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07-17 08:19:48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精华】小学语文教案模板锦集9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教案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精华】小学语文教案模板锦集9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

  2.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王冕的画画得好,是他勤学苦练的结果;并且懂得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下功夫,才能成功的道理。

  3.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自然段。

  教学重点

  1.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王冕的画画得好,是他勤学苦练的结果,并且懂得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下功夫才能成功的道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

  教学难点

  懂得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下功夫才能成功的道理。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会课文中的11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

  (二)能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的内容。

  二、教学重点

  (一)学会本课生字,及生字组成的词。

  (二)能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课文的内容。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画画吗?我国元朝的时候,有一位著名的画家叫王冕,你想知道他从小是怎么喜欢上画画和他怎样画画的吗?好,老师带领你学习第十五课。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书中的插图,从这幅画上,你都能知道什么?

  1.先让学生自己观察。

  2.然后指名回答。

  (1)从王冕穿的服饰能知道这件事是古时候的事。

  (2)王冕身后有一头牛,说明王冕小时候是放牛娃。

  (3)王冕在观看荷花。

  (三)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师范读全文,边听边思考:这篇课文是写的谁什么时候的什么事?

  2.师读完后,指名学生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本课写的是画家王冕小时候学画荷花的事。

  (四)学习生字:

  1.看课后田格中的生字,边看拼音读课文,边画出生字及生字组成的词语。

  2.读准生字的读音。

  (1)学生自己看拼音读。

  (2)指名读,齐读。

  3.在读准生字读音的情况下,读全文,要求读正确、流利。

  (1)学生自己读。

  (2)同学互相读,互相指出读音不对的地方。

  (五)识记生字。注意识记的方法。

  1.学生自己自学。

  2.小组内汇报,说明用什么方法识记的。

  3.指小组代表汇报识记情况,老师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加以点拨或加以强调。

  (1)利用熟字记字:

  读:左右结构,左边言字旁,右上是“十”,右中是横钩,下边是“头”。读书,读课文,读诗词,朗读。

  荷:上下结构,上边草字头,下边左边单人旁,右边是“可”。荷花,荷花生长在水中,它的根是我们能做菜的藕。荷叶,荷苞,荷箭。

  想:上下结构,上左是“木”,上右是“目”,下边心字底。思想,想念,理想。

  平:干字两横间加上一点一撇。平常,平时,平日,平平安安。

  样:左右结构,左边“木”,右边“羊”。样子,样品,榜样,一样,一模一样。

  美:上下结构,上边“羊”字头,一竖下边不出头,下边“大”。美丽,美好,美妙。

  买:上下结构,上边横钩,下边“头”。买东西,做买卖,买书。

  (2)其它:

  父:爸字去掉“巴”,笔顺是“。父亲,父母,父辈。

  书:独体字。笔顺:。书架有几层,书的字形像书架两层撂起来。书本,读书。

  更:上面一横,中间扁日,再一撇一捺。更好,更红,更美,更坏。

  丽:上下结构,上面一横,下面是两个“”并列。美丽:意思是漂亮,好看。

  (3)学生汇报记字方法时,要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记字。

  4.巩固:抽读生字和词语卡片,让学生读一读。

  5.指导书写生字。

  (1)重点指导“书”上边“”写小一些,下边“”写长大一些。“更”最后的一捺要过一撇。“美”,“羊”字头的一竖下边不出头。

  (2)其它的字让学生自己观察田格中生字每一笔的位置,再照范字抄写,要求抄写一个对照一次,有不对或不美观的擦掉再写,并鼓励孩子要一次成功,不要总是擦了写。

  (六)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在掌握生字的音形义后,再读课文,要求读得通顺、流利。

  2.边读边标出本课共有几个自然段。

  3.读一段想一想这段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七)作业。

  1.抄写生字。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课文1~2自然段,理解这两段的内容,知道王冕小时候是怎样读书的,体会王冕想把荷花画下来的迫切愿望。

  (二)背诵课文第2段。

  二、教学重点

  (一)理解课文1~2自然段的内容,知道王冕小时候是怎样读书的,体会王冕想把荷花画下来的迫切愿望。

  (二)指导学生背诵课文第2段。

  三、教学难点

  1.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2.让学生掌握背诵课文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本课写的是王冕学画画的事,那么他是怎样想起学画画的呢?今天学习课文的1~2自然段,我们就会明白了。

  (二)逐段学习课文。

  1.学习课文第一段:

  (1)自己小声读课文第1段,标出这段共有几句话。

  (2)再小声读课文,想一想每句话讲的是什么意思。

  (3)在小组内读一句话,说一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4)指名汇报,汇报时仍然是先读出这句话,再说一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①第一句话是介绍王冕这个人,从这句话中,知道王冕是个画家,是古时候的人。从图中的穿着打扮也能看出来。

  ②第二句话是说王冕因父亲去世早,家里很穷,他只好当了放牛娃。

  出示句子:

  “只念了三年书就去给人家放牛。”“只”和“就”说明什么?到三年级的时候,他就失学了,靠给别人放牛来维持生活。

  ③第三句告诉我们王冕一边放牛,一边找些书来读。出示句子:

  “他一边放牛,一边找些书来读。”“一边……一边……”是什么意思?是指同时,即干着这个,又干着那个。说句子,理解一边一边的意思:放学路上,我一边走路,一边唱歌。

  理解:他为什么一边放牛,还要一边找些书来读?(让学生谈自己的理解。)这说明王冕是个爱读书,爱学习的好孩子,上不起学,在那种艰难困苦的条件下,还那么自觉地学习,那么顽强地学习,这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呀,多么让人敬佩呀。

  让同学们想象,正因为他是这样的渴望学习,自觉想办法学习,所以能够成为一个了不起的画家。

  (5)指导朗读这一段。

  “很穷”、“只”、“就”、“放牛”等词要重读,体现王冕的家境贫穷。

  “一边、一边”“找”重读,突出王冕克服困难、酷爱学习的精神。

  范读,多让学生试读,指名读。

  (6)教师小结过渡。

  王冕小时候家里很穷,只能给别人放牛维持生活,他想学习,他爱学习,所以一边放牛,还一边找书看,那么他怎么成为画家的呢?

  2.学习课文第2段。

  (1)小声读第2自然段,标出共有几句话,想一想每句话的意思。

  (2)再小声读课文,边读边认真观察插图,再想一想每句话的意思。

  (3)逐句理解。

  ①指名读第1~2句话,读后告诉大家,从这两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时间:夏天的傍晚(太阳刚落山)

  地点:湖边。

  事情:放牛时,天气变化,下雨了。

  理解“乌云密布”。“乌云”黑色的云彩,“密布”布满了整个天空,正因为乌云密布,所以下起的是大雨。

  指导朗读这两句:“忽然”一词要读得快,“大”重读,强调雨下得大。

  ②指名读第3~4两句话。这两句话是描写什么的?

  为什么会“满湖通红”?太阳要落山,会出现晚霞,大雨过后,空气清新,一片晚霞照得满湖显现红色,美极了。

  再读第四句话,画出什么,怎么样。

  让学生读出你画的句子。指出描写颜色的词,“粉红”“碧绿”。

  指导朗读:老师要先激励学生的情绪,然后范读,再让学生读。

  同学们,一阵大雨过后,一片晚霞把满湖照得通红,湖里的荷花变美了,粉红色的花瓣上清水滴滴,碧绿的荷叶上水珠滚来滚去。这是一幅多么美的图画呀,我们能把这美读出来吗?听老师读。谁能比老师读得更好。

  ③王冕看着这满湖美丽的景色,简直出了神,并且产生了想法,他想什么呢?(指名读第5句话。)

  理解“出了神”,看插图,王冕的表情。他两眼直盯着湖中,眼睛一眨也不眨,看呆了。联系生活实际,当你看得出了神时会出现什么情况?别人叫你,你也听不见,身边发生了什么情况也不知道,只是在那里看着。出示句子:

  “要是能把美丽的荷花画下来,那多好哇!”

  反复读这句话,提问:

  王冕产生了什么想法?

  这句话结尾为什么用叹号?

  王冕面对这美丽的景色,产生了想画荷花的念头,从叹号说明,王冕急切想画荷花。

  (4)理清全段句子之间的联系,为背诵打下基础。

  ①自己小声读第2段,想一想每句话的意思,再想一想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句子能前后颠倒吗?

  ②第一句话告诉我们王冕在湖边放牛。第二句话告诉我们忽然下起大雨。第三、四句话是写雨后湖中美丽的`景色。第五句是王冕看着这美景出了神,产生要画荷花的强烈愿望。

  这几句话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排的,句与句之间紧密相连,所以句子前后不能颠倒。

  3.指导学生背诵第2段。

  指导学生按一定的方法去背,背得快,记得牢。

  (1)按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去背。这种背诵方法是背之前要认真读课文,弄清课文的层次,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掌握这种联系再背。

  (2)看板书背。

  老师的板书一般都体现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及文章线索,看板书背也比较快。

  (3)学生自己试背。

  (4)指名背诵,并让其介绍是用什么方法来背诵的。

  (三)作业。

  1.读熟课文。

  2.继续背诵课文第2段。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王冕的画画得好,是他勤学苦练的结果,并且懂得,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下功夫才能成功的道理。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完成课后作业。

  二、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王冕的画画得好,是他勤学苦练的结果,并且懂得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下功夫才能成功的道理。

  2.完成课后作业。

  三、教学难点

  从王冕学画中受到思想教育。

  四、教学过程

  (一)回忆前节课讲的内容,导入新课。

  1.指名读课文前两段。

  2.小结导入: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和刚才读前两段课文,我们知道:王冕因为家里很穷,上不起学,只能给别人放牛,可是他渴望学习,他一边放牛,一边找书读。一个夏天的傍晚,当他在湖边放牛的时候,突然下起了大雨,大雨过后,满湖显现出一幅美丽的景色。王冕面对这幅美景,他简直看出了神,并且产生了想画荷花的强烈愿望。那么他怎样成为一个画家的呢?今天继续学习课文第3段。

  (二)学习课文第3段。

  1.自己小声读第3段:边读边标出这段共有几句话。并且想一想每句话的意思。

  2.指名接读这段中的每一句话(一人读一句),其他同学边听边想,每句话的意思。

  3.让学生逐句理解,读一句读一句的理解。

  (1)指名读第一句,你抓住哪些词语,是怎样理解句意的?

  “平时节省”,和前文照应,因为他家里很穷,他省吃俭用,才能省出钱来买画笔和颜料。“找”来一些纸,请学生体会,想象“找”会是怎么样地找。可能别人扔掉不用的纸,也可能是别人用过的他再用反面。这说明什么?说明了他想方设法画荷花。我们要学习他克服困难的精神。

  这句话告诉我们王冕的学画用具是怎样来的。

  (2)指名读第二句。

  这句话告诉我们王冕是怎样画荷花的。

  从“不灰心”,“天天画”你体会到什么?说明他不怕失败,不怕挫折,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刻苦努力,坚持不懈。

  (3)指名读第3句。

  反复读一读“他画的荷花,就像刚从湖里采来的一样”这句话,体会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这样?

  说明王冕成功了,成为画家了。正因为他勤学苦练,肯下功夫,所以才会有这样的结果。

  (三)再读第3段,体会王冕是怎样学画的,他为什么会成功?

  1.先让学生自己读,自己去体会。

  2.指名说一说。

  3.谈一谈学习这段你有什么体会?

  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受到思想教育。

  4.有感情地朗读第3段。

  (四)处理课后作业。

  1.完成课后第2题。

  (1)指名读题目要求。

  (2)学生自己动手在书上填写。

  (3)说一说你为什么这样填写。

  ①根据课文内容,大雨过后,荷花开得更鲜艳了,比“很”还进一层的意思是“更”。

  ②王冕本来是应当读书的,可是只上三年学,就得去放牛维持生活。“才”是“开始”的意思。用“才”会让人误会他放牛已晚了,不合句意。

  ③王冕没有钱读书,没有钱买画笔、颜料,是靠他平时天长日久地去节省点钱去买的,所以写平时,而不能填“有时”。

  (4)把填写好的句子读一读。

  2.完成课后第3题;

  (1)读题目要求。

  (2)让学生读句子。指导学生读的时候,要突出重点词语。

  (3)在反复读的情况下,再读一句抄写一句。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13个,会写“奶、妈、午、合、放、收”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关心长辈、体贴长辈、帮助长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二、重点、难点:

  认识生字,注意读正音:前、后鼻音;平、翘舌音。

  三、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语文插图和全家福照片一张。

  2、用小黑板写好课文中人物的语言以及难读的长句。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棉、照、晒、被、盖、午、收、脱、躺、合、眼、睛、摆”。

  2、能够借助拼音正确、完整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有关心长辈的愿望。

  二、教学过程

  (一)看图说话,导入新课

  1、出示一幅全家福照片,师问:小朋友,说说平时在家里谁最疼自己?

  生:爸爸、奶奶或妈妈等不同的人物。

  师:他(她)都是怎样疼爱自己的?

  生:买好吃的、好玩的或买漂亮的新衣服等。

  师: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故事,这个故事中有位小朋友就非常爱自己的奶奶,你们想不想知道他是怎样爱他的奶奶的呢?他会帮助奶奶做写什么事呢?

  生:想。

  2、出示课文插图

  A、仔细看图,根据图中的内容想一想,说一说。

  B、自己自由练说后,指名说故事。

  C、我们能不能给这个故事取一个名字?

  3、揭示课题板书:棉鞋里的阳光随机认读课题中的生字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难读的字词。

  2、小组同学互读互听,并想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3、各小组挑选一名同学按自然段接读课文。

  4、其他同学边听边画:课文中有哪几个人物?哪些字音读时要提醒大家注意?

  (三)互相交流,认读生字

  1、小组交流:哪些字音读时要提醒大家注意?

  2、指名学生指出读音要注意的字词,让他领读,其他同学跟读,如:晒(shài),容易读成晒(shà)等。

  3、老师在卡片中相应出示学生所指出的字词。

  4、老师范读,领读,小老师范读,领读,多形式认读。

  mián zhào shài bèi gài wǔ shōu tuō tǎng hé yǎn jīng bǎi

  棉照晒被盖午收脱躺合眼睛摆

  5、师生共做识字游戏《小白兔摘蘑菇》看看哪只小白兔最厉害,摘到蘑菇最多?

  三、再读课文,发现感知

  1、生字回到课文中能不能读好?老师领读课文,学生跟读。

  2、读了课文,你们发现了什么或知道了什么?

  (课文中有小峰、妈妈、奶奶)

  3、根据学生回答,出示课文人物的`语言。

  4、分角色朗读妈妈、奶奶、小峰的话。

  5、一边读一边说一说:读了他们的话,你想说些什么?

  四、提出问题,自读自悟

  1、读了课文,自己想提出什么问题?自己问自己答。

  2、全班交流。

  3、读了课文,你们还能提出哪些问题,让同学来回答?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要求会写“妈、奶、午、合、放、收”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有关心长辈的愿望,学会体贴长辈。

  教学重点难点:

  写字注意笔顺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识字

  1、出示生字卡片,全班齐读,说说你是怎么记的?指名汇报。

  2、分男女生读,男生读生字,女生组词或女生读生字,男生组词。

  3、小火车,同桌的小朋友一个读字音,一个组词。

  4、小老师领读。

  5、让学生挑选自己会认的字读给大家听或挑选会人的字说词语。

  6、做听音找卡片游戏。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学生自由练读。

  2、小组练读,以给画面配音的形式分角色读。

  3、指名分角色朗读。

  三、指导书写

  1、今天我们要学习写好6个字,会读吗?

  2、师范写这几个字,引导学生观察写这几个时要注意什么?请小老师说说该怎样才能写好?

  3、引导学生说说写这几个字时有什么发现?

  4、学生练写,教师巡视,着重指导写好“奶、午、”两个字。

  5、请学生把自己写得最漂亮的字给大家看,互相评价。

  6、出示小黑板,分别用“午、放、收”组词,看谁写得多。

  四、实践活动

  回家去做做一件体贴长辈的事。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一、教学要求

  1、认识10个字,会写“不、开、四、五”4个字。认识1种笔画“”和5个偏旁“父、刂、冫、人、灬”。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懂得树木是人类的朋友,人人都要爱护它。

  二、教材说明

  课文以图中孩子的口吻讲述了爷爷和小树之间的事情:冬天,爷爷为小树御寒;夏天,小树为爷爷遮阳,表现出人与树之间的关系多么亲密、和谐。

  教学重点是认记生字、理解重点语句和练习朗读。

  三、教学建议

  (一)课前准备

  1、可拼成本课合体字的偏旁、部件卡片,爷爷和小树两个头饰,“棵、穿”的猜字图。

  2、要求学生观察校园、路边、生活小区的树木,了解人们为保护树木做了哪些事情。

  (二)认字、写字

  1、认字

  生字中,注意读准“穿、伞、暖、冷”的字音。要认识的10个生字多为单音节词,适宜随课文分散认字。从字形上看形声字居多,本课要随生字认识“父、刂、冫、人、灬”5个偏旁。根据生字的特点,也可从偏旁入手,相对集中认字。如,先复习“、日、纟、”4个偏旁,再认本课5个新偏旁,并适当说明“冫、灬、刂、父”所表示的意思。然后让学生到生字表里找找9个偏旁分别藏在什么字里,借助拼音,看看课文,想想怎样记住它。在学生议论中会发现有的用熟字换部件,有的用事物的样子(伞)就可以记住字形。教师在讨论中可提示学生:

  (1)看图猜字。“棵”(左边画棵树,右边画个果子)。“穿”(上面一个洞口,下面一排牙齿)。(2)记个大概印象。对难字如“暖、热”可以不一步到位,先记个大概,随着阅读、复现,逐渐巩固。为了精确辨认生字,可安排两项练习。(1)选偏旁、部件卡片组成字读一读。

  (2)比一比,组词:爷——爸、棵——课、穿——窗。

  2、写字

  本课要认识笔画“”,巩固先里头后封口的笔顺规则。教学时重点指导两个字:“四、五”。

  四:第一笔“竖”在左半格,行笔向下略向右斜;第二笔“横折钩”起笔处和“竖”的顶部相连,横行至右上格折转向下,略向左斜至右下格向左略微钩出。第三笔“短撇”和第四笔“竖弯”,都从横上起笔在框内均匀分布。写“竖弯”时,竖要直,转弯要圆,不要写成“竖折”。最后一笔“横”与第一、第二笔的收笔处相连。

  五:第一笔“短横”在上半格;第二笔“竖”从“横”中点起笔,行笔略向左斜;第三笔“横折”起笔超过“短横”,向右行笔至右半格与“短横”上下对齐处折笔向下,收笔与“竖”对齐;第四笔“长横”托连第二、三笔,起笔、收笔处超过第三笔。

  (三)词句

  本课要求理解“暖和的衣裳”和“绿色的小伞”各指的是什么。教学中可运用插图让学生明白:“暖和的衣裳”指包扎在树干上的稻草或草帘;“绿色的小伞”指枝叶茂密的树冠。还要联系上下文,从它们的作用:预防小树被冻坏、遮挡夏日炎热的.阳光,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这样说。

  文中有一对反义词:冷——热,可在阅读中点一点。

  本课首次出现自然段,可先从另起一行、开头空两格这样的行文方式上让学生感知,再通过一段一段地读,逐步知道一个自然段说一个意思。

  (四)朗读

  朗读时要提示学生,读完一个自然段要停顿一会,停顿的时间比句号长一些。

  本课重点指导第二、三自然段。句中要适当停顿,如:爷爷给小树/穿上/暖和的衣裳。小树/不冷了。语气中要表达出互相关心的喜悦之情。

  (五)实践活动

  1、课后“读读说说”是引导学生学习和积累词汇。练习时可先读读左边的部分,感知四个短语的结构特点,再仿照说说。指导的重点是扩大积累,运用恰当。可先同座或四人小组练说,再用四张填空卡片变换顺序开火车口头填空,比比哪一组说得恰当而不重复。

  2、演课本剧。加上爷爷与小树的动作、对话把第二、三段的内容演一演。这是第一次演,如学生有困难,就教师帮助编,由两个同学演给大家看,意在激发兴趣。经常演演,学生也就会自编自演了。

  (六)教学时间

  教学本课可用2—3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一)谈话引入

  1、启发谈话:人们为保护树木做了哪些事、

  2、揭示课题。

  (二)自读课文

  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思考:爷爷为小树做了什么、

  (三)检查朗读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认识自然段。

  (四)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认识其中的7个生字;

  2、理解“暖和的衣裳”指的是什么。

  3、指导朗读。

  (五)学习第三自然段

  回忆第二段的内容、学习过程,学习第三段。

  1、认识其中的3个生字;

  2、理解“绿色的小伞”指的是什么。

  3、指导朗读。先读第三段,再读全文。

  (六)巩固练习

  1、认记生字(选部件拼字)。

  2、完成课后的“读读说说”。

  (七)指导写字

  (八)扩展活动

  演课本剧。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组成的词语。

  3、在对课文语言的品味的过程中,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感受世界的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对课文语言的品味的过程中,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分步揭题。

  1、先板书“课本”两个字,再让学生说说课本的用处。

  2、补全课题,“为什么把大自然称作‘绿色的课本’呢?”带着这个问题自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检查自读情况。

  *逐节指名读课文。

  *纠正读音。

  洋溢

  沃野

  胸襟

  芬芳

  苍劲

  耕耘

  浩瀚

  绚丽

  三、细读课文。

  1、细读第一部分。(1)

  ①指名读课文。

  ②理解诗句意思。

  “祖国敞开了绿色的大门,给孩子一片清凉的绿阴。”开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表明什么意思?

  “去吧,去呼吸山水间芬芳的空气,去吧,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两个“去吧”是谁发出的召唤?“芬芳”什么意思?“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什么意思?

  ③指导朗读。用向往、赞美的语气来读。

  2、细读第二部分。(2-5)

  谈话:为什么把大自然说成是“绿色的.课本”?这“绿色的课本”里究竟隐藏着多少神奇的秘密?

  *细读第2节。

  ①指名读第2节。

  ②理解诗句,边读边想这一节描绘了大自然哪些动人的画布。

  ③指导朗读。

  孩子们在美丽的大自然中心情怎样?我们应该以怎样的语调来读?(以欢快的语调,读出喜悦之情。)

  *细读第3节。

  ①女生齐读第3节。

  ②图文对照,说说自己的感受。

  ③使用工具书,理解“温馨”什么意思。

  ④指导朗读。

  (要用轻快的语调,读出大自然的热情友好。)

  *细读第4、5节。

  ①男生齐读第4、5节。

  ②理解诗句的意思。

  ③指导朗读。

  *朗读第二部分。

  3、细读第三部分。(6)

  ①齐读第6节。

  ②弄清作者将“大自然”比作“绿色的课本”的原因。

  ③指导朗读:语调要热烈、高昂些。

  四、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组成的词语。

  3、从本文学习一些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读生字词。正音:芬,览,馨。

  二、总结课文

  1、分层并概括每一层的意思。

  一(1)写可爱的祖国召唤孩子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二(2-5)写只要我们勇于探索,善于发现,大自然会给我们以丰富的馈赠的。

  三(6)进一步号召孩子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2、这是一首清新明快的现代诗歌,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①反复。

  ②押韵。

  ③拟人手法。

  我们在读一些文章时,会发现有些文章中的动物、花草们会说话,会跳舞,或者有些应该是用来形容人的动作、表情的词语,却用在动物、花草、山水等身上。这些与我们在实际生活中看到的情景不一样,但我们又不觉得那些词语、那些句子用错了,反而会觉得这些句子写得很有趣。这是为什么呢?

  这其实是一种很常用的表达方法,它叫拟人。像课文第三、四小节中的联欢相聚以及青山绿水说的话,用的就是拟人的表达方法。

  我们再来看这样一段话:

  红柳顽强地开出淡红色的小花,向着太阳微笑。大风暴一次又一次地袭击,她们的根却越扎越深,花儿也开得一次比一次更鲜艳,美丽!倔强的红柳,决不让沙丘向草原移动半步!

  这里就把红柳当成了人来写,顽强地、向着太阳微笑、越扎越深、倔强的、决不让等词句,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位沙漠的勇士,是怎么和风暴搏斗的,是怎么保护草原的。读来会让我们对红柳产生敬佩之情。这就是拟人的表达方法所产生的效果。如果不这样写,那会怎么样呢?

  红柳开出了淡红色的小花,向着太阳。大风暴一次又一次地袭来,沙丘被红柳固定着了,一点都不向前移动。

  读了之后,是不是觉得没有刚才的一段写得生动,红柳的形象也没有刚才鲜明。现在知道拟人的好处了吗?

  在习作时,我们适当地运用拟人的表达方法,可以让我们的习作更生动,更形象,更有趣。

  3、想想诗歌描绘的情景,说说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热爱、探索大自然。)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指导学生逐段练读,读出感情。

  2、引导当堂背诵。

  四、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注意:馨、襟、瀚、耘

  学生描红。

  五、课堂练习。

  1、根据课文内容,在括号里添上合适的词。

  ()的空气()的绿阴()的眼睛()的翠竹()的松柏()的色彩

  ()的果园()的风光()的大海

  2、走进大自然,鸣禽、野花要和我们联欢,他们会对我们说些什么呢?仿照课文的第四节,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小鸟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野花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微笑吧,欣赏美妙的乐曲,敞开少年的心扉。快来吧,跳起优美的舞姿,放飞少年的心灵。)

  板书:

  1、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发现

  翠竹、松柏

  描绘

  果园、沃野

  与

  鸣禽野花联欢

  与

  青山绿水相聚

  启迪:热爱、探索大自然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枣、浅”等8个生字。会写“怎、思”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示小柳树和小枣树的不同性格。

  3、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知道要多看他人的优点。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有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种不同角色的性格。

  【用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想】

  《小柳树和小枣树》是一篇有趣的童话,课文借小柳树和小枣树生长情况的不同,赋予他们不同的性格特点:小柳树因自身长得漂亮而得意,瞧不起小枣树;而小枣树不因自身长得没有小柳树好看而泄气,也不因为自身能结又大又红的'枣子而自大,相反还夸奖小柳树。教学时为了让同学体会小柳树和小枣树不同的性格特点,可用小组争辩的方式,通过比较小柳树和小枣树的多方面的不同来读懂课文。可从以下三方面来引导:一是生长特点不同;而是性格特点不同;三是小柳树前后的表示不同。重点抓住小柳树和小枣树的语言进行朗读、比较、体会。这样课文的含意就不难理解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揭题

  1、课件显示柳树和枣树,同学说说两种树的特点,教师板书课题。

  2、读课题:

  小柳树和小枣树之间发生了什么事?看看故事中是怎么说的。

  二、初读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自同学字。

  2、课件出示生字,同学认读。同学读不准的生字,教师教读。

  3、课件显示带有生字的句子。生字婴幼儿又回到了句子妈妈的怀抱,谁能把这些句子读好呢?

  同学自身选择句子朗读。

  4、选择自身最喜爱的段落和句子大声朗读,注意把句子读正确,读通顺。

  三、朗读感悟

  1、自由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小柳树和小枣树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2、你喜欢小柳树,还是小枣树?为什么?

  ⑴同学发表独立见解。

  ⑵总结归纳同学的意见。

  ⑶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柳树很漂亮?找出句子读一读。

  3、分角色朗读课文,评评语气怎样合适?

  四、拓展活动

  将课文改编成课本剧,最后自身加个结尾。

  第二课时

  一、巩固生字词

  1、课件出示本节课的生词:

  枣树 浅绿色光秃秃 忍住

  虽然 纳凉 意思 呗

  同学开火车认读。

  2、课件出示生字,练习组词。

  二、学写生字

  1、课件出示本课生字:

  比服浅漂啦啊怎思穿弯

  同学认读,读准字音。

  2、同桌互相说说每个字在田字格里应该怎样写。

  3、教师范写。

  4、同学描红、练写。

  三、读读抄抄

  课件出示:

  院子 树枝 浅绿色又细又长

  衣服 漂亮 怎么 弯弯曲曲

  1、同学认读。

  2、在书上书写。

  3、同桌互评。

  四、实践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扮演课文内容。各组再自荐到班上扮演。扮演之后进行评议。

  【板书设计】

  15、小柳树和小枣树

  小柳树 小枣树

  外形 性格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教学后记】

  同学对小柳树和小枣树的故事很感兴趣,能积极的读课文。通过读,同学从中了解了不少知识,今后教学中也应加强读的训练。认读生字和书写生字可以放手让同学自主识记,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品味文中描写生动的词句,了解作者笔下的北京胡同;

  2、学习作者用平实朴素的语言叙事抒情的方式。

  教学重点:

  朗读、品味文中生动描写北京胡同的语句,从而了解北京的胡同。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描写家乡小巷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展示北京胡同的照片。

  二、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交流朗读感受

  三、精读课文,深入分析

  1、请学生找出文中直接描写北京胡同的语段。

  2、朗读直接描写北京胡同的两个语段

  3、学生结合文中作者的描写谈自己对北京胡同的感受。

  (学生自由言,教师将学生发言中的关键词写在黑板上)

  1、学生思考并讨论:课文的'题目是“北京的胡同”,作者为什么要写自己家乡的小巷?

  2、全班交流,并找出文中能够表现作者写作意图的语句。

  3、朗读课文的第6自然段,感受作者的写作意图。

  四、作业:

  1、仿照例句“如同在电脑上写字,少了些许麻烦,也少了见字如人的温情”的格式,写两句话。

  2、为什么“快乐并不因为富贵而多一点”,而“胡同里的一切都故旧,却不因此而少了快乐和温情?”写一段话,谈谈你对此的看法。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学要求

  1.学会8个生字和16个词语,认识6个字。

  2.能在正确、流利、有感朗读的基础上分角色朗读课文。

  3.通过读句子练习,初步感知怎样才能把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准确,知道有些句子换上意思相近的词,句子的意思不变,进行初步的语言训练。

  教学重点难点

  朗读课文生字教学是重点。“拿、喜”的字形和“拿、送、音、亲”的读音是教学难点。

  课前准备

  1.熊猫妈妈与三个孩子通电话的课件。

  2.熊猫妈妈、欢欢、玲玲、贝贝的头饰。

  3、字卡、词卡,分角色朗读的录音磁带。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讲故事导入新课。板书课题:熊猫妈妈听电话。

  二、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

  1.学生自由读课文,初步知道课文讲的是什么。

  2.再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拼拼读读,把课文读通。

  3.从课文中找出要学会的生字和要求会认的字,分别做上记号,对照拼音读准字音,然后再读一遍课文。

  4.检查生字读音。

  (1)同桌互读互听,互相订正。

  (2)指名认读。(面向全体学生)

  (3)用字卡采用多种形式检查生字认读情况,要读准“拿、送、亲、音”几个字。

  5.自由小声读课文,要求读正确。

  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独立识记字形。(你是怎么记的?)

  立—日—音宀—女—安

  “走之旁”—关—送阝—可—阿

  吹—欢新—亲

  2.指导“喜”的笔顺。

  3.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

  4.描一描,写一写。(完成课后练习第2题)

  5.交流、评比、纠正,要求把字写好。

  第二课时

  一、指导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思考:熊猫妈妈听了几次电话,是谁打来的?

  2.根据思考题再读课文:

  (1)用序号标出自然段。

  (2)从课文中找出答案,做上记号。

  (3)同桌互说,全班交流,对学生进行有层次的口语训练。

  当学生分别说出:熊猫妈妈听了玲玲的电话:欢欢给妈妈打了电话:贝贝给妈妈打了电话之后,还要求学生再读全文,组织好语言,再边惯地说一说,如:熊猫妈妈一共听了三次电话,第一次是欢欢从日本打来的;第二次是玲玲从美国打来的;第三次是贝贝由墨西哥打来的。

  (4)在说、评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依据:

  ①一、二自然段讲熊猫妈妈听欢欢的电话;

  ②三、四自然段讲熊猫妈妈听玲玲的电话;

  ③五、六自然段讲熊猫妈妈听贝贝的电话。

  3.反复自由练读,把课文读流利。

  4.齐读。

  二、逐段指导分角色朗读课文

  1.第一、二自然段:熊猫妈妈听欢欢从日本打来的电话。

  (1)以读代讲第一自然段。

  (2)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找出欢欢跟妈妈说了什么?熊猫妈妈又说了什么?做上记号后分别读一读。

  (3)看课件:熊猫妈妈给妈妈打电话。

  (4)师生合读:师读叙述语,一组读欢欢说的`话,一组读熊猫妈妈说的话。

  (5)同桌反复练习分角色朗读。

  (6)指名分角色朗读一、二自然段。

  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相机引导理解生字新词,告诉学生樱花是日本的国花。

  (7)演一演:请两位同学上台表演熊猫欢欢给妈妈打电话。

  2.第三、四自然段:熊猫妈妈听玲玲从美国打来的电话。

  (1)自由读第三、四段,说一说,谁从什么地方给熊猫妈妈打来了电话?

  (2)以读代讲第三自然段。

  (3)自由读第四自然段,分别找出玲玲和熊猫妈妈各说了什么。(相同理解生字新词)

  (4)看课件:熊猫妈妈打电话。

  (5)师生合读:师读叙述语,一组读玲玲的话,一组读熊猫妈妈的话。

  (6)同桌反复分角色朗读。

  (7)指名分角色朗读三、四自然段。

  (8)演一演:请两位同学表演熊猫玲玲给妈妈打电话。

  3.第五、六自然段:熊猫妈妈听贝贝从墨西哥打来的电话。

  用学习前四段的方法和步骤指导学习这两段。

  4.齐读第七自然段,相机处理生字新词。

  三、分角色朗读全文

  1.听分角色朗读的录音带。

  2.分组练读。

  3.指名分角色朗读。

  四、课堂练习

  1.完成课后练习3。

  2.表演打电话。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1. 设计理念:

  本文设计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内心世界,着力通过图文结合,引导朗读,激发学生想像,让学生入情入境,在读中体验感悟,培养想像能力、朗读能力。

  教学目标:

  1. 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字;学习2个新部首。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体会“我”为雨中的小鸟担心的真势情感,学会关心弱小。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我”是怎样关心小鸟的。

  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我”是怎样关心小鸟的。

  课型:新授课

  教法:谈话、讲授、合作交流

  教具:小鸟标本、小黑板、挂图。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 创设情景,激趣引入

  1(出示小鸟标本)同学们,请看老师手上的是什么动物?(小鸟)今天,小鸟很开心,它飞呀飞,来到了你的桌上,你会怎样做呢?(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表扬关心小鸟的孩子是好孩子。)

  2、小鸟飞呀飞,飞到一个小朋友家的阳台上下班。这个小朋友会不会像我们班的小朋友一样关心爱护他呢?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4. 板书课题,读课题

  二、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 自由朗读课文,用笔标出生字,把难读的生字多拼读几遍。

  2. 听老师范读,注意听清楚自己不会读的生字词

  3. 出示生字、生词片认读,再去掉拼音认读。

  4. 再自由朗读,要求读正确、流利。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 细读课文,感悟内容

  1. 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各写了什么?

  2. 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想想写了什么?结合图理解。

  3. 我看到湿漉漉的小鸟,是怎样想怎样做的?小组合作学习2----5段。并讨论。

  4. 交流汇报。

  (1)“我看到的小鸟想到它很可怜,同情小鸟。让学生找出句子。

  (2)我看到小鸟,阻止妈妈到阳台收衣服。找出动作的词,指导学生读出感叹的语气。体会我内心充满同情、关爱的情感。

  (3)朗读课文,有爱心的.小朋友站起来。有感情的朗读。

  四、 总结全文,拓展思维

  1. 学习本篇课文,你喜欢课文的小朋友吗?你喜欢他吗?请你用词赞美他。

  2. 我们班的小朋友想得到赞扬吗?说说你是怎样爱护小动物的。

  小结:

  本篇课文写了“我”看见一只小鸟在阳台上躲雨,便阻止妈妈到阳台上收衣服的事。课文图文并茂,语言亲切,感情自然趋势,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利于激学生关心弱小的愿望。

  后记:

  肖丽英:通过投影放课件,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讨论、研究学习课文,很快找出“我”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句子,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小作者关心、爱护弱小的美好心灵。

  朱红英:本课出示标本,引起学生注意,有效地把学生带入本课的教学中。设计中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内心世界,适合

  了小学生的年龄特点。

  胡梅影: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内心世界,通过图文结合,引导学生朗读,激发学生想像,让学生入情入境,在读中体验感悟,知道要养成关心弱小的习惯。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引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知道了课文讲了一件什麽事。

  二、 朗读课文,加深理解

  1. 让学生自由朗读。

  2. 指名分角色朗读,其它同学当小老师,评评谁读得好。

  3. 让学生分角色朗读。

  4. 小黑板出示课后练习3带标点的句子,请学生看尊准标点,自由朗读,读准确的当小老师带全班读,并给句子加上标点。

  三、 小组合作,自学识字

  1. 小组长带领复习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的读音,说说记忆生字的方法,提出难记的生字,请小老师指哪些生字最容易读错,并带领大家认读。

  2. 认读要求会写的生字,请小老师给大家指出易错的字,并带领大家认读。

  3. 用生字口头组词。并说句子。

  4. 指导书写。

  (1) 认识2个新部首

  (2) 观察田字格生字,指出难写字,老师范写。

  (3) 学生独立书写。

  (4) 检查订正,评价谁写的好。

  四、 积累词语

  1. 朗读课文,把喜欢的词语摘下来。

  2. 用本课的生字组几个喜欢的词语写在词语花蓝里。

  小结:你们也很会保护弱小,课文语言亲切,感情自然真挚,很适合我们的小朋友。大家表现的真棒。

  板书:

  6 阳台上的小鸟

  小鸟湿漉漉

  我别吓着它爱心

  会写字:衣身阳要笑妈

  后记:

  1:学生体会到了“我”为雨中的小鸟担心的真实情感,学会了关心弱小。并且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课文图文并茂,语言亲切,感情自然趋势,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利于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一节的学习,使学生地读准字音,并各自想办法记住字形,多数学生都能正确书写

小学语文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体会散文中所描绘的夏夜恬静、温馨的意境。

  2、感受夏天夜晚的凉爽,能正确区分白天、黑夜。

  活动准备

  1、关于白天、晚上人们活动的图片。

  2、散文《会飞的星星》《萤火虫》的磁带。

  3、幼儿用书第4册第34页。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擦图片,区分白天、黑夜。v如白天小朋友在做游戏,黑夜天上有月亮、星星等。w2、组织谈话:夏夜。

  v1w你们喜欢夏天的晚上吗?为什么?夏天的夜晚你能看见什么?听见什么?

  v2w夏天的夜晚,你多和爸爸妈妈做些什末事情?

  3、引导幼儿欣赏散文《会飞的星星》。

  v1w幼儿边阅读幼儿用书,边听散文《会飞的星星》的录音。

  v2w教师带领幼儿有感情地朗读散文《会飞的星星》,v可请幼儿重点对答散文的前两句。w感受散文的语言美及夏夜的美。谁会飞的星星?为什么这样说呢?

  4、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萤火虫飞飞飞。

  教师播放歌曲《萤火虫》,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跟谁歌曲旋律表现夏夜萤火虫飞舞的景象。

  活动延伸可组织手工活动"夏夜的星空",引导幼儿通过添画、粘贴等形式,装点夏天的夜空教学反思区域活动阅读区:星星哇跳水活动经验体验夏夜带来的乐趣。

  活动材料星星哇头饰;幼儿用书第4册第35页。

  区域规模设2个区,每个区4--6名幼儿。

  活动指导

  1、引导幼儿说说儿歌,体验夏夜的乐趣。

  2、引导幼儿阅读幼儿用书,找找星星哇在哪里呢?

  散文——《会飞的星星》

  夏夜里,最美的是什么?是天上的星星。

  夏夜里,最美的是什么?是地上的萤火虫。

  萤火虫很小,很平常。它没有蝴蝶那样的衣裳,没有知了那样的歌喉,没有蜻蜓那样的舞姿……它只好点亮自己小小的身体,给世界献上小小的'亮光,小小的美丽!

  萤火虫的绿灯笼,挂在身子后面,它的光亮是给别人的——给那些做工的纺织娘,给那些开音乐会的青蛙,给那些草丛中的蟋蟀,给那些迟归的蜜蜂……它给恬静的夜,添上一道奇幻的风景。

  小小的萤火虫啊,也许,你就是星星国派来的小天使,你们就是会飞的星星!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八》教案03-28

小学语文《语文天地一》教案08-2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12-18

小学语文灰雀教案 小学语文灰雀教案及反思01-06

小学语文教案模板 小学语文教学教案模板02-24

小学语文备课教案03-21

小学语文《泉水》教案12-25

小学语文《星夜》教案06-16

小学语文观潮教案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