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2-10-12 16:42:39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语文教案范文合集9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实用】语文教案范文合集9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1.复习汉语拼音的大写字母,辨析多音字,认识介词,练习扩写句子。

  2.练习独立阅读短文,能读懂课文内容。

  3.练习用修改符号修改一段话。

  4.练习写家庭中的趣事。

  教具准备

  小黑板(抄写字·词·句的第一题和作文第一题要修改的一段话。)

  教学时间

  五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提出学习任务。

  这节课主要练习字·词·句部分的四道题。先各人自己试着把第一、第二题做一做,然后再集体讨论。自己试着做的时候,要看清楚题目的要求。

  二、学生自己练习第一、二题,教师巡视辅导。

  三、讨论第一、二题。

  1.讨论第一题。

  (1)挂出小黑板,指名读读大写字母,再将大小写字母连起来。

  (2)讨论连得是否正确,有错的加以改正。

  2.讨论第二题。

  先指名读每个字的两个读音,再指名说说组的词语,大家讨论补充或修正。

  四、学生自己练习第三、四题,教师巡视辅导。

  五、讨论第三题。

  先指名读句子,再指名说说自己用加点词语写的话,有词语用得不当或句子不通的讨论修改。

  六、讨论第四题。

  1.指名读例句,说说第二句与第一句有什么不同。(第二句加上了挑山工在什么地方抽烟,比第一句写得具体。)

  2.指名说说怎样扩写句子。(第一小题可加上什么时候去动物园或去哪儿的动物园。第二小题可加上有多少运动员或有什么运动员。第三小题可加上下着什么样的雨。)

  七、布置作业 。

  1.订正做错的题目。

  2.预习《自读课本》中的《壮国威,增军辉》。下节课把《自读课本》带来。

  第二课时

  一、提出学习任务。

  这节课要完成两项任务,一是进行阅读训练,二是练习用修改符号修改一段话。

  二、进行阅读训练。

  1.指名读题,明确阅读要求。(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说说主要内容,谈谈读后的感受。)

  2.学生按要求自读,也可同座讨论。

  3.全班按要求讨论交流。

  (1)讨论分段和每段段意。

  (2)讨论课文主要内容。

  (3)交流读后的感受。(让学生充分发言,鼓励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和自己的思想实际,谈具体、真实的感受。

  三、练习修改一段话。

  1.挂出小黑板,请一人在小黑板上修改,其他同学试着在课本上修改。

  2.讨论改得对不对,修改符号用得是否正确。

  四、布置作业 。

  1.朗读《壮国威,增军辉》这篇课文。

  2.预习作文要求。

  第三课时

  一、指名读作文练习题目。

  二、拓宽思路,明确要求。

  1.这次作文要求写什么内容?(写家里发生的既有意义又有趣的事情。)

  2.题目中举到了哪些既有意义又有趣的事情?(家庭联欢会、和妈妈下棋、帮爸爸戒烟、给奶奶过生日。)你们家中有没有过题目中举到的这些事情?事情经过是怎样的?谁来介绍介绍?(请几个学生说一说。)

  3.谁还能讲讲题目中没有举到的既有意义又有趣的事情?(请几个学生说说,酌情表扬鼓励。)

  4.小结。各家都有自己的特点,每个家庭中都发生过许多既有意义又有趣的事情。同学们仔细回忆回忆,选择一件写篇作文。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自己加一个题目。

  三、学生写作。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

  第四课时

  学生继续写作,教师巡视。指导先写完的学生进行修改。

  第五课时

  一、作文交流。

  这次作文,同学们从自己家庭的实际出发,写出了许多既有意义又有趣的事情。不少作文写得很具体,很清楚,也很有趣。我们请几位写不同内容的同学把他们的作文读一读。(指名读,有的读全篇,有的读片断。酌情评议,着重评议哪儿写得具体,写得有趣。)

  二、指导作文命题。

  1.这次作文还有一个优点,就是许多同学的作文题目起得很好。

  2.请题目起得好的学生报自己的作文题目,教师将题目逐个写在黑板上。

  3.讨论:从黑板上这些题目可以看出,定作文题目有哪些方法?(根据学生作文的实际来总结,如:用事情做题目,用一句有趣的话做题目,用最深的感受做题目等。)

  三、指导修改病句。

  1.这次作文中有些语句有毛病。我读几个句子,大家注意听,看谁能一下子就听出毛病来。

  2.教师读,学生评议:有什么毛病,该怎样修改?(着重修改语义重复及前后矛盾的病句。)

  四、各人小声读自己的作文,有不通顺的地方用修改符号进行修改。(注:第五课时可在作文之后的下一周适当时间安排。)

语文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能写出“平滑、清晰、费事、凹进”等词语的反义词。

  2.了解制造镀银玻璃镜的工艺要求,复述镜子发展的历史。

  (二)教学过程

  1.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

  习惯梳头然而估计普遍轰动

  购买工艺平滑均匀清晰耐用

  (2)我国发明青铜镜说明什么?

  2.研读课文。

  (1)自读课文,思考讨论。课义介绍了最早的镜子,青铜镜、水银玻璃镜、镀银玻璃镜、,镀铝玻璃镜,哪种镜子说明得比较具体?(镀银玻璃镜。)

  (2)指读课文第6自然段,思考讨论:课文是从哪儿方面来说明的?

  ①玻璃必须平滑。

  ②玻璃上的银层要涂均匀。

  ③镀银后要刷上一层红色保护漆。

  (3)用总分方法练习说话。

  镀银玻璃镜的制作工艺要求很高,必须,不

  然;必须,不然;

  必须,不然;

  (4)学习第七自然段:

  A、齐读,说说段意。

  B、解释词语:镀铝、崭新一页

  3、给课文分段并说说分段理由。

  4、训练复述。

  (1)学生按“最早的镜子一青铜镜一水银玻璃镜一镀银玻璃镜一镀铝玻璃镜”的顺序自己尝试复述镜子发展历史。

  (2)指名复述,评议。

  (3)同桌复述。

  5、练习巩固。

  (1)写出“平滑、清晰、费事、凹进”的反义词。

  (2)弹性练习。

  镜子还会怎样发展以更适应社会和人们的需要呢,请你去作一次调查,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写一个科学设想,题目自拟。

  板书:

  平静的水面照照样子

  青铜镜不仅......而且......

  镜子锡箔玻璃镜轰动欧洲

  小史镀银玻璃镜平滑、涂均匀、刷保护漆

  镀铝玻璃镜便宜耐用明亮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一、知识能力: 1、认识“团、量”等12个生字。会写“谁、怕”等6个字。 2、朗读谜语,边读边想,能说出自己是怎样猜出来的。

  二、过程方法: 1、通过表演讨论等方式,学猜谜语。 2、通过看书、上网、询问等方法收集谜语。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有收集谜语和自编谜语的兴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都爱猜谜语。这节课我们就先来猜一猜谜语,既能开动脑筋,还能在猜谜语的同时认识很多汉字。大家有兴趣吗?有信心吗? 2、先听教师说说猜谜的窍门:“猜谜语,动脑筋,会观察,抓特征,跳出谜面想一想,谜底就在话里藏。”听后说说,猜谜语有哪些窍门?

  二、读谜,识字。 1、学生听课文朗读后,自由读课文,提示学生遇到生字要看清拼音读正确,指导学生猜出谜底。 2、进一步朗读第一首谜语,想一想是怎样猜出来的。必要时教师可示范。接着,指导学生读完一句想想说了什么,再读一句想想又说了什么,连起来想想自己是怎样猜出谜语的。最后再读读谜语,欣赏谜面优美的语言。 3、表演读:请小朋友上台表演。说前两句之后,三人齐说“团结起来力量大,人多谁也不离群”,并做手拉手往上举的动作,然后全班一齐重复一遍。 4、教师出示“团结、力量、谁。”认记它们,并给“量”编字谜:元旦到,家里真热闹;日下一横长,里字下边藏。 5、读第二首谜语,学生边读边回顾自己的思考过程。老师指名朗读,点小组朗读。 6、同学之间互相交流,是怎么猜出来的?猜谜有什么窍门? 7、尝试背诵谜语。

  三、指导写字。 出示生字:“跟”字(看动画演示拼音、笔顺、组词),让学生观察,说说这个字需要注意什么?让学生练写,同桌两个互相纠正。

  四、实践活动。 1、读学习伙伴的话。说说自己打算从什么地方收集谜语。 2、自编谜语:教师可提供示范。“一只狗,两张口。”小朋友们猜一猜是个什么字? 3、向学生介绍编谜语的方法:抓住“哭”字特点,由两个部分组成,上面有两个口,下面的“犬”是狗的意思,编成顺口溜,好玩、好记,还能让我们开动脑筋。 4、希望小朋友们像书上的两位小朋友们一样,在课外积极收集谜语,或自编谜语,看谁编得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习昨天所学生字,出示生字,比赛读,看谁读得又快又准。再开火车组词,开火车说句子。 2、今天我们继续进行猜、读、编谜语的活动。 二、学习新内容。 1、教师读一则谜语(第三首),学生猜。 2、由于这则谜语较难,所以先和学生一起复习汉字:“请、清、睛、精、晴”,认读并组词,让学生发现这几个字的异同。 3、让学生表演:学生表演互用礼貌用语的情景,让大家观察,发现他们俩彼此友好、互相尊重的特点。然后师生创设情境,教师当妈妈,学生扮演生病的孩子,“妈妈”问寒问暖,“孩子”深情地望着妈妈。提示学生:看了这两则表演,用谜语里的话怎么说?读读谜语里的句子。 4、说说谜底,并说说自已是怎么猜出来的。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背一背谜面。 5、出示谜语中的生字“互相、尊重、令人、纯净”组织学生自己记忆生字.

  二、小练习。小组讨论试猜字谜,看图猜谜语。

  三、指导写字。1、出示“怕、谁、凉、量、最”五个生字(看动画演示拼音、笔顺、组词),让学生观察,这五个字写时需注意什么?左右结构的字写时要左窄右宽,“量、最”两个字写时注意:中间的一横要长,横与横之间挨紧一点,各横之间的距离大致相等,所有横都朝右上方适当倾斜。2、学生练习书写。

  四、实践活动。利用班会或课外活动时间全班进行猜谜大赛,展示和交流自己从不同地方收集的谜语,及自已编的谜语。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懂得遇到疑难问题,只要细心观察,认真思考,是不难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的。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蜜、蜂、列、莫、附、谈、丛、讶、斯、养、派、采,”理解“引路、附近、花丛、观察、采蜜、惊讶”等词语的意思,并且会读会写。

  3.学会把两句简单的话合成一句话;能用“亲自、发现”说写句子。

  4.理解课文是怎样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写清楚的。

  教学重点:学会12个生字,让学生通过读懂每句话的意思来理解课文第2、3自然段的内容,从而懂得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教学难点: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初步培养学生遇到疑难问题,要细心观察,认真思考,

  教学准备:小黑板、投影仪、投影片、生字卡片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内容。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理解“引路、附近”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

  (1)谁知道蜜蜂有什么特点?我们怎么记住这二个字呢?(出示生字卡片)

  (2)学习“蜜、蜂”二字。

  a.学习“蜜”:字形重点,注意中间部分的笔顺。

  b.学习“蜂”:字音重点,读准后鼻音。字形上与“锋”区别。

  c.指导书写。教师范写,学生在《课堂作业》本上各写一遍。

  (3)出示课题。

  今天,我们学的课文是和蜜蜂有关的,出示课题。重点理解“引路”词语的意思。

  2.初步感知课文。

  (1).听录音,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讨论后,教师简介列宁的生平。

  3.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1)自学该自然段中的生字,遇到带拼音的字多拼读几遍,读通课文的句子。

  (2)检查自学。

  a.出示认读生字,并结合音、形、义的重点进行教学。

  Mosikefujinyangfengtancongmiyapai

  莫斯科附近养蜂人谈天花丛采蜜惊讶派人

  字音重点:斯(注意读准平舌音。)

  字形重点:养(与“美”区别)、斯(与“期”区别)、派,右边不可写成“瓜”、

  词义重点:教师简介“莫斯科”。

  b.写出下面字的偏旁和笔画。(做后校对订正。)

  派()旁,共()画。

  斯()旁,共()画。

  蜜()旁,共()画。

  c.开小火车逐段检查朗读,要求不读破句,读通课文。

  (3)指名读第1自然段,教师简笔画:莫斯科、小山、房子,并随机理解“附近”词语的意思。

  (4)请小朋友结合板画,说说列宁的住处。

  4.作业

  (1)《课堂作业》第一题:抄写生字。(教师要指导书写。)

  5.板书设计: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本课的生字,理解“花丛、采蜜”等词语的意思。

  2.学习课文2、3自然段,初步学会说出句子意思的方法,能说出第3自然段每句话的意思,理解课文是怎样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写清楚的。

  教学过程:

  1.复习并导人新课。

  (1)抽读生字卡片。

  (2)完成组词。《课堂作业》3。(做后校对并订正)

  过渡: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哪一自然段写列宁想找养蜂人?哪一自然段是写列宁怎样找养锋人?(集体讨论)

  这节课,我们学习(2—3)自然段,学懂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学习“怎样说出一个句子讲什么”的方法。

  2.学习第2自然段。

  (1)整体感知。

  a.默读并思考:出示填空:

  第二自然段共有()句话。第()句是产列宁想

  找养蜂人,第()句是说大家不知道养蜂人的住处,第()句说列宁亲自去找养蜂人。

  B.集体讨论。

  (2)学习“怎样说了一个句子讲什么”的方法。

  A.尝试学习。

  ①师归纳第二自然段的大意。

  ②请生读一读,想一想,课文用什么方法概括句子的意思?

  B.学生回答后,逐一讨论。

  学第一句,(出示投影片)“列宁想找到养蜂人。”(齐读)

  第一句中哪些词语告诉了我们这个意思呢?(请生读句,划句)

  学第二句,(出示投影片)“大家都不知道养蜂人住的地方。”(指名读)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大家不知道养蜂人住的地方,请生读第二句。划出有关词,随机理解“往常”的意思。

  通过二句话的学习,谁知道读懂一句话,说出这句话的意思有什么方法吗?(讨论)

  :读懂一句话,说出这句话的意思可以把句子中一些重要的词语改编成我们自己的话说出来。

  学习第三句,(出示投影片)“列宁亲自去找养蜂人。”

  请小朋友根据意思在第3句中划出这些词语并连起来读一读。(随机理解“亲自”的意思,并让学生能用“亲自”进行造句。完成《课》6)

  师:读懂句子,说出句子的意思,除了可以把句子中一些重要的词语改编成我们自己的话说出来,学了这个句子以后,你还可以采用什么方法说出句子的意思?(讨论)

  :可以找到句子中的重要词语,把它们连起来组成一句话。

  通过第二自然段的学习,你知道“怎么说出1个句子讲什么”有哪二种方法?

  投影出示:学习“怎样说出1个句子讲什么”的方法。

  (1).可以把句子中一些重要词语改编成我们自己的话说出来。

  (2).可以找到句子中的重要词语,把它们连起来组成一句话。

  5.学习第3自然段。

  (1)根据第二自然段概括句子意思的方法,请小朋友默读第3自然段并思考:第3自然段共有几句话,说说每句话的意思。(自学)

  (2)讨论概括句子意思的`方法。(随机点拨)

  指导用第2种方法说说第1句的意思,用第1种方法说说第2、3句的意思。并在讨论中随机理解“花丛、果然”词语的意思,结合讲解教师简笔画,花丛、蜜蜂、园子、蜂房、小房子。

  (3)列宁是怎么找到养蜂人的,请小朋友再仔细地读第3自然段,结合课文及板画说说列宁看到什么?他是怎么想的?

  (引导学生体会:当列宁看到花丛里有许多蜜蜂,他想,这么多蜜蜂,大概是养蜂人养的吧!当他看到蜜蜂采蜜,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里,他想,园子里大概有蜜蜂的家,它们回家酿蜜。当他看到小房子时,他想,这房于大概是养蜂人住的,因为养蜂人要照看蜜蜂,肯定和蜜蜂住得不远。)

  (4)列宁看到蜜蜂,他是怎么想的?老师把你们刚才说的概括成三句简单的话,你们能说吗?(出示填空题,练习说话。)

  列宁发现花丛里有()。

  列宁想:蜜蜂采了蜜要飞回()。

  ()往往住在蜂房附近。

  只要顺着蜜蜂正飞行的方向走去,就一定能找到()。

  (5)请小朋友自由读第4自然段,再用自己的话说说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6.作业:课后第四题,按课文内容填空。

  7.板书设计:

  列宁发现花丛里有()。

  列宁想:蜜蜂采了蜜要飞回()。

  ()往往住在蜂房附近。

  只要顺着蜜蜂正飞行的方向走去,就一定能找到()。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第4自然段,理解“惊讶”词语的意思。学习把两句简单的话合成一句话。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4自然段。

  3.使学生懂得遇到疑难问题,只要细心观察,认真

  思考,是不难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的。

  教学过程:

  1.复习。

  ①《课堂作业》2,读拼音写词语。

  ②说说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2.学习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1)出示投影片:蜜蜂采了蜜。

  蜜蜂飞进了蜂房。

  读一读,想;想,这二句话都是写什么的?

  (2)出示投影片:蜜蜂采了蜜,飞进了蜂房。

  齐读,请小朋友比较这句话和上面二个句子有什么不同?老师为什么能把二句话合成一句话呢?

  (3)请小朋友完成《课堂作业》第5题,做后集体校对,有错的订止。

  3.学习第4自然段。

  (1)学习养蜂人说的话。

  a.指名读,养蜂人见了列宁,是怎么说的?

  b.重在理解“惊讶”词语的意思。

  c.思考:养蜂人为什么会惊讶,他会怎么想?

  d.指导朗读养蜂人说的话,读出惊讶的语气。(自由练读—指名读—评议)

  (2)学习列宁说的话。

  a.自由渎,理解“向导”词语的意思。

  b.讨论:蜜蜂真的是“向导”,会“引路”吗?列宁为什么能找到养蜂人呢?出示投影:

  ┌───────────────────┐

  │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花丛里│

  │有许多蜜蜂。他仔细观察,只见那些蜜蜂采│

  │了蜜,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里,园子旁边有│

  │一所小房子。│

  └───────────────────┘

  请小朋友去掉划线的字读一读,体会这样写语句通顺吗?为什么作者要写上这些词语呢?

  (讨论后:正由于列宁仔细观察,才找到养蜂人的家,从中教育学生,只要细心观察,认真思考,是不难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的。)

  4.自由读全文,说说学了这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5.作业。

  ①看拼音写词语。

  Mifengyinlulieningmosikefujin

  ()()()()()

  yangfengtantianhuacongcaimijingya

  ()()()()()

  ②《课堂作业》4,写近义词。

  ③课后练习5,用“发现”写一句话。

  6.板书设计:

  Mifeng yinluliening mosike fujin

  () () () ()( )

  yangfengtantianhuacongcaimijingya

  ()()()()()

语文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本次共分三个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例文”。主要写小作者仔细观察看到的景物。写得清楚、明白,充满同趣。第二部分是“习作要点讨论”。紧扣本次习作训练要点,对“例文”的有关方法)作了提示。第三部分是“作业”。先提出本次习作的要求,然后建议充分进行习作的交流。

  教学要求:

  1读懂“例文”,了解主要内容,初步感知作者是怎样按顺序抓住重点把在观察所见景物写出来的。

  2、借助“习作要点讨论”的提示,领会写发现一要新,二要细。

  3、按照“作业”要求,从观察到的景物中,选择两三次,有条理地写出来。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35

  一、启发交流,导入新课

  1、交流平时生活中新发现的情况

  二、揭示要求,明确目标

  1、出示要求,思考:

  (1)、写什么?

  (2)、怎样写?

  三、学习例文,写法

  1、指名读,思考:文章主要写了哪几个新发现?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2、默读,讨论:小作者是怎样把发现写具体的?(找出有关的语句读一读)

  3、:这例文通过小作者细致的描写小作者又抓住了“新”这个重点,使文章变得具体、生动、有趣。所以,要写好这次,我们必须做到:细观察,抓重点。(板书)

  四、迁移写法,循序练习

  1、口述。

  ①自由练说。

  ②同桌互说

  ③指名说

  ④师生共同评议

  2、写稿。

  第二课时36

  一、学生小组交流学习,并指导修改。

  宗旨: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讲了托尔斯泰改小说的故事作为范例。修改入手的几个方面1、改病句。方法:自己多读两遍,不通的句子改过来,不会改,可以请教老师同学。

  2、添词句。方法:小组讨论,互提建议。修改效果自评办法:自己读读修改前后的,觉得有进步就给自己画上一朵红花。互评办法:请小组其他成员或班上其他同学读两,有进步就给打朵红花,看谁得的红花多。

  二、优秀习作全班朗读。

  生:老师,我抓住了一只“西瓜虫”。

  师:在什么地方发现的?

  生:就在那!

  师:能具体说明白吗?

  生:就在假山边的泥土中。

  生:我也发现了,就在花坛的边上。

  生:草地上也有,老师,你看就在这些岩石的下面。

  师:这可不能称作岩石,还是叫做石块更形象。

  生:我知道“西瓜虫”因为怕太阳所以住在泥土和石块下。就像蜈蚣和蚂蚁。

  师:蚂蚁是住在石块下吗?想想。

  生:噢,不是,是在窝里。呵呵

  师:对,“西瓜虫”有窝吗?

  生:没有看见,可能它不修窝。

  生:老师,这有个洞,他是不是就住在这里?

  师:你仔细看看。

  生:不是的,我将“西瓜虫”放到洞里,它又爬了出来。

  师:“西瓜虫”有几只脚呀?

  生:不知道

  师:仔细看看。

  生将“西瓜虫”翻到过来,仔细的数着。

  生:哈哈,我知道了,有十二只,还有两个触须

  生:老师,你快来看,“西瓜虫”会爬墙。

  师:它这爬墙的姿势,多像一个动画片中的人物呀

  生:我知道,是蜘蛛侠

  生:它和蚂蚁一样

  生:它和壁虎一样

  师:所以你可以猜想它脚上可能有什么?

  生:吸盘

  生:老师你看这两只“西瓜虫”见了面还是不理睬,各走个的。

  师:为什么它们没有撞到一起?仔细看看相遇后的情况。

  生:他们像蚂蚁一样,对着触须。哈哈……

  生:老师我知道为什么叫它”西瓜虫“。因为我们一逗它,它就弯成了一个西瓜样,圆圆的,身上还有一些条纹和西瓜上的一样。

  师:你观察仔细,联想贴切。但是“它就弯成了一个西瓜样”的“弯”,能不能换个更合适的词?

  生:缩

  课后反思:

  习作三的教学,我吸取了习作二的教训,没有先指导学生读例文,这样避免用例文的框框将学生牢牢套住。而是和学生共同走到了室外,在春天的校园中,和孩子们去共同发现。整整一节课,孩子们在垂桃的花香中,观察层叠的花瓣。在泥土的芬芳中,逗弄着“西瓜虫”(一种甲虫)。在他们的观察中,我是参与者,同时也是引领者。

语文教案 篇6

  今天教《丑小鸭》一课,在教学互动过程中,我对丑小鸭的认识又加深了一步。

  以前读丑小鸭,总是读不懂,和孩子们的疑问一样,丑小鸭是怎么诞生在鸭群里的?丑小鸭怎么会变成天鹅呢?丑小鸭天生就是天鹅,他当然到最后能变成天鹅,又不是他努力的结果,这篇文章又有什么意义?无非是告诉人们不要自卑,也不要瞧不起别人!

  现在我的理解有所改变。安徒生之所以选择了天鹅为题材,妙就妙在天鹅小时候不被人看出他的美丽。这才能告诫我们,现在不代表将来,事物都是有变化的。让我体会最深的是,丑小鸭在别人都欺负他,嘲笑他的时候,他没有放弃生活,而是选择了“悄悄的过日子”!这是多么难能可贵,多么坚强!这个因为有了坚强,才会等到变美的那一天。这正是我们应该学的精神。

  体会到这一点,强调了这一点,我就引伸到班里的学习情况。有同学学习很差,让他们谈谈对此的看法。学生们有的说:“要帮助他,不能嘲笑他,他现在学习差,不代表将来学习就差!”有的说:“现在学习差,也要坚持好好学,不能放弃,否则就不会有变美的那一天!”……

  看到学生的理解,我想,我教这课又有了突破。

  我又给孩子们补充了一些名人小时候的例子,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忽然我有一个想法,让孩子们轮流讲名人小时候的故事。前一段时间我组织的故事大王评选活动,全员参与,每一个同学都能上台不看书的讲故事,十分了不起,这次让他们在进行议论专题的故事大王比赛,我想效果一定很好。就这么干!!

  (附上以前故事大王评选活动组织表,如有兴趣的,请和我一起做。)(我班73人)

  故事大王评选活动

  1、人员

  主席、书记员:张晓梦

  主持人:孙峥黄佳戌

  常务评委:王璐、张馨、宋研、李昭、王蔓秋

  2、算分规则

  五名常务评委加两名观众给每位选手打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再去掉一个最低分,记总分。

  3、流程

  比赛分初赛、复赛、决赛。

  初赛每天5名选手依次讲故事,评委打分,书记算分,每天总分最高者进入复赛,同时加一颗星。

  复赛每天3名选手依次讲故事,评委打分,书记算分,每天总分最高者进入决赛,同时再加一颗星。

  决赛定在班队会举行,比赛评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2名,颁发证书。

语文教案 篇7

  学习目标:

  (1)阅读课文,把握这位音乐大师求学的艰苦历程。

  (2)学习作者坚毅的精神。

  (3)理解作者爱国的情操。

  教学形式:

  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播放歌曲《黄河大合唱》。

  提问:你们知道这首歌曲的名字吗?你听了这首歌曲有什么感受?

  小结:今天我们听到的这首歌曲,仍然感到热血沸腾,激情澎湃。当初,就是这首《黄河大合唱》,不只激励了多少中华儿女抛头颅、洒热血和日本鬼子做殊死的斗争。

  提问:你们知道这首歌曲是谁创作的吗?

  小结:对,是我国著名的音乐家冼星海。冼星海为什么能创作出如此激动人心的作品?为什么能成为著名的音乐家?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有关他执著音乐艺术追求而留学巴黎的学习历程。(介绍作者,出示课题)

  1、作者介绍:冼星海(1905年——1945年) 伟大的人民音乐家、作曲家。原籍广东番禺,自幼酷爱音乐。1930年赴法国学习,先后师从丹第、杜卡斯等著名作曲家。后考入巴黎音乐学院主攻作曲和指挥,在此期间曾创作颇受好评的《风》、《游子吟》等作品。1935年回国,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创作真实反映了本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人民拯救民族危亡进行抗日斗争的生活。创作有《游击军》、《在太行山上》、《黄河大合唱》等数百首。

  2、检查字词:

  (1)、请给下列画线的字注音:

  奢望 西崽 琐屑

  迷惘 穷拙

  (2)、请指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

  衣寇楚楚 ( ) 走头无路 ( )

  (3)、结合文意解释下列词语:

  琐屑:

  迷惘:

  忌刻:

  流离失所:

  二、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1、留学巴黎是以什么为顺序来写的?

  2、读了作者留学巴黎的学习历程,给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事?

  交流总结:

  (一)、为艺术而留学巴黎。

  (二)、在巴黎的艰辛生活。

  (三)、创作《风》并考入巴黎音乐学院高级作曲班。

  (四)、从作曲班毕业,学成归国。

  三、研读,讨论:

  1、冼星海只身到法国留学,在学习生活中遇到了那些困难?他是怎样克服的?

  2、冼星海取得了那些成就?

  3、冼星海为何拒绝留在巴黎?

  交流总结:

  四、体验与反思:

  结合你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从冼星海的留学经历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五、拓展延伸:

  名言:

  1、讲述自己积累的刻苦求学的故事。

  2、请写一句关于立志的名言。

  六、教师出示名言和寄语:

  1、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2、当你感到悲哀痛苦时,最好是去学些什么东西。学习会使你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3、含泪播种的人一定能含笑收获。

  4、没有一种不通过蔑视、忍受和奋斗就可以征服的命运。

  5、征服畏惧、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确实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获得成功的经验。

  6、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要求

  把握主要内容,学习灯塔坚定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为人类服务的品质。

  能联系生活实际,学习课文。

  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联系生活,学习灯塔坚定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为人类服务的品质。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灯塔吗?知道它有什么作用吗?

  (灯塔在大海中为人们指引方向。)

  2.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与灯塔有关的文章。

  (二)理解课文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指名朗读课文,思考: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文章讲了灯塔不畏狂风暴雨的侵袭,依然坚定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为人类服务。)

  3.再读课文,思考文中写了哪几种事物?

  (文中写了船只、海鸥、暗礁、灯塔、海浪。)

  4.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不同事物的。

  5.由这几种事物,你又联想到了什么?

  (联想到了有些人为了维护正义,不畏艰险,努力去与恶势力抗争,最终取得胜利。)!

  6.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

  希望同学们都能像灯塔下样做一个坚持正义的使者。

语文教案 篇9

  一、 谈话导入

  师:谁知道 20xx年1月23日这天,是中国的哪个传统节日?我们经常说过年过年,而且很多小朋友都愿意过年,那么年究竟是什么?他又是怎么来的呢?大家想不想知道?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继续学习30年的来历,一起通过读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了解年的来历。(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 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自然段,下面请大家打开书138页,默读课文2~5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三个问题(出示)

  1,、年是一种什么样的怪兽?

  2、白胡子老人用什么方法把年赶跑的?

  3、他的办法是怎么想出来的?

  把你找到的相关句子用横线画出来,并把你的理解写在旁边。然后和你的同桌互相交流一下。

  汇报:

  1第一个问题,年是一种什么样的怪兽呢?我们先来看看他的长相。它长什么样子?你想象一下,它还有那些吓人的长相呢?它的性情怎么样?什么叫异常凶猛?从哪里看出它异常凶猛呢?

  师:真吓人啊,它不光长的可怕,还吃人呢!你能把年吓人的样子和凶狠的性情读出来吗?面对如此可怕的年兽,什么是这么做的?

  师:乡亲们都害怕年,都想躲的远远的,但是有一个人就不怕,他是谁呢?大家在文中找一找,这个人是谁?,他长的什么样子?()解释精神矍铄,器宇不凡,参照插图看老人形象。

  师:这样一位老人真的不怕年吗?他是怎么说的?从白胡子老人的动作和语言中,你读出了什么?(有信心,有把握)

  哪个词看出有信心?(一定)你能读出这种自信吗?

  练读,指名读,齐读。

  2、这位器宇不凡的老人真的把年赶跑了吗?那么第二个问题,他是用什么方法把年赶跑的?你能默读课文第四段,把白胡子老人的方法用横线画出来,把年的反应用波浪线画出来吗?

  汇报:方法:贴大红纸 亮灯 放鞭炮 穿红袍

  反应:它害怕的浑身战栗起来,解释战栗

  吓的它一脸后退好几步

  年大惊失色,仓皇逃跑了。

  你能把年害怕,惊恐的感觉读出来吗?

  看来白胡子老人的方法真管用,他到底是怎么想出这个办法的呢?谁来回答?年害怕这些东西,那么这些东西就是年的弱点,白胡子老人知道了年的弱点,根据这三怕,最后把年赶跑了。你觉得白胡子老人是个什么样的人?

  你想对他说点什么?

  从此,这位老人的方法就延续了下来,请大家齐读最后一自然段,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三、 总结拓展

  我们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很多古老的风俗,那你还只过年有哪些风俗?

  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那老师希望你能把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年的来历讲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听,讲给更多的小朋友听,他大家都来感受我们中华古国的文明,好吗?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6-12

语文园地的语文教案08-22

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10-03

语文园地语文教案11-10

语文下册语文园地教案02-26

语文《语文园地四》教案08-06

语文《坐井观天》教案08-30

语文《莺》教案02-19

燕子语文的教案07-05

语文《秋游》教案06-22