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12-04 07:25:43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优)语文教案4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优)语文教案4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演一演这个童话故事。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纷纷”、“激烈”造句。

  3、在对课文语言文字朗读感悟的基础上,知道除草剂,喷雾器具有保护稻秧不受杂草侵害的作用,培养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

  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编自演,鼓励学生凭借语言文字进行自由创造想象。

  教学准备:

  小黑板,录音,挂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初读课文,学会生字词。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小稻秧脱险记》。请小朋友把手拿出来,跟老师一起写课题。注意“稻”的笔顺,“秧”的右边起笔位置。

  2、学这篇课文,我们有四项任务。(出示投影片,教师读)

  (1)读课文,读出生字字音,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体会词语的意思。

  (3)小稻秧遇到了什么危险?后来是怎样脱险的?

  (4)写生字,要求写得正确、规范。

  二、我的十分钟,学习生字

  1、现在,先来看第一个任务。(出示生字)

  小朋友注意看,这些生字哪些不要老师教,也不要看书上的拼音,你就认识?

  A、我认识“拼”这个“拼”字你是什么时候认识的?

  (我是一年级时认识的。那时有一个词是“拼音”。)

  B、我还认识“剂”、“吵”、“雾”。我还认识“杂”、“器”。

  2、(老师指“纷”)这个字有认识的吗?(认识,这个字读fēn。)

  你是怎么认识的?(我是在{清明>这首诗里学的:里面有一句是“清明时节雨纷纷”。}

  3、我还认识“搬”。你是在哪儿认识的?(在我们家门口墙壁上的“搬家公司”的广告上认识的。)

  4、那是一些“野广告”。看来,“野广告”也有好处,可以帮助你认字。作为你,还要“感谢”“野广告”。

  读书,遇到不认识的字看一看课后的'生字表。那上面有注音。

  (学生读书,教师巡视指导)

  5、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不认识的生字的拼音写在上面。

  (学生默读,边读边写拼音)

  6、读完写完后,请同学们读一读生字的拼音,并记住它。

  7、哪些字记住了?哪些没记住,要老师帮忙的?

  三、学习课文

  1、请大家一边读课文,一边把不懂的词语画下来。

  2、这些词,有的需要老师帮助,有的自己读课文就可以理解;请大家读课文,边读边想这些词语的意思。我相信,同学们能通过读课文理解这些词语。

  3、读的时候不仅要考虑词语的意思,还要做到正确、流利,如果能做到有感情就更好了。请大家再读。

  4、“蜡黄”是什么意思?就是指脸色像蜡一样黄。

  5、哪个小朋友有把握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老师很喜欢勇敢的孩子。请你试着读一读。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

  吵 杂 拥 拼 欺 负 喘 纷

  2、指导

  注意字的结构,以及部件之间的比例。

  3、学生练习,教师适当指导。

语文教案 篇2

 一.预期效果

  1. 应获取的知识

  了解老舍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品,掌握“镶、水藻、贮蓄、澄澈、空灵”等一批雅词;理解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及其作用。

  2、应发展的能力

  学会运用“找景物,抓特征”的方法阅读写景类的散文,进一步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整体感知内容的基础上,揣摩、欣赏精彩句段和词语,并养成积累佳句的习惯。

  3、应培养的情感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设计要旨

  1.课标解读

  《济南的冬天》是一篇最具个性的写景散文,是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去阅读文本、观察生活的极好范例。因此,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应该明白在学生阅读中自己扮演的组织者、促进者、参与者的角色,当好文本与学生的中介,要时刻牢记语文课本不是教本,而是读本,要引导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会阅读。

  2.课文分析

  本文的语言清新、优美、亲切、自然,描写生动形象而又妙趣横生。因此,反复朗读,深入赏读,延伸写读是教学的重点。作者对景物描写得细致入微,平中见奇,常处见险,“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种观察事物描摹事物的能力应是本文教学的难点。另外,还可以把本文与《春》比较阅读,进一步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对描写景物,抒发感情的作用。

  3.学情认识

  初一新生形象思维能力强,对于写景类的散文比较喜欢。另外,他们在小学时学过老舍先生的散文《养花》、《猫》。“喜欢阅读,方能有感受的乐趣”,加之在前一课学了朱自清先生的《春》,对于写景类文章的阅读已经掌握了一些方法,对于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及其作用也有所了解,因此,学生学习本文的难度可能不大,只是教师在引导学生由读到写的过程中,要激之以趣,导之以情,授之以法,方能进一步加深学生的感情和体验,方能使学生“在课本与生活里走个来回。”

  4.教法介绍

  1. 朗读法

  好的诗文当以朗读为主。尤其是写景、抒情的散文朗读需要很高的技巧,教师除了理性指导以外,应先范读,让学生模仿,再品读、想读、比读、写读,在朗读中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在朗读中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2.质疑法

  质疑法是由教师提供适合学生学习的教材,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发现问题,寻找答案得出结论。本文的教学就比较适合这种教学方法。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充分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采用查疑、揭拗的方法进行质疑。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和创造能力。

  三、实施步骤

  1.课前准备

  老舍的生平资料及代表作品。

  《济南的秋天》是老舍先生的另一篇佳作。印发给学生,可进一步拓宽学生的阅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济南的冬天》的朗读录音带。

  2课时安排

  共安排两课时。

  3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对策

  引读激趣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刚刚领略了春草如茵、春花竞放的春的'美景,感受了大自然的神奇造化。其实,时序更替,四季轮回,春夏秋冬都是美不胜收的。你们知道哪里的春夏秋冬是最美的吗?最好能用学过的古诗文加以说明。

  老舍先生在《济南的秋天》中写道:“上帝把春的艺术赐给了西湖,把夏的艺术赐给了瑞士,把秋天的和冬天的全赐给了济南。”在作者的眼里,济南的秋天和冬天都是最美的;在作者的笔下,济南的秋天和冬天如诗如画,别具风韵。今天,就让我们随着老舍先生一起来欣赏济南冬天的美景吧。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本课生字,理解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理解文中父亲表示爱的方式。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理解文中父亲表示爱的方式。

  教学难点:

  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从细微处发现爱。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有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

  2、读有生字的句子。

  3、再一次轻声自由读课文,看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朗读感悟,体会父爱

  (一)体会弟弟的心理变化。

  1、自由读课文的2、3段。画出写弟弟的句子。

  2、汇报句子,朗读并体会弟弟的心理变化。

  (二)感悟父爱

  1、轻声读课文的'4段。

  2、体会父亲的动作。

  “可是,当爸爸走到拐弯儿处的刹那间,却不经意似的回过头来,很快地瞟了弟弟他们一眼,然后才消失在拐弯儿处。”(抓住“不经意”和“瞟”)

  3、小组合作写句子,理解文中父爱的表达方式。

  弟弟很伤心,你委屈,很生气时,爸爸也很( ),很( ),也很( )。

  4、填关联词,合作读第四段。齐读结尾。

  四、引向生活,感受父爱

  引导学生感受自己的父亲。写句子。

  (在我心中,最能代表父爱的是________________。 )

  板书设计:

  拐弯儿处的回头

  走了 回头

  父

  爱

语文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夏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文中形象的描绘,品味富有魅力的语言。

  3.培养热爱劳动的感情及审美能力、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夏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文中形象的描绘,品味富有魅力的语言。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显示有关夏季风景的画面。

  让学生说一说对夏季的感受,导入课题并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夏的特点,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文中形象的描绘,品味富有魅力的.语言。

  3.培养热爱劳动的感情及审美、鉴赏能力。

  三、作者简介。(多媒体出示)

  梁衡:1946年出生,山西霍县人。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作品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有散文三篇(《晋词》《觅渡、觅渡,渡何处》和《夏感》)入选中学教材。

  指名朗读。

  四、检查预习。

  1.读准字词的音。

  2.解释词语。

  五、初读感知。

  1.听读课文,思考问题。

  ①作者的眼中,夏天有何特点?

  ②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夏天景致的?

  ③文中突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在哪一自然段中表现的?

  2.讨论交流。

  3.初步理解最后一自然段。

  六、研讨赏析。

  重点研讨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从夏天的蓬勃生命力、夏天的色彩、夏天的紧张旋律来感受夏天的景美、人勤。

  1.让学生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2.师生讨论交流,在读书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七、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在读书中感受到了夏季景色的热烈、奔放以及农民们的辛劳,夏季确实是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季节,是个值得赞美的季节。

  八、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最喜爱的夏天的景象。

  九、布置作业。

  1.仿照句式,结合课文或发挥想象,写一写“夏之色”和“冬之色”。

  例: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期望之情。

  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2.收集有关夏的诗句及散文。

  附:板书设计。

  自然景色

  13 夏感 金黄色彩 景美 人勤

  紧张旋律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2-22

语文的教案06-12

语文的教案11-16

精品语文教案范文语文优秀教案04-11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5-30

语文园地的语文教案05-11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精品语文教案 高中语文精品教案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