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瑟教案
《锦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代表作之一。诗题“锦瑟”,但并非咏物,不过是按古诗的惯例以篇首二字为题,实是借瑟以隐题的一首无题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锦瑟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锦瑟》教案范文(精选3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锦瑟》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锦瑟》教案1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写意的几种常用方法;
2、理解内部结构;
3、理解李商隐诗歌的多种解法。
[教学重点]
掌握诗歌的基本的鉴赏方法:品味诗歌的形象。
[教学难点]
对本诗内部结构和思路的理解。
[教学方法]
译写法,点读法。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近人梁启超读李商隐,值得我等深刻体会。他说:“义山的《锦瑟》、《碧城》、《圣女祠》等诗,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拆开来一句一句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但我觉得它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须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饮冰室文集·中国韵文内所表现的情感》)
解说:凡读过此诗,并稍稍了解李商隐生平者,无一不在煞费心思,绞尽脑汁,希望能从这首诗中更多地发现诗人,更深地理解诗人。于是,这首《锦瑟》便成为中国诗歌史上“斯芬克思之谜”。
二、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出身小官僚家庭。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由于令狐的推荐,得中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
李商隐诗《锦瑟》教案范文(精选3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李商隐诗《锦瑟》教案范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李商隐诗《锦瑟》教案1
一、教材分析
古典诗歌在人教版新课标教材中占有一定量的篇目,它的教学在高中语文学习阶段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李商隐的《锦瑟》是古典诗歌里的精品,意象精美,想象丰富,意境深邃,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对学生审美观的培养有着异乎寻常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这个阶段的学生有一定的古代诗歌鉴赏基础,但对诗中典故所蕴含的深意理解有一定的难度。《锦瑟》的多主旨为鉴赏诗歌丰富了内容,在此基础上对培养学生诗歌鉴赏的方法和诗歌鉴赏的灵活性有很大帮助。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品读意象,明确典故,感悟意境。
2、能力目标:学会鉴赏古典诗歌的技巧,提升审美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博大精深的古典文学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重点
1、理解情感与意象的关系。
2、领会迷离恍惚、深邃缠绵、美丽哀伤的意境。
3、明确典故对营造意境的作用。
五、教学难点
正确运用鉴赏古典诗歌的技巧
六、教学过程
(一)同学们,在“必修3”中,我们学习了盛唐诗人李白、杜甫以及中唐诗人白居易的代表作。李白诗风用四个字来概括,叫做“豪放飘逸”,杜甫诗风用四个字来概括叫做“沉郁顿挫”,白居易诗风用四个字来概括,叫做“浅易通俗”。今天我们来学习晚唐诗人李商隐的诗歌。李商隐诗风用那四个字来概括呢?“朦胧隐伤”。这一特点集中体现在他的“无题”诗和《锦瑟》一诗中。今天这节课来学习《锦瑟》。
《锦瑟》的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写意的几种常用方法;
2、理解内部结构;
3、理解李商隐诗歌的多种解法。
[教学重点]掌握诗歌的基本的鉴赏方法:品味诗歌的形象。
[教学难点]对本诗内部结构和思路的理解。
[教学方法]译写法,点读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近人梁启超读李商隐,值得我等深刻体会。他说:“义山的《锦瑟》、《碧城》、《圣女祠》等诗,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拆开来一句一句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但我觉得它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须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饮冰室文集·中国韵文内所表现的情感》)
解说:凡读过此诗,并稍稍了解李商隐生平者,无一不在煞费心思,绞尽脑汁,希望能从这首诗中更多地发现诗人,更深地理解诗人。于是,这首《锦瑟》便成为中国诗歌史上“斯芬克思之谜”。
二、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出身小官僚家庭。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由于令狐的推荐,得中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
(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
《锦瑟》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
陕西省佛坪县中学 王宝杰 辑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品味诗歌的形象,理解内部结构;
过程与方法:
2、 理解诗歌写意的几种常用方法,掌握诗歌的基本的鉴赏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理解李商隐诗歌的多种解法,品味命运多舛的晚唐才子的情感脉搏。
教学重点:
掌握诗歌的基本的鉴赏方法:品味诗歌的形象。
教学难点:
对本诗内部结构和思路的理解,以及典故的理解。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中国古代诗歌浩如烟海,其中的名诗佳句多如繁星。人们也许并不知道它们出自何人之手,却能将其熟记于心,并千古传诵。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完成下面的诗句对接。
1.资料链接1--名诗对接。
①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②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③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④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你能说出这些诗句的作者是谁吗?(李商隐)
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李商隐的代表作《锦瑟》。
二、 赏析《锦瑟》
(一)教你方法:读诗三步走
读:倾情诵读,整体感知。
高中语文必修三锦瑟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
甘肃省积石山县积石中学
一、知识目标:了解李商隐及其诗歌
二、能力目标:鉴赏这首诗,品味诗歌意境,从而领会诗歌美质。
三、情感目标与价值观目标:学习各诗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了解诗人的不同艺术风格。
四、重点:鉴赏本诗哀怨的基调、迷离的意境、清丽的语言。
五、难点:本诗的旨意
六、知识点:
⒈李商隐(812~858),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诗人,与杜牧齐名,称“小李杜”。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从祖父起,迁居郑州。父亲李嗣曾任获嘉(今河南获嘉县)县令,他三岁时,随父调动至江浙。李商隐是唐室宗亲,然而因为年代久远,家境已经十分贫寒。他从小颖悟,十六岁即以《才论》、《圣论》两篇古文“出诸公间”,并受东都(洛阳)留守令狐楚赏识,令狐楚是当时骈教学设计>文章奏高手,李商隐得他悉心指点,很快青出于蓝。二十六岁时,李商隐得令狐父子之援而中进士,次年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府,后娶其女为妻,琴瑟和谐。但当时的牛(僧孺)李(德裕)党争激烈,令狐楚属牛党,王茂元则属李党。李商隐此举被视为投靠王茂元,因此被令狐楚之子令狐绹指责为“放利偷合”,此后一生在牛、李两党的倾轧中度过,困顿凄凉,辜负了“欲回天地入扁舟”(《安定城楼》)的壮志和才华,终年四十六岁。
⒉艺术成就:他的诗以七律成就为最高,其他五言、绝句、七古、五古等也多有名篇,多出警句。他的诗重意境,幽微含蓄,深情绵邈,隐晦曲折,寄托极深,秾艳绮丽,金玉其外,精粹其中;善于利用历史典故和神话传说,通过想象、联想和象征,构成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他的“比兴”取法《诗经》,“美人香草”效仿《离骚》,深厚沉浑得杜甫诗神髓,绮丽的想象、用语则直接得益于李贺。李商隐的咏史诗借古讽今,毫无顾忌;李商隐的爱情诗成就最高,他的《无题》诗十余首,取前两字为题而实质是无题的诗又有十余首,如《锦瑟》、《碧城》、《为有》等,其他似有题而实无题的诗若干首,写缠绵悱恻的爱情,写幻想,写伤感。李商隐的教学设计>文章也是文囿异卉,他的工本章奏则典丽公整,才情富瞻,不受文体所限而善于表情达意,对后世影响很大,被奉为四六文的金科玉律。
锦瑟(粤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锦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写意的几种常用方法;
2、理解内部结构;
3、理解李商隐诗歌的多种解法。
教学重点:掌握诗歌的基本的鉴赏方法:品味诗歌的形象。
教学难点:对本诗内部结构和思路的理解。
教学方法:译写法,点读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近人梁启超读李商隐,值得我等深刻体会。他说:“义山的《锦瑟》、《碧城》、《圣女祠》等诗,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拆开来一句一句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但我觉得它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须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饮冰室文集中国韵文内所表现的情感》)
解说:凡读过此诗,并稍稍了解李商隐生平者,无一不在煞费心思,绞尽脑汁,希望能从这首诗中更多地发现诗人,更深地理解诗人。于是,这首《锦瑟》便成为中国诗歌史上“斯芬克思之谜”。
二、作者简介、题解
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出身小官僚家庭。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由于令狐綯的推荐,得中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但有时用典过多,晦涩难懂。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晚唐重要诗人之一,和杜牧齐名,并称“小李杜”,他的诗多抒写时代离乱的感慨和个人失意的心境。主要是政治史、爱情诗无题诗。
《锦瑟》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锦瑟》教案
河南省汝阳一高 滕进朝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并背诵该诗。
2、品味诗歌的意境,分析艺术特色。
3、探讨诗歌的主旨,学习鉴赏方法。
教学重点
诵读诗歌,体会感情,品味意境
教学难点
主旨分析。
教学方法
诵读
教学过程
导入。在我国唐代,有一位杰出的诗人,他虽没有李白杜甫那样的显赫,但依然是晚唐诗空上最灿烂耀眼的一颗明星,与杜牧一起被人称为“小李杜”,他便是李商隐。他的一首《锦瑟》诗,迷倒了所有爱诗的人,让他们喜吟乐道却又无人能解,成了一道千古之谜。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锦瑟》,来感受她的神秘和美丽。
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出身小官僚家庭。曾三次应进士考,终得中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李商隐的诗具有鲜明而独特的艺术风格,文辞清丽、意韵深微,有些诗可作多种解释,好用典,有些诗较晦涩。现存约600首,特别是其中的无题诗堪称一绝。李商隐擅作七律和五言排律,七绝也有不少杰出的作品。清朝诗人叶燮在《原诗》中评李商隐的七绝“寄托深而措辞婉,实可空百代无其匹也。”
李商隐诗《锦瑟》(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湖南省省示范性中学隆回二中
罗志辉
教学目标
1.了解李商隐的有关生平和创作特色;
2.领会这首诗的意境、情感、主旨和艺木技巧。
重点难点:诗的意境、情感、主旨和艺木技巧。
学习方法:诵读,理解,思考,讨论。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与内容:
一、导入与作者简介。
1.导入新课
中国古代描写音乐的著名诗文:
1.白居易的《琵琶行》 2.李贺的《李凭箜篌引》
3.苏轼《赤壁赋》 4.刘鹗《明湖居听书》
5.韩愈《听颖师弹琴》 6.郎士元《听邻家吹笙》
7.李白《听蜀僧濬弹琴》 8.李商隐《锦瑟》(认为是咏瑟之作)
2.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2年或813年-约858年),汉族,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他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生于河南荥阳(今郑州荥阳)。诗作文学价值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都在家族里排行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在《唐诗三百首》中,李商隐的诗作有22首被收录,位列第4。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都爱西昆好,只恨无人作郑笺”之诮。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荥阳。
李商隐诗三首:锦瑟、无题二首、贾生、柳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诗人李商隐及其作品
2、 了解李商隐朦胧诗的特点和成就
3、 了解李商隐咏史诗的背景,把握诗歌主旨
4、 了解李商隐诗的艺术特点
二、教学重点
1、 了解李商隐朦胧诗的特点和成就
2、 结合时代背景,了解《贾生》诗歌主旨
3、 赏析李商隐的朦胧诗,把握朦胧诗的多义性
三、教学难点
赏析李商隐的朦胧诗,把握朦胧诗的多义性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多读法,讨论法,多媒体
五、教时安排及教学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导入,诗人简介,赏析《无题二首》(其一)
一、导语设计
回顾《锦瑟》,让学生发表自己的了解,以带入对李商隐无题诗的解读
二、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唐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泌阳)人。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其诗揭露和批判当时藩镇割据、宦官擅权和上层统治集团的腐朽糜烂,《行次西郊一百韵》、《有感二首》、《重有感》等皆著名。所作咏史诗多托古以斥时政,《贾生》、《隋宫》、《富平少侯》等较突出。无题诗也有所寄寓,至其实义,诸家所释不一。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然有用典太多,意旨隐晦之病。也工四六文。有《李义山诗集》,文集已散轶,后人辑有《樊南文集》、《樊南文集补编》。
三、赏析《无题二首》(其一)
1、检查背诵
2、齐读,整体感知
写对昨夜相知相会而今日很快分离的情人的思念之情
《锦瑟》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李商隐及其诗歌创作。
2.了解此诗的艺术表现手法,品味诗歌的意境。
3.结合这首诗的多向旨意,学习开放性诗歌鉴赏的方法
4.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点:鉴赏这首诗,品味诗歌的意境,领会诗歌的美。
教学难点:结合诗的多向旨意,学会诗歌鉴赏中规范的语言表述。
教学方法:研讨点拨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以歌曲《别亦难》为背景音乐,营造氛围。全班一起背诵《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这诗作者是谁(李商隐)。他还有哪些有名的诗句,哪位同学能说说?
①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②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③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二、作者简介
那写出这些优美诗歌的诗人有着怎样的一生呢,哪位同学能介绍下?(由学生介绍,教师补充)
李商隐(813-858),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河南人。文学史上将其与杜牧合称为“小李杜”。一生仕途坎坷,因无意卷入朋党之争的漩涡,受到两派的打压、排挤,终身抑郁不得志。其情感经历也异于常人,年轻时曾有一场为世俗所不容的爱情,后与妻子琴瑟相合,但中年丧妻。四十六岁就悒郁而亡。他仕途的坎坷,情感的失意,性格的善感,导致其诗忧郁感伤,常慨叹个人的沦落和世运的衰微,揭示政治的黑暗。由于他多愁善感和复杂的意念,其诗常避实就虚,具有象征意味。其诗想像奇妙,词句精警,色彩浓丽,常镶嵌典故,意境朦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