一样品格的北方人民,那么袁鹰的《白杨》要歌颂白杨的什么品格呢?下面我们就学习《白杨》这篇文章,(板书课题:白杨)

  二、指名朗读全文。

  1.思考:从爸爸介绍白杨树的话中,可以看出白杨有哪些特点?

  2.讨论得出答案,老师板书:(①外表:挺直、粗壮;②内在:哪里需要就在哪里扎根,坚强、不软弱、不动摇。)

  3.结合课文前后内容谈谈你对白杨的特点的理解。

  4.朗读这段话,体会白杨的品格。(有感情地朗读)

  5.练习背诵此自然段。

  三、细读课文,理解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

  1.默读课文,自学。(投影出示)

  读句子,联系上下文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卫士”是什么意思?本课指的是什么?这

  位旅客为什么“出神”?)[讨论后板书:边疆建设者]

  (2)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表白了自己的心。(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爸爸“在表白着自己的`心”?他表白了自己什么样的心愿?)[讨论后板书:扎根边疆、建设边疆]

  (3)爸爸一手搂着一个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课文第一处讲到“沉思”,爸爸在沉思什么?这里爸爸又在沉思什么?)

  2.小组讨论解答。

  3.大家分析解答。

  4.朗读这几句话,体会其中的深刻含义。

  四、老师:望着窗外的卫士,爸爸想着、想着,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这是为什么呢?

  1.指名一人朗读课文最后一句话,大家分析其中的深刻含义。

  2.“微笑”又说明了什么?(板书:无私奉献的精神。)

  3.朗读训练,体会边疆建设者的无私奉献的精神。

  4.练习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五、朗读全文,想想课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六、确定中心思想,完成课后练习三(选择中心)

  说明:课文采用的是借物喻人的方法。(板书:借物喻人)

  七、总结深化

  本文作者袁鹰运用借物喻人的方法,热情赞美了具有白杨一样品格的边疆建设者,他们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的精神感染了在座的同学们,也感染了老师。希望我们共同努力,创造祖国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八、布置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熟课文。

小学五年级语文白杨教案6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白杨的特点。

  2、理清课文脉络,分段、概括段意。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教学重点:初读课文,了解白杨的特点。

  教学难点:理清课文脉络,概括段意。

  课前准备:学生收集白杨和有关西部边疆的资料,预习课文

  学习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在祖国的西北,有一碧千里的草原,有昔日辉煌的丝绸之路……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茫茫的戈壁滩,看看戈壁滩上生长着的白杨。(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课文。

  1.出示自学思考题。学生自学:

  (1)查字典或根据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戈壁 茫茫 清晰 浑黄一体 高大挺秀

  抚摸 表白 沉思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大戈壁是什么样的?白杨树是什么样的?

  (4)爸爸是怎样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的?

  (5)试着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2.老师检查自学效果。

  三、课内测评:

  1.写近义词:介绍( )抚摸( )分辨( )高大挺秀( )

  2.写反义词:清晰( )动摇( )软弱( )消失( )

  3.朗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三个问句,读一读,想一想,你能在文中找到答案吗?

  四、小结:老师点拨白杨三特点——高大挺秀,茂盛、大,生命力顽强。

  五、学生谈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白杨有了哪些认识呢?请谈一谈。

  板书设计:

  3、白杨

  高大挺秀 繁茂 生命力强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借物喻人的表现方法。

  2、体会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3、培养自己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重点难点: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课前准备:老师熟知课文,学生课前充分预习课文。

  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了解到课文讲的是一位旅客带自己的两个孩子到新疆去。在火车上向孩子们介绍了白杨树,并借白杨表白了自己的.心愿。那么这位旅客的心愿是什么呢?他是怎样借白杨来表白自己的心愿的呢?这是这节课学习重点。

  1、先请同学们找出课文中的三个问句。

  2、出示: ①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②“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③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

  这节课我们就顺着这三个问句来学习课文。

  二、学习互动

  (一)学习第一部分。

  1、齐读第一小节,思考:大戈壁是什么样的情景?

  2.出示大戈壁的挂图。教师描述。

  茫茫的大戈壁上,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有的只是满地的黄沙。大风一起,飞沙走石,遮天蔽日,一片浑黄,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地,大戈壁是多么荒凉呀!

  3.小组讨论:在这样茫茫的大沙漠上行车,大戈壁上的白杨树长得怎样呢?

  (高大挺秀:又高大又挺拔又秀丽。的白杨有35米高,相当于十层楼房那么高。)

  4.看到这白杨树,爸爸的神情是怎样的?兄妹俩又是怎样的呢?分角色朗读4—13小节。

  5.过渡:兄妹只知道白杨很高很直,不知道它为什么这么直,长得这么高,当哥哥提出这问题时,爸爸的脸色有什么变化?他是怎么回答这个问题的?

  (二)学习第二部分。

  1.自由朗读14小节。

  2、出示爸爸介绍白杨的三句话,师生逐句讲读。

  第一句:“这白杨从来就这么直,这么高大。”

  (1)“从来”是什么意思?这句话讲了白杨的什么特点?

  (2)朗读比较,体会感情。

  第二句:“哪儿需要它,它很快就在哪儿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1)这句话讲出了白杨的什么特点?

  (2)指导有感情朗读。

  第三句:“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1)这句话赞扬了白杨什么特点?

  (2)幻灯再现白杨与风沙、雨雪、干旱、洪水抗争的情景。

  (3)老师描述:

  在风沙面前,白杨像城墙一样巍然屹立;在雨雪面前,白杨像青松一样挺拔高洁;在干旱面前,白杨像骆驼一样耐旱耐渴;在洪水面前,白杨像中流砥柱一样牢固坚定。这就是白杨的品格!

  (三)学习第三部分。

  1.启发过渡:爸爸介绍白杨树时为什么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了呢?他为什么要想一会儿才告诉儿子和女儿呢?

  2.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愿。爸爸的心愿是什么呢?你能不能从下面的一段话中看出?

  3.引读16小节。读后讨论爸爸的心愿。

  (爸爸的心愿是:不仅自己要像白杨那样扎根边疆,还希望孩子们也能像白杨那样扎根边疆。所以爸爸上面的三句话既回答了儿子的问题,又是在借白杨勉励自己,教育孩子。)

  4.引读17小节。过渡:爸爸介绍的这一点白杨的知识和做人的知识就像一粒种子播在了孩子们幼小的心田里。这种子能不能生根、发芽、成长呢?

  5.老师读18小节。

  读后讨论:

  (1)爸爸为什么又陷入沉思?

  (2)为什么他又露出了一丝微笑?

  (3)“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作者仅仅就是写小白杨吗?

  三、总结课文

  1.中心思想:

  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位在新疆工作的父亲,在旅途中向子女介绍生长在戈壁滩上的白杨,借以表达自己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志向,同时希望自己的子女也能像白杨那样。哪里需要就在哪里生根、发芽、成长。

  2.抓住三个问句,总结文章的结构特点。

  3.交流感受、升华中心。

  四、达标检测。

  写几句话,夸夸像课文中的爸爸那样的祖国建设者和保卫者,可以用上“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等词语。(课后小练笔)

  五、总结收获。

  学生激情谈论本节课的收获,老师可以适时升华课文中心,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

  板书设计:

  借物 喻人

  外形 高达挺秀 扎根边疆

  白杨 正直高大 爸爸

  特性 生命力强....... 建设边疆

  坚强不屈

  小白杨 茁壮成长 ....... 小孩子

【小学五年级语文白杨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课文《白杨》教案12-02

白杨的语文教案06-11

小学五年级语文《白杨》说课稿01-16

小学五年级语文《白杨》说课稿01-16

《白杨礼赞》语文教案08-14

白杨的精品语文教案05-30

小学语文《白杨》教学设计01-27

小学语文《白杨》教学反思08-04

小学语文《白杨》教学设计11-04

语文优秀教案白杨(精选10篇)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