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09-26 07:33:35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通用)语文教案3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通用)语文教案3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布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整体感知全文内容,理解人工驯养的马和天然野生的马的特性。

  3.揣摩体会对比描写及作用,学会恰当运用对比描写的方法。

  4.理解并赏析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对马的人格化的描写,培养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能力和感悟能力。

  5.培养学生关心、爱护动物。

  【重点难点】

  1.反复诵读,积累语句,整体感知,体会文章的精妙之处。

  2、揣摩体会,对比描写,了解作用,学会恰当运用对比描写的方法。

  【教学设想】

  1.这是一篇自渎课文,在教法上关键是引起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故本课先让学生通过看图片后阅读全文,再通过辩论的方式,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才质疑,让学生讨论,从而达到理解全文的目的。

  2.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1.臧克家的《老马》:总是叫大车装个够/它横竖不说一句话/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它把头沉重的垂下//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它有泪只往心里咽/眼里飘来一道鞭影/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老马形象塑造:舍其形而传其神。诗人没有详细描写老马衰弱病残的外形,而是着重写它的命运、感受和心境,增强了老马悲剧的感染力。老马在这里可以理解为旧中国受苦受难的农民的象征。诗人越是写出老马的忍辱负重、善良忠厚,就越能激发读者对被压迫而不深情农民的同情,激起对旧制度和剥削阶级的愤怒和诅咒。

  2.含有马的成语,如:龙马精神、鞍前马后、心猿意马、悬崖勒马、人仰马翻、伯乐相马……

  3、马在人类的历程中永远是人类的朋友;引出布封的《马》

  布封(1707-1788),法国博物学家、作家。从小爱好自然科学。1933年他26岁时进入法国科学院。1739年起担任皇家花园(植物园)总管。1753年被法兰西学院接受为院士。他1748年开始写作36卷巨册的《自然史》。

  《自然史》是一部博物志,它包括《地球形成史》《动物史》《人类史》《鸟类史》《爬虫类史》《自然的分期》等几大部分,对自然界作了唯物主义的解释。在整个《自然史》中,上帝是不存在的,把上帝从宇宙的解释中驱逐出去,是《自然史》的一大贡献。布封的《自然史》中具有较高文学价值和艺术性的,是他对动物的描绘,在他笔下,小松鼠善良可爱,大象温和憨厚,鸽子夫妇相亲相爱,。布封还往往把动物拟人化,赋予它们以某种人格,马像英勇忠烈的战士,狗是忠心耿耿的义仆,……语言优美,又不乏艺术的形象的描绘

  二、有情朗读,整体感知(课后练习一)

  1.你认为课文写了哪两种生存状态下的马?

  家马、野马或人工驯养的马、天然的马。

  2.被征服之后的马具有怎样的`品格?

  ①勇毅。无论是在疆场上,还是在平时的射猎、演武、赛跑时,它们都精神抖擞、慷慨以赴,与主人同生死、共荣辱。

  ②驯良。它们不但屈从人类的操纵,还会迎合别人的心意。它们“无保留地贡献着自己”,为人类做各种服务。自由豪迈的动物,成了低眉顺目的工具,可以看作是一种悲哀的堕落。

  (马是人类的朋友,人类却不是马的朋友。人类对“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人类还用“衔铁”“马刺”“铁钉”残忍地禁锢它。更悲惨的是,许多人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把马变成了自己的玩物。)共3页,当前第1页123

  3.马原本(天然野生的马)是什么样的动物呢?

  美质:它们自由自在地生活,感觉自豪而不屑于受人照顾。在大自然中“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被赋予“强壮、轻捷和遒劲”的美的品性,具有“充沛的精力和高贵的精神”。

  美德:天性绝不凶猛,热爱和平;它们群居行动,团结和睦;相互间没有“妒忌”,从不为己争斗。

  美貌:在所有的动物中,马“身材高大又最匀称、最优美”,有高贵姿态。

  4.作者对两种马各持什么态度?这种态度集中表现在哪些段落?

  作者同情家马,欣赏野马,这种态度集中表现在二、三自然段。

  课文是一篇介绍马的科学小品,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用文学的笔调,描绘了马在两种生存状态下的不同形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在无垠的草原上”“自由自在地生活着的马匹”的由衷赞美,对“被人养育”“经过训练”“供人驱使”的马的深刻同情。

  5.全文可分两部分,第1、2节写人类驯养的马,第3、4、5节写天然野生的马。通过对比表现了两种状态下马的不同生存状况。

  三、问题探究

  1.如何理解“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

  首先,“教育”是拟人化用法,指人类对马的驯养。其次,“以丧失自由而开始”指马一出生就受到人的照顾,被人喂养,而不是自由自在地自己去寻找食物;“以接受束缚而告终”,包含两层含义:(1)指马被套上缰绳,披上鞍辔,戴上衔铁,钉上蹄铁;(2)指马从思想上接受服从的观念,服从成为马的天性。

  这句话概括了人类对马所做的一切,表达了作者对马的深切同情,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

  2.“给马戴黄金链条”等是不是对马的“侮辱”?

  讨论明确:是“侮辱”,因为这些做法使马失去了人的伙伴的平等地位,沦为人类的奴隶和玩物,马的特性丧失殆尽。精神的泯灭是最大的悲哀。

  3.找出文中对比描写的相关内容,并思考其作用。

  就全文来看,作者是将家马与野马作比,以家马的驯良来衬托野马的自由奔放,就最后一段来看,是以其它动物来衬托马的美貌。

  4.文章在写马的美貌时,与其他动物作了对比,你认为其他动物真的很丑吗?说说你的看法。

  运用对比描写,更能突出马的美貌。但作者把马与其他动物作比较时,态度是不很客观的,因为动物的外形是它们在漫长进化过程中为适应环境自行演变的结果,无所谓优劣美丑。

  5.写作方法

  ①本文运用拟人的手法来表现马,赞美马,在作者的笔下,马被赋予人格的魅力,如本来马在战场上是被迫冲腾蹿跃的,可作者写道它“喜爱”并“追求”兵器的撞击声;马是受人摆布和约束的,可作者却说它“知道克制”自己;马被驯服,这种驯服作者称之为“教育”。马在作者的笔下,具有了人一般的意志品质。它像英勇忠义的战士,又像驯服诚实的奴仆,像豪迈而犷野的游侠,又像典雅高贵的绅士。

  ②本文多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如将人工驯养的马与天然野生的马不同生存状况的对比,抒发了对驯马的同情与对野马的赞美。又如将马与驴、狮子、牛、骆驼、犀牛、鹿、象七种动物对比,从而更加突出了马的姿态高贵。

  四、拓展小结

  1.同学们,布封的笔下,马已被赋予人性的光彩,它像英勇忠义的战士,像驯服诚实的奴仆,像豪迈而犷野的游侠,又像典雅高贵的绅士。所以,与其说作者赞美野马,不如说作者赞美有着野马一般美质美德美貌的人。布封之所以将马写得栩栩如生,这正是把人的思想浸入到马身上的缘故。我们要一个做像马一样的人。

  自古文人相惜,作家梁晓声就曾写过《假如我为马》这样一篇文章,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是的,我如果在对生命形式进行选择时,我竟不幸没了做人的资格,那么,我恳求造物主赐我为一匹野马,如果我的渴望得不到更大的满足,那么就让我变成一匹野马,在行动上去追求更大的自由。”

  2.汉字中有许多以“马”为偏旁的字,找出其意义为骏马的字,越多越好

  3.收集古代与马有关的历史故事、成语或诗歌。

语文教案 篇2

  第 一 课 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2、能按照顺序进行看图说话练习。

  3、能用一定的记字方法记住9个生字的字形,写好”追”,”喊”两个字。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教学难点:看图按顺序说一段话。

  教学准备: 挂图、字卡、课前寻找秋天、黑板 X)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生活激趣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秋游》,请小朋友跟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2、“秋”指什么季节?“秋游”是什么意思?(秋天到郊外游玩) 齐读课题。 `

  3、在我们的身边,秋天已经悄悄来临了。这两天,大家都睁大了双眼去寻找秋天,来说说你们的收获吧。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一首诗或儿歌。(全班交流)

  4、大家的收获还真不少。这节课,老师要邀请大家一起去郊外游玩,希望大家能玩得开心,收获更多。

  二、范读课文,指导看图。

  1、请大家把书翻到第1课《秋游》,捧好书,准备出发。(师范读)

  2、同学们跟着老师去郊外游玩,你看到了些什么?又说了些什么?请大家走进这幅《秋游》图。

  (1)我们从上往下看,秋天的天空中,你看到了些什么?它们是什么样子的?( ……的天空……几朵白云有的像……有的像……小鸟……) 板书:天空:

  (2)秋天的农田里,长了哪些庄稼?它们有是什么样子?(稻子金黄,高梁火红,棉花雪白雪白。)

  板书:田野

  (3)你们在草地上玩了什么呢?

  出示:我们有的( ),有的( ),有的( ),

  有的( )。

  (板书:游玩)

  3、大家说得真不错,现在你能按“天空——田野——游玩“的顺序向大家介绍一下你 秋游的经历吗?(指名一生说)

  三、初读课文。

  1、秋游的经历真令人开心,《秋游》这一篇课文更是生动地记录了同学们的游玩经历过程,现在请大家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

  要求:①读准字音 ②读通句子(读3遍)

  2、这些生字词你能读准了吗?自己先练一练。

  出示: 追逐 郊外 白兔 绵羊

  老师 喊着 高梁 凉了

  棉花 稻子 一望无边

  逮蚂蚱 打滚儿 亮嗓子

  (1) 自由练读.

  (2) 带拼音开火车读,齐读

  (3) 去拼音一行一行读,齐读

  3、大家的生字词读得这么棒,相信读课文也难不了你们。第一节写了同学们跟着老师去郊外游玩,谁来读?

  (1)来到郊外,同学们看到秋天的天空美极了。(板书:美)谁来读第2节。(请生读,评议)

  (2)秋天的田野也很美。(板书:美)谁来读第3节?(请生读,评议)

  (3)第4节写同学们在草地上玩得很开心。(板书:开心)谁来读?(请生读)

  4、美好的秋天,尽情的玩乐,真令人难以忘怀,让我们一起再次走进课文,再次去郊外游玩一番。(齐读课文)

  四、分析字形,指导写字。

  1、今天,同学们跟着老师去郊游,玩得都很开心,可课文中的生字却急坏了,它们争着抢着对同学们说:“小朋友们,今天可别光顾着玩,还得认真写好字呀!”同学们,你们会认真写好字吗?”

  2、 出示:“ 追”“喊”

  (1)先和它们一起打个招呼。

  (2)书空这两个字的笔顺。

  (3)说说怎么记住它们.

  (4)范写

  追:竖笔写在竖中线,两个左框紧贴竖。点的'起笔要略低,捺脚运笔重到轻。

  喊:口字写得窄而上,一撇写到口字下。一横一口要靠左,斜钩对角拉拉长,最后一笔点在上。

  五、课后作业

  这节课,同学们的表现都很不错,课后希望大家能把这篇美文多读几遍,争取把课文读熟练。

  第 二 课 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图文对照细读课文,并通过想象,抓住重点词语反复品味朗读,从而体会秋天的美丽,体会孩子们面对秋天美丽变化的天空和色彩斑斓的田野尽情享受的愉快心情。

  2、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抓住重点词反复品味朗读,感受秋天的美景。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小朋友,上一堂课我们初学了课文,对课文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还学会了许多生字新词,这些生字、新词还认识吗?

  出示:白兔农田追逐一望无边

  郊外 草地 开心 笑着

  喊着 蚂蚱 棉花 几只 ?

  (1)、指读词语。

  (2)、找一找轻声音节的词,多音字。

  (3)、选择其中的一个说句话。

  二、精读课文

  小朋友,今天老师要带着大家到大自然中,去仔细感受一下秋天的大自然带给我们的乐趣,好吗?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小朋友秋游时看到了什么?玩了些什么?

  (一)、第二自然段

1、你觉得秋天的天空怎么样?(美)美在哪里呢?我们读读课文好吗?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师生讨论:抓住“蓝蓝的、一望无边、有时像……有时像……”

  (1)“蓝蓝的”对呀,秋天的天空真美,颜色是蓝蓝的,我们一起读读这个词,再美一点;

  (2)“一望无边”哦,原来天空是这么广阔啊,真大呀,真是一眼望不到边,谁能读好这个词?指读,真不错,你把天空的广阔无边给读出来了,我们一起来试试;

  (3)“有时像……有时像……”嗯,秋天的天空真美,美在天上的白云真有趣,小朋友,你们看,这天上的云朵就只像白兔,绵羊吗?这些飘动的云变化真多啊!在这一望无际的天空中,这些云朵还在不断的变化着呢?请小朋友看看图,也可以联系平时所看到的来说说天上的云还像什么?

  4、句式练习(学生说到有时……完成这个句子练习)

  出示句子:蓝蓝的天空一望无边,几朵白云有时像( ),有时像( ),有时像( )。

  小结:的确,秋天的天空多美呀!美在几朵白云有时像一群白兔,有时像几只绵羊,多神奇!秋天的天空美在颜色是“蓝蓝的”,美在“一望无边”,多么广阔啊!那谁能通过朗读把秋天天空的美丽读出来呢?(指读课文)你读得真美,我们学着他的样子一起来试一下好吗?(齐读)

  (二)、第三自然段

  过渡:我们刚才感受到了秋天的天空很美,秋天还有什么也很美呢?(田野)

  1、分小组读课文自己学习讨论,用一句话来说说田野的景色。

  2、学生交流

  (1)、田野里,稻子成熟了。(对呀,田野里稻子金黄金黄的,这就告诉我们稻子是成熟

  (2)、田野里,高粱火红火红的。(你看到了火红火红的高粱,秋天到了,高粱涨红了脸朝我们笑呢!那高粱也成熟了。)

  (3)、田野里,棉花白了。(棉花白白的,如果你看到一团团雪白的棉花,那你一定会替农民伯伯高兴,因为棉花成熟了,获得了大丰收。)

  3、谁愿意来读读呢?(指读)你能想象一下稻田里这丰收的景象吗?

  田野里稻子黄了,黄得怎样?高粱红了,红得怎样?棉花白了,白得怎样?可以说一种,也可以说两种,能说三种就更好了。

  4、出示:田野里,稻子黄了,( );高粱红了,( ),棉花白了,( )。

  5、是啊,秋天的田野五彩斑斓,确实很美。让我们再一次美美地读一读好吗?老师还觉得,这些颜色不光美,还说明了庄稼成熟了,就要丰收了,大家肯定很高兴,所以读的时候还要——高兴点。真好,让我们来试一试。

  (三)、第四自然段

  过渡:小朋友,秋天的天空是那么的美,秋天的田野是那么的美,在这么美丽的季节里,小朋友来到郊外游玩,玩了些什么呢?谁来读读课文?

  1、指读第4自然段,思考:共有几句话?

  2、指读第一句:同学们有的在草地上打滚儿,有的忙着逮蚂蚱,有的向着蓝天亮开了嗓子。

  (1)、读得不错!圈点“有的……”读读体会,“亮开了嗓子”在干什么呢?

  (2)、引导学生看看图,小朋友还玩些什么?

  (3)用上“有的”来说说笑朋友还玩了些什么。

  3、小朋友在大自然中尽情玩耍,尽情欢笑,大家(引读):奔跑追逐,笑着喊着,多开心哪!

  4、那就让我们开开心心的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写了同学们跟着老师去郊外秋游,秋天的天空和田野都很美丽,大家玩得也很开心。让我们再一起把课文美美的读一读好吗?

  四、作业

  1、有感情的背诵课文

  2、用“有的……有的……有的……”练习说话。

  板书: 天空 美

  秋游 田野 开心

  游玩 乐

语文教案 篇3

  目标:

  1. 体会小说精心的构思和巧妙的布局;

  2. 理解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3. 分析玛蒂尔德的形象及其意义;

  4. 培养学生德辩证思维、发散思维能力。

  重点:

  体会小说精巧的构思

  难点

  玛蒂尔德形象及其意义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简介作者、概述故事情节

  教学步骤:

  一、 简介作者、作品

  莫泊桑(1850——1893),19世纪后半叶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世界短篇小说巨匠。他出生于法国诺曼底的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1870年,他中学毕业后刚到巴黎攻读法律,普法战争就爆发了,他被征入伍。战后退伍,先后在炮军部和教育部任小职员。1880年,以《羊脂球》登上法国文坛,一举成名。

  他创作短篇小说约300篇,长篇小说6部,游记3部和其他一些作品。

  二、 通读全文,理清结构。

  1、 口述故事梗概。

  玛蒂尔德,一心向往上流社会,在接到教育部长举办舞会的请帖后,却“懊恼”“发愁”,她在舞会上大获成功,眼看踏上了成功之路。不料,丢失了项链,使她再次坠入了厄运。用十年的青春赔了一挂项链,最后才得知项链是假的。

  2.列出情节结构。

  七个“梦想 四个“陶醉” 十年青春 一个“回想” 爱慕虚荣

  借项链 丢项链 赔项链 假项链 苦不堪言

  三、 讨论

  a、 这个故事中有两处重要的曲折波澜,谁能说一说?

  ——故事中问,路瓦栽夫人参加晚会大出风头后乐极生悲,丢失了项链;另一处是故事结尾,洛瓦栽夫人经历十年磨难,赔偿了巨额债款后,乃知所丢的项链是假的。

  b、 设想一下,假使路瓦栽夫人大出风头后,项链没有丢失,以后的情节如何发展,(以课文内容作合乎情理的假设推想,力求符合原小说的主题思想)

  ——路瓦栽夫人第二次又去商店借了更昂贵的首饰,可是因为招摇过市,遭到抢劫,从此落入苦难……(同后)

  ——路瓦栽夫人从此在虚荣的道路上陷得更深,每天与丈夫纠缠,要他购买贵重首饰,大吵三、六、九,小吵天天有,最后不得不上法院离婚。

  ——她终于成了一位显贵的情妇,被玩弄后,又遭抛弃,她郁郁寡欢、最终自尽。

  c、 再设想一下:路瓦栽夫人在偿还巨额债款后,忽然得知所丢的项链原来是假的,接着她又会怎样?

  ——她震惊过度,发了疯

  ——她回家后自杀了

  ——她老毛病发作,兴致勃勃地用还给她的钱买了高贵的首饰去参加夜会,却又因老又丑而遭冷淡、讥笑

  ——她接受了教训,从此勤俭过日子,生活很美满

  ——这个问题不重要,原作的结尾给人深深回味的余地,妙不可言,硬要说出某一具体的结局,是没有必要的。不具体说出来,使人想得更多。

  因为一方面说明原作精湛的艺术,我们的设想往往有续貂之嫌;另一方面,我们的设想,也有原作异曲同工之处,不必妄自菲薄。

  四、 作业: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在小说的三要素中,处于第一位的是人物,情节与环境完全服从人物性格塑造的需要,因此,要读懂小说,就要读懂人物;要学习写作,就必须学习人物形象的塑造。

  提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玛蒂尔德形象的塑造及意义

  二、分析玛蒂尔德形象

  提问:

  A。“失项链”形成了十年前的玛蒂尔德和十年后的玛蒂尔德,你喜欢什么时期的?

  有关玛蒂尔德的评价,文坛一直颇有争议,要求学生对照“练习二”进行讨论。

  提示

  1.形象是发展的,也是丰富的,十年前与十年后的玛蒂尔德有天壤之别,但但在分析人物形象时不能割裂。

  2.从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这个角度去分析。人物描写方法有肖像、心理描写、行动描写和语文描写。《项链》在塑造玛蒂尔德形象上成功地运用了心理描写的方法。

  B。师生结合课文共同讨论,问题设计:

  1.“她也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中“也”有什么含义?

  这个“也”字告诉我们,她未能凭借自己的美貌跻身于上层社会的无可奈何的.处境。是“金钱”的围墙把她挡在了上流社会的圈外,那种“高雅和奢华的生活”她只能在梦中享受。

  2.她为什么“觉得她生来就是为着过高雅和奢华的生活”?

  明确:

  因为她“美丽动人”,按照当时社会的价值标准,她具有优越的“出身”和“资本”。

  3.当她“看着那个替她做琐碎家事的勃雷大涅省的小女仆,心里就引起悲哀的感慨”,她到底感慨什么?

  明确:

  ①“勃雷大涅省的小女仆”是佣金最廉价的;

  ②小女仆只能做“琐碎家事”,她感慨自己家境的平民化。

  4.小说中写了她七个“梦想”,怎么辩证看待?“虚荣心”的“虚”是怎么体现的?(要求学生朗读“夜会的日子到了……陶醉在妇女们所认为最美满最甜蜜的胜利里”。)

  明确:

  ①追求幸福生活本身无可非议,但她不切实际,仅仅只能是“梦想”;

  ②用服饰和项链来掩饰自己;

  ③她“陶醉”的是一种虚假的,稍纵即逝的假相;

  ④一个“逃”字更形象地说明说明她的虚荣心。

  5.“失项链”后玛蒂尔德可以选择哪些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只选择“赔”说明了什么?

  明确:

  ①她可以选择骗、偷、逃等方式;

  ②之所以选择“赔”说明了她人格的自尊、诚实。

  6.“赔项链”使玛蒂尔德形象的塑造产生了一个飞跃,那么在“借项链”中小说是否有些铺垫?

  明确:

  ①她的“梦想”与追求实际上是希望自己的人格得到别人的尊重;

  ②她并没有利用姿色去沉沦,只是“常常整天整天地哭泣”;

  ③她的“迟疑”说明她对丈夫的了解,表现她的善良;

  ④舞会上她陶醉在所有的人都注视她,说明她希望自己的人格受人尊重。

  7.为什么玛蒂尔德会“带着天真的得益的神情笑了”?

  明确:

  因为她已经抛弃娇气和任性,远离了虚幻的遐想,而成了为明确生活目标而一步步攀登的奋斗女性,她为之自豪。

  ★归纳

  玛蒂尔德漂亮 ——美丽的外表小职员、小书记、寒伧

  ——低微的出身爱慕虚荣、想入非非、不妄于现状 ——扭曲的性格诚实、善良、勇于面对困难

  ——可敬的人格

  ★分析:“丢项链”对玛蒂尔德的影响

  “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变幻无常的啊!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项链》

  提问并讨论:

  这件事对玛蒂尔德到底是“败坏”还是“成全”?十年后她常常“回想”有何感慨?

  明确:是“败坏”也是“成全”,她丢失了美丽和平静的生活,成全了人格的尊严。联系到小说结尾抖出那串项链是假的,可以认为:玛蒂尔德最初向往而不得的那些东西,就如同那挂项链,原来每一颗都是假的;而她用了十年艰辛换来的这一挂,就象真真切切领悟到的人生一样,每一颗都是真实的,只不过她付出的代价多了一些而已。

  三、分析玛蒂尔德悲剧的成因

  学生讨论明确:《项链》包含着许多哲学命题:偶然与必然、现象与本质、真相与假象等。(引导学生分析第一、二自然段以及路瓦栽及佛莱思节夫人的虚荣心。)小说中的情节确实看似偶然,但有一定的必然性,因为:

  ①当时社会的价值取向;

  ②她性格的弱点。

  归纳:玛蒂尔德的悲剧既是她个人的悲剧,也是社会的悲剧。

  四、评析玛蒂尔德形象的意义:

  (一)提示:

  1.“文学就是人学”,是艺术地再现真实的生活,因此人物形象、小说主题也正如生活一样丰富多彩。

  2.莫泊桑虽然是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但受自由主义“纯客观”主张的影响,有时对所描写的事务缺乏明朗的态度,限制了思想的深度,消弱了批判的光芒。

  3.“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每个读者都可以从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需要角度去评判。

  (二)提问:除了对玛蒂尔德虚荣心的讽刺,十年艰辛的同情以及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外,你还怎么看待玛蒂尔德这个形象?请用一句话概括。(要求学生不拘泥于书本的提示,不拘泥于传统的定论)

  (三)师生讨论:可预见的要点

  对玛蒂尔德的评价

  1、错位到复位的女性

  2、金钱与人格的较量

  3、一曲诚挚相爱的颂歌

  4、对诚实守信的赞扬

  5、对英雄气慨的赞扬

  五、课后练习:补充心理描写

  小说最后当佛莱思节夫人告诉她那串项链是假的的时候。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6-12

语文的教案02-22

精品语文教案范文语文优秀教案04-11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精品语文教案 高中语文精品教案10-10

有关语文教案语文教案简单05-18

语文《石榴》教案10-11

语文母鸡教案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